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J-20的机载雷达最先进
雷达简介

雷达的历史
1842年多普勒(ChristianAndreasDoppler)率先提出利用多 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
1921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了短波可以进行洲际通信后,科 学家们发现了电离层。短波通信风行全球。
1934年,一批英国科学家在 R.W.瓦特领导下对地球大气层进 行研究。有一天,瓦特被一个偶然观察到的现象吸引住了。它发现荧 光屏上出现了一连串明亮的光点,但从亮度和距离分析,这些光点完 全不同于被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回波信号。经过反复实验,他终 于弄清,这些明亮的光点显示的正是被实验室附近一座大楼所反射的 无线电回波信号。瓦特马上想到,在荧光屏上既然可以清楚地显示出 被建筑物反射的无线电信号,那么活动的目标例如空中的飞机,不是 也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反映吗?
8
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 出目标的距离。同时用频率过滤方法检测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滤 除干扰杂波的谱线,可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辨出目标信号。所以脉冲 多普勒雷达比普通雷达的抗杂波干扰能力强,能探测出隐蔽在背景中 的活动目标。
脉冲多普勒雷达于 20世纪 60年代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世 纪 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脉冲 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 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 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预警飞机,已成为对付低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 的有效军事装备。此外,这种雷达还用于气象观测,对气象回波进行 多普勒速度分辨,可获得不同高度大气层中各种空气湍流运动的分布 情况。
中日到底谁强

楼主关于中日军力对比,有很多人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最近网络上流传一篇热文,文章内容说是日本三菱工程师讲述中日之间的部分军力差距。
和大家分享下。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
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
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
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
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 代战机的研制能力。
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来看看中日两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一,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
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
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
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第二,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
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
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
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
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中国成飞有了歼20,而日本的心神一直都处于假想阶段。
第三,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
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
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第四,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海军装备方面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
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
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
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
美国B2就是一挨打的靶子

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战争离不开先进的武器,没有先进的武器,就不能打赢现代化战争。
空中预警机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到空中指挥作战引导。
现代战争没有预警机的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空战几乎不可能,预警机先进与否,决定了空战中胜负。
当前预警机主要分两方面,一是电子技术,最重要是机载雷达,机载雷达被喻为预警机“硬件中的硬件”;二是飞控平台就是飞机的性能。
中国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中国预警机在九大关键技术领先美国。
空警2000预警机背上驮着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现役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载雷达。
中国的预警机是世界上看得最远、角度扫描范围最大、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信息化作战指挥平台。
中国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
美国的E-3C“望楼”是美国现役最先进的预警机,其背上驮着的圆盘仍是机械扫描的雷达,简称机扫,相控阵雷达扫描方式简称相扫。
相控阵雷达也分无源相控阵和有源相控阵,前者美国研发最早,技术最成熟,在伯克级神盾舰已广泛采用。
有源相控阵雷达更先进,由于中国一开始便以有源相控阵为研发目标,这方面中国强于美国,并取得先发优势。
美国装备在F-22五代机上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也十分先进,但与预警机雷达相继甚远。
中国空警-2000预警机在监视目标和引导攻击敌方目标方面,不如E-3C的600个和100个,但电子部件是可以不断更新增加模块就可以引导1000个。
中国空警-2000采用俄制伊尔-76大型军用运输机作运载平台,美国E-3C是采用波音707客机作平台。
前者优点是可在较差的战地机场起降,后者由于采用客机改装,较为省油,滞空时间更长,持续作战能力相对强些。
客机改装的毛病也很明显,就是机体脆弱,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战区外执行任务,限制了其预警和指挥能力。
美制E-8也具有预警机部分能力,机腹装有相控阵雷达,与地面雷达站配合,构成联合目标监视攻击雷达,具有极强的引导对地攻击能力,但对空中移动目标的监控能力就差很多。
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测试题(有答案解析)(22)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建国60周年期间,各地群众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国庆大阅兵的信息.下列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运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是()A.声呐和无线电广播电视B.卫星通信和光纤通讯C.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广播电视D.两人之间面对面相互交谈2.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B.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3.关于电与磁的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B.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C.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光的传播速度D.集成电路中的三极管是利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4.物理与生活密切相连,下列生活实例用物理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琴师用松香擦二胡弓弦----减小摩擦B.蓝牙技术----电磁波原理C.风扇扇叶下有很多灰尘----摩擦起电现象D.用吸管吸饮料----大气压强现象5.在一堂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正以“假如没有了……”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提出的五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合理的是①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②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一阵微风也可以吹动停在平直轨道上的火车;③假如没有了磁体周围的磁场,世界上就再也不会有电流的产生;④假如没有了导体的电阻,导线将无法导电;⑤假如没有了电磁波,我们将无法进行信息交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6.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利用水流的形成说明电流的形成,利用了转换的物理方法B.乙图夏季白天沿海地区在阳光照射下形成陆海风C.丙图通电螺线管右端是S极D.丁图电磁波不会污染周围环境7.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下列有关轿车的说法错误的是()A.轿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B.车载GPS导航仪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C.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D.紧急刹车时,车轮停止转动,此时轮胎表面温度会急剧升高产生冒烟现象,并在地面上留下黑色痕迹,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8.2017年5月13日,一场名为“一带一路”友谊之夜的音乐会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厅举行,并通过卫星进行全球直播。
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指标设计及验证

- 27 -高 新 技 术合成孔径雷达( SAR ) 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
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将尺寸较小的真实天线孔径用数据处理的方法合成一较大的等效天线孔径的雷达,也称为综合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是分辨率高,能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
所得到的高方位分辨力相当于一个大孔径天线所能提供的方位分辨力。
合成孔径雷达的首次使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装载在RB-47A 和RB-57D 飞机上。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各国都有自己的合成孔径雷达发展计划,各种新型体制合成孔径雷达应运而生,在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该文总体的研究思路如下:基于某无人机的载荷装载空间和供电功率,以条带SAR 成像模式进行性能指标设计,为进一步应用现代 SAR 图像侦察无人机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系统组成国外中高空长航时在无人机雷达装备方面以美国“捕食者”无人机雷达为典型代表。
“捕食者”雷达经历了系列化发展,从RQ-1“捕食者”无人机TESAR 雷达发展为MQ-9“捕食者B ”无人机lynx “山猫”系列雷达。
Lynx II SAR/GMTI 雷达由电子组合和天线组合两个LRU 组成,用于对地面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进行侦察监视,具备高分辨率SAR 成像和地面动目标指示GMTI 两种主要模式。
后来,通用原子公司为“山猫”系列雷达发展能探测海面目标的对海模式,即海面广域搜索(Maritime Widea Area Search ,MWAS )模式。
随着我国中大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利用无人机高空拍照优势,地形、地貌和海洋拍照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较为常见的应用配置方式就是无人机配装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对地面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进行侦察监视,具备高分辨率SAR 成像和地面动目标指示GMTI 等主要模式。
同时,利用ISAR 模式探测中小海面型船只,快速实现目标的识别和定位,实现海域的广域监测。
压制干扰对机载雷达的性能影响分析

1
.
G() { (o/ ) 05 I 9 £ = k 050 G o <I ≤ 0 . .
L ( o / 0 9 ̄ I 8  ̄ | 0 59 )G j } 0 <I ≤10
.
() 2
干 比越 小 , 达 的烧 穿距 离 就越 近 , 之 , 雷 反 则越 远 。 图 3给 出 了掩 护 式 干扰 情 况 下 目标 距 离 、 扰 机 干
(. 1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 三原 730 ;. 180 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3 究所, 州 250 ) 2研 扬 20 1
摘 要 雷达威 力 、 现概 率和精 度是 机载 雷达性 能 的重要指 标 , 发 对雷达 实施 有 源压 制 干
扰的 目的 , 就是 通过 降低 雷达的威 力 和精 度 使 其 不 能 正常 工作 。文 章主要 分析 压 制 干扰 条件 下 , 干扰 对机载 雷达威 力 、 现概 率和 精度 的 影响 。 发
1 有源 干扰对 雷达威 力的影响
扰机损耗因子; 干扰机发射功率 ; P为 G 为干扰
机 天线 增益 ; J 干扰 机 带 宽 ; d为 机 载雷 达 的 B为 B
收稿 日期 :06年 1 月 2 20 0 5日
维普资讯
总第 13 1 期
2 t 2 e a hIstt o C I , a ghu25 0 , h a . e73R s r tue f SC Y zo 20 1 C i ) h e c n i n n
Ab t a t sr c :Th o r d tcin p o a lt d prcso f ar o e rd r ae i o r n ef r e p we , ee t rb bi y a e iin o i r a a r mp t tp ro - o i n bn a
合成孔径雷达概述(SAR)

合成孔径雷达概述1合成孔径雷达简介 (2)1.1 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 (2)1.2 合成孔径雷达的分类 (3)1.3 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特点 (4)2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史 (5)2.1 国外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2.1.1 合成孔径雷达发展历程表 (6)2.1.2 世界各国的SAR系统 (9)2.2 我国的发展概况 (11)2.2.1 我国SAR研究历程表 (11)2.2.2 国内各单位的研究现状 (12)2.2.2.1 电子科技大学 (12)2.2.2.2 中科院电子所 (12)2.2.2.3 国防科技大学 (13)2.2.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3)3 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 (13)4 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趋势 (14)4.1 多参数SAR系统 (15)4.2 聚束SAR (15)4.3极化干涉SAR(POLINSAR) (16)4.4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Ladar) (16)4.5 小型化成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的主要趋势 (17)4.6 性能技术指标不断提高 (17)4.7 多功能、多模式是未来星载SAR的主要特征 (18)4.8 雷达与可见光卫星的多星组网是主要的使用模式 (18)4.9 分布SAR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18)4.10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与反干扰成为电子战的重要内容 (19)4.11 军用和民用卫星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显 (19)5 与SAR相关技术的研究动态 (20)5.1 国内外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的研究现状 (20)5.2 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20)5.3 SAR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 (22)5.4 恒虚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25)5.5 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27)5.6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31)5.7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动态 (33)5.8 SAR图像地理编码技术的发展状况 (35)5.9 星载SAR天线方向图在轨测试的发展状况 (37)5.10 逆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动态 (38)5.1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简史与应用 (38)合成孔径雷达概述1合成孔径雷达简介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的现代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雷达。
机载综合电子战系统

尽管电子战系统在减少飞机损失方面已被证明极具价值,但技术问题、项目管理不善和投资不足等因素仍导致执行作战任务的高值平台缺乏足够的保护。
在战斗损失被认为是无法接受的时代里,如果对付已知威胁都无法提供强大的防御能力,则空中行动将大大受到限制。
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塞尔维亚人20世纪70年代部署的SA-6面-空导弹连击落了多架参加"联合武力"行动的北约飞机。
小型和/或易受损伤的目标,如战斗机、攻击直升机和某些支援特种作战装备,要求高度集成电子战能力,以便在这类平台有限的尺寸、重量和功率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防御能力。
这些要求通常会导致发展商采用独特的子系统合成(有时为满足个别国家的使用、投资或工业条件而进行较小改变),以最好地满足需求。
对飞机而言,这实际上已成为了一个准则,因为没有国外用户愿意面临因引入替换设备而带来费用和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由为国外用户提供先进电子战设备(尤其是软件方面)而带来的保密问题已导致某些国家禁止销售这类设备。
这一问题有可能通过用户国独立发展硬件和/或软件加以解决。
某些自己不进行设计或不再进行设计及研制作战飞机的国家(如以色列),拥有强大的电子战工业,可以满足本国需求和有力地竞争出口市场。
一种平台使用得越广泛(主要是指在用户数量和所起作用这两个方面),它就越可能装备不同的电子战设备。
有关工业团体认为改进单独的设备,甚至整个集成系统是值得的。
最简单的为非设计平台引入新型电子战设备的方法是机外安装,通常是采用吊舱方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所需的能力,而其它时间则在相同的位置携带其它传感器或武器。
北欧国家的某些公司进一步采取了将电子战系统集成在武器挂架上的设计概念,其时挂架不再携带标准武器负载。
瑞典萨伯技术电子公司(前身为Celsius技术公司)设计了BOL系列对抗投放器,安装在携载空对空导弹的外挂架上。
丹麦TIG公司(前身为Per Udsen 飞机工业公司)提供了各种外挂架集成系统装备,诸如F-16和F/A-18一类战斗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J-20的机载雷达最先进
中国的J-20和J-31的机载雷达目前的进展,已经达到美国F-22和F-35的雷达水平。此话
出自空军军事专家刘子军。
美国的第四代战机从试制到装配大约花费了10几年时间,应该说中国有跨越式发展的经
历。例如,中国的歼10和歼11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我们的四代机装备作战部队在2018
年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