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 3.2 图形的旋转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3.2 图形的旋转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3.2 图形的旋转教案 (新版)浙教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的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并能将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 教学方法:观察、课件演示、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风车、装有小红旗和长方形纸片的信封、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几天风大,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这个(出示自制小风车),有风的时候它会怎么样?(旋转)

放录像(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是老师家小区门口的转杆,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板书一半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玩风车的情境开始引入课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

1、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

(1)仔细观察转杆运动的简易图(课件动态呈现转杆打开与关闭的简易图)

(2)小组讨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得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是完全一样的运动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小组内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回答.

不同点:这两次运动旋转的方向不同.那分别是什么方向呢?(显示钟面时针的运动)让学生从转杆关闭和打开中选出与时针转动方向一致的运动(转杆关闭),因为和时针运动

方向相同,所以我们把转杆关闭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那么与时针转动方向相反的运动叫什么呢?逆时针方向

玩一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下口令让学生伸出左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1)在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转杆下方的点是固定不动的,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这个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可以直接告诉学生.(2)转杆关闭和打开都旋转了90度.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一步启发:转杆打开,旋转了多少度呢?转杆的关闭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前,让学生多观察几遍课件上动态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简易图,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发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这两个方向,自然的理解了旋转90°的含义,并通过小游戏用手臂表示这两个方向,学生会在游戏里快乐的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绕定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印象.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点、方向、角度.谁能来完整的说说转杆打开是怎么运动的: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度;转杆关闭: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度.让学生读两遍加深印象.

2、巩固练习,加深对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90度的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呈现动态时针转动)

第1题:

提问: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多少度?是绕哪一点旋转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完第一个小问题,课件呈现动态时针转动来校对学生的答案.第二个小问题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并说说此点动不动.(固定点)

第2题:

()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1 同样通过动态演示校对答案后让学生指一指台秤上指针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第3题: 指针按顺时针旋转90°,从A 旋转到();

指针按逆时针旋转90°,从B 旋转到()。

D C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旋转90度后,强调指针是绕着固定点旋转的,为后面学习图形的旋转做铺垫.也突出了固定点的重要性.

三、探索图形旋转90度,培养空间观念

刚才我们是把指针、转杆旋转90度.你们知道吗?图形也可以旋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把板书补充完整:图形的)

课件出示例2:

旋转900吗?

(1)提问:谁知道“绕A 点旋转”是什么意思?怎么转呢?(A 点不动是定点) 从信封里拿出三角形纸片在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上用三角纸片转一转.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卷

2020学年九上数学期末综合复习卷 一、单选题 1.抛物线y=(x﹣2)2+1的顶点坐标为() A.(2,1) B.(2,﹣1) C.(﹣2,﹣1) D.(﹣2,1) 2.衣柜不透明的盒子中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若从中任何摸出一个球,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摸到红球是必然事件 B.摸到黑球与摸到白球是随机事件 C.摸到红球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D.摸到白球比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3.在⊙ O中,半径为6,圆心O在坐标原点上,点P的坐标为(3,4),则点P与⊙ 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 O内 B.点P在⊙ O上 C.点P在⊙ O外 D.不能确定 4.现给出以下几个命题:(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2)等弧所对的弦相等;(3)圆中90°的角所对的弦是直径;(4)矩形的四个顶点必在同一个圆上;(5)在同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5. 将抛物线y=2x2的图象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y=2(x-2)2-3 B.y=2(x-2)2+3 C.y=2(x+2)2-3 D.y=2(x+2)2+3

6.已知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不动,把x轴、y轴分别向上、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那么在新的坐标系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y=2(x-2)2+ 3 B.y=2x2+8x+6 C.y=2(x + 2)2-1 D.y=2(x + 2)2 + 3 7.若△ ABC~△ DEF,它们的面积比为4︰1,则△ ABC与△ DEF的相似比为() A.2︰1 B.1︰2 C.4︰1 D.1︰4 8.已知△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cm ,7.5cm ,9cm ,△ DEF的一边长为4cm ,当△ DEF的另两边长是下列哪一组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2 cm,3 cm B.4 cm,5 cm C.5 cm,6 cm D.6 cm,7 cm 9.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直线x=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c>0 B.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2a﹣b=0 D.方程ax2+bx+c=0的两根是x1=﹣1,x2=3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唐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现代教学认为,在正式进行发现过程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认识得十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做好探索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情景创设:(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 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 (1)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2)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情景问题: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观察了上面图形的运动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第一个学习目标:图形旋转的概念; (本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随后,给出旋转的定义:)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碰到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在进行适当的探讨后,利用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三)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做一做: 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 (△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 (△ABC),移开硬纸板。 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A’的关系怎样,线段OB和OB’,OC和OC’呢?AB与A’B’呢?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2017年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 1. 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把形如()0a ,,y 2≠++=是常数,其中c b a c bx ax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 2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 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函数y=a(x-m)2+k(a ≠0)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ax 2的图象先向右(当m>0时)或向左(当m<0时)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顶点是(m,k),对称轴是直线x=m 。 函数y=a(x-m)2+k(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a b 2x -=,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44,2b 2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3.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 2 (a ≠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 1.4. 二次函数的应用 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注意: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2. 简单事件的概率 2.1. 事件的可能性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2.简单事件的概率 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r d ? 点在圆上; < 点在圆外;? = ?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2.图形的旋转 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固定的点叫做旋转中心。 图形的旋转具有以下性质: 图形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何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 3.3.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分一条弦成相等的两条弧的点,叫做这条弧的中点。

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探索,发现旋转的性 质. 2、数学思考: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 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 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 征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 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体验 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作出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见过电风扇吧,电风扇在接通电源后就不停地转动.像这样,能够转动的物体有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来的一组图片并回答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演示课件[我欣赏、我发现]

钟表的指针、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叶片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共同特点是物体绕定点转动)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一)旋转的概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这样的转动叫做旋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 探讨——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师]在数学中,如何定义旋转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风车叶片转动的过程描述出来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概念) 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 以螺旋桨为例加以解释,并通过几个练习(P63)巩固概念(详见课件)(二)旋转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发现了旋转的共同特点.那经过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实践来探索这个问题吧! 教师演示课件[我实践,我探究] 问题:见P63探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篇二: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如果□+2=0,那么“□”内应填的实数是() A.-2 B.- 12 C. 12 D. 2 2.在Rt⊿ABC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都扩大2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情况() A.都扩大2倍B.都缩小2倍 C.都不变D.正弦值扩大2倍, 余弦值缩小2倍 3.路程s与时间t的大致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则速度v与时间t的大致图象为() A. B.C. D. 4.小明与两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用“手心、手背”游戏确定出场

顺序. 设每 人每次出手心、手背的可能性相同. 若有一人与另外两人不同,则此人最后出场.三人同时出手一次, 小明最后出场比赛的概率为() A. 12 B. 5.如图, 在 ?ABCD中, AB=10, AD=6, E是AD的中点, 在AB?上取一点F,? 使 F 11 C.34 D. 1 5 AED △CBF∽△CDE, 则BF的长是() A.5 B.8.2 C.6.4 D.1.8 6. 从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2的倍数或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 12A.B. 992 C.

3 D. 5 9 7.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l,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A B C D 8.如图,己知△ABC,任取一点O,连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 D,E,F,得△DE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 与△DEF的周长比为1:2;④△ABC与△DEF的面积比为4:1. A.1B.2C.3D.4 9.已知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过点A(1,2),B(3,2),C(5,7).若点M(-2,y1),N((-1,y2),K(8,y3)也在二次函数y?ax?bx?c 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y1<y2<y3 B.y2<y1<y3 C.y3<y1<y2 D.y1<y3<y2 2 2 10.在一次1500米比赛中,有如下的判断: 甲说: 丙第一 , 我第三; 乙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含答案) 1.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_______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任何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____________.2.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________对称图形. A组基础训练 1.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 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 D.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3.如图所示的图形由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通过旋转不可能得到的图形是( ) 第3题图 4.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 =90°,则∠A的度数为( ) 第4题图

A .45° B .55° C .65° D .75° 5.下图中的各种变换分别属于平移、轴对称、旋转中的哪种图形变换(填空)? 第5题图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6.如图,△ABC 经过旋转得到△A′B′C′,且∠AOB =25°,∠AOB ′=20°,则线段O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OAB 的对应角是________;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下面的图案由三个叶片组成,绕点O 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每个..叶片的面积为4cm 2,∠AOB 为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cm 2. 第7题图 8.如图,直线y =-4 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O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在△ABC 和△AEF 中,∠B =∠E ,AB =AE ,BC =EF ,∠BAE =25°,∠F =60°.

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_知识点整理

1、旋转:将一个图形绕着某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 旋转角。 2、旋转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对应线段与O形成的角叫做旋转角 ③各旋转角都相等 3、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的变换叫做平移。 其中,该直线的方向叫做平移方向,该距离叫做平移距离。 4、平移性质 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两个图形的对应边连线的线段平行相等(等于平行距离) ③各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①中心对称: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其中,点O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②中心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其中,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 6、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若两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或它们成轴对称。其中,这条轴叫做对称轴。 注:轴对称的性质:①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7、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4)关于直线y=x对称: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y=x对称点为P'(y,x)(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完全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23.1图形的旋转教案及说课稿

23.1 图形的旋转(1)

§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叙永县落卜中学韩光平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三角形全等等内容,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图形变换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等内容作铺垫,是全面构建旋转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变换的工具性内容。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旋转概念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猜想、动手测量等方法来探究旋转性质,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总结性质,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巩固旋转性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分析研究旋转现象,抽象概括旋转的概念,探索发现旋转的特征。 2、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心理特征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我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学生已掌握了平移、轴对称、三角形全等等内容,具备了初步的猜想测量、推理论证等经验,这为旋转性质的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储备。但是由于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都有待于加强,所以发现图形的旋转变换关系并恰当运用旋转研究几何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3、解决问题

浙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我们把函数()k y k x =≠为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这里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k 叫做比例系数。 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k 时,图象在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关于直线坐标系的原点成中心对称。 当0k 时,在图象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当0k 时,在图象所在的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 第2章 二次函数 我们把形如2y ax bx c =++(其中a ,b ,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是一条关于y 轴对称,过坐标原点并向上伸展的曲线,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二次函数2(0)y ax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 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2b x a =-,顶点坐标是(2b a -,244ac b a -)。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 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2b x x a +=-, 12c x x a =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圆 圆心 半径 弦 直径 圆弧简称弧 半圆 略弧 优弧(大于半圆)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把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等圆。 d r ? 点在圆外;d r =?点在圆上;d r ? 点在圆内。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方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分一条弧成相等的两条弧的点,叫做这条弧的中点。 圆心到圆的一条弦的距离叫弦心距。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平方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我们把1°圆心角所对的弧叫做1°的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对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 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都和圆相交,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弧长计算公式:r 180n l π= 扇形面积计算公式:2 1 3602n r s lr π== 圆锥的侧面 母线(斜边) 圆锥的底面 圆锥的全面积(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 =r s l π侧 2=r s l r ππ+全

九年级数学: 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级数学第23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节内容。现在我就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及目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承前: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启后: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风车,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再认识,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图形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对图形的旋转及其性质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体验具体、生动、灵活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浙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1.二次函数 1.1.二次函数 把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1.2.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函数y=a(x-m)2+k(a≠0)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ax2的图象先向右(当m》0时)或向左(当m《0时)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 《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顶点是(m,k),对称轴是直线x=m。 函数y=a(x-m)2+k(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是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3.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 1.4.二次函数的应用 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注

意: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2.简单事件的概率 2.1.事件的可能性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2.简单事件的概率 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P(随机事件)《1. 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且互相排斥,结果总数为n,事件A 包含其中的结果数为m(m≤n),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运用公式P(A)=m/n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首先应确定所有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然后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n和事件A包含其中的结果数m。 2.3.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相同条件下,当重复试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生的概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4.概率的简单应用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帮助我们对许多事件作出判断和决策。 3.圆的基本性质

最新浙教版2019学年九年级上数学试卷.docx

最新浙教 版 2019 学年九年级上数学试卷 命题学校:田莘耕中学 命题人:姚琼晖 审核人:胡纪荣 总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 函数 y x 2 2x 3 的对称轴是直线( ) A . x=-1 B . x=1 C . y=-1 D . y=1 2.一个布袋中有 4 个红球与 8 个白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那么从布袋中随机摸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 是( ) A . 1 B . 1 C . 2 D . 1 12 3 3 2 3. 在 Rt △ABC 中,∠ C=Rt ∠ ,AC=3cm , AB=5cm ,若以 C 为圆心, 4cm 为半径画一个圆,则下列结论中,正确 的是( ) A 、点 A 在圆 C 内,点 B 在圆 C 外 B 、点 A 在圆 C 外,点 B 在圆 C 内 C 、点 A 在圆 C 上,点 B 在圆 C 外 D 、点 A 在圆 C 内,点 B 在圆 C 上 4.在⊙ O 中, AB , CD 是两条相等的弦,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 B ,CD 所对的弧相等 B 、 AB , CD 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C 、△ AOB 与△ CO D 全等 D 、 AB , CD 的弦心距相等 5. 已知圆弧的度数为 120°,弧长为 6π ,则圆的半径为( ) A.6cm B.9cm C.12cm D.15cm 6. 把一个小球以 20 米 / 秒的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 h (米)与时间 t (秒),满足关系: h = 20t -5t ,当小球达到最高点时,小球的运动时间为( ) D A A .1 秒 B .2 秒 C .4秒 D .20 秒 O B 7.如图,已知⊙ O 是△ ABD 的外接圆, AB 是⊙ O 的直径, CD 是⊙ O 的弦,∠ ABD=58°, 则∠ BCD 等于( ) C A.116 ° B. 58 ° C. 32 ° D.64 ° 第6题图 8.设 A ( -2, y 1 ), B ( -1, y 2 ), C ( 1, y 3 )是抛物线 y ( x 1) 2 m 上的三点,则 y 1 , y 2 , y 3 的大 小关系为( ) A . y 1 > y 2 > y 3 B. y 1 > y 3 > y 2 C. y 3 > y 2 > y 1 D. y 3 > y 1 > y 2 9.现有 A ,B 两枚均匀的小立方体骰子,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 如果由小李同学掷 A 骰子 朝上面的数字 x ,小明同学掷 B 骰子朝上面的数字 y 来确定点 P 的坐标( x , y ),那么他们各掷一次所确 定的点 P 落在已知直线 y=-x+8 的概率是( ) A . 5 B. 1 C. 7 D. 1 36 6 36 9 10.已知抛物线 y ax 2 bx 和直线 y ax b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y y y y x x x x

初中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otation of graphics (quality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点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感受生活情境观察物体转动活动2再赏物体图形学习旋转概念活动3结合生活实例再度熟悉概念活动4类比脚印特点探究旋转特征活动5改编例题教学运用也分散难点活动6我的地盘我作主思维天空任我游活动7作业布置课堂总结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或学生自行举出)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反比例函数:形如y =x k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kx y x k y 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x 。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比之前所学习的一次函数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性学习。在做题时,培养和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二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二次函数:一般地,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y=ax^2+bx+c(a≠0,a 、b 、c 为常数),则称y 为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 y=ax 2 +bx+c(a ≠0) 顶点式 2 ()y a x h k =-+ 2 24()24b ac b y a x a a -=-+ 交点式 12()()y a x x x x =--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轴:2b x a =- 对称标:2 4(,)24b ac b a a -- 顶点坐与y 轴交点坐标(0,c ) 4.增减性: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 5.二次函数图像画法: 勾画草图关键点:○1开口方向 ○2对称轴 ○3顶点 ○4与x 轴交点 ○5与y 轴交点 6.图像平移步骤 (1)配方 2()y a x h k =-+,确定顶点(h,k ) (2)对x 轴 左加右减;对y 轴 上加下减 7.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一个结论:当横坐标为x 1, x 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对称轴122 x x x += 8.根据图像判断a,b,c 的符号 (1)a ——开口方向 (2)b ——对称轴与a 左同右异 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y=ax 2 +bx+c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1, 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根。 抛物线y=ax 2 +bx+c ,当y=0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y x O

九年级数学旋转图形的旋转旋转作图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课时旋转作图 1 ?如图23-1-19 , E, F分别是正方形ABC啲边AB BC上的点,且BE= CF,连接CE DF将厶DCF绕着正方形的中心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 CBE的位置,则旋转角为() 某点旋转一个角度可以得到另一条线段,你认为这个旋转中心的坐标是 3. 如图23-1-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2,3),巳1,1), Q5,1). (1) △ ABC平移后,其中点A移到点A(4,5),画出平移后得到的△ ABC; (2) 把厶ABG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 ARG. A. 30° C. 60° 2.如图23-1-20, A点的坐标为(一1,5) B. 45° D. 90° ,B点的坐标为(3,3) , C点的坐标为(5,3) , D 点的坐标为(3 , —1) ?小明发现线段AB与线段CD存在一种特殊关系, 即其中一条线段绕着 图23-1-19 图23-1-20

4. 在4X4的方格纸中,△ ABO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⑴在图23-1-22中画出与厶ABC成轴对称且与△ ABC有公共边的格点三角形(画出一个 即可); (2)将图23-1-23中的△ ABC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经旋转后的三角形. A B R [¥| 2:^-I 22 图鬲I 站 Cfil ?拓牌创新 5. 如图23-1-24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Rt△ ABC且A—1, 3),耳一3,—1), q —3, 3),已知△ AAC是由△ ABC旋转变换得到的. (1) 旋转中心的坐标是_____,旋转角是_____; (2) 以⑴中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分别画出△AAC顺时针旋转90°, 180°后的三角形; (3) 设Rt△ ABC的两直角边BGa, AG b,斜边AB= c,禾用变换前后所形成的图案证明勾股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第1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3x 2-1 C .y =(x +1)2-x 2 D .y =x 2-1 2.对于二次函数y =3(x -2)2+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直线x =-2 C .顶点坐标是(2,1) D .与x 轴有两个交点 3.抛物线y =x 2-1可由下列哪一个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2个单位得到?( ) A .y =(x -1)2+1 B .y =(x +1)2+1 C .y =(x -1)2-3 D .y =(x +1)2+3 4.二次函数y =x 2-2x +1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5.若A ? ????34,y 1,B ? ????-54,y 2,C ? ?? ?? 14,y 3为二次函数y =x 2+4x -5的图象上的三点, 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1>y 2 D .y 1>y 3>y 2 6.在同一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ax 2+bx 与一次函数y =bx -a 的图象可能是 ( )

7.已知函数y=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y<0,则x的取值范围是() A.-1<x<4 B.-1<x<3 C.x<-1或x>4 D.x<-1或x>3 8.如图,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为h=30t-5t2,那么小球从抛出至回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是() A.6 s B.4 s C.3 s D.2 s 9.如图,老师出示了小黑板上的题后,小华说:过点(3,0);小彬说:过点(4, 3);小明说:a=1;小颖说:抛物线被x轴截得的线段长为2.你认为四人的 说法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