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肌皮瓣课件.ppt

合集下载

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护理

臀大肌肌皮瓣联合真皮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护理

旦 出现 立 即应 用 解 痉 药 物 , 不能缓解者立即手术。 术 后 应 注 意
定期至门诊康复室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计划 。
3 小 结
观察 患 者 的全 身 状 况 , 防 止 因血 容 量 不 足引 起 休 克 和再 造 肢 体 血
循 环 不 良 的情 况 。 本 组 病 例 中有 1 例患者术后 1 d 出 现动 脉痉 挛 ,

动 关 节 活 动 同时 可 予 以 中药 浸 泡 、 中频 、 蜡疗 等理 疗 。 6 - 8 周 开 始 力量 练习 , 日常 生 活 开 始 使 用 患 手 。 在 功 能 锻 炼 的 过程 中要 循 序 渐进, 任 何 阶 段 的 锻 炼 都 应 以 患 者不 产 生 疼 痛 为 宜 。 出 院患 者 应
例。 一
骶尾部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 臀大肌肌皮瓣修
复 已成 为 临床 治 疗 的 金标 准_ l l 。 但 当压 疮 范 围 较大 、 较 深或 伴 有 骶
尾部 骨 外 露 时 , 治疗 困难 , 且 失 败 率 高 。 2 0 0 6 年1 月~ 2 0 1 2 年6 月,
通过l 5 例再 造 术患 者 的术前 术 后护 理 , 认 为全 面 的术前 准 备 、 细致 严 谨 的血 运 观察 和 及 时 的血 管 危 象 处理 是再 造 术 成 功 的保 障。 在护 理 的 过 程 中 , 护 理 人 员应 具 备 高度 的责 任 心 , 细 腻 的 心思 和敏 捷 的发 现 问题 、 处 理 问题 的 能力 , 通 过精 致 的术 前 术 后 护 理 保 障手术 的成功 率 , 提 高 患者 生 活质 量 。
1 . 2 手术 方 法
除截 瘫 患 者外 , 其 余 患 者 于全 麻 或持 续 硬膜 外 麻

运动解剖学-臀大肌(十三)

运动解剖学-臀大肌(十三)

运动解剖学-臀大肌(十三)位置与结构:臀大肌属于髋外肌的一部分,髋外肌这群肌肉主要位于臀部,又称为臀肌,按其位置的深浅分为三层。

浅层目前向后有阔筋膜张肌和臀大肌,中层有臀中肌梨状肌、闭孔内肌和股方肌,深层有臀小肌和闭孔外肌。

位于臀部皮下,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为不规则的四方形阔肌,覆盖臀中肌的后部及其他臀肌的全部(阔筋膜张肌除外)。

肌连接:上方至髂骨后面臀后线,骶骨和尾骨的后面,以广泛的短腱起自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之间的部位,有臀后线以后的髂骨背面、骶骨下面和尾骨背面以及两骨之间的韧带,胸腰筋膜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平行斜外下方至股骨上部。

下方上部大部分移行于髂胫束的深面,下部小部分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

功能:髋关节后伸.外旋、外展。

臀大肌是强有力的攀登机,伸展大腿,特别是从屈曲位如爬楼梯或从坐位站起时。

神经支配:臀上神经L3-S1支配。

表现:屁股沟至大腿后面,尾骨不适感,翻身困难,不能久坐'。

二、。

臀大肌无力时身体向后倾斜,常以一手付托臀部帮助行走。

三、走路上坡时不适感,臀部和大腿屈曲受限步伐倾斜。

四、天冷时臀部抽筋。

五、坐位姿态异常,其表现是双膝分开,不能靠拢。

六、臀大肌的劳损一般不会引起臀部的tt,其表现为下腰部、臀外侧、尾骨、臀沟的不适感。

七、如果弯下腰无法触到脚趾,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劳损所致的臀大肌挛缩。

八、臀大肌的劳损所引起的不适常被误认为臀部的滑囊y、腰间盘突出z、关节y、坐骨神经或者松弛的骶髂关节所引起的尾骨部的不适,通常误认为尾骨的损s,其实这都是来自附近劳损的关联t。

九、臀大肌是髂腰肌的拮抗肌,在背下部不适时经常涉及到它。

码字不易喜欢加关注,分享更多软组织知识。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舒适护理

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舒适护理
2 舒 适 护 理
2 . 6 . 1 皮瓣颜色 的观察
一般术 后 l~2 d内皮瓣颜色相 比植
皮前 稍苍 白, 以后逐渐恢 复正常 。如在 术后 出现 皮瓣颜 色发绀 则为静脉回流 障碍 , 应及时汇报医生 , 再次手术 。若皮瓣变得 明 显苍 白, 萎缩 , 提示动脉供血不足 , 考虑为血栓形成或血管痉 挛 , 可通过提供室温 , 应用抗凝药物及解痉药物来改善。如仍无 效 , 则手术探 查。如术后 3~ 5 d后 出现肿胀增加 、 出脓 、 皮瓣 颜色转 紫, 变黑或灰 白脱落 , 则为感染致血流 障碍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2周 。
生活能力 , 减少并发症 。这类 患者往往 由于病 程长 , 伤情较 重 、
思想顾 虑大 、 害怕疼痛 等 , 不能 主动配合治疗 , 给 术 后 护 理 带 来 困难 。本 科 以护 理 程 序 为 框 架 , 对 6例 臀 大 肌 肌 皮 瓣 修 复 骶 尾 部 褥 疮 术 的患 者 实 施 舒 适 护 理 , 收 到 了 满 意 的 临 床效 果 , 现 总 结
缺 损 区进 行 修 复 … 。术 后 综 合 治 疗 和 护 理 , 使 患 者 恢 复 一 定 的
足引起血 管代偿性 收缩痉挛 。
2 . 4 基 础 护 理 向 患 者 及 家 属 说 明创 伤 及 手 术 后 需 要 大 量 的 蛋 白质 促 进 伤 口的 愈 合 。鼓 励 多 吃 肉 蛋 及 豆 制 品 等 高 蛋 白 食 物, 注意补充 维 生素 、 铁、 钙, 纠 正贫 血 , 增 强 抵 抗 力 。尽 量 采
现“ 以人为本” 的舒适护理理念 与整体护理相 结合 , 可以有效提 高护理质量 , 改善护患关 系。
关键词 : 舒适护理 ; 臀 大肌 ; 肌皮瓣 ; 修 复; 骶尾部 ; 褥 疮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6 4 0 0 ( 2 0 1 3 ) 0 3— 0 0 4 0— 0 2 他 事 情 。做 好 患 者 的病 情 解 释 , 心理安慰 , 解 释病 理解 剖及 手 术

臀大肌肌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臀大肌肌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臀大肌肌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张春雷;张建平【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17)12【摘要】臀大肌是臀肌中最大、最表浅的肌,其滋养血管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且有相应的静脉、神经伴行.这一解剖学特点拓展了臀大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尤其为修复凹陷性缺损创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其修复创面的主要移植方式有:旋转移植;V-Y推进移植;岛状臀大肌肌皮瓣;穿支皮瓣转移.近来在使用臀大肌肌皮瓣进行功能重建方面也较成熟,如重建肛门括约肌和乳房再造.未来在治疗臀肌挛缩症方面将有新突破.%The gluteus maximus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superficial gluteal muscle nourished by the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and the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paralleled with corresponding veins and nerves. The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enlarges the clinical extent of the gluteal musculocutaneous flap, especially as a new way in repairing cupped wound,major transplant manners including: rotational transplant, V-Y advancement transplant,island gluteal musculocutaneous flap and perforator flap. The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with gluteal musculocutaneous flap of breast and sphincter muscle of anus is becoming matured recently. Breakthrough is also expected in the treatment of gluteal muscle contracture in the future.【总页数】3页(P1821-1823)【作者】张春雷;张建平【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骨科,江苏,沭阳,223600;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骨科,江苏,沭阳,22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相关文献】1.负压封闭引流结合臀大肌肌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临床应用 [J], 张国烈;温羡宏;冯文参;胡玉霞;谭伟雄2.臀大肌肌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J], 武勇进;刘立刚3.负压封闭吸引装置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骶尾部Ⅳ期压疮中的临床应用[J], 周文武;申建;沈沛;袁振奋4.臀上动脉浅支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应用 [J], 韦建勋;梁斌5.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应用 [J], 李春伟;朱定川;高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

臀大肌肌皮瓣课件

“Y”行闭合全部创面。
三 臀股部肌皮瓣

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股部 肌皮瓣,切取范围大,皮瓣旋转轴位于 坐骨结节上方5cm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 缘处。皮瓣切取后对臀大肌功能影响小, 供区创面可一起闭合。
皮瓣设计

标明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 该点至国窝中点作一连线,在该线两侧 5cm范围内设计舌状皮瓣,皮瓣远侧可 达国窝上8cm,皮瓣近侧应与创面相连。 若为推进皮瓣,近侧皮瓣宽度应能覆盖 骶部创面;若为旋转皮瓣,则远侧皮瓣 应能覆盖创面。
臀大肌肌皮瓣
肌肉解剖
肌肉 臀大 肌 起点 骶尾骨 背面髂 骨翼外 面 止点 股骨臀 肌粗隆 髂径束 作用
神经节段
后伸外旋大腿, 臀下神经 L5S1 大腿固定时防 躯干前倾
臀中 肌
臀小 肌 梨状 肌
髂骨翼 外面中 部
髂骨翼 外面前 部 骶骨盆 面
股骨大 转子
外展大腿,大 腿固定时是骨 盆侧倾
臀上神经 L4,5

一臀大肌上部肌皮瓣
1旋转瓣皮瓣设计
以臀上动脉为轴设计皮瓣,先画出髂后上 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连线ab,为皮瓣 设计轴线;皮瓣旋轴o位于连线中上1/3 交点,即臀上动脉出梨状肌上缘处。从 点o到皮瓣最远点c的距离应大于点o至创 面最远点d的距离,皮瓣内侧缘与骶部创 面相连。皮瓣大小与形状在旋转后应能 较好的闭合创面。8cm以下可直接缝合, 臀 大于8cm需植皮覆盖。
皮瓣转移
肌支瓣切取后向内旋转180度,
修复骶部创面,供区创面可一期 缝合或用中厚皮片修复。
二臀大肌下部肌皮瓣
适应症:骶部,坐骨结节与股骨
大转子部褥疮。
1 旋转瓣
皮瓣设计:以修复坐画出弧形皮瓣切口线。

实验课臀大肌注射课件

实验课臀大肌注射课件

臀大肌注射定位
臀大肌注射方法
注意事项
谢谢!
下课后
1.组长派一名同学将注射器液体挤入污物缸,污 物缸液体倒入厕所,并将污物缸冲干净; 2.两名同学用抹布将模型擦干,并放到教师办公 室床上; 3.一名同学清理抽屉里废纸和棉签,扔到讲桌旁 垃圾箱里;
4.剩余同学将本组凳子排放整齐;
5.组长将污物缸(盖好),两个注射器,一个止 血钳交回老师处。
臀大肌注射定位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三角肌注射肌内注射操作视频肌内注射聚肌胞注射液肌内注射操作肌内注射视频肌内注射部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方法:
1.十字法
2.联线法
臀大肌注射定位 1
十字法
臀大肌注射定位 2
联线法
髂前上棘 尾骨
注射过程:
1.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侧卧位),选择注射 部位 2.常规消毒皮肤(由内向外直径>5cm),待 干 3.再次核对,排尽空气 4.迅速垂直刺入针头的2/3即2.5~3cm深处 (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 器,以握笔姿势,固定针栓,将针头于皮 肤呈90°刺入) 5.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栓,无回血后 缓慢注入药液 6.注射完毕,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快速拔针 (稍按压片刻) 7.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本节任务
1.练习臀大肌注射十五分钟,同时口述操作要 领;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示范者,上台示范,其他 同学评价并纠正; 3.完成实验报告单,下课由组长收起交回
注射过程:
1.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侧卧位),选择注射 部位 2.常规消毒皮肤(由内向外直径>5cm),待 干 3.再次核对,排尽空气 4.迅速垂直刺入针头的2/3即2.5~3cm深处 (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 器,以握笔姿势,固定针栓,将针头于皮 肤呈90°刺入) 5.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活栓,无回血后 缓慢注入药液 6.注射完毕,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快速拔针 (稍按压片刻) 7.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臀部专业ppt课件

臀部专业ppt课件
详细描述
患者因长期久坐工作,出现臀部疼痛,经过医生检查,发现疼痛源于坐骨结节滑 囊炎。医生建议患者改变坐姿,避免长时间久坐,同时进行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最终患者疼痛得到缓解。
典型病例二:坐骨神经痛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详细描述日常生 Nhomakorabea活动训练
指导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 护臀部,如正确坐姿、站姿和
行走姿势等。
04 臀部保健与预防
正确的坐姿与站姿
坐姿
保持坐姿时,应保持背部挺直, 膝盖弯曲,脚底平放在地面上, 避免长时间翘二郎腿或弯腰驼背 。
站姿
站立时应保持身体直立,重心均 匀分布,避免长时间单侧站立或 倾斜身体。
适当的运动与锻炼
详细描述
患者因髋关节骨折导致关节病变,医生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医生采用先进的关节镜 技术,对病变部位进行清理和修复。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得到改善。
臀部专业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臀部概述 • 臀部常见疾病 • 臀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臀部保健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臀部概述
臀部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呈扇形, 其主要功能是伸展、外展 和旋转髋关节。
臀中肌
位于臀大肌深面,呈圆形 或扇形,其主要功能是外 展髋关节。
臀部囊肿和肿瘤
病因
01
囊肿多为良性病变,可能与慢性炎症、创伤有关;肿瘤可能是
良性也可能是恶性。
症状
02
臀部肿块、疼痛、压迫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
、消瘦等。

下肢后面显微解剖学PPT课件

下肢后面显微解剖学PPT课件

13
股后皮神经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特点及应用 (1) 神经位置恒定,神经束排列也较恒定。 (2) 臀部及股部神经分支前总长可达50mm,
此段径较大,切取后疤痕隐蔽。 (3) 有较恒定的臀下动脉供血。
神经的血供 来源动脉:臀下动脉(98%),股深动脉穿动脉 (22%),也来自臀大肌动脉,股二头肌动脉, 阴部内动脉和膝上内、外侧动脉等。 营养动脉:1~2支,口径0.9mm。
20
缺点
➢ 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完整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固性 和支持体重有一定意义。 腓骨切除长度超过其1/2长度时,就会发生外踝移 位(纵向和侧向),影响踝关节的稳固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3、腓骨的动脉
主要来自腓动脉 腓骨滋养动脉 和肌支 上端有胫前、后动脉和 腘动脉的分支; 下端有踝关节的血管分 支分布, 腓骨瓣多以腓动脉为 蒂动脉。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三)臀大肌的神经
臀下神经 经梨状肌下孔 穿出至臀部, 分成1~3支行 于臀大肌深面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四)临床解剖学要点
臀大肌有两组粗而规则的血管神经束,可分别制成 臀大肌下部或上部的肌瓣或肌皮瓣。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四、腓肠肌(皮)瓣
(一)形态
位于小腿后面浅层,有
内、外两头,全长42cm
(二)血供
为二支型血供的肌,由
两支主要营养动脉分别
营养腓肠肌内、外侧头
(三)神经
腓肠肌内、外侧头神经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腓肠肌动脉造影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四)临床解剖学要点
1.位于小腿后部浅层, 切取后其功能由比目 鱼肌、大腿后群肌代 偿。 2.腓肠肌内外侧头肌 力都较强大,血管神 经束单一、且恒定, 是理想的供肌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皮瓣掀起
皮瓣转移
皮瓣向内旋转150度修 复蒂部创面。供区创 面用中厚皮片覆盖。
成功关键几点
• 术前抗感染,创面新鲜。 • 术中正确测量褥疮面积,皮瓣设计一般较创面大2-3cm。 • 分离时行钝性分离,手指触及臀上动脉搏动时,注意 避免损伤血 管。 • 局部常规负压引流,清除血肿张力。
骶尾部褥疮大小为9cm×10cm
设计皮瓣
分离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注意营养血管
围绕蒂部旋转180°
覆盖清创后的骶尾部压疮并缝合
供瓣区修复
实例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岛状瓣
皮瓣设计:旋转点髂后上棘与股 手术步骤:行皮瓣蒂部及上部切 骨大转子连线中上1/3交点处。在 口,寻找臀大肌及臀中肌间隙。 连线上方,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 显露臀上动脉浅支,确认血管进 瓣,轴点至皮瓣远端大于至创面 入皮瓣区后切取皮瓣。在滋养血
3.岛状肌皮瓣转移较远,可无张力缝合,缺损较大时可行双侧臀大肌转移。
缺点:供区创面不能一期闭合,需游离皮片修复,增加了术后护理的困难。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设计
纵轴:髂后上棘(a)与股骨大转子尖端(b), 即为臀上动脉走形。 旋转点:中上1/3交界处(o),臀上动脉出梨 状肌上孔处。 切取范围:从点o到皮瓣最远点c的距离应大于
梨状肌上下孔
• 梨状肌起自盆腔后壁,
第2~4骶前孔外侧,向外
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
与坐骨大孔上下各有一
间隙,分别称为梨状肌
上孔及梨状肌下孔。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
适应症:骶尾部褥疮。
优点: 1.保留了臀大肌下半部,对伸髋功能影响小。
2.该皮瓣血运丰富,移植易成活,不受严格的长宽比例限制,可完全游 离成岛状肌皮瓣,面积大,旋转角度大,覆盖面积广,抗感染能力强,愈合快, 对感染创面尤其是深达骨质的褥疮治疗十分有利。
• 用于修复骶部和大粗隆部多处褥疮。
皮瓣设计
• 在全臀大肌肌皮瓣基础上向大腿后侧,腹股沟部,腰部三个方向 设计三个筋膜皮瓣,形成扩大的三叶臀大肌肌皮瓣。使皮瓣转移 后a瓣修复骶及髂后部褥疮,b瓣修复大转子褥疮,c瓣则修复b瓣切 除后供区创面。
皮瓣转移
• 扩大的皮瓣区域形成筋膜皮瓣,掀起整个臀大肌瓣,分离臀上, 下动脉,形成岛状三叶肌皮瓣,使肌皮瓣旋转90度,依次转移各 叶瓣,一期修复骶部,髂肌后部及大转子褥疮。最后缝合腰部切 口。
三 臀股部肌皮瓣
• 以臀下动脉及其股后皮支为蒂的臀股部肌皮瓣,切取范围大,皮 瓣旋转轴位于坐骨结节上方5cm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缘处。皮瓣 切取后对臀大肌功能影响小,供区创面可一起闭合。
皮瓣设计
• 标明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该点至国窝中点作一连线, 在该线两侧5cm范围内设计舌状皮瓣,皮瓣远侧可达国窝上8cm, 皮瓣近侧应与创面相连。若为推进皮瓣,近侧皮瓣宽度应能覆盖 骶部创面;若为旋转皮瓣,则远侧皮瓣应能覆盖创面。
皮瓣切取
• 做皮瓣下部切口,显露臀大肌下缘,用手指钝性分 离后翻起臀大肌,辨清走形于肌肉深面的臀下血管。 做皮瓣上部切口,在臀上血管与臀下血管之间劈开 臀大肌,最后作邻近褥疮的皮瓣底部切口,将臀大 肌下半部的骶骨附着部切下,形成以臀下血管为蒂 的臀大肌下部肌皮瓣。
肌皮瓣转移 • 肌皮瓣切取后向蒂部推进,呈“Y”行闭合全 部创面。
臀大肌
臀大肌,为四方形强大的扁厚肌, 内侧缘以较宽的短腱起自髂骨后 线及其骨面,骶骨下半部的后面 和尾骨的骨面。肌纤维向外下斜 行,分为上半部及下半部肌纤维 束。上半部越过大转子,连续于
髂胫束,下半部肌束止于股骨臀
肌粗隆。
臀大肌的滋养血管
臀上动脉(浅支):出梨状肌上孔 臀下动脉:臀下动脉即为髂内动脉前 臀大肌血供: 分为深浅两支。浅支在梨状肌上缘 干终末支之一,出梨状肌下孔向后斜 1. 臀上动脉(浅支) 及臀中肌后缘浅出,在臀大肌深面 向外下方,发出分支至臀大肌中下部。 入肌,外径大约为 髂嵴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下 3mm,有两条伴行 1/3交点 2. 臀下动脉 静脉。主要供养臀大肌中上半部。 稍内侧为臀下动脉出梨状肌下孔处。 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尖端之间的 连线,即为臀上动脉走形。
臀大肌肌皮瓣
甘肃省人民医院 烧伤科 马捷
臀大肌肌皮瓣
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菱形肌,位置表浅。主要营养血管为臀上动
脉和臀下动脉,属于双血管蒂型。临床上可根据需要而形成多种形式
的肌皮瓣: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臀大肌下部肌皮瓣、全臀大肌皮瓣、 臀股部肌皮瓣。臀大肌皮瓣邻近骶尾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带 蒂转移主要用于治疗这些部位压疮,游离移植可做乳房再造。由于肌 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可一期修复巨大压疮创面。术后肌肉 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组织结构的粘连,是治疗这些 部位常用的肌皮瓣。
,大转子创面。
臀股部肌皮瓣
1 旋转瓣
• 皮瓣设计:以修复坐骨结节部褥疮为例,在 褥疮外侧沿臀大肌下缘画出弧形皮瓣切口线。
皮瓣切取
创面闭合
皮肤部分覆盖创面,全部创面一期闭合。
骶部大转子部褥疮修复
2 推进瓣
• 皮瓣设计: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在 连线下方设计倒三角形皮瓣,三角形底边与 骶部创面相连,大小与褥疮纵径等宽,尖端 位于外下方。
最远端距离。 管周围保留臀大肌纤维,保护血
管蒂。皮瓣旋转180°,修复骶部 创面。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岛状瓣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推进瓣
皮瓣设计:骶部创面两侧 推进瓣:臀上动脉和臀下 手术步骤:尾切取方法同 设计三角形皮瓣,底边位 血管出梨状肌上下缘后, 臀大肌上皮瓣,切取后向 面纵轴等宽,尖端 皮瓣切取后采用 V-Y推进 推进距离,可在外侧切断 朝外。 臀大肌。 修复骶尾部压疮。包含的 血管为臀上动脉浅支,或 者臀上、下动脉。
臀大肌的分离
钝性分离臀大肌与臀中肌间 的疏松结缔组织。用手指在
臀大肌深面向皮瓣远侧分离,
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见到3-4 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肌 肉深面。
肌皮瓣的切取
掀起臀大肌即能清楚见到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 肌肉深面。在臀上动脉与臀 下动脉之间沿肌纤维劈开臀 大肌。沿肌肉深面血管向内 追踪,小心分离血管蒂部
• 切取全臀大肌肌皮瓣或全臀股部肌皮瓣,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 支,以臀下动脉为轴旋转修复大粗隆和骶部褥疮,全部创面一期 愈合。
*骶部 皮瓣设计
• 沿臀大肌上及外缘设计全臀大肌皮瓣,皮瓣内 侧缘与骶部褥疮相连。
皮瓣切取
• 先做皮瓣外上方切口,在臀大肌与臀中肌间隙, 由上向下掀起整个肌皮瓣,为增加皮瓣旋转角 度,需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形成以臀下 动脉为血管蒂的臀大肌肌皮瓣。
皮瓣转移
• 肌皮瓣切取后,以臀下动脉为蒂,通过局部推 进或旋转的方式修复骶部褥疮,供区创面一起 缝合。
4 双侧V-Y推进肌皮瓣
• 臀上血管和臀下血管出梨状肌上,下缘后,向外走形进入肌肉, 使肌皮瓣切取后可采用V-Y型推进方式修复骶部褥疮。皮瓣内可 仅包含臀上动脉浅支,也可包含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两支血管, 全部创面可一期闭合。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推进瓣
臀大肌下部肌皮瓣
• 以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 下部肌皮瓣。 • 适应症:骶部、坐骨结节 与股骨大转子部褥疮。
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旋转瓣
手术步骤:按设计切开显露臀大肌下缘,用手指在臀大肌深面钝性 分离,游离臀大肌至股骨附着处,将其切断后向上掀起肌皮瓣,术 皮瓣设计:沿臀大肌下缘画出弧形皮瓣切口。治疗骶部及 中一般不需显露臀下动脉。肌皮瓣切取后向内旋转,先用下部臀大 坐骨结节部压疮皮瓣位于外侧,而股骨大转子位于内侧。 肌填塞坐骨结节死腔。
臀大肌下部包含在皮瓣内,以免损伤臀 出梨状肌下缘出,皮瓣切取后对臀 两侧 5cm范围内设计舌状皮瓣,皮
大肌下缘浅出的股后血管和皮神经。部 大肌功能影响较小,供区创面可一 瓣远端可达腘窝上 8cm。 分臀大肌有内、外侧切口切断,必要时 期闭合。 可显露臀下血管束,形成血管神经束岛 状肌皮瓣,局部转移修复骶部,会阴部
• 向内旋转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全部创面一 期闭合。
皮瓣旋转
*用于修复骶部和大粗隆部褥疮。
• 皮瓣设计:沿臀大肌上及外缘设计皮瓣切口线,经大粗隆褥疮后 缘弯向后下,在股后形成舌状皮瓣。 • 皮瓣转移:按上法切取肌皮瓣后,向内侧旋转,臀大肌肌皮瓣部 分修复骶部褥疮,全部创面一期闭合。
*三叶臀大肌肌皮瓣
能清楚见到3-4支臀上动脉浅支血管走形肌肉深面。
• 2.在臀上动脉与臀下动脉之间沿肌纤维劈开臀大肌。沿肌肉深面
血管向内追踪,小心分离血管蒂部,
• 3.最后作内侧切口,皮瓣完全游离,形成以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
岛状肌皮瓣。
臀大肌上缘的显露
先做臀部外上方切口,在相
当于a与 b弧形连线上寻找臀大 肌和臀中肌间隙
全臀大肌旋转肌皮瓣
皮瓣的设计:沿臀大肌上及外侧缘设计全臀大肌肌皮瓣,皮瓣起于骶部压疮 手术步骤:先做皮瓣外上方切口,在臀大、中肌之间间隙钝性分离,由上向 切取全臀大肌皮瓣,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形成以臀下动脉为蒂的全臀大 上部,沿臀大肌上缘向外,在转子上方弯向内,至大转子及坐骨结节之间, 下完全掀起肌皮瓣。将臀大肌从髂后上棘和骶骨附着处切下。为增加皮瓣旋 肌皮瓣,向内旋转修复大转子和底部压疮,全部创面可一期闭合。 用于修复骶部压疮。如合并有大转子压疮,可将皮瓣向下延伸至股后部,形 转角度,需结扎,切断臀上动脉浅支,形成以臀下动脉为血管蒂的臀大肌肌 成全臀股部旋转肌皮瓣。 皮瓣,向内旋转修复骶部创面,或同时修复骶部及大转子处创面
皮瓣切取与游离
• 先做皮瓣远侧切口,在深筋膜下,由远而近逆行切取皮瓣。在皮 瓣近侧应在肌膜下游离,以免损伤臀下动脉股后皮支。皮瓣逆行 切取至臀大肌下缘时,应在肌肉深面向上解剖,使臀大肌下部包 含在皮瓣内,以免损伤在臀大肌下缘浅出的皮支血管和皮神经。 部分臀大肌由内,外侧切口切断,必要时可显露臀下血管,形成 岛状肌皮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