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多酯的研究与开发
甘油二酯预防肥胖作用的研究与开发

第22卷第3期2008年6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 i cheng Nor m al College Vo l .22,No .3June,2008 甘油二酯预防肥胖作用的研究与开发孙春玲(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甘油二酯是天然食用油的组成成分之一。
近年来的动物和人群研究表明,甘油二酯可减轻体重和减少体脂含量,因此可作为防治肥胖的饮食措施之一。
本文就甘油二酯的研究概况及其在预防肥胖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甘油二酯;预防;肥胖中图分类号:R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8)0320029203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孙春玲(5———),女,白城师范学生物系教授,研究方向人体生理。
近半个世纪以来,肥胖作为全球性疾病,广泛流行蔓延。
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寿命,特别是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肥胖与基因、摄食过多和消耗不足密切相关,其中高热量、高脂肪膳食是引发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控制膳食总热量和限制脂肪摄入量应是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有效措施,于是寻找膳食脂肪的替代品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食用甘油二酯(diacylglycer ol,DAG)在体内很少蓄积,而且食用安全,在食品中或烹调食品时用甘油二酯替代普通油脂,不仅毫不影响口感,而且还可以抑制体重的增加,从而起到预防肥胖、治疗肥胖的作用[1]。
本文就近年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以介绍。
1 D A G 的结构、分布与合成方法DAG 是天然食用油的组成成分之一,约占食用油成分的10%。
在食品加工业,DAG 经常作为食物的乳化剂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DAG 中的主要成分是1,3-DAG,还有1,2-DAG 或2,3-DAG,两者比例为7:3。
由于分离和纯化DAG 比较困难,所以用于实验研究的D A G 多为人工合成的1,3-D AG 。
蔗糖型聚醚多元醇及其合成新型淀粉改性聚氨酯泡沫的性能研究

Ab s t r a c t : A s u c r o s e —c o n t a i n i n g p o l y e t h e r p o l y o l wa s s y n t h e s i z e d f r o m s u c r o s e ,g l y c e r o l a n d o x y p r o p a n e . I t u s e d t o r e a c t wi t h Ca s s a v a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o p e r i t e s o f s u c r o s e —c o n t a i n i n g p o l y e t h e r p o l y o l a n d t h e s t a r c h mo d i i f e d p o l y u r e t h a n e oa f ms . Th e r e s u l t s h o we d ha t t s u c r o s e —c o n t  ̄n i n g p o l y e t h e r p o l y o l h a d h i g h h y d r o x y l v a l u e , e v e n l y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is d t r i b u i t o n a n d h i g h r e a c t i v i t y ,a n d t h a t t h e s t a r c h mo if d i e d p o l y u r e t h a n e f o a ms we r e m o a r p h o u s c o p o l y me r s wh i c h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wa s i n l f u e n c e d b y a d d e d a mo u n t
蔗糖的衍生化加工

蔗糖的衍生化加工3韦 异, 粟 晖, 张 英, 廖敬阳, 郭 霖( 广西工学院 化工系 柳州 545005)摘 要: 综合论述了蔗糖的衍生化加工的历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重点指出以蔗糖为 原料的工业产品以及高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是今后的研究开发方向。
关键词: 蔗糖; 衍生化 中图分类号: O 629.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6726358 (2000) 1120563204T h e D e r i va t ive P ro c e s s o f Su c r o seZHA N G Y i n g , L I A O J i n g 2yan g ,W E I Y i,SU H u i ,GU O L i n(D ep t . of C h e m ica l I n d u s t ry , G u a n g x i I n st itu te of T ech n ology , G u a ng x i L iu z h o u 545005, C h in a) A bstra c t : T h e h is to ry an d deve l op i n g a s p e c t o f th e de r i va t i ve p ro c e s s o f su c r o se a r e d is 2 cu s sed. It is em p h a t i ca lly po i n t ed o u t th a t th e i n d u s t r i a l p ro d u c t s m ade f rom su c r o se a s w ith h i gh e r sw ee t deg r ee an d l ow e r ca l o r i c edu l co ran t s , T h e y a re th e d irec t i o n o f re s ea rch i n de 2ve l op i n g fo r th e fu t u re .Key word s : su c r o se ; de r i va t i ve p ro c e s s蔗糖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之 一。
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是以蔗糖为原料经氯代而制得的一种非营养型强力甜味剂,其化学名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是一种白色粉末状产品,极易溶于水(溶解度28.2克,20oC),水溶液澄清透明,其甜度是蔗糖的400~800倍,三氯蔗糖具有如下优点:(1)水溶液化学稳定性好,高温下甜味不变,而且与食物中的蛋白质果胶等主要成分不起化学反应,在焙烤工艺中甜度更稳定。
(2)无毒副作用,在人体内几乎不被吸收,热量值为零,是糖尿病人的甜味代用品。
(3)甜味纯正,与蔗糖一样没有不愉快的苦后味和其他怪味,它不被龋齿病菌利用,所以不会引起龋齿。
正是基于这些优点,三氯蔗糖是目前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
本文就笔者所了解的知识,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三氯蔗糖的合成工艺与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和述评,为我国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三氯蔗糖的合成方法三氯蔗糖是将蔗糖分子中位于4、1’和6’三个位置上的羟基用氯原子取代而得。
蔗糖分子中一共有8个羟基,要将其中特定位置上的3个羟基通过选择性氯化而取代,而其它位置上的羟基不发生变化,当然是很困难的,又因为各个位置上的羟基的反应活性大小不一,使得三氯蔗糖的合成更为困难。
目前三氯蔗糖的合成工艺主要有三种。
1.1 化学合成法这是Tate & Tyle公司于1976年研究成功的方法,它以蔗糖为原料,首先在蔗糖的6,1’和6’三个伯碳位上的羟基三苯甲基化后乙酰化,使蔗糖分子的8个羟基全部反应,然后脱去三苯甲基基团形成五乙酰基蔗糖,接着将4位上的乙酰基迁移到6位上,再进行氯化,最后脱乙酰基而得到三氯蔗糖。
1.2 化学-酶合成法化学-酶法合成三氯蔗糖,是采用了6位上的基团保护法,它以葡萄糖和蔗糖为原料,首先葡萄糖发酵生成葡萄糖—6—乙酸,然后经层析分离提纯后与蔗糖一起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蔗糖—6—乙酸,再经氯化得到三氯蔗糖—6—乙酸,最后脱去乙酰基即得到三氯蔗糖。
1.3 单酯法这是近几年备受重视的方法。
蔗糖铁中间体

蔗糖铁中间体一、什么是蔗糖铁中间体?蔗糖铁中间体是指通过对蔗糖进行化学反应得到的一种化合物,它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蔗糖铁中间体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特殊的化学性质,能够在催化剂、医药、材料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蔗糖铁中间体的制备方法2.1 化学合成法蔗糖铁中间体的化学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酸催化法、酶催化法和金属催化法等。
其中,酸催化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将蔗糖溶解在水中,得到蔗糖溶液。
2.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酸催化剂,如硫酸或盐酸。
3.控制反应温度和pH值,进行反应。
4.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蔗糖铁中间体。
2.2 生物合成法蔗糖铁中间体的生物合成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的。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选择性好等优点。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合的微生物或酶,如酵母菌或蔗糖酶。
2.培养微生物或酶,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
3.加入蔗糖底物,进行反应。
4.分离和提纯蔗糖铁中间体。
三、蔗糖铁中间体的应用领域蔗糖铁中间体在催化剂、医药和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催化剂蔗糖铁中间体在催化剂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作为氧化剂、还原剂、催化剂载体等,参与各种有机合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催化反应。
例如,蔗糖铁中间体可以催化脂肪酸甲酯的合成、有机物的氧化和还原等反应。
3.2 医药蔗糖铁中间体在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作为药物的前体或中间体,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蔗糖铁中间体还可以用作药物的载体或控释系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3.3 材料蔗糖铁中间体在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合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
蔗糖铁中间体具有稳定的结构和特殊的化学性质,可以赋予材料特殊的功能和性能,如吸附、催化、光学和磁性等。
四、蔗糖铁中间体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蔗糖铁中间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4.1 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蔗糖铁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制备

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制备谷正艳;常虹;齐欣;曹世嘉;耿蔚华【摘要】以蔗糖-6-乙酸酯为原料,以氯化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制备的Vilsimier试剂为氯化剂,合成三氯蔗糖-6-乙酸酯.探讨了氯化亚砜用量、辅助溶剂的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DMF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反应条件为:n(氯化亚砜)∶n(蔗糖-6-乙酸酯)=7∶1、反应温度112℃、反应时间2.0h、V(DMF)∶m(蔗糖-6-乙酸酯)=8∶1(mL∶g),在此条件下,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收率达60.2%.【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4(031)005【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蔗糖-6-乙酸酯;三氯蔗糖-6-乙酸酯;Vilsimier试剂【作者】谷正艳;常虹;齐欣;曹世嘉;耿蔚华【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理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天津300350;天津大学理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天津300350;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9.1三氯蔗糖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极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化学稳定性高,由于其甜味纯正,甜度是蔗糖的600倍[1],不产生热能,不引起龋齿,而且经过长达10年的药理、毒理、生理理化等严格实验,证明三氯蔗糖对人是安全的[2-4],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氯蔗糖-6-乙酸酯是蔗糖-6-乙酸酯与Vilsimier试剂的氯化产物,也是合成三氯蔗糖的重要中间体。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三氯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通过蔗糖-6-乙酸酯与氯化试剂反应得到。
蔗糖-6-乙酸酯分子中有7个羟基,一般反应活性顺序为:6′-OH>4-OH>1′-OH>2-OH>3,3′,4′-OH,伯羟基的活性大于仲羟基,故氯化时的选择性是影响收率的主要因素。
不同氯化试剂的反应选择性及机理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氯化亚砜/吡啶。
蔗糖(实验室)

蔗糖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蔗糖英文名称:sucrose定义: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异头体羟基缩合而形成的非还原性二糖。
具有甜味。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糖类(二级学科)百科名片蔗糖是人类基本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
以蔗糖为主要成分的食糖根据纯度的由高到低又分为:冰糖、白砂糖、棉白糖和赤砂糖(也称红糖或黑糖),蔗糖在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平时使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
简述英文名称Sucrose,简写为Suc。
蔗糖化学蔗糖,有机化合物,分子量342.3。
无色晶体,具有旋光性,但无变旋。
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
蔗糖容易被酸水解,水解后产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
不具还原性。
发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酱油的增色剂。
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
蔗糖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
平时食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
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形成,易溶于水较难溶于乙醇,甜味仅次于果糖。
性质溶解性:极易溶于水、苯胺、氮苯、乙酸乙酯、酒精与水的混合物。
不溶于汽油、石油、无水酒精、CHCL3、CCL4 水中的溶解度:每克水可以溶解2.1 g 蔗糖即溶解度为210g(25℃. 是一种高溶解度的糖类。
熔点:186℃能量密度: 17 千焦/立方米注意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原因:蔗糖(不含半缩醛(酮)的结构)不具还原性。
生产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Saccharum spp.和甜菜Beta vulgaris。
将甘蔗或甜菜用机器压碎,收集糖汁,过滤后用石灰处理,除去杂质,再用二氧化硫漂白;将经过处理的糖汁煮沸,抽去沉底的杂质,刮去浮到面上的泡沫,然后熄火待糖浆结晶成为蔗糖。
蔗糖在人体消息化系统内经过消化液分解成为果糖和葡萄糖,经过小肠吸收.蔗糖被认为会导致某些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是蛀牙,这?怯捎诳谇坏南妇 山 澄镏械恼崽浅煞葑 怀伤幔 佣 质囱莱莸姆├胖省?蔗糖有高热量,摄取过量容易引起肥胖。
蔗糖工业用复合酶制剂研究及生产应用

20 0 6年 9月
广 西 轻 工 业
G A Ⅺ J I N L oF LGH ND Ⅱ U NG 0 瓜 A I T I US Y ( 第 9 期) 总 5
第 5期
蔗糖 工业用复合酶制剂研究及 生产应用
王 顺 发 , 唐 明 , 新 平 。 周
酶 对 蔗 汁 中 非糖 分 的作 用机 理 。试 验 表 明 : 亚硫 酸 法糖 厂 在 中和 汁 箱 住 置 以 每吨 甘 蔗 加 入 TKS 蔗糖 生 物 助 荆 8 E mL时 , 白砂 糖 色 值 可 下 降 2 3 %、 膏 结 晶 率可 增 加 1 0 0 甲 盼 %。 表 明 蔗 糖 生物 复合 酶 研 制 成 功 对 我 国 占主 流 地 位 的 亚硫 酸 法 制 糖 工 艺 有 大 的 改 这 进. 对提 高糖 业 经 济 效 益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本产 品 与 国 外 同类 产 品 相 比 增 加 了 果 胶 酶 、还 原 糖 氧 化 酶 和 某 些 特 定 的 高 分 子 有 色 物 质 水 解 酶 等 , 包 括 淀 粉 酶 1 %、果 胶 酶 1 %、葡 聚 糖 酶 1 % 、还 原 糖 氧 化 酶 1% 、蛋 6 2 O O 白酶 1 %、纤 维 素 及 半 纤 维 素 酶 1 % 、其 他 2 % 。 2 8 2 助 剂 作 用 条 件 : 反 应 温 度 9 ~ 1 5 ;p 值 65 .; O O℃ H .~75 作 用 时 间 : >5 n。 mi 主 要 理 化 指 标 :酶 活 力 4 0 0 / 0 0 mL;p 值 ( 5 原 酶 u H 2℃ 液 ) 5 ~65 , ,;容 重 11 ~ 1 5 / 5 .5 , mL;沙 门 氏 菌 不 得 检 出 。 2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 100020054CN 1125154 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ua U niv (Sci &Tech ),1999年第39卷第12期1999,V o l .39,N o .125 2816~18,22蔗糖多酯的研究与开发沈金玉, 李利军, 高春满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1999204205 第一作者:男,1945年生,副教授文 摘 旨在研究和开发以棉籽油和蔗糖为主要原料合成蔗糖多酯的工艺路线。
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加热蔗糖、脂肪酸乙酯、脂肪酸皂和碱性催化剂的混合物,使之形成一种有蔗糖低酯和未反应的起始反应物组成的均相熔融物,继而加入过量的脂肪酸乙酯使之进一步反应形成蔗糖多酯。
产物经水洗或醇洗以及漂白等纯化步骤精制蔗糖多酯。
该工艺合成的蔗糖多酯平均酯化度为615以上,产品得率达90%以上。
结果表明,采用棉籽油和蔗糖为原料,可合成符合食品级的蔗糖多酯。
蔗糖多酯是一种新型功能性营养保健品,可用作低热值脂肪替代品.关键词 蔗糖多酯;合成;棉籽油;脂肪替代品分类号 T S 202 蔗糖多酯(sucro se po lyester ,SPE )通常指的是三酯以上的蔗糖酯。
确切地讲,蔗糖多酯是蔗糖分子中有6个以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时(即酯化度n =6~8)生成的一类蔗糖酯。
蔗糖分子结构中,有3个伯羟基和5个仲羟基,由于羟基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活性也不同,因而在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发生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在合成蔗糖酯的过程中,通常3个伯羟基最先被酯化。
只有在较高温度、较低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仲羟基进一步被酯化才能生成蔗糖多酯。
蔗糖发生酯化的羟基位置或被取代羟基的个数不同均可引起其种类的不同。
而且由于酯化反应中酰基种类不同,使得生成的蔗糖多酯在性质上亦有一定差异。
图1给出了蔗糖多酯的化学结构简图。
1 蔗糖多酯的生理作用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人体摄入过多的脂肪是导致肥胖和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肥胖症将成为21世纪威胁人体图1 蔗糖多酯化学结构简图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脂肪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具有独特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摄入的脂肪既要用来完成脂溶性物质携带者的生理功能,又要满足机体内脂肪酸的需要,同时提供人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但是,当脂肪摄入量超过机体需要量时,就会破坏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的平衡,导致新陈代谢异常,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另外,随着人体体重的增加,生活质量将迅速下降,预期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可能不食用脂肪,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脂肪的替代品,这种脂肪替代品既要有与脂肪相似的色、香、味,又要低热值,并对人体无害。
1996年1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已经批准P rocter &Gam b le 公司生产的一类脂肪替代品—蔗糖多酯(其商品名为O lestra ),用于食品中替代部分脂肪。
M attson 和V o lp enhein 通过测定老鼠排泄物中脂肪含量来确定脂肪的吸收率,进而判断多酯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蔗糖多酯在肠道内只部分被吸收,即使进入体内,也不被脂肪酶降解,因而不提供热量,可起到“食油不见油”的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脂肪替代品[1]。
人体摄入蔗糖多酯后,因之能以胶束的形式将胆固醇携出体外,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目前,一些国家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减肥剂正在加以推广应用。
例如美国已研制成蔗糖多酯—维生素(V A,V D,V k和V E等)胶囊,每天定量服用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好处[2,3]。
蔗糖多酯是蔗糖与长链脂肪酸(主要来自动植物脂肪)合成的具有一定疗效功能的脂肪替代品,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其合成工艺、生理功能及其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有产品问世。
近年来,蔗糖多酯的研究、开发也受到国内一些研究者的关注。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借鉴国外蔗糖多酯的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结合我国国情,以价廉且资源充足的棉籽油为原料,对蔗糖多酯的合成、纯化工艺以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合理地改进了合成工艺并有所创新。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与之密切合作,进行了蔗糖多酯毒理以及降低血液胆固醇生理方面的研究。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利用新工艺合成的蔗糖多酯安全无毒,并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符合食品级的要求。
2 蔗糖多酯的制备2.1 原料棉籽油(无棉酚),食用级,市售;蔗糖,食用级,市售;氢氧化钾,工业级;无水乙醇,工业级;低碳烷烃,工业级;催化剂,自制。
2.2 中间原料的制备蔗糖多酯的合成要用中间原料脂肪酸酯(如棉油脂肪酸乙酯)和脂肪酸皂(如棉油脂肪酸钾皂)。
1)棉油脂肪酸乙酯的合成:取一定量的棉油和无水乙醇,在浓H2SO4为催化剂条件下反应,达到反应终点,分去甘油层,经热水洗涤到中性,减压蒸馏得棉油脂肪酸乙酯,产率可达95%~98%.2)棉油脂肪酸钾皂的合成:脂肪酸皂本身并不参加反应,只是为了促进蔗糖和脂肪酸酯之间充分接触,起着亲和乳化剂的作用。
反应中使用的脂肪酸钾皂中的脂肪酸残基通常与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残基相同。
以棉油脂肪酸乙酯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相应的脂肪酸钾皂和乙醇。
从反应混合物中蒸去乙醇,即可得到棉油脂肪酸钾皂,产率接近100%.2.3 蔗糖多酯的合成按比例称取蔗糖、棉油脂肪酸乙酯和脂肪酸钾皂,放入带有搅拌装置的三颈瓶中。
抽空、加热到100℃,待混合物互溶后加入适量催化剂,慢慢升温到指定温度。
待一定反应时间取样,用薄层色谱分析。
当有大量蔗糖低酯(sucro se ester,SE)生成后,继而补充加入过量棉油脂肪酸乙酯,使反应进入第二阶段。
合成反应始终控制在最佳温度和一定真空条件下,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分批加入催化剂,经薄层色谱分析产物中有大量蔗糖多酯生成后,停止反应。
2.4 蔗糖多酯的精制反应产物中,除了目标产物蔗糖多酯外,还含有表面亲和剂脂肪酸钾皂、未反应的脂肪酸乙酯、催化剂、色素等杂质。
反应混合物首先采用乙醇洗涤,然后再经水洗(或低碳烷烃)洗涤,最后用化学方法脱色、蒸发、干燥,即可得到光润、透明、淡黄色油状蔗糖多酯。
2.5 蔗糖多酯的分析蔗糖多酯合成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判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和终点,以及蔗糖多酯的酯化度和纯度等,分析方法的确立尤为重要。
蔗糖多酯的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压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虽然前两种方法分析效果较好,但就简单、快速指导反应过程而言,以薄层色谱法为首选。
酯化度是蔗糖多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其数值大小决定产品的性能。
蔗糖多酯在脂肪水解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为蔗糖和脂肪酸,用KO H标准溶液滴定脂肪酸,可以求出蔗糖多酯的酯化度n=[c (m o l L-1)](V mL)M r,SPE1000(m SPE g),其中:c为标准KO H浓度,V为消耗标准KO H体积,m SPE为蔗糖多酯取样质量,M r,SPE为蔗糖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
3 结果与讨论无溶剂法合成蔗糖多酯的过程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①将蔗糖、脂肪酸乙酯和脂肪酸钾皂混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减压、加热,使之成为互溶的均相体系,经一定反应时间,生成一定量的蔗糖低酯;②加入过量的脂肪酸乙酯并补加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和真空条件下继续反应;③待反应基本达到平衡后,停止反应。
反应混合物经醇洗或水洗以及脱色加以纯化和精制。
3.1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对蔗糖多酯产率的影响 在合成蔗糖多酯过程中,实验研究了影响蔗糖多酯合成的主要因素。
在压力为1.33~2.66M Pa条71沈金玉,等: 蔗糖多酯的研究与开发件下,其中反应温度Η、反应时间t 、催化剂质量m 对蔗糖多酯产率Γ的影响情况见表1。
表中蔗糖多酯的产率是基于酯化度n =6.5时蔗糖多酯的理论产率。
表1 反应时间、温度和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编号t h 阶段 阶段Η阶段 阶段 m g催化剂SPEΓ×100126Η1+5℃Η2-10℃1.003063.223.515Η1+5℃Η2-10℃0.994594.73423Η1+3℃Η20.984696.84419Η1+5℃Η2-8℃1.65451005316Η1+10℃Η2-10℃0.863063.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很重要,反应温度如果低于Η1,反应无法正常进行或反应速度很慢;如果反应温度过高,当大于Η2时,焦糖化现象严重,不仅大大降低了产率,而且给产品精制带来困难,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实验结果,第一阶段的反应温度控制在Η1+(5~10)℃,第二阶段的反应温度在Η2-(5~10)℃范围内较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表1中1,2,3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蔗糖多酯的产率提高。
在两阶段合成法中,时间的影响主要在第一阶段。
因为,第一阶段绝大多数的蔗糖转化为蔗糖低酯后,在第二阶段蔗糖低酯才能进一步与脂肪酸乙酯反应生成蔗糖多酯。
在整个反应历程中,蔗糖、蔗糖低酯和蔗糖多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2所示。
图2 SPE 、SE 和蔗糖产率随时间的变化 酯交换反应的有效催化剂是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虽然也有催化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且在酸性条件下合成的蔗糖多酯较易水解,所以不宜采用。
在碱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蔗糖首先与碱反应生成蔗糖化物,由它离解成的阴离子攻击带正电荷的脂肪酸羰基引起取代,从而加快反应速度。
在蔗糖多酯的合成中,可使用的碱性催化剂有碱金属、碱金属氢化物、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以及醇钠(N aOM e )等。
用碳酸钾为催化剂,反应历程示意如下:K 2CO 3+Sucro se Sucrate +KHCO 3,Sucrate +M E SE +CH 3O -,CH 3O -+KHCO 3CH 3O H +K 2CO 3.其中,Sucro se 为蔗糖,Sucrate 为蔗糖化物,M E为脂肪酸酯,SE 为蔗糖酯。
催化剂的用量对蔗糖多酯产率的影响很明大,由表1中2,4,5组数据做对比,可发现这一影响因素。
合成过程催化剂的加入量一般为蔗糖和脂肪酸酯总量的1%左右。
另外,催化剂的加入方式(即一次性加入或分批加入)对蔗糖多酯产率亦有重要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中蔗糖多酯的产率Γ是基于酯化度n =8时蔗糖多酯的理论产率,p =1.33~2.66M Pa 。
表2 催化剂加入方式对产率的影响编号阶段t h Ηm 催化剂 g Γ×1001 2.510Η1+5℃Η2-10℃0.22,0.220.6535.7226Η1+5℃Η2-10℃0.35,0.210.21,0.2353.5 3分两次加入催化剂3.2 蔗糖多酯合成工艺流程简图综上所述,蔗糖多酯合成工艺流程简图如图3所示。
图3 蔗糖多酯合成工艺流程简图(下转第22页)2裴荣祥,洪啸吟,韩阶平,等.一种新疑的无显影光刻技术.半导体学报,1980,1(2):162~1623洪啸吟,裴荣祥,金维新,等.肉桂酸酯系光敏聚合物的光致诱蚀作用机理研究.高分子通讯,1981,1:47~524Hong X iaoyin,L u J ianp ing,W ang Peiqing,et al.A dvances in developm ent2free vapo r pho to litho2graphy.Chem T ech,1996,9:45~485L u J ianp ing,Hong X iaoyin,L iu D an,et al.Study of the functi on of fluo rine ani ons in developm en t2freevapo r pho to lithography.J V ac Sci T echno l,B,1996,14(5):3327~33316曹阳,夏钟福,张红焰,等.溶胶凝胶二氧化硅驻极体薄膜的物理化学改性.功能材料,1996,27(2):139~1427黄传真,艾兴,侯志刚,等.溶胶凝胶法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材料导报,1997,11(3):8~98M c Donagh C,Sheridan F,Buttler T,et al.Characterisati on of so l2gel2derived silica fil m s.JN on2cryst So lids,1996,194:72~779Schm idt H.Chem istry of m aterial p reparati on by the so l2gel p rocess.J N on2cryst So lids,1988,100:51~64Appl ica tion of developm en t-free vapor photol ithography i n etch i ng sol-gel-der ived sil ica f il m sHONG Xia oy in,DUAN S he ngqua n,CHEN M ing, ZHANG B in0,W ANG P e iq ing0D epartm ent of Chem istry,0Pow erE lectron ic Facto ry,T singhua U niversity,Beijing100084,Ch ina;State Key L abo rato ry of Silicon M aterials,Zhejiang U n iversity,H angzhou310027,Ch ina Abstract D evelopm ent2free vapo r pho to lithography(D FV P)is a new k ind of dry etch ing pho to lithograph ic techn ique.In o rder to develop the app licati on of D FV P on2silicon sub strate,so l2gel m ethod w ere used to p reparing the so l2gel2derived silica fil m on non2silicone sub strate at no r m al temperature and no rm al p ressu re.T he un ifo r m so l2gel2derived silicon di oxide fil m w as p repared under op ti m al conditi ons.D FV P w as app lied to etch th is fil m. T he pho to lithography patterns w as ob tained due to the different etch ing rates of expo sure and un2expo sure areas under the op ti m ized param eters of D FV P p rocess.Key words so l2gel p rocess;silicon di oxide;developm ent2free vapo r pho to lithography(D FV P);pho to lithography (上接第18页)4 结 论1)在大量小试实验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蔗糖多酯的合成、分离以及提纯的工艺路线,进行了扩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