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内科学

实用内科学

实用内科学

《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自首版问世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则侧重于实用。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上下册)》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该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本书自首版问世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本书则侧重于实用。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该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内科学(八年制)

内科学(八年制)

内科学(八年制) 学分数周学时 课程性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预修课程:诊断学及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的:按大纲要求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进一步熟练全身体格检查。 教学用书:《内科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大课,结合课后对重点疾病、常见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初步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示教采用分组并有脱产临床医生带教。 参考文献: 1.《Essential Internal Medicine》(宋祖尧,王吉耀,沈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

2.《内科临床病例分析—双语学习》(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 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2版2005年1月第12版 4.王吉耀主编:医学试题精编丛书(内科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一篇绪论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总论 教学目的: (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诊查方法和防治方法。(二)熟悉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三)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 教学目的 (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包括分型和分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阻塞性肺气肿 教学目的 (一)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和治疗。(二)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 教学目的 (一)掌握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二)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教学目的 (一)掌握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的关键,引起肺动脉高压有四大因素,但主要是肺血管功能 性改变;肺心病与其它心脏病的鉴别诊断;右 心衰时洋地黄应用的要点。 (二)熟悉EKG、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在诊断肺心病时作用。 (三)了解右心功能衰竭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 教学目的

内科学复习题

内科学复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内科学复习题 17临床专升本 一、选择题 1.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有较大意义的是以下哪项检查 ( A ) A、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B、血钾测定 C、腹膜后充气造影 D、尿24h VMA测定 E、基础代谢率测定 2.高血压伴有低血钾首先考虑 ( C ) A、皮质醇增多症 B、嗜铬细胞瘤 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D、继发性慢性肾炎的高血压 E、肾动脉狭窄 3.心脏骤停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为 ( D ) A、瞳孔明显散大 B、测不到血压 C、呼吸停止 D、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 E、昏迷 4.隐匿性冠心病诊断依据之一是 ( A ) A、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 B、血脂升高 C、有吸烟史 D、有家族史 E、年龄大于40岁 5.男,68岁,胸痛持续8小时,诊断为急性前间隔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等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见于哪一组导联 (A ) A、V、V、V B、V、V、V C、I、aVL、V、V D、V~V E、Ⅱ、Ⅲ、aVF 6.目前认为对冠心病猝死有预防价值的药物为 ( D ) A、利多卡因 B、阿司匹林 C、乙胺碘呋酮 D、美托洛尔 E、维拉帕米 7.溶栓后出现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下列哪种指标判断冠脉是否再通最敏感 ( A ) A、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

B、室性心动过速 C、室性早搏 D、房室传导阻滞 E、心室纤颤 8.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B ) A、腹泻 B、腹痛 C、黄疸 D、消瘦 E、纳差 9.不符合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的是 ( C ) A、血中正铁血白蛋白阳性 B、暂时性高胆红素血症 C、常见血糖减低 D、AKP、SGPT亦可增高 E、可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10.女性32岁,因上腹痛10小时,伴发热,呕吐急诊,查血清淀粉酶1000u(Somogyi),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收入病房,其最基本的治疗方案是 ( B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禁食补液 C、抗生素 D、抑肽酶 E、胰岛素 11.急性胰腺炎时出现下列哪项常为预后不良的征兆 ( D ) A、血清血蛋白<40g/L B、甘油三脂升高 C、动脉血氧分压80mmHg D、血钙<1.75mmol/L E、脂肪酶升高 12.男,28岁,阵发性心慌3年,每次心慌突然发生,持续半小时至3小时不等。本次发作时心律齐,200次/分;心电图QRS波形态正常,P波不能明确查见。诊断为 ( D ) A、心房颤动 B、窦性心动过速 C、心房扑动 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3.单纯左心功能不全不会出现下列哪项表现 ( E )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咳嗽、咳痰 C、咳粉红色泡沫痰 D、疲乏、无力 E、下肢水肿

实用内科学

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编辑委员会和陈浩柱共同编辑的第一版《实用内科学》(第13版)出版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全书共24册,插图近500幅。内容涵盖内科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旨在以新颖的内容和详尽的信息全面反映中国内科的水平和进步。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丰富,与某些专业的医学专着相比,《实用内科》(第13版的第I卷)侧重于实用性。50多年来,几代医务人员一直将实用内科(第13版,第I卷和第II卷)视为课桌上必不可少的阅读书,被誉为中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该书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优秀科学技术图书奖,国家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职称:实用内科 ●作者:陈浩柱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发布时间:2009年9月 ●书号:9787117118644

●格式:16 ●定价:348.00元 内容介绍 第一版实用内科医学(第13版,第I卷和第II卷)已经出版了半个多世纪。该书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会和陈浩柱共同编辑。全书共24册,插图近500幅。内容涵盖内科的所有学科和专业,旨在以新颖的内容和详尽的信息全面反映中国内科的水平和进步。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丰富,与特殊学科的医学专着相比,《实用内科学》(第13版,第I卷和第II卷)侧重于实用性。50多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将实用内科(第13版,第1卷和第2卷)视为课桌上必不可少的阅读书,被誉为中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该书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优秀科学技术图书奖,国家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同名书籍 ●作者:陈浩柱,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发布时间:2005年5月12日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 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13、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14、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内科学教学大纲版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内科、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与中医各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通过内科学的教学,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

《内科学》第八版人卫教材变更部分

一、肺癌 1、肺腺癌: 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第七版为鳞癌)。 旧称的细支管肺泡癌是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肺泡上皮,影像学呈特征性的摩擦玻璃样病灶(GGO),显微镜下见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壁生长,不侵犯间质。 2、临床表现: (1)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 (2)局部晚期肺癌压迫或侵犯临近器官时可产生下列症状和体征: @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肺上沟癌;@副癌综合征: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Lambert-Eaton综合征(肌无力样综合症)。 3、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I、II、IIIA期(如T3N1M0)的非小细胞肺癌。已明确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新辅助)化疗/放化疗后进行。IIIB、IV期肺癌,手术不应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医学|教育网整理。 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2)靶向治疗:对于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EGFR 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对于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肿瘤,EGFR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时间远高于传统化疗。东亚肺腺癌病人

中,特别是女性和非吸烟者,EGFR基因突变比例超过50%,高于其他人种。 二、尿石症(黄健教授主编,P577): 上尿路结石治疗: (1)药物治疗:结石<0.6cm (2)体外碎石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治疗的成功率比输尿管镜取石低。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2cm的肾结石,以及部分L4以上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医学|教育网整理。 术中术后出血是最常见及最危险的并发症,术中如出血明显应终止手术置入肾造瘘管压迫止血。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拔出肾造瘘管后,如出血凶猛应立即行经血管介入止血。确实无法止血时应切除肾以保存病人生命。 下尿路结石治疗: 1、经尿道膀胱镜取石:结石<2-3cm 2、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为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膀胱感染严重者,应先做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待感染控制后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 三、上尿路肿瘤(P584) 膀胱肿瘤 【病理】 原位癌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不良,向肌层浸润性进展,属于高度恶性的肿瘤。 【临床表现】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少数广泛原位癌或浸润性癌起始即有膀胱刺激症状,预后不良。 鳞癌和腺癌为浸润性癌,恶性度高,病程短,预后不良。 【治疗】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灌注化疗。 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浸润性鳞癌和腺癌、原位癌细胞分化不良,癌旁原位癌或已有浸润并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时:膀胱全切除术,同时行尿流改道(非可控回肠膀胱术,对年轻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INTERNAL MEDICIN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年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年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定义。 (二)熟悉: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临床表现。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并发症;严重程度评估。稳定期COPD和AECOPD的治疗。 (三)了解: COPD的病理改变;预防。 二.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肺炎教案(内科学-五年制-第七版-大学授课教案--呼吸内科)

山东大学教案编号:课程呼吸内科学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学时4学时

山东大学教案纸第1 页 肺炎概述 面临新的挑战: ⑴易患人群结构改变 ⑵病原体变迁 ⑶耐药菌株增加 定义 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在内的炎症。 病因: 感染, 免疫损伤, 理化因素, 药物, 过敏 发病机制: 1、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 2、宿主因素(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人体免疫力) 受损,病原体进入下呼吸道 分类: 一、解剖分类 二、病因分类 三、患病环境分类 分类: 解剖学分类 1、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3、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炎) 病原菌肺泡炎症肺段、肺叶的实质炎症 特点:肺段、肺叶,不累及支气管 病原体:多为肺炎球菌 X 线:肺段、肺叶分布的均质性阴影,内可见支气管气道征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病原体 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炎症。

特点: 小叶性,累及支气管、肺泡 病原体: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等。 X 线: 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 3、间质性肺炎 病变累及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肺泡壁 特点: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呼吸道症状轻,体征少 X 线: 不规则索条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可交织成网状 分类:病因分类 (一)细菌性肺炎 (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 (三)病毒性肺炎 (四)真菌性肺炎 (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六)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 分类:患病环境分类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诊断依据:1 咳嗽、咳痰, 2 发热,3 体征4 WBC, 5 X线常见病原体:肺炎球菌(50%) 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临床表现 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发热 体征:早期:重症可有呼吸增快、鼻翼扇动、发绀 肺实变期:实变体征、湿啰音

实用内科学

《实用内科学》是由中国学者主编的涵盖内科临床各专业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和参考书,阅读对象是全国各级医院内科医师包括内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以及内科领域各级学科的专科医师。 《实用内科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我国学者主编的涵盖内科临床各专业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和参考书,从第一版出版至今已历60年。阅读对象是全国各级医院内科医师包括内科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以及内科领域各级学科的专科医师,作为掌握非本专科的内科疾病诊治用的参考书,以优化其处理各科内科综合情况的能力。本书的特色是"实用",介绍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但主要从临床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基础医学角度进行深入的论述。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面广、实用便利、编辑严谨,每四年修订出版一次,以保持其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进展,保持先进性。从2009年13版出版至今的4年间,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的理念已对临床医学特别是内科学产生巨大影响。四年间,在新证据基础上,各种疾病的诊疗指南也有较多改进。此外,某些疾病的概念、分类或分期、诊断和治疗已与国际接轨。这些内容均将在14版中有所体现。 相关知识点 一、明确内科学的学习目的和内容1.学习内科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临床分析能力,掌握内科常见

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2.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各种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病理解剖特点。(2)运用诊断学基础询问病史,通过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来判断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特殊检查的特征性表现。(3)疾病的诊断依据以及与之有相似临床特征的鉴别诊断要点。(4)各种疾病的的治疗原则、具体治疗措施。(5)各种疾病的预后及预防。二、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内科学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面广、学习内容多,在学习中要注意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1.学习内科学必需与所学过的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如各种疾病的病因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紧密联系,疾病的发病与病理又与病理学、生理学紧密相关联,疾病的治疗以药理学为基础。2.科学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许多系统,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血液系统、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发病规律、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同时明确哪些是需要熟悉及了解的内容,然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学习,找出各病种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其规律。3.内科学与临床各科均有联系,诊断某疾病时既要注意诊断要点,又要考虑鉴别诊断要点。如某患者上腹痛,则需要考虑是否有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部位的内、外科疾病,需掌握各种能引起上腹痛疾病的异同之处,最终作出正确的判断。4.理论联系实践,各种疾病的理论知识应在临床实践中加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

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 由中国医学著作网主办,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协办的“当代最经典的五十本医学图书”评选结果在2007年第12个“世界图书日”到来之际隆重揭晓。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内各大医学图书出版社、医学图书经营销售公司、医学学术团体组织以及广大临床医生广泛参与,严格评审,最后确定了50本能反映当代医学学术水平的图书。入选图书包括《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生物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风湿病学(上、下)》(科学出版社)等。 详细名单如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再版12 次,累计销售150万套,五十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曾得到过多次奖励,包括卫生部授予的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部授予的199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 2.《西塞尔内科学(原名-西氏内科学)》世界图书出版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3.《血液病学》(上下)人民卫生出版社 是血液学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本较新较好的参考书和基础教材。 4.《哈里森内科学(上、下卷)》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书理论新、内容全、权威性强,是世界内科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医、教、研的教科书,哈里森也被广泛赞誉为“内科学著作之父”。 5.《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集当前国内外内分泌学研究新进展及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于一书的大型专业参考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性较强的内分泌与代谢学专著。 6.《威廉姆斯血液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书覆盖了与血液病有关的全部内容,是血液病医生的最佳参考书。 7.《协和呼吸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8.《中华内科学(上中下)》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规划的“中华临床系列专著”中的首部大型参考书,由全国380位知名专家、教授参与编著,内容覆盖了内科学的各个方面。 9.《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为神经病学大型专业参考书,反映了当今国内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流水平。 10.《现代冠心病-(第二版)》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实用性强,权威度高,本书第一版在1996年获得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1.《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是一部当前我国全面论述呼吸系疾病、重点突出且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的专科论著,内容全面、资讯新颖。

人卫版西医内科学参考书 实用内科学电子版

人卫版西医内科学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电子书 人卫电子书-内科学参考书包含实用内科学、实用诊断学、消化内科学等传世精品专著,百万医生阅读强力推荐,万卷医学专著随身畅读! 实用内科学(第14版)——临床医生必备案头书 《实用内科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面广、实用便利、编辑严谨,每四年修订出版一次,以保持其内容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进展,保持先进性。 特色:实用——介绍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但主要从临床实际出发,而不是从基础医学角度进行深入的论述。 ---------------------------------------------------------------------------------------------------------------------- 实用诊断学 《实用诊断学》内容丰富,详细论述常见症状、体征、病史采集方法、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医疗文书书写等临床相关诊断学内容。 特色: 1、前言中将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化和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阐述本书的“大诊断”编写思路。

2、本书提出的“诊断学”概念不同于教科书中提出的以教学培养医学生和以应用为主的理念,因此本书也适用于临床医师参考。 3、本书加强了临床思维的阐述,并在各篇章节中均体现了加强临床思维的理念。 4、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均以选用指征、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判读、注意事项为主,而不写具体检查方法。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本书附录中列出,减少篇幅。 5、本书提出临床医师基本能力(临床基本能力)的理念与主要内容,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工作能力和医疗水平,纠正只注意基本技能而忽视、放松其他能力的训练的倾向。 ---------------------------------------------------------------------------------------------------------------------- 消化内科学(第2版) 《消化内科学》以解决研究生科研和临床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基础课系列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过程中,从最初的科研设计到最终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临床课系列以临床诊疗的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通过对具有转折点意义的诊疗理论、技术或方法探索过程的回顾,目前诊疗中的困惑、局限与不足以及诊疗实践中应注意问题等现状的分析,以及所在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展望来探讨新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启发和培养临床创新思维。 ---------------------------------------------------------------------------------------------------------------------- 肝脏病学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 开课对象:临床医学 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 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 【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 【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 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 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 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 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 的课程。《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 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 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 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 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

内科学复习资料:内科学完全版

第1 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A 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OPD 的标志性症状是 A. 慢性咳嗽 B. 咳痰 C. 气短 D. 喘息 2. COPD 气道炎症最主要的效应细胞是 A. 肥大细胞 B. 淋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巨噬细胞 3.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是 A. FEV, 降低 B. 最大通气量降低 C. 动态肺顺应性增加 D. 闭合容积增大 4. 女,70 岁。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15 年。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辅助检查结果中对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A. 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 B. 肺功能示FVC 明显降低 C. 肺功能示DLco 下降 D. 肺功能示FEV1/FVC 明显降低 5. 男,53 岁。连续2 年冬季“感冒”后咳嗽、咳痰,持续4 -5 周,发作时伴憋气。经使用抗感染、化痰药治疗后缓解。吸烟近30 年,每天约1 包。体检及胸部X 线片无异常发现。为明确诊断,应首先采取的进一步检查是 A. 肺功能 B. 胸部CT C. 动脉血气分析 D. 超声心动图 6. 不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检查结果的是 A. 呼气峰流速下降 B. 肺活量下降 C. 肺总量下降 D. 残气量增加 7. COPD 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的指征不包括 A. Pa0255mmHg, 伴高碳酸血症 B. Pa02≤55 mm Hg, 不伴高碳酸血症 C. Sa02≤90% , 伴高碳酸血症 D. Sa02 ≤;88% , 不伴高碳酸血症 8. 男,70 岁。因咳嗽、咳痰30 年,气短5 年,近期加重前来体检。胸部X 线片示双肺透光度增加。其胸部查体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 语颤增强 B. 三凹征 C. 心浊音界扩大 D. 叩诊过清音 9. 男,50 岁。常规体检胸部X 线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既往体健,吸烟20 余年。行肺功能检查示FEV1FVC60. 5% ,FEV1占预计值的65% 。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改善2. 5% (30ml) 。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 慢性支气管炎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阻塞性肺气肿 D. 支气管哮喘 10. COPD 患者的预防措施中,不宜采用的是 A. 接种流感疫苗 B. 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C. 戒烟.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1.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最重要的药物是 A. 支气管舒张剂 B. 吸人糖皮质激素 C. 祛痰药 D. 抗氧化剂 12. 男,68 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病史12年,动脉血气分析pH7. 36, Pa0243mmHg, PaC0252mmHg。对该患者可以改善预后的措施是 A.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8. 吸人糖皮质激素C.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D. 长期家庭氧疗 (13 - 14 题共用题干)男性,58 岁。反复咳嗽、咳痰15 年,心悸、气急3 年。体检:双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湿啰音,剑突下心脏搏动明显,三尖瓣区可闻及3/6 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 13. 该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 慢性支气管炎(慢支)8. 慢阻肺(COPD) C. COPD +肺心病D. 肺气肿+冠心病

实用内科学

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实用内科学(上下)》(精装)则侧重于实用。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实用内科学(上下)》(精装)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主题:实用内科学15版电子版,实用内科学最新版,实用内科学16版。 内容概要 本书自首版问世至今已历时半个多世纪,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全书分上、下册,共24篇,插图近500幅。内容覆盖内科学的各个学科、专业,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内科学的水平和进展,内容新颖,资料详尽。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而和某一专科的医学专著相比,本书则侧重于实用。50余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一直把本书作为案头必备读本,誉之为我国最经典的内科参考书。该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等奖项,累计销售150万套。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篇绪论 第二篇分子生物学基础与临床 第三篇医学遗传学概论 第四篇临床免疫学概论 第五篇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第六篇临床药理学概论

第七篇临床流行病学概论 第八章肿瘤学概论 第九篇老年医学 第十篇危重病与危重病人监护 第十一篇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篇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第十三篇营养性疾病 第十四篇新陈代谢疾病 第十五篇内分泌系统疾病 下册 第十六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十七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八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九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十篇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十一篇免疫性疾病 第二十二篇风湿性疾病 第二十三篇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十四篇精神疾病 附录 索引 作者简介

陈灏珠,男,(1924年11月6日-),广东新会人,心血管病学家。1949 年国立中正医学院医本科毕业。1981年11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从事心血管病内科诊疗的研究工作工作47年,对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诊治的研究有丰富经验,为我国心血

内科学试题库word版

内科学试题库(二) 1.慢性支气管炎最重要的并发症是 B.支气管扩张 C.小叶性肺炎 E.肺气肿,肺心病 2.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变中没有 A.粘膜上皮鳞化 B.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 C.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细胞 D.支气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 F.粘膜下平滑肌断裂萎缩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C.消化道出血 E.电解质紊乱 4.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扩张 E.肺间质纤维化 5.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心率失常是 A.房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6.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E.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7.参与速发型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免疫炎症细胞为 D.中型粒细胞 E.T淋巴细胞 8.重度哮喘的处理不包括 B.给予糖皮质激素 C.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 E.静点氨茶碱 9.支气管哮喘发作禁用 10.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的原因是 C.肺囊性纤维化 D.严重的支气管-肺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E.支气管内结石 11.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是治疗一般不主张应用 D.支气管舒张药 12.缺氧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 13.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上出现最早的症状是 14.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C.革兰氏阴性球菌 E.革兰氏阴性杆菌 15.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症状是 A.寒战和高热 B.咳粘液脓性痰 C.咳铁锈色痰

D.患侧胸部疼痛 E.气急和发绀 16.结核和癌性胸膜炎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B.胸水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 C.胸水CEA测定 D.胸水生长速度 17.下列哪种类型肺癌对化疗明显 E.鳞腺混合癌 18.下列X线征象中,哪一项属于周围性肺癌的的表现 A.段或叶的局限性肺气肿 B.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常呈分叶状,有脐样切迹或有毛刺样改变. C.阻塞性肺炎 D.囊性空洞或斑片状浸润. E.倒”S”形的肺不张和密度较高的片状阴影 19.诊断肺癌最可靠的手段是 A.病史,体征 B.胸部X线检查 C.胸部体层摄片 D.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E.细胞学,组织学病理学检查 20.关于继发性肺结核,下列哪项不正确 A.一般发生于曾受过结核感染的成人 B.病灶多在肺上野 C.可通过内源性感染而来

内科学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2009) 课程代码学时数:189学时理论环节学时数:169 实践环节学时数:20 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诊断学开课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内科学是整个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临床医学专科层次社区医生培养特点,加强“三种能力”、“三种意识”、“三项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胜任农村基层社区医生岗位,成为用得上、受欢 迎的实用卫生人才。二、教学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 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二大部分。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双语教学、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

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查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 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三、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内科学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讲解内科学定义和内科学的发展史。2、本章教学难点为内科学的发展史与今后内科学的发展瞻望。教学内容:1、掌握内科学的定义。2、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范围、今 后的瞻望及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1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2、本章教学难点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ARDS、肺结核、肺癌、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教学内容: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2、熟悉肺炎球菌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3、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葡萄球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肺脓肿、自发性气胸、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教学重点难点: 1、本章教学重点为心

一个患者对现代医学的理解

一个患者对现代医学的理解 秋天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一个久病的患者是一定会对现代医学有所感悟和理解的。说实在的,我还称不上是一个久病患者,因为我很少去看医生。但是人的一生不去看医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是患者。 我对现代医学的崇敬是从我儿时的一次重病产生的。记得是三、四岁的时候,我得了脑膜炎,那时这个病对一个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重的疾病,我至今还记得我当时发高烧眼前产生幻觉的情形,父母先是请来了我的一位亲戚,他是当时一位有名望的老中医,看后说,他是无能为力了,快送医院。他还对我父母说,即便是救过来,也会是一个傻儿了! 我得感谢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入院后经抽脊髓确诊,用上当时发明不久进口的特效药——盘尼西林,很快稳定了病情并逐日趋好,不久我就痊愈出院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傻儿,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成绩优秀。这件事起,我便对现代医学顶礼膜拜深信不疑,医生也成了最受我尊敬的人,以至于后来有人指责医生病历上的字是鬼画糊涂时,我还辩护说,那是医生开药名写惯了拉丁文,写中文也有点拉丁化而造成的。而相反,我对中医中药只是从文化上认同,不再认为它是医学了。 引起我再次对现代医学的关注,是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 前不久我因一次突然眩晕住院治疗,家里人十分担忧,我因为有对现代医学的崇拜信任而毫不在意。我想,现代医学又经历这几十年的发展,一定比我儿时更有大的长进:现代化的医院大楼,抢救设施完备的住院病房,检查用的现代化设备、手段、项目那都是今非昔比,治愈这小小的眩晕一定是小菜一碟。 然而,这次现代医学却让我失望了。那么多高精尖的设备仪器,那么多的检查项目,竟没有能查出我眩晕的原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医学到底是怎么啦? 我把这次就医的情况用微信发给了大学的同学群,群里旅居在世界各国的同学告诉我,我遇到的事情很正常,这种眩晕可能就是查不到原因。我一位在德国的同学说,她有一个德国同事,情况与我相同,在德国去了几乎所有大医院,检查了半年时间也毫无结果,最后一次是让他头顶一盏灯,在黑暗的房间行走,医生查看他行走的轨迹。 我有点心安了,也许这是世界难题吧!然而我心目中的科学的明珠——现代医学却是有点暗淡了。 由于退休闲暇,我查看了一点现代医学发展的资料,忽然觉得对现代医学有了一些理解。1543年,比利时解剖学家安德烈·维萨里在重重阻扰之下发表了《人体的结构》一书,随后解剖学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应用,由此成为了现代医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而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细菌学说也成为了现代医学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现代医学迄今为止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可以说都和这两个基础相关。 首先,解剖学的应用和发展直接推动了现代医学中的外科医学的巨大进步,使外科医学从初期的简单接骨截肢发展到能開肠破肚切除病灶,继而又发展到今天的内窥镜微创外科,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外科手术通过对病灶的清除甚至器官的移植,许多疾病被治愈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通过手术获得了新生。这么多的成功范例使得现代医学在她的初期便有这样的一种坚定的理念:任何一种疾病都表现为人体某一部分体征的变化;任何一种病变都可以通过外界的技术手段加以清除。 为了寻找病灶,又刺激了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的快速发展。从初期的X光透视到今天的CT、核磁共振,从当初的血常规检验,到今天的基因检测、DNA检验,有人统计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