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第三章(西方新建筑运动与现代建筑的审美追求)

合集下载

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

第一章美学基本知识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建立: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1.1美是什么代表人物: 柏拉图“美是理念”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立普斯“移情说”孔子“尽善尽美”庄子“道至美至乐”王阳明“美在吾心中”一. 客观美: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二. 主观美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三. 主客关系美论:认为美即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1.1.1美的特征(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2)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创新.1.1.2美的形态(1)自然美(2)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中心内在,外在(3)艺术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特点:反映现实,融进艺术家思想1.2 美的欣赏1.2.1 美感美感的产生通过人类特有的审美感觉器官:耳.眼.鼻.舌高级的特点:心里结构文明的思维结构社会的情感等心里活动1.2.2审美标准说法不一: (一)认为审美评价存在客观尺度标准是绝对的(二)认为标准因人而异,审美评价纯属主观精神范畴它是相对的1.2.3审美差异概念: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b存在哪些方面: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显的民族差异;经历学识审美修养第二章中外古建筑美学建筑美学: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建筑艺术的特征: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2.1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2.1.1礼制性建筑的类别(1)坛.庙天坛(2)陵墓十三陵故宫建设成功之点:(1) 中轴对称:主体对称,实则灵活;次轴线与主轴线平行;(2) 院落空间: 大清门到乾清宫,形成八个院落,三个高潮;(3) 建筑尺度: 大典用处,高大宽阔;起居场所,尺度宜人;(4) 房屋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钻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钻尖,悬山、硬山、卷棚等;(5) 装修色彩:尊者金、黄,次则赤、绿、青、兰、黑、灰;(6) 技术设施:金水河,(防卫,排水,防火用),八十口井,火道地面,自天安门始地面铺砖5—7层;紫铜下水管;屋面的锡箔苫背等。

建筑美学课程标准-精品

建筑美学课程标准-精品

《建筑美学》课程标准学时数:2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一、使用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建筑美学本质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评价,建筑艺术语言的特征,建筑美学的抽象与表达,建筑细部的意义等,通过本门课程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自己精辟的分析,而且它可以启发学生不仅从感性的角度来对待建筑,而且应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美学的意义,从而使建筑创作能够得到美学趣味的升华.(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建筑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学基础知识,中外古建筑美学,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交融,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的审美课程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对将来的设计课题把握更游刃有余。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一一基本原理一一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

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提问等)占30%,课后大作业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1.建筑美学THEAESTHETICSOFARCHITECTURE(国外建筑理论译丛),罗杰・斯克鲁顿(RogerScruton),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空间与秩序》,弗朗西斯.D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黑龙江科学技术,1997。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在美学追求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与传统建筑相比,现代建筑更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强调简洁、开放和可持续发展。

其美学追求体现在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现代建筑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一体化。

建筑师们通过简化线条、减少装饰,以及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外观。

这种简约风格不仅令建筑更具当代性,还使其更符合现代生活的实用需求。

其次,现代建筑追求空间的开放与流动性。

大量运用玻璃幕墙和开放式平面布局,使内外空间得以无缝连接,同时增强了自然光的利用和空间感的开阔,从而提升了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品质。

再者,现代建筑设计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建筑师们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可再生材料的应用,致力于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在美学追求的同时体现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现代建筑在表达方式上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文化表达。

建筑师们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和符号系统,反映当代文化、社会价值观和身份认同,使建筑不仅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成为城市景观和文化符号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不仅体现在外观的现代感和功能性的实现上,更体现在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对文化和个性的表达。

它们不断挑战传统定义的边界,塑造出多样化而富有创意的建筑形态,为当代都市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意义。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哎呀,说起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那简直是五花八门,花里胡哨的,但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巴适”和“安逸”。

你看那些高楼大厦,不再像以前那样方方正正,板板眼眼的。

现在的设计师些,脑洞大开,整得些建筑跟艺术品似的。

啥子流线型啊,几何拼接啊,就像是把山水画搬到城市里头来了,让人一看就心情舒畅,眼睛头儿都亮堂了几分。

而且啊,现代建筑还特别注重跟自然的和谐共处。

屋顶绿化,墙体种花,阳台变花园,这些设计不仅美观,还环保,让钢筋水泥里头也透出了几分绿意和生机。

咱们四川人爱自然,这种设计简直就是巴心巴肝的合胃口。

再来说说这材料和技术,也是日新月异。

玻璃幕墙亮晶晶的,晚上灯光一打,整个建筑就像被镶了钻一样,璀璨夺目。

还有那智能系统,自动调节温度、光线,住进去那叫一个舒服,简直就像是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慢生活”。

所以说,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不仅仅是外观上的花哨,更是对居住体验、环保理念、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咱们四川人嘛,就喜欢这种既时尚又接地气,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好东西!。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展现了当今社会对于功能与美学的高度追求与探索。

在这个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更是文化、技术和审美的完美结合。

首先,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功能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空间划分和使用需求,而是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更为舒适和便捷的空间体验。

例如,使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设施的智能控制和管理,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也体现了科技与生活的融合。

其次,现代建筑设计追求的是形式美与结构美的完美统一。

建筑师们通过对空间感知、光影效果和比例的精准把握,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

通过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精湛,使建筑不仅成为城市的地标,更是艺术品的象征。

此外,现代建筑还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建筑师们通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可持续发展的施工工艺,致力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不仅仅是单一的美感表现,更是多重要素的有机结合。

它体现了科技、文化和环境意识的共同进步,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现代建筑设计将继续探索创新,引领建筑美学的新潮流。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探索
哎,说起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探索,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你看现在这些高楼大厦,哪个不是设计得巴巴适适的,既好看又实用。

要说现代建筑,那肯定是离不开简约风的。

以前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现在基本上都看不到了。

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还有那些线条简洁明了的外观。

这种设计,不仅看起来清爽,而且采光还好,住在里面的人都觉得亮堂堂的。

当然,现代建筑设计也不仅仅只有简约风。

有些设计师,他们就喜欢在建筑上搞点创新,加点啥子艺术元素进去。

比如说,有些建筑外观看起来像是个艺术品,让人一看就忘不了。

这种设计,虽然有点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给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

还有啊,现代建筑设计还特别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你看那些绿色建筑,它们不仅外观漂亮,而且用的材料都是环保的,还能节约能源。

这种设计,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还体现了我们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总的来说,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它不仅仅关注建筑本身的美观和实用性,还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与人类文化的融合。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建筑设计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特色,成为我们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看,这就是我们四川的现代建筑设计,简直巴适得板!”。

建筑美学第3章 建筑美的形态特点 中下

建筑美学第3章 建筑美的形态特点 中下

“达达公报”上,除了扬言要打倒立体派和未来派外,
还要否定一切。宣言说: “达达(dada)--即是无所谓,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
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永远是不能懂的,
逻辑是错乱的,道德始终是败坏的,我们所视为神圣 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什么都不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达达 消灭考古:达达 消 灭未来: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上帝,立刻的 自然性的产品。”
建筑领域的典雅主要以新古典主义为代表,代表人物主要包括了菲利
普·约翰逊、格雷夫斯、摩卡和里卡多·波菲尔等建筑师。这些建筑师使
用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设计手法大体可以概括成两种:写实与写意,也
可以理解为具体与抽象。
美籍日商建筑师雅马萨基主张创造“亲切与 文雅”的建筑。雅马萨奇在创造“典雅主义” 风格中特别倾向于尖(左“石”右“旋”)。 1964年在西雅图世界朝览会中的科学馆是 采用尖(左“石”右“旋”)的,1973年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处理也是小尖(左 “石”右“旋”)。虽然有人把这样的处理 称为“新复古主义”,然而,它们都是在一 定程度上与结构相结合的。 “典雅主义”倾向在某些方面很象讲求技术 精美的倾向。一个是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 式上的精美,而“典雅主义”则是讲求钢筋 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建筑美的表现形态
优美与丑陋
2)丑陋
丑在本质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无价值的东西,而将其表现出来则是
为了对丑的否定。
首先,丑使人产生不快感。丑表现对生活的否定,与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相对立。在形式上,则表现出一种畸形结构,与审美主体感官 趋向相反。 其次,丑是事物的变态。丑的东西都是违反正常规律和构造规律的东 西,在丑的身上以否定的形式表现着美所肯定的内)粗俗 (1)粗俗的波普文化 粗俗是与典雅、高雅相对的美学概念,而它的艺术表现就是波普文化。

003建筑美学概论收集资料

003建筑美学概论收集资料

“主客观关系美论”认为美既不在物、也不任 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如德国 的利普斯们(1851一1914年)主张认为美是主观 情感“移情”、“外射”到物质对象上的结果。 “审美的移情”究其实质仍是用美感观念代替广 泛的美.用主观意识强调代替了客观的存在。
●移情作用的定义
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 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 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 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 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 共鸣。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凝固的音乐
罗马万神殿
——宏伟刚劲威严
建筑之美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
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竟显精致,虽由人做设 计,宛自天成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拼贴,是变异,抑 或是残缺,奇险,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非和谐”意识 形成引人注目的一种倾向。
建筑之美在于其是情理交织的。建筑的演进,在 某种意义上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发展过程。情感与理 性的关系,从曾经相互抵触,逐渐发展到相互融合的 阶段。
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 这是20世纪艺术和建筑发展中,最鲜明的有益于以往 时代的特征。
建筑美学课题分析内容
1. 美学概论 2. 中外古建筑美学 3. 建筑审美观念的转折与变化 4. 当代建筑文化的交融
第一章 美学概论
一、美学与美
美学——简单地说,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论体 系。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既古 老,又年轻。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观念和 最初的美学思想,几乎与人类的起源一样古老, 这门学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奴隶社会。 但是,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 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只 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新建筑运动背景:
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激增, 地皮紧张,建筑不得不向高空发展 1873年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突出
Louis Sulivan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形式追随功能,有机建筑
C.P.S百货公司大楼
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在柱子之间全开的宽度大于高 度的横向长窗(芝加哥窗),立面采用三段式处理手法此后在高层建筑 设计中广泛流传。
斯坦纳住宅
阿道夫路斯设计。装饰就是罪恶。
3.3.3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传播
背景:
一战结束,欧洲各国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古典建 筑耗时费力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动荡的局势也 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新思潮。
德国战败,面对困难和危机,建筑走向改革之路。
格罗皮乌斯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 建筑师之一 德国改革派杰出代表
采光穹顶
古根汉姆博物馆
在欧洲,19世纪80年代,产生新艺术运动 (Art Noveau) 代表人物:霍特(比利时) 代表作: 塔塞尔旅馆(布鲁塞尔) 人民宫
西班牙:高迪
塔塞尔旅馆楼梯间 Victor Horta 流线形的曲线纹样
米拉公寓 The Casa Mila 直线属于人类, 曲线属于上帝 ——Antonio Gaudi
宿舍 食堂及 礼堂 办公区
教 学 区
实验工厂
整座建筑分为三个 部分: 1.教学用房,主要 是各科的工艺车间; 2.生活用房,包括 学生宿舍、饭厅、 礼堂及厨房等; 3.职业学校,一个 四层小楼,同包豪 斯教学楼相距约20 米,中间隔一条道 路
建筑布局根据内部不同空间划分和联系来组 合。 不再是传统的对称性布局,功能和流线成为 空间创造的首要条件
在传统理论及文化出现危机的时候,谨守 旧规的人总是以怀旧来寻求解脱和安慰。 “我们不需要新的建筑风格,就像没有人 需要新的绘画与雕刻风格一样。” ——建筑七灯 Jhon Ruskin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ts Move-ment 19 世纪50年代英国)
但,19世纪80年代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及应用, 建筑的功能形体空间结构形式已今非昔比。 人们的审美观尽管惯性巨大,但新建筑的魅力 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欣赏。 19世纪末,建筑的复古形式受到冲击,建筑艺 术创作何去何从?
维也纳储蓄银行大楼 瓦格纳作品
营业厅新颖 简洁,现代 气息浓郁
分离派展览馆 奥别列去 (Joseph Maria Olbrich)
金色月桂叶圆顶 被保守派讥笑为 镀金的大白菜。 建筑突出理性主 义手法兼顾新艺 术运动装饰风格
斯托克莱公馆 霍夫曼
在居住建筑中取 出繁杂装饰,力 求依靠形式的多 样和材料的对比 获得构图效果 比利时世界文化 遗产之一
3.3.2 新建筑运动与建筑流派
在欧洲各地,建筑师和理论家开始探寻新路。 这次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反传统。
édouard Manet
19世纪60年代,在艺术领域,法国出现印象派绘画。印象派奠基人马奈 放弃绘画中陈旧理论,追求空间与光线的新技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主张创新的建筑师 活动汇合成所谓的“新建筑运动”。 19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复古主义被弃之一 旁,建筑师开始形成本土的设计方式。
第3章 西方新建筑运动与现代建筑 的审美追求
• 从古典建筑美学到现代技术美学 • 新建筑运动与建筑流派 •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传播
1851年 水晶宫
伦敦世界博览会,海德公园水晶宫,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 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一
1889年 埃菲尔铁塔
纪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埃菲尔设计
由于当时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些使用新技术 新材料的建筑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在特殊地 点和时间为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使这个 最早出现现代主义端倪的学派只存于芝加哥 一地,十余年间便烟消云散。 路易.沙利文本人也由于任务稀少,竟致破 产,于1924年在潦倒中故去。
Frank Lioyd Wright
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在土木工程系两年退学,曾在 沙利文事务所6年。草原别墅,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
房屋是住宅的机器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认为大量生产的适用的房屋,才是建筑的目的, 和建筑美的基本。 代表作: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 中心,朗香教堂
萨伏伊别墅
新建筑五点论
马赛公寓
居住单元盒子。17层建筑中包含商业服务(市场,药店,理发店,邮局,银 行等等),幼儿园,屋顶活动场地,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供未婚到有8个孩 子的家庭选择使用,南北对称,东西走向,朝向采光俱佳,比例和谐。
维也纳学派(Vienna School)和分离派 (Secession):
维也纳学派: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 筑家集团。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 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代表人物:瓦格纳
分离派: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 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 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 代表人物:奥别列去、霍夫曼、卢斯
巴塞罗那德国馆
密斯设计。简约平静优雅。
巴塞罗那德国馆空间围透的典范
巴塞罗那椅
巴塞罗那桌
巴塞罗那床
Less is More——Mies van der Rohe
密斯认为玻璃幕墙起反射作用,没有阴影,可以 获得最简洁的造型,而它所映现的周围景色又可 以的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因此他偏爱玻璃幕 墙。 为了达到简洁的追究,密斯有时甚至忽略了建筑 的许多要求。
1919年4月1日“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创立, 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 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 新纪元。
包豪斯校舍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是格罗 皮乌斯功能主义的具体体现。
密斯凡德罗
1930年接任包豪斯 校长。小学和中技校 毕业,19岁在柏林建 筑事务所做学徒, 1908年转入贝伦斯 事务所,3年后离开, 在荷兰伯拉基事务所 学习到结构与材料的 应用,1913年开始 独立工作。
流水别墅
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一层起居餐厨,二层卧房,钢 筋混凝土结构悬臂设计。构思大胆,成为世界最著名的 现代建筑。
流水别墅内景。室内外空间穿插渗透,有机结合
约翰逊制蜡公司实验楼
赖特设计。独特的内部设计极受欢迎
古根汉姆博物馆
赖特设计。海螺型体态
古根汉姆博 物馆内部
3%坡度盘旋而 上,通过巨大玻 璃穹顶采光,可 自下而上也可自 上而下观览。 空间有机联系, 实现有机建筑思 想。 在使用上有一定 缺陷 。
生于柏林建筑师世家, 在柏林和慕尼黑两地 大学接受教育,在贝 伦斯(德意志制造联 盟,现代设计先驱) 事务所工作3年,接 触到工业设计问题对 他产生重大影响。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与梅 耶设计。转角窗 运用,使建筑具 有了通透轻巧, 清新俊秀的现代 面貌。
包豪斯校舍
1925年格罗皮乌斯设计。现代建筑史重要里程碑。把功 能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以实用要求为出发点,造型生 动活泼,艺术效果简洁明快。
混凝土墙面与彩色装饰
屋顶游泳池与儿童游乐场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粗野主义代表
拉图雷特修道院
朗香教堂
1950年设计。勒.柯布西耶风格转变之作,脱离了理 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朗香教堂
光墙
不规则的开洞 屋顶与墙体的缝隙 神秘的光影
草原学派: 以美国中西部开发地带的草原式住宅为基础, 以简洁的墙面、宽敞的起居室、完善的环境 采暖装置等特色取代了喧闹的城市宅邸中的 复杂结构,造价低廉,使用舒适,并与大自 然融为一体,被称为“草原学派”。
罗宾别墅
赖特设计。20 世纪初美国建筑文化的代表,二至三层,出檐很大, 屋顶坡度平缓,大屋檐与大阳台相互呼应。室内以壁炉为中心,起 居间、书房、餐室和客厅都围绕着壁炉安排,供暖合理。
赖特的这些建筑并不为美国人所重视, 它是作为一种经济用房被看待的。 最早认识到赖特价值的是欧洲人。1908年 德国人弗兰基到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深为赖特 的作品吸引,并说:“德国人正在摸索你实际 已经做到了的东西。要作好美国人在50年内不 接受你作品的准备。” 密斯· 凡德罗在参观了赖特作品展之后也说: “他的影响即使看不见也会感觉得到。”
西格拉姆大厦
1958年建成 技术精美倾向 。
密斯一生追求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提倡精确完美 的艺术效果,希望能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成功 解决高层建筑造型和单层广阔空间造型艺术需要, 其作品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勒柯布西耶
20世纪最伟大,最 具影响力的建筑师。 从未进过建筑专业 学校,少年时代为 乡人设计住宅,薪 资作为旅行费用, 游历欧洲。1908年 在佩雷事务所工作, 1910年进入贝伦斯 事务所,1911年游 历捷克,巴尔干, 小亚细亚,希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