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6首钢琴小品选录第1、3、4、6首 Tchaikovsky 6 Pieces (excerpts), Op 19 钢琴谱 乐谱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作者:吴云东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5期摘要: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本文从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的完美的艺术性结合柴可夫斯基个人背景与经历,来展示这首极具浪漫主义魅力的钢琴小品。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Ilyich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十九世纪杰出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也被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22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黑暗时代”的尼古拉一世当政中期。
黑暗的统治与政治专制使得知识分子将才情寄托在学术上。
柴科夫斯基作为俄国民主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把全部情感和精力放在表現国家、民族甚至是人类思想灵魂的音乐作品上。
他的人生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俄国政治的腐朽,然而他本人却是一个保守的朝纲拥护者。
这种矛盾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
具有严重神经质思想的柴可夫斯基,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自己共同的价值和含义,而与其说他是对音乐形式和含义的立异,不如说他对他所处的环境和自己性格,生活状态的真实反馈,同时也体现了他浓郁的悲怆的思想感情。
1875年冬,35岁的柴科夫斯基正值创作的盛年时期。
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贝纳德从俄罗斯诗歌中选出12首内容与每个月节令相关的富于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将其刊登在新创刊的音乐副刊上,每期刊登一首并刊登一首与诗歌内容相符合的钢琴曲,也邀请了柴科夫斯基为其创作。
作曲家作品目录_柴可夫斯基_钢琴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作品目录Pyotr Il'ich Tchaikovsky (1840-1893)Catalogue of Works Piano Music安娜斯塔西-圆舞曲(1854年)(Anastasie-Valse (1854))在河边,在桥旁(1862年)(By the River, By the Bridge (1862))f小调小快板(1863年-1864年)(Allegro in f minor (1863-64))主题和变奏(1863年-1864年)(Theme with Variations (1863-64))b e小调即兴曲,作品第Op. 1号之2(1863年-1864年)(Impromptu in e flat minor, Op. 1, No. 2 (1863-64))#c小调奏鸣曲,作品第Op. 80号(1865年)(Sonata in c sharp minor, Op. 80 (1865))俄罗斯风格谐谑曲,作品第Op. 1号之1(1867年)(曲Scherzo á la russe, Op. 1, No. 1 (1867))回忆哈普萨尔,作品第Op. 2号(1867年)(Souvenir de Hapsal, Op. 2 (1867))随想圆舞曲,作品第Op. 4号(1868年)(Valse-Caprice, Op. 4 (1868))浪漫曲,作品第Op. 5号(1868年)(Romance, Op. 5 (1868))歌剧《市长(又译“总督”、“司令官”)》中的集成曲(1854年)(Potpourri from the opera The Voyevoda (1867-68))谐谑圆舞曲,作品第Op. 7号(1870年)(Valse-Scherzo, Op. 7 (1870))随想曲,作品第Op. 8号(1870年)(Capriccio, Op. 8 (1870))小品3首,作品第Op. 9号(1870年)(Three Pieces, Op. 9 (1870))小品2首,作品第Op. 10号(1871年-1872年)(Two Pieces, Op. 10 (1871-72)) 小品6首,作品第Op. 80号(1873年)(Six Pieces, Op. 19 (1873))同主题小品6首,作品第Op. 21号(1873年)(Six Pieces on One Theme, Op.21 (1873))四季,作品第Op. 37a号(1875年-1876年)(The Seasons, Op. 37a (1875-76))#f小调圆舞曲(1876年)(Valse in f sharp minor (1876))根据《禁卫军》主题而的葬礼进行曲(1877年)(Funeral March on themes from The Oprichnik (1877))小品12首(中级),作品第Op. 40号(1878年)(Twelve Pieces (of moderate difficulty), Op. 40 (1878))G大调大奏鸣曲,作品第Op. 37号(1878年)(Grande Sonate in G major, Op.37 (1878))纳塔利圆舞曲(1878年)(Nathalie-valse (1878))志愿海军进行曲(1878年)(Volunteer Fleet March (1878))儿童纪念册,作品第Op. 39号(1878年)(Children's Album, Op. 39 (1878))小品6首,作品第Op. 51号(1882年)(Six Pieces, Op. 51 (1882))幻想即兴曲(1884年)(Impromptu-Caprice (1884))杜姆卡,作品第Op. 59号(1886年)(Dumka, Op. 59 (1886))谐谑圆舞曲(1889年)(Valse-Scherzo (1889))b A大调即兴曲(1889年)(Impromptu in A flat major (1889))热情的自白(?1891年)(Aveu passionã (?1891))抒情的瞬间(1892年)(Moment lyrique (1892))军队进行曲(1893年)(Military March (1893))小品18首,作品第Op. 72号(1893年)(Eighteen Pieces, Op. 72 (1893))其它的钢琴作品 (Other works for piano)。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

浅析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摘要】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力。
本文通过介绍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分析了乐曲的音乐特点、表现力和情感,以及演奏技巧和难度。
乐曲充满了柴氏独有的浪漫主义风格,旋律优美婉转,富有情感。
演奏《六月船歌》需要较高的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把握能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六月船歌》的艺术价值,展望了乐曲未来的发展。
这首作品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更在艺术和情感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将继续为钢琴爱好者带来无尽的魅力和挑战。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创作背景、音乐特点、表现力、情感、演奏技巧、演奏难度、艺术价值、未来发展、乐曲1. 引言1.1 介绍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六月船歌》是著名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这首曲目是他写给孩子们演奏的一部分,为了迎合儿童的口味,他结合了轻快活泼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节奏。
《六月船歌》透露出夏日的欢快氛围,仿佛在阳光灿烂的六月,乘坐小船在湖面上荡漾,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这首曲子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和弦穿插,展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音乐风格。
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中的世界。
无论是对音乐的理解还是对情感的表达,《六月船歌》都是一首极具魅力的钢琴小品,深受乐迷们的喜爱。
2. 正文2.1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背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承载了他个人丰富的情感经历,尤其是对于爱情和孤独的深刻感悟。
他的创作风格深受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融合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元素,创造出富有个人独特性的作品。
他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歌剧、芭蕾舞剧等多种形式,其中钢琴作品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创作《六月船歌》这首钢琴小品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自然界的启发。
他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描绘了夏日的明媚景象和河流的宁静流淌。
曲中旋律轻快悦耳,节奏动听活泼,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
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
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
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
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
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
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
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
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六月——船歌》作者:孟宇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6期摘要:钢琴套曲《四季》是柴可夫斯基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
作品将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手法与俄罗斯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使音乐独具特色。
套曲共十二首,其中《六月——船歌》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有规则的节拍、新颖的和声运用、复调创作思维的融入等特征都使这首钢琴小品在舒缓优美的同时又很有音乐的流动性,使听者极具画面感。
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曲式结构两方面着手,分析其音乐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要表达的画面与情感。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四季;六月船歌;曲式结构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83-01一、作品的创作背景1875年冬,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的编辑H·M·贝纳德邀请柴可夫斯基为该杂志的音乐副刊谱曲。
要求作品以俄罗斯著名诗人的诗歌为题,每月一首,每首作品都要表达出当月的天气特征,从而表达俄罗斯人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钢琴套曲《四季》就这样产生了,这是柴可夫斯基创作初期的代表作。
《四季》为作品的总标题,包含的十二首小品也各有其小标题,每首作品都生动形象,仿佛就是一幅幅俄罗斯风景画。
《六月——船歌》可以说是《四季》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由于当时的柴可夫斯基正直创作盛年,创作工作非常繁多,为了能够及时为《四季》交稿,他吩咐仆人每个月月底提醒自己写一首钢作品,写完便立即寄给编辑。
写作一直很顺利,只有在六月和十一月无法激发起创作灵感,只好用手头已完成的作品《船歌》和《雪橇》来替代。
没想到这两首作品非常受欢迎,还成了《四季》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六月——船歌》主要描写了: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人们坐着小船摇曳荡漾的情景,忧伤的旋律与大自然渐渐相融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更深刻的表达了在一个战火连连的时代里,俄罗斯人民对家园对生长的这片土地的热爱。
(完整word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

《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 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他一生写了3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
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
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
“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
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
《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
1875年冬,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
《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
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
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
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十二首

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十二首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包括:
1.《四季》作品37b,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包含12首特性描写小曲,每
一首都代表了一个季节。
2.《圆舞曲》常用于管弦乐曲,也常常被单独演奏。
3.《胡桃夹子》组曲 op. 71a,是柴可夫斯基的三部管弦乐组曲之一。
4.《弦乐小夜曲》op. 48,是柴可夫斯基的三部管弦乐小夜曲之一。
5.《e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4,是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创作中的最高成就。
6.《斯拉夫进行曲》op. 35,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著名钢琴作品。
7.《四季》之《十月——秋之歌》op. 37b,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包含
12首特性描写小曲,每一首都代表了一个季节。
8.《寂寞的雪橇》op. 37b,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包含12首特性描写小
曲,每一首都代表了一个季节。
9.《小进行曲》op. 37b,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包含12首特性描写小曲,
每一首都代表了一个季节。
10.《天真汉进行曲》op. 37b,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包含12首特性描写
小曲,每一首都代表了一个季节。
11.《狩猎之歌》op. 37b,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包含12首特性描写小曲,
每一首都代表了一个季节。
12.《波兰舞曲》op. 37b,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集,包含12首特性描写小曲,
每一首都代表了一个季节。
13.以上是一些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卡拉扬指挥,叶甫根尼基辛钢琴)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卡拉扬指挥,叶甫根尼基辛钢琴)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情绪开朗、乐观,音乐构思规模宏伟,波澜壮阔,音乐形象的交响性色彩斑澜、绚丽辉煌。
这是钢琴协奏曲中最通俗易懂、最受欣赏者喜爱的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顶峰和欧洲音乐艺术最有天才的创作之一。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包括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
引子由号角般的强奏开始,弦乐庄严恢宏地奏出温暖辽阔的主题,钢琴以洪亮的和弦烘托着。
这个气息宽广、带着炫目光辉的主题在钢琴和乐队的两次重复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
宏大的引子过后,源自乌克兰民间曲调的舞风格的主部主题好似断断续续的窃窃私语,又象是旋转中的、诙谐的小精灵。
副部包含了两个诚挚而柔美的抒情主律,表现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梦幻般的意境和热切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展开部以副部主题为素材加以发展。
副部第一主题由静描温馨的、夜曲般的氛围逐渐扩展成为奔腾汹涌的,充满了英雄性、号召性的音响洪流。
副部第二主题由弦乐和长笛的明朗色彩绘声绘色地奏出,音乐在激烈的竞争中再一次发展成高潮。
再现部主部和副部第一主题再现之后,长大的华彩乐段充分展现了钢琴令人膛目的高难技巧,表达了感人的意志力和激情的迸发。
最后,第一乐章在活力充沛,急剧升腾的尾声中结束。
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的间奏曲,三部曲式,具有怡然而质朴的田园风味。
第一部分的基本主题是一个民歌般的、优美动听的缠绵旋律,好象在诉说着人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的感情。
这个主题以长笛、钢琴、大提琴、双簧管的不同音色反复吟咏着。
中段是一首快速度的圆舞曲,取材于古老的法国民歌。
简朴的动机带着奇幻飘渺的特点,与恬静安详的第一部分基本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钢琴即兴般的过滚乐句后,音乐重新回到第一部分,宁静、清朗、温柔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第三乐章是回旋奏鸣曲式,这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欢乐的颂歌。
在热烈、跳跃的引子之后,第一主题是钢琴演奏的、出自乌克兰民歌的激越旋律,表现了粗扩骠悍的狂欢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