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合集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优秀文档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优秀文档
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 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3.以物衬物:
• 如《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 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在这里, 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有一字一 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儿看出水 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实感觉, 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的分类
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三、侧面描写的作用
•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四、口头练习(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
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描• 写对1象:、课桌《,课椅春,外 》貌,:山区桃环境树等侧、面。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②因正此面 ,满描写写作了和中侧最花面重描要赶写的相是趟结灵合活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 因此,的写作蜜中最蜂重要嗡的是嗡灵活地。 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一、 什么是侧面描写
•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 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 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 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 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 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 法。
二、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形象,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 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 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 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 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 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 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 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 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折桂令 过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 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风 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 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2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诗人是 如何表现金山寺的? 侧面烘托 这两句写诗人诗兴大发,醉酒忘怀。因眼前的壮 丽景象而大发诗兴,因陶醉于天地而醉酒忘怀, 通过诗人的表现侧面烘托了金山寺景观的奇丽。
诗歌中侧面描写
不写主要对象本身,而是通过其他人或物 的反应来写该对象
1、写景:雨 海棠 山园小梅 尤其是夜晚写景:夜雨 夜雪 同诸隐者夜登四 明山 2、写人: (1)主要人物不出现,用环境烘托或他人描述 写他:访中洲 寻陆鸿渐不遇 (2)主要人物出现也可以侧面:陌上桑 3、写音乐的效果:琵琶行 听蜀僧浚弹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0年辽宁卷)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雨景,而是侧面描写,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 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 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 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 解析: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 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 吏。繁华地:指京城。 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 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 (5分) 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 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 说法吗?请简述理由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中高考语文必考:人物形象塑造的几种方法

中高考语文必考:人物形象塑造的几种方法

中高考语文必考:人物形象塑造的几种方法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一、正面描写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作用: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

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3、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

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4、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5、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三、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等

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等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很多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侧面描写的具体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陌上桑》,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后的表现,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附:陌上桑(选段)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侧面描写的艺术魅力一、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

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5个侧面描写的简短句子

5个侧面描写的简短句子

5个侧面描写的简短句子1.侧面描写的句子,要简短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已着了火。

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个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2.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句子各5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和例子

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和例子

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和例子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总结: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行、技能,使文章结构集中紧凑,表达简练简洁。

简介解释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

比如:“那个人好坏,这个人和他一样”。

利用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或小说更加生动和感人。

描写方法(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夜走灵官峡》,通过成渝的描述和介绍,表现了成渝的父母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主要形式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

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2023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 ,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副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01
0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图景,通过原本静止的景物飞驰来衬托船行疾速,从而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悦而迫切的心情。
(以景衬人)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以景衬人
作者用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水生嫂愉悦的心情和高洁的品质,同时为下文情节的铺展做好铺垫。
1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使用动作、神态和比喻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再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正侧结合,有力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复杂心情,为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感叹做了铺垫。

侧面描写的写作指导

侧面描写的写作指导

《在烈日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
1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3
----鲁迅《社戏》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01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02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03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04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05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06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07
《陌上桑》
这首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 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我们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写白妞演 唱:
• 黑妞儿唱完之后,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 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 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 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 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 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 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 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 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 十分里的一分的。
二、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
•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 《口技》中,为了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就 成功地使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当艺人摹仿 发生大火的情景时,观众的反应是“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 分析:这是以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的高超,这是 以人衬人,是正衬;当演出结束时,写舞台上的 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 里是以道具的简陋反衬口技的高超,这是以物衬 人,是反衬。
一、 什么是侧面描写
•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 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 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 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又叫衬托法。
• 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 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很多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也 叫细节描写。(上学期学过)
五、看图写话 训练过程:
师生一起看图,理解画意。提出描写要求和确定
•描1、写要求:表现
侧面描写对象。
人力车夫劳作
的艰辛和内心
的酸楚。描写
对象:外面的
大雨和车上的
肥胖乘客。
2、描写要求:表现山区孩子们求学的艰难,学习条件的 艰苦。描写对象:课桌,课椅,外 貌,山区环境等侧面。
• 六、课堂小结 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至于何时
• (以景衬人)
• 3.“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 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 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 以景衬人
• 作者用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水生嫂愉悦的心 情和高洁的品质,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
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 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 来飞去。
• 以物衬物
• 衬托了各种花开得热闹,百花齐放的场面,春来 得热烈 。
•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 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 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 却还以为船慢。”
• 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图景,通过原本 静止的景物飞驰来衬托船行疾速,从而烘托出 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悦而迫切的心情。
• 如《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 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
• 在这里,作者以鱼来衬出水的清澈,虽没 有一字一句写水,可是读者却能从潭中鱼 儿看出水清如镜,产生“水尤清冽”的真 实感觉,收到了从正面描写所无法达到的 艺术效果。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2.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 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 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 做“水落石出”。
•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 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 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三、侧面描写的作用
•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 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 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
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
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
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
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在使用动作、神态和比喻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再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 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正侧结合,有力表现了琵琶女的 高超技艺和复杂心情,为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感叹 做了铺垫。
3.以物衬物:
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 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 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 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艺概》所指出的那样: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 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 果。
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
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 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 《陌上桑》写罗敷: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 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
• 分析:前半段为正面描写,后半段诗中通过长 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 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这种方法属于以人 衬人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 句主要是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侧面描写的分类
• 1、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 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
• 如《明湖居听书》一文中,为了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 超,先写了黑妞说书,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 的地步,好象已词尽意穷,无以复加,读到这儿,不禁 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吗?把黑妞的演唱技 艺写得如此绝妙,岂非喧宾夺主?作者借观众之口道出 了个中用意,解答了读者疑问:“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 的”,“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 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原来写黑妞 是为了衬托白妞啊!这就是用了正衬法。
• 请找出文中的侧面描写? •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
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
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
• 分析:本节通过听者的谈论与评价,烘托出白妞 儿的唱艺水平之高。
2.以物(景)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 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 薛谭学讴 《列子·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 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 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 归。
• 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 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
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学作品中的侧面描写
宋代画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画题是 “踏花归来马蹄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 其能 ,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着一枝花,有的画 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站在一片 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一 副画: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 小蜜蜂。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画中没有花,但 那追逐马儿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 花香。花香是难以正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 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 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从而取 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绘画 艺术是这样,文学作品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