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合集下载

【2024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

【2024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目录1髂腹股沟入路2Kocher-Langenbeck入路3改良Stoppa入路4前后联合入路5腹直肌旁入路6髂骨股骨入路7放射状入路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步骤:患者仰卧位,切口起自髂嵴前2/3交界处,沿髂前上棘,横过下腹部,止于耻骨联合上方3cm(图1)。

图1 髂腹股沟入路,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下方3cm稍内侧处游离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沿切口切开腹肌和髂肌在髂嵴上的起点,将髂肌从髂骨内板处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浅环上方1cm,显露腹股沟管(图2),分离出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用第1根橡皮条牵开(图3)。

图2 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股沟管前壁,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图3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皮条牵开精索沿腹股沟韧带方向小心切开腹股沟韧带,保持它有1mm韧带附着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

注意不要损伤腹股沟韧带下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髂外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松解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共同起点后(图4),即可进入腰大肌鞘。

图4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腹横筋膜及联合肌腱在精索的后内侧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肌腱(图5),进入Retzius耻骨后间隙。

图5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联合肌腱、腹横筋膜及腹横肌将髂外血管及淋巴管从髂耻弓上钝性分离并向内侧牵开,将髂耻弓从髂腰肌上分开,牵出剪开髂耻隆起。

继续在髂腰肌下向外侧方游离,直至髂腰肌与骨盆边缘完全游离(图6)。

图6 髂腹股沟入路,游离并牵开髂腰肌,显露髂窝用第2根橡皮条将下方的髂腰肌、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牵开。

将髂腰肌及股神经向内侧牵开,在骨膜下剥离闭孔内肌至髋骨的四边板,剥离时避免损伤髂内血管和臀上、下及阴部内血管。

用手指从外向内钝性分开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将第3根橡皮条包绕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髋臼骨折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记录

髋臼骨折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记录

髋臼骨折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记录今天我们来聊聊髋臼骨折的手术,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听上去就像是掉进了深渊,但医生们有他们的高招,咱们可以用幽默点的方式来讲述这个过程。

想象一下,一个人摔了一跤,哎呀,痛得他都想哭了,赶紧去医院检查,医生一看,哇,髋臼骨折了。

这可真是一道难题,但别担心,手术可以解决问题,就像老话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手术前,医生们得先给你讲讲这个髂腹股沟入路。

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像走进一个复杂的迷宫。

医生们需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入口,才能修复那块受伤的地方。

他们要在你的肚子和大腿之间找到一个小缝隙,然后从那里进去,真是考验他们的手艺呢!再加上他们的手术工具可都是高科技的,像是外星人的玩意儿,真让人想问,哪个医生是外星人派来的?手术当天,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心里想,哎,这一刀下去会不会好得像是吃了灵丹妙药呢?虽然有点紧张,但心里也隐约期待着,手术过后能像个新生儿一样,活动自如。

麻醉医生一来,给你聊聊天,轻松一下,突然间,你就像进入了梦乡,啥都不知道了。

这就是现代医学的魅力,让你在无知中安然无恙。

然后呢,手术就开始了,医生们像是乐队指挥,手上的工具不停地闪烁着,真的是要为他们的专注点赞。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其他医生在旁边帮忙,大家就像一支默契的团队,心里想着,今天可不能出错。

这时候,手术灯照得透亮,整个手术室就像一个科学实验室,各种器械、设备全都准备齐全。

想想,手术台上的那位病人,真是个幸运儿,能遇到这么专业的团队。

手术结束了,病人醒来,脑袋还有点晕乎乎的,但心里暖暖的,感觉不那么痛了。

医生来检查,告诉他一切都很顺利,心里一下就踏实了,真是如释重负。

就像打了一场胜仗,虽然过程艰辛,但结果却是大大的好。

医生说,等伤口恢复得差不多了,慢慢就能站起来,重新体验生活的乐趣,感觉就像重生一样。

在康复过程中,病人需要认真对待,每天坚持做点简单的锻炼,慢慢地,感觉到腿部力量在恢复。

积水潭医院-髋臼骨折

积水潭医院-髋臼骨折

稳定性
完整性(关节的对称性)
失去完整性会影响功能 Roew 1961,Steward 半脱位是切开复位的指征
1954
失去完整性
完整性存在(对称)
失去完整性
后壁骨折 闭孔斜位 大于40﹪
失去完整性
失去完整性
部位
通过髋臼顶部的骨折会影响最终功能 Letournel 1964 Natta 1986
前柱(髂骨——耻骨柱)
由髂骨和耻骨组成,从髂嵴 前方的顶点到耻骨联合,此 柱向前及向内侧凹陷,所形 成的弓由腹股沟韧带连接, 此柱可分为三部分: 髂骨部分 髋臼部分 耻骨部分
髋臼的血运
髋臼周围有广泛的肌肉附着,并且有众多 的血管环,所以其血液供应很丰富。
髋臼的血运
髋臼的血运
1986Matta Roof Arc Angle:
大于45°—末涉及顶—非手术治疗 小于45°—涉及顶部—手术治疗
Vharas等根据静态力学研究证实
前部髋臼顶 内侧髋臼顶 后部髋臼顶
移位
大于3毫米(尤其通过顶部)的骨折 会影响最终结果 Matta 1986 CT 扫描可很好地判断移位程度
全面细致的物理检查,以避免漏诊 先抢救生命及其它急症 全套X线平片及CT
㈡髋关节后脱位
有典型的后脱位体征
多见于后壁`横断伴后壁骨折 立即进行闭合复位 闭合复位失败是急诊手术的适应症
㈢髋关节中心型脱位
五典型体征 多发生在双柱`横断及T形骨折
股骨头随远骨折端向内移位
㈣创伤性休克
解剖复位
关节内骨折
牢固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
适应症
无移位骨折 有医疗禁忌症 陈旧的双柱骨折 伤前有骨关节病 局部感染

复杂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疗效观察

复杂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疗效观察
张育锋 ,钟志 刚 ,邱 雪立 ,林 本 丹 ,陈树 鑫
广 东 省 汕 头 市 中心 医 院 骨 科 ( 10 1 553 )
【 摘要】 目的
探讨 复杂髋臼骨折 前后联 合手术入路的疗效。方法
开展前后联合入路 治疗 复杂髋 臼骨折
2 。 根 据 骨 折 分 型 选 择 前 方 的髂 腹 股 沟入 路 和 后 方 的 K—L入 路 , 用重 建钢 板 内固 定 。其 中 由前 向后 1 6例 采 5例 ,
3 1 骨折分型 .
在行 复杂髋 臼骨折 手术治疗前 , 明确
们 自20 0 5年 8月至 20 09年 8月 , 开展前后 联合入路 共
治疗复杂髋 臼骨折 2 6例 , 均取得满意 的治疗效果 。由 于 复杂髋 臼骨折手术 治疗学 习 曲线 较长 , 术治疗 的 手 方式方法无 固定模 式 , 需要 术者 的 自身实 际体会 。本
疗 效。
2 结 果
32 手术入路 的选择 .
从手术入路来说 , 腹股沟人 髂
缝 线将消 毒铺 巾固定于患 者体部 , 盖会 阴及肛周 以 覆
种: T形骨折 、 前方伴后方半横 形骨折 、 双柱骨折 、 断 横
+后壁骨折 、 后柱 +后壁 骨折 。当 中真正 需要 前后联 合人路 的只有前 4种类 型 , 尤其 是前 3种 。本 组患 者 中, T形骨折 6例 , 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 1 0例 , 双柱 骨折 7例 , 断 +后壁 骨折 3例 。其 中 1例横 断 +后 横 壁骨折术 中己行后路解 剖复位 内固定 , C臂透视 发 但
文 主要 针 对 前 后 入 路 的先 后 顺 序 选 择 作 一 浅 要 分 析 。 1 资 料 与方 法
骨折 的类 型相 当重要 , 是指导手 术入路 和术 中复 位 它 思路的重要依据 。术 前 常规正位 片 、 髂骨 斜位 与闭孔 斜位片。对于复杂骨折 , 关节 的 C 髋 T扫描 尤为重 要 , 可以 了解骨折片移位程度 、 前后 壁骨折 、 节 内软骨 面 关 压缩及有无关节 内游离体 。至于三维 C T重建 , 可以对 骨折形态有一个直观 的了解 , 通常需要动态 观察 , 以便

KOCHER-LANGENBECK入路固定髋臼骨折

KOCHER-LANGENBECK入路固定髋臼骨折

KOCHER-LANGENBECK入路固定髋臼骨折【适应症】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髋臼后壁骨折髋臼后柱骨折髋臼横行+后壁骨折髋臼后柱+后壁骨折髋臼T型骨折髋臼横行骨折【解剖】应注意坐骨神经及臀上神经、血管的解剖。

手术中需准确辨认下列后侧结构:Sciatic nerve 坐骨神经(注意解剖变异情况)Piriformis 梨状肌Short external rotators 短外旋肌Quadratus femoris 股方肌【体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手术期间患膝始终维持屈膝90°位以减轻坐骨神经张力,允许术中应用牵引。

将患者置于特制的骨折俯卧位架上,通过特殊装置牵引靴维持患肢垂直维持屈膝(见下图) . 股骨远端牵引针连接到牵引装置上准确控制牵引程度;当患者取俯卧位时应用加压装置可以防止DVT。

【体表标志】髂后上棘、大转子及股骨外侧面可以清晰的分辨。

【操作步骤】切口: 从髂后上棘向股骨大转子尖画线然后沿股骨外侧向远端延长(见下图). 转弯处可以成弧形或直角;先切开臀区皮肤及浅筋膜,切开臀大肌筋膜,对于肥胖病人,显露手术切口后再触摸确认大转子的位置,必要时向前延长切口;确认大转子位置后向股骨远端延长切口;沿股骨长轴方向切开髂胫束和股外侧深筋膜,筋膜切开起始于臀下皱褶处水平,因为这是臀大肌肌腱止点,为增加后方显露可以剥离肌腱至点;沿臀大肌纤维方向切开臀大肌筋膜然后用手指钝性分离(见下图)分离臀大肌和髂胫束,向后牵开皮瓣,用5号Ethibond线缝合到后方皮肤,辨认短外旋肌群,梨状肌自止点约1cm处标记、切断并向后切开;辨认闭孔内肌及上孖肌、下孖肌自止点1 cm 处标记切断(见下图) .注意:距离止点不能少有1cm,防止损伤股骨头血运。

闭孔内肌和上孖肌、下孖肌肌束向后牵拉保护坐骨神经;显露坐骨小切记, 闭孔内肌处安全置放拉钩,术中注意始终保护坐骨神经;在臀小肌下剥离,向前牵拉外展肌;不要切开骨方肌以免损伤股骨头血运,短外旋肌标记切断回缩后,沿骨膜下剥离髋臼后方;梨状肌向后剥离后至坐骨大切迹,闭孔内肌以及上孖肌、下孖肌向后剥离至坐骨小切迹(见下图);闭孔内肌和上孖肌、下孖肌肌束向后牵拉保护坐骨神经;显露坐骨小切记, 闭孔内肌处安全置放拉钩,术中注意始终保护坐骨神经;在臀小肌下剥离,向前牵拉外展肌;可将Homan拉钩置于髋外展肌之下,以进入髋臼的上面并可将内置物在这一区域更靠前放置。

髋部解剖及手术入路

髋部解剖及手术入路
在后外侧入路的基础上扩大切口,以显露更多髋关节结构,适用于 复杂髋部手术。
髋关节镜入路
通过小切口和关节镜技术进行髋部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 点,但适用范围有限。
05
手术入路并发症及预防措 施
感染与出血
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 施包括术前皮肤准备、使用抗生素、严 格无菌操作等。
功能评估
在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关节功 能、肌肉力量等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恢
复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血管与淋巴
血管
股动脉、股静脉等,为髋部提供血液供应和回流。
淋巴
腹股沟淋巴结等,参与免疫防御和淋巴回流。
02
髋部常见病变
骨折与脱位
股骨颈骨折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 骨质疏松、外伤等原因引 起。
髋关节脱位
由于外伤、先天性发育不 良等原因导致髋关节失去 正常对合关系。
髋臼骨折
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如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
3
负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进行负重训练,如借 助助行器行走、上下楼梯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 平衡能力。
药物治疗与疼痛管理
药物治疗
术后患者需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 生素、止痛药等,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疼痛管理
医护人员会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 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以确保患者舒 适度过术后恢复期。
施。
泌尿系统感染与结石
03
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与结石形成,应鼓
励患者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等。
06
术后康复与护理
早期康复锻炼
1 2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者:王大一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害,不单伤情严重,并且种类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此中骨折种类的正确判断、适合的手术径路、精准的复位、娴熟的手术技巧及妥当的术后办理是提升髋臼骨折疗效的重点,而适合的手术入路关于术中满意的显现、复位、固定尤其重要。

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假如对髋臼骨折手术过程中手术的入路进行介绍。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有很多种,依据其合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进入路)、后侧入路(KL入路、改进KL入路)、扩展入路和前后结合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

1K L入路[1]患者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切口起于髂后上棘或其下方两横指处,经大转子极点向远侧延长至大腿外侧约10cm。

切宽阔筋膜,按臀大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开,注意保护臀大肌前面的臀下神经,在大转子处显现并切断小外旋肌群和梨状肌止点,保护坐骨神经并向内侧牵开。

术中应防止切断股方肌,免得损害位于下方的旋股内侧动脉升支。

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的浅层向髋臼后柱及其上方剥离,在座骨结节的内侧安置髋臼拉钩,将臀大肌、小外旋肌和坐骨神经向外侧牵开,必需时也可切断臀中肌止点的后1/3,以扩大显现范围。

该入路能够显现髋臼后部构造和坐骨神经,合用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也合用于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 T形骨折以及前后结合入路的后路部分。

该入路的长处是能充足显现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多半骨科医师对该入路的解剖比较熟习,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相对较小。

这类手术入路的不足在于:因为受髂胫束、臀上血管神经和大转子的限制,髋臼上方的髂骨、后方的坐骨大切迹和前面的耻骨体显现不足;b)若术中操作不慎,简单发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以及臀上血管神经损害;c)假如过分劈开臀大肌,可造成臀下神经肌支的牵拉损害,造成部分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d)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K-L入路表示相对较高;e)术后功能恢复较慢[2]。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作者:孙晓等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总结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经验,并评估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2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4个月,平均25个月。

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4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3例。

获得随访的19例患者中,优9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78.9%;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4例,前路切口浅表感染2例,一过性坐骨神经麻痹1例。

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骨折端,便于前后协同复位,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髋臼双柱;骨折;前后联合入路[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41-02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其骨折复杂而多样,而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是更为严重的髋关节创伤,骨折后髋关节极不稳定,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近年来,髋臼骨折的复杂程度有增加的趋势,而随着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的逐渐发展,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所接受。

本院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21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1~57岁,平均38岁;交通伤14例,坠落伤7例;合并四肢骨折9例,脊柱骨折4例,血气胸3例,膀胱破裂3例,肠道损伤2例,脑外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

伤后距手术时间最短4 d,最长16 d,平均8 d。

1.2 手术适应证①骨折移位>3 mm;②合并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③合并关节内游离骨块;④CT提示后壁骨折缺损>40%;⑤移位骨折累及臼顶(Matta顶弧角标准)[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臼骨折手术入路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者:王大一
髋臼骨折就是一种高能量损伤,不仅伤情严重,而且类型复杂,移位形式多样,为严重而复杂得关节内骨折、其中骨折类型得准确判断、适当得手术径路、精确得复位、熟练得手术技巧及妥善得术后处理就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得关键,而恰当得手术入路对于术中满意得显露、复位、固定尤为重要。

所以,正确选择其手术入路就是治疗得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就是对髋臼骨折手术过程中手术得入路进行介绍。

ﻫ髋臼骨折得手术入路有许多种,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前侧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后侧入路(KL入路、改良K L入路)、扩展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髂股入路)。

1KL入路[1]
患者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切口起于髂后上棘或其下方两横指处,经大转子顶点向远侧延伸至大腿外侧约10 cm、切开阔筋膜,按臀大肌肌纤维走行方向钝性分开,注意保护臀大肌前方得臀下神经,在大转子处显露并切断小外旋肌群与梨状肌止点,保护坐骨神经并向内侧牵开、术中应避免切断股方肌,以免损伤位于下方得旋股内侧动脉升支。

用骨膜剥离器将关节囊得浅层向髋臼后柱及其上方剥离,在坐骨结节得内侧安放髋臼拉钩,将臀大肌、小外旋肌与坐骨神经向外侧牵开,必要时也可切断臀中肌止点得后1/3,以扩大显露范围、该入路可以显露髋臼后部结构与坐骨神经,适用于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也适用于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得后路部分、
该入路得优点就是能充分显露髋臼后壁及后柱骨折,多数骨科医师对该入路得解剖比较熟悉,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相对较小。

这种手术入路得不足在于:a)由于受髂胫束、臀上血管神经与大转子得限制,髋臼上方得髂骨、后方得坐骨大切迹与前方得耻骨体显露不足;b)若术中操作不慎,容易发生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以及臀上血管神经损伤;c)如果过度劈开臀大肌,可造成臀下神经肌支得牵拉损伤,造成部分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d)术后异位骨化得发生率K-L入路示意ﻫ相对较高;e)术后功能恢复较慢[2]。

ﻫ改良入路:又称经大转子截骨入路。

除K L入路显露得范围外,还可以较好地显露后柱上部至坐骨大切迹、髋臼顶、髂骨翼下部与前柱得一部分。

大转子截骨与臀小肌剥离增加了异位骨化得发生率,术中清除坏死得臀小肌可以减少异位骨化得发生。

Y形入路[3]:患者侧卧位,切口以大转子顶点为中心,沿大腿外侧向下延长6~8 cm,然后分别向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做两个直切口,3个切口相互之间约形成120°夹角。

沿纵行切口分离切开阔筋膜,沿前斜行切口自髂前上棘分离阔筋膜张肌,切开臀大肌筋膜并沿其肌纤维方向分离,直至臀下血管神经。

沿后斜行切口切
开阔筋膜张肌得覆盖筋膜,在髂嵴上掀起肌肉得起点并作臀中肌起点得骨膜下剥离。

行大转子截骨,连同臀中肌与臀小肌得附着将大转子向后翻开,掀起臀中肌与臀小肌直至坐骨大切迹,注意保护臀上血管、在大转子上切断小外旋肌群,并向后翻转,以显露后方关节囊及髋臼后柱。

需要显露坐骨结节时,可切断绳肌;需要
显露前柱与髂骨内板时,可以向髂前上棘内侧延长6~8 cm,自髂嵴切开,剥离
腹外斜肌腱膜与髂肌得附着点,向内侧牵拉髂肌,以显露骶髂关节。

ﻫY形入路得优点就是通过一个切口,可完好地显露髋臼前柱、后柱、髂骨内板以及骶髂关节,可用于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其缺点就是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切口感染与异位骨化得发生率相对较高。

2ﻫ髂腹股沟入路[4]ﻫ患者仰卧位,切口起于前2/3髂棘,沿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方2 cm处切开。

自髂棘向内侧切开,剥离腹肌与髂肌得附着点,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与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与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外环上方1 cm,解剖腹股沟管,显露游离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得附着点,保护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股血管。

在股静脉内侧得耻骨梳水平,切开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得联合腱,进入Retzius耻骨后区。

沿髂耻嵴剥离,用第1根皮片穿髂腰肌、股神经与股外侧皮神经,第2根皮片穿髂外血管与淋巴管牵引。

分离牵引时需注意结扎切断可能存在得闭孔动脉变异支或闭孔血管与髂外血管间得吻合支。

对解剖游离后得精索或圆韧带则用第3根皮片牵引。

对上述皮片牵引组织作各向牵引,形成外侧、中间与内侧3个入口,由此显露、复位与内固定不同部位得骨折。

a)外侧入口:将第1根皮片向内侧牵引,主要显露髂窝与髂耻嵴上方;b)中间入口:将第1与第2根皮片分别向外与内牵引,主要显露方形区、坐骨棘、坐骨大、小切迹与闭孔;c)内侧入口:将第2与第3根皮片分别向外与内牵引,主要显露耻骨上支与Retzius耻骨后间隙。

如需暴露耻骨角与耻骨连合,可将第3根皮片向外牵引。

术毕置2根负压管引流,1根置于耻骨后间隙,1根置于方形区与髂窝,严密缝合各层。

此入路适用于前壁骨折、前柱骨折、横形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双柱骨折、前后联合入路得前路部分以及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或耻骨联合分离得骨盆损伤等。

A:外侧入口B:中间入口C:内侧入口ﻫ该入路得优点就是:a)根据骨折类型,可以分别显露髋臼得
内面与前面;b)未剥离臀肌,术后功能恢复快;c)不切开关节囊,手术创伤小;d)几乎无异位骨化,关节活动满意;e)易于显露与固定作为髋臼延伸段得髂骨骨折,有利于髋臼得解剖复位;f)与Langer皮纹平行,手术瘢痕相对较小。

由于该入路比较复杂,因此,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a)切口或耻骨后间隙感染;
b)术中神经损伤得发生率较高;c)术中血管损伤;d)男性精索损伤。

ﻫ改良入路:又称“T”形切口、髂腹股沟入路联合Smith Petersen入路。

在髂腹股沟
入路得切口上,附加一个垂直切口(自髂前上棘垂直向下15 cm),以便显露髂骨外侧面与髋臼内部。

该入路增加了对前柱下部、前臂、方形区、髋关节内得暴露,方便了方区部得手法复位,降低了股外侧皮神经得损伤。

3 髂股入路[5]
简称S P入路,切口起自髂嵴中点,沿髂嵴向前达髂前上棘,再转向髌骨外缘得
方向,长10~12 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与深筋膜,于髂嵴外缘切开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得附着部,用骨膜剥离器进行剥离。

然后切开大腿深筋膜,从阔筋膜张肌与内侧得缝匠肌、股直肌得肌间隙进入深部,在髂前上棘下2。

5 cm处可见股外侧皮神经,应将其与缝匠肌一起拉向内侧,将臀肌与臀外肌向外侧拉开,此时即可暴露关节囊,将其切开,显露骨折处。

此入路适用于前臂骨折、前柱骨折、向前移位得横行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以及前后联合入路得一部分。

ﻫ索得可能性较小;b)多数情况下不切断股直肌,不需要打开关节囊,损伤与出血较少。

其缺点就是前柱与髋臼暴露不充分,无法显露耻骨联合,而且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率高。

ﻫ扩展入路:患者取侧卧位,切口起自髂后上棘,沿髂嵴经髂前上棘向下至大腿得前外侧。

该入路可以显露整个髂骨得内侧板与髋臼双柱,适用于臼顶横行骨折、T形骨折、前柱伴后柱横行骨折、双柱骨折以及陈旧性骨折。

ﻫ改良入路:呈“T"形切口,髂前上棘后2 cm沿髂嵴做长约10 cm得切口,在切口中部,沿大腿外侧向远侧作弧形切口,显露范围同扩展入路。

4ﻫ前后联合入路ﻫ前后联合入路灵活性大,几乎可以显露髋骨内外侧面得全部区域,使某种单一入路难以判定游离骨块来源及复位内固定困难得复杂骨折能够准确得到判断、复位及内固定。

根据前侧入路得不同,主要分两种:a)K 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显露后柱壁+前
柱壁;b)K L入路+髂股入路,显露后柱壁+部分前柱壁。

ﻫ该入路得优点:a)可以
显露髋骨内外侧面得全部区域,适用于髋臼得各种复杂骨折与陈旧性骨折;b)前侧入路能充分显露髋臼前柱壁,用Matta复位钳,矫正四方形区域得移位与弓状线得分离,促使髋臼前方与内下方得骨折复位;c)后侧入路充分显露髋臼后柱壁,经患侧下肢得牵引,可以观察到髋臼得复位情况与螺钉就是否进入关节;d)与扩展入路相比较,前后路依次进行,切口不相连,不翻开皮瓣,没有皮瓣或肌肉破坏,创伤出血少,血管栓塞机会小;e)为解剖复位提供良好得暴露,减少了扩展入路带来得肌肉损伤、异位骨化、关节障碍等并发症。

不足之处就是手术时间长,感染率高,易出现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 特殊入路
5、1改良得Stoppa入路[1,2]
能很好地显露骨盆环,适用于移位得前臂骨折、前柱骨折、横行骨折、T形骨折、
5.2横行臀下-髂腹股沟入路ﻫ双柱骨折、伴有后半横断得前柱或前臂骨折。


该入路分前侧与后侧切口,前侧切口与髂腹股沟入路一致,后侧类似Kocher′s原始入路,在前侧方得臀上神经与后正中得臀下神经之间游离,横行切口始于
髂嵴,经阔筋膜与股骨大转子顶点。

该入路可显露髋臼前后柱,方便显露坐骨神经、腰骶丛及其分支。

5、3 改良Gibson入路
取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至大转子中心作向后微弧形连线,向远侧延伸至股骨大转子得前上方2 cm处,至臀纹下方2 cm处拐向内下,拐弯后切口长度4~6 cm。

在髂嵴下方沿臀大肌得前缘切开,将臀大肌作为一个整体牵开,不容易损伤臀下神经得肌支,从而避免了切口前方得臀大肌纤维失神经支配;大转子截骨后,能将大转子连同外展肌向上牵开,髋臼上方得髂骨与前方得耻骨体显露非常充分、ﻫ5。

4 延长得Henry入路
就是一个多用途得路径,可以直接暴露骨盆后部,与其她手术入路相比,并发症得发生率较低,可降低坐骨神经损伤得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