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人生痛苦

合集下载

叔本华论人生的意义

叔本华论人生的意义

叔本华论人生的意义叔本华论人生的意义叔本华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论人生的意义》是他对存在主义的思考和人生哲学的总结。

在这本书中,叔本华探讨了人生的真实意义,他批判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错误追求,提出了一种更加真实而深刻的观点,并给出了几个重要的建议。

首先,叔本华认为人们一直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只是一种短暂的感觉,它无法给人的生命带来真正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追求瞬间的享乐和满足,而在于对现实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他强调了对内心的反思和对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通过对内心的探索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叔本华还指出,人们往往倾向于通过外部事物来追求快乐和满足,但这只是一种幻觉。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超脱于物质的束缚,通过内心的平静和思考来寻求真正的满足。

他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只有当人们放下物质的欲望,认识到物质并不能给予真正的满足,他们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

叔本华还对人们追求名利和社会认同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追求名利和社会地位只是对虚无的追逐,它们并不能给予人们真正的满足和意义。

在他看来,在追求名利和社会地位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失去自我,并丧失对生命真实本质的感知。

他主张摒弃崇拜权力和追求虚荣的观念,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的愉悦。

除此之外,叔本华还提出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对痛苦和苦难的接纳。

他认为,人生的痛苦和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应该学会接受它们,并从中汲取力量。

他主张通过痛苦和苦难的经历来加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只有当人们经历过痛苦和苦难的洗礼,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叔本华的《论人生的意义》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思考的著作。

他通过对人们对幸福和满足的追求进行批判,提出了一种更加真实和深刻的人生观。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追求瞬间的享乐和满足,而在于对现实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他强调了对内心的反思和对自我意识的觉醒,主张通过内心的平静和思考来寻求真正的满足。

认识及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认识及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认识和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根本原理杨嘉龙2021822031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以其悲观主义而闻名。

他的悲观主义常常不被视为严肃的哲学思想,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此后西方哲学的开展。

罗素曾说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改变了西方哲学的气质。

确实,正是在叔本华之后,西方传统的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所具有的那种自信和乐观精神,尤其是近代以来启蒙理想对于进步的信仰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悲观、迷惘的思想和情绪 ,现代性的冲突与困惑日益突现出来。

霍克海默认为二十世纪的历史说明叔本华关于人类本性的悲观主义是恰当的。

要正确认识哲学史上这一显著的变化,就必须深入探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真实意义,弄清其根源和实质,并对其作出新的思考。

这不仅关系到如何理解叔本华哲学,而且也关系到人类自身当前的存在状态以及未来开展走向的问题。

一、关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争论学术界对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存在着争论,一种观点是否认叔本华的哲学与悲观主义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认为非悲观主义如同悲观主义一样与他的哲学是相容的。

例如,布莱恩·麦琪(BryanMagee认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在逻辑上独立于他的哲学,因为逻辑的一个根本点是没有真理的断言能够承担价值的判断,从“是〞(is推不出“是坏的〞(isbad。

“从现有的知识看,无疑,叔本华对于世界的绝望,尤其是他对于存在的可怕的一面如此地深信不疑,某种程度上是植根于他与母亲关系的神经质的表现。

〞同时,叔本华关于通过艺术审美、禁欲主义和宗教信仰可以使人获得解脱的观念说明他并未完全放弃希望。

与此相反,另一种观点肯定叔本华的哲学与悲观主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强调悲观主义本身就植根于叔本华的哲学之中。

托马斯·曼就把叔本华的意志和悲观主义看作是同一的,认为叔本华作为一个深思意志的哲学家必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意志的世界只能是痛苦的世界。

克里斯托弗·詹纳威(ChristopherJanaway认为麦琪关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看法从外表上看是正确的,但仅仅停留于此却是短视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_人生哲理.doc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_人生哲理.doc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录_人生哲理1、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叔本华《的》2、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我们首要考虑的几乎就是的看法。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我们所经历过的担忧和害怕,半数以上来自这方面的忧虑。

它是我们那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它有着病态般的敏感和所有虚荣、自负、炫耀、排场的基础。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3、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

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

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4、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5、尽管在人的一生中,外在变化不断发生,但人的性格却始终如一,这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却维持不变。

无人能够脱离自身个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6、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

对于许多人,我们最聪明的想法就是我不准备改变他们,我要利用他们。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7、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确并不直接存在,而只是间接地存在只要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这些看法的影响和支配。

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某事某物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我们自身也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这些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

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8、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

叔本华感悟人生名言大全.doc

叔本华感悟人生名言大全.doc

叔本华感悟人生名言大全叔本华感悟人生名言精选:1. 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2. 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3. 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4. 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

5. 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6.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7. 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8. 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9. 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10. 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叔本华感悟人生名言大全篇一:1. 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2. 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3. 结婚就意味着平分个人权益,承担双份义务。

4.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5. 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

6.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7.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8.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9.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10.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11. 一个众人和万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时时显得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没有哲学才能的。

12.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惟一形态。

13.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14. 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15. 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16. 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17. 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18.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19.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20. 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论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论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论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叔本华是一位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家,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人生的本质是无限的痛苦和无聊。

叔本华的思想散发着哲学的耀眼光芒。

许多人会误解叔本华,认为他的悲观主义就是消极避世,其实不然。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的写照和批判,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叔本华的思想散发着独特的和谐光芒,对后世人们的处世之道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标签:叔本华;悲观主义;现实意义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64西方传统哲学家常把人看成理性的动物,而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冲动,意志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

无法满足的欲求是痛苦的,所以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的。

“生活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我将用一生来思考它”。

叔本华是一位用悲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的哲学家。

1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思想背景19世纪的欧洲是理性主义的王国,而主张非理性主义的叔本华哲学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排斥与质疑。

但这仿佛在叔本华的意料之中。

他说:“人生过得很快而了解得慢,因此,我不会活着看到我的声誉。

我们常听说‘学术共和国’,但还不曾听说过‘天才共和国’”。

我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叔本华原本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但是1805年其父亲去世,叔本华与母亲的关系也一直不睦,之后与黑格尔同台竞技的时候受到了无比冷漠的待遇。

所有这些悲痛的经历更促使叔本华进行更深入的哲学反思和探究。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总体的思路就是人受意志奴役,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而人的一生无论欲求什么,到头来都是虚空。

人不停的重复和上演着上一代人的悲剧,人生就是无限的悲剧循环,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一场苦难。

根据叔本华的痛苦人生观,痛苦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无论任何阶级,无论任何种族。

人的命运就是困乏、痛苦、哀怨、折磨和死亡。

2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人的一生是欲望的一生。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

叔本华的悲剧理论
1、叔本华认为悲剧是文艺上的最高成就,悲剧专门表现人的不幸,人的痛苦生来就有,不可避免。

2、悲剧放弃说
叔本华认为最后的结局是悲剧人物在漫长的斗争和痛苦之后,最后永远地放弃了他们前此热烈追求的目的,永远放弃了人生一切享乐。

悲剧人物这种退让是由其自身意志决定的,而非两种矛盾力量对抗的结果。

1、叔本华认为悲剧对人来说对人有艺术拯救(休歇)和伦理拯救(对意志否定)的双重效果
2、叔本华的悲剧观强调人类的悲剧命运。

因为在人类生存的世界中,痛苦和不幸无处不在,所以,悲剧随时都会发生。

悲剧人物的不幸,不是由于自身缺陷,而是由于人类的局限造成的。

5、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类:
一种是“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恶毒,所造成的悲剧”,可称为“恶人悲剧”; (《奥赛罗》) 二是由于“盲目的命运造成的悲剧”,可称为“命运悲剧”; ( 《俄狄浦斯王》)
三是悲剧的发生不是由于例外或异常,而是油然而发,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因此,它几乎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东西,故更可怕。

可称之为“普通悲剧”。

它最为惨烈。

( 《哈姆雷特》)
6、意义
叔本华不是以一个救世主的身份站在“绝对理念”的高度来俯视人类的不幸,而是以一个感性的、个体的、活生生的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人生的悲剧。

因此,他并不特别看重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和轰轰烈烈的场面,而是要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去发现悲剧的意义。

叔本华名言

叔本华名言

叔本华名言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哲学历史上对人类心灵和存在问题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涉及众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等。

叔本华的思想中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下面我将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名言进行探讨。

首先,叔本华曾说过:“生活不会变好,我们的心态才能改变。

”这句话体现了叔本华对人类存在的一种深刻洞察。

他认为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幸福感寄托在外在条件的变化上,但实际上,真正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幸福感的是他的内心态度。

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人们都可以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困境,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要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物质上,而应该重视内在的情感和心境的调整。

其次,叔本华曾说过:“人生苦难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欲望的无休止的追求。

”这句话揭示了叔本华对人类欲望永不满足的内在本质的洞察。

他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难以满足,而欲望的不断追求反而使人们经历更多的困苦和痛苦。

他主张倡导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句名言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欲望,避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需求。

叔本华还说过:“愚人每天贪多求胜,智者安于现状。

”这句话反映了叔本华对于人们追求功利和胜利的看法。

他认为,我们常常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但这种无休止的追求只会带来更多的竞争和焦虑。

相反,智者懂得如何安于现状,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句名言也提醒我们,不要将成功和胜利定义为生活的唯一目标,而是应该学会在当下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书籍是智慧的传承。

”这是叔本华对书籍的评价。

叔本华深信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

他认为,书籍不仅是智慧的传承,也是对人生智慧的引导。

通过阅读书籍,人们可以学习到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思考他人的观点和思想,提升个人的见识和思考能力。

叔本华哲学理论_关于意志和人生命运的浅析

叔本华哲学理论_关于意志和人生命运的浅析

天府新论2009年6月叔本华哲学理论———关于意志和人生命运的浅析张李鹏 [摘要]叔本华哲学理论强调意志的重要性,通过探讨意志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内容时,他仍然强调的是意志的自由和不可否定,由此也引申出对于人生幸福本质的思考,奠定了他的人世悲观论的基调,人的命运本质上是悲惨的,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也只是痛苦解脱的那一刹那而已。

[关键词]意志;肯定和否定;人生命运;幸福;痛苦 [中图分类号]B5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9)6月-029-2[作者简介]张李鹏,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中哲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41一、关于意志的论述叔本华的哲学理论,在其本质上来说,可以说是唯意志论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世界是其自我本身的表象,也就是说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他对其他一个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而言,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

这个表象的含义,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物质本身,它作为对于主体相关联的客体而言,在这个相互的关系之内所存在的,即直观者的直观,世间的一切表象都是存在于相互联系中的表象。

这些都是变化着的,流动着的,而真正的永恒是不变的,不在时间和空间的形式下存在的独立于外在真正“自在之物”,他称之为意志。

由此也揭开了世界最为内在和本质的一面,也就是揭开了他所谓的“摩耶之幕”。

这个世界也就分为两面:一面是表象,另外一面是意志。

除此之外,一切皆无。

意志主要表现在其自由性,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意志所表现在的等级越低,意志的不可束缚性就越大。

意志独立于因果律和根据律之外,本身是不可见的。

在自然界中,意志呈现于每一盲目起作用的自然力中,也就是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作为指向外界的营造冲动而起作用,这个也可以称为是生命意志,这种欲求(意志)是万物最根本的,也是意志所作用的最低一等级,这个时候并不能说意志在其上面是可见的,因为这种盲目冲动力没有动机的指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是痛苦。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
人类的一生,在推陈出新的严苛要求之下维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满忧虑的。
苦恼和死亡是联结在一起的。它们制造了一条迷路,虽然人们希望离开它,但却相当困
难。
纵使有一千人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但只要有一个人不能免于不安和老死的折磨,我
们就不能否认痛苦的存在。
灾祸的发生是一瞬间的事情。
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
如果我们经常感叹人生的短促,但短促岂非正是一种幸运?———如果我们经常感叹人
生的生命中所遭遇到的痛苦与不幸,统统摆在他的眼前,他必然会大吃一惊,不寒而栗。
人是必须靠面包和娱乐的,倦怠,亦与饥饿相同,常有使人趋于放纵不检之虞,所以常
被作为预防灾祸的对象。
意志愈是激烈,则意志自相矛盾的现象愈是明显触目,而痛苦也愈大。
无边的世界到处充满痛苦,在过去无穷,在将来无穷,那是他体会不到的,在他看来甚
至只是一个童话。
一切痛苦始终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
好心善意,仁爱和慷慨等等替别人做的事永远只是减轻那些人的痛苦而已,从而可知能
够推动这些好心善意去行善布施,永远只是对于别人的痛苦的认识。
在人的心理自然趋向上,我们却又常易忘记自己过去的快乐经验,对于痛苦的遭遇却很
少能磨灭,这就证明人在根性上原是与痛苦同在的。
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进一步说,即使我们幸运地远离了痛苦,我们便靠
近厌倦;若远离了厌倦,我们便又会靠近痛苦。
富有家庭的年少子弟继承了大量的财产后,就尽情挥霍,究其原因,无非是心灵空虚,
对自已的生存感到厌倦。他来到这个世界外表是富有的,内在却是贫穷的,他唯一无望的努
力便是用自己外在的财富来弥补内在的贫穷,企图从外界来获得一切事物,就像一个老人一
样,努力的要使自己成为大卫王。
贫穷和困乏来带来痛苦;太得意时,人又生厌。所以,当下层阶级无休止地与困乏也就
是痛苦挣扎时,上流社会却和“厌倦”打持久战。
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他无时无刻地忙忙碌碌地试图寻找些什么,每一次寻找的结果,
无不发现自己原是与空无同在,最后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局,而世界的
内容却全是痛苦。
如果人生当下和直接的目的不是痛苦,我们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败,而事实上世
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败。
每一个人的不幸,似乎是一种特殊的事件,请问世界上有谁没有特殊的不幸,将许许
多多特殊的不幸归纳在一起,难道世界的规律不就是普遍的不幸!
我们所经常遇到的痛苦,常比我们所想象的痛苦,只有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才真
能了解它的痛苦会令人深到什么程度。
就人类的命运来说,他们几天不是生活在黑暗日子中呢!
在现实上我们存在的痛苦,却无时无刻不受着时间的压力,它就像一个监工一样,手拿
着鞭子不让我们有片刻的喘息。
透过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我们将意志所生的欲望世界提升到忘我的精神境界中,这时我
们可暂时忘却人世的不幸与痛苦。
由于内在的空洞,人们寻求社交、余兴、娱乐和各类享受,因此就产生奢侈浪费与灾祸。
穷人所要忍受的是痛苦,富人所煎熬的是厌倦,谁能说厌倦不是痛苦。
在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或
者说,如果说别人对他有所妨碍的话,还要杀害别人。
贪欲之产生,基于—个原则,就是认为一切快乐在效用上只是消极性,而包含一连串快
乐的幸福则是幻想;相反的,痛苦却是积极性的,也是极端真实的。
普通的报仇是以看到自己加于仇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所受到的痛苦。
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都
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
里的。
一切欲求作为欲求说,都是从缺陷,也即是从痛苦中产生的。
舒展慢调在柔调中达成最高痛苦的表示,成为最惊心动魄的如怨如诉。
一切追求挣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对自己的状况不满而产生的;所以一天不得满足就要
痛苦一天。
只有长期的痛楚才会成为过分巨大的痛苦。
造成不幸的是盲目、命运,也即是偶然和错误。
不管自然如何安排,不论幸运是否曾降临你身上,不拘你是王候将相或贩夫走卒,不管
你曾拥有什么,痛苦仍是无法避免的。
苦恼总在现在中占领一个位置,若移去现在的苦恼,从前被拒绝在外的其他苦恼必定立
刻乘虚而入,占据原来的位置。
人们虽为驱散苦恼而不断地努力着,但苦恼不过只换了一付姿态而已。这种努力不外是
为了维持原来缺乏、困穷的生命的一种顾虑。
要消除一种痛苦本就十分困难,即使幸获成功,痛苦也会立刻以数千种其他姿态呈现,
其内容因年龄、事态之不同而异,如性欲、爱情、嫉妒、憎恨、抱怨、野心、贪婪、病痛等
皆是。
经验告诉我们,一种即使想象起来亦足令人不寒而栗的大不幸,一旦降临实际上的生活,
从发生以至克服它的期间,我们的全体气氛并未有任何改变;反之,获得长期间所急切等待
的幸福后,亦不会感到有何特别的愉快欣慰。
苦恼就是意志和一时性的目标之间有了障碍,使意志无法称心如意;反之,所谓满足、
健康或幸福,即为意志达到它的目标。
正如努力的没有最终目标,苦恼也永无休止。
人生的路途崎岖坎坷,充满荆棘和颠簸;肉体生命的死亡经常受到阻塞,受到展缓,使
我们的精神苦闷不断地往后延伸。
如若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
苦恼

充满悲惨与痛苦的世界中,我们究竟能求得什么呢?每个人到头来除了自己外原来都是一无
所得啊!
这个世界就是烦恼痛苦的生物互相吞食以图苟延残喘的斗争场所,是数千种动物以及猛
兽间的活坟墓,它们经由不断地残杀,以维持自己生命。
人类是应该悲惨的,因为人类所遭遇的灾祸的最大根源乃在人类本身,“人便是吃人的
狼”。
痛苦,唯有在进入了纯粹认识的形式,而这认识作为意志的清静剂又带来真正的清心寡
欲时,才是达到解脱的途径,才因而是值得敬重的。
回忆那些比我们自己的痛苦更大的痛苦,会有镇静和止病的作用,看到别人的痛苦景象
会使自己的痛苦减轻。
我们看到最大的痛苦,都是在本质上我们自己的命运也难免的复杂关系和我们自己也可
能干出来的行为带来的,所以我们也无须为不公平而抱怨。
一个人不仅可从自由意志的探求而认识世界的痛苦,亦可因自己切身、过度的痛苦经验,
而获得解脱。
如果有一巨大的不幸,平日我们只要一想到它就会战栗,现在果然真的发生了,我们这
时的情绪,整个说起来,只要忍过了第一阵创痛,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了。
在任何一种困难使我们的忧惧超乎寻常的时候,突然回忆到过去和遥远的情景,就好像
是一个失去的乐园又在我们面前飘过似的。
某种程度的艰难和困扰,这对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这好像船要直行而必
须有压舱物一样。
既然世界到处充满着痛苦,人从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痛苦既与生命不可分离,我们若
把痛苦看作一种偶然和无目的性的事件,人的荒谬也就莫过如此了。
一切痛苦都是由于我们所要求、所期待的和我们实际所得到的不成比例而产生的,而这
种不成比例的关系又显然只在人的认识中才能有,所以有了更高的解悟就可以把它取消。
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
峰。
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
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