武夷学院科研团队建设

武夷学院科研团队建设
武夷学院科研团队建设

武夷学院科研团队建设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编号:

武夷学院科研团队建设

申请书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依托单位: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年月日

武夷学院科研处制

二○○九年二月

填表说明及报送材料要求

一、请在认真阅读《武夷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

二、封面左上方的编号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三、《申请书》内容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四、申请书报送一式3份,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同时将电子文档发送到校科研处信箱:.

五、《申请书》电子版请从校科研处网页下载。

六、相关附件材料请与申请书一并上交:

(1)提供团队最具创新性的论文复印件、专着(原件)或其他成果凭证(如有论文、专着被评价的情况,应提供学术评价材料的复印件);

(2)提供授权发明专利授权书的复印件;

(3)提供曾获科研项目和学术性奖励证书的复印件。

一、简表

三、团队研究方向及发展思路

四、团队建设经费预算

五、创新团队负责人承诺

六、专家组评议意见

七、校学术委员会意见

八、学校审定意见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如果建设一个科研团队的话应该怎么筹备呢?以下是本人收集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

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2、确定研究方向 参考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近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暂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以下三大类:有关学校新办学思路方向的研究。 原有的有特色课题继续深化研究。 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课题研究。 3、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 教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学年末要认真总结。 教科研团队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要遵循理论学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年度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

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3.我校首轮科研创新团队考核合格的负责人可自动入围组建第二

教研团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南坪中心小学教研团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速教师专 业化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根据学校发展与教研工作需求特制定本教研团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 立“以科研促教研 , 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 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 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学校教科研团队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二、目标任务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 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 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 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 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 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三、具体操作流程: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2、确定研究方向 参考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近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 际情况,暂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以下三大类: (1)原有的有特色课题继续深化研究------《“三重并举”提 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子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2)体现时代特色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教师个人特色的课题研究。 3、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 (1)教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学年末要认真总结。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办法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推动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适应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科研团队是指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相互支持,项目任务中协同分工,共同完成目标任务所组成的工作团体。 第二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旨在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原则: (一)加强资源整合的原则。鼓励跨系(部)、跨专业,联合局、(狱、所)、企业建设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二)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原则。教学团队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职称人员以及必备的教辅人员或技术

人员合理组成。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能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以项目建设为主原则。教学科研团队应当承担相关专业及课程的规划论证、专业标准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教材建设、实践项目建设与教研教改、科研项目建设。 (四)教学科研一体化原则。教学科研团队成员应当坚持教学促科研、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共同提高。 (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学生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由教务处、科研处指导,由教学系(部)组织实施,由团队主持人负责的原则开展,教学系侧重专业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教学部侧重课程教学科研团队建设。 第二章团队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教学科研团队成员应当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风端正,对本专业或系列专业课程有研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思路与规划,且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第六条团队负责人原则上由学院名师或由具有副高以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科研团队建设计划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科研团队建设计划 科研项目资助承诺书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科研团队建设计划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使投入的项目经费能真正见到实效,充分调动老师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学院的知识产权和维护项目申请人的利益,经专家评审、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教学系和学院评审筛选确定受资助的项目主持人须签署承诺书,在资助期内承诺完成学院规定的科研任务: 在申报课题中,本人郑重承诺: 1、我保证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 2、项目参加者清楚参与本项目应承担的研究任务、经费分配和本人排名。 3、项目中如涉及合作单位,则已征求合作单位同意。 4、课题立项以后,本人将严格按照课题要求的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完成时间,保密义务以及其它责任风险等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并负责,若上述承诺条款内容由本人原因造成赔偿责任,本人将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5、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及时向学院申请结题验收,在资助期内若不能按学院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项目负责人愿向学院退还等额的资助金。学院规定的科研任务指标如下:(1)受资助的国家级培育项目须以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至少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C1类学术论文两篇或C2类学术论文四篇或出版学术专著一部;(2)受资助的省部级培育项目须以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至少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C1类学术论文一篇或C2类学术论文两篇或出版学术专著一部(注:C1类和C2类学术论文按学校特聘教授评价标准认定,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的其它经济类高水平论文,也可算入C1类或C2类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只在一项科研项目中计算)。 6、项目申请人保证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任何有关知识和技术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若因此产生的法律纠纷,则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学院有权利无偿使用该项目研究成果的事实和数据。 7、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支出,并符合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承诺人签字: 年月日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及其对策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团队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西方现代企业,后因企业员工以其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迅速扩展至教育、管理、经济和社会领域。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因此,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目的,针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由若干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正式群体[2]。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研究平台、专业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科研创新团队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共同的学术目标,这是团队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 二、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基本组织管理模式是课题(项目)制。课题(项目)制是指按照公平竟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课题,并以课题(项目)为中心、以课题(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研究、和管理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初期,课题(项目)制极大地激发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但是,由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利益约束、引导政策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组织表现为分散化和小型化,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单一学科、单一部门的团队多,跨学科、跨部门的团队少,大多是在原来的学科组或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团队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我国高校的学科组织虽然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校院系的三级结构、二级管理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型大学中行政色彩极浓的科层结构模式;就学校而言,具体表现为:学术权力集中于行政系统,行政行为包办科技创新团的学术事务现象比较严重,使团队的学术权力没有多少生存和发挥的空间;具有参与决策及管理职能的学术权力过于虚弱,代表学术的广大教授和学者的发言权和参与管理权不够,导致行政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的主从关系错位即使为了共同的学术目标组成了科研创新团队,由于受到长期形成的习惯势力和思想意识壁垒的影响,他们也普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在一定困难。除了体制障碍之外,团队内部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科研团队成立后,

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 若干意见》以及江苏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在我院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变革,能为区域 经济发展解决科技问题的科研群体,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大胆探索,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国 际合作,鼓励模式创新。第三条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学院相关技术学科领域,重点应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相关教学改革研究。 第二章组建团队的条件 第四条学院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要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根据学院科研工作 的实际,科研团队可分A、B 两种类型。 第五条 A 类科研团队为实体科研团队,团队依托学院重点建设的工作室、工 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如与教学团队为同一实体,则有双重的 建设目标。具体条件如下: 1.团队以学科领军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 师和专兼职技术人员相结合,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团队规 模以10 人左右为宜; 2.有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区域和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3.团队成员近三年有市级以上的鉴定(验收、奖励)成果或专利,有一批高水平 的论文;或有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2,3项,项目经费达10 万元以上(含10 万); 4.团队成员组成中至少有1 名以上教授或获得部省级相关人才计划资助人 员,有3 名以上副教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45岁以下人员不少于50%,团队

部分人员应来自企业和其它相关学科; 第六条 B 类科研团队为虚拟科研团队,团队依托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重大科研项目建立,具体条件如下: 1.重大科研项目是指承担的省级以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项目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目标和标志 性创新成果计划,有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技术实现路线。或是与企 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单项项目经费达20 万元以上(含20 万); 2.团队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组建,团队成员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但可以契约的形式明确成员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 3.团队成员的组成应打破系和专业的限制,做到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组合,形成整体合力; 第三章申报与审批程序 第七条申报时填写“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申报表”,经团队负责人所在系(部)审核后报科研处。第八条科研团队申报时间为每年5 月底,A 类科研团队申请建设年限一般为三年,B 类科研团队建设期限根据项目周期确定,在合同期限内团队成员不得申请或加入新的科研团队。第九条审批实行回避制,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1.由科研处会同人事处和教务处,根据科研团队的申报材料,结合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学院专业(学科)建设情况组织预审,并提出预审结论; 2.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答辩和评审; 3.公示; 4.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并公布。 第四章团队建设目标与内容 第十条科研团队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全院教师科研工作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提升我院科研工作水平。

XX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XX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挖掘和整合学校的研究力量,形成科研特色与优势,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增强学校服务海西建设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校拟启动科研团队建设工作。现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以及人才队伍的基本结构状况,就我校科研团队建设,制订本方案。 一、科研团队建设的目的 我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目的:一是改变现有大部分教师单枪匹马独自钻研的科研现状,通过科研团队的带动,形成各学科科研的独特优势与方向,促进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的尽快成长;二是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的目标与方向,以此形成科研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挖掘潜力,整合力量,增强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四是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声誉。 二、科研团队建设目标 通过一个周期(三年)的建设,力争形成8—10个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团队,其中要有3—4个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团队;形成一批学术研究骨干,并从中产生8—10位学术带头人;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学校科研特色与方向的科研成果。 三、科研团队的申报与审批 (一)科研团队申报条件 1、团队负责人一般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应用型团队负责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中级职称教师),且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成员不受年龄职称等限制,由负责人根据团队建设实际需要组建。

2、团队应是在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集体,而不是简单拼凑的“团队”。团队成员应具有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或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团队的核心成员一般3-5人(不少于3人),要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提倡学科交叉。 3、团队成员应具有努力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较突出的研究成果,或在相关研究领域显示出明显的创新能力和研究优势。 4、团队原则上以相关系部、重点学科、现有科研机构(所/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为依托。团队所在单位应有良好的支撑环境,团队负责人和研究骨干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5、团队研究范围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学校鼓励科研团队开展能够形成明确学科方向和具有地域特色与优势的研究,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对于研究方向属于学校重点发展学科领域或是能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团队,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资助。团队的组建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可以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科研团队,也可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应用型科研团队。 (二)科研团队申报与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科研团队的申报工作。 2、由申报组建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向科研处提交书面申请(《武夷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申请书》附件一),具体内容包括: (1)团队概况; (2)团队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基础); (3)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建设目标与发展思路等。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成果的作用日益凸显,科学研究已非单兵作战所能完成,面对科研难题更是需要大量的科研团队的联合攻关才能完成,因此科研团队这种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高校在适应社会转型,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大力发挥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人型才,高校的多学科优势,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对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创造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就必须抓住机遇,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不断开发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关系全局、关系长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实力靠发展,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团队。在既要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同时,又要保持和发展团队的在知识上的研究和创新,努力为社会培养金英,完成国家科研项目。加强基础学科方面的研究和高新技术方面的研究,可以促使我国高校最终成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通过应用型学科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企业的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解决各种科技问题的方法,并为当地政府、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科研依据。【关键词】:科研团队文化建设机制科研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41.1选题背景10-1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1.3研究意义12-131.4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13-142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及特点14-172.1团队的概念142.2科研团队的概念14-152.3科研团队的特征15-172.3.1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152.3.2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152.3.3良好的学术氛围15-173高校科研团队存在的问题17-263.1理论不完善17-203.1.1团队“自组织”的特性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17-183.1.2认识论高等学校哲学思想受到忽视和弱化18-193.1.3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19-203.2从团队自身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20-233.2.1科研方向分散203.2.2科研团队缺乏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作为支撑20-213.2.3科研团队组成结构不合理且不稳定21-223.2.4忽视团队精神文化建设223.2.5激励机制单一22-233.3学术资源匮乏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23-263.3.1学术资源匮乏将影响科研团队的壮大23-243.3.2学术资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政治论高等论哲学思想的影响243.3.3学术资源的匮乏也不利于人才培养24-264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26-424.1从理论角度改进26-284.1.1遵循和加强科研团队的自组织特性264.1.2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增强学术自主性26-274.1.3重视发展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思想27-284.2完善管理体制28-294.2.1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要适当“去行政化”28-294.2.2转变管理方式294.3加强科研团队

6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及江苏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精神,在我院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变革,能为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科技问题的科研群体,进一步提升我院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团队建设鼓励大胆探索,鼓励学科交叉,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国际合作,鼓励模式创新。第三条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学院相关技术学科领域,重点应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相关教学改革研究。 第二章组建团队的条件 第四条学院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要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根据学院科研工作的实际,科研团队可分A、B 两种类型。 第五条 A 类科研团队为实体科研团队,团队依托学院重点建设的工作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如与教学团队为同一实体,则有双重的建设目标。具体条件如下: 1.团队以学科领军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和专兼职技术人员相结合,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团队规模以10 人左右为宜; 2.有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区域和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3.团队成员近三年有市级以上的鉴定(验收、奖励)成果或专利,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或有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2~3项,项目经费达10 万元以上(含10 万); 4.团队成员组成中至少有1 名以上教授或获得部省级相关人才计划资助人员,有3 名以上副教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讲师,45岁以下人员不少于50%,团队部分人员应来自企业和其它相关学科; 第六条 B 类科研团队为虚拟科研团队,团队依托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重大科研项目建立,具体条件如下: 1.重大科研项目是指承担的省级以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项目有明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目标和标志 性创新成果计划,有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技术实现路线。或是与企

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4200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与综合日渐增强,科学研究活动的集体性、开发性特点日益凸显,个体科研人员由于学科的局限,孤军奋战的科研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科研工作的要求。企业界广泛应用的“团队”概念被逐渐引入科学研究领域,原因就在于团队运作模式强调集体智慧,适应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 我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可分为3大类:一是高等院校,包括大学、高等应用技术学院;二是高校以外的国家研究机构;三是经济界的研究中心。国家研究机构团队即科研院所团队,是以转制前的科室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以科研梯队、课题组等为代表的科研群体组织。这里主要讨论科研院所团队的建设问题。 一、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领导问题 组织中的领导因素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团队的领导方式是团队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内部分工中,团队领导的作用尤其突出。科研团队的领导是团队的总设计师,对拟组建的团队进行设计,遴选团队成员,对运行中的团队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科研团队的领导又是团队的外交家,对外代表团队处理与组织内其他部门的关系,为团队获取资源或赢得更多支持。在现实情况中,科研团队领导的作用却在逐渐偏离设计师、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变为单一的外交家。他们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争取科研项目和外部资源,对团队内部的管理和指导则重视不足、做得不多。 (二)激励机制问题 团队的激励机制与绩效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潜力和责任感,提高团队的绩效。团队组织形式本身对成员也具有激励作用。科研团队能够获得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项目,成员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团队内充分授权,成员工作自主,也是一种激励。信任、尊重和相互支持、举荐新人的团队文化,可给予成员归属感。团队的社会成就和威望,可带给成员荣誉感。我国科研院所的团队激励制度,是建立在团队绩效简单量化基础上的,形式单一。很多科研院所对科研团队进行整体奖励,并侧重于物质奖励,主要表现为团队津贴和经费支持及职称晋升。激励机制单一,不利于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和责任感,不利于充分发挥成员刻苦钻研的积极性。 (三)管理制度问题 当前,制度创新的滞后是科技创新种种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对于科研团队而言,制度障碍具体表现在:旧的科研体系下以学科分类形成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团队开展综合研究工作,难以满足团队对资源共享的需要;创新的团队模式与简单量化的绩效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科研院所研究团队涉及到跨学科的很少,这两点制度障碍在同一学科方向的团队运作过程中还不是很明显。然而,跨学科将是团队的一个发展趋势,所以这种制度障碍也不容忽视。 我国科研院所的基层学术组织机构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从原来的科室为单位转化成的不同的科研方向的团队,学术人员按照学科分类分到相应的课题组并细化到具体专业。科研院所组织内部的科室建制以及长期存在的学科壁垒,客观上增加了不同学科之间整合的难度,阻碍跨学科团队的建设。 目前很多科研院所对科研团队的考核主要是整体考核,要求团队在人才培养、论文、专利、鉴定和获奖等几个方面取得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衡量指标就是论文发表的数量。这些考核指标容易量化,“用数字说话”,便于操作,但往往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科研项目一般风险较大,周期较长,团队用效果和效益衡量的同时,还需考虑到成员的满意度及团队的持续申请项目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院所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评价体系,一律“用数字说话”,容易导致功利思想,破坏学术规范。 (四)团队文化问题 当前,重视科研的实际利益,不注重团队文化建设,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团队不善于吸纳新鲜血液,习惯于“近亲繁殖”,使得研究方法陈旧,团队积极性差。有的团队人员之间关系复杂,研究力量分散,研究实力下降。有的团队研究方向少有创新,所谓研究成果往往仅用作晋升职称或职务的资本。 团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团队文化的支持,团队文化为团队的运行提供精神动力。科研团队建设,必须加强团队文化建设。我国科研院所团队的文化建设薄弱,主要体现在团队深层 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陶沁 摘要:随着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特点的增强,科学研究活动的集体性特点日益凸显,必须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分析了科研院所研究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团队领导素质、整合研究资源、改善激励机制、重视团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科研团队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科研团队建设;团队管理;激励机制;团队文化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4-0078-02 作者简介:陶沁(1979-),男,湖北仙桃人,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工业工程专业2006级硕士研究生,江汉油田职工培训中心经济师。 收稿日期:2008-09-1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证。为提升院所的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并制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以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福建省 中长期(2006 -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06 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06 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基本原则。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依靠专家、择优遴选,激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根据院的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专家的人员召集、组建团队。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 、开放流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队整体根据绩效验收情况,确定下轮是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人员优先进入团队,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团队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动团队建设。 4、政策激励。创新团队优先配置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省和国家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5、合同约束。加强对创新团队所承担的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书,严格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管理,规范团队成员行为。 6、目的清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凝炼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利于融入国家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影响力;有利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有利于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和有利于“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建设。 第四条建设目标。衔接院首批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增强原始创 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协作创新、促进群体的合 作与交流,发挥团队力量,协同推进院相关学科平台与学科团队的建设,围绕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张艳玲 (福建医科大学科研处,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从解析高校科研团队特征出发,通过对高校科研团队在组建及运作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真正?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完善团队内、外管理机制及考评体系,以人为本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等,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团队;团队优化;高等学校 基金项目: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9141S)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各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科研人员由于学科的限制性,单凭个人力量或单学科知识越来越难于满足科研的需要,也难以在科研领域有重大的突破或发现,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在企业界广为接受和应用的?团队?的概念被逐渐引入科学研究领域。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在科研队伍管理中推行的一种新的人才组织模式,是高校培养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与特征 (一)团队概念的不同认识 关于团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斯蒂芬〃罗宾斯

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由此可见,高校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为主要内容,由为数不多的具有知识、技能交叉互补特点的,并且愿意为实现同一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高校科研团队是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组成的科研团队,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础。 (二)高校科研团队的特征 1.目标共识。共同的目标是团队存在的前提也是建设团队的目的,还是团队运作中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团队中所有的成员都愿意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团队的目标可根据自身原有的优势,并结合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整,但核心目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至少应该呈现出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实现性,这是保证团队成员凝聚力和旺盛的战斗力,使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优势互补。科研团队是一个成员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这里所说的?优势?,包括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娴熟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技能,以及不同年龄、不同研究经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团队成员之间不仅具有足以互补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叉融合,以此启迪思维,产生灵感,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3.团结协作。团队成员团结协作是科研团队存在的基础。科研团队与一般群体的最大区别是团队成员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一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一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二、目标任务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三、具体操作流程: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2、确定研究方向 参考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近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暂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以下三大类: 有关学校新办学思路方向的研究。 原有的有特色课题继续深化研究。(校本教材的研究、心理健康的研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学生社团—文学社的研究)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课题研究。(每年一轮的教师个人课题) 3、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 教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学年末要认真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