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一、前 言
湘方言(也叫湘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是湖南省众多方言中特点最鲜明、代表性最强的一种,而其中又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最。湘方言的起源可追溯至西汉,当时的南楚方言被视作湘方言的由来之处。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移民对湘方言的最终形成影响重大。五代以前北方南下的牧民及之后沿海地区内迁的民众是推动湘方言形成的主要力量。
湘方言在湖南省分布地域最广,主要在湘、资流域的40个市县区。但因多方言聚居和时代的变迁,湖南话语音也有变迁和融合现象。从研究现状看,二十世纪的湘方言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以语音为重点的普查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全方位的研究体系;有了湘南土话和湘西乡话的研究热点;有了与周边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有了将方言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的研究;有了汉语方言地理学的研究;有了实验语音学、计算机语言学的相关研究等等。研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的成果也层出不穷,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开展湘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在全国全力推广普通话情况下,湘方言正处于四面夹击,湘东局部地区有赣方言土居,西南地区有官话渗透,加之浊音渐趋清化,新湘语跟西南官话互相交融,湘方言有在夹缝中求生存之状态,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湘方言,不应随之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的社会责任。?
开展湘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是保护和传承湖湘文化遗产的需要。湖南的人文历史、地理气候、风土民俗、经济文化以及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在湘方言中都有所体现,尤其在词汇中体现突出。如人文历史在湘方言中体现:如扬雄《方言》卷一有云:“谩台,胁阋,惧也。燕代之间曰谩台,齐楚之间曰胁阋。宋卫之间凡怒而噎噫谓之胁阋,南楚江湘之间谓之啴咺。”又如地理气候在湘方言中体现:如湖南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段,四季分明,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这样的地理条件,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文化,一批与“水”这个语素相关的词语应运而生。以长沙话为例,次货,假货称为“水货”,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被称为“水佬倌”,肤色也叫做“水色”,在长沙,赞叹姑娘面色红润,就会说她“水色子真好”。这些词语推而广之,流传到湖南各地。
开展湘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是弘扬湖湘传统文化的需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湘方言区域文化与湖南当地主流媒体结合日益紧密。这一结合帮助“四

面楚歌”中的湘方言“杀出一条血路”。借助现代媒体传播,更多的人在娱乐的气氛中开始学习湖南方言,了解湖南人文。这有助于提升湘方言的影响力,也可以促进湘方言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和普通话形成良性友好的循环。同时随着党和政府对湖湘传统文化采取更多恰当而关键的保护措施,以湘方言为代表的湖湘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二、语音方面的对比
众所周知,湖南省的湘方言经过不断科学、完善的变化演绎,分成不同片区,不同片区方言内部存在着差异。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差别是它们在古浊声母上存在的差异。老湘语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基本上仍保留了浊音。新湘语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读不送气清音。
(一)、长沙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总体上的主要区别?
1、长沙地理、人口、方言概况
长沙市是湖南省会。长沙市的地理位置处于湖南的东部偏北,湘江的下游。长沙市向东紧邻江西省的萍乡市,向南与湘潭和株洲两市相接,向西与娄底、益阳交界,向北与岳阳毗连。长沙市2015年总人口已达743万,其中户籍人口高达680万,流动人口比例较高且少数民族人口不多。长沙市内河流纵横,主要有湘江、浏阳河、捞刀河以及靳江河等大小河流。全市地貌主要是以平原、丘陵为主。?
长沙方言之所以可以说是湘方言中的集大成者,除了因为具有诸多湘方言的鲜明特点之外,还因为极早的年代便深受瞩目,在清末之时便有诸多研究这门方言的著作公布于世,如清同治6年修订的《长沙县志》便是其中表率。
2、长沙话语音?
1).声调。除轻声外,共有六个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6个声调。例如:朱、渠、主、注、住、菊六个字在长沙方言中发音相同,而音调则分别对应着上述的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六个声调。?
2).发音。首先,长沙话中声母有23个,韵母有41个,都多于普通话(普通话中分别为22个和39个)。第二,长沙话没有北方话中普遍存在的儿化音。第三,长沙话保留了入声,这是古汉语的一个明显特色之一。而入声在北方话里已基本上消失。
3、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区别?
?1).发音短:相较于普通话的发音长沙话吐字发音要少半个音拍,这就造成了湖南人讲话语速都比较快,从而给人一种“直言善辩”的雄辩之感。
2).音调比较平:长沙话音调较普通话要低半个音阶,从而音调平直没有普通话那般抑扬顿挫之感。?
3).没有绕舌音:zh,?ch,sh全部都不发h的音,读成z,?c,s,r后面接a,e,u时,r往往读成y,如:“然(ran)后”读成“原(yuan)后”,“热(re)水”读成“越(yue)水”。但如果r后面接的i,o时,r往往要读成l

,如:“生日(ri)”读成“生力(li)”,“狗肉(rou)”读成“狗六(liu)”。但有一个特例,当zh,ch,sh后面接u时,zh,ch,sh分别读成j,q,x。如:“珠海”读成“居(ju)海”,“蠢(chun)猪(zhu)”读成“qun居(ju)”,。
4).h,n的发音规则:在长沙话中,声母h后面接u时,h要读成f,h后接a,?e,o时仍然读成h,而声母n一律读成l,如:“湖(hu)南(nan)”读成“符(fu)蓝(lan)”。?
5).没有后鼻音:韵母为-ng全部读成-n,没有后鼻音节g,如:“方(fang)便”读成“翻(fan)便”,“欢(huan)迎(ying)”读成“番(fan)银(yin)”。
?6).on,ong,eng全部读成en:长沙话中基本没有on及ong的发音形式,全部读成en,很多时候,如:“中(zhong)国”读成“zen国”。
?7).e读成o:e在与声母是h,j,q,x相连时读成o,比如:“喝(he)水”读成“ho水”;“黄(huang)河(he)”读成“凡(fan)ho”。
8).助词拖音:习惯性用一些语气助词做拖音从而形象的表达讲话人的神态、语句感情或者是时间事态,是长沙话独树一帜的特征。通常用到的语气助词有:“嗒(da)”,“咯(lo)”,“啥(sa)”,“呢(le)”,“嘞(le)”。如:“干什么咯?”,“你去啥!”,“吃(qia)饭嗒”。
(二)、声母的比较
1、长沙方言与普通话声母的差异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通常响度不高、不适于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声母处于音节中第一音节的位置,它的作用主要是审理字音。
1). 长沙方言声母情况。根据长沙方言声母发音方法、部位的差异,长沙方言中包括零声母在内,总共有23个声母。这23个声母分别是[p]、[ph]、[m]、[f]、[t]、[th]、[l]、[k]、[kh]、[x]、[t?]、[t?h]、[?]、[ts]、[tsh]、[s]、[t?]、[t?h]、[?]、[?]、[?] [?] [?]。
2).普通话声母情况。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差异,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总共有21个声母,它们分别是:[p]、[ph]、[m]、[f]、[t]、[th]、[n]、[l]、[k]、[kh]、[x]、[t?]、[t?h]、[?]、[t?]、[t?h]、[?]、[?]、[ts]、[tsh]、[s]。除去这21个辅音开头的声母以外,普通话还存在着一类特殊的零声母,这种零声母就是不以辅音开头而是以元音开头的声母,如“[an]庵”,就是以元音[a]开头的零声母。
3).普通话和长沙话在声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1)数量的不同。加上零声母,普通话声母总共是22个,长沙方言的声母则是23个。(2)[?]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它并不属于声母部分,而是属于韵母部分

,并且在韵母中只能充当韵尾,如“[xo?]红”、“[tho?]同”。但是在长沙方言中,这个音节却是作为声母而存在的,如“[?a]丫”、“[?a]牙”、“[?a]哑”,并不能充当韵尾。(3)[?]在普通话中是不存在的,它只应当视为普通话中[n]的条件变体。例如,在洪音前,长沙话“那”字不读为[na],而读为[la]。在细音前,长沙话“泥”字不读为[ni],而读为[?i]。
(三)、长沙方言声母辨正
1.[ts]、[tsh]、[s]和[t?]、[t?h]、[?]不分。普通话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是对立的音位,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在长沙方言中,[t?]、[t?h]、[?]和[ts]、[tsh]、[s]是不分的,通常都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如,长沙方言中通常把“ [t??] 支援”读成“[ts?]资源”,把“大学生就应该[t??]援边疆建设”读成“大学生就应该[ts?]援边疆建设”。
2. [f]和[x]不分。普通话中的[f]和[x]是对立的音位,它们之间有着明显地差别,不会引起混读。而在长沙方言中,[f]和[x]是不分的,两个声母混读。例如,在长沙方言中,“[fA]发生”读成“[xuA]花生”,“[xu]湖南”读成“[fu]福兰”。
3. [?]和[l]。长沙方言中并不存在声母[n]。在长沙方言中,声母[n]根据条件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读音;在开口呼和合口呼前,古泥纽和来纽读为[l],相混。如“脑”不读为“[nɑu]”,而是读为“[lɑu]”,这种情况是造成长沙方言将普通话中[n]读成[l],从而形成混读的重要原因。在齐齿呼和撮口呼前,古泥纽读为[?],来纽读为[l],不相混。例如“尿”读为[?iɑu],不读为[liɑu]。“力”读为[li],不读为[?i]。?
(四)、韵母的比较
1、长沙方言与普通话韵母的差异
韵母是汉语音节中除了声母和声调之外的部分,是汉语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的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组成,如“[khuan]宽”中的“[uan]”就是韵母部分,其中[u]为韵头,[a]为韵腹,[n]为韵尾。每一个韵母中,韵腹必须有,韵头、韵尾,可有可无。
1). 长沙方言韵母情况。根据长沙方言韵母发音方法、韵母结构的差异,长沙方言语音系统包括自成音节的[m][n]在内,总共有41个韵母。其中开口呼韵母16个,分别是[?]、[?]、[a]、[?]、[o]、[ai]、[ei]、[au]、[?u]、[?n]、[an]、[o?]、[?]、[??]、[m]、[n];齐齿呼韵母共10个,分别是[i]、[ia]、[ie]、[io]、[iau]、[i?u]、[in]、[ian]、[io?]、[i?];合口呼韵母共7个,分别是[u]、[u?]、[ua]、[uei]、[uai]、[u?n]、[uan];撮口呼韵母共8个,分别是[y]、[ya]、[ye]、[yai]、[yei]、[yn]、[yan]、[y?]。
2).普通话韵母情况。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韵母发音方法、发音部位的差异,普通话韵母共有39个。普通话39个韵母中23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