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精修订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精修订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精修订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

1.名词解释20分

2.判断10分

3.填空20分

4.简答30分

5.综合20分

1.什么是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或组织)、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而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0221.1-1988),感官分析

(感官评价;感官检验;感官检查)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3.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和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

4.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的感官来测定物品的特性。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析仪

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的特性。考察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未经培

训的消费者,评定时的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

6.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和情感检验。

7.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的联系?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5.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试,

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8.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的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9.

1.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2.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3.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10.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

1.分级

2.品质保障

3.确定感官品质与化学/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4.产品开发

5.市场开拓

11.感官评价团队里指导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特点或品质?

1.曾参加过感官评定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2.熟悉感官评定工作的有关标准与规定;

3.熟悉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了解各试验方法的特点;

4.熟悉感官评定的产品(基本生产工艺、基本技术参数、质量指标等);

5.熟悉评价员的筛选、管理和培训手段;

6.表达能力强;

12.感官评价员类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1)消费者型:未经过评价训练的消费者。

(2)实验分析型:具有一定经验,甚至经过一定评价训练的人员。

1)无经验型:未经过筛选和训练;

2)经验型:经过筛选并具有一定差别分辨能力的感官评价人员。

3)训练型:从经验型评价员中进一步筛选和训练后的感官评价试验人员。

4)专家型:专门从事产品质量评估和控制的人员。

感官评定分为分析型和偏好型两类,相应所要求的评价员也不同。

1.偏好型评价员:偏好试验主要用于检验样品的主观接受性,因此要使试验的结

果有代表性,选评定员时应注意评定员应无感官缺陷,并注意人群的差异。2.分析型评价员:按其能力分为三级;初级评价员、优选评价员、专家评价员。对评价员要求

1)兴趣:认识意识,理解重要性,具有浓厚的兴趣。

2)健康:身体健康,五官感觉正常,无过敏症。年龄一般20~50岁,性别不限。

3)语言表达能力:对自己的感觉和产品特性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4)准时出席:保证测试的实践和实验的完整性。

5)态度客观:自我意识太强、个人好恶和偏见明显者不适合参加感官评价试验。

6)没有不良嗜好:烟、酒、浓茶(咖啡)依赖,强烈喜好化妆品等人员不适合。

13.感官评价员的筛选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1.确定是否存在感官缺陷

2.确定感官的灵敏度

3.估价评定员描述和表达感官知觉的潜在能力

14.培训的考核是考什么?

在培训的基础上进行考核以确定优选评价员的资格。考核主要是检验候选评价员操作的正确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正确性,即考察每个评价员是否能正常的评价样品,例如正确区别、正确分类、正确排序、正确评分等。

稳定性,即考察每个评价对同一组样品先后评价的再现程度。

一致性,即考察各评价员之间是否掌握同一标准作出一致评价。

15.培训的目的?

1.提高和稳定感官评价人员的感官灵敏度

2.降低感官评价人员之间及感官评价结果之间的偏差

3.降低外界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16.感官评价实验室分为哪几种各自定义

17.

分析研究型实验室

企业和研究机构用于对食品原料、产品等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并指导产品配方、工艺的确定或改进等。

教学研究型实验室

高等院校或教育培训机构,用于食品专业学生及感官评价从业人员的培训,兼具分析研究型实验室的部分功能。

18.感官评价实验区的功能区设置?

(1).试样准备室:不同种类的样品要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如烘烤、加热、冷却、冷冻、分割、分装、称量、编号等均在试样准备室进行。

(2).评价实验室:评价人员进行评价试验的场所,送样人员送上样品后,评价人员按要求进行评价和记录、打分。

(3).讨论室:一些专门的感官评价实验室没有评价工作人员进行讨论或训练的场所,在消费者型评价时也可用到这种圆桌式的讨论室。

(4)仪器室:理化与人工智能感官分析类仪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5)其他:如数据处理室、休息接待室、贮藏室、会议室、更衣室等

19.样品准备时,怎样达到一致性?

均一性是指制备的样品除所要评价的特性外,其他特性完全相同。

为实现均一性,应该

1,精心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以减少出现特性差别的可能性

2,对不期望出现差别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消除样品间该特性上的差别20.样品摆放顺序是怎样的?

呈送给评价员的样品应该在每个位置出现的机率相同,一般可采用圆形摆放。

21.为什么要用中性载体这个载体标准是

22.

不能用直接评价的样品,需要用中性载体进行稀释。

载体及其用量的选择必须避免样品所测特性的改变,即不能产生拮抗或协同效应。常用的中性载体有:水、牛奶、米饭、馒头、饼干、蔬菜等。

23.什么叫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分析或描述型检验?

差别检验:用以确定两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

标度和类别检验:用于估计差别的顺序或大小,或者样品应归属的类别或等级。分析或描述型检验:用于识别存在于某样品中的特殊感官指标。该检验也可以是定量的。

24.差别检验中二三点试验法?

定义:先提供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员在熟悉对照样品后,从后者提供的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方法称为二-三点检验法,也称一—二点检验法。

25.什么叫排序检验法及应用范围?

定义:比较数个样品,按指定特性由强度或嗜好程度排出一系列样品的方法。该法只排出样品的次序,不评价样品间差异的大小。

应用范围:

a.筛选样品以便安排更精确的评价;(在对要品作更精细的感官分析之前,可首先采用这种方法。)

b.选择产品;(适用于确定由于不同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贮藏等各环节而造成的产品感官特性差异。)

c.消费者接受检查及确定偏爱的顺序;(消费者的可接受性调查)

d.选择与培训评价员

23.嗜好的定义:是指人的某种特殊的偏爱。强调了一种个人态度与行为的程度。

24.食品的感官嗜好的定义和特点:是指人对食品的个别或全部感官属性形成的强烈的倾向性态度或行为。特点是:(1)个体性:食品感官嗜好反应了个人对食品风味的倾向性态度和行为。(2)群体性:由于传统,习惯,地狱,文化等因素的作用,总会造成一些群体对某一类(种)食品或某一种风味(包括色,嗅,形等)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嗜好。(3)外显性:视频感官嗜好必然会表现在日常的饮食行为中,而不会仅仅隐含在动机中。(4)相对稳定性:个体的食品感官嗜好形成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总是存在并延续的,甚至伴随一生。(5)可测性:这种对食品及其风味的倾向性态度和行为是可以通过实验或调查进行测量和统计的

25.情感检验及其主要目的?

在食品感官评价中,情感检验主要用于比较不同的样品间感官质量的差异性以及消费者对样品的喜好程度的差异。情感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目前和潜在的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某种产品的创意或产品某种性质的喜爱或接受程度。是测试食品产品的市场接受性,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其结果对产品研发,产品调整与改进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6.两种方法:(1)消费者嗜好性评价试验:是指提供样品让消费者进行评判的方法。(2)消费者嗜好性调查:是指不提供样品,消费者根据对某种(类)视频样品风味(包括色,嗅,味,形等特性)的记忆,理解或希望做出判断的方法。27.情感检验试验对象的要求与特点,和试验场所,以及不同场所或方法的优缺点?

来个各行各业,各年龄层,不同性别。特定产品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品评员。未经过品评训练的人员。熟悉的食品都较容易接受,而对陌生的就很容易排拒。通常很没有耐心。直觉判断和回答的速度都很快。更多的消费者往往会打中间程度的分数。

试验场所:(1)实验室(2)公共场所(3)家庭

实验室试验:优点:(1)产品的准备和呈送可以严格控制(2)容易通知雇员来参加试验(3)颜色和其他视觉因素可以被屏蔽掉,以便使参评人员集中精力对风味或质地进行评价缺点:(1)由于参评人员对产品的熟悉,会对结果有所影响;(2)非正常意义上的食用(比如,只是少量食用而不是食用整个产品)会影响对

产品品质的评价;(3)在准备和使用中产品的耐受性可能和家庭使用的产品有所不同

公共场所试验:优点:(1)参评人员在试验组织者的控制下品评产品,因此对试验中发生的问题会及时解决,得到反应的真实性很高;(2)产品由真正的消费者品评,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很高;(3)问卷的回收率高(同将样品带回家的试验相比);(4)可以由一个消费者品尝多个产品,试验开支会降低。缺点:(1)从产品的准备,每人消费量和食用时间等条件来说,产品进行试验的环境是人工的,而不是食用该产品的自然条件,如家里,聚会或饭店等地;(2)能被问到的问题总是有限的,总有一些问题问不到,这就是限制信息量的获得。

家庭试验:优点(1)产品在自然条件下使用;(2)有关产品喜好程度的信息是反复体会,品尝的结果,而不是公共场所试验那样仅凭第一感觉就得出的结果;(3)可以充分实施统计取样计划;(4)因为完成问卷的时间可以更长,因此有机会充分考虑产品的各项性质,包装,价格等,得到的信息量会更大。缺点:(1)家庭试验耗时,一般1~4周才能完成;(2)使用的品评人员范围较小,不像公共场所那样广泛;(3)试验完成情况不好,有的家庭干脆是忘记试验的事,有的在最后阶段想起来,于是匆匆完成问卷;(4)最多只能进行3个样品的比较,如果数目再多,对产品的使用条件就将是不自然的,这就违反了选择家庭作为试验地点的初衷;因此,有多个样品的试验,比如产品优化试验,就不能进行家庭试验;(5)产品的准备可能没有按照标准进行,会对试验结果产生潜在影响。

28.问卷调查问卷设计的要求?

(1)力求简单,扼要,易懂和有趣,以不会让消费者作答前还发问或作答中产生厌烦为原则。(2)问题以采用选择题为原则,不宜有需要写字才能回答的问题。(3)问题不可太多而使受试者厌烦,但也不能太少导致信心不全。(4)问题不能有建设性,倾向性以免误导。(5)问卷不能有令人不好意思回答,或别无其他选择,因此在问卷上应加入“其他”一栏。(6)应使受试者感觉自身的重要,并有帮助别人的愉快感。

29.采样?

1公共场所的采样:(1)有明显特定消费群的产品,应根据产品本身的属性分类选择场所。(2)非特定的消费群,场所的选择以超市,学校,百货公司为佳。

2入户采样(1)简单随机采样:把所有的样本放在一起,直接抽取需要的数目。(2)系统随机采样:将消费者群体先编号,若有300名,而从中要15名,则每20人中要1人。可以先抽一个号码做开头,如7,则7、27、47~~都被选上。(3)层次式随机取样:将消费者群体先分类,如依职业,地区,收入,年龄,教育程度等,然后在按上面的一种方法进行。

情感检验的作用(1)产品质量维护(2)产品质量提高(3)新产品开发(4)市场潜能预测(5)产品种类调查(6)对广告的支持

30.情感检验的两种方法?

(1)偏爱检验;评价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产品中挑选出喜欢或偏爱的产品。方法有:成对偏爱检验法、偏爱排序检验法和分类检验法。

(2)接受性检验:评价员在一个特定的标度上评估他们对产品的喜爱程度。方法有快感评分检验法、可接受性检验法。

31. .成对偏爱检验法:a.评价员在比较俩个样品,品尝后指出更喜欢哪个样品的方法。

b.检验时,只要求评价员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记录样品整体的

感官反应,不单独评价产品的单个感官质量特性。

32.偏爱排序检验法:a.要求评价员根据指定的感官特性按强度或按照偏爱或喜欢样品的程度对样品进行排序的一种检验方法。

b. 排序检验法只能排出样品的顺序,不能评价样品间差异的大小。偏爱排序检验只能按一种特性或对样品的偏爱程度进行排序,如要比较样品的不同特性,则需要按不同的特性安排不同的排序检验。

33.分类检验法(1)在确定产品类别标准的情况下,要求评价员在品尝样品后,将样品划分为相应的类别的检验方法。(2)对于样品进行评分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分类检验法评价出样品的差异,得出样品的级别,好坏,也可鉴定出样品是否存在缺陷。(3)分类检验结果分析用x^2检验。

34.快感评分检验法?

(1)要求评价员将样品的品质特性以特定标度的形式来进行评价的方法。(2)采用的标度形式可以是9点快感标度,7点快感标度或5点快感标度。(3)快感评分法结果的分析:方差分析、t分布检验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3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3 出题审阅批准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XX /20XX学年第一学期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食品监管13A1 班期末考试卷一、名称解释 1. 刺激阈 2. 三点检验法 3. 感官剖面检验法 4. 感觉疲劳 5. 后味 二、填空题 1.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 _________ 、 _______ 。 2. 基本味觉分为___、___、___、___。 3. 量化感官体验的最常用方法有 ______ 、___、 ___、 4. 感官检验必须做好三方面的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____ 。 5. 视觉主要是对食品的___________ 、 _____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评价。 6. 感官检验分为________ 型感官检验和________ 型感官检验。三、单选题 A. 形状 B. 大小 C. 脆性 D. 弹性 3. 罐头的

1. 在食品的感官评价中,找出下列与触觉有关的术语 A. 硬的 B. 弹性 C. 脆性 D. 粘性 2. 在食品的感官评价中,找出下列与视觉有关的术语( ) A. 形状 B. 大小 C. 脆性 D. 弹性 3. 罐头的

感官检验至少要进行四方面检验,除外观外,还有( ) A. 手捏罐盖 B. 上下振摇 C. 敲打听音 D. 漏气检查 4. 鲜乳质量的感官检验,除色泽检验外,还应包括( ) A. 组织状态检验 B. 滋味检验 C. 煮沸检验 D. 气味检验 5. 感官评价是建立在多种理论综合的基础上的,主要与( ) 密不可分。 A. 社会学 B. 心理学 C. 生理学 D. 统计学 6. 食品感官评价中常用的试验方法有六种:除差别试 验、排列试验、分级试验外,还有 ( ) 。 A. 阈值试验 B. 消费者试验 C. 匹配试验 D. 分析或描述试验 7. 定量描述检验可单独或结合地用于品评食品的香味,还可品评食品的( ) 。 A. 风味 B. 余味 C. 外观 D. 质地8. 要求参加性描述 试验的品评员,必须具备( ) 。 A. 语言理解能力 B. 词汇恰当使用能力 C. 观察能力 D. 综合归纳能力9. 食品的风味特性,要通过人的( ) 以及口腔的冷、热能感受得到. A. 味觉 B. 嗅觉 C. 视觉 D. 听觉10. 差别检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 ) 。

食品感官评价题目

食品感官分析 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鉴评小组:参加 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叠加。 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 的 叠加。 弓I 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 。 物质。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 比 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 的感受发生改变 刺激阈 识别阈 差别阈 甜味的 酸味的 苦味的 咸味的 碱味的 涩味的 味道 后味 气味 芳香 特征 外观 稠度 它随产品的质地不同而变化 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参比样:本身不是 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 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 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 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 (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 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 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 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 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 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2分)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1分),其原因如下(2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2分)(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2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2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2分)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3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2分)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3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2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3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1]

食品感官评价综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作用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引言: 对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Tilgner)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 年相继问世。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美食家评点食品的故事广为流传。事实上,这种评点也是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是评判专家根据自身的感官经验对食品进行评价。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产配方成分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家评判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目前食品感官评价的需要。本文从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食品感官评价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性叙述。 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食品感官评价发展简史 感官评价起源于40年代初,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与此同时,类似的研究美国也在进行。5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引入现代感官分析方法。与此有关的第一本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出版于1957年,作者是蒂尔格纳(Tilgner),用波兰语写成并译成东欧语(捷克匈牙利、俄语)。第二本专著《工业感官检验手册》由日本科学家于1962年用日文出版。第三本专著《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由美国的潘格鲍和罗斯勒于1965年出版。波兰大学里开设了食品感官分析课程,美国加州大学设立了“食品感官分析原理”作为研究生研究课题,并设立了这个项目的

食品感官评定试题答案.doc

一、简答题(本题总分55 分,每小题 5 分) 1、什么是感官评定?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 答:是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的一门 学科或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 2 分)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 1 分),其原因如下( 2 分):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2、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要求? 答:( 1)分析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将人作为测量仪器来测定试样感官质量性质及其差别,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感觉灵 敏度的人才能参加此类试验;评价结果不反映评定员主观喜好或接受性。( 2 分) (2)偏好型感官评定(分) 特点:以物品为工具来测定人对物品的感受官嗜好性,市埸研究时常用;对参加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灵敏 度无要求;对试验方案,参加试验者的人群特点有许多要求,如年龄、性别、生活水平、文化素养、 地区、生活习惯、嗜好和宗教习俗等。( 2 分) 3、什么是感觉阈?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感觉器官所能感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2 分) 感觉阈可分为: 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分) 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分) 4、什么是味觉?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是如何分布的(见下图 )? 答: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中对人的味觉感受器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 2 分) 舌头上四种基本滋味的感受器的分布见下图( 3 分) 5、视觉对感官评定有何影响? 答:( 1)食品处于正常颜色才会使味、嗅觉评定正常,否则灵敏度下降或不能正确感觉( 2 分) ( 2)色泽对分析评价食品具有的作用( 3 分) ☆ 便于挑选食品和判断食品质量 ☆ 影响对该食品的食欲 ☆ 有助于判断该食品所应具有的特征 6、试述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和嗅觉的基本特性。 答:产生嗅觉的基本途径( 2 分): 空气中气味物质分子在呼吸作用下进入嗅感区,吸附和溶解在嗅黏膜表面→ 进而被嗅细胞所感受→ 嗅细胞将所感受的气味刺激通过传导神经以脉冲信号形式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嗅觉。 嗅觉的基本特性( 3 分): ⑴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特点: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或嗅感消失有一段时间间隔;产生嗅觉疲劳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刺激疲 劳发生后嗅觉灵敏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⑵气味的相互影响 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味混合时可能产生:主要气味特征受压制或消失,无法辨认混合前气味;混合后无味而发 生“中和作用”;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它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原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新气味;保 留部分原气味特征,同时产生新气味。

《食品感官评价》读书心得

心得感悟正文: 读《食品感官评价》有感 食品感官评价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按照各类食品的质量标准来鉴别食品质量优劣的一门检测技术,它快速而且准确,因此到目前为止感官品评仍然是公司检测产品质量重要方式之一。然而作为一名工艺技术员,掌握感官品评这门技能也自然显得尤为重要。故本月我选择了《食品感官品评》这本书进行阅读,希望通过本次阅读增加自己的在感官品评方面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感官品评的能力。 很多人对品评的认识就是“品尝”,也就是拿起酒放进嘴里抿一下,然后感觉下酒就好了。其实这一认识是过于简单和片面了,品评通俗的说就是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看上去似乎也就是品尝,但是事实上,在这个品尝里面又有很多的文章。 人的感觉基本可划分为五种,即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而这每一种感觉又都会有它自己的特点,要想能很准确去感知物品,我们自然也就需要去掌握我们这些感觉的特点,以及影响我们这些感觉的外界因素。其实我们的这些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变化都产生反应,只有当引起我们感官发生变化的外界刺激在一定范围时,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刺激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我们的感官不产生感觉或刺激过于强烈而失去感觉。因此产生了两个概念,即是绝对阈和差别阈。绝对阈简单的说就是指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以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而这个量不是一个恒定的,是受一些因素而变化的。从这两个概念基本就可以看出,我们日常的品评要做到的也就是控制外界对我们感官的刺激,让我们的感官能正常的、快速的、准确的评价我们的产品。那么究竟是什么会影响我们感官的感知呢?味觉作为在食品感官中占据主要地位,书中也是主要对我们的味觉

食品感官鉴评试题及答案

试卷二(A): 一、填空:(30分) 1、食品感官检验中,根据检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和两 大类,按感官检验方法的不同又可分 为:、和三 类。(P8页、P 21页) 2、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 和五种基本感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以辨认的感觉还有、、口感等多种感觉。(P10页) 3、在生理上,人的味觉有、、、四种基本味觉。 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几种味道的灵敏度是不同的,最易感觉甜味和咸味,对苦味感觉灵敏,则容易感觉酸味。(P14-15页) 4食品感官实验室应布置有:、、和三个独 立的区域。(P18页) 5、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有:样品温度、、和。 (P19页) 6、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的样品,作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 结论。其结果是以做出不同结论的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P21页) 7、描述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和。(P33页) 二、名词解释:(30分) 1、感觉(P9页) 2、感觉阈值(P10页) 3、对比现象(P11页) 4、掩蔽现象(P11页) 5、、食品感官评价(P12页) 6、口感(P17页) 7、规范的感官实验室环境(P18页) 8、“A”—“非A”检验法(P25页) 页)P29、分类检验法(9. 10、简单描述性检验法(P33页) 三、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5分) 1、引起嗅觉的刺激物,必须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P13页) 2、味觉与温度无关。(P15页) 3、咸味的感觉比苦味慢。(P15页) 4、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偏爱型感官检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一样。(P18页) 5、感观检验宜在饭前进行。(P20页) 四、问答题:(15分) 1、简答影响味觉的因素有那些?(P15页) 2、简述两点检验法的定义和具体试验方法。(P21页)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 个人试验调查报告总结 姓名:刘琼 学号: 83100152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任课教师:庞勇

碳酸饮料感官评价个人总结 调查题目:碳酸饮料感官评价 调查对象:消费者,50人 调查人数:李江业,孙斌,董力唯,王军宝,施小霞,张靓,李玉静,毛爱凤,刘琼。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网络问卷,一部分为纸质问卷。以9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至少调查3份网络问卷,3份纸质问卷。 以下为本人对自己调查问卷的总结: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俗称汽水,昔日又称荷兰水,是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其中包括日常汽水,如七喜、可乐、苏打水等。在冷却和压力的环境下,二氧化碳易于溶入水中,形成碳酸,正是这种酸性物质导致了舌头的麻刺感。碳酸饮料以碳酸水为基础,往往需要加入蔗糖、香料进行调味,而通常碳酸饮料中含有的水份可以达到90%以上。 碳酸饮料的好处就是它的汽儿有一种独特的效果,足量的二氧化碳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让人喝起来非常爽口。正是因为它畅爽心怡的感觉,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所以在本人统计的问卷中,六人都是引用过碳酸饮料的。 1. 背景资料: 对于参加本次试验相关人员统计:由于各方面原因,地域限制、时间限制、朋友圈的限制,此次调查中,我只对本校学生坐了调查,所以在目前从事职业这一选项,均是学生,年龄段18~25,学历也均是大学,所以一下总结又可以称之为大学生对碳酸饮料的感官评价。 2.调查内容: 2.1请问您喜欢饮用碳酸饮料吗? a.0 b.1 c.2 d.3 e.4 f.5 g.6 h.7 i.8 j.9 k.10 表1:碳酸饮料总体喜好度评估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碳酸饮料的喜欢总体来说是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结合实际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碳酸饮料的购买以及碳酸饮料的畅销,可见碳酸饮料还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 2.2请问您喜欢哪几种口味的碳酸饮料?(可多选)

食品检验——感官检验试题

食品感官分析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检验 总结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资料第一章:食品感官检测 1,感官评价: 国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根据美国食品科技专家学会(IFT),感官评价(sensory evaluation)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唤起: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 测量(measure):指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 分析(analyze)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解释(interpret):指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2,三类感官评价方法的分类:

3,用人作为感官检验仪器的特点:(填空或是简答) 特点①:不一致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感觉差异,对同一事物 有不同反应; ②不稳定性: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其感觉也有差异; ③易受干扰;其影响因素有心情、时间、环境、周遭状况、过去经历、对所测项目熟悉程度。 4,感官检验的一般任务:①项目目标的确定;②实验目标的确定;③样品的筛选;④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人员培训、问卷;⑤设计、样品准备和呈送、数据分析方法;⑥实验实施;⑦分析数据;⑧解释结果。 第二章:人类的感官及反应 1,感官因素:(一)、外观包括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 ~ 颜色:是一种涉及物理及心理因素的现象,是给人最快、 最强的第一感觉;Munsell颜色系统的基本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大小和形状:指食品的长度、厚度、宽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等; ~表面质地:指表面特性,如光泽/暗淡,粗糙/平滑,干 燥/湿润软/硬酥脆/发艮等 ~透明度:指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浑浊度或透明度以及肉眼 可见的颗粒存在情况 ~充气情况:指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产气的情况,可通过专门的仪器测试。(二)、气味/香气/香味: 挥发性成分进入鼻腔并被嗅觉系统捕获时,就感觉到了气味;

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内容

实验一阈值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三种基本味酸、甜、咸的代表性成分;掌握基本味识别、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方法;掌握标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三种基本味的代表性成分的认识;三种基本味的识别;基本味觉觉察阈和差别阈的测定;标度的使用。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每位学生品尝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纸上,并统计个人的正确率,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氯化钠、柠檬酸、蔗糖; (2)样品制备 储备液:蔗糖32g/L、氯化钠3g/L、柠檬酸0.5g/L,分别配制各种溶液,于室温下保存; 样品液:三种基本味每种配制三个浓度梯度。蔗糖0.4、0.8、1.6g/100mL;氯化钠0.08、0.16、0.32g/100mL;柠檬酸0.02、0.04、0.08g/100mL。 (3)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1-1与表1-2中。 表1-1 味觉测定 姓名地点 样品编号未知样酸味咸味甜味

表1-2 阈值测定 姓名地点未知甜味酸味咸味样品编号 记录 注:○无味;×察觉阈;××识别阈; ×××识别不同浓度,随识别浓度递增,增加×数。 五、思考题 1.实验环境对品评实验有何种影响? 2.影响个人嗅觉和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六、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评价员不要相互商量评价结果,独立完成整个实验。

实验二感官差别检验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方法,熟悉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制定成对比较检验、逐步排序检验的实验方案; 2.通过实验比较所给定三个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的甜度,并排序; 3.使用标度,估定三个样品的甜度; 4.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要求 学生实验前应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实验前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每个人分别记录品尝结果,将样品按照甜度强度排列顺序;按照12人/组分组,统计各组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分析样品之间的差异;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纯净水、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2)品评杯:按实验人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进行编码。 (2)品评结果记录:将品评结果填在表2-1与表2-2中。 表2-1 三种饼干甜度评定 姓名班级学号 样品溢东小曲奇小布雷黄油曲奇皇冠丹麦曲奇 样品编号783 931 657 甜度顺序 估定甜度

感官验收知识汇总

感官验收知识汇总 因把控原料质量的需要,降低监管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特从食品安全角度,将常用原材料的感官验收知识汇总如下。 目录 一、拒收以下问题产品 (2) 二、感官验收方法 (2) (一)视觉鉴别法 (2) (二)嗅觉鉴别法 (3) (三)味觉鉴别法 (3) (四)触觉鉴别法 (4) 三、各品种感官知识 (4) (一)河粉感官知识 (4) (二)常见豆制品感官判定 (5) 1.豆腐 (5) 2.豆腐干 (6) 3.干豆腐 (6) 4.腐竹 (7) 5.腐乳 (8) 6.豆芽 (9) (三)大米的感官判定 (9) (四)问题猪肉的感官判定 (10) 1.瘦肉精问题猪肉 (10) 2.化妆猪肉 (11) (五)腌制品的感官判定 (11) (六)榨菜的感官判定 (12) (七)食用菌的感官判定 (13) (八)水产品(水发产品)感官判定 (14) 1.水发产品 (14) 2.毛肚(牛百叶) (14) 3.水产品 (15) a.鉴别鲜鱼的质量 (15) b.“煤油鱼”“柴油鱼”的鉴别 (16) c.孔雀石绿“毒鱼”的鉴别 (17)

一、拒收以下问题产品 1.感官品质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 2.产品有腐败迹象 3.保质期已过 4.内包装破损 5.预包装产品的包装标签内容不充分。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识。所有标签至少必须涉及以下内容: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储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6.需冷藏、冷冻食品的温度同规定要求不一致。 二、感官验收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食品感官评价

1.食品感官评定 利用人体自身感觉的刺激反应即感受,如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 用符号或文字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感官指标,如色香味形等做出评判 已获得客观真实地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得到的数据 对食品的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 2.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 1.是人类,动物择食的最基本方法 2.是食品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 3.可及时,准确的鉴别出异常食品,便于及时处理 4.由于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实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5.是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补充手段 3.食品感官评定作用 4.食品感官评定特点 1.技术特点:通过人的主观感觉,精确测量人对食品各种感官特性的反应,并把可能存在的各种偏见降低到最低 2.活动特点 组织: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简历,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是环境条件的控制,目的是使评定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试验, 使各种偏见和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 测定:根据感觉采集数据,在产品的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联系 分析: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结论:在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得出结论 5.感觉概念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 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印象和反应 6.感觉阈概念 感官对所能接受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程度7.感觉疲劳概念 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 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疲劳,疲劳现象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8.影响感觉的因素 1.感觉疲劳 2.心理现象 对比现象:对比增强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对比增强现象分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 对比减弱现象:与对比增强现象相反,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 刺激,则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比减弱现象 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 效果叠加的现象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

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 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 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 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 (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食品感官检验

第一章 令狐采学 1.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它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2.三类感官评价方法:区别检验法、描述分析法、情感实验 3.人作为仪器的特点(也为缺陷): 1)不稳定性 2)人容易受到干扰 4.所以在感官检验当中感官评价人员需要做到的有(针对3如 何克服避免): 1)实验要反复几次进行 2)每次试验使用多个品评者,通常参评者的数量要在20~50 之间 3)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 4)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5.执行一项感官检验,需要完成的任务有: 1)项目目标的确定 2)实验目标的确定 3)样品的筛选 4)实验设计 5)实验的实施

6)分析数据 7)解释结果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 2、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感受 3、黏稠性(黏度):黏度是指液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比如重力 4、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感觉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二、填空题: 1、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分别是_视觉_、__听觉__、_嗅觉_、_味觉_、__触觉_。 2、四种基本的味觉分别是___酸__、__甜___、__苦__、___咸_。 3、声音的三种特性分别是:__音调___、__音量___、___持续性___。 三、判断题: 1、食品的声音特性与食品的硬度和脆性有关。(T ) 2、感觉是由适当的刺激所产生的,然而刺激强度不同,产生的感觉是不相同。(T )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 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 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加感官分析的人员。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加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根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愿意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讨厌的感觉。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喜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暂时的改变。 10.感觉疲劳: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改 变。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这时不需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复杂结合。 24.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5.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26.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27.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28.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觉特性. 29.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30.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31.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32.稠度:由机械的方法和触觉感受器,特别是口腔区域受到的刺激而觉察到的流动特性。它随产品的质 地不同而变化。 33.参照值:与被评价的样品对比的一个选择的值(一个或几个特性值,或者某产品的值). 34.对照样:选择用作参照值的被检样品,所有其他样品都与其作比较。 35.参比样:本身不是被检材料,而是用来定义一个特性或者一个给特性的某一指定水平的物质。 36.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 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37.二-三点检验法:先给鉴评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鉴评 员挑选出哪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检验方法。 38.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论文 院别: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 2012级 学号: 121052107 学生姓名:张倩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展示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角色及作用探讨了感官评价与由食品产品的市场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整个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感官评价;发展;食品工业;应用 引言 食品感官起源于20 世纪40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Tilgner)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年相继问世。1986年创刊的首个介绍感官知识和技术应用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正式出版,20 多年以来已刊出了世界各国在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成果。 1 感官评价的定义 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1-2]。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美食家评点食品的故事广为流传。事实上,这种评点也是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是评判专家根据自身的感官经验对食品进行评价。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产配方成分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家评判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目前食品感官评价的需要。我国的感官分析技术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研究基础薄弱,感官分析标准化应用、推广较为困难。本文旨在阐述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历史及其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 2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在食品工业中,感官评价已深入到其方方面面,从前期研究、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到市场和销售营运。内圈是质量控制,而外圈是食品工业中可能用到感官评价的四个主要步骤。任何由销售及市场营运(1)确认具有开发价值的消费产品必须首先对其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感官特性进行表征化,从而得到该产品的特征(a)并确认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属性。然后,可制定出与通过产品表征化得到的产品感官属性有关的物理及化学属性的测试程序(b)。必须对质量控制检测程序(c)进行持续的检验和确认,而同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仔细和严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