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高温季节猪应急的应对措施

高温季节猪应急的应对措施

利用通风、遮阳等措施调节温度
通风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猪舍内的温度。可以采取南北窗全开、打开 地窗等方式来增加通风量。
遮阳
在太阳直射强烈的时候,可以使用遮阳网、植物等措施来减少太阳 直射,降低温度。
人工风扇
在高温环境下,可以使用人工风扇来增加空气流动,降低环境温度 。
利用地板局部降温系统或“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需要温暖舒适的环境温度来促进生长和哺乳, 适宜温度为18-22摄氏度。保持猪舍通风良好, 湿度适当。
生长育肥期猪
需要适当降低环境温度以促进生长,适宜温度 为25-30摄氏度。加强猪舍通风、增加人工风扇 等措施来降低温度。
妊娠期母猪
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来保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温度为15-20摄氏度。保持猪舍通风良好 ,湿度适当。
地板局部降温系统
这类降温系统是指在猪的躺卧区地板下部铺设多排水管的一种传导降温方式。适用于有地下水源、可以打井的地 区。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这类降温系统是指将水帘机和风扇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降温方式。水帘机可以将水变成水蒸气,通过风扇将水蒸 气吹到猪舍内,从而降低猪舍内的温度。
05
其他注意事项
保证饮水干净充足
采食量下降
妊娠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因为高温影响食欲和采食量下降 ,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对临产母猪的影响
阵痛反应强烈
临产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因为高温影响阵 痛反应强烈,使分娩过程变得困难。
生产过程延长
临产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生产过程延 长,增加难产风险。
奶水不足
临产母猪在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奶水不足, 影响刚出生仔猪的生长和发育。
减少热辐射
太阳直射和红外辐射会导致猪舍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猪的生长和发育。为了减少热辐射的 影响,建议猪舍周边种植高大乔木,必要时加挂遮阳网等。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概述:热应激,就是当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的适温区上限,使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动物体内一系列生理与机能上的不良反应。

高温气候,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气候给生猪生产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淘汰率与死亡率上升。

在夏季,由于热应激,母猪配怀率下降、流产、死胎、弱仔等现象**上升,热应激还导致商品猪生长缓慢或停滞,以上都使养猪生产成本显著**。

如何防制或减少热应激对种猪的影响,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夏季饲养管理的首要问题。

生长肥育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21℃,一般认为32~38℃是热应激范围。

试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的5~10℃时,猪的采食量则要**6%~21%。

热应激使猪的采食量下降,日增重减少。

其原因可解释为:1、由于热应激改变了生长育肥猪机体内分泌的正常活动,导致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调节物质代谢的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起了机体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活动**,继而**猪的日增重速度。

2、高温引起摄食中枢兴奋性**,从而致使采食量下降,使养分摄入量减少是猪增重**的直接原因。

在很大的温度范围下猪都可以获得相似的生长性能,最适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建立生物反应函数来确定。

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处于5-30℃,自由采食的育肥猪生长性能(相对采食量、相对生长速度和相对饲料转化效率),但是,在5-20 ℃的环境下,猪的生长性能都没有显着差异Nienaber 等,1987a)。

Nichols等(1982)有类似的报道,10-25℃的条件下,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差异。

这表明出栏前的环境控制措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猪的环境适应能力(Hahn 和Nienaber,1988)。

虽然以上有关于短期热应激和长期热应激影响的研究有所矛盾,但是这两种研究都具有实用性,因为热应激持续的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只是短时间内,这取决于气候和地理位置。

猪热应激的预防措施:改善饲养环境许多养殖户一般比较注重产房母猪和仔猪的保温,但对防热投入不够。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1. 引言1.1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夏季母猪热应激是指母猪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应激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一种疾病。

夏季高温是母猪群体中常见的环境压力之一,当环境温度高于母猪的适宜范围时,会引起母猪热应激,进而影响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1. 生长速度减缓:高温环境下,母猪的摄食量和能量代谢减少,导致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影响母猪的体重增长和肉质品质。

2. 繁殖效率下降:热应激会导致母猪发情期延长、怀孕率降低和产仔数减少,从而影响繁殖效率和产仔质量。

3. 免疫功能下降:高温环境下,母猪的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影响母猪的健康状况。

4. 经济效益减少:夏季母猪热应激不仅会造成生产效果的下降,还会增加饲养成本和医疗费用,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

防治夏季母猪热应激对于提高母猪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临床症状1. 发热:母猪受到高温的刺激后,体温会显著升高,出现发热现象。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持续的高热症状。

2. 呼吸困难:由于高温环境会影响母猪的呼吸机能,导致呼吸困难现象。

母猪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加,表现为气喘等症状。

3. 精神萎靡:受到高温的影响,母猪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的情况。

表现为食欲减退,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 消化系统紊乱:高温环境会影响母猪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母猪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5. 血液循环障碍:高温环境下,母猪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症状。

母猪可能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循环系统疾病表现。

以上是夏季母猪热应激的临床症状,猪场管理者应及时观察母猪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治疗热应激带来的危害。

1.3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综合防治夏季母猪热应激的综合防治包括多个方面的措施,旨在综合管理和调节母猪的环境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避免热应激对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环境温度中的机体对热环境对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一、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猪属恒温动物,因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故很不耐热。

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0℃~34℃,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6~22℃,产仔和哺乳母猪为22℃~25℃。

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进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

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猪体温升高。

处于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

另外,猪的耐热性与品种和体型大小、体重和经济类型等因素有关。

生产中猪群的饲养密度和设备受限也是使猪造成猪热应激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热应激对猪的影响与危害2.1 对猪行为、生理的影响处于热应激状况下的猪,饮水量增加,散群横卧,寻找有水低温处翻滚,呼吸和脉搏频率增加,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由于高度闷热,猪情绪狂燥,可能发生相互咬耳、咬尾情况。

严重时可见到肌肉和尾巴震颤,黏膜发绀,站立困难,呈休克状,如抢救不及时则倒地死亡。

也有看不到这些症状而突然死亡的。

2.2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热应激可使母猪发情不明显,发情时间短,发情周期间隔时间增加而降怔常发情率,对于后备母猪可导致初情期后延30天以上,对于哺乳母猪则会使泌乳量减少,进而使仔猪抗病力减弱,死亡率增加。

对于公猪则表现为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如果温度高于27℃100小时以上或者夏季气温连续在27℃以上波动数天,其精液就失去保存价值。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夏季母猪常常遭受高温的侵袭,造成猪只容易发生热应激。

热应激对母猪的生存和生产性能都有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性能下降:热应激影响母猪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猪只摄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包括生长速度缓慢、繁殖力下降等。

2. 免疫功能下降:热应激会削弱母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各种疾病,例如消化道炎症、呼吸道疾病等。

3. 失水、脱水:高温环境下,母猪容易出现大量出汗以及呼吸水分散失的情况,导致体内失水严重,容易引发脱水症状,进一步影响猪只的健康。

1. 呼吸困难:由于高温环境下母猪的呼吸频率增加,导致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呼吸等症状。

2. 运动减少:高温下母猪容易出现运动减少的情况,表现为日间活动少,甚至直接躺在地上休息不动。

3. 食欲减退:热应激会影响母猪的食欲,导致食欲减退,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愿进食。

4. 体温升高:热应激导致母猪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常常超过40℃。

针对夏季母猪热应激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下:1. 控制温度环境:保持猪舍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可以安装通风设备、喷淋降温系统等,确保母猪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

2. 提供清洁饮水:热应激会导致母猪出汗、呼吸散失大量水分,因此需要及时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保持猪只的水分平衡。

3. 调整饲料:夏季高温时,可以适当调整母猪的饲料组成,增加优质饲料的含量,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猪只的营养水平。

4. 注意疫病防控: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定期注射疫苗,做好疫病的监测与治疗。

夏季母猪热应激对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都有较大影响。

通过控制温度环境、提供清洁饮水、调整饲料以及注意疫病防控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轻夏季母猪的热应激,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热应激对猪的危害及对策

热应激对猪的危害及对策

S i y a n g t i a n d e1热应激对猪的影响1.1热应激对生长猪的影响初生仔猪适宜温度32-34℃,3周龄为26-28℃,8-9周龄19-20℃,有研究表明体重20kg猪在气温超过26.7℃时,45kg猪在气温超过32℃时,75kg猪在气温超过30℃时,其采食量、增重率明显下降。

体重68-l00kg猪在环境温度达到38℃,体重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

高温季节也是发生PSE肉的高峰期,猪体重50kg 增重速度最快的气温是23℃。

100kg为20℃;体重每增加l0kg增重速度最快的气温下降0.6℃,最大的增重率与最高的饲料利用率相符。

气温在最适温度以上,采食量下降,其生长速度与增重也随之下降。

试验表明,体重30-80kg在15-20℃之间蛋白质的沉积作用最强。

饲料利用率也在15-23℃之间最高。

在温度相对适宜的条件下,湿度对猪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湿度由45%升高到95%,猪的平均日增重有下降6% ~80%的趋势。

但高温高湿协同作用危害更大。

1.2热应激对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有人研究,高温影响公猪的繁殖性能。

如将公猪睾丸温度维持在40℃,3h就足以使公猪精液量和活力降低。

如将先前适应21.5℃环境的公猪置于33℃下3h后公猪精液浓度下降,活力降低,不正常精子和死精率增加。

本猪场实验证明,在高温季节配种的母猪,其受胎率比在一般季节低一半,公猪在热应激因子除去后56d,精液性状恢复正常。

热应激使公猪性欲减退,可能是睾丸类固醇的产生受到抑制。

猪在最初遇异常高温后,热应激的作用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温的不良作用可使得公猪在8周左右时间精液质量下降。

但是受精障碍最大的时间约在热应激之后4~5周,这一时间差表明受害严重的是精子成熟过程,而非形成的早期阶段。

不同个体的公猪,其对炎热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主要由遗传决定,背膘较厚的猪更易受高温的危害。

1.3高温对母猪的影响高温时,母猪常出现乏情和发情周期稍微延长的现象。

减轻夏季热应激养猪生产影响

减轻夏季热应激养猪生产影响

减轻夏季热应激养猪生产影响汇报人:2023-11-15contents •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减轻热应激的策略•减轻夏季热应激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生长速度下降高温下,猪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营养吸收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

热应激还会导致猪的肌肉和脂肪沉积减少,进而影响其体重和体况。

温度升高会降低猪的食欲,导致其摄入的食物量减少。

饲料转化率下降高温环境下,猪的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饲料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但是,由于高温导致猪的食欲减退,摄入的营养不足,所以其饲料转化率会明显下降。

这意味着养猪生产中需要投入更多的饲料,但得到的回报却减少,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猪群健康问题高温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其更容易感染疾病。

热应激会增加猪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热应激还会导致猪出现中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02减轻热应激的策略在猪舍上方搭建遮阳网,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对猪的影响。

遮阳防晒通风换气喷水降温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扇、排气扇等,促进猪舍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

在猪舍内设置喷头,定时喷水,利用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降低猪舍温度。

03改善猪舍环境0201增加猪的进食量,调整日粮配方,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猪的抗热能力。

调整日粮配方保证猪的饮水需求,增加饮水设施和饮水次数,降低猪的体温和维持正常的代谢。

增加饮水尽量在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进行饲喂,减少白天的高温对猪的影响。

调整饲养时间调整饲养管理选择耐热性强、适应高温环境的品种猪进行养殖,如杜洛克、长白等。

选用耐热品种猪选用耐热品种根据品种特点进行合理选配,避免近亲交配,提高种群质量。

合理选配对不适应高温环境的猪及时进行淘汰,保持种群健康。

定期淘汰03减轻夏季热应激的实践案例成功案例一:某规模化猪场该猪场在夏季采取了有效的通风措施,如安装大功率风扇和湿帘系统,降低猪舍温度,保持空气流通。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

猪热应激的危害及预防

给予病猪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给予病猪口服补 液盐或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
降低猪舍温度, 保持通风良好
调整饲料配方, 增加营养摄入
定期接种疫苗, 提高猪群免疫力
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药、抗菌药等
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降低体温,缓解热应激症状。 使用抗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以防止继发感染。 补充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补充能量。 通风和降温:通过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温度等方式,降低猪舍温度,缓解热应激。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病原菌滋生
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栏舍、食槽、饮水器等,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 播。
消毒时应该选择对人和动物无害的消毒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前应该彻底清扫猪舍,清除粪便、垃圾等杂物,以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频率应该根据猪舍的卫生状况和季节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每周应该至少消毒一 次。
促进散热:水蒸发时吸热,可以带走病猪皮肤表面的热量,有助于降低体温。
缓解症状:热应激会导致病猪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等症状,用凉水浇淋皮肤可以缓解这些 症状,使病猪感到舒适。
注意事项:在使用凉水浇淋病猪皮肤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对病猪造成刺激。同时, 要避免浇淋到病猪的眼睛、耳朵等敏感部位。
疫苗接种: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驱虫:选择在凉爽的天气进行,避免在高温时段 饮水:提供充足、清凉、清洁的饮水,避免饮用过热的水 饲料: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营养浓度,提高猪的抵抗力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饲养密度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通,降低猪舍内温度和湿度,减少热应激的发生。
03
预防猪热应激的措 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环境温度中的机体对热环境对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一、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
猪属恒温动物,因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故很不耐热。

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0℃~34℃,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6~22℃,产仔和哺乳母猪为22℃~25℃。

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进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

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猪体温升高。

处于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

另外,猪的耐热性与品种和体型大小、体重和经济类型等因素有关。

生产中猪群的饲养密度和设备受限也是使猪造成猪热应激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热应激对猪的影响与危害
2.1 对猪行为、生理的影响
处于热应激状况下的猪,饮水量增加,散群横卧,寻找有水低温处翻滚,呼吸和脉搏频率增加,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由于高度闷热,猪情绪狂燥,可能发生相互咬耳、咬尾情况。

严重时可见到肌肉和尾巴震颤,黏膜发绀,站立困难,呈休克状,如抢救不及时则倒地死亡。

也有看不到这些症状而突然死亡的。

2.2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热应激可使母猪发情不明显,发情时间短,发情周期间隔时间增加而降怔常发情率,对于后备母猪可导致初情期后延30天以上,对于哺乳母猪则会使泌乳量减少,进而使仔猪抗病力减弱,死亡率增加。

对于公猪则表现为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如果温度高于27℃
100小时以上或者夏季气温连续在27℃以上波动数天,其精液就失去保存价值。

对于生长发育肥猪,因高热使采食量减少,导致猪的增重降低,生长发育受阻。

2.3 对猪繁殖的影响
由于高温使猪采食量降低,采食量降低导致采食的胆固醇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胆固醇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由于热应激时皮质醇增加,而耗费了大量的胆固醇,致使只有少量的胆固醇用来合成性激素。

另外,在热应激时,由于脂肪酸摄入少或耗费大,致使前列腺素减少。

这些都可导致繁殖障碍。

如气温达到32℃时进行配种,大约有20%的猪不孕;高温使配种后8
天内的胚胎存活数显著减少,20天以内造成着床期胚胎死亡;当母猪怀孕最后2周热应激时导致胎儿死亡率增加。

2.4 对猪导致的应激性疾病
应激因素的强烈刺激可使猪发生应激综合征,如白肌肉(PSE肉)、急性衰竭死亡、条件性细菌感染等。

PSE肉是由于炎热等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肉质下降的遗传性疾病,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条件性细菌感染所谓的条件细菌系在正常健康的情况下,这些细菌与猪共存,猪不发病。

当发生应激综合征时,它们乘虚而入血流,繁殖增毒而成为致病菌,致使猪发生大肠杆菌病、急性链球菌病、猪肺疫或猪沙门氏杆菌病等。

三、猪热应激的应对措施
3.1 创造好的环境条件,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
猪舍顶层设置隔热层或搭建遮阳网,增加猪舍的跨度。

加强通风换气,可采取机械通风,安装风扇或送风机,促进空气流动,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带走舍内热量,纵向通风比横向通风效果好。

舍温过高时可用胶管或喷雾器定时向猪体(分娩舍除外)和屋顶喷水降温、人工洒水降温和猪舍湿帘风机(比较适用于公母猪舍,成本也比较低廉)降温。

对公猪必要时需定时冲洗睾丸,必要时可安装空调降温。

冲水降温时一定注意高温高湿,否则会造成在舍内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别是产房和保育阶段。

3.2加强饲养管理
减少猪舍饲养密度,可降低猪舍内温度。

每天检查自动化饮水器的出水量,保证供给猪充
足的饮水,促进体热散失。

调整饲喂时间,增加饲喂次数。

炎热夏季可早上提前喂料、下午推后喂料,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时投料,夜间加喂1次。

搞好饲料保管,防止霉变饲料中定期添加脱霉剂(如霉脱宝)。

3.3添加抗热应激药物
当温度超过32℃时,饲料中可酌情试用维生素C(200~500mg/kg)、维生素E(200mg/kg)、生物素和胆碱等抗热应激药物;也可适量添加碳酸氢钠(250mg/kg)来缓解猪的热应激。

将中草药(如开胃健脾、清热消暑功能的山楂、苍术、陈皮、槟榔、黄芩、大曲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如傲力维)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饲料添加剂,能协调猪体内的调节功能,增强猪的适应性和抵抗热应激的能力。

另外,在夏季对公母猪每天投放一定量的青饲料,可以提高猪群的食欲和抗应激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