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论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第一章 概论

安全生产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概论细节1 安全概念一、安全、本质安全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它们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按照系统安全丁程的认识论,无论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相对的.1.安全顾名思义,安全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这是人们传统的认识。

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

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2.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丁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

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所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还很难做到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只能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脾脏,
粘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三级免疫器官)
21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bone marrow)
– 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 造血干细胞 首先分化成: •髓样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 •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 •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干细胞, 进一步分化为: •T细胞前体细胞——进入胸腺发育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细胞克隆即细胞系,从一个细胞增殖而来的一群细 胞,基因和表型均一致,即为克隆。 (1) 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 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 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
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42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 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 “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
成自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克隆”可以活化,对自
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43
第四节 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奖者中20%以上与免疫学的研 究成果有关。 –临床工作中,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应用非常广,
如: 探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诊断疾病
防治疾病
18
第二节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9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建设法规 第1章 建设法规概论

建设法规 第1章 建设法规概论

调整对象 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
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法律地位
属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范畴
1.1.2.建设法规的作用
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

①义务性的建筑行为规定,即有些建筑行为必须做。 ②禁止性的建筑行为规定,即有些建筑行为禁止做。 ③授权性的建筑行为,即规定人们有权选择。
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 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一块砖的故事(20110729)
2004年5月18日“温州中银大厦”因质量问题被炸毁
2009年11月,苍南 县龙港镇正在装修 的两间5层连体落地 房发生坍塌,7名装 修工人在坍塌前一 刻逃出民房,庆幸 逃过一劫。事故未 造成人员伤亡。
温州市泰顺县“矽肺病”案 ——保护不当引发的职业病
1993年,泰顺县隧道工程公司、县地方建筑工 程公司及个人陈益 校等从业主辽宁省交通厅、承包人沈阳矿务局矿建工程处转包了 沈阳至本溪一级公路吴家岭隧道的工程。同年7月,转包人雇用 大批泰顺县农民进场施工。由于该工程地址为石英砂岩、石英岩, 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7.6%,而转包人未能有效采取劳动安全防范 措施,致使民工吸入高含量的二氧化硅,患上“矽肺”职业病, 严重损害并危及了民工的健康和生命。 2000年9月,经浙江省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鉴定,这批受害民 工有196人被确诊患上“矽肺病”。同年11月,经有关劳动部门 鉴定,已分别构成二至七级伤残。已有数十人死亡。 2000年10月,受害者陆续向法院起诉,诉案多达39起。要求法院 判令被告人支付他们因工致残和死亡的医疗费、伤残抚恤金、丧 葬费、工亡补助金等总计人民币2.0886亿元。这是全国首例群体 “矽肺病”工伤赔偿案
(一)建设法律关系主体
指参加建设活动,受建设法律规范调整,在 法律上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当事人包括:

第1章 概论、第3章 直流电机原理

第1章 概论、第3章 直流电机原理

供给励磁绕组电流的方式称为励磁方式。 分为他励和自励两大类,自励方式又分并励、串励和复励三 种方式。
+
U
G

(1)他励:励磁电流由其它直 流电源单独供给。
I = Ia
励磁电流
+
If
Uf

(2)并励 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 枢绕组并联。且满足
(3)串励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 且满足
Ia = I+ I f
转子
外形图
内部结构图
直流电机的结构剖面图 1—换向器;2—电刷装置;3—机座;4—主磁极; 5—换向极;6—端盖;7—风扇;8—电枢绕组;9—电枢铁心
定子结构图
直流电机的定子主磁极 1—主极铁心;2—励磁绕组;3—机座;4—电枢
转子结构图
直流电机的电枢 1—转轴;2—轴承;3—换向器; 4—电枢铁心;5—电枢绕组;6—风扇;7—轴承
主要章节
第1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10章 10章 12章 第12章 绪论 直流电机原理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 变压器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动势 异步电动机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与制动 三相交流电动机调速 微控电机
为重点章
第1 章 概 论
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 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 1、电机的分类
4、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到电 磁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学科。 在分析问题时,必须结合电机的具体结构,采用工 程观点和分析方法,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注意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计算方法。 建议学习方法 1)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 2)抓住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特性; 3)运用电路原理、物理学等基本理论分析各类电机内 部的电磁物理过程; 4)分析和掌握不同电机的雷同之处,理解公式 所表达的物理概念; 5)必须做到充分预习和复习。

第1章 概论

第1章 概论
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因为所 有数据元素类型相同时处理起来更加方便,所以在数据结 构中除特别指定外数据通常都是数据对象 。 有时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也可称为字 段、域、属性)组成。数据项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不可分割 的最小标识单位。例如在1~100的整数数据中,10就是一 个数据元素;又比如在一个学生表中,一个学生记录可称 为一个数据元素,而这个元素中的某一字段(如姓名)就 是一个数据项。
实际上,Score表完整地描述了该数据的逻辑结构,也 可以用二元组表示其逻辑结构如下(用学号表示相应的元 素):
Score=(D,R) D={201201,201202,201204,201205,201206} R={r} //只有一个逻辑关系 r={<201201,201205>,<201205,201206>,<201206,201202>,<201202,201204>}
【例1.1】设数据的逻辑结构如下:
B1=(D,R) D={1,2,3,4,5,6,7,8,9} R={r} r={<1,2>,<1,3>,<3,4>,<3,5>,<4,6> ,<4,7>,<5,8>,<7,9>}
试画出对应的逻辑结构图,并指出哪些是开始结点,哪
些是终端结点,说明是何种数据结构。
解:B1对应的逻辑结构图如图1.3所示。其中1是开始结点, 2、6、8、9是终端结点,除开始结点外,每个结点有唯一的 前驱结点,除终端结点外,每个结点有一个或多个后继结点, 所以它是一种树形结构。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 的集合,如图1.2所示。这些数据元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 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某种结构。

控制工程 第1章 概论讲解

控制工程  第1章  概论讲解
43
美国的M. E. Merchant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 念(1969)
44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发射成功(1981 年)
45
中国批准863高技术计划,包括自动化领域的计算 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两个主题(1986)
38
1948年:N. Wiener发表《控制论》,标志经典控制 理论基本形成;经典控制理论以传递函数为基础,主要 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的分析和控制问题;
1950年:W. R. Evans提出根轨迹法,进一步充实了经 典控制论;
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 ;
50年代末60年代初:现代控制理论形成;现代控制理 论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主要分析和研究多输入-多输 出( MIMO )、时变、非线性等系统的最优控制、最优滤 波、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问题;控制理 论研究的重点开始由频域移到从本质上说是时域的状态 空间方法。
主反馈 反馈元件
扰动信号
控制 输出 xo 对象
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
20
➢ 给定元件
产生给定信号或输入信号。
➢反馈元件
测量被控制量(输出量),产生反馈信号。为便 于传输,反馈信号通常为电信号。
注意:在机械、液压、气动、机电等系统中存在 着内在反馈,这种反馈无须专门的反馈元件,是系 统内部各参数相互作用产生的,如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之间形成的直接反馈。
控制工程基础
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的性质及学习要求
课程的性质: 控制工程基础主要阐述的是有关自动控制技术的
基础理论,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涉及 古典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学习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习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电工电子等 课程的后续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也比较难,请预习 上课内容; ➢上课需要认真记好笔记,将对笔记进行检查,上课 时不得讲话; ➢课后需要认真的复习。

第1章 信息资源概论

第1章  信息资源概论

1.3.1 纸质文献资源性质与特点
纸质文献资源的存储与组织多从四个基本要素着手, 纸质文献资源的存储与组织多从四个基本要素着手, 即:信息内容、载体材料、记录符号和记录方式。在 信息内容、载体材料、记录符号和记录方式。 信息内容上,纸质文献与其它文献一样,是人类知识 信息内容 财富的物化。纸质文献的载体材料 载体材料就是纸张。纸质文 载体材料 献的记录符号 记录符号通常为文字和图表。纸质文献的印刷方 记录符号 印刷方 式经历了铅印、油印、胶印、木版印刷到电子自动化 印刷的发展演变过程,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及装订技 术的不断进步,使印刷型文献的产量和类型飞速发展。
1.3.2 纸质文献资源的类型与情报价值
纸质文献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 按文献编撰方法和出版特点划分,可将纸质 文献划分为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 科技报告等。
(1 )图 书 图书是人类积累、存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文献,也 是读者系统了解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文献 (2)期 刊
按信息资源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深度可划分为: 按信息资源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深度可划分为:一次 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传递范围可划分为: 按信息资源传递范围可划分为:公开信息资源、内 部信息资源、机密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可划分为: 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可划分为:印刷型信息资源、缩 微型信息资源、计算机阅读型信息资源、视听型信 息资源。
1.3 纸质文献资源
1.3.1 纸质文献资源性质与特点 1.3.2 纸质文献资源的类型与情报价值
1.1.1 信息资源基本概念
信息的涵义: 信息的涵义:信息是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 统的机器通过感觉器官或者细胞组织,或者具 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部件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一切 内容。 资源的涵义: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资源的涵义: 的客观存在。

植物逆境生理 第一章 概论

植物逆境生理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一、关于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二、植物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三、植物抗逆性的概念
三、植物抗逆性的概念 植物受到胁迫后,一些被伤害致死,另一些的 生理活动虽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它们可以存 活下来。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胁迫环境中,通过自 然选择,有利性状被保留下来,并不断加强,不利 性状不断被淘汰。这样,在植物长期的进化和适应 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就会形成对某些 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即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抵抗 各种胁迫因子。植物对各种胁迫(或称逆境)因子 的抗御能力,称为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简称抗性。
第一章 概论
一、关于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二、植物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二、植物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地球上热量、光照、雨量和风的季节性变化, 对植物的生存和生理过程有着强烈的影响。短期的 变化,如干旱、洪涝、大风和霜冻等,对植物的分 布也可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土壤条件也是 重要的因素。在良好的条件下,植物种类繁多、生 长茂盛。但在恶劣条件下,如荒原和冻原地带也有 植物生存。实际上,地球上全部可利用的生态位 (niche),包括高山雪地、干旱沙漠等处,都有含叶 绿体的生物群落占据。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植物, 除在形态和解剖上适应所在的环境外,内在的生理 生化过程也进化出一些特殊的适应。
胁变可逆性指逆境 作用于植物体后植物产 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抗逆性 当环境胁迫解除后各种 生理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避逆性 耐逆性 胁变修复性指植物在逆 境下通过自身代谢过程 避胁变性 耐胁变性 迅速修复被破坏的结构 和功能。概括起来,植 胁变可逆性 物有4种抗逆形式:避 逆性,避胁变性,胁变 可逆性和胁变修复(图 胁变修复 1-2)。
第一章 概论
一、关于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二、植物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三、植物抗逆性的概念 四、当前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领域研究热点 五、植物细胞的逆境应答与信号转导总论 六、研究植物逆境生理生逆境生理生态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孙燮华《数字图像处理--原理与算法》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章 概论 1.1基本概念 一幅单色图像P可以用一个在平面区域上的二元光强函数来表示,其中函数值表示在坐标处图像的灰度值。如果图像P是彩色的,则是一个向量函数。它的每一个分量代表图像在点处相应的颜色通道的值。

1.1.1 连续图像

人眼所看到的空间某位置上的景物是由光线照射在景物上并经过反射或透射映入人眼而形成的图像。因而,可以将一幅图像看作空间各点光强度的集合。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光强度看作随空间坐标、

光线波长和时间t变化的连续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1.1.1) 如果只考虑光的能量而不考虑其波长,则图像在视觉上表现为灰色影像,称之为灰度图像(gray image)或单色图像(monochrome image),其图像函数为

(1.1.2)

如果处理的灰度图像是静止图像(still image),即图像内容不随时间变化,则上述图像函数可以表示为

(1.1.3) 理论上,静止彩色图像可以表示为 (1.1.4) 由于彩色图像(color image)可以分为红(R)、绿(G)和蓝(B)三基色,因此,对于彩色图像而言,图像函数可以用R、G和B三个通道的值表示

(1.1.5)

由(1.1.5)表示的是一个三维向量函数。 连续图像也称为模拟图像。连续图像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像点位置的变化以及每个像点的灰度变化都是连续的。可以认为它是由无数个像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点上的灰度值都有无限多个可能的取值。它反映了客观景物的亮度和颜色随空间位置和方向上的变化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1.1.2 数字图像 离散图像又称为数字图像,将平面区域内的连续图像按一定方式划分为小块区域,参见图1-1-1。这些小区域称为图像元素(picture element),简称为像素 (pixel)。像素是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元素,是按某种规律,比如,模拟/数字转换编成的一系列二进制数码表示的信息。 2

图1-1-1 图像离散化示意图 上述图像进行的两个离散化操作也称为图像数字化处理。通过数字化处理,就可以获得数字图像。在这些小区域上获取图像的亮度作为“样本”的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采样。采样过程中获取的亮度样本值仍然是连续的值。我们还需要将这些值“量化”为整数值。一般地将亮度值均匀地量化成256个等级。有两种方法表示从白到黑的量化:一种是0~255对应由白到黑,另一种是0~255对应由黑到白。在图像处理时,应该注意,相应系统是采用那一种表示法。 图像在空间上经过离散化并对采样值量化后,一幅宽高分别为M和N的图像简称为M×N图像,可用如下矩阵表示

此处M和N,通常可用2的整数幂表示,比如, 。常称(1.1.6)的矩阵为图像矩阵。

由(1.1.6)可知,离散图像的宽度M是图像矩阵的列数,而高度N是行数。今后本书进行处理的所有图像除特别说明外均指数字图像。 根据图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灰度图像 当一幅图像具有灰度级时,常称该图像是k比特图像。比如,一幅有个灰度级,就称

其为8比特图像。灰度图像矩阵元素的取值范围通常为[0, 255],所以,也常称为256级灰度图像。

一般地,“0”级表示纯黑色,“255”级表示纯白色,中间的灰度级从小到大表示由黑到白的过渡。 2. 二值图像 一幅二值图像的二维矩阵仅由为0、1两个值组成,“0”代表白色,“1”代表黑色。二值图像通常用于文字、线条图的扫描识别和掩模图像的存储。二值图像可以看成是灰度图像的一个特例。请注意,在图像存储时,即使二值图像其灰度值仍然在[0, 255]内,但它仅有两个值:0和255。所以二值图像在存储时,必须将0-1图像序列转化成255-0图像序列。 3. RGB彩色图像 RGB图像分别用红(R)、绿(G)、蓝(B)三原色的组合来表示每个像素的颜色。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颜色值,用RGB三原色表示直接存放在图像矩阵中。由于每一像素的颜色需要R、G、B三个分量来表示,所以RGB图像的图像矩阵与其它类型的图像矩阵不同,是一个三维矩阵可用M×N×3表示。比如,若表示彩色图像,则在矩阵(1.1.6)中

是一个三维向量,由表示R、G、B值的3个分量组成。 1.1.3 颜色模型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模型。 1. RGB模型 这个模型基于笛卡尔坐标系,3个轴分别为R、G、B,参见图1-1-2。我们感兴趣的部分形成一个立方体。原点对应黑色,离原点最远的立方体的顶点对应白色。在这个模型中,从黑到白的灰度值分布在从原点到离原点最远的顶点的连线上。在立方体内其余各点对应不同的颜色,可用从原点到该点的矢量表示。 3

图1-1-2 RGB彩色立方体 根据这个模型,每幅彩色图像包括3个独立的基色平面,或者说可以分解到3个基色平面上。反过来用3个独立的基色平面可表示1幅彩色图像。一幅“真”彩色RGB图像用24 bit,即R、G、B三个分量各用8 bit表示。这样,一幅“真”彩色RGB图像的颜色总数有16 777 216种。 2. HSI模型 RGB模型是从物理和光学的角度描述颜色的,而HSI则根据人类视觉主观感觉对颜色进行描述。研究与实践均表明,人眼不能直接感觉R、G、B三种颜色的比例,只能通过感知颜色的色度、饱和度和亮度来区分物体。在HSI彩色空间中,H表示色度(hue),S表示饱和度(saturation),I表示强度(intensity),即亮度。其中色度和饱和度表示颜色的彩色信息,而I决定了像素的整体亮度,与彩色信息无关。 这个模型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分量I与图像的彩色信息无关,其二是,分量H和S与人感受的方式紧密相连。这两个特点使得HSI模型非常适合于借助人的视觉系统来感知彩色特性的图像处理算法。 由RGB到HSI的转换公式如下

也可作相反的转换。 3. YIQ色彩系统 YIQ色彩系统为欧洲的电视系统所采用,其中Y是指颜色的明视度(luminance),即亮度(brightness)。其实,就是图像的灰度值, 而I和Q是属于色调(chrominance), 即描述图像色彩及饱和度的属性。RGB与YIQ系统之间可以转换,对应关系如下

1.2 图像的统计特性 本节将介绍主要的统计特性。 4

1.2.1 基本统计分析量 1. 图像的信息量 一幅图像如果有k种灰度值,且各灰度值出现的概率分别为。根据香农(Shannon)定理,图像的信息量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称H为图像的熵。当图像中各灰度值出现的概率彼此相等时,则图像的熵最大。信息量表示一幅图像所包含信息的多少,常用于对不同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比较。 2. 图像灰度平均值 称图像一块区域中所有像素灰度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这块区域的灰度平均值。根据算术平均的定义,M×N图像区域的灰度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在图像处理中,常常要计算小块区域,比如计算3×3或5×5小块区域的灰度平均值。 3. 图像灰度中值 图像中一块区域的灰度中值,简称中值是指区域内全部像素的灰度值经过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的灰度值。在应用中,计算整幅图像的灰度中值的机会很少。常用的是计算小块区域,比如计算3×3小块或5×5小块的中值。例如下面的9个灰度值是某个3×3小块的灰度值排序后的结果 198,156,156,99,98,77,68,45,45 处于中间的98就是这个3×3小块的中值。 4. 图像灰度方差 一块M×N图像区域的灰度方差反映了该区域内各像素灰度值与灰度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与熵一样,图像灰度方差是衡量图像信息量大小的主要度量指标,也是图像统计特性中最重要的统计量之一。一幅图像的灰度方差越大,图像的信息量也越大。

1.2.2直方图 一幅图像的灰度分布图就是它的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中的横坐标是灰度值,纵坐标是该灰度值出现的频率(像素的个数)。所以直方图H可用下式

计算,其中w和h分别是图像的宽度和高度。下图1-2-1是图像Lena的直方图,它表示Lena图中各灰度值出现的频率,其中频率最高的灰度值是19,共635次。 1. 直方图的另一种定义 假设一幅连续图像平滑地从中心的高灰度级变化到边缘的低灰度级。我们可以选择某一灰度值r,然后定义一条轮廓线。该轮廓线连接了图像上所有具有灰度值等于r的点。这种灰度值相等的轮廓线类似于地理中的“等高线”。所得的轮廓线形成了包围灰度值大于等于r的封闭曲线。记灰度值为r的轮廓线包围区域的面积为A(r), 则当灰度值为r时直方图的值H(r)定义为

5

图1-2-1 图像及其直方图

上式的负号是因为面积函数A(r)是一个递减函数,参见图1-2-2。

图1-2-2 轮廓线示意图 对于数字图像,的最小值为1,所以用差分代替上面的导数,得到

由上式可知, 直方图正是灰度值等于r的像素个数。所以,这种对连续图像定义的直方图是前面对离散的数字图像直方图定义的推广。 2. 直方图的性质 (1) 直方图是一幅图像中各像素灰度值次数或频数统计的结果,它只反映该图像中不同灰度值出现的概率,而不能反映某一灰度值像素所在的位置信息。所以直方图丢失了灰度值的位置信息。 (2) 一幅图像唯一地确定一幅直方图。但不同的图像可能有相同的直方图。即图像与直方图之间是一种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参见图1-2-3,其左图与右图的直方图相等。显然还可以构造出许多直方图相等的图像。 (3) 根据直方图的定义可知,当一幅图像看成若干幅子图像拼接而成时,则各子图像直方图之和等于原图像的直方图。 3. 直方图的作用 (1) 数字化参数 直方图给出了一个简单且直观的可视化数据。可用于判断一幅图像是否合理地利用了全部允许的灰度级范围。一般一幅数字图像应该利用全部或几乎全部可能的灰度级,否则等于增加了量化间隔。一旦数字化图像的灰度级数少于256,丢失的信息将不能恢复。 在图像取样量化过程中对超出数字化器处理范围的亮度值将被简单地置为0或255。由此将在直方图的一端或两端产生尖峰。数字化时对直方图进行检查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以便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