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前期生活幸福美满、思想积极向上,主要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闺中的生活,表现了她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丈夫别离时的愁闷心情。作品题材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游玩、饮酒、赏花闺情之类,具有流丽明快、沉婉自然的风格特色。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倍感身世的凄凉,李清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词风变得沉郁悲苦,平易忧愁。不难看出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精美雅洁的艺术风格,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使宋代词坛放射出奇异的光环。

词是宋代最为值得骄傲的样式。词中的主人公多是红粉佳人,但其作者绝大部分都是男性,述说女性的幽怀多少让人感受不太真切。而李清照的横空出世,则彻底打破了这一现状。她以自己独特的情感历程,写下了“别是一家”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生活颇为坎坷。既享受过甜蜜生活的幸福,也饱经苦难的折磨。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词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抒发自我情感的新形象,一般认为,她的词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期,前后期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她不同风格特色。因为她“能够直抒胸,写真情实感”。所以只要把握住李清照的情感变化,自然就能比较她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一、李清照的前期词风清丽深婉。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指她在少女、少妇的一段时间,作品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反映面比较窄,主要是闺情词,词风清丽深婉。

(一)、“鹭”,自然流畅的画面

童年时代的李清照生活在济南,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才,“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童荣并称为“宋代后四学士”。李清照后来的词所表现出来的婉约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轼词风的影响。当然,更直接的是受父亲熏陶。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也善文。父母双方的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缪先生因此称“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由于早年这种优雅、闲适、宽松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她少女时期生机勃勃、洁白隽美的、展翅飞向蓝天的“鹭”形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鹭”(《如梦令》)充分展示了词人李清照任性、率真的性格特点,词风自然流畅。如果“把她的前期词作所表示的情感世界分两半,可以说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她的一部分抒写少女心情的词,较明显地显示这时期的风格特色。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鹭。

《如梦令》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水。水光水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这两首诗写出词人对美好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赞美之情,并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如梦令》描写了生活中一次荡舟的生动景象,通过“误入”,“惊起”等动态的描写,展示出一幅鲜明欢快的画面,形象逼真,表现了词人胸襟的开朗和坦荡。太阳快要落山时,词人才和她的伙伴们驶着小船回来,但是船不小心驶入藕花的深处,而她偏要在醉了的情况下“争渡”,直到把一群鹭都吓跑了才肯罢休,其任性、率直、可爱的性格立即跃然纸上,如生。《怨王孙》则以白描的手法,写出秋天的可爱美丽,以前的文人墨客们描写秋天以“悲秋”为主调,写秋天的荒凉、灰淡,花儿凋谢,树叶飘落,一片萧条景象,毫无生机。

但秋天在李清照的笔下,却变得另有一番风味。尽管树木花草已经枯萎、衰败,可还是说不出的无限好。最后一句更是意味深远,把“鹭”比喻成象人一样不回头。一个“恨”字,充分展示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流连忘返的心情。面对一幅如此美好的秋景图,词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不愿这么早就回去。从这两首词可以看出李清照活泼、楚楚动人的形象。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优美欢快的韵律,构成悠远深长的意境。词风自然、流丽、明朗。此外,像“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远出云催薄暮”(《》)等,也写得清新自然,言有尽而意无穷。

但李清照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妇女,只能被束缚在寂寞的深闺之中,虽有杰出的才学却无法施展,无非是荡荡秋千、赏花饮酒、游玩、“斗草”(《浣溪沙》)之类的少女乐事。这便给她带来说不出的幽怀,以花草的眷恋衬托自己的闲愁。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主仆对话的形式,委婉地表达出女主人惜花之情。清晨,醒酒后的词人,经过一夜的风雨洗礼,急切地想知道外面的情景。词人问得极有情,“卷帘人”却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来。想留住海棠花,实则是想挽留美好的自然风光。面对枝叶茂盛,而花朵却已凋落的景象,词人很自然地流露出怜花惜花的心情,反映了词人情感的

细腻和胸怀的宽广。这首词的题材并不大,但描写景物与抒发感情,一点都不落臼,优美的似乎是信手拈来,感情真挚自然。如果说李清照后期的词越写越好,那么,这与她自觉的学习和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婉约派传统手法,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郭预衡评价李清照的词有“之飘逸,李煜之率直,之情韵、民间词之清新”,她经过融合处理,再加上白描、口语化的语言、自然朴实,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李清照又会以自我情感的变化而改变她的风格。《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是她这时期风格的代表作,作为一个封建社会里的大家闺秀,李清照“能够抹掉自己娇嗔羞怯的面纱,越出‘非礼勿思’的雷池,大胆的倾吐自己的感情,这无疑于为作品注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生命”。这就是她高超之处,历来被人称道。

二、“黄花”清丽深婉的画面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在艺术上他们也找到共同点,都喜欢收集赏玩金石文物,但他们也有短暂的别离,这无疑深深触动了李清照细腻入微的情感。对丈夫的钟情,使此时的她像微风中瑟瑟怜人的“黄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她无所顾忌地大胆吐露自己的真挚爱情,相思之情成为词的主旋律。词风明显受这种生活和情感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前期的整体风格,恰恰相反,是前期词风趋于成熟的表现。由于少女时期的自然流畅发展为清丽深婉,写出了不少爱情名篇,《醉花阴》就是其中之一: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反映了词人在重阳节的离愁心情。这样好的节日,更能衬托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开头句用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面对香炉的缕缕轻烟,半夜里凉气透人的枕头纱厨,更是愁上添愁,比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重阳节这天,词人浓厚的愁思无法消除,只得独自久坐在“东篱”下饮酒,一直喝到傍晚时分,希望借酒消愁,然而酒不解愁愁更愁。词人想摆脱愁闷的心情无法得以实现,只得无奈地慨叹出“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李清照生活的寂寞和离情之苦。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爱情词的清丽深婉风格。

李清照还善于引用典故来表现她的“离愁别恨”情感。其中《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是典型的词:

香冷金,被红浪,起来自梳头。

任宝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

词人心中有许多的怨言想向丈夫诉说,却又不忍心向丈夫诉苦,怕的是会有更长的分离,那么,与丈夫相聚的日子更加遥遥无期,离愁也将会更加重,反映了词人深婉细腻的情感。“秦楼”典故的运用更加的含蓄深婉,希望丈夫能时时刻刻地想念“我”。因此,词人每天都站在楼上远,静静地望着楼前不断流失的溪水,盼望有一天丈夫的身影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可每一次的失望又会在她原有愁苦的基础上再加“一段新愁”。所以唐圭璋先生评价“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唐宋词简释》)。把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和刻骨铭心的爱无所顾忌地倾泻出来。

从总体上看,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必然受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束缚,而她对自然景物的热爱,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把内心的情感世界抒发进作品中,这就打破了封建道德对妇女的教条规范,违反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传统。因此她的词在当时被称为“无顾忌”,身世“无检操”。但在今天看来,和后期的词相比较,这却正是“她前期词思想价值之所在,虽然这些词的题材还比较单调,情绪也偏于感伤”。

李清照的前期词与后期词《武陵春》、《永遇乐》、《声声慢》等相比,构思上新颖巧妙,曲折婉转,笔调清新含蓄,情感真挚热烈,语言锤炼优美,隽美,读来如高山流水。可以看出李清照“掌握了高度的语言技巧,写得淋漓尽致,却又不是以泻无余”。她的前期词兼有李煜、秦观之长,但不同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这是亡国之愁,又不同于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这是物我之愁。词风凄丽深婉,尽显文质之美。

三、李清照的后期词风低沉凄苦

李清照的后期,即南渡后,国破家亡,凄苦的身世之感,深厚的故国之思,使她的词风突变。和前期相比,低沉凄苦是这时期的总体风格特色。

(一)、此“黄花”非彼“黄花”

李清照逃奔江南后,夫妻俩用半生的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图书,先后在战火中丧失殆尽。不久,丈夫又病逝,她拖着病体,孤单一人四处奔逃避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其间又有人恶意中伤,企图夺取她残存的珍贵文物。同时又遭张汝舟的纠缠和欺凌,从而引起了一场争论不休的“改嫁”风波。后又与张汝舟离婚,再次遭受婚姻的悲痛。面对一连串的打击与磨难,生活也变得极

其凄惨,这使她接触到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情感与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期词中出现的“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与前期《醉花阴》“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相比,意向已完全不同,而且词风也发生了变化。李清照在“饱经风霜之后,已不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逞才使气了,而开始从惊词险句转向平易浅近”。词风显得沉郁凄凉,如后期词作的名篇《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通过谢残秋的景色为衬托,倾诉出国破夫亡,饱经忧患和流离失所生活之后的哀愁,情绪相当消沉。全文采用一些十分平淡的语言,如“时候”、“伤心”、“堆积”、“如今”、“了得”等,并伴有“淡酒”、“寒风”、“哀雁”、“黄花”、“梧桐”等形象,构成一幅低沉凄凉的画面。与前期《怨王孙》的秋景相比,由“赏秋”、转变为“悲秋”。词风明显变化,显示了李清照高超的艺术才能,她“巧妙而自然地运用铺叙的手法,把日常生活括得很突出;还创造性地用上大量堆切而生活的叠字,以加强感情的'渲染,毫无斧凿之痕。”词的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出奇制胜,盖过前人,显示词人在艺术上高超的才能,大胆创新。“寻寻觅觅”,此人要找回什么?是过去的“鹭”、“海棠”或“黄花”吧!而今非昔比,看到的却是一片凄惨荒凉的景象。“乍暖”两句收来前面的一串叠字,细致描写词人一天的寂寞孤独之感。阵阵寒风袭来,倍感凄凉无助,愁苦、忧虑也难以排解。还想用“借酒”这个方法来“消愁”,然而此时的愁滋味亦非前期的离愁可比,这是家国之愁,夫死之愁。几杯淡酒之后,又怎么能消除得了呢!恰在此时,“旧时相识”的雁儿飞过牵动了词人的思乡、思夫之情,因为这使她想起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看上去似“旧时相识”,往日这个时候,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现在自己孑然一身流落他乡,看到满目凄凉景象:残败的“黄花”飘落满地,自己也早已“憔悴”不堪,花儿也不堪去摘。与前期《醉花阴》的“人比黄花瘦”形象呈鲜明对照。那个时候“离愁”之中含有甜蜜的回忆和重聚的喜悦。从前见“菊花”,虽然人比“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洒脱,而今“黄花”憔悴凋零,隐含着命运变化无常的悲哀。

词中“花”的意象与前期相比,已没有了“清露洗、苹花、门草”、“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沙》)。这里有词人对大自然的喜爱,有少女思春的情怀,笔调自然清新,同时也没了爱情甜蜜与离愁的深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减字木兰花》),“理罢笙簧,却对菱

花淡淡妆”(《丑奴儿》)、“花自飘零水自流”,此“花”亦非彼“花”,望着堆积地的黄色,只是靠在窗户旁独自坐到天黑,“怎生得黑”,这一“黑”字,且“是个险韵,极其难押,而这里却押得既稳妥,又自然”。突出词人的凄苦,心情就像这“黑”字意象,沉暗苦闷,此时的感情被刻画地入木三分。“梧桐”两句暗用的《》“秋雨梧桐叶落时”之意,冷风裹着细雨,一点一滴的打在枯黄的“梧桐”上,说不尽的凄凉忧愁,结句一个“愁”字,更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无限痛苦的沉郁之情。前期“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反映了李清照内心世界难以言说的愁苦。

李清照还善于改变她的风格,表达悠长不尽的情感。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及手法结合在一起”①用白描化的叙述语言,再加上丰富深刻的内含,更能衬托她的“愁苦”之情,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开头用叙述白描化的言语,写眼前所见:狂风把花朵吹落满地,一片残花败柳的狼藉景象。次句写词人日落时分,头还没有梳理,虽与《凤凰台上忆吹萧》的“起来自梳头”语意相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痛,深浅不同。接着用含蓄委婉的手法真写一切愁苦的由来,都是“物是人非”,想诉说但泪水却止不住的先流了下来,愁苦之情难于言表。词人也虚拟了想去“荡舟”的愿望,好像又回到了前期的荡舟“争渡,惊起一滩鹭”的情景。然而词人笔峰突然一转,“只恐”二字,又把词人拉回现实中来,明明是“人比黄花瘦”,却偏偏说“载不动,许多愁”。既是“极朴质的白描,又是精妙绝伦的比拟,天成与人工得到了和谐的统一”。②可见她的哀愁之深,是“泛舟”一游所不能消除的,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二)、今昔对比的悲苦感伤

李清照在饱经沧桑后,更加深刻地接触到社会现实,老寡孤居的生活状况和寂寞心情,使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色彩。人生的坎坷多变,故国之思,生命的感悟,使她的情感形成巨大的今昔反差,哀怨感伤成为词的基本情调,如《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乘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雾,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风和日丽的元宵节,面对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有感而发:“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北岂无风雨?”明显地流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感慨之余,不免想到今日的佳节,已不同往昔的元宵佳节。以前过元宵节都会戴上漂亮的头饰和服饰,如今容颜已老,头发斑白,再也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往日与伙伴们一起饮酒、荡舟“争渡”,与她们一起赏花、“斗草”,而今再也没有那种情趣了,并拒绝好朋友们的邀请,更突怕夜里出去。昔日情系丈夫“人比黄花瘦”,今日感伤身世而“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一结句,不但有“今昔盛衰之感,还有人我苦乐之别,所以更说凄黯”。词中通过今昔不同情景的鲜明比照,突出词人悲苦之情。刘辰翁仿李清照的《永遇乐》也作一首,词序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诗,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刘辰翁正是从这首词的今昔之感中,看到国破家亡,故国之思。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往昔的“中州盛日”,已今非昔比,以盛景反衬衰景,用乐景抒哀情,李清照在“咏叹个人不幸际遇和悲苦内心的同时,流露出乡类之思和家国之恨。”此外,如《菩萨蛮》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念奴娇》的“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还有《添字采桑子》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等句,都表达了词人对故国之思的心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词风的变化,社会意义的扩大,加强了词的现实感,表现战乱年代人民的苦难,以及个人理想失落的苦闷。为了摆脱这种苦闷心情,李清照幻想着一条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如《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布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情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是前期所作。但我们从“殷勤问我归何处?”和“仿佛梦魂归帝所”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只有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才会有身在异乡之感和故国之思。朱东润先生评价这首词说:“玩味词意,当为南渡后遭遇变乱后所作。”词人是在前途无望的情况下,希望在现实以外的世界里找到可以摆脱苦闷之情的道路。词中的“路长嗟日暮”暗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词人探求的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才是词人的最终归宿。其词风与前期的清丽深婉相比,则用奔放浪漫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李清照后期思想情感的空虚与绝望。这首诗在李清照后期别具一格。

虽然李清照晚年词作有些消极,但是无论内容或者艺术风格,都有了大的突破,她一洗婉约的纤柔之风,多以白描手法抒情言志,不矫揉,不造作,不事同往饰而浑然无成,颇似南唐李后主。

生活在两宋交替时期的李清照,在当时就是一位负有盛名的女作家,她以词著称,是“婉约派”正宗格律词人,被称为“婉约宗主”,通过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她以女性独特的自我意识为表现,把自己丰富生动的情感世界抒写进作品中,是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其格律上的成就为研究者带来极大兴趣,使人们对宋词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在词研究史上占有不可缺少的一席之地。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作者:赵丹时间:2010/7/8 13:2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摘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写词人少女、少妇的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写国破家亡之痛,风格凄楚。其词在表现形式或语言上都独具特色。本文抓住这一特点论述了其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异同。[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风格异同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生活,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手法。清照的词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中国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仕宦家庭,家中经济比较富裕,又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她的父亲是曾为苏轼所赏识的李格非,这是一位苦心工于文章的文学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同样“工文章”。清照从小就受父母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她与明诚才学相当,志同道合,他们常常一起或鉴赏金石、整理古籍著作,或写诗填词,切磋才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夫妻情谊。但这对伉俪相得的夫妻常有离时,爱得愈深,别时愈痛,即使短时分手,也会给女词人心中罩上一层阴霾,只身一人度日,愁云永日不开。 北宋末年,金统治者占领了北宋王朝,统治了北方广大地区,造成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严重分裂。在这种形势下,清照的生活也随即发生了很大变化。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

李清照经典诗词十首

李清照经典诗词必背十首 (1)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0)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目录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1)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2) 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3) 三、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共同特点 (4) 总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代文人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式样,使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代的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地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关键词;李清照词南渡 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的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俗话说: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开天辟地的,它和周围的一切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李清照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因谙在心;四五岁就能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不愧为一代才女,而其气质清新秀丽,活波乐观,又成为大家闺秀的风流典范。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众所周知,宋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然而十八岁的才女遇到了赵明诚,两人彼此欣赏。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萧》)也正是爱情真实表现。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还表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接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大鹏高飞的宏伟志向,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跨海浪、渡银河、归帝宫、住三山的非凡壮举,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女词人,有如此豪迈气概,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 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 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 参考文献 (1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 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 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③”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景不长,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便拥有了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

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苏轼词的特点 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传统限制,成为了豪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词仅仅停留在豪放风格上,而是他的词的豪放与婉约的特征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共同形成了苏轼词的旷达,富含理趣的特点. 且先看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其代表作,“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广袤的空间,开阔的时间,使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紧接着,穿空的乱石,拍岸的惊涛,以及卷起的千堆雪,共同形成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而且“乱”“拍”“惊”“穿”这些动词的运用从声音,形状等方面描绘了赤壁的景色,也客观的说明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气势宏大,意境豪放,更显其“旷”的特点。而“江山如画”这两句,使词自然的由古代战场过渡到了古代英雄人物。下片中抒写古人的英雄气概,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从咏古到咏怀,融入自己的感情,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以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首词中将壮丽雄奇的自然风光与雄姿英发的人物以及个人理想结合在一起,并且与开阔的时空相结合,饱含历史观与宇宙观以及忠义奋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 (1)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凛然风骨,浩然正气,气贯长虹 (3)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0)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众多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而这位颇受上天溺宠的天子娇女尤在文学创作上更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从李易安词中所表现的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后世所产生的积极及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叛逆性情才情大爱局限 一、易安词的积极影响 1.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本身的自 主、自强、自信的坚韧性格。首先,对封建家庭的冲击。李清照曾有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大胆地以杨国忠入喻,她完全无视上下尊卑的家庭等级观念,对公公赵挺之予以尖锐的讽刺,表现出她自主的个性。其次,她关心国家大事。南渡后,李清照面对沦陷的北方家乡,心中的忧愤难以平息,对南宋君臣的软弱恐惧、屈辱退让,更是满腔怒火。在此时她的名句“南业尚觉吴江吟,北狩应知易水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不甘落后的自强性格,不愿默守闺中,可以说是一个“花木兰”。 此外,她还敢于批判男性权威。她从汪无知地跟随着别人盲走,而在于自信自己的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以“知音”的身份,指出苏轼,秦观,黄庭坚,王安石等十六人弊病。我们知道,

苏、秦、黄、王等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而李清照在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无名小卒,竟然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言论,“其狂不可及也。”不畏惧黑暗势力的压迫,不退却,不妥协,自强不息地凭借自己的智慧、才能、胆识、自信地谈古论今,不愧为一名时代巾帼英雄。她对公公的不满,体现了对封建家庭等级观的不满;对国事的关心,改变了以前妇女“一心仅为父亲、丈夫服务”的观念,开了妇女关切国事的先河;对男性权威的批判,则从本质上说是对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严重不满。 可以说,李清照的性格也造就了她叛逆的性征。 2.真性情世界的完全展示: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 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着的特征。她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满楮情至语”,把感性的生命部份发扬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我们可见《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倾诉真挚情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情景婉绝,浑然一体。 再如她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和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个细节。当时南宋政权南渡后建立了小朝廷,依旧过着犬马声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复土大计全抛脑后。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词中描写了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摘要: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

浅析柳永词中的

浅析柳永词中的“雅” 摘要:柳永是北宋专力于写词的大家,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其中,他的雅词独特,在雅情雅境中融入俗语,往往呈现出一种雅俗交错的面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柳词。他的雅词之“雅”主要表现在题材、表现手法和语言等三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柳永词中的“雅”。 关键词:柳永;词;“雅”;题材;表现手法;语言 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杰出的词作家。他前期流连于市井坊曲、秦楼楚馆,接触的多是底层百姓,尤其是歌妓舞女,词的描写内容也常常以他们为主;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铺叙,叙事抒情不求含蓄、袒露直率;在语言上,他采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民间口语和俚语。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的词多为俗词,显得俗艳妩媚。然而,他的词还有“雅”的成分存在。 “雅”作为一个文学和美学中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它本是《诗经》六义之一。《诗经》之大、小雅是区分音乐的。雅,本指高,《毛诗序》称:“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王朝首都所在地的歌诗称为雅,进而政治等级的最高层,发号施令的权利中心即为雅的引申义。[1]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雅”才逐步成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如曹玉曾把“辞义典雅”视为不朽之作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列文章风格为八种,首列“典雅”。综合起来看,雅者,指内容雅正或高雅,语言典丽含蓄,长于比兴等。下面笔者将分别从题材、表现手法、语言三个方面来谈论柳词之“雅”。 一、从题材看柳词之“雅” 柳永的词作常取材于日常生活,根据词作的内容,可以将他的词分为怀古词、羁旅词、写景词、咏物词和都市词五大类。而笔者认为柳词之“雅”更多地隐藏于羁旅词、写景词、都市词这三类中。 1.羁旅词 柳永一生仕宦失意,命运多舛,他一方面喜欢过自由浪漫、饮酒听歌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能放弃对功名的幻想和追求,不得不为求名利而浪迹四方,因此创作了大量的羁旅行役词。这类题材成为柳永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 如《八声甘州》中:“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霜”、“关河”等意象分别对应“凄紧”、“冷落”、“残照”等无一不带有词人强烈感情色彩的词,长期的漂泊让他对霜风、关河、残阳等极为敏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词的下片有两组对比,排列得极有情韵:不忍看眼前景色,不愿想“年来踪迹”!尖锐的心理矛盾加深了“归乡”情结,把无法解脱矛盾的抒情主人公,推向伤感的极顶—“归思难收”,宦途的步履更难收!万般无奈之下,还得寻求另外一种排解方式:只有想想那位期待慰藉的“她”了,可是,在最后一组对比中,词人却不得不失望的告诉自己:世上实在不可能有人真正体悟我这个仕进无门的落魄文人!在这种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词人的心灵得到了一种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升华。清代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评道:“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奡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其羁旅行役词大多喜欢以秋暮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在这样一个枯寂萧索的意境中,渗透着词人失志落魄的、漂泊凄楚的人生感怀,隐含着他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2.写景词 作者在羁旅途中,也描写沿途景色,写景细致清丽,极有层次性,写出了眼前真切的感受,没有一句陈腐滥言,柳永词作中没有单纯的写景词,而是在词中附带有作者的悲凉和感

关于李清照的古诗词大全(最新)

关于李清照的古诗词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4.《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8.《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9.《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10.《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李清照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 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