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固定手术
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新理念

对策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跟骨的不规则形态;
术前仔细阅X线、CT、MRI、三维重建片;
对照标本——明确移位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研究跟骨后距关节面的复位固定方法;
研究载距突的位置及固定方法
时间和精力——提高手术成功率成。
怎么解决
1、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 2、后距关节面的支撑固定 3、载距突的坚强固定 4、跟骨外侧壁重建 5、跟骨三角强度的加强
Sanders氏分型法
Ⅰ型:为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Ⅱ型:出现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分为A、B、C三 个亚型。
Ⅲ型:后关节面 出现二根骨折线, 分AB、BC及AC 三个亚型。 Ⅳ型:严重的粉 碎性骨折,出现 四个骨折块。
Sanders氏I 型
II型
III型
III型
IV 型
专用器械介绍
Ⅲ型解剖板固定后外观图
跟骨骨折的主要形态学改变
Böhler‘s角 缩小、消失或反
角
Gissan‘s角 缩小.少数增 缩小和消失
大
距骨倾斜角
骨折后的 形态改变
正常跟骨形态
跟骨骨折后
跟骨高度降低
跟骨骨折后形态上的变化
跟骨宽度增加
跟骨宽度增加
高度降低
跟骨骨折不复位可发生的问题
距下关节+/-跟骰关节的关节炎或融合
B A C
充分牵引跟骨结节的重要性
载距突是固定后关节 面最可靠的支点
固定载距突
A B A、17°倾斜向前 B、30°倾斜向上
固定后情况
术前后机制探讨
应力集中区
受 力 方 向
受力方向
骨折线 分布
骨折线分布
跟骨骨折分类
闭合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 , MA J i n g — h u a ( D e p t o fF o o t a n d A n k l e S u r g e r y , t h e S e c o d n H o s p i t a l fT o a n g s h a n C i t y , n g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t e c h n i q u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 o f
mo n t h s .Amo n g t h e m.n e c r o t i c w o u n d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Wa S 7 . 01 % .I n c i s i o n c o mp l i c a t i o n r a t e w a s 9 . 3 5 % .B 0 h l e r a J 1 -
正为 1 2 0 . 3 。 ± 6 . 4 。 。术后 1 年按 Ma r y l a n d F o o t S c o r e系统评价疗效 : 优9 0足 , 良1 0 3足 , 可1 8足 , 差 3足 , 优 良
率为 9 0 . 1 9 % 。结论
跟骨 骨折 内固定手术 中应用外科 微创操作技术 , 可 以减少切 口并发症 , 效果满意 。
跟骨骨折的治疗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 路选择
外侧入路(外侧扩大 “L”形切口):比较符合跟骨 外侧解剖的特点, 虽然创伤相对大, 但损伤外侧结 构的机会少,显露清晰,目前最为常用。
自外踝上3~5cm、 跟腱前缘或腓骨后缘 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 点,切口向下至足背皮 肤与足底皮肤交界水 平, 再折向前, 至第五 跖骨基底近侧1cm。
撕脱骨折——联合腱猛烈收缩牵拉跟腱附着部 鸟嘴样骨折——直接暴力 无移位:跖屈位石膏固定4~6周或经皮空心螺钉固定 复位失败可切开复位固定
治疗————关节外骨折
(三)跟骨结节内、外侧突骨折
少见、多无移位,石膏外固定或经皮螺钉、钢针内固 定
治疗————关节外骨折
(四)载距突骨折 有移位者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6周 不要轻易切除骨折块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选择
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载距突入路。
内、外侧联合入路。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选择
外侧入路较为符合根骨的解剖特点,能较为 方便地实现根骨内固定,显露较为清晰,也 有建议采用扩大的外侧入路
足外侧跟腱止点处, 弧形向前止于外踝前 下约2.5~3cm
带
外侧切口骨折的显露:
3枚克氏针分别打入腓骨远端、骰骨和距骨;折弯, 显露跟骨外侧面。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关键问题的处理
7.手术切口是足背与足底皮肤交界,腓骨后院与跟腱 外缘连线后三分之一处,切口不能偏前或偏足背,宁 可偏足跟、足底一些
8.缝合:深筋膜一层是关键,缝好该层就好,然后直 接缝合皮肤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选择
选用广泛外侧入路和术中软组织保护,能明显减少术 后切口愈合问题。感染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降 低。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原因分析及预防

[ 1 ] 唐杰英 , 李松柏.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 6 9例临床分析 c J ]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 0 1 0 , 1 4 ( 6 ): 7 5 . [ 2 ] 尹吉东, 李灯凯, 李喜元.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多所系 统功能损害 1 例[ J ] . 中国医药 , 2 0 1 1 , 6 ( 1 ) : 1 2 3 .
4 参考文献
用。临床上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并不少见, 通 常以继发性较多, 常发生于流行性出血热及其他病毒或细菌 感染或使用、 接触各种化学药物及电离辐射等情况之后。本 组病例有7例患者在最初就诊时误诊: 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 血, 3 例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 , 2 例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最终经查支原体抗体后确诊为 M P感染。因此, 对于有呼 吸道感染同时伴有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的患者, 应考虑 M P 感染的因素, 应尽早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需要时可做骨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8— 2 8 编校 : 徐强 ]
跟骨骨折 内固定 术后 皮肤坏死原 因分析及预 防
涂名实 , 张 琴 ( 湖北省洪湖市人 民医院 , 湖北 洪湖 4 3 3 2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2 5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 路行 钢板 内固定治疗 。结果 : 2 2足愈合 优 良, 2足切 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经换药痊愈 , l 足切 口内血肿 形成 、 感染皮肤 转角坏 死经抗感染加 V S D负压吸引及换药痊愈。结论: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较为常见, 但只要严格把握手术时机, 采用正确的 手术 方法 , 规范术后处理 , 皮肤坏死是可 以预防 的。 [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皮肤坏死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 大多数跟骨骨折因累 及距下关节需要手术治 疗 , 皮肤坏 死是 跟骨 骨折手 术常 见并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透视下用血管钳钳夹异物, 往往因为探入的方向与异物不在
同一个平面而定位不准 。在直接透视下较难保证探人方向的
匙状 口, 钳夹异物后易产生向中心靠拢的力量, 不向四周滑 移, 易于持稳异物。因其轴节以上为一个无须张开的长柄状 体, 对切口要求较小, 且可依定位器准确深人, 尤其适用于较 小光滑的异物。 对于陈旧性异物, 位置往往较为恒定, 但周围 有纤维组织包裹, 定位后须沿直线方向逐层切开, 仔细解剖, 以免损伤重要神经、 血管。
5 . 56
环定位器, 难以保证探入方向的准确性。 另外, 钳口张开时呈
“ 形, V” 钳夹较圆滑异物时, 则产生向远端 滑动 的分力而使异 物容易滑脱 , 并改变异物位置。 我们采用髓核钳 , 因其远端为
[] 3
邢 光 富 , 峻 , 杰 , 软 组 织 内移 位 金 属 异 物 所 取 范 杨 等. 方 法 的研 究 ( 1 1 附 报 告 )J . 科 理 论 与 实 践 , 5 9例 []外
跟骨骨折大部分属关节 内骨折 , 其治疗原则也一样, 即应行解剖复位, 稳定的 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这样才能获得 良 好的治疗效果。自 2 年9 @4 月至 20 年 5 对 2 07 月, 2例 2 足跟骨骨折患者手 5 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使用的工具亦有较高要求。 普通的血管钳由于轴节以上迅速
扩宽 , 对于较深 异物势必要 求入 口较大 , 且要穿过 双“ 型 U”
[ ] 王 军 , 宝 才 , 良军. 超 在 5 2 何 陈 A 7例 软 组 织 异 物 定 位 及 手 术 中的 应用 [] 实用 外科 杂 志,977 1) j. 18 , ( 0 :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临床报告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临床报告陈家麟【摘要】Objective Through inter-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fixation surgery and complications study to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technique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inter-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and controlled complication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4 to October 2010,45 sides of calcaneal in 4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plastic calcaneus titanium plate fixation Sanders Ⅰ~Ⅳ type fractures through lateral approach with lateral “L” shaped incision,part of cases supplemented by autogenous bone grafting when necessary. According to Sanders classification,3 sides were accounted for type Ⅰ ,20 for type Ⅱ , 17 for type Ⅲ ,5 for type Ⅳ. During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lateral X-ray observation Bohlers and Gissanes angle,Broden view was made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of articular surface. Results Incision necrosis infection in 3 cases,sural nerve injury in one foot. X-axis and lateral radiography ,and patients were Maryland foot score standard evaluation results of operations,45 sides of calcaneal fractures in 4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36 months,average of 18 months. Excellent in 27,good in12 feet,fair in 4 feet,poor in 2,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6.7%. Conclusion La teral “L” shaped incision,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calcaneal fractures,can be more satisfactory anatomical reduction and rigid fixation of calcaneal fracture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Intraoperative flap incision must be carefully protected toprevent postoperative wound necrosis or infection.%目的通过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和并发症研究,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防治并发症.方法 2004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科采用外侧"L"型切口、可塑形跟骨解剖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分型Ⅰ~Ⅳ型跟骨骨折42 例45足,必要时行植骨.根据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20足,Ⅲ型17足,Ⅳ型5足.术中侧位X线片透视观察Bhler角和Gissane角,Bro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坏死感染3 例,腓肠神经损伤1足.采用X轴、侧位摄片和病例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优27足,良12足,可4足,差2足,优良率86.7%.结论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皮肤复位和临床效果,固定可靠,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必须仔细保护切口皮瓣,防治术后切口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1(017)005【总页数】5页(P412-416)【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作者】陈家麟【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安徽,滁州,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跟骨是足部诸骨中最大的一块跗骨,承担着约40%的体重。
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的处理

稳 定主要原 因有 :腓骨 长度取材 过短 ,移植 固定
织, 对于降低 G T 复发率极为重要。 Cs 这可能是根 治切 除桡 骨 下端 G T 术 后无 复发 的最重 要 的原 Cs
因 。 管可 能影响 前臂 的旋前功 能和 腕关节 的稳 尽
定 , 可 能是 患侧 手 握 力 减低 的原 因 , 据 对 本 也 根
软 组织范 围认识 不清 , 成术中切 除不彻底有 关 。 造
参考 文献 : 【 nen F u u s la t o sg y M. wYr l n i W . s lk e mr u e 【】e o : 】E k g M eo et u rr N l k
韧 带 的保 留、 固定 不牢 固 , 植 骨 易 发 生应 力 若 移 骨折 。本组无 1 发生病 理性 骨折 。 例
行无 张力缝 合 。 效 的避 免 了跟部皮 肤某种程 度 有 的挛缩 , 以及 积血积 液 。 4 2 经 典 的 外 侧 扩 大“ ” 切 口, 组 织 剥 离 . L形 软 多, 面相对 大 , 创 局部血 运 差 , 口成 角处 常发 生 切 裂开。 跟骨 外侧 弧形切 口, 面相对 小 , 效 的改 创 有
U. hn s nen t n l o r a fT a maoo De . 0 0 Vo. . . S C ie eItr ai a u lo ru tl ̄ ̄ c 2 1 . 1 9 No 3 o J n
4 3
积血积 液 。术 后及 时交换 敷 料 防止皮 缘 水肿 , 保 持皮缘 干燥 。患肢抬 高 、 敷 以及 应 用足 动静 脉 冷
治疗 使 患者在 心理 上得 到 安慰 , 美学 上得 到享 在
受, 这也是 治疗桡 骨远 端 G T 的 目的之 一 。 组 Cs 本 术 中 除 了钢板 和 螺 丝钉 固 定移 植 腓 骨 和桡 骨 残 端外 , 还重 视 关节囊 的修 复 、 腓骨 头 关节 面 、 环形
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探讨

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探讨 【摘要】 跟骨做为松质骨是最为常见的骨折部位,该部位骨折的原因大多是由高处坠落而导致的。这种骨折虽然常见,却往往由于骨折致使关节面塌陷,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从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保守治疗易留后遗症,所以手术治疗成为跟骨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下面就对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加以探讨。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方法分析 跟骨对后足保持正常关节功能和足弓形态,乃至下肢负重时应力传递等功能意义重大。据统计,高速的交通撞击,以及爆炸、坠落都可能造成人体的跟骨骨折,而在常见的跟骨骨折中,骨关节内骨折占据75%的比例。如果处理失当,这类骨折致残率可达20%~30%。下面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为例,探讨这一病症的治疗措施。 1 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分析 上世纪初,手术治疗跟骨骨折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当时采用撬拨复位固定术来对跟骨骨折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良好的疗效。虽然此方法复位效果有一定保证,且不存在切开复位导致的伤口感染困扰,但其适用范围略显狭窄,通常只适用在大块结节骨折或舌型骨折,当骨折移位复杂或碎块较多时,复位效果难以保证。所以跟骨关节内骨折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成为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以下特点:(1)在复位环节,这种方法可在直视下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肢体外形,以及跟骨内外翻的角度和后足负重轴 线;(2)在固定环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固定更加牢靠,再次发生骨折移位可能性极低;(3)在功能锻炼环节,由于牢靠的固定,骨关节活动提前,有效减少了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的概率。目前,切开复位手术入路外侧延长l形切口较为常见,这是由于l形切口能使跟骨关节面和主要骨折块更易于暴露;外侧切口解剖结构更加简单,只需考虑胖肠神经和胖骨长短肌等结构,而避开了内侧重要神经、血管和肌肉走行,降低损伤率;外侧l形切口避开胫前动脉和胖动脉更容易,对皮肤血运的影响也更小;此外,跟骨骨折后,载距突骨快和内侧壁骨块等内侧骨块通常较为完整和稳定,从外侧入路能避免内侧入路容易造成内侧骨折块丢失稳定性的情况。因此通常取足外侧l型切口进行手术。 2 具体的手术方法和过程 通常先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生效后使患者取仰卧位,取足外侧l型切口于跟腱外侧缘与外踝之间,使切口垂直向下,至足背皮肤与足底皮肤交界处拐向前,至第五跖骨基部止。皮肤切开后,直接切至骨膜下进行锐性剥离,之后紧贴骨面向上进行分离,以显露距下关节面,至跟骰关节止。采用克氏针分析别垂直打入距骨、外踝和跗骨,然后折弯成90°将皮瓣牵开,此过程腓肠神级与腓骨长短肌腱应随同皮瓣一同向上翻起。用距骨下关节面做为标志进行骨折复位,如复位困难,可在跟骨骨牵引位置打入骨圆针一玫,先向后方牵引,以使骨折面的交锁松解,然后向下拉牵至骨折面复位。对极少数跟骨内侧骨折较难复位患者,可以在内侧作小切口以使其直接复位。 复位后首先应临时以克氏针固定,然后采用c形臂常规透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检查,主要看跟骨giessane角120~145°、跟骨bohler角25~40°,以及跟骨纵弓和宽度是否恢复;如出现过度骨缺损现象,则应选用人工骨或自体髂骨支撑,植骨充填后,宜先适宜钛板进行固定,固定时固定螺钉方向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前端螺钉要与跟骨前端平行,且向内后固定,这样做可避免固定螺钉进行关节的间隙。手术中应设置1根负压引流管,同时尽量避免手术缝合过密情况,以免影响皮肤血供状况,对张力较大患者,在手术后3周即可拆线。术后1~2d内拔管,抬高患肢,并给予消肿、抗炎措施,此过程可配合采用局部红外线照射。术后应以石膏托进行固定,6周后方可除去石膏托,进行功能锻炼,8周后可逐渐进行拄拐轻度负重行走。3个月后,以复查拍片为依据判断能否完全负重行走。 3 跟骨骨折手术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正确选择内固定物 对于粉碎型骨折,跟骨钛板是最适宜的选择,因为钛板的钉孔分布更为合理,且3个页均能起到作用,为高度的恢复提供主要的螺钉支撑。跟骨钛板强度可靠、易于塑形,且质地轻薄,最主要的是能够给予塌陷骨块以足够的支持的同时,能较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干扰。 3.2 是否植骨则应依具体情况而定 跟骨以松质骨为主,因此和对塌陷关节面和骨块予以支撑,最好的选择就是植骨。植骨对于避免复位丢失、消来空腔防止液化、血肿、支撑塌陷的骨块和关节面,以及维持跟骨合理高度的作用无疑 是积极的。因此,对于有塌陷骨块和关节面需支撑的情况应予以植骨。但对于植入异体骨可能出现局部伤口排异反应的患者,应避免选择植骨,以防伤口愈合不好,影响手术效果。 3.3 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手术所用时间与术后引流也是影响并发症发生概率的重要环节。跟骨骨折后,通常出血较多,加之跟骨外侧的皮下较薄,极易因淤血、肿胀,从而加重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因此,术后必须要留置充分引流,以及时将淤血清除。 4 结语 跟骨骨折中绝大部分失去了正常的跟骨形态,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相比,治疗方法选择与预后都更加困难和复杂。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患者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水平,使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更好、更安全,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伍书民.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2). 【收稿日期】 2011-12-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ordinating Committee in Orthopaedics &
跟骨骨折固定術(Calcaneal Fracture Fixation) Traumatology
Effective date: 19 February 2009Document no.: PILIC0003C version1.0 Version 1.0Page 1 of 1
跟骨骨折固定手術
簡介
跟骨是下肢足踝部最底層的一塊骨,它承受全身的壓力最大、但也是踝下關節重要的一部份,踝下關節對於行走凹凸不平的路最為重要。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見的骨折之一。
手術過程
手術是把骨折復位,然後用螺釘、鋼板內固定,目的是保存關節、減少骨折移位後的後遺症,也可盡快恢復病人踝骨關節的活動能力。
方法常是從足踝外側路入,復位後加內固定。
如有骨塊嚴重缺損,可能需要植骨。
手術風險或併發症
一般風險
跟骨骨折手術跟其它骨科手術一樣,存在一般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關乎痳醉的、自身的和傷口。
例如肺炎、失血、中風、心臟病、感染、昏迷等等…足以危害身心及生命,並要作出相對治療。
與手術部位相關的風險
•後遺症如骨折不癒合、骨折畸形癒合、復位不完美、關節活動不靈、踝下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等。
•其他如傷口問題、表皮神經線受傷、內固定器引致的痛症、鬆脫或外露等。
這些都可能需要再行處理。
手術後跟進
•一般手術後免除石膏,病人需要用拐扙走路,患肢不能著地約六周,但需要物理治療,活動踝關節尤為重要。
如患者是勞工,職業康復訓練很
重要。
•由於傷口的癒合可能複雜,痛症可能維持,須要耐心治療。
•至於接骨內置物如鋼板,要因應個別情况作考慮拆除,如病人要求拆除,也必須在癒合後才考慮。
備註
可能發生的風險或併發症,不能盡錄。
不可預計的併發症亦偶有發生,某類病人的風險程度亦為不同。
如有查詢,請聯絡你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