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分析

t n trteo eain,tesalw tr rc a e n 1 y sweealrc v r on r a. ndu in T ee et ec nrl f nro ua rs i sa e h p rt o f o h h l a ei h mb ri 2 e e r l e oee t o 1 Co o n o d m so h f ci o to ta lrpe — v oi c
(5 ys i l cm d ie i hsil uigrcn5yasReut S ao tr r hm e a enocr di 2ee 8 )o 10ee)wt g u a am tdi t s opt r et er. sl hl wa e o a b r dbe cur 1 ys( % f h ao t n h ad n e s l n i c h e n
行小梁切除手术 , 术后观察浅前房 的发生并给 予相应处理。结 果 10眼 中 1 5 2眼发 生浅前房 , 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 生的主要 原 因。术后对 并发 症相应 处理 后 , 1 2眼发 生浅前房 均恢复正
常。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 、 术后有效地控制 眼压 , 中保持前房深度 , 术 注意伤 口缝线的松紧, 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
10ee frte pr i .T eecsi rjaeh u lai ak,h oei tr , el kg f hmbr udadm i at l — 5 ysae ea o h xes eda g r g ft tnt c tel snn o s ue t aaeo a e i a g n a t h o tn v n to h i r o r o gf u h e c l f n l n ga
c ma wee te man c u e o h o ma in o h l w a tro h mb rfr e tr te o e ain.Un e h o r s o dn e t n fc mp ia o r i a s s fr t e fr t fs a o n e r c a e o h o l i m da e p rt f h o d r t e c r e p n i g t a me to o l - r c
94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分析及处理论文

942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处理及预防。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病人520例942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结果 520例942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占24.6%,其中ⅰ度浅前房153眼,占16.3%,ⅱ度浅前房59眼,占6.3%,ⅲ度浅前房20眼,占 2.1%,经不同方法处理,前房均得到恢复。
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青光眼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促使前房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16-02我院520例942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182例232眼的治疗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1——2008年,在我院收治520例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942眼,其中男性189例,女性331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8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3例,开角型青光眼64例,继发性青光眼21例,所有病例均在药物降压后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术,开角型青光眼术中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行复合小梁切除术。
1.2 浅前房的分型根据浅前房形态和预后不同,speath将其分为3级。
ⅰ级浅前房:周边无前房,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其它部分前房存在。
ⅱ级浅前房:除瞳孔区晶状体或玻璃体前表面(无晶体眼)和角膜内皮之间存在裂隙状前房外,其他区域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
ⅲ级浅前房:全部虹膜及瞳孔区与角膜内皮接触,有时甚至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相接触。
1.3 治疗方法ⅰ-ⅱ级浅前房采用1%阿托品眼水点眼,散瞳,常在1-2天内恢复,或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给20%甘露醇静滴,或醋甲唑胺片口服,如前房仍不能恢复,则经手术治疗,重建前房。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研究

察 2周 。 Ⅱ级 浅前 房 , 切 观察 角膜 情 况 , 密 角膜 清
亮 可保 守治疗 2周 ; 现角膜水 肿 、 发 混浊 , 即手术 立
生 理盐水恢 复前 房 。穹 窿部 球 结 膜下 注 射 妥 布霉 素 2万 u和地塞米 松 25 g单 眼包扎 。术后 每天 .m ,
裂 隙灯 下 检查滤过 泡 、 角膜 、 房 深度 、 前 晶状 体 等 ,
(38 % ) 以滤 过 过 强 者 最 多 , 络 膜 脱 离 其 1.0 。 脉
次 , 性青 光眼最 少 。 恶
线 行可 调整缝 线 2针 , 形成 密 闭 缝合 , 可调 整 缝线
在 术后 1 3 d拆 除 , ~0 结膜 缝合 , 术毕从 穿刺 口注入
2 3 浅前房 的治 疗 I 浅前 房 , 保 守治 疗 观 . 级 可
故应及 时识 别 。
1 临床资料
1 1 一 般 资 料 行 青 光 跟小 梁 切 除 术 共 8 . 6例
(3眼 )男 2 9 , 1例 , 6 女 5例 , 龄 3 年 7—7 9岁 , 均 平
4. 6 8岁 。其 中急性 闭角型 青 光 眼 5 0眼 , 性 闭角 慢 型青 光 眼 2 1眼 , 角型青 光眼 1 开 7眼 。继发性 青光 眼 5眼 , 患者一 般情 况好 , 前血 压正常 , 术 空腹 血糖 <m oL 8 m l 。发生术 后 浅前房 2 / 8例 ( 9眼) 2 。 12 方 法 .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均 予抗 生 素 及 激 素 抗
・
54・ 0
浙江临床医学 2 1 0 0年 5月第 l 2卷第 期
青光 眼 小梁 切除 术 后 浅 前房 的 临床 研 究
解 玉英 绳 月 华
谈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原因

( 1 :7 17 2 ) 16— 7
[ ] 顾晓明. 1 现代颌面创伤救治的基本原则[ ] 中华 口腔 医 J. 学杂 志 ,0 13 ( ) 8 8 20 ,6 2 :5— 7 [ ] 刘桂才, 树夏, 2 周 张鸣等. 下颌 骨撞击伤对颖下领关节紊
[ ] 张震康 , 3 俞光岩. 口腔颌面外科 学[ . M] 北京 : 北京大学医 学 出版 社 , 0 2 7 0 [ ] 朱形好 , 4 高磊明, 丁熙等.9 86例颌面部骨折住 院患者回顾 性分析[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05 1( )26— 5 J. 20 ,4 3 :5 27
浅前 房 的形 成 往 往 是 多 种 因 素 、 种 原 因共 同 参 与 的 结 多 果 _ , 此要 做 好术 前 充 分 准 备 , 前 3 1因 ] 术 d停 用 或 少 用 缩 瞳 剂 , 应用 降 眼压 药 物 同时 给 予 皮 质 类 固醇 眼 液 点 眼 2— d 控 制 眼 3, 部前 列腺 素 的释 放 、 轻 眼 部 炎症 反应 ; 握 解 剖要 领 、 中精 减 掌 术 心操作、 及时对症处 理; 术后对 手术时间长、 创伤较大 的病 例 , 全身应用皮质类 固醇 激素 , 轻术后水肿 ; 减 浅前房一旦 形成要 及时 发 现并 给予 恰 当 的处 理 以争 取 早 日形 成 前 房 , 免 出现 更 避 严重的并发症。笔者结 合多年来青光 眼小梁切除术 的病例资 料 , 就 有关 这 一并 发 症 的情 况 报告 如 下 。 现
及 时对 症 处理 , 预 防 浅前 房 形成 的关键 。 是
【 关键词】 青光眼 ; 浅前房; 因 病
【 中图分类号】 79 6 1 7 .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06—15 (0 0 o - 2 1 0 10 9 9 2 1 13 0 5 - 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膜 瓣漏 水 , 睫状 体 脉络 膜 脱离 , 虹膜 睫状 体炎 症反
应 。本 组 病 例 中 , 原 因 不 明 者 7例 外 , 余 原 因 除 其 均 在 上 述 之 列 。 7例 ( 中 4例 B 超
41 保 守治 疗 2 . 7眼 。浅 I , / Ⅱ 级 浅 无 a级 ,
维普资讯
陕西 医学杂 志 2 0 0 2年 1 月 第 3 1 1卷 第 1 期 1
・
短篇 论著 ・
青 光 眼滤 过 手术 后 浅 前 房原 因分 析 及 处 理
西 安 市第 四医院 眼科 ( 西安 7 0 0 ) 马 千 丽 方红 侠 薛晓辉 1 0 4
如果 系结 膜 瓣漏 水 , 过过 强 , 络 膜脱 离及 不 明 滤 脉
原 因 者 , 双 眼 制 动 , 眼 四 头 带 加 压 包 扎 , 结 包 患 球 膜 下 注 射 地 塞 米 松 , 品 酰 胺 加 新 福 林 散 瞳 , 脉 托 静 滴 注 2 甘 露 醇 3 7 , 系 虹 膜 睫 状 体 炎 所 致 O ~ d若
脉 络 膜脱 离 ) 能 与 脉络 膜 浅 脱 离 位 于 周 边 部未 可 能 查清 或 由于手 术刺 激致 睫状 体休 克房 水分 泌 受
抑 制 有 关 。 本 组 病 例 中 1例 浅 / Ⅱ 无 b级 , 浅 / 2例 无 Ⅲ级 均 为 急 性 闭 角 型 青 光 眼 大 发 作 经 静 点 甘 露
大 , 结 膜 下 注 射 散 瞳 合 剂 , 要 时 加 服 醋 氮 酰 应 必 胺 , 渗 糖 加 速 尿 静推 , 房 较 前 加 深 者 , 高 前 继续 保 守治 疗 , 1眼 于术 后 第 1 3天 恢 复正 常 , 3眼术 后第
1~ 2 6 4天 恢 复 。 4 2 手 术 治 疗 6眼 。 1眼 浅 / Ⅱ . 无 b级 , 2眼 浅 / Ⅲ级 经 保 守 治 疗 1 2 无 ~ d前 房 无 加 深 , 中 2 其
浅谈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及治疗

对 于浅前房患者的浅前房等级进行 了调查 ,结果如 下表2 示。 所 表2 浅前房 等 级情况 表
在显微 镜下进行常规小 梁切除术 ,对 于对照组而 言,施行球后麻
醉 ,切除包括小 梁组织在 内的板层 下巩 膜1 m × . m,并对虹膜 .m 0 3r 0 a
周边 进行切 除,使 用10 0尼龙 线对巩 膜瓣进行2 针缝 合,对 球结膜瓣进
眼手 术的 患者 6 例 ,分为观 察 组和 对照 组 ,观 察 组 3 0 0例在 手术 结 束时 前房 注入 透 明质 酸钠 ,对照 组 3 O例 在手 术结 束 时前房 注 入平衡 盐
溶 液 。结果 观 察 组 出现 浅前房 的人 数明 显低 于对 照 组 ,观察 组术 后 发生 浅 前房率 为 2 . ,对 照 组术后 发生 浅前 房率 为 6 . 3% 3 67 %,观 察 组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结论 青 光眼 手术后 前房 注入 透明质 酸钠 能够很 好 的减 少浅 前房 的发生 。
有统计学意义 。 2 . 2浅前房患者 的浅前房等级
男性 l人 ,女性 1人 ,年龄3- 1 2 8 88 岁,平均 5. 7 岁。对照组3例 ,男性 9 O l人,女性 1人 ,年龄3 ̄9 3 7 97 岁,平均 5. 81 岁。两组病例在性别 、年龄 等方面 没有 明显的统计学 意义 (>0 5 P . )。 0
[ A t r F i li C im rl C e a T et e t f x ra 4 ] l ma D , n d M, h au , 1 ra n o t n l o e R a u o t . m ee
a or ca n e tlmuc a r plps t r u a tplr n e s n os lp o a e wih cic l rsa e :a a y a d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治疗体会

反应。
通过其照射能导致白介素、前列腺素等局部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在治疗中将二者结合,增强了改善病变部位血供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减少药物用量及缩短病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姚红娜,蒙秉新,严兴福1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例[]1临床皮肤科杂志,,3(5)331[]杨国亮1现代皮肤病学[M]1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61(收稿日期22)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及治疗体会李天绪,万 平(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眼科,四川雅安625000)【中图分类号】R7791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226170(2008)022*******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患者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情况 270例376眼术后发生浅前房26例26眼(占619%),男12例,女14例,年龄47~79岁,中位年龄63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
均在显微镜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术后浅前房判定:术后5天前房未恢复正常或前房形成后又变浅。
按照S peath分级法:浅Ⅰ度16例,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浅Ⅱ度8例,除瞳孔区的晶体前囊未与角膜内皮相贴外,整个虹膜面都与角膜内皮相贴;浅Ⅲ度2例,前房消失,整个虹膜和晶体面均与角膜内皮相贴。
其中滤过过强17例,占65%;结膜渗漏4例,占15%;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例,占12%;恶性青光眼2例,占8%。
112 治疗方法 ①非手术治疗:充分散瞳,1%阿托品眼液与美多丽眼液交替点眼,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静脉注射脱水剂,滤区加压,即在眼垫外相当于滤过区加一条状纱布卷,然后用绷带轻轻加压包扎,并包扎双眼制动。
②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1周无明显改善者可手术,滤过过强行前房成形术;结膜渗漏行结膜修补术;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行巩膜切开排液前房成形术;恶性青光眼非手术治疗48小时无效,行晶体囊外摘除,根据情况植入人工晶体。
小梁切除手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小梁切除手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方法总结十年来小梁切除手术982眼,统计和分析了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常见原因。
结果浅前房是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原因主要在于制作的巩膜瓣太薄。
另一个原因是小梁切除长度与巩膜瓣等长,易于形成滤过过强。
结论明确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原因,在围术期积极处理,可以达到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目的。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并发症分析处理Analysis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s for trabeculectomy【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early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s for trabeculectomy.Method Collect 982 cases of trabeculectomy in past ten years and analyze the most complications and reasons of trabeculectomy. Results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of eye is the most complications of trabeculectomy.Specifically,too thin sclera valve causes many complications and removed trabecula is as long as sclera valve,which causes too strong filtration. Conclusions Make sure the most complications and reasons of trabeculectomy and give sufficient treatments in the period of glaucoma surgery,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sof trabeculectomy.【Key words】Glaucoma Surgery Complication Analysis Treatment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收集2002年2月-2012年2月10年间我科收治的各种类型青光眼793例,除外39例(45眼)行虹膜激光切除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 Joarnal ofClinical andExperimental Medicine Vo1.6,No.6 Jane.200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黄荣 裴春昕 (1山东省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眼科医院 山东 莱芜271126; 2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 法 回顾性总结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72例(189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41眼(21.69%)。 术前眼压≤21 mmHg者146眼中发生浅前房17眼(11.64%),术前眼压22~35 mmHg者32眼发生浅前房13眼(40. 62%),术前眼压t>35 mmHg者11眼中发生浅前房6眼(54.54%)。术后结膜瓣渗漏11眼(26.83%),滤过过强24眼 (58.53%),脉络膜脱离5眼(12.19%),恶性青光眼1眼(2.44%)。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 关:①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率低;②以滤过过强性者为最多。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治疗
The reasons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shaH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trabeculectomy.HUANG Rongt.PEI Chun—xin.1.Shandong Prov- ince Laiwu Steel Bloc lnc.0phthalmology Hospital,Laiwu Shandong 271 126,China.2.Eisai China lnc.Be ̄/ing 10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nd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leak— age of conjunctive incision,filtering much more and detachment of choroid postoperatively.Methods Review which occured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in172 patients(189 eyes)of different kinds of glaucoma.Results All of the poster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occured in 41eyes(21.69%).17eyes in 146 eyes(11.64%)occured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with equal or below 21mmHg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 sure.13 in 32 eyes(40.62%)with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pressure of22~35mmHg occurred.6 in 11eyes(54.54%)with preoperativeintraocu— lar pressure equal or over 35 mmHg occurred.Eyes were because of conjuntive leakage postoperatively.Eyes were because of much more filering. Eyes were related with the detachment of choriod and other 1 eye was caused by malignant glaucoma.Conclusions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trabeculectomy had relationship to many kinds of factors.The better control of the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the less occure of the postopera— 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The most cause of postoperative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is much more filtering. 【Key words】Glaucoma;Trabeculectomy;Shallow anterior chamber;Treatment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影响术后恢 复及眼压控制,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后粘连、 白内障进展甚至会造成恶性青光眼等而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 就2004年至2006年间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 的原因及治疗对策作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行青光眼小梁 切除术172例(189眼),男性63例,女性109例。年龄45~88 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7眼,原发 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6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眼;开角型青 光眼23眼。 1.2浅前房的判断标准术后浅前房按Spaeth分类分为三度I 度:中央区前房形成,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II度:全虹膜 与角膜内皮相接触,但晶体表面与角膜内皮间仍有一定的间隙; III度:前房消失或无前房,虹膜一晶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完全 相粘。 1.3术前术后的处理所有患者术前局部或全身使用降眼压药 物,必要时前房穿刺降眼压,一般待眼压稳定后手术:但11眼采 用各种治疗方法眼压仍控制不良,在眼压≥35 mmHg下进行手 术。术后每天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监测眼压,发现浅前房后 予以复方托品酰胺或阿托品散瞳、加压包扎、甘露醇静脉滴点、口 服乙酰唑胺、甲钴胺(弥可保)等治疗。可疑脉络膜脱离者行间 接检眼镜检查,必要时行眼部B超等检查。 2结果 2.1浅前房发生率本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72例(189眼)中 发生术后浅前房41眼(21.69%)。按Spaeth分类:I度20眼 (48.78%);II度18眼(43.90%);III度3眼(7.31%)。 2.2术前眼压与浅前房的关系术前眼压≤21 mmHg者146眼 中发生浅前房17眼(11.64%),术前眼压22~35 mmHg者32眼 发生浅前房13眼(40.62%),术前眼压≥35 mmHg者11眼中发 生浅前房6眼(54.54%)。按d=0.05水准,用x 检验,P<0. 05,眼压不同的三组浅前房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术后并发症与浅前房的关系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1眼 (2.44%)。由结膜渗漏所致者11眼(26.83%),属于滤过过强 者24眼(58.53%),由脉络膜脱离所致者5眼(12.19%),另有 恶性青光眼1眼(2.44%)。本组病例189眼,发生浅前房41眼。 以滤过过强者最多;其次是结膜渗漏及脉络膜脱离;最少的是恶 性青光眼。 由此可见,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控制情况 有关,术前眼压控制良好者,术后发生浅前房几率低。术后并发 症则以滤过过强者居多。因此术前尽量使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术中操作轻柔以及术后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可降低浅前房的发生 率。 3讨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可导致
一系列的眼部病理改变,如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后粘连、并 发白内障、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有文献报道 其发病率为 48%~70%。本组为21.69%。对于滤过性手术,多数在5 d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6月 第6卷 第6期 ・75・ 形成前房,如10 d后前房尚未形成,则视为前房延缓形成,即浅 前房;持续性浅前房导致的严重后果又称为浅前房综合征 ,可 进一步损害视功能。因此,对浅前房要及时判断其严重程度和发 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3.1浅前房形成的原因 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形成浅前房有以下几种原因: 3.1.1术前眼压情况 术后浅前房与青光眼的类型及视野无 关,但与术前眼压的高低关系密切 。这可能是由于高眼压状 态下,虹膜睫状体充血水肿,术后容易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本组术前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低。 低眼压是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而脉络膜脱离又通过减少房水 生成及加强房水从葡萄膜一巩膜途径排出,加重低眼压性浅前 房,形成恶性循环。 3.1.2结膜伤口渗漏结膜渗漏的11眼,房水顺结膜裂口进人 结膜囊,术后患者感眼泪较多。可于结膜囊滴荧光素染色,可见 到黄绿色溪流,眼压较低。结膜渗漏形成的浅前房都属浅I 度 ]。对渗漏较少者,采用加压包扎及散瞳,前房可很快形成 (一般1~2 d)。有2眼术后7 d前房仍未形成,表明渗漏较多, 二次手术,以10—0缝线缝合渗漏口。 3.I.3滤过过强由滤过过强所致者24眼(58.53%),可能原 因:①巩膜瓣过薄(<1/3巩膜厚度)、过小,巩膜瓣收缩;②缝线 过松;③小梁切除过多,内外板层巩膜瓣重叠减少;④结膜瓣过 薄。无论滤过过强的原因如何,其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即房水排 出阻力减小,引流过畅,进而发生浅前房。表现为大而透明的滤 过泡,前房大多为浅I度。经散瞳、加压包扎3—5 d,前房可形 成。但不能加压过久,以防滤过泡消失,手术失败。有3眼行手 术治疗,行巩膜瓣加固缝线,同时以过滤空气注人前房。 3.1.4脉络膜脱离有5眼(12.19%),术后1~7d出现不同程 度脉络膜脱离,浅前房I—II度,滤过泡形成不良,发生脉络膜脱 离的原因可能与术中眼压突然降低,由于脉络膜的弹性和收缩而 与巩膜分离,脉络膜上腔产生一定负压,液体自脉络膜血管向外 渗漏积聚在脉络膜上腔,从而导致睫状体一脉络膜脱离,累及到 睫状体,使房水生成减少,而房水又经滤口外流,逐渐形成浅前 房 。经B超及间接检眼镜检查证实后,嘱患者静卧,并给以散 瞳、激素、加压包扎、局部或/和全身降眼压等保守治疗而痊愈者 4眼,1眼保守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脉脱后10 d行脉络膜上腔放 液术,术后脉络膜复位良好,前房恢复正常。 3.1.5恶性青光眼.有1眼(2.44%)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恶 性青光眼常发生于抗青光眼术后。其发病机制多认为是手术刺 激造成睫状体水肿,晶状体或玻璃体与水肿的睫状环相贴后,后 房房水不能进入前房,后房压力增高,使前房变浅或消失并伴有 角膜水肿、眼压增高等临床症状。该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遂 行平坦部前部玻璃体切割合并晶体摘除,术后前房渐形成,眼压 控制正常。 3.1.6丝裂霉素C(MMC)的使用 MMC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 用,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术中一次性低浓度的使用,可 有效地减少滤过道的纤维化,同时MMC对睫状体有毒性作用, 使睫状体上皮功能减退,房水分泌减少,加之滤过过强,使术后浅 前房在小梁切除术+MMC中的发生率较高。 3.2预防浅前房发生的措施 3.2.1术前的措施 ①对眼压控制不良者,术前30 min可静脉 滴注20%甘露醇250 ml,麻醉时压迫软化眼球。②根据患者身体 条件和术前眼压控制情况设计手术,如巩膜瓣的大小、厚度;滤口 大小、位置;是否采用可拆除缝线;是否应用MMC等。 3.2.2术中的措施①手术操作要轻巧,减少组织损伤。②在 小梁切除前行前房微小穿刺术,使房水缓慢流出少许,可以防止 眼压下降过快,减少脉络膜脱离的发生 。③巩膜瓣缝线松紧 适度,可拆除缝线一定程度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根据术 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前房深度来调整缝线 。④结膜瓣缝合 与手术成败亦密切相关 ,缝合要严密,防止结膜后退。⑤结束 手术前经穿刺口行前房注水,形成前房的同时可检查滤过情况, 必要时术中调节缝线松紧度或增加缝线。⑥术中应用MMC时 需注意保护角巩膜缘的结膜瓣,防止术后此处结膜瓣愈合不良。 3.3浅前房的治疗①及时查明浅前房的原因,判断其程度,积 极的治疗。②对滤过过强、轻度渗漏和轻度脉络膜脱离,采用局 部加压包扎,全身或/和局部应用药物(睫状肌麻痹剂、脱水剂、 激素),保留可拆除缝线等保守治疗,大多能恢复前房。③对保 守治疗无效或形成溪流的较大结膜瓣渗漏应积极进行手术修 补 。④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脉络膜脱离的度浅前房者可采用脉 络膜上腔放液术。⑤并发恶性青光眼时可行平坦部前部玻璃体 切割必要时行晶体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