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 两首六手联弹钢琴小品 圆舞曲 浪漫曲 Two Pieces for piano six-hands Rachmaninoff 钢琴谱

合集下载

浅说拉赫玛尼诺夫

浅说拉赫玛尼诺夫

浅说拉赫玛尼诺夫姓名:方丹学号:200922002006【内容摘要】:文章从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和艺术特色这两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以便能够准确、深刻、全方位的把握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生涯艺术特色早期中期晚期风格题材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与演奏活动,都在世界音乐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纳入于不少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

他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主要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的几十年里,俄国处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高涨时期,是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

在这个社会敌对势矛盾冲突激烈的时期,各式各样的社会、哲学思潮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虽然远离社会动荡的漩涡,但他的思想和创作还是无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时代的变迁和思潮的影响在他的艺术中打上了特殊的时代的烙印。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

1.早期(1891—1900)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国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音乐熏陶。

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进入彼德堡音乐学院。

1885年他来到莫斯科,跟随著名的钢琴演奏大师兹维列夫学习钢琴。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2019年文档资料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2019年文档资料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生于1873年,卒于1943年。

他所创作的一首首动人心弦、热情洋溢的歌曲,大都表现出抒情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浪漫曲――以直接表达情感为最大特点的音乐体裁,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其内容深刻,热情奔放,感情表达自然而不落俗套,旋律与语言的结合水乳交融,在声腔中表现出细腻的心理刻画,表达手法别具一格:在拉赫玛尼诺夫的83首浪漫曲中,最早期的一首是M.莱蒙托夫作词的《在圣殿的大门外》,完成于1890年4月29日,最后一首是索洛古勃作词的《梦》,完成于1916年11月2日:时间跨度26年,几乎涵盖了作曲家最为旺盛和最具活力的艺术创作阶段。

拉赫玛尼诺夫生活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他曾亲眼目睹了19―20世纪沙皇俄国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生活重负;也曾切身感受了小市民昏昏噩噩、没有理想、平庸乏味的生活……他在生活困顿不堪与才华横遭压抑的双向夹击下,对新生活的憧憬与自身价值的追求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浪漫曲中表现了出来-如:《我多痛苦》――“我多痛苦,但更爱生命……在这春天明媚的时光!”但是,如果试图在他的浪漫曲中寻找到直接反映社会冲突和具体的革命事件是不现实的,拉赫玛尼诺夫与“俄罗斯历史转折点”上的许多其他艺术家一样,不可能这么做,尽管他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俄罗斯的社会进程的真正实质。

然而,作为敏感的艺术大师,他凭直觉感受到了生活的矛盾和矛盾运作中的剧变,自然会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与精神。

在他的浪漫曲中包含着对现实社会和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的不满情绪。

如:《绝望者之歌》――“‘死吧!’白昼它说,白昼寂寞又凄凉,‘死吧! ’黑夜也说,夜神秘又悲怆。

生活充满忧伤……”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跌宕起伏,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感受到他不满现实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觉察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他的作品还蕴含着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赞美,跳荡着一颗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强信心。

美妙的钢琴小品31首

美妙的钢琴小品31首

美妙的钢琴小品31首美妙的钢琴小品一直以来都是钢琴家们热衷演奏和欣赏的音乐作品。

这些小品通常由一首短小精悍的曲子组成,旋律动听,内涵丰富。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31首美妙的钢琴小品。

1. 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这首小品富有激情和力量,乐曲的结构优美紧凑,旋律飘逸。

它以军队行进的节奏展示出舒伯特独特的音乐天赋。

2. 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这是一首以流行歌曲《小星星》为主题的钢琴小品。

莫扎特以娴熟的技巧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他的创作才华。

3. 肖邦的《降A小调夜曲》:这是肖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其浪漫优雅的音乐风格著称。

美妙的旋律伴随着温柔的和声,为人们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4. 舒曼的《梦幻曲》:这首小品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独特的旋律。

舒曼以细腻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情力挖掘出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5. 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是贝多芬最著名的钢琴作品之一,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表演而闻名于世。

演奏者通过琴键传递出音乐的灵魂和情感。

6. 李斯特的《爱之梦》:这是一首富有激情和浪漫的钢琴小品,以其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技巧性而闻名。

演奏者需要展现出丰富的表情以及良好的技巧才能完美诠释这首曲子。

7. 肖邦的《降G小调圆舞曲》:这首小品充满了浪漫和欢快的气氛,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优雅的技巧而被广泛喜爱。

8. 拉威尔的《波登特》:这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

以其飞舞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透露出浓厚的西班牙风情。

9. 萧邦的《降E大调练习曲》:这首练习曲以其高难度的技巧和迅疾的旋律而闻名。

演奏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巧才能完美演绎。

10.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的《空中芭蕾》:这首小品以儿童的天真和欢乐为主题,以其清新的旋律和明亮的和声令人耳目一新。

11. 谭盾的《冰雪奇缘》:这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为同名动画电影创作的主题曲。

以其梦幻般的旋律和绚丽的音色展示出冰雪的美丽和神奇。

1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锤子钢琴协奏曲》:这首小品以其独特的节奏和热情的旋律而闻名,展现出俄罗斯音乐的独特魅力。

【精品】拉赫玛尼诺夫

【精品】拉赫玛尼诺夫

【关键字】精品1. 意大利波尔卡是拉赫玛尼诺夫在1906年所作。

当时他和家人在意大利度假时,碰到了一位正在演唱那不勒斯歌曲的街头艺人,正是这首那不勒斯歌曲给了拉赫玛尼诺夫灵感,创作出了这首意大利波尔卡。

2.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

3. 家境富裕,出身于地主的家庭,父母皆为业余钢琴演奏家,其母充当他的第一位钢琴教师。

拉赫玛尼诺夫从四岁开始习琴,然而最初并无突出的表现。

由于家道中落,拉赫玛尼诺夫一家迁往圣彼得堡。

1882年,拉赫玛尼诺夫入读当地的音乐学院进修,1885年经介绍往莫斯科拜师尼古拉·兹韦列夫(Николай Зверев/Nikolai Zverev)门下接受严格的钢琴训练10岁时的拉赫玛尼诺夫艰苦的训练,令拉赫玛尼诺夫不久便展露出他的天份:他编写的歌剧《Aleko》获奖;19岁时,编写了著名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成为他于乐坛上的代表作;同年更完成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1892年,拉赫玛尼诺夫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一荣誉毕业,并开始他的作曲生涯。

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招来劣评如潮,令他受到很大打击,他亦因而无法集中精神作曲。

后来经了解,由于当天的指挥并无充份练习,再加上指挥于演奏时醉酒,以致整个首演表现得一塌糊涂。

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未因而振作起来,往后的数年更因此停产,直至得到心理治疗师尼可莱.达尔的医治,才重拾自信。

拉赫玛尼诺夫《五首幻想小品》作品解析

拉赫玛尼诺夫《五首幻想小品》作品解析

拉赫玛尼诺夫《五首幻想小品》作品解析作者:迂志勇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始终带有深刻的悲剧性色彩,他的创作倾向于“小调性的主题以及悲歌性的或悲剧性的形象领域”。

作曲家往往在作品中表达内心最直接和真实的感受。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小丑》;《小夜曲》《五首幻想小品》中第四首是《小丑》。

就小丑这个艺术形象而言,最早出现在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中。

而第五首《小夜曲》不似前奏曲那么深沉激昂,也不似《小丑》那样诙谐戏剧。

一、《小丑》概述1892年11月11日,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塔涅耶夫教授和帕布斯特教授出色地演奏了自己的同事——阿连斯基的新作,为双钢琴创作的组曲《侧影》,其中包括五首音乐肖像——《学者》《荡妇》《小丑》《幻想家》《舞蹈家》。

拉赫玛尼诺夫大概是在写作《小丑》之前听到了自己老师的作品而受启发,创作完成了这首小品。

当看见《小丑》这样的标题,不禁会使人联想到一个圆圆的红鼻头,涂抹得苍白的脸庞,五颜六色的夸张服饰,做着各种各样滑稽动作,搞笑且表演令人捧腹的小丑模样。

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用音乐成功刻画了一个小丑形象,栩栩如生且音乐形象鲜活、感人至深。

三段体曲式,升f小调。

第一段一开始一连串短促快速的无厘头跑动音型,仿佛在模仿小丑刚出场时的翻滚跳跃。

尖锐而不和谐和弦、急促的节奏、七和弦的双手交替、切分音型的使用、节奏型的不停转换,充分描写了小丑在舞台上为取乐观众所进行的滑稽表演。

乐谱上表情强弱符号从最弱PPP 到最强sfff,形象地描绘了小丑在舞台上时而蹑手蹑脚,时而上蹿下跳的戏剧性夸张的表演;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变化节奏,这种打破了常规习惯的创作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活,仿佛小丑就在我們面前表演一样,其音乐极具戏剧性、感染力。

中段和第一段的形象截然不同,右手弹奏的中声部隐藏着一个歌唱性的段落。

可是这个歌唱性段落并不是愉快幸福的,而是小丑在歌唱,是小丑在哭泣,他在倾诉自己的苦衷,他也会忧伤,也会难过,这仿佛是作曲家内心最真实的独白,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小丑滑稽搞笑的一面,也看到了作曲家需要抚慰的内心。

圆舞曲钢琴谱

圆舞曲钢琴谱

圆舞曲钢琴谱圆舞曲是一种非常优美动听的钢琴曲,常常用于舞会和社交场合。

如果你想学习这首经典的钢琴曲,那么以下是它的钢琴谱和相关内容。

谱面:C G Am Em左手:1 5 1 5右手:3 2 1 3C G Am Em左手:1 5 1 5右手:5 4 3 2Am Em F C左手:1 5 1 5右手:1 1 2 3Am Em F C左手:1 5 1 5右手:5 4 3 2附带说明:- 该谱面采用的是C大调,将左右手的数字表示的是手指按键的位置。

-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节奏感和速度,要根据曲目的特点进行把握。

- 在弹奏左手和右手的时候,要注意手指协调,尤其是在快速转换和跨度较大的地方,要注意练习和逐步提高技巧。

圆舞曲的起源:圆舞曲最初起源于欧洲,尤其是在奥地利、德国和法国等地区,是一种流行的舞蹈类型。

它的流行时间主要是在19世纪,那个时期的社交场合热闹非凡,许多人都喜欢参加各种舞会和社交活动。

圆舞曲的特点:圆舞曲的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感强,动感十足,适合舞蹈和演奏。

这首曲子以C大调为主,整体感觉轻盈而欢快,每一个音符都让人感到愉悦和愉快。

圆舞曲的演奏技巧:圆舞曲的演奏技巧需要注重手指协调,尤其在曲目转折和跨度较大之处需要注意练习,同时需要注意节奏感和速度的掌握。

在演奏中要注意弹奏的力度和力道,适当的力度动态处理能够让曲目表现更加丰富。

在演奏前要认真掌握谱面,逐渐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

总之,圆舞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钢琴曲,它具有独特的旋律和优美的节奏感,不仅适合演奏,也适合舞蹈和表演。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尽情感受这首优美的乐曲带给我们的美好和欢愉。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2019年文档资料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2019年文档资料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生于1873年,卒于1943年。

他所创作的一首首动人心弦、热情洋溢的歌曲,大都表现出抒情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浪漫曲――以直接表达情感为最大特点的音乐体裁,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其内容深刻,热情奔放,感情表达自然而不落俗套,旋律与语言的结合水乳交融,在声腔中表现出细腻的心理刻画,表达手法别具一格:在拉赫玛尼诺夫的83首浪漫曲中,最早期的一首是M.莱蒙托夫作词的《在圣殿的大门外》,完成于1890年4月29日,最后一首是索洛古勃作词的《梦》,完成于1916年11月2日:时间跨度26年,几乎涵盖了作曲家最为旺盛和最具活力的艺术创作阶段。

拉赫玛尼诺夫生活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他曾亲眼目睹了19―20世纪沙皇俄国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生活重负;也曾切身感受了小市民昏昏噩噩、没有理想、平庸乏味的生活……他在生活困顿不堪与才华横遭压抑的双向夹击下,对新生活的憧憬与自身价值的追求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浪漫曲中表现了出来-如:《我多痛苦》――“我多痛苦,但更爱生命……在这春天明媚的时光!”但是,如果试图在他的浪漫曲中寻找到直接反映社会冲突和具体的革命事件是不现实的,拉赫玛尼诺夫与“俄罗斯历史转折点”上的许多其他艺术家一样,不可能这么做,尽管他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俄罗斯的社会进程的真正实质。

然而,作为敏感的艺术大师,他凭直觉感受到了生活的矛盾和矛盾运作中的剧变,自然会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与精神。

在他的浪漫曲中包含着对现实社会和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的不满情绪。

如:《绝望者之歌》――“‘死吧!’白昼它说,白昼寂寞又凄凉,‘死吧! ’黑夜也说,夜神秘又悲怆。

生活充满忧伤……”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跌宕起伏,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感受到他不满现实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觉察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他的作品还蕴含着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赞美,跳荡着一颗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强信心。

拉赫玛尼诺夫(S.V.Rachmaninov)《6首浪漫曲》作品38号风格与声乐难点解析

拉赫玛尼诺夫(S.V.Rachmaninov)《6首浪漫曲》作品38号风格与声乐难点解析

拉赫玛尼诺夫(S. V. Rachmaninov)《6首浪漫曲》作品38号风格与声乐难点解析楚静雯 / 李鸿摘 要:拉赫玛尼诺夫在晚期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中有着极高的影响,他的声乐作品在世界广为人知。

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有83首之多,今天也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声乐家演唱。

他的浪漫曲也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38号套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晚年作品写于1916年,作品内容的特点是隐喻和音乐艺术图像,象征主义者有意识地将艺术视为现实的最高形式。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完全符合这些想法。

它旋律神秘且柔美,与诗词相呼应。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诗歌;浪漫曲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楚静雯(1992-),女,博士,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教师;李鸿(1980-),女,博士,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教授。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声乐套曲38号的风格特征 (一)俄罗斯诗词和音乐中的象征主义。

拉赫玛尼诺夫(S.V.Rachmaninov)的浪漫曲作品38号:对艺术的创作。

俄罗斯的白银时代是危险的社会政治动荡和对现有君主制秩序崩溃的预期时代。

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象征主义蓬勃发展,旨在为社会精英阶层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新的哲学和新的精神支持点。

事实证明,象征主义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趋势。

根据其形成的时间和创作方向的变化,在其存在的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

19世纪90年代诗歌中出现的第一代代表被称为“第一波象征主义”或“老一辈象征主义者”。

他们是В.Брюсов、Д.Мережковский、3. Гиппиус、К. Бальмонт、Ф. Сологуб.十年后,出现了明亮的新名字:А. Блок、А. Белый、В. Иванов。

这些诗歌大师通常被称为“青年象征主义者”。

这场运动的第一波和第二波的区别在于对世界认知的不同,基于从柏拉图到尼采和柏格森的各种哲学和美学教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