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身段与表演[权威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表演技巧。

以下是一些中国戏曲表演技巧的介绍:
1. 身段表演
身段表演是中国戏曲中常用的表演技巧之一。

演员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步伐来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社会地位。

身段表演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通过优雅的动作和准确的步伐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2. 面部表演
中国戏曲中的面部表演技巧十分重要。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面部表演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表情变化能力,能够通过微妙的面部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3. 声腔表演
声腔表演是中国戏曲中独特的表演技巧。

演员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起伏和音色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声腔表演要求
演员具备良好的声音控制能力和音乐感,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营
造剧情的紧张、悲喜或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

4. 化妆服饰
中国戏曲中的化妆服饰也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通过精
心设计的妆容和服饰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化妆服饰要求演员
具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能够通过妆容和服饰的选择来诠释角色的
特点和社会地位,使观众更好地认识和认同角色。

总之,中国戏曲的表演技巧包括身段表演、面部表演、声腔表
演和化妆服饰等方面。

演员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展现
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作品。

浅析戏曲表演中身段与表演

浅析戏曲表演中身段与表演

实 的基本 功 和表 演 技巧 ,在 舞 台上 想 要灵 活 地运 用 各种 技 巧来 表 演 ,首先 必 须练 好基 本 功 ,有 了坚 实 的基 本 功 ,才 能得 心应 手 孕 育 出各种 千姿 百态 的人 物 ,从 而展 现 艺术 的魅 力 。这是 需 要付 出 艰 辛 的代价 的 。
二 、戏 曲表 演 身形 的训 练技 巧
l 、脚 趾 方 向与 人体 角 度 。戏 曲演 员 在 舞 台 上 ,身 体 的角 度 要 “ 身 绕 步 ”,演 员 的 两肩 不要 与观 众 席 ( 台沿 边 ) 行 , 斜 舞 平 即侧 身 对 观 众 。 脚 趾 的 角 度 关 系 到 身 体 的 角度 。 要领 是 : 在 台 步 站 定 前 , 前脚 先 脚 跟 着 地 ,脚 趾 向身 体 内侧 转 动 3 度 至 4 度 0 5 再 着 地 ,后 脚 再跟 上 ,这 样 可 使 身 体 得 到 偏 向观 众 侧 3 度 至 4 0 5 度 的效 果 。 忌 : 在 台 步站 定 时 ,全 脚 随 意落 地 ,这 样 就 无 法 再 转 动脚 趾 的 角 度 。2 、两 跨 、 腰 椎 “ 点 ” 向上提 。两 胯 骨 和后 三 背 的第 四腰 椎 这三 个 下 坠 ,使 台步 、 圆场 腿 脚 灵 便轻 松 。3 、两 肩 、前 胸 “ 点 ” 向下 松 。两 肩 关节 和 前胸 要 向下 松 ,使 气 息不 二 堵 在胸 口响 形 体美 感 。4 、两肩 与两 肘 ,这 “ 点 ”要 反 向拧 。 四 由于侧 身 ,两 肩 的位 置 合 前 、 后 ( 相对 与观 众 的位 置 ) 比如 左 , 肩 在 “ ” ,左 肘就 要 向 “ ” 拧 ;右 肩 在 “ ” ,则右 肘 就 前 后 后 要 向 “ ”拧 。忌 :耸 肩 :耸 肩 就 是 往 起 端 肩 膀 儿 ,一 端 肩 膀 前 儿 ,脖 子 自然 就 短 了 。脖 子 一 缩 ,不 但 舞 蹈 姿 势 不 好 看 ,英 武 气 概 也没 了。忌 : 闪肩 : 闪肩 就是 往后 背 肩 。两 个 肩膀 儿往 后 一 背 ,前胸 就 凸 出来 了 ,成 了鸡 胸脯 儿 ;后 头很 自然 地就 把屁 股 撅 起 来 了。姿 态 难 看 。5 膀 臂 圆弧 状 。无 论 静 态 的 亮相 或 动 态 的 、 过 渡 ,膀 臂都 保 持 圆弧状 , 以肘 为 圆心 ,膀 与臂 之 间 的夹角 要 大 于 9 度 , 小于 1 0 。忌 :膀 臂 的膀 与臂 成一 直线 ( 8 度 ) 、 O 8度 1 O 。6 膀 臂要 “ 悬空 ”。手 膀 、手 臂不 要 紧贴 身 体 。忌 : “ 膀子 ”。 夹 7 、手 腕 花 。手 心 向上 , 以手 腕 为 圆心 ,手 指 由上 至 下 向胸 前 转 3 0 圈 。反之 ,手心 向下 ,手指 由下 向上 转动 3 0 一个 圈 ,为 6度 6度 “ 手腕 花 ” 。要领 是 手指 转 圈时 ,要 用 中指 “ 带头 ”转动 ,手腕 的 灵 活度 ,起 到装 饰 美 的作 用 。8 、手 腕 提 和 压 。动 作 起 势 是提 手腕 、压 手腕 的过 程 。9 、颈 椎 与后 脑 部 上提 。颈 椎 向后 脑 部 正 方 成 抛物 线状 , 同 时下 巴 内 收 、忌 :颈 椎 不 要 向前 或 向后 “ 断 折 ” 。 忌 :随 手 , 随手 就 是跟 手 。 拿拉 “ 山膀 ”说 吧 ,在 “ 山 膀 ”往 开拉 的 时候 ,应 当 是左 手往 左 ,右 手 往右 才 对 。要 是右 手 往右 ,左 手 也 随着往 右 ,那 就 叫 随手 ,这 么 一来 ,就不 对 称 了 。 要是 这么 使 出身 段来 ,一定 很 寒碜 。1 、腰 部 带动 上身 与 肩 。所 O 谓 “ ”,指 两 个大 胯 至胸 肋之 间谓 之 “ ” 。上 身 的动 作都 应 腰 腰 由 “ ”部 的动 作来 带动 ,使 身段 具 有韵 律感 。要注 意 ,是用 腰 腰

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

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

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
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传统上被称为“手、眼、身、法、步”,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非常核心的五个表演要素和技术方法,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戏曲演员舞台表演的基本功:
1.手(手法):
-指演员通过手势动作来表现情感和情境,如挥、指、捧、扬、划等各种手势配合剧情和唱词,传递角色的情绪和故事信息。

2.眼(眼神):
-演员运用眼神的变化来传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意图,如喜悦、愤怒、悲伤、惊奇、疑惑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可以揭示角色的精神世界。

3.身(身段):
-涵盖了演员在舞台上的各种身体动作和造型,包括举手投足、转身、坐卧、走跑跳、上马下马等,通过一系列细腻的身体动作来塑造角色形象和情境氛围。

4.法(规则与方法):
-这里的“法”有不同的解释,有时指戏曲表演中的各种规则、方法和规格,包括动作的规范化、程式化和风格化,有时也被解释为“发”(甩发技术),即通过头发动作体现情绪波动。

也有观点认为“法”是前四种技法的整体准则和内在规律,是演员在舞台上遵循的表演法则和艺术规范。

5.步(步法):
-包括演员在舞台上的行走、跑步、跳跃、转身等步伐动作,如云步、蹉步、跪步、醉步等,不同角色和场景会有不同的步法要求,以体现人物性格和情境特点。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_1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_1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中国戏曲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表现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戏曲身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员通过身段动作的展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喜怒哀乐。

不同的角色走的“台步”也不同,有青衣台步、花旦台步、老旦台步、武生台步以及老生台步等。

还可以利用扇子、甩发、水袖以及手帕等道具来更好的丰富演员形象。

如果没有戏曲身段,角色也就失去了该有的生命力。

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是戏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一、以生活为基础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戏曲身段的展示也离不开自然生活的真实情况。

如:戏曲演员在赏花的同事必须要用手指向花开的方向,眼神也要真实可感,表现出对花朵的喜爱和赞美,并且闻花的体态也不似平常,而是将平常的体态放大化,在闻花的同时要带给观众一种美感,此外步伐和手势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一点和话剧演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戏剧话剧演员在表现看花时,并没有戏剧那么多的讲究,反而更为随意,对演员的手脚也没有固定的要求,相对来说,话剧演员要自由得多。

和外国剧目相比,戏曲的形体动作更贴近生活,向人们展现自然生活的内涵。

如:《秋江》一戏中,扁舟上,陈妙常和老艄公根据客观环境的改变不断改变自身的身形动作,两人用一高一低的动作表现出生活处于起伏波涛之中人们对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演员将优美的身形加以适当的夸张,配合节奏的改变,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戏曲带个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也有情感上的渲染,如:《拾玉镯》中,演员通过对玉镯拾起又放的形象展示,使观众切身的感受到剧中人物矛盾挣扎的内心活动。

二、动作自然角色的一举一动贯穿整个戏剧的演出,也就是说戏曲的身段推动着整个戏曲剧情的发展,随着剧情环境、节奏的改变,演员身段、唱腔围绕着剧情的变化而改变,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表演,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自然如常,如:《卷席筒》中苍娃儿和《柜中缘》中淘气儿两个角都采用了口语化的台词和生活化的形体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浅析戏曲身段与演唱的关系

浅析戏曲身段与演唱的关系

浅析戏曲身段与演唱的关系戏曲表演论文(最新10篇)之第十篇摘要:戏曲表演艺术中, 身段表演与演唱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 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将戏曲曲目中的深刻内涵诠释得更加完美。

规范的身段表演不仅不可以更加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 对于科学的发声技巧的建立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在戏曲的表演中, 也只有身段表演与演唱并重, 才能够更加从容地进行演唱。

关键词:戏曲,身段,表演,演唱,关系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也被称之为我国的国粹, 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秦代。

在历经千年的发展之中, 戏曲渐渐形成了曲种众多、剧目丰富, 表演生动形象的多元化发展局面。

近年来, 随着"一带一路";方针的制定与落实, 戏曲又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性的"戏曲文化周";"戏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也掀起了学戏热的良好氛围, 很多优秀的曲种也随之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了解了戏曲, 了解了中国。

在当今戏曲表演的大环境中, 人们普遍都会重视发声的技巧与方法是不争的事实, 但如果忽略身段表演, 而这对于表演者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全面的。

本文将从戏曲的起源出发, 分析戏曲发展过程中表演体系的形成, 并结合笔者实践经历, 论述戏曲表演艺术中身段表演与演唱之间的关系。

一、戏曲表演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戏曲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她不仅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更蕴含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戏曲在中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氏族村庄中的原始乐舞, 随着这些氏族的不断壮大, 歌舞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 如"秧歌";"社火";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这个阶段也成为了戏曲艺术的萌芽时期。

在之后的发展中, 戏曲的形式渐渐得到了规范, 《诗经》中的"颂";与《楚辞》中的"九歌";也都是戏曲早期的前身。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一. 引言戏曲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段基本功则是戏曲表演的基础。

通过对身段基本功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形体美感和表演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的意义2.1 发展身体素质身段基本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灵活性、协调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戏曲表演的要求。

2.2 塑造表演形象通过身段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可以学会运用不同的姿势和动作来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使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2.3 增强表演力身段基本功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的表现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内容3.1 身体基本姿势戏曲表演的身体基本姿势包括直立、挺胸、收腹、平衡身体等。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锻炼,使身体能够自然而然地保持正确的姿势。

3.2 步法训练步法是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包括走、跑、跳等。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的步法,并通过练习使步法更加流畅、自然。

3.3 手势动作戏曲表演中的手势动作主要包括点、托、推、拉、握、抓、拿等。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运用手势动作,使表演更加精彩。

3.4 表情表演表情是戏曲表演中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演绎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表情表演的技巧。

四. 戏曲表演身段基本功教学方法4.1 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展示身体姿势、步法和手势动作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模仿。

4.2 分解训练法将复杂的身段基本功拆解成简单的动作,逐步教授给学生,并逐步组合起来进行练习,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4.3 角色情境训练法通过给学生设定不同的角色情境,让他们在表演中运用身段基本功,以增强对角色形象的理解和表现力。

4.4 配合音乐训练法通过配合戏曲音乐进行身段基本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的掌握。

简述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

简述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

简述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
戏曲舞蹈中的舞姿身段是表演之魂,不仅能体现出舞蹈者的美感,还能展现出角色的个性、情感和境遇,为舞台形象注入生命力。

舞蹈演员需要具备稳健的技巧、丰富的表现力和准确的身体控制能力,才能塑造出完美的舞姿身段。

首先,动态平衡是舞姿身段的基础。

动态平衡是指舞蹈演员在各种动作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它是使用肢体发力来控制身体的重心,从而达到舞姿优美的效果。

在表演中,动态平衡能够让舞蹈演员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从而达到惊艳观众的效果。

其次,变化多样的身段是舞姿身段的特点之一。

舞蹈演员需要在舞台上通过身体语言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塑造出角色的形象。

身段的变化包括身体的姿势、形态和线条,需要舞蹈演员根据不同表演情境和角色特点的不同而做出调整。

变化多样的身段能够让舞姿更加立体生动、生命力十足。

第三,流畅自然是舞姿身段的追求。

流畅自然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动作的连贯性和自然性,需要舞蹈演员融入身体内心、体验身体的变化,并能够进行微妙而准确的身体调整。

在表演中,流畅自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演员身体和角色内心的紧密联系,更好地理解角色的
内在情感。

总之,舞姿身段是戏曲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舞蹈演员具备扎实的技艺和丰富的内心体验,才能达到完美的表演效果。

我们应该重视舞姿身段在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致力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舞蹈演员,为戏曲舞蹈的发展做出贡献。

传统戏曲中的表演艺术与技巧

传统戏曲中的表演艺术与技巧

传统戏曲中的表演艺术与技巧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技巧,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这种艺术形式融汇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等多种元素,传递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传统戏曲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艺术和技巧,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激动。

本文将探讨传统戏曲中的表演艺术和技巧,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身段功底在传统戏曲表演中,身段功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包括演员的动作、姿态和形体表现等。

演员需要通过高度的舞蹈技巧和肢体灵活性,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比如,在京剧中,角色的动作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内是指身体内部的肌肉运动,外是指肢体的表面动作。

演员需要通过精确而有力的动作,将内外两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形体表演。

二、声腔唱腔声腔唱腔是传统戏曲中不可或缺的表演技巧。

它是指演员用特定的声音形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声腔唱腔,如京剧的腔调严谨、豪放和高亢,黄梅戏的腔调柔美、委婉和细腻等。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变化以及音域的应用,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三、面部表情传统戏曲表演中,面部表情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面部表情,演员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不同的面部表情代表着不同的角色性格和情感状态。

比如,在京剧中,凤姐的面部表情要高贵优雅、妩媚动人;而潘金莲的面部表情则要狡黠奸诈、嗔怒娇羞。

演员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面部表情,来展现角色的复杂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四、服饰和道具运用传统戏曲的服饰和道具在表演中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

演员需要通过服饰和道具的选择和运用,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比如,在京剧中,红色的戏装通常代表勇猛和豪爽,紫色的戏装则代表端庄和高贵。

而且,道具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强舞台效果,使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总结:传统戏曲中的表演艺术和技巧是多方面的,从身段功底到声腔唱腔,从面部表情到服饰道具的运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曲身段与表演[权威资料] 浅谈戏曲身段与表演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是一代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艺术遗产。

戏曲艺术有着它成套、固定的表演手段,如“四功五法”的“唱、念、做、打”和“手眼神法步”。

戏曲身段是表演程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所共知,歌剧以唱为主,而话剧是以念自为主,舞剧是以舞蹈为主。

唯有戏曲表演程式中的身段是其他表演艺术所不具备的。

在戏曲身段中的台步就要分好几种,青衣台步、花旦台步、老旦台步、花脸台步、武生台步等等,它根据人物身份的不同,出场、下场及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台步也不同。

程式服务于表演,表演的目的是刻画人物,不同的人物以不同的程式化表现也正是戏曲艺术不同于其它表演艺术的根本区别。

例如:刀马旦这一行,演员要根据不同的剧情,在表演过程中特别是在身段处理上,基本上要遵循稳、准、狠、美、媚的表演要领,在《扈家庄》一剧中“扈三娘”的身段及表演,就把这几项要领呈现的淋漓尽致,再如戏曲架子花脸这一行当,演员表演时也应根据剧情及行当的需要展示出稳、准、狠、帅、美、刚等涉及身段方面的行当特点。

戏曲身段的创作来源离不开人们的生活。

世间万物,都有它各自生存的价值与规律。

就拿我们每个人来说,不同个性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人们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和愿望,都在积极的行动着。

人们的行动是通过语言、形体动作、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而演员的行动、语言、形体动作、面部表情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去体验、去创作出来的。

我们所说的“身段”实际上就是戏曲舞蹈,即戏曲舞台上的形体动作,在戏曲表演中被称为“身段”。

戏曲的身段是我国历代艺术家们从生活中提炼、加工而成的,它能够形象的体现人物的个性与丰富的生活内容。

例如:在演出的剧目中,常看到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一系列身段动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中原有的形态加工而成的。

但在舞台上并没有设置生活中真实的门,也没有看到生活中真实的楼梯,而是经过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使观众视之无却感其有。

通过程式化的身段表现,让观众感受到比生活更真、更美的东西,这就是戏曲身段所创造的特有的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戏曲身段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表演程式。

一个戏构成的戏剧情节,主要是依靠角色的行动来完成。

行动,即动作化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戏曲身段,则是行动最直接的表现。

其次,戏曲身段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更加典型化的生活含义,是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

例如:要在舞台上表演一个看花和闻花的动作,话剧演员主要表现目光的真实感和生活中的真实动作,至于手怎么放,脚怎么站是比较自由的,无需做一个欣赏的姿态。

当然,并不是话剧演员不需要造型美,而是它没有像程式化的戏曲那么讲究,而戏曲演员除了和话剧演员一样需要表现目光真实感之外,还需要在看花的同时,用手指向开花的方向。

锣鼓敲打着节奏,左手提裙,右手托起,慢步到开花的地方,通过看花、嗅花,醉心于花香等一系列程式化的闻花的夸张的形体动作,让观众随之感受到花的美丽与芳香,给人以夸张后的生活真实与锤炼后的艺术程式之美。

中国戏曲的身段尽管有严格的程式规范,但不同的人物,在同样的程式化身段中要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起霸”基本上都是一个路数,但不同的行当,则有不同的“起霸”。

如男起霸与女起霸即有“阳刚”与“阴柔”之区分,小生与武生起霸则有“文神”与“武气”之别,故在活用戏曲身段程式化之时,首先需了解你所扮演的是什么人物,你这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就会将传统程式融于戏中,才会使固定的戏曲程式服务于人物的个性表现,观众才会喜欢看。

戏曲身段在戏曲剧目中的表演不仅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造型
美,更主要的是从演员的身段里面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内在的思想情感。

戏曲身段在戏曲表演中运用的非常广泛,仅仅依靠模拟人类日常动作是满足不了戏曲舞台上所需求的,做为新一代从事戏曲艺术事业的演员来说,要弄明白戏曲身段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价值所在,就必须经过一番的努力,否则就会淹没它所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生活特征,戏曲身段程式始终是戏曲表演艺术中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

文档资料:浅谈戏曲身段与表演完整下载完整阅读全文下载全文阅读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浅谈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及运用论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钢琴伴奏技术蔡元定《律吕新书》之解读舒伯特与他的艺术歌曲《西尔维娅,她是谁》抽象绘画到平面设计中的几点思考浅析德彪西《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演奏论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唐代阎立本《步辇图》赏析展现漆画之美论蒙古族舞蹈“蛊碗舞”的舞学特性在歌唱教学中加强学生声乐艺术基本功训练美国电影《朱诺》里的青春期教育观吉祥纹样与现代企业形象塑造合唱《嘎哦丽泰》的情感布局与演唱分析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品牌战略咏叹调演唱中的气息处理浅谈儿童钢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立体音乐空间中体验美旋律是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

我将尽快删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