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变化和性质

11物质变化和性质
11物质变化和性质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

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1.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等。) 2.化学变化 演示实验1-1(3):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铁生锈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2.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3.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 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5.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7.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 B.O有氧化性,H有可燃性22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金属能导电,HC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32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浓硫酸使纸张变黑C,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9.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含有炭黑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老师手里有三张纸,同学们能让这三张纸做什么变化呢? 【学生实验】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将纸点燃,那么这三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呢?能不能将这三种变化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教师总结】纸撕碎这样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像纸燃烧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 (板书)。 【教师提问】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一起来观察一下。实验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和比较物质在变 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所发生的现象。 【演示实验】实验1-1(1)水的沸腾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试管中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块状固体变成了蓝色粉末状固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还能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冰雪融化、蜡烛融化、水的三态变化、铁做成锅。 【演示实验】实验1-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溶液变成蓝色沉淀 【演示实验】实验1-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生成大量气泡,大理石的量减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比如:我们酒精燃烧的时候放热、发光,还有刚才看到的沉淀、产生气体、颜色 变化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吗?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作者:————————————————————————————————日期: ?

课题2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5)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对简单实验的探究。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 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现象各自的本质 是什么,这节课主要一下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 验的方法。下面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观察胆矾发生的变化。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链接】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 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做演示实 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 ,状态是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 试管内的现象是 ,试管口的现象是 ,玻璃片上的现象 是 。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 态,最后又变成了 态。 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 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 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 色,形状是 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 色是 色,形状是 状。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3.得出结论:什么叫物理变化?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 (2)

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头制成桌椅 D.汽油挥发 E.气球爆炸 F.灯泡发光 G.花香四溢 H.蜡炬成灰I.滴水成冰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 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化学变化 1.阅读实验1-1(3),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胆矾溶于水形成溶液是变化,澄清溶液是色,氢氧化钠溶液是色的,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后,看到的现象是生成,该沉淀是氢氧化铜。在1-1(3)这个 实验中,变化后新的物质生成。 ②完成第7页表格(3)中的填空。 2.阅读实验1-1(4),然后做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向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时,试管中的现象是,把生成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烧杯内的现象是。 ②完成第7页表格(4)中的填空。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序号 (3) (4) 3.得出结论: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4.化学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中,常表现为颜色改变﹑﹑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发光等。 1.变化中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2.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发光、放热、变色、有气体、有沉淀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氧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有,化学变化的有。 A.玻璃破碎 B.蜡烛燃烧 C.酒精挥发 D.钢铁生锈 E.冰雪融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1.(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燃烧。D.风力发电 2、(2015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银用于制作导线 A B.C.D。 8、(2014连云港)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 )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9、(2014?江西)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A.可燃性B.导电性。C.酸碱性D.还原性 10、(2014?济宁)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 B.酒精可燃性消毒剂。 C.食醋酸性除水垢 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11、(2014?达州)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B.铜丝导电。 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D.着火点40℃左右的白磷保存在水中12、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汽化B.液化C.爆炸D.缓慢氧化。 13、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 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

C. 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 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1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2015?黑龙江)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刻划B.闻气味C.石墨导电D.鲜花变色。 1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易升华 B. 浓盐酸易挥发 C. 氢气可燃烧。 D.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17、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8、下列变化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有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 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 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 19、用于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带变短D.生成白色粉末。 20、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还原性 2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2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24、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

新课标(RJ)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时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几种试题

课时训练(十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夯实基础| 1.[2019·重庆A]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2.[2019·深圳]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验证浓硫酸的腐蚀性 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D.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4.[2019·南充]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 5.[2019·雅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 6.[2019·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7.[2019·赤峰]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画玻璃 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 8.[2018·天门]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9.[2019·邵阳]已知化学反应2NO+O22N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NH3+H2O+CO2NH4HCO3 B.2Al+3H2SO4Al2(SO4)3+3H2↑ C.2KMnO4K2MnO4+MnO2+O2↑ D.CuSO4+Ca(OH)2CaSO4+Cu(OH)2↓ 11.下表所列的各基本反应类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实例正确的是 ( ) 选项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实例 A 化合反应CO2+H2O H2CO3 B 分解反应 2KClO22KCl+3O2↑ C 复分解反应KOH+NaCl KCl+NaOH D 置换反应Zn+H2SO4ZnSO4+2H2↑ 12.[2019·长春]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的化学式是NaHSO4 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13.[2018·贵港]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H2O2H2↑+O2↑ C.2NaOH+H2SO4Na2SO4+2H2O D.4P+5O22P2O5 14.[2019·常州]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如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如“木炭在空去中燃烧”为化学变化. 二、误区扫描 1.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白色CuSO 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 4 .5H 2 O,属于化学变化。 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 2和O 2 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 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 2 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 有少量的CO 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 2 CO 3 .

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1.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含解析)

专题1.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选择题 1.【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熔化 【答案】C 【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答案】C 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错误;B、冶炼生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错误;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错误;D、棉纱织布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 4.【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答案】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故错误;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液氧的助燃性,故是化学性质,正确;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故正确。故选B。 5.【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 【答案】D 6.【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7.【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A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 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 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 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 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 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词。 3.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例5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 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 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 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题思路根据自己亲历的对普通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答案为:B。 例6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产生大量的白烟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固体氧化镁 解题思路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本题中,“生成固体氧化镁”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反思关键字: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要想让学生化学学得好,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非常关键的第一个课题,在教学中,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渡,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靠课本讲课。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1、教学环节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

14·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4·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铁生锈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2.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3.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5.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变馊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7.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 B.O2有氧化性,H2有可燃性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金属能导电,H2C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 B.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C.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浓硫酸使纸张变黑 9.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含有炭黑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11.南京青奥会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丙烷的化学性质的是( )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课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习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初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能够初步应用一些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初步认识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物质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科学抽象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神奇、有趣的学科。 【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学生,虽然思维正由经验型、直观型向理论型、辩证型转化,但很大程度上还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学习动机也是以好奇、有趣等直接的、近景的动机为主。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头脑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法 【教学过程】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化学【提示】下面老师就来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在老师实验【观察】为概念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陈友楼审核:备课组【学习目标】 1.理解并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知道并区别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认识本课中所用仪器与药品,了解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揭题示标: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变化。投影本课目标。 2.情境激趣:P(播放视频):水的沸腾。 3.讲述:⑴观察实验的一般方法: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仪器、药品操作、现象产物、结论⑵本组实验主要观察目标——物质、物质的变化。 二.自学架构 知识模块——(一)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Ⅰ.个人自学 实用文档

1.阅读:P6~P7相应内容。 2.实验演示:⑴胆矾的研碎⑵石灰石与盐酸反应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沉淀 ⑷镁与盐酸反应⑸木条燃烧 3.建构: ⑴叫物理变化。 叫化学变化,又叫。 ⑵仪器名称:图1—1 、、、。 图1—2 。 图1—3 、、、。 ⑶填表P7“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上填写) ⑷化学变化中的常见现象:、、、、、。 4.即学即练 ⑴(07无锡)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石蜡熔化C.粮食酿酒D.汽油挥发 ⑵(烟台中考)制造下列用品所需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A.木器B.铁器C.陶瓷D.青铜器 Ⅱ.个人(小组)疑问 实用文档

知识模块——(二)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7~P9相应内容。 2.建构: ⑴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如 。 ⑵熔点、沸点、密度。⑶闻气味方法。⑷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3.即学即练 ⑴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氧气通常是无色气体D.食盐易溶于水 ⑵下列用途或做法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酒精作燃料B.根据气味鉴别酒精和水C.用铁块制铁丝D.用冰致冷Ⅱ.个人(小组)疑问 三.精讲补架 1.两种变化 ⑴归纳两种变化 实用文档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