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强畜禽疫病防控新举措

江苏加强畜禽疫病防控新举措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8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畜牧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较快发展,禽畜流动量加大,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时有发生,给畜牧业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4月份爆发的H7N9禽流感给整个家禽业造成超过600亿元损失。动物疫病已成为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近些年,尽管国家加强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但动物防疫手段、设施、队伍还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防疫意识不强。我国畜牧业仍以分散养殖为主,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养殖过程中人与畜禽接触频繁,对畜禽隔离不严或基本不隔离,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忽视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不少养殖户存在“治重于防”思想,将疫病防治工作重点放在发病后的处理和治疗上,未采取措施从根源上控制疫病的发生。 2、重视免疫接种,忽视免疫监测。多数养殖户往往重免疫接种、轻免疫监测,对免疫后的畜禽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由于疫苗失效、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疫病未能有效预防,常见养殖户疫苗没少用、消毒经常搞,但动物疫病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仍时有发生。 3.疫苗失效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很多乡镇虽有保存疫苗的冰柜,但在从区局领取疫苗到存放进冰柜环节缺乏冷链设备,可能导致部分疫苗因此失效。疫苗从乡兽医站发放给村级防疫员后,更难满足保管条件。 4.疫苗来源和使用不规范。一是免疫程序较乱。很多养殖场户仅通过兽药经营户学习免疫程序,缺乏规范指导。部分养殖户在免疫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随意减少疫苗用量,或是缺乏免疫专业训练,在操作中随意加大药剂用量。二是疫苗来源杂乱。疫苗或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或是供种厂家附赠,是否来自定点生产厂家,其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三是在实施畜禽免疫的过程中,接种疫苗未能有效刺激畜禽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没有起到预防疫病作用。 5.应激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一些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副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运行维护费等还没有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必要经费缺乏,制约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6.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问题。各地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结束,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但原来一个单位分成2~3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2010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年动物防疫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靠法律,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动物防疫工作“五包”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免疫行动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无疫区建设为契机,实行“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坚决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染人,确保我市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是:1、全面完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分所建设任务。2、所有乡镇全面推行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和管理。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100%免疫。4、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6、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城区狂犬病免疫密度达100%,农村狂犬病免疫密度达70%。免疫和发证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7、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规定标准以下。8、按时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快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9、以村为单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开展面达100%,养殖、诊疗、屠宰、经营等各环节动物疫情监测覆盖面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官方兽医全程监控率达100%。1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产地检疫率达100%,畜禽散养户以乡为单位产地检疫面达100%。畜禽运输、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跨省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审批率和检疫合格率达100%。11、家禽、生猪及生猪产品凭证凭标入市率达100%。12、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13、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报送率达100%。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2021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供借鉴 仅供参考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市对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新城疫等开展全面免疫。持续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落实,严禁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格落实备案运输车辆检测及生猪屠宰企业清洗消毒、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按规范处置。

(二)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常态化、全覆盖。对散养动物,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落实国家、省、市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计划要求,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档案记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痕迹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三)认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肉牛、肉羊布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对奶牛场、种畜场实行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扑杀淘汰。对奶牛场因布病阳性畜检出率偏高(检测阳性率>2%)的,实行免疫备案制,规范免疫程序。结核病重点开展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实行扑杀淘汰。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四)做好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工饲养的能够开展免疫的野生动物,参照家畜家禽的有关免疫程序,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苗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做好疫病排查,有异常情况及时诊断处置,确保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畜禽疫病防治第1章综合测试题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0*2分) 1.消毒: 2.灭菌: 3.终末宿主: 4.中间宿主: 5.寄生虫: 6.毒力: 7.侵袭力: 8.无菌操作: 9.致病性: 10.干扰素: 二、填空题(37*1分) 1.用革兰氏染色法可以把细菌分为菌和菌,前者为色,后者为色。 2.细菌按呼吸类型可分为、和三种。 3.病毒人工培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和。 4.病毒主要由和构成。有的病毒还具有,它易被脂溶剂破坏。 5.构成细菌致病力的因素有和两个方面。 6.寄生虫包括、和三大类。 7.细菌进行生长繁殖需要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病毒复制过程分吸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9.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普通培养基时,压力为0.105 MPa,温度为________,时间持续________。 12. 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期繁殖速度最快。 13.蛔虫属于类蠕虫。 三、选择题(24*0.5分) 1.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的具有黏附作用的结构是()。

A.菌毛B.芽孢C.荚膜D.鞭毛 2.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A.鞭毛B.细胞壁C.胞浆膜D.芽孢 3.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A.鞭毛B.细胞壁 C.荚膜D.芽孢 4.干扰素能非特异地抑制()的复制。 A.细菌 B.病毒C.真菌 D.支原体 5.关于病毒复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侵入、脱壳、吸附、生物合成B.装配和释放、吸附、侵入、脱壳 C.侵入、生物合成、脱壳、装配和释放 D.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6.霉菌是属于()类。 A.病毒 B.真菌C.螺旋体 D.支原体 7. 分离培养动物源性致病细菌常用温度是()。 A.37℃B.4℃C.55℃D.任何温度 8.干热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 A.160℃,1~2小时B.121℃,15~20分钟 C.100℃,15~20分钟D.115℃,30分钟 9.高压蒸汽灭菌常采用的温度和维持时间是()。 A.121℃,15~30分钟B.160℃,2~3小时 C.100℃,15~20分钟D.132℃ ,1~2秒钟 10.外毒素的主要特点有:() A.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不耐热、毒性强、抗原性弱。 B.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耐热、毒性弱、抗原性强。 C.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不耐热、毒性强、抗原性强。 D.主要由革兰性阴性菌产生,耐热、毒性弱、抗原性强。 11.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A.细菌B.酵母 C.病毒D.霉形体 12.关于芽孢描述正确的是()。 A.是细菌的繁殖器官B.是多个细菌的浓缩物 C.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D.是细菌的死亡状态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点 2021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一、工作目标 健全完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应急管理体系。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市对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对猪瘟、新城疫等开展全面免疫。持续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加强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力度,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坚持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门禁、封闭饲养、定期消毒等制度,强化生猪调运监管和落地隔离观察措施落实,严禁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格落实备案运输车辆检测及生猪屠宰企业清洗消毒、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做好疫情处置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按规范处置。

(二)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常态化、全覆盖。对散养动物,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落实国家、省、市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计划要求,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消毒灭原工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 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档案记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痕迹化管理,完善动物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据可查。 (三)认真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肉牛、肉羊布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对奶牛场、种畜场实行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及时扑杀淘汰。对奶牛场因布病阳性畜检出率偏高(检测阳性率>2%)的,实行免疫备案制,规范免疫程序。结核病重点开展检测净化,对检出的阳性畜实行扑杀淘汰。狂犬病实行强制免疫,应免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四)做好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人工饲养的能够开展免疫的野生动物,参照家畜家禽的有关免疫程序,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

畜禽疫病防治

《畜禽疫病防治》教学大纲 拟定人:樊磊虎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动物疫病防治》是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系三年制与五年制畜牧兽药专业 一门必修专业课,应用动物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检查、诊断、鉴定法定的检疫对 象,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贸易 的发展。 总学时及学分:总学时约为60学时(视教学周数而定),总学分为3个学分。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36学时,实验约为24学时) (二)、教学对象:三年制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 (三)、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动物防疫法的法律法规,掌握畜禽各种不同疫病流行病学特点、规律,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来预防控制和扑灭疫病。在防治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生产与人体健康,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思路:按教学大纲规定,本着够用的精神,结合我院职业教育特点,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教学多采用实验标本、挂图、多媒体、VCD等教具,结合实地操作、实验实训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重点阐述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操作与方法。为畜牧战线上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五)教学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 本课程要了解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了解动物防疫法和检疫法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据疫病发生、流行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怎样采取预防和扑灭疫病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2、实验技能方面 本课程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将讲授内容与实训有机结合。 随讲随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常用的检验方法要熟练掌握,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又了解与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与技术。 (六)、课程内容在专业教学中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 《家畜解剖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家畜药理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 畜临床诊断学》、《微生物免疫学》、《家畜寄生虫病学》、《家畜传染病学》、《畜产品加工与卫生学等》等。其中《家畜寄生虫病学》、《家畜传染病学》与本课最为密切。 (七)、课程的内容以及重点与难点: 课程内容: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法规知识。 课程重点: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动物防疫的技术操作要求和方法。动物检疫范围、对象和种类,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处理以及各种物疫病检疫要领及处理。 课程难点:动物疫病的防疫与检疫技术在操作上的要求和要领以及方法。(八)、考试方式与说明: 以平时测验与实验作业为平时成绩依据,全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笔试,考试内容理论讲授与实验内容相结合。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是《动物疫病》,中国农业出版社,张宏伟主编。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知识 一、概述 过去的动物疫病主要危害动物健康,制约畜牧业生产和产 品出口。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动物疫病影响 和危害远远超出了行业和一个国家的范围,上升为影响公共卫 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经过“非典”和禽流感后,动物疫病的危害受到高度关注。?万人5 能感染人和所有哺乳动物,全球每年有 3.5~狂犬病?。死于狂犬病 多种。50 鼠类能传给人的疾病有?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致人死亡的疾病,可感染旋毛虫病?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未煮熟150人和。的猪肉传递给人 个人的潜在力。360体重的患病猪,具有感染据测,100kg ? 结核杆菌能使人和50 多种哺乳动物,20 多种禽类感染。据 WHO 报告,目前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印度居世界第一,

中 国第二。这些年来,中国结核感染呈上升趋势。 SARS 2003 年来去无踪。 2003 年底开始在亚洲多个国家暴发H5N1 亚型高致病型禽流感, 死亡和扑杀家禽8000 多万只。 禽流感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2003 年底以来东南亚禽流感风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且造 成危害越来越大。 近年来,印度的鼠疫,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疯牛病,美?国的牛结核,亚洲的非典,全球的艾滋病等均为动物疫源 性疾病,疫情警报不断地惊扰着世界的神经。 曾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如今却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二、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动物疫病的特征? (二)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 (三)传染病的分类?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五)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传染病的分类 3.1.按病原体分类?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真菌病?等。 3.2.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系统分类? 败血性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神经系?统传染病、生殖系统传染病、皮肤性传染病等。 3.3.按动物种类分类? 猪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鸡传染病、鸭传染病、鹅?传染病、犬传染病等。 3.4.按病程长短分类?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四种。?3.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根据动物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的严重程度、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和国家扑灭措施的需要,我国政府将动物传染病分为一 类、二类和三类。 一类动物传染病:?二类动物传染病:?三类动物传染病:? 四、动物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1.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到开始出现临诊症状,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来说,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短,且差异范围较. 小;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的潜伏期较长且变动范围较大。潜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 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 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启动了“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关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涉藏工作座谈会等重大工作部署。围绕牦牛绿色养殖技术体系、新型繁育技术体系、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健康养殖及产品安全保障、提升传统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天然草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饲草料增产增效与有效供给、特色家畜改良与健康养殖、绿色畜产品加工与提质增效、青藏高原社区牧业文化传承与发展理念等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和集成应用示范,为提升青藏高原社区牧区生态环境友好、提高牦牛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及国家生态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

科技支撑。 本专项2018年拟支持定向项目2个,项目执行期3年,国拨经费总概算约0.26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要求以项目为单元进行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每个课题参与单位不超过5家(含承担单位)。具体指南内容如下: 1.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 1.1 青藏高原牦牛高效安全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 研究内容:通过对营养调控、饲养模式等综合技术集成创新,建立牦牛高效、绿色养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牦牛、犏牛繁殖调控等技术,建立新型繁育技术体系;通过主要疫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保障牦牛健康养殖与产品安全;创新和优化加工关键技术,改进牦牛传统乳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通过以上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提高牦牛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