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书目
“旅游文化人类学研究”阅读书单

“旅游文化人类学研究”阅读书单(暂定)必读书目1、[美]丹尼尔.纳什,宗晓莲译. 旅游人类学[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2、彭兆荣. 旅游人类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美]瓦伦.L.史密斯. 张晓萍,何昌邑等译. 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4、杨慧陈志明张展鸿. 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5、王铭铭. 什么是人类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美]卢克.拉斯特. 王媛徐默译. 人类学的邀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参考阅读1、[英]雷蒙德.弗思. 费孝通译.人文类型[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庄孔韶. 人类学通论[C].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3、黄剑波. 文化人类学散论[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美]纳尔什.格雷本. 赵红梅等译. 人类学与旅游时代[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英]约翰.厄里. 杨慧等译. 游客凝视[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张晓萍李伟. 旅游人类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龚锐. 旅游人类学教程[C].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欣赏阅读1、[英]奈吉尔.巴利. 何颖怡译. 天真的人类学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王志明译. 忧郁的热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English References1.Amanda Stronza.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Forging New Ground for Ecotourism and OtherAlternative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ol. 30(2001), pp. 261-2832.Malcolm Crick Represen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the Social Sciences: Sun, Sex, Sights,Savings, and Servility.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 ol. 18 (1989), pp. 307-344须关注学者国内:杨慧宗晓莲张晓萍彭兆荣孙九霞国外:。
浅析《旅游人类学教程》中的学科研究意义

校园专区浅析《旅游人类学教程》中的学科研究意义陈潇翔【摘 要】本文通过阅读龚锐教授主编的《旅游人类学教程》后,从书中所讲的“旅游人类学”概念出发,探究了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分析了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 重点内容 意义20世纪60年代,旅游人类学在西方兴起,站在社会文化局面,以全景式的视野和高度,提出了旅游发展与社会和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
当时西方社会的旅游发展,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并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目标及重点内容从研究内容上看,40多年来,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的影响与旅游对旅游者的影响。
具体可细化为:一、旅游影响研究,即旅游目的地社会的文化接触与文化变迁。
这方面研究主要关注主、客互动中的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问题。
二、旅游体验,主要关注“礼仪”式旅游,将旅游与仪式进行比对,从中探寻一种类似“朝圣”的神圣旅游体验。
因此,对于旅游人类学学者来说,通过对旅游活动的相关事项进行不断地调查与论证,是非常重要的。
从《旅游人类学教程》中可知,新兴的旅游人类学的研究重点内容为:一、对旅游者及旅游本身的研究。
二、旅游业的出现和发展给东道主地带来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影响的研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教授格雷本,提出了民族志旅游,即旅游者即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要深入村寨部落,调查研究他们的社会与文化,发现他们的社会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迁。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马康纳教授提出了传统文化的真实性问题,讲的是东道地区为吸引旅游者而设计了“舞台真实”,即设计所谓的旅游文化产品,以此来迎合各国游客。
美国旅游人类学学者纳什从基础理论角度,更加客观地审视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提出应该把旅游作为文化的发展和趋势,作为个人转型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形式等三个基本点出发,对旅游现象作出理论的解释,并从人类学角度探讨旅游的发展道路。
15本人类学经典著作推荐

15本人类学经典著作推荐1、《忧郁的热带》称得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
这本书也是作者克洛德·列维的游记和回忆录。
这个活了100岁的老人,几乎走遍了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努力去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
最终,在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类部落后,他认为不论是西方文明,还是土著部落文明,其实都是人类的不同社会形态。
人类的这些社会文明形态没有高低贵贱,更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2、《天真的人类学家》人类学家的田野考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真的人类学家》这本书的作者,进入非洲的多瓦悠人居住地,做了长达一年的田野考察。
考察期间他不仅遇到了语言困难,食物严重匮乏,后来又因车祸坠崖牙齿脱落,后来镶假牙的时候被针头感染了肝炎,几乎一命呜呼。
吃不惯、睡不好,语言不通,还差点命丧异乡,肉体和心灵都遭遇重大的挑战。
3、作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经典,《江村经济》并没有一般学术论文的苦涩乏味。
相反,书中到处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传统习俗,只是这些习俗根源于落后的乡村经济。
1938年,费孝通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
《江村经济》从此把靠桑蚕为生的中国小乡村,成为了国际学术界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首选之地。
《江村经济》也把费孝通的命运和这座普通的江南水乡、和历经沧桑的中国农村工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4、《初访美国》:每一个认真为中国文化求出路的人,每一个认真要在现代世界里做人的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费孝通以其流畅隽永的文字描述了1943-1944年他在美期间美国社会及日常的方方面面,以及他对美国的各种政治制度安排和宗教信仰的思考、美国与欧洲的对比,等等。
5、《未开的脸与文明的脸》:日本著名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费先生提出著名的“差序格局”原理,而中根先生提出日本社会是一“纵式社会”虽然中根先生和费老相差20岁,但因为共同受过同一老师弗思、同一学校伦敦政洽经济学院的培养,两人在学术研究上有很多的共同特点,如他们都强调社会结构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比较研究和田野调查是社会人类学的基础。
旅游学教材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旅游学教材,涵盖了旅游业的各个方面:
1.《旅游学导论》-作者:Peter Robinson
这本书提供了对旅游学领域的综合介绍,包括旅游概念、旅游市场、旅游规划和管理等内容。
2.《旅游经济学》-作者:Larry Dwyer, Peter Forsyth, Wayne Dwyer
这本书着重于旅游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需求与供给、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等。
3.《旅游规划与发展》-作者:Clare A. Gunn, Turgut Var
这本书讲述了旅游规划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包括目的地规划、可持续旅游发展、社区参与等方面的知识。
4.《旅游运营管理》-作者:Timothy R. V. Foster
这本书关注旅游运营和管理的方面,包括旅游企业管理、运营策略、市场营销、服务质量等内容。
5.《旅游景区管理》-作者:Yan Xin, Jack Carlsen
这本书重点介绍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运营,包括景区规划、景区服务、游客管理、景区营销等。
6.《旅游市场营销与推广》-作者:Cathy H. C. Hsu
这本书讲述了旅游市场营销和推广的知识,包括市场分析、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策略、数字营销等内容。
以上是一些推荐的旅游学教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
此外,还可以查阅相关学术期刊、研究论文和行业报告,以了解最新的旅游学研究进展。
人类学经典阅读书目

人类学经典阅读书目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社会和生物学的学科,而人类学经典阅读书目就是人类学领域中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献。
这些书目涵盖了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和主题,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我为您列举的十本人类学经典阅读书目:1.《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爱德华·伯纳德·泰勒这是一本经典的人类学著作,它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原始社会文化的起源和演化。
2.《文化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克里夫·格尔茨这本书是人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解读和理解,探讨了文化的构成和意义。
3.《人类学: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科学》(Anthropology: The Science of Human Culture and Society)- 韦拉·伯恩斯这是一本全面介绍人类学的教材,涵盖了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和研究方法。
4.《文化与人类行为》(Culture and Human Behavior)- 琼·卢克斯这本书讨论了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探究了文化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社会关系。
5.《人类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约翰·卡尔瓦尔霍这是一本入门级的人类学教材,介绍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6.《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卡罗尔·瑞曼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包括文化的特征、演化和变化。
7.《人类学与当代世界》(Anthropology and the Contemporary World)- 艾德蒙·利贝特这本书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和全球化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8.《性别人类学》(Gendered Anthropology)- 凯瑟琳·亚伯拉罕这本书探讨了性别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和变化,揭示了性别对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博士生、硕士生读书单一、道德、立志:《蒙文通学记》(见附录)二、哲学类1、罗素《西方哲学史》2、柏拉图《理想国》、《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3、亚里斯多德《范畴篇解释篇》4、黑格尔《历史哲学》、《小逻辑》、《历史哲学》5、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6、卡西尔《人论》7、萨特《存在与虚无》8、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地理类1、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商务印书馆19852、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853、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地理学——它的历史和方法》,商务印书馆19854、约翰.劳维《社会行为地理—综合人文地理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5、《文化社会和空间》,北京师大出版社6、金其铭、董新《人文地理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7、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8、找一本经济地理学教材四、历史类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2、安怀起《中国园林史》,同济大学出版社3、李泽厚《中国思想史》4、南怀瑾《南怀瑾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5、司马迁《史记》五、人类学类1、《旅游人类学》[美]丹尼逊·纳什宗晓莲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2、《旅游人类学》彭兆荣民族出版社3、《旅游社会学研究》伊德涛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4、《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瓦伦·L·史密斯张晓萍,何昌邑等译5、《文化人类学》[美] 威廉·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伤害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6、《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庄锡昌,孙志民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7、《国外文化人类学新论》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8、《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美]George E. Marcus, Michael M.J.Fischer; 王铭铭,蓝达居译北京三联书社,19989、《社会人类学方法》[英] Raddiffe-Brown, A.R.;夏建中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10、《文化的解释》[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11、《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美]Murphy,R.F.著王卓君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12、《文化人类学》[美]马文·哈里斯东方出版社198813、《理解文化:从人类学和社会理论视角》[美]罗伯特·C.尤林,何国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社会调查自白》费孝通华夏出版社200415、《人类与文化》,童恩正,重庆出版社16、《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吉尔兹.克利福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7、《游客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案例分析》[英]迈拉·沙克利著张晓萍,何昌邑等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18、《应用人类学》,谢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19、《人类学方法论》,容观琼,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20、《走进他者的世界》,麻国庆,文苑出版社,200021、《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英]爱德华.泰勒,连树声译22、《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古普塔23、《羌在漢藏之間: 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王明珂24、田野调查法《民族学调查方法》,杨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汪宁生文物出版社1996《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乔健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中国民间文化-稻作文化田野调查》姜彬学林出版社1994年《田野调查实录:民族调查回忆》郝时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蓝山县瑶族传统文化田野调查》张劲松等岳麓书社2003《筏湾—一个排湾族部落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之二十一》石磊台北:中央研究院1971《民族学理论与调查方法》,宋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旅游人类学》教学大纲

《旅游人类学》教学大纲Anthropology of Tourism【课程编号】RZ3913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数】2 【先修课程】人类学概论【学时数】36【适用专业】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类一、教学目的、任务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旅游人类学是民族学专业的应用性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够良好的把握旅游管理中文化的保护与传递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民族文化旅游规划制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文化和旅游管理知识。
(2)能够结合案例讨论现有旅游的不足。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导言 2 学时主要内容:1.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进展2.从人类学视角看旅游3.旅游人类学研究之间的交流教学要求:1.熟记教学目的与意义2.掌握学习旅游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其它教学环节:无(二)从涵化和发展的视角看旅游 2学时主要内容:1.人类学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指导范式3.朱尔道·阿罗涅斯对米哈斯地区置宅旅游的研究4.尼泊尔夏尔巴人登山旅游的发展教学要求:掌握人类学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广西阳朔西街文化现象(三)从个人经历转换的视角看旅游 2学时1.旅游的游客2.接触状况和游客反应3.旅游对游客的影响4.到土耳其旅游的希腊游客的态度变化教学要求:掌握游客的心理特征其它教学环节:无(四)从上层建筑的视角看旅游 2学时主要内容:1.旅游的特点及其在人类社会的分配2.上层建筑的观点3.一些旅游上层建筑4.格雷伯恩对日本人旅游的社会组织的研究5.美国印第安人的美术明信片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结构对旅游的影响2.掌握在旅游规划中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其它教学环节:(五)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简单述评 2学时主要内容:1.旅游研究:一种人类学视角2.把旅游看作一种涵化和发展3.把旅游看作个人经历的转换4.把旅游看作上层建筑教学要求:对旅游人类学基本方法理论有所掌握其它教学环节:无(六)政策情况 4学时主要内容:1.佩科克马西安塔克特人的旅游开发2.旅游活动的社会场域3.当今世界旅游活动的社会场域4.政策研究的应用5.应用研究者的任务掌握政策制定对旅游的影响和范围其它教学环节:(七)向可持续旅游迈进 4学时主要内容:1.美国的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3.旅游领域的可持续发展4.作为一种替代形式的生态旅游5.巴厘岛可持续发展计划教学要求: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谈论分享广西发展旅游的经验其它教学环节:(八)结束 2学时主要内容:1.对世界本质的争论给我们什么启示?2.应用性旅游研究的机遇和问题3.包价旅游4.目的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教学要求:1.理解掌握旅游与经济的关系2.理解旅游居住地居民与旅游的关系其它教学环节:无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一)教学重点1.旅游的管理常识2.旅游的地方文化展示3.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教学难点1.地方发展经济与旅游之间的关系2.现代文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保护(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教学3.课堂讨论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一)考核方式:考试(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或教学实践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旅游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人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人类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专题研讨+考试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方向)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传统和新形势下的旅游人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将这些原理用于指导文化旅游的应用中。
为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可细化为:第一,让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旅游与意识、旅游与真实性、旅游与博物馆等之间的关系;第二,让学生掌握新的发展形势下旅游人类学的新范畴和新要求,理解和掌握旅游与族群、旅游与艺术、旅游与遗产等关系。
二、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讲授旅游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旅游与文化、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旅仪式的解析与旅游体验;族群、民族旅游与社会参与、性别角色;旅游与跨文化、旅游中的主客关系、旅游与其他社会关系及其互动;旅游动机与游客分类、旅游与经验、旅游与休闲、旅游真实性问题;艺术的内涵、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与艺术、旅游中的民族艺术及其变迁;遗产旅游的问题与发展;旅游与博物馆。
三、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旅游活动中,明确旅游活动中的族群与游客、国家与地方、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商品性等重要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
难点是如何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游客和游客行为,捕捉跨领域、跨文化的旅游活动产生的文化互动。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课程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专题研讨带领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旅游人类学概述(2学时)1.人类学的范畴2.旅游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3.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意义4.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旅游与文化(2学时)1.旅游与文化2.文化对旅游的作用3.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第3章旅游与仪式(2学时)1.旅游仪式与旅游仪式过程2.旅游仪式与旅游体验3.旅游仪式的特点第4章旅游与族群(2学时)1.族群、民族旅游2.民族旅游与社区参与3.民族旅游与性别角色第5章旅游中的主客关系(2学时)1.旅游与跨文化2.旅游中的主客关系3.旅游与其他社会关系及其互动第6章旅游与经验、休闲(2学时)1.旅游动机与游客分类2.旅游与经验3.旅游与休闲第7章旅游与真实性(2学时)1.旅游与真实性2.真实性内涵3.旅游真实性研究的发展第8章旅游与艺术(2学时)1.艺术的内涵2.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与艺术3.民族艺术的内涵、特征与类型4.旅游中的民族艺术及其变迁第9章旅游与遗产(2学时)1.遗产概述2.遗产旅游3.遗产旅游的问题与发展第10章旅游与博物馆(2学时)1.博物馆2.博物馆旅游3.博物馆旅游与符号专题研讨(14学时)1.文化旅游融合2.旅游与族群认同3.旅游与全球化4.休闲旅游5.旅游中的真实性6.遗产旅游7.博物馆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老师:
我主要查询是参考书,其他的会议纪要,报刊等就没有查询。
旅游人类学参考文献书目:
1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慧《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云南大学出版社
3 瓦伦L史密斯主编张晓萍,何昌邑等译《东道主和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4应星,《社会支配与科场场域变迁-1895-1913年湖南社会》。
载《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5文军:布迪厄“反思社会学”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世纪中国),李世平:宗教变迁及其社会场域-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性新探(世纪中国)
6 [法] 皮埃尔-布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
7[法] 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著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引导》中央编译出版社
9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研究战略》中国旅游出版社
10 景宜,《节日与生存》作家出版社
11 M-F朗方:《按照世界一体化逻辑》载于,《外交世界》,
转引[法]罗贝尔,朗卡尔《旅游和旅行社会学》商务印书馆
12杨福泉,《东巴文化的命运及其与纳西族地区旅游发展之关系》
13 马进帅,《莫高窟: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见《西域书画研究》
14 科恩,《朝圣与旅游:共性与差异性》1981
15卢红等,《宗教:精神还乡的信仰系统》南开大学出版社
16 刘纯,《旅游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7 王会昌,王云海,《中国旅游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
18 【美】克莱德伍兹,施惟达等译:《文化变迁》云南教育出版社
19 【英】霍姆斯鲍姆著,张晓华译:《资本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
20 【英】霍姆斯鲍姆著,王章辉等译:《革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
21 【美】沃尔泽著,褚松燕译:《正义诸领域》译林出版社
22 【法】福柯著,刘北成等译:《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23 【英】韦尔斯著,吴文藻等译:《世界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4 【德】雅斯贝斯著,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
25 陈庆德《经济人类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6 李亦园:《新兴宗教传统仪式》,见王逐生主编《人类学与西南民族》云南大学出版社
27 【美】D,凯尔纳,S,贝斯特著,张志斌译:《后现代化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28 【英】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和后现代化》译林出版社
29 【美】詹姆逊著,胡亚敏译:《文化转向》中央社会科学出版社
30 许宝强,汪晖:《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31 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趋势》广东人民出版社
32 沈诅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
33 朱良文:《丽江纳西族民居》云南科技出版社
34 和勇:《丽江旅游指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35 蒋高《丽江-美丽的家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6 俞吾金《现代性现象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话》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37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8 郑湘昆:《云南旅游知识商品》云南大学出版社
39杨森林,郭鲁芳,王莹《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
40 法Robert Lanquar:《旅游和旅游社会学》商务印书馆
41 邹统纤《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
42 潘盛之《旅游民族学》贵州民族出版社
43 彭文斌:《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及中国学术界的参与趋势-兼评西方人类学界对民俗旅游发展的“后效应“的思考》,第267-294页,见王筑生主编《人类学与西南民族》,云南大学出版社
44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
45埃里克。
科恩著:《东南亚的民族旅游》,载杨慧等主编《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云南大学出版社
46任海:《社会性别与再表现的文化政治:女性主义人类学》,载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评价》
47 蔡华:《纳人的亲属关系结构和婚姻家庭悖论的终结》,载哈佛燕京社,三联书店主编《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
48 周华山:《无父无夫的国度?—重女不轻男的母系摩梭》光明日报出版社
49 和钟华:《生存与文化选择-摩梭母系制及其现代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
50 翁乃群:《工资领域家户化:纳日社会的公众领域和家户领域及其社会性别问题》载周星,王铭铭主编《社会文化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