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pdf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pdf
审计重要性水平定义及运用.pdf

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2010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本次准则修订中,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被拆分为两项准则,即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和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的重大变化

与现行准则相比,我国新修订的审计重要性相关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重大变化。从形式上看,相关准则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包括:第一,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被一分为二,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两项主要用途,即一方面用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被用于评价审计结果,体现出重要性水平是一个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重要概念。第二,两项相关准则均按照总则、定义、目标、要求、附则的新体例进行了改写,结构更为合理,语言更为简洁和清晰,便于理解和执行。第三,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分为执业准则和应用指南两大部分,应用指南作为对执业准则重要条款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和举例,其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应用指南各条目的排列顺序按照执业准则的条目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应用指南中大量增加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和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模块,而执业准则本身不再涉及相关内容。

从内容上看,相关准则也发生了诸多实质性的重大变化。新准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原则导向的准则制定思路,减少了不适当的条条框框对于审计人员的束缚,给予审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同时,新准则结合相关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对重要性的内涵和层次进行了重新界定,引入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概念,强化了对于已识别错报的沟通与更正要求,使得重要性的概念在逻辑上更为合理,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界定和运用要点阐释

(一)对于重要性水平内涵的理解

第1221号新准则没有直接给出重要性的定义,而是给出了理解财务报告基础中重要性水平概念的三个要点。其中,第三个要点尤其值得关注,它强调重要性水平“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并指出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一规定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必考虑个别报表使用者的特殊信息需求,也不负责识别只影响个别使用者决策的错报。在确定重要性水平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识别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以及对于财务报表的共同信息需求,股东、债权人的信息需求通常是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第1221号新准则的另一项重要规定是引入了关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四项合理假定。这些假定实际上将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对象进一步限定在成熟、理性的报表使用者范围内,例如机构投资者、财务分析师等,从而扩大了报表使用者应承担的责任。

笔者认为,关于使用者的合理假定符合成熟资本市场上报表使用者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在不利的法律环境下限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不合理诉讼。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转型期和发展期,上市公司的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没有达到四项假定对于投资者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新准则中引入这四项假定,事实上是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风险本身极低的情况下,进一步减轻了注册会计师相对于投资者的责任。笔者认为,第1221号审计新准则中关于使用者四项合理假定的条款,没有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环境,因此是值得商榷的。

(二)不同层次重要性水平及其确定方法

第1221号新准则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层次做出了新的规定。现行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新准则中虽仍然将重要性水平划分为两个层次,但不向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表述和运用要求不同于现行准则。新准则将重要性水平划分为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层次。从表述上来看,“财务报表整体层次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在内的整套财务报表;“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仅要为特定的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确定重要性水平,还要为不同的“认定”确定重要性水平,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新准则中不再使用。笔者认为,上述改动使得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更为合理和清晰。对于报表整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第1221号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虽然仍然将“适当的基准乘以适当的百分比作为确定整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本方法,但不再以举例说明的方式阐述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审计人员选择的不同基准,通常适用的比例是什么。根据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官方解释,基准乘以百分比只是确定了一个计算整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起点,并不意味着整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计算而得出。同时,对于为何不再举例说明注册会计师应如何选择适当的比例,IAASB的主要理由是这样做有可能导致经验法则被当成是事实上的准则,从而有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减少使用专业判断。笔者则认为,第1221号新准则放弃对于比例的举例说明,是准则原则导向性明显增强的一个典型例证。对于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以下简称第二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第1221号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也有值得关注的重要变化。首先,只有当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时,注册会计师才需要为其确定相应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并不一定需要确定第二层次

的重要性水平。其次,是否需要确定第二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取决于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是否会高度关注财务报表中的特定项目及其披露,从而导致财务报表中存在特定的高风险领域。例如,使用者有可能因为法律或监管环境而对某些项目的计量或披露尤其敏感,包括关联方交易、董事薪酬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需要专门为这些项目确定重要性水平。又如,某些特定的项目或披露,例如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或杠杆率,可能会影响使用者高度关注的某些关键比率,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为这些项目单独确定重要性水平。再次,在现行第1221号审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中,第二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又被称为“可容忍错报”,这一说法在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被删去。笔者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重要性水平与可容忍错报的性质并不相同,前者是从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的角度界定的,后者则是从审计人员的角度来界定的。最后,除了金额一定小于整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外,第二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与整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是第1221号新准则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概念,也是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个概念。从新准则给出的定义来看,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并累积错报,合理保证未更正错报和未发现错报不超过事先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而提出来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概念的提出,一方面符合审计业务执行逐步推进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体现了职业谨慎的要求。例如,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报表整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如果直接按照100万元的重要性水平来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则很有可能金额为4O万元的错报不会被发现,如果存在三个这样的错报,其合计数120万元将超过整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将会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6O万元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则其发现至少一个金额为40万元的错报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即使还有两个金额亦为4O万元的错报没有被发现,其合计数8O万元也会低于整体的重要性水平100万元,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则会大大下降。

对于实际执行重要性概念的理解,应把握如下要点:

第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在相应的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其金额低于相应的重要性水平。

第二,重要性水平是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界定的,报表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不发生变化,重要性水平一般不应调整,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则是从审计的角度来加以界定的,它受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风险的评估水平的影响,对于审计风险的评估水平越高,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般定得越低。

第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可以是一个金额也可以是多个金额,例如,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注册会计师为利润表确定的实际执行重要性为8O万元,为资产负债表确定的实际执行重要性为90万元。

第四,第1221号新准则要求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必须确定,第二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以选择确定,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相应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这表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也分为两个层次,报表整体层次和特定交易类型、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整体层次的实际执行重要性是必须确定的,第二层次的实际执行重要性的确定是有选择性的。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一般将相应的重要性水平乘以一个折扣比例来加以确定,两个层次的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往往会应用同样的折扣比例区间。IAASB官方指南给出的参考比例是60%~85%,而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的2011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橼审计》给出的参考比例是50%~70%,还有的实务界人士认为该比例为25%~50%。笔者认为,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所使用的折扣比例区间主要受执业环境、事务所类型、客户组合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处于高诉讼风险的执业环境、客户组合以高风险客户为主的事务所,其折扣比例区间范围可以适当调低。至于在特定的审计业务中具体应该使用哪一个折扣比例,则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审计风险越高,就越应该选择接近区间下限的折扣比例。

(四)利用重要性水平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第1251号新准则是将现行的第1221号准则中的相关内容独立出来,加以扩充、修订和改写而成的,它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评价审计结果时的重要作用。第1251号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值得关注的要点主要包括:

第一,关于错报的概念与分类。第1251号新准则明确界定了错报的概念,明确了错报的评价标准既包括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又包括注册会计师对于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主观判断。在现行的第1221号准则应用指南中,错报被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即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前者包括对于事实的错报和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后者包括审计抽样中推测的错报和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的错报。在第1251号新准则的应用指南中,错报则被明确分为三类,即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并且明确了错报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评价错报的影响,以及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错报事项。第1251号新准则还突出了“明显微小错报的概念,即在审计过程中不必累积的,无论从金额还是性质来看均可以忽略不计的错报。然而,注册会计师在工作底稿中必须记录明显微小错报的金额标准及其理由。

第二,错报的累积以及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考虑识别出的错报。第1251号新准则提出了在审计过程中累积已识别错报的概念。累积错报是为了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及时考虑错报的影响,而不是等到外勤审计工作结束再来汇总错报并评价审计结果。不管错报是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或推断错报,注册会计师均须累积,除非错报明显微小。如果发现审计过程中累积的错报已接近相应的重要性水平,或者考虑到错报的性质或发生的环境,最终的错报汇总数有可能超过相应的重要性水平,则注册会计师必须及时考虑是否需要修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第三,错报的沟通与更正。在现行准则体系中,有关错报沟通和更正的具体要求出现在第1221号准则的应用指南中,在第1251号新准则中则正式确定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执行的要求,其受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必须及时与管理层沟通审计过程中累积的所有错报,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要求管理层更正所有已识别的错报。在现行的第1221号准则中,通过要求管理层更正错报并调整财务报表只是注册会计师降低审计风险的一个选项,在第1251号新准则中则成为了注册会计师必须做的事情。这一做法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尽早消除分歧、达成一致,同时还有助于消除未来审计中未更正错报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风险。除此之外,与治理层逐项沟通重大的未更正错报,获取管理层和治理层认为未更正错报不重大的书面声明,在新准则中也均已成为正式的、明确的要求。

第四,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第1251号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对如何利用重要性水平评价审计结果进行了较多的阐述。首先,它要求在评价已识别的错报之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在审计的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所使用的往往是预测的财务数据,在完成外勤审计工作之后,利用实际的财务数据来确定重要性水平可能更为准确。其次,它要求关注未更正错报的性质及其发生的环境,将其置于与错报金额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考虑以前期间未更正的错报。

再次,它强调应对错报进行单独或汇总评价,包括考虑错报之间的抵销效应。例如,收入被高估100万元,成本费用也被高估100万元,对于净利润的影响为零,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和成本费用金额相同、方向相同的错报可以相互抵销,因为收入高估100万元本身就有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又如,单笔错报的金额低于重要性水平,但存在若干笔相同类型的错报,其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错报就不能单独进行评价,而必须进行汇总的评价。 最后,第1251号新准则的应用指南还针对如何从性质上评价错报、如何评价分类上的错报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

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金科服告诉你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所以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 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的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一种责任的体现,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之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将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向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所做的书面报告。其重要性在于: 1.审计报告客观的反应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审计报告可以传达审计结果为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做出正确的审计评价和决定提供依 据。 3.审计报告是具有公正性的证明文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 4.审计报告可以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是促使有关单位改进工作的建议书。 其中,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种。 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包含的审计报告要素齐全,属于无保留意见,且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否则,不能称为标准审计报告。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所以,审计报告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它主要表现在鉴证、保护和证明三个方面。 (1)鉴证作用。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合法、公允和一贯具有鉴证作用。 (2)保护作用。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可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完成预定的审计程序,是否以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客观地表示审计意见;表示的审计意见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审计工作的质量是否符合一定的要求。通过审计报告,可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履行情况。 看到了这些,你还敢小瞧财务审计报告吗,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财务在公司中的地位哦!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 24个)21

软贷款评审 一、关于软贷款 (一)定义 软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面向高端客户,贷给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贷款。 软贷款作为资本金使用主要用于国家批准建设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及配套工程。 (二)作用 软贷款主要从满足客户中长期发展中降低负债率的需求出发,通过数量和期限搭配发挥其真正降低负债率的独特作用。同时,软贷款还可以促进客户关系稳定与升级、有利于开发优质行业的优质客户。 (三)使用对象 软贷款的使用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 2、已进入资本市场或具有资本市场前景的高端客户; 3、信用发展度达到“构造”级,预计可升级到“成型”级及以上,或客户关系达到“共识”并可进一步升级的客户。 (四)其他

1、为借款人用于参股控股发放的软贷款,应根据借款人的总体实力和财务状况,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确定软贷款的发放数额;为借款人用于单个项目资本金的软贷款,由借款人自有资金或其它投资性现金流入的可靠水平确定开发银行提供软贷款的数额。 2、软贷款的贷款期限按中长期贷款执行,可以采取循环贷款的方式调整还款期。 3、软贷款的利率按中长期贷款同档次利率执行,根据客户的需要可适当下浮,下浮幅度不得超过10%。 4、软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包括:客户新增的投资性现金流;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的现金流;通过组织信托产品等方式置换;通过组织再融资。 二、评审要点 (一)借款人用于参股控股发放的软贷款,还款资金来源大部分为借款人现有综合效益时,应: 1、评审报告中将第二章“项目风险评审”改为“软贷款用途”,详细说明贷款的用途,包括参股、控股的企业名称、项目名称、规模等内容,必要时列表说明。 2、“贷款风险度量和贡献度评价”以软贷款借款人相关信息为依据测算,包括信用等级、从事行业、信用结构覆盖等。

审计证据与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一、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表使用者的判定或决策。”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或漏报的最高界限,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计划时,要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因而影响到审计证据的多少: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或漏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假如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或漏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由此可见,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表存在重大错或漏,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始终存在的,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 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定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假如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定的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定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假如内部控制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假如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由此可见,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这种关系对审计人员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范围有着直接影响,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三、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由于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也成反向关系,所以可以推定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假如审计风险越高,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也就越多。根据这一关系,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其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审计证据的需要数量,以达到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要求。假如审计人员初步估计的审计风险水平较高,这时审计人员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便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反之,假如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较低,则审计人员只需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一一—审计证据》第7条指出,审计人员判定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的因素第一个就是审计风险,可见,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年度审计报告的用途.doc

年度审计报告的用途 199年度审计报告的目的 审计报告是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报告。 财政收支审计一般分为: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专项审计等类型,但报告基本上分为审计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罚决定、审计建议等主要部分。 审计报告有什么用? 审计报告只能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具有广泛的功能:企业年度检查、银行贷款、高收入企业认证等。都需要审计。具体审核应按照部门规定执行 出具审计报告应提供哪些信息: 1:营业执照副本 2:公司章程副本 3:电子账套 4年:当年12月和上年12月的财务报表 4年:1月至12月收费证明 5年:1月至12月明细账,1月至12月总账,12月账户余额表 6年:1月至12月的纳税申报数据 7:最近一次验资报告复印件

8:提供256份以上的上一年度审计报告 发布: 的审计报告有什么意义 (a)验证效果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它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对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平性发表意见。 的意见具有验证功能,并已得到政府、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政府相关部门,如财务部、税务部等。,主要依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财务报表是否合法:主要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判断是否公允。 股份制企业的股东主要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判断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做出投资决策等。 (2)保护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例如,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查阅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以了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

2020年整合全国审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卷名师精品资料

二○—○年全国审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您在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及说明。 3.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状况,当时的这种局面被经济学界称为: A.繁荣 B.滞胀 C.倒退 D.混乱 2.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称作: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个人可支配收入 3.在按偿还时间分类的公债中,长期债券的偿还期限是: A.1年以上3年以下 B.1年以上5年以下 C.5年以上 D.10年以上 4.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可以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实现。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提高,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样就遏制了: A.总供给的过快萎缩 B.总供给的过快膨胀 C.总需求的过快萎缩 D.总需求的过快膨胀 5.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相关部门采取及时治理措施,防止金融风险韵恶化和蔓延,属于金融风险管理中的: A.预警系统 B.评估系统 C.补救系统 D.监控系统 6.在财务管理实务中,通常作为无风险报酬率的是: A.国债利率 B.银行贷款利率 C.银行存款利率 D.企业债券利率 7.某企业决定在未来5年内,每年年初支付300万元的仓储事散保险费。这种年金的类型是: A.先付年金 B.后付年金 C.延期年金 D.永续年金 8.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预算以外,企业为规划预算期内其他生产费用水平而编制的预算是: A.生产预算 B.制造费用预算 C.产品成本预算 D.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9.某项目投资额为2000万元,期限为5年,投产后前三年每年净利润为400万元,最后两年每年净利润为250万元,该项目的投资利润率是: A.12.5% B.16.25% C.17% D.20% 10.某企业年初存入银行1000万元,年利率为5%。按复利计算,该笔存款在第2年年末的本息和是: A.1050万元 B.1100万元 C.1102.5万元 D.1157.625万元 11.与负债筹资相比,发行普通股筹资的特点是: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学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分配 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以下是实务中用来判断重要性水平的一些参考数值。 ────┬─────┬────┬─────── 方法│指标│国际上│一些国内事务所 ────┼─────┼────┼─────── 总资产法│资产总额│0.5%~1%│0.3%~0.5% ────┼─────┼────┼─────── 总收入法│营业收入│0.5%~1%│0.3%~0.5% ────┼─────┼────┼─────── 利润法│税前净利润│5%~10%│3%~5%

────┼─────┼────┼─────── 净资产法│净资产│1%│0.5%~1% ────┴─────┴────┴─────── 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而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由于我们目前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当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平。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确定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平。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否则,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3.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在实际工作中,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首先应考虑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即先按错报或漏报的原因判断其

2016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真题和答案(word打印版)

2016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衡量一定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是: A批发物价指数B消费物价指数 C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2、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所征收的税是: A流转税B所得税 C资源税D财产税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是: A拆借利率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D法定准备金率 4、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政府机构交往的收入和支出属于: A无偿转让B贸易收支 C服务收支D短期资本 5、把技术进步看作是生产要素之一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新贸易理论B绝对优势学说 C相对优势学说D比较成本理论 6、某递延年金,两年前不付款,第3年末和第4年末分别付款12100元,假定年利率为10%,则该年金的现值是: A16529元B17355元 C20000元D21000元 7、根据企业发展周期的阶段性特点,衰退期应采取的财务战略是: A吸纳推广型财务战略B积极扩张型财务战略 C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D收缩防御型财务战略 8、某股票目前的市场价格为40元,上一年度每股现金股利4元,预计年增 长速度为5%,则投资该股票的预计投资收益率是: A10% B10.5% C15% D15.5% 9、某企业欲购买一种债券,其面值为100元,期限为2年,票面利率为9%, 单利计息,本金和利息在债券到期日一次归还,目前的市场利率为10%,则该债券的估值是: A82.64元B97.52元 C100元D118元 10、与其他负债筹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的缺点是: A资本成本高B经营风险大 C税收负担重D筹资速度慢 相关推荐:2016-2010初中级审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11、某企业的变动成本率为60%,资本成本为10%,年度赊销收入为1000 万元,平均收账期为30天,一年按360天计算,则该企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A5万元B7万元 - 1 -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界定与运用探析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界定与运用探析——基于新审计准则 陈波/杨欣 【专题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专题号】F1011 【复印期号】2012年02期 【原文出处】《财务与会计》(京)2011年11期第57,59页 【作者简介】陈波,杨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重要性水平的界定和运用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是审计实务中公认的难点问题。2010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体系,并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本次准则修订中,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被拆分为两项准则,即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和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一、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的重大变化 与现行准则相比,我国新修订的审计重要性相关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重大变化。 从形式上看,相关准则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包括:第一,重要性水平相关准则被一分为二,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两项主要用途,即一方面用于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被用于评价审计结果,体现出重要性水平是一个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重要概念。第二,两项相关准则均按照总则、定义、目标、要求、附则的新体例进行了改写,结构更为合理,语言更为简洁和清晰,便于理解和执行。第三,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分为执业准则和应用指南两大部分,应用指南作为对执业准则重要条款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和举例,其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

应用指南各条目的排列顺序按照执业准则的条目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应用指南中大量增加了“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和“对公共部门实体的特殊考虑”模块,而执业准则本身不再涉及相关内容。 从内容上看,相关准则也发生了诸多实质性的重大变化。新准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原则导向”的准则制定思路,减少了不适当的条条框框对于审计人员的束缚,给予审计人员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同时,新准则结合相关理论与实务的最新进展,对重要性的内涵和层次进行了重新界定,引入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概念,强化了对于已识别错报的沟通与更正要求,使得重要性的概念在逻辑上更为合理,并在审计过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界定和运用要点阐释 (一)对于重要性水平内涵的理解 第1221号新准则没有直接给出重要性的定义,而是给出了理解财务报告基础上重要性水平概念的三个要点。其中,第三个要点尤其值得关注,它强调重要性水平“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并指出“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规定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必考虑个别报表使用者的特殊信息需求,也不负责识别只影响个别使用者决策的错报。在确定重要性水平之前,注册会计师必须识别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以及对于财务报表的共同信息需求,股东、债权人的信息需求通常是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 第1221号新准则的另一项重要规定是引入了关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四项合理假定。这些假定实际上将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对象进一步限定在成熟、理性的报表使用者范围内,例如机构投资者、财务分析师等,从而扩大了报表使用者应承担的责任。笔者认为,关于使用者的合理假定符合成熟资本市场上报表使用者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在不利的法律环境下限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不合理诉讼。然而,由于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 24个)15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doc 24个)15

访谈笔记 被访人:宋和珍,华融综合投资公司审计部经理 时间:14:30am –15:30pm ,2002年9月10日星期二 地点:通泰大厦8层第二会议室 访谈人:杨力,余继业,乐英明 整理人:余继业 访谈纪要: 1.请大致介绍您的工作经历? 2001年4月从金融街上市公司调入。早在2000年10月明确要负责集团的审计工作,为完成金融街的决算一直拖到2001年4月。整体感觉金融街机构比较干练,比较规范,效益都不错。华融作为管理公司,需要审计的单位很多。去年审计了28家公司,发现问题很多。都有报告给公司的领导。重点问题还成立专门的小组,专门解决。 公司要求控股公司100%审计,实际上做不到。今年重点审计和集中审计。已经审计了16家单位,比去年还忙。目前审计的单位都是领导安排的。

2.审计部的人员编制 目前只有两个人,任务重,领导已经批准在招聘一人,正在准备招聘材料。 3.属于原来华融系统的子公司有几个,有没有明确的分工? 直接汇报上级? 目前只有两个。其他的小公司都注销或者合并到这两个公司里。这两个公司是华融经济发展公司和华融股份公司。前者负责白色家电批发,后者主业也是投资。审计发现核算基础差,潜亏严重,遗留问题多,管理差。 事实上目前公司由三部分构成。新并入的敬远没有审计,因为是政府行为。但是听说问题比较多,亏损严重。但主要为了振兴西单。 阜景文化目前持平,因为前期投入比较多,政府比较支持。目前没有太大的效益。领导班子是由原金融街和原华融的人组成。这一点与别的二级公司不同。 领导比较注意团结,不许员工说兼并等语言。而且也没有采取行动调动原来关键岗位员工。尽量注意平稳,淡化,王总处理得相当不错。区里领导还是比较满意。 上级就是赵总。

审计习题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 1、审计重要性指得就是重要得账户余额。( ) 2、理解与运用“重要性”需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得视角去判断。( ) 3、审计重要性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得规模有关一个因素。( ) 4、如果财务报表中得某项错报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得经济决 策,则该项错报就就是重大得。 5、审计重要性就是客观存在得,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6、注册会计师发表无保留意见就意味着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没有错报。( ) 7、审计重要性水平在计划阶段初步确定后,就不应再变动,以保证审计工作得稳定。( ) 8、实际审计风险水平与收集得审计证据数量就是呈同向变动得。( ) 9、审计风险与合理保证之与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到可 接受得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 )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解与运用重要性要站在( )得视角去判断。 A、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B、财务报表使用者 C、注册会计师 D、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 2、在计划某项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评价( )两个层次得重要性。 A、总账层次与明细账层次 B、资产负债表层次与利润表层次 C、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D、记账凭证层次与原始凭证层次 3、( )就是指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审计意见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检查风险 D、审计重要性 4、不同得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同一被审计单位同一时期得重要性水平时,得出得结果 可能不同。这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运用( )。 A、分析程序 B、职业判断 C、审计重要性两个层次 D、独立性 5、在特定审计风险水平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得关系就是( )。 A、同向变动关系 B、反向变动关系 C、有时同向变动,有时反向变动 D、没有确切得关系 6、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得估计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之间( )。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 )关系。 A、呈同向变动 B、呈反向变动 C、呈比例变动 D、不存在 8、在审计风险要素中,( )就是客观存在得,注册会计师无能为力。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9、( )就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重大错报,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这种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10、( )就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得可能性。 A、审计风险 B、检查风险 C、重大错报风险 D、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确定审计程序得性质、时间与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 A、审计风险 B、独立性 C、重要性 D、绝对保证 2、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从错报得( )两个方面考虑。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科学发展现和正确政绩观,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的监督,一方面可以获取客观准确的经济信息,有助于我们掌握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实施科学的调控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领导干部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的失误。 其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仅要注重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政策执行行为、自我约束行为进行审计评判,从而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为区委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使广大干部受到教育,有所警诫、有所镜鉴,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 第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促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肃财经法纪,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经济责任审计作

为一种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和纠正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避免问题继续扩展和蔓延,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从而清除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遏制腐败行为。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是为各级党委政府正确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有助于把对领导干部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用客观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经济业绩和任期经济责任,增强了干部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二是提高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能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中关于财政财务收支状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个人廉政情况等的评价,不但为干部管理使用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助于领导干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是增强了领导干部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使政绩突出的干部得到充分肯定,违反财经法纪的干部受到查处,促进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自觉遵守财经法纪。

年度审计报告的用途

年度审计报告的用途 一般分为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专项审计等类型,但报告基本分为审计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处理处罚决定、审计建议等几大部分。 审计报告有什么用? 审计报告只能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作用十分广泛:企业年检、银行贷款、高薪企业认证、等都需要审计,具体审计按照部门规定执行。 出具审计报告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公司章程复印件 3、电子版账套 4、本年度和上年度12月份财务报表 4、1~12月份记账凭证

5、1~12月份明细账、1~12月份总账、12月份科目余额表 6、1~12月份报税资料 7、最后一期验资报告复印件 8、提供上一年度审计报告复印件 审计报告的出具具有什么意义呢: (一)鉴证作用 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这种意见,具有鉴证作用,得到了政府及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了解、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判断。 股份制企业的股东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来判断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进行投资决策等。 (二)保护作用 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如投资者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要查阅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了解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投资者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做出投资决策,可以降低其投资风险。

2019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进、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使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时,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的购房支出应计入: A.投资 B.居民个人消费 C.政府购买 D.净出口 2.财政支出的增大可能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的某一中介指标上升的幅度,该中介指标是: A.汇率 B.货币供应量 C.利率 D.储蓄

3.现代世界各国金融系统的核心是: A.投资银行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20M年我国启动了完善人民币忙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其核心内容是: A.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固定汇率制 B.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C.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固定汇率制 D.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5.国际储备作为对外金融资产,属于国际收支项目中的: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长期资本 6.某投资项目的标准离差率为75%,风险报酬系数为20%,国债的年利率为5%,则该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为: A. I0% B.15% C .16% D .20% 7.某企业计划建立一项偿债基金,以便在5年后以其本利和一次性偿还一笔长期借款。该企业从现在起每年年初存人银行30000元,银行存款年利率为5%(FVIFA =5.526)。该项偿债基金第5年末的终值是: A.57000元 B.150000元 C.165780元 D.174069元 8.下列有关财务预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财务预算报表主要服务于企业管理者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2019年2月20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运用重要性概念,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概念。 第三条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以不同的术语解释重要性,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

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四条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重要性概念的规定,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如果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未对重要性概念作出规定,本准则第三条为注册会计师确定重要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确定属于职业判断,受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认识的影响。就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下列假定是合理的: (一)拥有经营、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适当知识,并有意愿认真研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 (二)理解财务报表是在运用重要性水平基础上编制、列报和审计的; (三)认可建立在对估计和判断的应用以及对未来事项的考虑的基础上的会计计量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 (四)依据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第六条在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未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 第七条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判断何种情形构成重大错报。 作出的判断为下列方面提供基础: (一)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三)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专项审计报告的作用与基本格式

专项审计报告的作用与基本格式专项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专门某一项目款项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专项审计报告仅供企业向工商税务部门申报资产重组事宜。 专项审计报告的格式 第一章报告内容专项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说明部分1.说明委托方名称(被审计公司名称)及委托目的(审计目的);2.说明被审计单位责任、审计机构(注册会计)责任、审计依据。 二.公司及项目基本情况1.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注册日期、营业执照颁发机构、注册号码、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公司住所,经营范围。 2.简述项目情况。 三.创新基金项目合同及相关规定1.项目申报时间、项目名称、合同签订时间、立项代码、取得创新基金资助金额及资助方式。 2.项目投资总额。 3.创新基金用途。 4.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情况。 四.合同执行期间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资金到位情况2.资金支出情况 3.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项目实现销售收入情况(按年度分列)(2)项目成本情况(3)项目缴纳税金情况(4)项目应承担的期间费用(5)项目实现利润五.公司成长情况项目立项(申请)时及项

目验收时,公司总资产、年总收入、年缴税总额、年净利润总额增长率。 六.报告附注1、会计政策注释。 2、公司适用税种及税率。 3.主要财务指标注释。 第二章注意事项及说明一. 有关说明部分:应详细描述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构责任,明确审计依据。 1.有关被审计单位责任:应明确公司对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有全部责任,承诺审计资料、信息不存在舞弊行为,并应对项目资金支出和产品销售(服务等)收入范围作出恰当界定。 2.有关审计机构(注册会计)责任:应明确,注册会计应当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复核和评价审计证据,并确认公司编制的资金支出和收入明细表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 特别指出,如果公司提供的审计证据不足,或提供的收入明细表等可能存在重大不符合编报规定的情况,注册会计应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3.有关审计依据:在说明段中应明确是按照《专项审计报告编制要求》的规定,以《科技型中小公司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作为审计依据。 二.有关投资总额:应详细报告投资情况,包括已完成部分,计划新增部分,新增部分中科技部创新基金资助、地方资助、银行贷款等。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课件讲义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第28讲讲义 存货 第四节存货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二、存货的后续计量 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1)先进先出法 特点: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因此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 (2)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批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各批收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各批收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4)个别计价法是以每次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各该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三、期末计量 (一)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值得说明的是,一般市场价的确定应以主要销售地的销售价格为准。 2.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 (1)用于出售的材料----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

①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账务处理: 【例题】 ①外售的库存商品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1】2008年12月31日,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估计售价为75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则年末A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A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A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50-15=735(万元);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6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故应补提跌价准备55万元。企业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55 贷:存货跌价准备 55 ②外售的原材料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2】2008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因产品结构调整,无法再使用B 原材料,准备将其出售,估计B材料的售价为54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2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B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B材料可变现净值=B材料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40-12=528(万元);因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28万元高于材料成本500万元,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四、存货清查 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三章非流动资产(一) 【本章内容框架】

审计重要性标准

重要性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一、概念解释 “重要性”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用到的概念,在这方面,我们各有各的看法,运用各自的判断,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例如: (1)你的月工资短缺到什么地步,你才会询问人事部门? -1元 -10元 -100元 -视差额是否多于或少于月工资数额 (2)在超市购物后,你到收银处付款并找回零钱。钱少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会回头再找收银处? -1毛 -1元 -10元 -50元 -视消费额的多少 你可以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提出这些问题。你得到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 但是,当我们说到“重要性”时,有时候数值本身的大小并不重要。比如,我们为奥运会建造一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的长度短了10厘米,是否事关重大? 回答是肯定的。 同样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会运用重要性的概念。就是报表数额出入达到何种地步才会影响到报表使用者。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报表使用人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对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的使用者,重要性水平也是不同的。而对于我们会计师来说,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合理确信会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所以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其实相当简单,我们将某个数字放到一套报表中作参照,看看我们找出来的未调整的错误是否超出或者是否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不能签发无保留审计意见。 二、重要性水平的三个层次 在我们的审计方法中,我们按三个等级来看重要性问题: 重要性水平(PM)――对财务报表整体而言 可容忍错误(TE)――对帐户余额而言 名义数额(SAD)――对每笔交易而言

这是审计方法中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判断的其中一个领域。设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1、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2、客户的固定风险 3、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 4、以往审计的情况 可容忍错误用于帐户余额。可容忍错误一般为重要性水平的50%,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客户的评估提高或降低百分比。简单概况其产生的效果是:我们所设定的百分率越高,则导致误报和漏报的机率就越小,相应地,我们的测试范围也就越小。 而当我们考察每一笔交易时,我们必须设定一个较小的数额。这个数额(SAD)也是一种针对单笔交易的判断性数额,一般为TE的10%。任何高于该数的错误应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在国内,以下项目是没有重要性可言的,即:该余额必须完全正确。 ●合营企业付给合营单位的股利(如:按合营合同平均分配条件,在已审财务报表之中的 股利应完全分配给合营双方,以避免得失任何一方。) ●任何与税务有关的预提(税务局眼中的重要性可能与我们不一样,任何“不重要”的低估 可能引致严重后果。) ●付给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酬金(缺少此类项目可能引起一些提问。) ●对职工福利、房屋补贴及统筹金的预提是另一类敏感范围。 ●股份公司税后利润计提盈余公积金。 ●注册资本。 三、审计中发现的错误的实务处理 当发现的错误小于SAD,可以忽略,不再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SAD,原则上可以进行审计调整,如果暂不调整则必须汇总到审计差异汇总表中; 当错误大于TE,则应该进行审计调整,若遇客户坚持不愿调整等特殊情况,先汇总至审计差异汇总表中,然后视整体审计情况再作考虑; 当错误大于PM,则必须进行审计调整,若不调整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审计完成后必须将审计差异汇总表进行统计汇总,若累计的错误影响接近PM,则必须挑选出相对比较主要的错误予以调整,来释放部分审计风险。因为审计差异汇总表统计的是已发现未调整的错误,我们应该考虑到还存在审计未发现的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审计差异的汇总影响与PM间必须留有余地; 若遇无法调整,而审计差异汇总影响接近或超过PM,则不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