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liposome)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内部为水相的封闭囊泡。Bangham等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磷脂分子分散在水相中能形成封闭的囊泡,囊泡的内相与外相均为水溶液,在双分子膜之间有一个疏水区,这种囊泡状结构就被称为脂质体。脂质体可依其所包含的脂质双分子层的的层数,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含有单一双分子层的囊泡称为单室脂质体,粒径在0.02~0.08μm为小单室脂质体,粒径在0.1~1.0μm者为大单室脂质体。含有多层双分子层的囊泡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在1~5um。最初,脂质体由于它的磷脂双分子膜与细胞膜结构类似,使其具有某些与生物体相似的性质,从而作为细胞模型,用于生物膜及膜蛋白的研究。在70年代有人根据脂质体的主要原料磷脂是细胞的固有组分,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特点,将脂质体用作药物的载体。随后人们对脂质体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组成、特点、种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作一介绍。

1.脂质体的组成

多种脂质和脂质混合物均可用于制备脂质体,最常用的是磷脂。磷脂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等,主要成分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酸等。其结构由一个离子型基团(或是强极性)的“极性端”和两条疏水性高级脂肪烃长链组成,在某一特定浓度条件下,其极性端部分与另分子的极性端相结合,非极性端与非极性端相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构成中脂质的另一种物质是胆固醇,它在膜中主要起着调节磷脂双分子膜“流动性”的作用。当低于相变温度(脂质双分子层中脂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时的温度)时,胆固醇可使膜减少有序排列,增加流动性;高于相变温度时,胆固醇可增加膜的有序排列而减少膜的流动性。

2 脂质体的特点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脂质体有包封脂溶性药物或水溶性药物的特性,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在体内呈现出与药物本身不同的特

点。

2.1 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 脂质体进入体内后,集中于肝、脾、骨髓等内皮网状系统丰富的组织,呈现被动靶向性;当脂质体经肌肉、皮下或腹腔注射后,首先进入局部淋巴结中,表现出淋巴的定向性。

2.2 缓释性 将药物包封于脂质体中,由于脂质体的包裹作用或磷脂与药物之间的氢键等作用,使药物缓慢释放出来,从而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表现出一定的缓释性。

2.3 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因脂质体是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囊泡,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损害和抑制作用,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能充分向靶细胞靶组织渗透,表现出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3 脂质体的种类

以磷脂和胆固醇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脂质体,称为普通脂质体,在此基础上加入特异性的材料,可得到性质不同的脂质体。

3.1 温度敏感脂质体 当温度达到脂质体的相变温度时,脂质膜在由“凝胶”态转到“液晶”-态结构时,其磷脂的脂酰链紊乱度及活动度增加,膜的流动性增大,所包封药物的释放速率增大。根据这一原理制备的脂质体称为温度敏感脂质体。所用的脂质材料有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和二棕榈酰神经鞘磷脂(DPSP),其相变温度为41~43℃。3.2 pH敏感脂质体 根据肿瘤细胞的pH值比周围正常组织低的事实,设计了pH敏感脂质体。其原理是含有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的脂质体在中性pH条件下较稳定,当pH低时可导致脂肪酸羧基的质子化而引起六方晶体的形成,使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增大,药物释放出来。

翟光喜 张天民(山东大学药学院,济南250012)

生物药物

3.3 免疫脂质体此指连有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脂质体。通过单抗与靶细胞的特异结合,将脂脂质体包载的药物导向靶组织,从而使脂质体具有主动靶向性。优良的免疫脂质体应具有以下特征:能在血中滞留较长时间,以利于向靶组织聚集;表面连接单抗达到一定数目,并且连接到脂质体上的单抗仍保持足够的导靶活性。3.4 长循环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Iongcirculatingliposome)又称立体稳定脂质体或空间稳定脂质体(stericallystabilizedliposome)或隐形脂质体(stealthyliposome)。它是通过在脂质体的成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糖脂(如单唾液酰神经节苷脂)或在磷酸分子上联接含多羟基团的物质(如聚乙二醇,PEG),使脂质体表面暴露出一些亲水性的多糖或多羟基基团等方式,减少与血浆中一些成分的结合,从而增加其在血液中的稳定性。长循环脂质体能更持久地延长药物在血流中的时间,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以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到达靶向部位。如PEG――二硬脂酰磷酯酰乙醇胺(DSPE)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24h后在血液中驻留35%以上,在肝、脾组织中摄取不足10%,而紫杉醇传统脂质体在血液中驻留10%,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捕获50%以上[1]。

3.5 前体脂质体 前体脂质体通常为干燥、具有良好流动性能的颗粒或粉末,应用前与水混合可水合分散或溶解成等张的脂质体。这种脂质体解决了稳定性和高温灭菌等问题,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如冷冻干燥法制备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前体脂质体[2]。

3.6 磁性脂质体 磁性脂质体是在脂质体中掺入铁磁性物质制成。在体外磁场的作用下,把抗癌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和定位于靶区,从而降低药量,减小毒性,提高疗效。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到达靶区的磁性粒子能迅速升温至有效治疗温度,导致肿瘤组织坏死,而无磁性脂质体的正常组织则不受损伤。磁性脂质体一般由磁性材料、脂质及药物等组成,多采用四氧化三铁为磁性载体[3]。

3.7 柔性脂质体 在脂质体组分中加入少量适宜的其他表面活性剂如胆酸钠、脱氧胆酸钠,可以形成柔性脂质体。由于胆酸钠等表面活性剂插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增加了磷脂分子间距离,干扰磷脂酰基链的顺序,使其流动性增加。在皮肤水合作用下,柔性脂质体发生变形,从而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4,5]。

3.8 膜融合脂质体 此指含有脂质结构膜的病毒与脂质体通过融合所形成的产物。它利用病毒膜上的融合蛋白与细胞融合,能有效地将包封在脂质体内的抗原导入到细胞质中,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无不良反应,可作为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抗原导入系统。现已有人将其作为疫苗的载体应用于鼻腔给药[6]。

4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4.1 薄膜分散法 将脂质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在旋转蒸发器上,减压蒸去溶剂,使脂质材料在器壁上形成薄膜,加入适量缓冲液,充分水合分散,即形成乳白色的脂质体混悬液。为降低脂质体的粒径或使脂质体的粒径均匀,可在一定压力下(小于7X105Pa)通过一定孔径的滤膜。

4.2 超声波分散法 水溶性药物(欲包封的药物为水溶性者按此操作)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加入磷脂与胆固醇及脂溶性药物(欲包封的药物为脂溶性者按此操作)共溶于有机溶剂的溶液,搅拌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留液经超声波处理,即可得到脂质体混悬液。本法制备的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如维生素E脂质体、5-氟脲嘧啶脂质体等。4.3 前体脂质体法[7] 为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可将其制成固体粉末。将形成脂质体的脂质材料用薄膜法分散于含有一定量水溶性支持体(粉状氯化钠、山梨醇或多糖等)缓冲液中,形成脂质体混悬液,进行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水分蒸发后脂质体颗粒附着于支持体中形成固体粉末;加水振摇后支持体溶解,脂质体颗粒重新分散于水中形成混悬液。.

4.4 中和法 首先将卵磷脂和药物溶于冰醋酸中,然后加入碳酸氢钠中和,使卵磷脂与药物共沉淀。在共沉淀的过程中包裹药物形成脂质体,其中的小离子通过生理盐水透析去除[8]。

4.5 乙醇注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乙醇,该溶液经注射器迅速注射到磷酸盐缓冲液(可含水溶性药物)中,形成脂质体。该法主要缺点是包封率低,乙醇很难除尽。

4.6 乙醚注入法 将磷脂与胆固醇等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乙醚中,经注射器缓缓注入加热至50℃并用磁力搅拌的磷酸盐缓冲液(可含水溶性药物)中,不断搅拌至乙醚除尽为止,即得脂质体。将其混悬液通过高压乳均机

生物药物

两次,所得成品大多为单室脂质体,少量为多室脂质体,粒径绝大多数在2um以下。优点是方法较温和,包封率高且被氧化的可能性小,缺点是制备周期长,不适合大量制备。

4.7 逆相蒸发法 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等,加入待包封药物的水溶液进行短时超声,直至形成稳定的水/油乳剂。然后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达到胶态后,加入缓冲液,旋转下蒸发,制得水性混悬液。通过凝胶色谱法或超迷离心法,除去未包封的药物,即得到大单层脂质体。此法适用于包裹水溶性药物、生物活性物质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免疫球蛋白、碱性磷脂酶、核酸等。

4.8 复乳法 先将少量水相(或含水溶性的药物)和较多量的含脂质成分(或含脂溶性药物)的有机相,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水/油乳剂,再加入大量的水相,乳化形成水/油/水乳剂,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即可得脂质体混悬液。

5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5.1 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 由于脂质体对淋巴系统的定向性和对癌细胞的亲和性,改变了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使药物选择性的杀死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增生,从而提高疗效,减少剂量,降低毒性,减轻变态和免疫反应。如毛声俊等[9]将甘草次酸与硬脂醇、琥珀酸酐偶联,合成两亲性的导向分子,将其掺入脂质体中,该修饰脂质体与肝细胞表面的甘草次酸受体特异结合,实现了脂质体对肝细胞的主动靶向作用。另有研究”

[10]表明脂质体猪苓多糖能显著减少黑色素瘤肝转移癌生成作用,而空白脂质体和游离态猪苓多糖则无明显作用,说明脂质体的包封提高了药物在病灶区的药物浓度。5.2 作为抗寄生虫病的药物载体 由于脂质体相对于游离的药物来说,主要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因此,在治疗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方面,可显著降低用药剂量,提高疗效。氯氰碘柳胺制成脂质体后以2.5mg/kg对寄生肝片吸虫的绵羊进行皮下注射,对照组以5.0mg/kg原料药同样方式给药,连续给药20d后,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虫卵转阴率均为86.8%,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5.8%和91.3%,说明氯氰碘柳胺制成脂质体后降低50%的用药剂量,可达到与原料药同样的治疗效果[11]。5.3 作为皮肤治疗药物的载体 近20年来,皮肤局部用脂质体制剂日益引起关注。脂质体用于皮肤局部给药有如下的特点:(1)能较好地包裹亲水或亲脂性药物,降低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2)对难溶性药物有增溶性,能增加药物在皮肤的滞留量和滞留时间;(3)具有药物全身吸收的限速膜屏障作用,减少药物的全身吸收,从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相同浓度的吡罗昔康(piroxicam)脂质体凝胶的抗炎效果是普通凝胶制剂的2倍[12];氯法齐明(clofazimine)脂质体凝胶剂,与普通凝胶剂比较能显著减少外伤的愈合时间[13]。

另外,选用含一定浓度磷脂与乙醇的脂质体或加入一定表面活性剂如胆酸钠的柔性脂质体,都可作为全身给药的载体,携带大分子的药物如低分子肝素[14]、胰岛素[4]等透过皮肤进入体内。

5.4 作为基因药物的载体 基因治疗是指将遗传物质(外源性正常基因)转移入病变细胞或体细胞,并整合至染色体中,取代突变基因,补充缺失基因或关闭异常基因,产生正常基因表达产物,从而达到治疗机体疾病或有益于治疗的目的。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无毒、无免疫原性,制备简单,可被细胞生物膜利用,可以运载不同大小的基因片断、质粒DNA,甚至可以运载整个染色体或细胞核。其内容物超过其他基因载体,不受宿主限制,可将基因引入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细菌。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重组基因导入细胞,脂质体被降解。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基因治疗方法,已被美国癌症协会批准为临床基因治疗的第一方案[15]。如Krauss等[16]发现白介素-4基因转染能增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及诱导机体显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并显著延长荷瘤动物生存时间。给3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瘤体内注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HLAB7质粒DNA进行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30%患者瘤体缩小,局部T细胞浸润增加。Kurane等[17]针对腺癌设计了一种高度特异的转基因方法,他们用抗LewisY抗原(LewisYantigen,LYA)的单克隆抗体与含有嵌合的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启动子的质粒和阳离子脂质体的复合物,转染能产生CEA且LYA阳性的腺癌细胞株。结果获得的转基因表达比不产生CEA且LYA阴性的腺癌细胞株高200倍。(下转18页)

生物药

参考文献

[1)张景京,等.药学进展,2003,27(3);139

[2]朱亮,等.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1,22(5):237[3]樊祥山,等.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30(2):147[4]郭建新,等.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30(3):187[5]翟光喜,等.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3):240[6]李强,等.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34[7]陈建明,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207[8]王欢,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2):73[9]毛声俊,等.中国中药杂志,2003,28(4):328荞麦是谷类中营养与风味评价较高的一种作物,含必

需氨基酸合理,富含VB1、VB2、食物纤维、类黄酮。据日本研究,有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减肥、美容等功效。日本开发荞麦酱作健康调味品受到国际注目。

荞麦酱是在蒸煮的大豆中加荞麦、食盐混合发酵而成,外观酱红色,味香、风味佳,含有云香苷1.5mg%,含18种氨基酸总量达1906mg/100g,远比米酱(1094mg/100g)及麦酱(1037.9mg/100g)高。其中鲜味氨基酸含量谷氨酸达266.3mg/100g,为米、麦酱含量的1倍左右。赖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其它游离氨基酸均比米酱、麦酱高,这是荞麦酱风味与营养优于其它谷类原料酿造酱的最大特点与优势。荞麦酱的生产工艺

1 原料精选荞麦,除杂加水湿润使含水35.4%,用饱和蒸气使γ化,再冷风干燥到含水18~28%,调整到温度30℃以下,分离壳。

2 原料处理荞麦γ化后,撒水(使含水36%)、均匀吸水,于常压蒸煮45分钟;大豆,加3倍水,浸16小时,除去水份,再加3倍水,于0.5kg/cm2蒸气蒸40分钟,除去豆汁,冷却。3 制荞麦荞麦中接入种Aspergillusorgzae,用常法制,于40小时出。成中含γ淀粉酶(2200μ/g)、葡萄糖淀粉酶(200μ/g)、酸性蛋白酶(14400μ/g)、中性蛋白酶(12890μ/

g)、碱性蛋白酶(6040μ/g)、酸性羧肽酶(24000μ/g)、荞麦的蛋白酶、羧肽酶活性大大高于米和的麦。

4 发配配料蒸煮大豆5.2kg、荞麦3.89kg、食盐(精白度60%~65%)1.24kg(达食盐浓度11%)、酵母40ml(耐盐酵母Zygosaccha-romycesrouxii)、种水969.5ml,pH4.8~4.9。

酵母培养基正宗特级酿造酱油160ml(不含防腐剂),精制葡萄糖50g,磷酸二氢钾0.1g,食盐1000g,28~30℃,振荡培养48h。

5 配料后温度 在25℃下,熟成30天。成品含水55.9%,食盐10.8%,pH5.0,酸度9.9,蛋白溶解率51.5%,蛋白分解率23.4%,还原糖生成率45.3%,乙醇1.9%。6 保存荞麦酱易变色,需放置在15℃以下暗密闭保存。为防止包装酱胀包,一般酱中加2.0%~2.5%乙醇混合均匀。保健调味新品荞麦酱

[10]张中冕,等.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8(3):180[11]陈桂香,等.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29(1):36[12]CantoGS,etaI.DrugDevlndPharm,1999,25(12):1235

[13]PatelVB,etal.Pharmazie,1999,54(6):448[14]翟光喜,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6):261[15]颉玉胜,等.广东医学,2003,24(5):558

[16]KraussJC,etal.JImmunolMethods,1995,183(2):239

[17]KuraneS,etal.JpnCancerRes,1998,89(11):1212

m 韦公远

保健食品

脂质体与当前国内外脂质体研究进展

摘要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很多优点, 但是其主动靶向性和稳定性较差,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出许多新型脂质体。通过检索近 20 年来国内外有关新型脂质体的相关文献, 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提出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新型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前体脂质体、磁性脂质体、免疫脂质体、膜融合脂质体、柔性脂质体等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并展望了新型脂质体的发展前景。脂质体在制剂中应用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现代化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化的需要,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研制出稳定的脂质体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走向实用的前提,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载体,临床研究,综述

Abstract Liposome as drug delivery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but its less active targeting and stabilit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developed many novel liposome. By retrieved near 20 years to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new fat mass body of related literature, on its for integrated analysis and summary, made fat mass body in prepar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exists of problem and recommendations, on new fat mass body as long cycle fat mass body, and pH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e fat mass body, and Qian body fat mass body, and magnetic fat mass body, and immune fat mass body, and film fusion fat mass body, and flexible fat mass body, of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do a summary of, and prospect has new fat mass body of development prospects. Application in liposome preparation are important signs of modernization of new dosage forms an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needs, as 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developed stable liposomes is towards practical premise of liposome as drug carriers,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Liposome ,Drug carrier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蜡梅属植物分类_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蜡梅属植物分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肖炳坤1,刘耀明2 (1.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2.江中制药集团,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蜡梅属植物为我国特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庭园名花和民间用药,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本文主要对蜡梅属植物的品种分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蜡梅属;分类、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199(2003)022******* 蜡梅为(腊梅)科Ca ly can thaceae蜡梅属 Ch i m onan thus L indl.植物为我国特有,生长于亚热带湿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遍及我国南部10个省区。该属植物的叶都散发香气,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油;《中国药典》七七版记载“山蜡梅叶”及其制剂“山蜡梅茶”,用于防治感冒和流行性感冒[1],安徽、江西等地叫“香风茶”。蜡梅花为苏南民间用来治疗感冒咳嗽的有效单方,民间《花疗歌》中曾有“腊梅止咳又化痰”的记载[2];《贵阳民间药草》称“腊梅花作茶饮治久咳”[3]。同时它又是我国传统的庭院名花和园林绿化植物,具有色、香、形、姿的观赏价值。本文对蜡梅属植物的品种分类、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为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提供理论依据。1 分类、分布 蜡梅属植物分类研究存在着不同的争论,至目 前为止,已发表的蜡梅属植物有9种和1变种:即蜡 梅Ch i m onan thus p raecox(L.)L ink、山蜡梅C. n itens O liv.、柳叶蜡梅C.sa licif olius S.Y.H u[4]、西南蜡梅C.cam p anu la tus R.H.chang et.C.S. D ing[5]、其变种贵州蜡梅C.cam p anu la tus R.H. Chang et C.S.D ing var.g u iz houensis R.H. Chang[6]、浙江蜡梅C.z hej iang ensis M.C.L iu、突托蜡梅C.g ram m a tus M.C.L iu、保康蜡梅C. baokanensis D.M.Chen et Z.I.D u i、安徽蜡梅C. anhu iensis T.B.Chao et Z.S.Chen、簇花蜡梅C. caesp itosa T.B.Chan.Z.X.Chen et T.Q.L i[7]。刘茂春根据原始论述和地理分布进行整理,把上述9种植物中安徽蜡梅和簇花蜡梅并入柳叶蜡梅,保康蜡梅并入蜡梅;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蜡梅属的新分类系统,认为蜡梅属在中国有各自地域的6个可分的群体[8]。而陈龙清通过产地居群Popu lati on调查和实验室RA PD测试,经适当合并后保留4个种,即蜡梅、山蜡梅、柳叶蜡梅和西南蜡梅[9];并对四种植物的形态、分布及应用作了概述[10]。蜡梅属植物分布广泛,遍及我国整个亚热带范围的10个省区,以长江流域最为丰富,是东亚区系由西南至华东分布式样[11]。西南蜡梅产于云南东北部,其变种贵州蜡梅仅见于贵州兴义;蜡梅原产我国中部,近年来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保康、湖南西北部及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和浙江西北部都发现野生蜡梅林;柳叶蜡梅产于江西西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南部;山蜡梅产于湖北南部、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浙江蜡梅产于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只有突托蜡梅仅见于江西安远[12]。 2 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蜡梅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以挥发油为主,对非挥发性成分研究较少,共报道了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11个成分;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蜡梅和山蜡梅植物上。 2.1 挥发油部分 蜡梅属植物的叶和蜡梅花含挥发油。蜡梅花含1,82桉叶素(1,82cineo le)、龙脑(bo rneo l)、芳樟醇(linaloo l)、苯甲醇(benyzl alcoho l)、乙酸苄酯(benyzl acetate)、金合欢醇(farneso l)、松油醇(terp ineo l)、吲哚(1H2indo le)等[13]。郑瑶青以XAD24树脂为吸附剂,用循环吹气吸附法采集蜡梅鲜花散发的天然香气,采用GC2R I 与GC2M S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鉴定了蜡梅天然香气中的31种成分,即乙酸(acetic acid)、1,12二乙氧基乙烷(1,12diethoxy ethane)、异戊醇(isoam yl alcoho l)、1,32二氧戊环(1,32di oxo lane)、双丙酮醇(diacetone alcoho l)、32丁烯222酮(32 bu tene222one)、叶醇(32hexen212o l)、侧柏烯(22 thu jene)、月桂烯(m yrcene)、对聚伞花素(p2 cym ene)、柠檬烯(li m onene)、62甲基212辛醇(62 m ethyl212octano l)、苯甲醇、罗勒烯(a2oci m ene)、芳樟醇、氧化芳樟醇()、松樟酮 — 9 5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年第17卷第2期R esearch and P ractice of Ch inese M edicines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背景及意义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外界信息的80%以上都是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当今社会,视频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伴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利用视频内容为自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为人类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视频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智能视频处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目标跟踪作为智能视频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各国学者的重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使得目标跟踪被大家所关注,其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视频处理的大量运算得以实现;其二,存储介质的价格不断降低,使得大量的视频信息得以保留,方便后期调用;第三,军事、民事的需求增强,人们都想借助计算机协助改善生活质量。 目标跟踪在如下领域已经在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1)军事应用,军事上的巨大应用前景极大促进了运动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远程导弹、空空导弹的精确打击,飞机航线的设定和规避障碍等都离不开目标跟踪技术,无人机的自动导航功能,通过将目标跟踪得到的位置信息和自身航行速度做分析,实现自主飞行。 (2)机器人视觉,智能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运动的前提就是它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并用“大脑”对其分析判断,认知并跟踪不同的物体,机器手需要通过在手臂上安装的摄像头,锁定目标,并跟踪其运动轨迹,跟踪抓取物体。 (3)医学影像诊断,目标跟踪技术在超声成像中目标自动跟踪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超声图像噪声非常大,有用信息很难清楚直接的通过肉眼定位识别,在整个视频中,对有用目标进行准确识别跟踪,将会极大提高诊断准确性,Ayache 等人已经将目标跟踪应用到了超声检查的心脏跳动中,为医生及时准确的诊断心脏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人机交互,传统的人机互动是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完成的,一旦机器能够跟踪人类的肢体运动,就可以“理解”人类的手势、动作,甚至嘴型,彻底改变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将人机交互变得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清晰。 (5)车辆跟踪,目标跟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贴近民生的应用就是车辆跟踪。随着汽车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我国从自行车大国逐步过度到汽车大国,家庭对汽车的拥有量将发生井喷,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自己的汽车,使得道路交通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已经定形,城市中的公路已经无处可修,有限的公路对应不断增加的汽车数量,使得交通事故频发,这些问题对道路交通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逐步形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智能交通能够由计算机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并跟踪车辆行驶,分析闯红灯,违章变线,车辆逆行等违章行驶事件,将会极大减轻交通警察的工作压力,提高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如果车辆的目标跟踪得到快速发展,那么自动驾驶将成为可能,现在车辆上应用的定速巡航功能,仅仅可以做到定速,也就是电脑控制车速保持,而无法自动识别路面上车辆行驶情况,自动控制车辆的转弯变速,一旦车辆的目标跟踪技术成熟,那么将会给道路交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标跟踪领域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深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自然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深入研究,解决目标跟踪领域出现的问题,促使目标跟踪算法的飞速发展,视频目标跟踪领域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简要的叙述如下: Wax 于1955 年最早提出了目标跟踪理论的基本原理,Sittler 于1964 年提出目标点轨迹的概念和目标运动路径最优数据关联的贝叶斯理论,由此改进了目标跟踪算法,为后来目标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脂质体是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有关脂质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脂质体的分类、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关键字:主动载药;被动载药;药物载体;前体脂质体;靶向给药脂质体(Liposomes)是由磷脂胆固醇等为膜材包合而成。磷脂分散在水中时能形成多层微囊,且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微囊就是脂质体。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质体(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按电荷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恶性肿瘤的靶向给药治疗方面极具潜力。为克服脂质体作为载体的靶向分布不理想、稳定性较差的缺点,近年来开发了一些新型脂质体,如温度敏感型、PL敏感型、免疫、聚合膜脂质体。前体脂质体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克服脂质体不稳定的较好思路。 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1被动载药法 脂质体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反相蒸发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等。陈建明等[1]在制备含药脂质体时,首先将药物溶于水相或有机相中,然后按适宜的方法制备含药脂质体,该法适于脂溶性强的药物,所得脂质体具有较高包封率。 1 )薄膜分散法 此法是最原始但又是迄今为止最基本和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将磷脂和胆固醇等类脂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此溶液置于一大的圆底烧瓶中,再旋转减压蒸干,磷脂在烧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膜,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溶液,充分振荡烧瓶使脂质膜水化脱落,即可得到脂质体。 2)超声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和待包封药物一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后旋转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将剩下的溶液再经超声波处理,分离即得脂质体。超声波法可分为两种“水浴超声波法和探针超声波法”,本法是制备小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但是超声波易引起药物的降解问题。 3)冷冻干燥法 脂质体混悬液在贮存期间易发生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且磷脂易氧化、水解,难以满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要求。目前,该法已成为较有前途的改善脂质体制剂长期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4 )冻融法 此法首先制备包封有药物的脂质体,然后冷冻。在快速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的形成,使形成的脂质体膜破裂,冰晶的片层与破碎的膜同时存在,此状态不稳定,在缓慢融化过程中,暴露出的脂膜互相融合重新形成脂质体。分别用反相蒸发法、乳化法和冻融法制备了甲氧沙林脂质体。 5)复乳法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摘要:脂质体包载技术是将功效成分包裹于脂质体囊泡内的制备技术,由此制成的化妆品脂质体具有皮肤护理和功能性成分载体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是目前功效性化妆品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引言: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1976 年Gregoriadis等鉴于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磷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研究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裹药物,发现载药脂质体体内分布与单纯药物有所不同、在血循环中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性也发生了变化。后经多年研制,人们发现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来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最为常用,如卵磷脂、丝氨酸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以及合成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且脂质体具有粒径小、剂量小、稳定性强、靶向性高、缓释可控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便将脂质体广泛用于多个领域。1986 年,Dior为法国Lancome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叫做“capture”的脂质体化妆品,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推广。目前,含各种脂质体的化妆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能 1.1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类脂质小球体,由一个或多个酷似细胞膜的

类脂双分子层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台囊泡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为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的这种结构使其能够携带各种亲水的,疏水的和两亲性物质;它们分别被包人脂质体内部水相,插入类脂双分子层或吸附连结在脂质体的表面。脂质体是一种封闭的双分子层(或单分子层)膜的空心小球。它在结构上类似于人体细胞,对人体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脂质体和不同的制备方可以制成不同大小的脂质体。 1.2 脂质组成 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于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是最常用的。磷脂的主要成份是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胺酸(Ps),磷脂酰甘油,磷脂酸(PA)等。其结构可简述为由一个短的离子型(至少是强极性链)的“极性头”和两条疏水性的高级脂肪烃长链(非极性尾部)组成,在某一特定浓度的条件下,其极性头与极性头部份相接合,非极性尾部与非极性尾部相接台,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构成脂质的另一类物质是胆固醇,它在膜中主要起着改变纯磷脂层性质的作用。它象“缓冲剂”一样起着调节膜结构“流动性”的作用构成化妆品用脂质体的表面活性荆主要用卵磷脂,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卵磷脂。天然卵磷脂主要从大豆和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胆碱。另外含有少量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酯酸。脂肪酸的组成多为部分加氢和加氢脂肪酸,称为氢化卵磷脂。氢化卵磷脂制成的脂质体作为化妆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学

新型药物载体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08药剂3班乔宇 20080702067 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是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或其片段修饰的脂质体的简称,这种新型药物载体对靶细胞具有分子水平上的识别能力,具有很多优势,包括对肿瘤靶细胞呈现明显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比游离药物、非特异抗体脂质体、单独单抗等更强;在荷瘤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肿瘤病灶药物浓度升高,药物毒副作用较小;体内循环半衰期长及运载药物量大等。免疫脂质体发展至今经历了数代:第一代是抗体或抗体片断直接与脂质体的脂膜相连,但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很快被血液清除;第二代在第一代的表面引入了聚乙二醇(PEG)等亲水性大分子,延长了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但PEG长链对单抗的屏蔽使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降低;第三代将抗体连接在PEG或其衍生物的末端,制成空问稳定性免疫脂质体(sterically stabilized immunoliposomes,SIL),延长了包含药物的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问,且单抗伸展至脂质体外部发挥寻靶作用。 本文就免疫脂质体的分类、抗体连接脂质体的方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1 免疫脂质体的分类 根据靶向特异性细胞和器官的原理可将免疫脂质体分为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两类。 1.1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单抗与脂质体偶联。抗体有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之分,单抗因其专一性在抗体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现今,全世界已有超过1 50种单抗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也已从原先的纯鼠单抗发展为人鼠嵌合抗体及人源化抗体,如已上市的人源化单抗Daclizumab、Palivizumab、Trastuzumab等;临床应用中,单抗从最初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降凝血发展到治疗癌症、HIV感染等疑难性疾病[2】。 1.1.1 两种抗体修饰的双靶向免疫脂质体 靶向物用两种不同的抗体修饰脂质体,可增加其结合特异性和细胞摄取率,并且抗体在靶向细胞时能产生协同作用【3】。Laginha等【4]假设脂质体通过抗体靶向到两种或多种受体时,由于受体密度增加,靶向效果会更好,并用荧光测定分析法验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这项实验中,分别制备了连接相同密度抗体的aCD19靶向脂质体、etCD20靶向脂质体、两种脂质体混合物(混合比例为1:1)及双靶向脂质体,证实了双靶向脂质体和混合脂质体较单个抗体修饰的脂质体和受体有更大的结合率和摄取率,且出现加和性;细胞毒性实验中,装载有阿霉素的双靶向脂质体较这两种脂质体混合物有更高的细胞毒性。Saul等【5]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用叶酸和抗表皮生长因子的单抗修饰脂质体,同时靶向两种受体,使药物更多地聚集于肿瘤靶位,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1.1.2 抗体片段修饰的免疫脂质体 虽然抗体对靶点具有高选择性,但持续给药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免疫反应,特别是应用外源性抗体f如鼠)时免疫反应加剧。而抗体片段Fab。(55kDa)、单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片段scFv(35kDa)产生的免疫原性比整个单抗低,且更易控制其性质

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

84 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 杨国华1,黄统琳1,姚忠亮3,刘明华1,2 (1.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40; 3.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 福清350300) 摘 要:利用吸附法进行废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此随着现有吸附剂性能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成功,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主要对活性炭、吸附树脂、改性淀粉类吸附剂、改性纤维素类吸附剂、改性木质素类吸附剂、改性壳聚糖类吸附剂以及其他可吸收污染物质的药剂、物料等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概述。 关键词:吸附剂;吸附法;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70410238)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801239)。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便回收或去除它们,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利用吸附法进行物质分离已有漫长的历史,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在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吸附法主要用于净化废气、回收溶剂(特别适用于腐蚀性的氯化烃类化合物、反应性溶剂和低沸点溶剂)和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后者的应用范围包括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除去各种溶解性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等。在处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为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的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胶体及余氯等,也可作为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手段,以便保证回用水质量。利用吸附法进行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随着现有吸附剂性能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成功,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吸附剂是决定高效能的吸附处理过程的关键因素,广义而言,一切固体都具有吸附能力,但是只有多孔物质或磨得极细的物质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才能作为吸附剂。工业吸附剂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吸附能力强; (2)吸附选择性好; (3)吸附平衡浓度低; (4)容易再生和再利用; (5)机械强度好; (6)化学性质稳定; (7)来源广; (8)价廉。 一般工业吸附剂很难同时满足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吸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吸附剂。目前,可用于水处理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吸附树脂、改性淀粉类吸附剂、改性纤维素类吸附剂、改性木质素类吸附剂、改性壳聚糖类吸附剂以及其他可吸收污染物质的药剂、物料等[1] 。本文主要对上述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概述。 1 活性炭 吸附剂中活性炭应用于水处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60年代后有很大发展,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已在活性炭的研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制作活性炭的原料种类多、来源丰富,包括动植物 (如木材、锯木屑、木炭、谷壳、椰子壳、 2009年第6期 2009年6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摘要: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较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小,毒性小,容易制备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很多体外及动物体内实验,但由于其转染效率低,靶向性低等缺点使其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本文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回顾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得出结论为目前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在于提高脂质体的转染效率,在靶细胞和靶器官达到治疗浓度才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脂质体;基因;转染;靶细胞;靶器官;治疗浓度 引言: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并使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将目的基因导入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而基因一旦进入体内,就有可能被体循环以及胞浆中的核酸酶降解,失效。为了使目的基因在起效前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需利用基因载体对其进行保护。因此,基因载体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对基因治疗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基因载体应具备可保护基因,使其不被体内核酸酶降解,本身以及降解产物无毒性,无免疫原性,能高效的特异性的传递基因,在体内外均稳定,易大规模生产等条件。目前基因治疗的载体可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类[1]。病毒载体因其存在免疫原性、细胞毒性、潜在致瘤性等安全问题,且其容纳的目的基因较小、制作成本高,因而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非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低,毒性低,可携带的较大目的基因,制备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中以脂质体的发展和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将就脂质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1.脂质体的定义以及分类脂质体是磷脂依靠疏水缔合作用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多表现为多层囊泡结构,每一层都为类脂双分子层,层间以及脂质体的内核为水相,而双分子膜为油相。磷脂结构上包括极性部分(称极性头部)和非极性部分(非极性尾部)。在水相中,非极性疏水尾部因疏水作用力相互聚集在一起,并同时将极性的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相中,形成稳定的结构[2]。脂质体按性能可分为一般脂质体、热敏感脂质体、光敏感脂质体、磁性脂质体以及pH 值敏感型脂质体等。按电荷性质则可分为中性脂质体、阴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脂质体。 2. 脂质体体介导的基因传递机制细胞主要通过内吞的方式摄取周围的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先被细胞膜的某一区域所包裹,之后胞膜凹陷入胞内,芽生形成囊泡。此过程由胞膜表面的受体介导,大分子物质先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可集中在细胞膜上称为网格蛋白包被小窝的区域中,这一区域可形成网格蛋白包被囊泡[3]。除了受体介导的内吞机制外,Anderson[4]的研究表明细胞还存在独立的网格蛋白内吞途径,其中一个途径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称为包膜窟的一处小凹陷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完成,这一包膜窟自身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以及包括胞吞在内的各类运输过程。一些药物和大分子物质通常不能穿过细胞的脂质双分子层,脂质体可将此类药物和大分子物质封装于脂质体亲水的内核中,既可通过由网格包被蛋白小窝上的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也可通过胞膜的直接融合作用将目的物质运输入胞内[5]。因为常规的脂质体最终都将被网状内皮系统从血液清除,或者是在内吞过程中被溶酶体降解。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能提高其运输效率和防止其降解的方法。 3.各类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普通脂质体由于其易被内皮网状系统吸收,靶向性低,易被核酸酶以及溶酶体降解,传递基因的效率低,为

脂质体综述

中药脂质体 摘要: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一线化疗药物因为其毒性作用及多药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 用。而新型抗癌药物成本高昂、研发周期过长,无法满足 临床需要。因此利用新的剂型如脂质体,以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毒性作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脂质体、肿瘤、靶向性、化疗 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类似于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微小囊泡,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主要材料是磷脂和胆固醇。在给药系统研究领域中,脂质体非常引人瞩目,一是因为所用材料磷脂和胆固醇是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机体内源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无毒无免疫原性;二是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生物细胞相似,易与细胞发生吸附、融合、脂交换、内吞而被细胞摄取;三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形性,比相同粒径的其他类型的纳米粒容易进入病灶组织,如透过肿瘤组织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组织[1]。此外,脂质体表面还很容易进行修饰,如用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用对特定组织或细胞有特异结合性的配基进行修饰的主动靶向脂质体,双层脂膜掺入胆酸盐之后形成的柔性脂质体,以及掺入带碱性脂质成分制

备的用于基因转染的阳离子脂质体等[2]。通过选用合适的磷脂成分以及调整磷脂成分、胆固醇的用量比例,还可以制备pH敏感、热敏感的脂质体,利用病变局部pH、温度等的改变而在该处选择性释放药物。大量试验证据表明,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减少副作用、具有靶向性、可缓释长效以减少药物剂量、具脂质体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等特点。中药脂质体的疗效是由脂质体所包裹的中药成分所决定的,目前脂质体主要用于包裹毒性大、不稳定或吸收效果差的中药,中药脂质体在抗癌、抗菌、免疫调节、酶系统疾病治疗、镇静方面以及肝炎治疗中都有所应用[3]。 脂质体具有的独特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其具有如下特点:①靶向性。脂质体能选择性地分布于人体内某些组织和器官,俗称药物导弹。②缓释性。药物被包在脂质体内,在组织和血液中的扩散速率降低,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③长效性。在脂质体双分子层的保护下,药物可避免氧化、降解和破坏,药物的疗效延长。④无毒性。脂质体膜与哺乳动物的细胞相似,对机体无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不诱发过敏反应。⑤与细胞有亲和性。可增加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能力,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⑥给药途径多样性。脂质体不仅可静脉给药,也可通过皮肤、皮下、肌肉、黏膜给药,还可以将脂质体制成涂擦剂、膏剂、口服液等。⑦可控性。在制备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其表面的性质如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等改变脂质体药物的靶向性,从而控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4]。 脂质体的基本成分磷脂的性质是决定脂质体物理稳定性、与药物

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

脂质体及其医药应用 化学01 马高建2010012222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囊泡,目前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它作为一种高效的载体,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和基因工程领域等都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和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脂质体的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关键词:脂质体、制备、医药、应用 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泡称为脂质体,又称人工膜。 1988年,第一个脂质体包裹的药物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现在用脂质体包裹的抗癌药、新疫苗、其他各种药品、化妆品、农药等也开始上市。 我国的脂质体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研究,我国在脂质体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以脂质体作载体的新药剂型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当前脂质体的医药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膜的研究、药品的可控释放和体内的靶向给药,此外还有如何在体外培养中将基因和其他物质向细胞内传递。由于脂质体具有生物膜的特性和功能,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有多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可将包封的活性物质直接运输到所选择的细胞上,故有“生物导弹”之称。 1 脂质体及其分类 脂质体(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剂型,其内部为水相的闭合囊泡。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主要有双分子层组成,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和胆固醇是形成双分子层的基础物质,再加入其他附加剂制备而成。 1.1 结构 脂质体可以是单层的封闭双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封闭双层结构。在显微镜下,脂质体的外形除了常见的球形、橄榄形外,还有长管状结构,直径可以从几百A到零点几毫米(mm),而且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结构可以共存。 1.2 性质 1.2.1 相变温度T c在加热情况下,脂质体的磷脂分子两条碳氢链从有序的凝胶

企业满意度研究现状和应用

2006企业满意度研究现状和应用 长期以来,大正致力于客户满意度测量方面的研究,为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工作而努力。为了能更好地为企业在满意度研究工作上进行服务,我们发起了此次满意度研究的工作,期望通过此次研究,能了解中国各种类型企业在满意度工作方面的现状,同时集合各行业领导企业的经验,为企业间经验的参考借鉴搭建一个平台,从而在整体上推动满意度研究在各行业的实施。 研究概况 2006年5-6月,Diagaid对IT、金融、汽车、工业品、房地产、零售、快速消费品等行业近百家大型企业进行了访谈。目的是为了对目前满意度研究的开展情况进行整体把握。 我们的前提假设是:在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前提下,企业对于客户满意度的重视将会为企业带来价值。 通过这两个月的研究,最终结果显示: 满意度工作已经广泛地在中国的企业内得到开展,并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企业能明显感受到满意度研究带来的利益。在满意度研究的执行上,仍然存在不够系统化,专业化的问题。 此次的研究,我们最主要的研究区域涉及如下三方面内容: 在目前中国的企业中,满意度研究开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多少企业在进行满意度研究? 满意度研究的历史有多久了? 是什么驱动着企业进行满意度研究?

企业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满意度? 满意度研究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帮助? 满意度研究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帮助和影响? 企业所认可的满意度方面的标杆企业有哪些? 他们是如何利用满意度研究的工具来帮助他们成为领先企业的? 具体执行有哪些问题? 满意度研究工作的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目前企业在具体满意度研究实践上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客户满意度工作在中国开展的现状。 多少企业已经开展满意度研究了? 从整体来看,本次调查的各行业大型企业中,有89%已经进行了专门的满意度研究。另有资料显示,到2004年,在所有大中小型企业中已有64%的企业正在做满意度研究。另外,在本次调查中,11%未进行专门满意度研究的企业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客户满意的调查和衡量。而其中又有一半的企业正在规划进行正式的满意度研究。通过与往年资料的比对,我们发现满意度研究的工作正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本文对脂质体特点、制备方法、最新进展及其在药剂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分析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方法:查阅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主流数据库的文献,并总结归纳。结果:发现脂质体在药剂领域(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等)应用广泛,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部分药物已用于临床。结论: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不断发展与完善在药剂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递送、靶向、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Dan Zhao, school of pharmacy, Pharmaceutics 1302, 3131602034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osomes, preparation methods,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harmacy field, and to conclud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Methods: The literatures of mainstream databases such as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Sciencedirect and Web of Science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Liposom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cal medicine, biological products, etc.) an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Some drugs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 Conclusions: As a new drug carrier, liposomes have very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Keywords: liposomes, drug delivery, targeting, research progress 脂质体是指由磷脂等类脂质构成的双分子层球状囊泡,它将药物包封于双分子层内而形成微型载药系统。除常见的类脂质双分子层外,它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脂质体技术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但直到 20世纪 70年代才将脂质体应用于药物载体, 并引起广泛关注1。因为脂质体具有诸多优良的特性,例如可通过修饰进行靶向给药、毒性及免疫反应小2等等,其后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及工程领域。 1.脂质体及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特点 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3: 1)脂质体本质上是一种囊泡; 2)脂质体很小一般在 1 μm 以下(1 000 μm =1 mm); 3)脂质体的囊泡壁一般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 4)磷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脂质体 ,并非把磷脂放在水中就产生脂质体 ,磷脂在水中或甘油中搅拌只能形成乳化颗粒; 5)脂质体可以包裹其他物质(如药物)形成不同内容物脂质体,通过电、超声、热、光等致孔可以使药物从脂质体释放,并且所形成孔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释药速度4。 脂质体药物制剂具有以下特点5: 1)体内可降解; 2)低免疫原性; 3)保护药物活性基团; 4)可制备靶向制剂; 5)延长药物半衰期。 理想的脂质体载药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包封率高,药物不易渗漏、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好,氧化降解速度缓慢3。虽然近年来脂质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多柔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 品中的应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摘要:脂质体包载技术是将功效成分包裹于脂质体囊泡内的制备技术,由此制成的化妆品脂质体具有皮肤护理和功能性成分载体的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研究和应用价值,是目前功效性化妆品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脂质体包载技术在化妆品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做一下概括,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下展望。 引言: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英国学者Banyhan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1976 年Gregoriadis等鉴于脂质体的特殊结构和磷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研究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裹药物,发现载药脂质体体内分布与单纯药物有所不同、在血循环中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性也发生了变化。后经多年研制,人们发现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来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最为常用,如卵磷脂、丝氨酸磷脂和神经鞘磷脂以及合成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且脂质体具有粒径小、剂量小、稳定性强、靶向性高、缓释可控和安全无毒等特点,便将脂质体广泛用于多个领域。1986 年,Dior为法国Lancome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叫做“capture”的脂质体化妆品,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推广。目前,含各种脂质体的化妆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一: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能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类脂质小球体,由一个或多个酷似细胞膜的类脂双分子层包裹着水相介质组成.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多层囊泡,而且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这种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内部为水相的闭台囊泡称为脂质体,由于它的结构类似生物膜,故又称为人工生物膜。 脂质体的这种结构使其能够携带各种亲水的,疏水的和两亲性物质;它们分别被包人脂质体内部水相,插入类脂双分子层或吸附连结在脂质体的表面。脂质体是一种封闭的双分子层(或单分子层)膜的空心小球。它在结构上类似于人体细胞,对人体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脂质体和不同的制备方可以制成不同大小的脂质体。 脂质组成 各种脂质和脂质混和物均可用于制备脂质体,而磷脂是最常用的。磷脂的主要成份是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胺酸(Ps),磷脂酰甘油,磷脂酸(PA)等。其结构可简述为由一个短的离子型(至少是强极性链)的“极性头”和两条疏水性的高级脂肪烃长链(非极性尾部)组成,在某一特定浓度的条件下,其极性头与极性头部份相接合,非极性尾部与非极性尾部相接台,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构成脂质的另一类物质是胆固醇,它在膜中主要起着改变纯磷脂层性质的作用。它象“缓冲剂”一样起着调节膜结构“流动性”的作用构成化妆品用脂质体的表面活性荆主要用卵磷脂,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卵磷脂。天然卵磷脂主要从大豆和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酰

脂质体在载药和造影中的双重应用(1)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脂质体在癌症诊疗中的载药和造影双重应用 马冬121635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9摘要: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具有水相内核的脂质微囊,在其水相和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膜内可以包裹多种物质,且具有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潜力,因此常被用来作为药物或各种造影剂的载体。脂质体可以以包封、膜标记、表面螯合、远端装载等方式与药物和造影剂结合,并在温度、pH、超声等的作用下进行可控的药物释放,因此脂质体在诊疗一体化方面有很多运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进行某种药物和单个成像模式的一体化,也可以对多种成像模式进行一体化。本问对脂质体作为药物和造影剂载体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脂质体;靶向载药;造影;诊疗一体化 引言 脂质体是一层或多层磷脂双层膜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一个类球状、包封一部分水相的封闭囊泡。早在1947年Bernard就提出了这种存在于水性体系中的两亲分子囊泡性结构的假设,但直到1962年剑桥大学动物生理学研究所装备了电子显微镜后,Alec D. Bangham才和他的同事于1965年正式提出脂质体的概念【1】。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和细胞膜类似的结构,所以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质体进入人体内会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主要在肝、脾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具有天然的被动靶向性;如果再对其修饰上特定的配体,又可主动的靶向某些部位。这些性质使其可作为良好的药物和其他试剂的载体。 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一般是看不见的,但人们借助各种科学技术将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形成图像,从而检视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就是医学成像的目的。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不久医生就将其应用于医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X射线包括CT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形态学上的特征。采用放射性核素的核素成像可以了解脏器的生理功能。单光子发射CT(SPECT)和正电子发射CT(PET)利用失踪动力学模型,显示了活体对注入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使许多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大为深入。磁共振成像(MRI)从另一角度些事了人体内部状况,它的图像与体内生化过程有关;它既是功能性的又比核素成像更清晰,而且对人体损伤很小。超声成像与这些方法相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对人体基本无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常规的首选成像手段之一[2].在成像技术中为了得到信号或增强信号需要用到显影剂或造影剂,脂质体具有作为这些试剂载体的潜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成像技术在许多疾病特别是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急剧增加。在纳米医学领域,成像和治疗结合的趋势明显。经过改造的脂质体可以选择性的靶向肿瘤组织,并能同时携带药物和造影剂,这使得脂质体在诊疗一体化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将重点对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和各类成像技术中(CT、核素成像、MRI、超声成像)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