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伏沙明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后出现的静坐不能sigma-1受体的潜在作用

合集下载

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实 验 组 出 现 不 良反 应 的 有 2例 患 者 , 1例 为 便 秘 , 1例 为 头 痛 , 发 生率为 7 . 4 % 。 对 照组有 6例患者出现不 良反应 , 2例便 秘, 1 例焦 虑, 1 例恶心 , 1 例心 率过 速, 1 例 为困 倦, 发生率 为 2 7 . 3 %。实验组 患者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 照组 , 差异显 著 , 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参考文献 [ 1 ] 张昔伦.舍 曲林 合并 喹硫平 治疗 强迫 症 的临床疗 效分 析[ J ] . 中国 医药指 南,
2 0l 4. 2 9 : 1 7 l一1 7 2.
[ 2 ] 贾四杰 , 程哲, 王 四贵 , 刘武军.喹硫平联合舍 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伴 强迫症状对 照研究[ J ] .中国民康医学, 2 0 1 3 , 1 3 : 1 8 — 2 0
3讨论
强迫症这种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实验组采用喹硫平 和舍曲林 的综 合治疗 , 舍 曲林为常规的治疗 药 物 , 服用 后通 过 肝脏代 谢 , 虽 疗 效较 好但 会带 来 较多 的不 良反 应| 2 J 。喹硫平为抗精神病的药物 , 对羟色胺受体有亲和力 , 两种药 物同时使用可 充分和 患者的神经受体进行结合 , 提高治疗效果 , 并促使生活质量的提高 。实验组患者 不 良反 应的发生率为 7 . 4 %, 治疗有效率为 9 2 . 5 9 %, 对照组 患者不 良反应 的发生率 为 2 7 . 3 %, 治疗有效率为 7 7 . 2 7 %, 差异显著 , 有统计学 意义( P < 0 . 0 5 ) 。 综上所述 , 强迫症患者采用喹硫平 和舍曲林 的综合治 疗 , 可缓解焦 虑 、 暴 躁等 不 良 症状 , 药物安全性 高, 不 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 提高生活质量 , 值得推荐 。

Sigma-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地认知障碍

Sigma-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地认知障碍

Sigma-1受体激动剂⽤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地认知障碍Sigma-1受体激动剂⽤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认知障碍Tomihisa Niitsu1, Masaomi Iyo2,3 and Kenji Hashimoto3,* 摘要:神经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抑郁症) 患者的核⼼特征是认知障碍。

⽬前⽤于治疗认知障碍的药物有显著的局限性,所以⼈们仍在积极地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在⼤脑中,质⽹sigma-1受体蛋⽩是⼤脑唯⼀的结合位点,对多个神经递质系统产⽣强效作⽤。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神经精神性疾病的病理⽣理学⽅⾯和⼀些治疗药物【如选择性5-羟⾊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多奈哌齐和神经甾体】的作⽤机理中,sigma-1受体都发挥着作⽤。

在SSRIs中,氟伏沙明是强效的sigma-1受体激动剂,与sigma-1受体的亲和⼒最⾼。

sigma-1受体激动剂⼤⼤增强神经⽣长因⼦(NGF)诱导的PC12细胞轴突⽣长,选择性sigma-1受体拮抗剂NE-100可拮抗这⼀作⽤。

此外,亚慢性给予sigma-1受体激动剂(例如氟伏沙明、SA4503(库他美新)和多奈哌齐)可显著改善苯环⼰哌啶(PCP)诱导的认知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有关)。

通过联合给予NE-100,可拮抗这⼀作⽤。

采⽤特定的sigma-1受体配体[11C] SA4503,进⾏正电⼦发射断层扫描(PET)研究,结果表明,氟伏沙明和多奈哌齐可与健康⼈脑中的sigma-1受体结合。

在临床研究中,某些sigma-1受体激动剂,包括氟伏沙明、多奈哌齐和神经甾体,可改善神经精神疾病中的认知障碍和临床症状。

在本⽂中,我们将回顾最近关于sigma-1受体激动剂作为潜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抑郁症认知障碍药物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sigma-1受体、认知、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抑郁症、谵妄Sigma-1 Receptor Agonists as Therapeutic Drugs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Tomihisa Niitsu1, Masaomi Iyo2,3 and Kenji Hashimoto3,*1Research Center for Child Mental Development, Chib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1-8-1 Inohana, Chiba 260-8670, Japan;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Chib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1-8-1 Inohana, Chiba 260-8670, Japan;3Division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Chiba University Center for Forensic Mental Health, 1-8-1 Inohana, Chiba 260-8670, JapanAbstract: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a core feature of patients with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such as schizophrenia and psychotic depression.The drugs currently used to treat cognitive impairment have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ensuring that the search for more effective therapies remains active. 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 sigma-1 receptors are unique binding sites in the brain that exert a potent effect on multiple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sigma-1 receptors play a role in both the pathophysiology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and the mechanistic action of some therapeutic drugs, such as th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 donepezil and neurosteroids. Among SSRIs, fluvoxamine, a potent sigma-1 receptor agonist, has the highest affinity at sigma-1 receptors. Sigma-1 receptor agonists greatly potentiate nerve-growth factor (NGF)-induced neurite outgrowth in PC12 cells, an effect that is antagonized by treatment with the selective sigma-1 receptor antagonist NE-100. Furthermore, phencyclidine (PCP)-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animal models of schizophrenia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sub-chronic administration of sigma-1 receptor agonists such as fluvoxamine, SA4503 (cutamesine) and donepezil. This effect is antagonized by co-administration of NE-100. 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study using the specific sigma-1 receptor ligand[11C]SA4503 demonstrates that fluvoxamine and donepezil bind to sigma-1 receptors in the healthy human brain. In clinical studies,some sigma-1 receptor agonists, including fluvoxamine, donepezil and neurosteroids, improve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recent findings on sigma-1 receptor agonists as potential therapeutic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chizophrenia and psychotic depression. Keywords: Sigma-1 receptor, Cognition, Schizophrenia, Psychotic depression, Delirium.1.引⾔神经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是认知障碍。

阿立哌唑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用于治疗各类型的精神分裂症,但是它的不良反应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阿立哌唑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阿立哌唑不良反应阿立哌唑与不良反应相关的主要药理学效应如下:▲ 部分阻断D2受体(94%):阿立哌唑与D2受体亲和力较强,锥体外系反应较常见,尤其是静坐不能。

▲ 激动D2受体:可导致焦虑及失眠。

▲ 部分激动5-HT1A受体:可导致焦虑及头痛。

▲ 阻断α1受体:可导致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

阿立哌唑与胆碱能毒蕈碱样M受体无明显亲和力,对组胺H1受体的亲和力也弱于其他大部分抗精神病药。

阿立哌唑总体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失眠、恶心、呕吐、嗜睡、头晕、低血压、静坐不能、震颤及肌张力障碍等。

FDA曾发布安全警告,指出阿立哌唑可能导致强迫性或无法自控的冲动,包括赌博、暴食、购物、性交等;上述副作用较为罕见,可在停用阿立哌唑或减量时消失。

阿立哌唑作用机制▲ 部分激动D2受体:理论上讲,在多巴胺浓度较高时降低多巴胺输出,可改善阳性症状;在多巴胺浓度较低时增加多巴胺输出,可改善认知、阴性及心境症状。

▲ 部分激动D3受体:可能与其疗效有关,如改善认知症状。

▲ 阻断5-HT2A受体:可导致特定区域内多巴胺释放增加,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等运动副作用,并改善认知和情感症状。

阿立哌唑适应症和禁忌症阿立哌唑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13岁及以上个体的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单药或辅助治疗10岁及以上急性躁狂/混合躁狂,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双相障碍的维持期治疗;辅助治疗抑郁;治疗6-17岁孤独症相关的易激惹。

肌注剂型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相关的急性激越。

此外,阿立哌唑有时被超适应证用于治疗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如妄想性障碍)、痴呆相关行为紊乱、儿童青少年行为紊乱、冲动控制相关障碍等。

在中国,阿立哌唑的适应证为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不能用于痴呆相关精神病的治疗。

抑郁症——氟伏沙明--迟发性运动障碍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sigma-1 agonist fluvoxamine

抑郁症——氟伏沙明--迟发性运动障碍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sigma-1 agonist fluvoxamine

抑郁障碍患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有益作用:5例报告Yakup Albayrak, MD and Kenji Hashimoto, PhD目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特征是无意识、反复的、无目的的运动,可影响身体的不同部位。

众所周知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副作用,通常在服药几年后出现。

目前尚不清楚TD的有效治疗。

近日,有报道称,sigma-1受体激动剂氟伏沙明对多动症运动障碍有益。

方法:我们报告5例患有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和TD的患者。

给予所有患者氟伏沙明100mg/d,第二周后将氟伏沙明剂量增加至200mg/d。

在第四周,评价患者的TD和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

结果:第四周发现氟伏沙明对所有患者的TD和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有益。

结论:最近,研究认为sigma-1受体激动剂氟伏沙明对各种神经精神障碍有益。

然而,关于氟伏沙明对多动症运动障碍作用的数据有限。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试图证明氟伏沙明对TD的有益作用,并且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sigma-1激动。

进一步详细的双盲研究可以阐明氟伏沙明在多动症运动障碍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临床方面•目前尚没有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有效治疗。

•氟伏沙明是一种有效的sigma-1受体激动剂,对神经精神障碍有各种影响。

•氟伏沙明可能是治疗TD的有效药物,且副作用比丁苯那嗪少。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Sigma-1 Agonist Fluvoxamine for Tardive Dyskinesia in Patients With Post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 of Schizophrenia: Report of 5CasesYakup Albayrak, MD and Kenji Hashimoto, PhDObjective:Tardive dyskinesia (TD) is characterized by involuntary, repetitive, purposeless movements that can affec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dy. Tardive dyskinesia is a well-known side effect of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s and commonly occurs after several years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D is unclear. Recently, the sigma-1 receptor agonist fluvoxamine was reported to be beneficial for hyperkinetic movement disorders. Method: We report 5 cases with post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 of schizophrenia and T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fluvoxamine 100 mg/d, and after the second week the dosage of fluvoxamine was increased to 200 mg/d. At the fourth week, patients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TD and post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 of schizophrenia. Results:Fluvoxamine was found to be beneficial for TD and postpsychotic depressive disorder of schizophrenia in all patients by the fourth week. Conclusions: Recently, the sigma-1 receptor agonist fluvoxamine has been considered beneficial for various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However, data about the effects of fluvoxamine on hyperkinetic movement disorders are limited. In this report, we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fluvoxamine on TD, and we suggest tha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ight be due to sigma-1 agonism. Further detailed, double-blind studies should clarify the potential use of fluvox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kinetic movement disorders.Clinical Points∙There is still no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ardive dyskinesia (TD).∙Fluvoxamine is a potent sigma-1 receptor agonist that is suggested to have various effects on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Fluvoxamine might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D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than tetrabenazine.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特征是无意识、反复的、无目的的运动,可影响身体的不同部位[1,2]。

治疗精神疾病常用药物及副作用全解析

治疗精神疾病常用药物及副作用全解析

治疗精神疾病常用药物及副作用全解析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药物及可能的出现副作用全解析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分裂,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

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以药物为主,很多患者在恩恩医生的平台上担心服用精神分裂症药物会出现副作用。

今天白小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都有哪些,以及副作用到底是什么。

常见的治疗药物利培酮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

特别是对阳性及阴性症状及其伴发的情感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有较好的疗效。

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奥氮平为一新型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物,主要是通过对多巴胺和5一经色胺的拮抗作用而发挥抗精神分裂作用的,其对患者注意力与执行功能的提高作用比较明显。

其与传统药物相比,奥氮平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语言记忆与执行功能,但是不能提高语言流畅度,非语言记忆功能,与视觉追踪能力。

奎硫平富马酸奎硫平片,为一新型抗精神分裂药物,为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

其抗精神分裂作用机理可能主要是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受体。

氨磺必利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药物,为苯胺替代物类精神镇静药,选择性地与边缘系统的D2、D3多巴胺受体结合,本品不与5-羟色胺能受体或其他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

文拉法辛是三种生物源性胺类: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抑制剂,其中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作用最强,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作用也较强。

近年来有多个研究表明文拉法辛与抗精神分裂药合用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包括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副反应观察及处理措施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副反应观察及处理措施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副反应观察及处理措施目的:对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副反应观察及处理措施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用药后常见副反应进行观察,并对副反应的处理对策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效果显著,但用药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焦虑、血压降低、心动过速等副反应。

结论:阿立哌唑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在用药后容易发生一些较轻症状的副反应,医务人员应提高重视,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来控制副反应,进一步的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副反应;处理阿立哌唑为喹啉酮衍生物,属于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比较有效的药物之一。

但通过一些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将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当中时,也容易出现失眠、焦虑、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副反应现象,若在治疗中对这些副反应未能加以重视,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1]。

因此,笔者将我院近年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后重点对出现的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探讨切实、可行、的副反应处理措施,现具体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患者年龄在21—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72)岁,病程在4个月—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1.25)年,学历均在小学以上。

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均已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在接受本次研究前已排除内分泌及严重性躯体疾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可立哌唑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d,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在2周内加到20—30mg/d。

若有睡眠障碍严重者,可适当加用苯二氮?类药物。

除此之外,在应用可立哌唑治疗期间,不再联合其他抗精神药物。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观察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观察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11-27T11:41:25.27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李慧芝[导读]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强迫症状,且安全性高,效果要优于单用氟伏沙明治疗。

安化县精神病院湖南益阳 413522摘要:目的:经实验观察氟伏沙明联合阿哌利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治疗的80例强迫症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按照其住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氟伏沙明单一治疗,另外治疗组患者再联合以阿哌利唑治疗。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所获得的不同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强迫症状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经治疗均有很大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症状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25.0%、22.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强迫症状,且安全性高,效果要优于单用氟伏沙明治疗。

关键词:氟伏沙明;阿哌利唑;强迫症;治疗效果在临床各种疾病中,强迫症属于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强迫观念、强迫冲动以及强迫行为等症状。

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单独较大,而如果久治不愈,该病变会逐渐发展为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已有研究结果表示,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辅助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利于强化治疗效果[1]。

因此,本文便采用氟伏沙明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的方法,对该用药方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做出下文分析。

1对象及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治疗的80例强迫症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按照其住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是23例、17例,患者年龄自21岁到57岁,均值年龄是38.7±2.6岁,病程最短的是1个月、最长的是39个月,平均病程是19.7±1.5个月;另外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是22例、18例,患者年龄自22岁到58岁,均值年龄是39.2±2.8岁,病程最短的是1个月、最长的是40个月,平均病程是20.1±1.6个月。

2021年精神病学主治医师精选试题(网友回忆版)

2021年精神病学主治医师精选试题(网友回忆版)

2021年精神病学主治医师精选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有关铅中毒的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铅中毒治疗可以选(江南博哥)用二巯丙醇B.有机铅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明显C.铅中毒治疗可以选用二巯丁二钠D.急慢性铅中毒都应该进行驱铅治疗E.铅中毒分为有机铅中毒和无机铅中毒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二巯丙醇用于驱汞治疗,并非驱铅治疗。

[单选题]2.患者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焦虑症,治疗后出现手抖、坐立不安,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卡马西平B.左旋多巴C.安坦D.金刚烷胺E.氯丙嗪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阿立哌唑可以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如四肢震颤、坐立不安等,可以服用安坦缓解副作用。

[单选题]3.下列说法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是()。

A.一般不影响社会功能B.症状一般不超过4周,超过4周后可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C.应激源消失后病程不超过6个月D.持续性警觉性增高E.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DE三项,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一般不影响社会功能,持续性警觉性增高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要点。

B项,急性应激障碍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个月,若超过1个月,一般考虑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C项,应激源消失后病程不超过6个月是适应障碍的特点。

[单选题]4.有关碳酸锂中毒的描述,以下哪项错误()。

A.中毒不引起昏迷或死亡B.患者自服过量C.监测脑电图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D.钠摄人减少、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E.肾脏疾病的影响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碳酸锂中毒症状包括: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

[单选题]5.“理想自我”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罗杰斯C.布鲁纳D.弗洛伊德E.卡特尔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把自我分为两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单选题]6.神经症的特点不包括()。

A.存在精神病性症状B.无自知力C.无器质性病变D.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E.患者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神经症的患者可以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客观查体无器质性的病变,自知力完整,具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存在精神病性症状,且这些症状会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n Gen Psychiatry. 2010; 9: 11专科临床应用文献汇编1氟伏沙明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后出现的静坐不能:sigma-1受体的潜在作用Tsutomu Furuse1 and Kenji Hashimoto2背景:有报道称,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EPSs)的发病率更低,但是,已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会引起静坐不能等副作用。

尽管对静坐不能的病理生理学的了解仍很有限,似乎几种神经递质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其病理生理学中发挥作用。

内质网蛋白sigma-1受体已表现出可调节大脑内大量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

方法:我们报道了两个病例,在这两个病例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sigma-1 受体激动剂氟伏沙明的单一疗法可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后出现的静坐不能。

结果:服用阿立哌唑的两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单独服用氟伏沙明后,其Barnes静坐不能量表的总评分降低。

结论:医生可以考虑选择氟伏沙明来治疗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静坐不能。

Fluvoxamine for aripiprazole-associated akathisia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 potential role of sigma-1 receptorsTsutomu Furuse1 and Kenji Hashimoto21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sahikawa Red Cross Hospital, Asahikawa, Japan2Division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Chiba University Center for Forensic Mental Health, Chiba, Japan[Abstract] Background: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have been reported to cause fewer incidences of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EPSs) than 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but adverse events such as akathisia have been observed even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Alth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akathisia remains limited, it seems that a complex interplay of several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might play a role in its pathophysiology.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 sigma-1 receptors are shown to regulate a number of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in the brain. Methods:We report on two cases in which monotherapy of the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and sigma-1 receptor agonist fluvoxamine was effective in ameliorating the akathisia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with the antipsychotic drug aripiprazole. Results:The global score on the Barnes Akathisia Scale in the two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treated with aripiprazole decreased after fluvoxamine monotherapy. Conclusion:Doctors may wish to consider fluvoxamine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akathisia associated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 such as aripiprazole.背景有报道称,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EPSs)的发病率更低,但是,已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也会引起静坐不能等副作用。

静坐不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常见、最令人痛苦的锥体外系副作用之一[1,2]。

静坐不能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顺应性,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3,4]。

尽管目前有一些药物(例如,β-肾上腺素阻断剂、苯二氮卓类药物、抗胆碱能药)已用于治疗静坐不能,但是它们的疗效一般,大部分患者治专科临床应用文献汇编2疗后未见起色。

相比之下,我们对静坐不能的病理生理学的了解仍很有限。

考虑到静坐不能的临床表现,似乎几种神经递质系统(例如,多巴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GABA)和神经肽)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构成了其病理生理学的基础[1,2]。

内质网蛋白sigma-1受体对Ca 2信号系统和细胞存活起着关键性作用,已表现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5-8]。

最近的研究表明,sigma-1受体是天然的分子伴侣,其活性可以被结合到sigma-1受体的人工合成化合物激活或灭活 [9,10]。

此外,sigma-1受体对细胞内的Ca 2信号系统和生物能学起重要作用[8-10]。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伏沙明是sigma-1受体的强效激动剂[11,12]。

采用选择性sigma-1受体激动剂[11C]SA4503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研究表明,治疗剂量的氟伏沙明可结合到人类大脑内的sigma-1受体上,说明sigma-1受体可能在氟伏沙明的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3]。

考虑到sigma-1受体对调节神经递质系统的重要作用,我们猜测氟伏沙明可有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引起的静坐不能。

阿立哌唑属于抗精神病药物,它是多巴胺D2 受体和血清素5-羟色胺受体1A (5-HT )的部分激动剂,也是5-HT2A 受体的拮抗剂。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试验(STAR)研究表明,由阿立哌唑引起静坐不能的发病率比安慰剂或其他抗精神病药 (奥氮平、喹硫平或利培酮) 更高[14]。

这里,我们报道了两个病例,在这两个病例中,氟伏沙明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后出现的静坐不能。

本病例报告内的所有患者均签署了书面同意书。

病例报告 病例11例24岁女性患者,符合DSM-IV 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开始给予阿立哌唑(12mg),2天后,患者主诉腿部坐立不安。

她的Barnes 静坐不能量表[15]的总评分为3('中度静坐不能')。

给予氟伏沙明(50mg,一日两次)。

在给予氟伏沙明的第7天,静坐不能有显著减轻。

由于她仍有迫害妄想和幻听,将阿立哌唑的剂量增加到24mg 。

继续给予氟伏沙明(50mg)。

3周后,她没有复发静坐不能。

病例21例41岁男性患者,符合DSM-IV 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由于喹硫平引起体重增加,将抗精神病药改为阿立哌唑(6mg)。

在阿立哌唑的剂量增加到12mg 后,他出现静坐不能的症状。

他的Barnes 静坐不能量表的总评分为3。

给予氟伏沙明(50mg,一日两次),静坐不能的症状很快改善。

阿立哌唑的剂量增加到24mg 后,他没有出现静坐不能的症状,他的体重减轻,且精神症状稳定。

讨论据我们所知,本文第一次报道了氟伏沙明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后出现的静坐不能。

此外,我们也经历过氟伏沙明也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后出现的静坐不能(数据未显示)。

但是,需要进行氟伏沙明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以证实其对此综合症的治疗效果。

这些病例研究无法清晰地表明sigma-1受体激动是否与氟伏沙明的抗静坐不能作用有关。

为了证实sigma-1受体对治疗静坐不能的作用,在服用抗精神病药出现静坐不能的患者中,进行选择性sigma-1受体激动剂(例如,库他美新(SA4503))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也会很有意思。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1,2,4],静坐不能是其引起的神经学副作用之一。

尽管抗精神病药引起静坐不能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似乎静坐不能仅仅是多巴胺D 2受体阻断作用[1]。

大量神经递质系统影响静坐不能的病理生理学[1,2]。

目前,sigma-1受体激动是否与氟伏沙明的抗静坐不能作用机制有关尚不明确。

考虑到sigma-1受体对调节大量神经递质系统有重要作用[5-8], 氟伏沙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动sigma-1受体间接调节几种神经递质系统,当然,进一步的详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结论Ann Gen Psychiatry. 2010; 9: 11专科临床应用文献汇编3这两个病例表明氟伏沙明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出现的静坐不能的备选药物。

应使用大量样本对氟伏沙明进行更详细的随机双盲研究,以证实在其治疗静坐不能时sigma-1受体所起的作用。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的贡献在随访期,TF负责临床和等级评价。

KH 负责本研究的构思,参与研究,并进行协调。

所有作者已阅读并同意了最终的手稿.参考文献[1].Iqbal N, Lambert T, Masand P. Akathisia: problem of history or concern of today. CNS Spectr. 2007;12(Suppl 14):1–13. [PubMed][2].Kane JM, Fleischhacker WW, Hansen L, Perlis R, Pikalov A, Assunção-Talbott S. Akathisia: an updated review focusing on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J Clin Psychiatry. 2009;70:627–643. doi: 10.4088/JCP.08r04210. [PubMed] [Cross Ref][3].Kane JH.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are unacceptable. Eur Neuropsy chopharmacol.2001;11(Suppl 4):S397–S403. doi: 10.1016/S0924-977X(01)00109-2. [PubMed] [Cross Ref][4].Kane JM, Barnes TR, Correll CU, Sachs G, Buckley P, Eudicone J, McQuade R, Van Tran Q, Pikalov A, Assunção-Talbott S. Evaluation of akathisia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or bipolar I disorder: a post hoc analysis of pooled data from short- and long-term aripiprazole trials. J Psychopharmacol. 2010. in press . [PubMed][5].Hayashi T, Su TP. Sigma-1 receptor ligands: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CNS Drugs. 2004;18:269–284. doi: 10.2165/00023210-200418050-00001. [PubMed] [Cross Ref][6].Hashimoto K, Ishiwata K. Sigma receptor ligands: possible application as therapeutic drugs and as radiopharmaceuticals. Curr Pharm Des. 2006;12:3857–3876. doi: 10.2174/138161206778559614. [PubMed] [Cross Ref][7].Maurice T, Su TP. The pharmacology of sigma-1 receptors. Pharmacol Ther. 2009;124:195–206. doi: 10.1016/j.pharmthera.2009.07.001.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Cross Ref][8].Ishikawa M, Hashimoto K. The role of sigma-1 receptor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J Receptor Ligand Channel Res. 2010;3:25–36.[9].Hayashi T, Su TP. Sigma-1 receptor chaperones at the ER-mitochondrion interface regulate Ca2+ signaling and cell survival. Cell. 2007;131:596–610. doi: 10.1016/j.cell.2007.08.036. [PubMed] [Cross Ref][10].Hayashi T, Stahl SM. The sigma-1 receptor and its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ood disorders. Drugs Future. 2009;34:137–146. doi:10.1358/dof.2009.034.02.1336115. [Cross Ref][11].Narita N, Hashimoto K, Tomitaka S, Minabe Y. Interactions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with subtypes of sigma receptors in rat brain. Eur J Pharmacol. 1996;307:117–119. doi: 10.1016/0014-2999(96)00254-3. [PubMed] [Cross Ref][12].Hashimoto K. Sigma-1 receptors and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ir relationship. Cent Nerv Syst Agents Med Chem. . 2009;9(3):197–204. [PubMed][13].Ishikawa M, Ishiwata K, Ishii K, Kimura Y, Sakata M, Naganawa M, Oda K, Miyatake R, Fujisaki M, Shimizu E, Shirayama Y, Iyo M, Hashimoto K. High occupancy of sigma-1 receptors in the human brain after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fluvoxamine: 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y using [11C]SA4503. Biol Psychiatry. 2007;62:878–883. doi: 10.1016/j.biopsych.2007.04.001. [PubMed] [Cross Ref][14].Kerwin R, Millet B, Herman E, Banki CM, Lublin H, Pans M, Hanssens L, L'Italien G, McQuade RD, Beuzen JN.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naturalistic, open-label study between aripiprazole and standard of car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treated schizophrenic patients. Schizophrenia Trial of Aripiprazole: (STAR) study. Eur Psychiatry. 2007;22:433–443. doi: 10.1016/j.eurpsy.2007.03.002. [PubMed] [Cross Ref][15].Barnes TR. A rating scale for drug-induced akathisia. Bri J Psychiatry. 1989;154:672–676. doi: 10.1192/bjp.154.5.672. [PubMed] [Cross Re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