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开题报告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1. 引言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行动。
正当防卫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旨在平衡个人的自卫权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然而,正当防卫也必须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以确保其不被滥用和扩大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2.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正当防卫是个人自卫权的一种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任意采取暴力行为来保护自己。
在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时,个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就是要在权利与义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2.1 合法性辩护在正当防卫中,个人必须证明其所受到的侵害行为是非法的。
只有在受到明显非法的侵害时,才能行使正当防卫权。
对于不明确的情况,个人应该通过合法手段来解决争端,而不是擅自采取暴力行为。
2.2 即时性正当防卫必须是即时的,即只能在被侵害时立即采取合理的防卫措施。
如果个人没有及时采取行动,并在后续时刻通过报警等合法手段来解决问题,那么后续的防卫行为可能就无法被视为正当防卫。
2.3 适度性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适度的,即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不能造成过度的损害。
如果个人在防卫行为中使用过度的武力或采取不必要的手段,可能会超出正当防卫的限度,导致其行为不再被视为合法。
3. 主观要件的限制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还包括其主观要件的限制,即对个人主观态度的要求。
3.1 无过当意图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没有过当意图,即不能以报复、报复或者其他不必要的目的为动机。
个人在行使正当防卫权时必须保持客观冷静,切勿过度情绪化或滥用防卫权。
3.2 必要防卫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是必要的,即在当前情况下没有其他更合理的选择。
个人应当合理评估形势,选择最为适当的防卫手段,并尽可能地减少对他人的伤害。
3.3 风险可控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能够控制风险,即在防卫过程中不能将危险带给他人。
个人应当尽量避免采取可能对其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
4. 法律规定的限制除了前述的限制条件,正当防卫还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规定。
正当防卫争议开题报告

正当防卫争议开题报告正当防卫争议开题报告引言:正当防卫是指在合法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然而,正当防卫的界限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法律和道德观念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于正当防卫的界定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正当防卫争议的背景、现状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背景: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律概念,早在古代就有所涉及。
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是被广泛认可的合法行为。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发展,正当防卫的界定变得更加复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正当防卫的界定存在诸多争议。
现状:在现代社会中,正当防卫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卫行为的必要性:正当防卫要求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即在面临危险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合理的、必要的。
然而,如何判断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应该以防卫者的主观判断为准,而有人则主张以客观标准来衡量。
这一争议反映了对于防卫行为必要性标准的不同理解。
2. 防卫行为的合理限度:正当防卫要求防卫行为在合理限度内进行,即不能超过必要的防卫范围。
然而,如何界定合理限度也是一个争议点。
有人认为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准,而有人则主张以法律规定为准。
这一争议反映了对于防卫行为合理限度的不同看法。
3. 防卫行为的后果:正当防卫要求防卫行为的后果不应过于严重,即不能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
然而,如何界定严重后果也是一个争议点。
有人认为应该以防卫者的意图为准,而有人则主张以实际后果为准。
这一争议反映了对于防卫行为后果的不同理解。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正当防卫争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法律规定:针对正当防卫的争议点,可以通过完善法律规定来明确界定。
例如,可以制定明确的标准来判断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合理限度和后果。
这样可以减少争议,提高对正当防卫的认知和理解。
2. 加强法律教育:加强对正当防卫的法律教育,提高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普及法律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1. 引言正当防卫是指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合法防卫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正当防卫的限度成为了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在本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探讨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旨在深入了解该问题对法律和社会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正当防卫的定义和作用正当防卫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合法权利,它允许个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时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的存在有助于平衡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
3. 正当防卫的原则和限度3.1 合法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基于合法原则行使,即对于非法的侵害行为才能采取相应的防卫措施。
3.2 必要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是必要的,即所采取的防卫手段应与受到的侵害程度相适应,不能超过必要的范围。
3.3 急迫性原则:正当防卫必须是紧急的,即在侵害发生的同时或即将发生时采取防卫行为。
3.4 结果限制原则:正当防卫的结果必须符合合理的预期,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避免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4.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的存在4.1 自我保护权和侵权责任的平衡难题:在正当防卫的行使中,很难确切界定何为必要和合理的防卫手段,因此经常出现正当防卫行为可能超出限度的情况。
4.2 公众舆论对正当防卫的误解:由于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有些正当防卫行为被误解为过度暴力,导致公众对于正当防卫的理解有所偏差。
4.3 情绪因素和冤假错案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受到侵害的个人可能难以保持冷静,导致过度的防卫行为,并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冤假错案。
5. 解决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的建议5.1 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减少对于正当防卫的误解。
5.2 建立公正的判决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应建立明确的判决标准,对于正当防卫行为有针对性的判断,减少对正当防卫行为的滥用和误判。
5.3 完善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在紧急情况下,应提供相应的辅助措施,帮助受到侵害的个人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的条件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登记表
姓名
准考证号
专业
论文(设计)题目
正当防卫的条件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含国内外研究概况、理论依据等)
正当防卫,从刑法理论而言,公民生命财产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两种方式的救济,一种是公力救济,一种则为私力救济国内学者认为,公民在生命财产遭受不法侵害时,为阻止不法侵害的继续发生而实施的针对不法侵害施加者的紧急自救措施,在刑法意义上被称为正当防卫,即是私力救济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违法阻却事由。刑法理论及刑事司法中均明确表示,存在正在进行的、具有现实紧迫性的不法侵害是成立正当防卫的前提先决条件,无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即不能构成正当防卫。刑法学理论界对于何为不法侵害的“不法”,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学说:行为无价值论者认为判断不法侵害中的“不法”应从对法益造成侵害结果和法益侵害实施者实施侵害时的主观方面;结果无价值论者则认为判断侵害的不法性只应以是否造成了现实的法益侵害结果或对法益造成了即将发生的威胁作为判断标准。国外学者也表示,鉴于正当防卫可在公力救济无法及时有效保护公民财产时由公民或他人自行实施,故而其具有极为严格的成立条件。本文将从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要件及造成的法律结果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三)防卫挑拨
(四)互相斗殴
(五)大义灭亲
(六)防卫过当
第四部分,本文的结论部分
三、研究的方法(含研究条件、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等)
(一)研究条件
文献研究法:研究者通过分析比较法律类的文献,以此保证研究过程中不偏离研究核心,能够在充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查阅文献资料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进行试验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漏洞,及时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调整,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第⼀章绪论在现实⽣活中,某些⾏为虽然表⾯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不具备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这类⾏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统称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为,在西⽅刑法理论中被称为阻却违法性的事由。
正当防卫是这类⾏为中的⼀种,它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法中所确⽴的⼀项重要制度。
它萌⽣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它是正义不必屈服与⾮正义这⼀古典法思想在刑事领域中的逻辑展开和经典演绎。
它的含义是指⾯对正在进⾏的不法侵害,防卫⼈适时地进⾏反击,以避免不法侵害所可能带来的侵害。
它是公民的⼀项法定权利,同时,它也是社会上⼈与⼈之间正义与邪恶的集中体现。
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成⽴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作出了明⽂规定,极⼤的提⾼了公民同违法犯罪作⽃争的积极性,且有利于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但由于某些⽅⾯⽴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使得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存在着⼤量的分歧。
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法的,⽽更多的则是在司法个案的实际判定中逐步展开的。
因此,围绕⽴法和司法中的主要问题,从学理⾓度对正当防卫制度进⾏探讨,不仅是必要的,⽽且也是⾮常紧迫的。
为此,笔者拟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完善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
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正当防卫理论中的核⼼问题,它既是正当防卫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成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
虽然97刑法对此作了重⼤修改,但这种作⽤是⾮常有限的。
由于⼈们已经⾯临或者即将⾯临的不法侵害⾏为的类型⼿段及其强度千差万别,加之防卫⼈遭受侵害时所处环境及其精神状态、⼼理感受各不相同,使得对“有限性”问题的探讨变得“⽆限性”。
第⼆章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内涵及特征正当防卫的限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允许防卫⼈通过防卫⾏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最⾼限度。
它是正当防卫成⽴的关键,决定着防卫⾏为是⼀种正当防卫⾏为还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为。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正当防卫限度条件

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正当防卫限度条件**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双学位法学论文题目:正当防卫限度问题研究指导教师:20XX 年 5 月18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为10位数),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xx年3月15日”或“20xx-03-15”;6.指导教师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选题依据: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在打击违法犯罪、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但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手段也必须正确行使,才能达到正当防卫的目的,如行使不当,反而会危害社会,转化成犯罪。
因此,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原则界限,正确运用好这把正义之剑,是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做到的。
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适时地进行反击,以避免不法行为所可能带来的侵害,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
正当防卫开题报告

正当防卫开题报告1. 引言“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或者即将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他人或者公共利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伤残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人们维护自身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概念亦逐渐被法律明确规定,既给予了人们维权的权利,也对其行使方式作出了规范和限制。
本文将探讨正当防卫的相关概念、范围以及其法律意义。
2. 正当防卫的概念与历史正当防卫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法律制度中。
虽然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有所不同,但对于正当防卫的核心观点却有相似之处:当个人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采取相应的防卫行为。
例如,古代中国的《刑法》中就明确规定“正当防卫”,并给予了被侵害者一定的防卫权。
正当防卫的概念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同时,也保障了个人的自由和安全。
各国根据本国的法律情况和社会实际对正当防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界定和限制。
3. 正当防卫的要件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一定的要件才能被法律认定为合法。
根据一般的法律原则,正当防卫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要件:3.1 遭受非法侵害被告人必须证明自己正在遭受非法的侵害,这种侵害可以是生命权、身体权或者财产权的侵害。
法律对于何种情况可以被认定为非法侵害也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自卫、护卫自己的家庭或者护卫他人生命财产的过程中受到非法的攻击或侵害。
3.2 即将遭受非法侵害正当防卫的要件还包括“即将遭受非法侵害”。
即被告人必须能够证明自己在采取防卫行为之前具有合理的判断,相信自己即将受到非法侵害。
法律将此要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滥用正当防卫权,保证其合理有效的行使。
3.3 必要性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即被告人在遭受非法侵害时所作出的反抗行为必须是“必要”且不过度的。
这就要求被告人在选择反抗方式时要尽量考虑以最小的伤害达到防卫的目的。
4. 正当防卫的法律意义和限制正当防卫对于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开题报告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开题报告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本科学年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院系部经济贸易法学院年级2014级专业法学班级24班学号14115052413姓名程鑫指导教师邱潇可职称副教授2016年3月28日二、主要研究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对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现状、水平的介绍以及本文的主体框架、写作提纲)对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现状、水平的介绍: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和司法适用;认为限度条件不完全等同于“必要限度”。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应当理解为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没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
并对刑法第20条第3款是否为“无限防卫”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刑法中并不存在所谓“无限防卫”的规定。
此外,对“行凶”、“暴力犯罪”等规定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
本文的主体框架、写作提纲:一、正当防卫限度条件概说(一)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内涵(二)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特征二、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发展历程三、正当防卫一般限度条件分析(一) 限度条件与必要限度(二) 如何理解"必要限度"(三) 如何理解"明显超过"和"重大损害"(四) 如何判断防卫过当四、正当防卫特殊限度条件分析(一) 正当防卫特殊限度条件不等同于无限防卫权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各种文献来获得资料,以便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我国有关正当防卫限度的相关法律文件、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和国内学术研究现状。
2、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吸其精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于指导今天的研究。
四、研究基础(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发表论文情况)1.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4页2.刘家琛:《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第13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题名称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选题类别 √ 论文
设计 选题来源
教师拟定
学生自拟
选题性质 理论研究 √ 应用与理论研究 实际应用研究
阅读文献 国内文献 6 篇
国外文献
篇
情况
开题日期 开题地点
2016 年 3 月 28 号 山东政法学院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 献)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制度,正当防卫的防卫的限度问题一直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问 题,它既是正当防卫正当性的重要条件,也成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分界线,几乎司法实务中 每个正当防卫案件都要涉及其界定问题。构建和完善正当防卫防卫限度的界定体系,不仅仅是个 重要的刑法理论问题,更将对司法实践本身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日
教 研 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院
系
同意开题( √ )
意
不同意开题( )
见
年 月日 院系负责人(签名):
注:1. 开题报告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和院系审核。
年 月日
2. 开题报告电子版需要提交院系保存。
(一)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内涵 (二)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特征 二、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发展历程 三、正当防卫一般限度条件分析 (一) 限度条件与必要限度 (二) 如何理解"必要限度" (三) 如何理解"明显超过"和"重大损害" (四) 如何判断防卫过当 四、正当防卫特殊限度条件分析 (一) 正当防卫特殊限度条件不等同于无限防卫权 (二) 特殊防卫限度的几个问题的理解
二、主要研究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对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现状、水平的介绍以及本文的主体 框架、写作提纲) 对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和现状、水平的介绍:
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和司法适用;认为限度条件不完全等同于“必 要限度”。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应当理解为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没有明显超出必要 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并对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是否为“无限防卫”进行了 探讨,认为我国刑法中并不存在所谓“无限防卫”的规定。此外,对“行凶”、“暴力犯罪”等规 定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 本文的主体框架、写作提纲: 一、正当防卫限度条件概说
四、研究基础(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发表论文情况) 1.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44 页 2.刘家琛:《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8 年修订版,第 139 页。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出版,第 131 页。 4.田宏杰:“防卫权及其限度——评关于正当防卫的修订”,载《刑事法评论》1998 年版(第 2
关于正当防卫的构成,我国刑法理论界有不同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正当防卫应该具备四个条件:(1)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2)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 (3)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人的实施防卫;(4)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第二 种观点是五要件说:(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正在进行(3)防卫行 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 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5)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第三种观点 就是“二要件说”,这种观点首先将正当防卫的构成分为两个要件:先决要件和合法性要件。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本科学年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论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院系部
经济贸易法学院
年 级 2014 级
专 业 法学
班 级 24 班
学号
姓名
程鑫
指导教师
邱潇可
职 称 副教授
2016 年 3 月 28 日
学生姓名
程鑫
学号
专业 法学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广泛查阅各种文献来获得资料,以便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我国有关正当防卫限度的 相关法律文件、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和国内学术研究现状。
2、历史研究法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吸其精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 于指导今天的研究。
卷),第 262 页。 5.金凯:试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J,法学研究 1981(1)34 6.高铭宣:新编中国刑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五、研究计划(对研究内容拟定的步骤、进程、时间安排等) 起讫日期
查阅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完成论文二稿的撰写。 完成论文三稿的撰写。 定稿。
参考文献: 1.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44 页 2.刘家琛:《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8 年修订版,第 139 页。 3.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出版,第 131 页。 4.田宏杰:“防卫权及其限度——评关于正当防卫的修订”,载《刑事法评论》1998 年版(第 2 卷), 第 262 页。 5.金凯:试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J,法学研究 1981(1)34 6.高铭宣:新编中国刑法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