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研究
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来自中国台湾股市的证据

第3期总第245期2012年3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No.3Vol.245Mar.2012收稿日期:2011-1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971114);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07JA790077);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133);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01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316);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1060JY140901G2)作者简介:陈志娟(1979-),女,山东威海人,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及风险管理;马长峰(1979-),男,山东潍坊人,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林苍祥(1955-),男,台湾台北人,淡江大学商学院教授,财务金融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市场微观结构以及风险管理。
①非常感谢厦门大学金融系郑振龙教授和陈蓉教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出的指导和建议。
感谢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 )评论嘉宾的点评。
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来自中国台湾股市的证据①陈志娟1,马长峰1,林苍祥2(1.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淡江大学商学院,台湾台北25137)摘要:文章以中国台湾股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文章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台湾股票市场中以外资和投信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表现为正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较高;一般法人的交易表现为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不足;而自营商由于交易动机复杂,交易的信息含量不明确。
可见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相同。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交易策略;收益预测;信息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12)03-0052-013一、引言证券市场存在两大交易主体———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派现相关性研究

上市公 司派现相关性 糍
l 机 构 投 资 者 能 否通 过 影 响公 司的 财务 决 策 进 而影 响 公 司价 值 , 直 是财 务 学理 论界 和 实务 _ l 一
界 关 注的 问题 。本 文 以 2 0 0 9年 沪 深 两 市的 A股 上 市公 司 为样 本 , 析 了机 构 投 资 者持 股 对 上 分 市 公 司派 现 的影 响 , 验机 构 投 资 者是 否 在 我 国公 司治 理 中发挥 治理 、 督 作 用 。研 究 结 果表 检 监 明 , 构 投 资者 持股 比例越 高 , 市公 司派发 现金 股 利 水平 越 高 , 机 上 并且 机 构投 资 者持 股 在 一 定程 度 上 能够 抑制 上 市公 司恶 意 派现 的现 象。 由此得 出假 设 一 : 构 投 资者 持 股 比例 越 高 , 市 公 机 上
通 过 以上 的探 讨 , 笔者 认 为应 该 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来 改 善 国有 企 业 股 利 分配 的现 状 ,以提 高 企 业 的 综合 竞争 能 力, 促进 企业 的可 持续 发展 。首 先 , 应该 加强 立法 方面 的保
护 。通过 立法 加 强 和完 善 国有 上 市公 司 的信 息披 露 制度 。 政府 监管 部 门应 该加 强 对 国有 上 市公 司 的市 场 监管 力 度 ,
具 有 股 东 积 极 主 义 行 为 的 动 机 。股 东 积 极 主 义 行 为 能 抑
用 完 了本 年 的 结 余 , 动用 了 以前 年 度 的结 余 资 金 , 与 还 这
公 司持 续 经营 和价 值 最大 化 的 目标不 相 符合 , 些构 成 上 这 市公 司“ 意派 现 ” 恶 的现 象 。“ 恶意 派现 ” 大股 东掏 空 上市 是 公 司侵 占中小 股东 利益 的行 为 。假设 机构 投资 者发 挥 了积 极 主 义的一 面 .在 促使 上 市公 司多 派发 现金 股 利 的 同时 , 能 有效 抑制 恶意 派现 的现 象 。 南此提 出假设 二 : 机构 投 资者 持股 与 上 市公 司 恶意 派
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行为的博弈分析

出的努力 。
2 参 与主 体均存 在两 种选择 , 司 内部人 为 ( . 公 努力 , 不努
力 ) 机 构 投 资 者 和 散 户 为 ( 督 , 监 督 ) , 监 不 。
3 企业 价值 与企 业 内部 人 的努 力 程 度及 投 资 者 的监 督 .
还可 以选择其 他方式 , 出售股 票或 是等 待其他 股东 采 取积 如
极 行 动 ( 免 费 搭 车 ) lc ( 9 2 , r n & Ka l1 9 投 贵 者
监 督
不 监 督
口 V1 1
C a V1 l, 2
表 1 机 构 投 资 者 与散 户之 间博 弈 的 支付 矩 阵 散户
监 督 不监 督
散 , 司的监督 管理 可能存 在“ 便车 ” 公 搭 问题 , o n ( 9 8 认 P u d 18) 为, 机构 不会对 公司行 使有 效监 督 。G a e ( 9 8 实证 研究 rv s 1 8 ) 的结 果支持机 构投 资 者投 资 短期 行 为 的结 论 。 国 内学 者对 机构 投资 者 介 入 公 司 治 理 的 问 题 也 进 行 了 研 究 。Ro k c ( 9 1研 究表 明 , 为公 司的监 督者并 非机 构投 资者 的唯一 19) 成 选择 , 当公 司经 营业 绩欠 佳 时 , 机构 投资 者除 了监 督公 司外 ,
一
市公 司散户 的 持股 比例 甚 至 低 于 万 分 之 一 , 以 一 般来 说 所
来考 虑 。
5 为简便 起见 , 文所研 究 的模 型 均为离 散型 的 。 . 本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羊群行为上的差异。
羊群行为,也被称为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时,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投资决策,而不是基于自己的信息和分析做出判断。
这种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羊群行为的表现上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羊群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别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进行详细的探讨。
机构投资者,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等,通常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其决策过程可能更加理性和客观。
而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资源,可能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表现出更强的羊群行为。
文章将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羊群行为上的差异。
这包括他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行为特点、羊群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
文章还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两种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剖析。
本文将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羊群行为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为投资者教育、市场监管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羊群行为概述羊群行为,又称为羊群效应,是金融市场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它描述的是在市场决策过程中,投资者倾向于模仿他人的选择,而忽略自己的私有信息或独立判断。
这种行为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趋于一致,进而可能引发市场的过度反应或错误定价。
羊群行为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中都存在,但两者在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机构投资者,如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通常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强大的分析能力。
然而,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到业绩压力、市场声誉、监管规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羊群行为可能更为明显。
中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

!: 鱼 ! 三
中国股票市场 中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
的投资行为分析
杨洪瑞 程素婷 万翠荚
( 河北经济学 院 0 河北石家庄 ) 0 03 50 1 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石家庄 ) 00 0 500
河北经贸大学 ’
河北石家庄 006 ) 50 1
摘要 :个人投 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是证券 市场上的两类重要的参与者 ,研究我国股 票市场中机构 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于指导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我国 股票市场中机构投 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特点、操作规律 ,介绍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常 用的操纵股价方法和投资手法 、投资策略,为更好地 了解我国股 票市场 的内在规律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
பைடு நூலகம்
用 自有资金以及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筹集的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的债券性或股权性工具 ,他们或是 积极于证券组合管理 , 或是积极于所投资公司的管理,一般包括养老基金 、 保险公司、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 投资银行、商业银行 、 证券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FI Q I等等。同个人投资者用账 ) 户 自己管理资金进行投资截然不同,机构投资者对于动员零星储蓄向投资转化、优化公司治理、发
维普资讯
第5 第4 卷 期
20年 l 06 2月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 L5 A O . No
JU N L F HJ Z U N N T U E F AL A E C N O R A O IA H A GISI T O R I YT H Q S I T W
2 影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因素
( )流动性 1
.
流动性是指资产以公平价格售 出的难易程度。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的股票数量较大,非常注重 股票的流动性,因此会考虑 自己在短时间内处理资产的可能性,他们一般会考虑建立 自己投资组合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经营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和作用、参与方式、影响因素、影响机制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结论指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长期稳定发展。
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入挖掘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和效果,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为未来公司治理实践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定义,作用,方式,影响因素,影响机制,效果评估,重要性,启示,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当今金融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公司治理作为维护股东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对于提升公司价值和保障股东利益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公司治理的法律、政策和规范,以应对企业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单靠政府和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并不能完全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机制。
机构投资者由于其拥有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能够通过持股、行使投票权、参与公司董事会等方式,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通过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和效果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治理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评估其对公司治理的效果,进一步强调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
机构投资者持股微观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2 1 8亿 元 , 保 委 托 资 产 2 9 38 社 9 7亿 元 , 业 年 金 7 9亿 企 0 销 售 机 构 15家 。基 金 持 股 市 值 1 4 4亿 元 , 1 70 占沪 深 股 市 流 通 市 值 的 1 .9 。机 构 投 资 者 在 资 本 市 场 中 的 32 %②
武 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二 0
J 1 fw y c a 0 PI l 0r Ua 0 t h U n hn e n c
・ 业 与 经 济 ・ 产
机构投 资者持股微 观经 济后果研 究述评
路 军 ( 江财经学院 会计 学院 , 州 3 0 1 浙 杭 10 8)
的 微 观 层 面 的经 济 后 果 ,重 点 评 述 机 构 持 股 对 企 业 治 理 和 管 理结 构 、 营效 率 和 效 果 方 面 带来 的 影 响 。 经
的研 究 视 角 不 尽 相 同 ,从 而 产 生 了很 多 学 术 和实 用 价 来 。B a k 1 9 ) 究 认 为 机 构 投 资者 参 与公 司 投 票 的 lc ( 9 2 研
、
股 东 积 极 主 义 的兴 起
早 期 的研 究 认 为机 构 投 资 者 与个 人 投 资 者 在 投 资
用 “ 便 车 ” 的方 式 从 公 司 治 理 中 获 益 。 Lpo n 搭 itna d Roe bu 1 9 ) 为 机 构 投 资存 在 明显 的 短 期 性 , sn lm( 9 1 认 不 利 于企 业 长 期 目标 的 实 现 。 P t r 1 9 ) 为频 繁 的交 ot ( 9 2 认 e 易 和零 散 的机 构 股权 削 弱 了 机 构 投 资 者 投 身 公 司治 理 的 积 极 性 ,从 而 鼓 励 了 企 业 管 理 层 的 短 期 行 为 。 Wo ltt r 1 9 ) 认 为 由 于 机 构 投 资 者 同 所 投 资 的 hs t ( 9 3 也 ee 公 司 的 目标 并 不 一 致 ,所 以 这 将 导 致 他 们 并 不 会 参 与 到公 司 治 理 中来 。 U e m( 9 3 、 s i ( 9 4 认 为 当 se 1 9 )Nebt 1 9 ) t 为, 而且 此 时 “ 脚 投 票 ” 成 本 很 低 , 导 致 了机 构 投 用 的 这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国内外研究概览

种 重 要 方式 ,而 必 要 的再 融 资 对 于公 司募 投 项 目的
众 所 周 知 ,作 为专 业 人 士 的机 构 投 资 者具 有 极 强 的分 顺 利 实 施 具有 积 极 影 响 , 相反 , 不 必 要 的 再融 资决 策 却 析、 判断 和决 策 能 力 , 与 此 同时 。 机 构 投资 者 具有 一定 的 会恶化投资者保护水平。姚颐和刘志远 ( 2 0 0 9 ) 基于我 资源 优 势 和信 息 能 力 , 因此 , 机构 投 资 者 通 常 会对 公 司 是否 会 受到机 构投 资者 的影 响? ( 一) 机 构投 资 者对 公 司融 资决 策 的影 响
国上 市 公 司再 融 资 时流 通股 东 分 类 表 决 制 的 背 景 , 分
财务政策进行建议与监督。那么 , 公司财务政策 的实施 析 了证 券 投 资 基金 对 公 司 再融 资行 为的 影 响 。研 究 发 现, 在市场对再融资行 为持反对态度 的情况下 , 证券投 资基金持股与再融资被否决 结果显著正相关 ;进一步
制定 融 资 决 策 是 整 个 公 司财 务 活 动 的起 点 , 而 公 研 究发现 ,基金 支持 了优 秀公 司的再融资诉求。这一
司合理 的融 资行 为对 于改善公 司资本 结构 、降低 资 研 究结 果 显 示机 构 投 资 者 阻 止 了上 市 公 司 的恶 意 圈钱
本 成 本 和 公 司 风 险 具 有 事 后 影 响 。现 有 的 研 究 重 点 行为 ,基于理 性的证券投资基金在公司融资决策上发 关注 了两方面 的内容 : 第一 , 机 构 投 资 者 能 否 从 更 加 挥 着不 可 比拟 的 作 用 。
融资 、投资和收益分配是 公司财务管理 的重要 内 力 ,这一研究表 明我 国机构投资者改变了资本市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 【摘要】: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机构化的趋向促使国际金融市场由传统商业银行为主导向机构投资者为主导转变。与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不同,资本市场在风险的演变、传导和对基本经济要素的反应等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也更为直接。同时机构投资者全球范围内的组合投资,不仅有助于资源在全球配置,更会导致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的在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爆发,使人们对金融市场的机构化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国际金融市场机构化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机构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驱动金融全球化,导致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上升;二是分析银行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组成及其特征,以判断机构化究竟是增进还是削弱了金融体系稳定性;三是从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出发,从微观方面探讨机构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本文立足于第三层次,即以机构投资者行为作为研究主线,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思路,从一般国际金融市场到新兴市场最后到我国市场的脉络,从微观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由此,本文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绪论中首先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指出无论是资产规模、资产增长速度都显示机构投资者逐渐替代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导。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证券市场国际化浪潮,与此相伴随的是机构投资者逐渐改变了以前资产配置中的“本 国偏好”,更多的进行全球性投资。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促使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自由流动,这不仅有助于资源在全球配置,也会导致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增加,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新兴市场总体规模普遍较小,证券市场总市值占全球资本市场的比重过低,甚至低于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资产规模,这就使新兴市场更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集中地。而只有对机构投资者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冲击作用作了深入考察,才能提及对机构投资者监管,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机构化趋向。新兴市场特别是我国才能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推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经济稳定。因此,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绪论中其次对研究对象——机构投资者进行了界定,采用列举的方式介绍了几个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再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金融市场机构化趋向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可分为三个层次,本文从第三个层次出发,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点,在投资行为上表现为:为获取超额利润利用自身在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去操纵股价和市场投机和出现明显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策略,进而从资产泡沫和市场流动性危机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机构投资者行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冲击。第一章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稳定市场功能的争论进行了总结。指出这种争论主要围绕着机构投资者与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性展开的,没有从整个市场的角度,也没有把市场稳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考察,本文将立足于机构投资者行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冲击进行探讨。第二章简介了机 构投资者的一般投资行为,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明显的有限理性特征,在投资行为中表现为:“有意识”的市场垄断操纵投机和羊群行为、正反馈交易策略。借鉴最新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理论对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机制的产生原理、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分析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或金融危机突出体现在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和市场流动性的崩溃。而随着各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监管力量的增强,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操纵行为相对较少,主要出现在新兴市场上;对于一般市场特别是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对金融体系冲击主要体现在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机制上。因此,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在资产泡沫形成中的作用和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第三章探讨了资产价格和资产泡沫之间的关系,指出资产泡沫的存在成为了市场的一种常态,理性投资泡沫和传统的收益确定模型也不能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建立在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及社会学基础上的行为金融学理论在解释资产泡沫和各种“金融异象”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利用前人研究的数理模型,揭示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机制在资产泡沫形成、发展作用。最后探讨了金德尔博格的“经济恐慌”模型,指出在金德尔博格“经济恐慌”模型中从资产泡沫的破裂到最终引发金融危机,期间必须具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投资者预期发生改变,投资者抛售资产,资产价格骤然下跌,导致泡沫破裂。另一个是资产价格下跌能通过一定方式传递出去,引发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危机,即泡沫破裂 风险的传导过程,否则,即使发生股市崩溃的股灾也不一定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发生。因此,本文以金德尔博格模型为框架,分析了在预期逆转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行为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机理。第四章介绍了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改变市场投资者结构、引起价格变化触发市场价格动态自我强化机制、导致做市商制度失灵等几个方面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本文借鉴ChitruS.Fernando和RichardJ.Herring的模型,介绍了市场流动性冲击如何单独作用导致市场危机的发生,并放宽了模型中流动性预期改变会自发导致危机发生的假设,指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在预期改变和危机发生两者之间的作用。最后以1994年欧洲债券与货币市场骚动和1998年俄罗斯LTCM的流动性危机为例,对机构投资者行为在流动性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新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一改原先“本国偏好”的投资策略,更多的进行全球性资产配置。机构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形成的资本流动,在对冲基金等为“羊头”的跨国投机下,成为一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外在根源,同时也是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市场传染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本文第五章中,首先介绍了机构投资者全球投资理论和实践的演变。其次,以对冲基金为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跨国投机的方式、渠道,着重分析了新近出现的机构投资者立体式投机方式的投机原理。并以1992年英镑投机和1997年泰国投机为例分析机构投资者投机如何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最后,结合一般传染理论,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与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关系。在综合以前模型的基础上,改变以前模型中着重于导致机构 投资者发生资产配置发生调整的因素的分析,集中探讨机构投资者跨国组合投资调整导致金融危机传染的作用机理。指出机构投资者跨国组合投资的调整,导致金融危机传染的三个渠道:收入效用,替代效用和信息效用。而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以投资者财富的改变为前提的,即所谓的“财富效应”;信息效用主要影响的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本文借助几个模型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行为的财富效应和信息效用。同时发现这些正是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机制的跨国效应,也可以说是机构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机制的结果。在新兴市场开放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许多新兴国家通过积极引进外国机构投资者促进本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本文第六章以新兴市场开放为出发点,指出外部机构投资者的引进,在给新兴市场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导致新兴市场易变性增加。外部机构投资者在新兴市场的定价效率、采取把新兴市场看作是一种独立类型资产的全球性资产配置策略等方面增加了新兴市场的易变性。同时新兴市场在经济发展、市场深度、广度、制度完善等各个方面相对成熟市场还有很大差距,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交易对市场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的影响。文章还分析了外国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操纵、羊群行为、正反馈交易机制在新兴市场危机产生、发展和国际传染中的作用;并从机构投资者行为角度对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进行了重新阐释,以具体危机事实揭示了机构投资者行为在危机中的作用。第七章介绍了证券市场开放背景下,我国QFII制度的引进;总结了QFII在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行为的现状和特征,可以 发现QFII在中国市场投资虽然和在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有一些不同,没有证据表明其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故意性”的市场操纵行为。虽然投资行为中出现了快进快出、短期性概念炒作等行为,总体上来说仍然采取了价值性投资理念。本文分析了QFII的投资持仓比例、持仓市值变动和A股市场上证指数走势的关系,发现OFII持仓比例和持仓市值变动有助于防止大盘上升过快,具有稳定市场的功能。采取实证方法对QFII在国内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进行了检验,发现QFII确实存在一定的羊群行为,但羊群行为度同国内基金相比比较小,和其在国外市场的羊群行为度基本持平。因此,总体来说,QFII遵循了价值投资,没有对我国市场稳定性造成太大影响。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QFII对我国经济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在去年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QFII制度的建议。【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正反馈交易金融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0.91;F224 【目录】:内容摘要6-10ABSTRACT10-15绪论15-28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15-19二、基本概念的界定19-23三、研究思路与结构安 排23-26四、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26-28第一章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28-44第一节国内外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28-35一、外国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研究28-32二、国内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研究32-35第二节机构投资者金融市场稳定功能的争论35-44一、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市场稳定功能的争论35-39二、国内关于机构投资者市场稳定功能的争论39-44第二章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与金融体系稳定44-64第一节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特征44-48一、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征44-45二、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45-48第二节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冲击48-64一、有限理性与机构投资者行为48-61二、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冲击61-64第三章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资产泡沫64-90第一节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资产泡沫形成64-80一、资产价格与资产泡沫64-66二、羊群行为与资产泡沫的形成66-71三、正反馈交易策略与资产泡沫的形成71-80第二节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资产泡沫破裂80-90一、投资者预期逆转与资产泡沫破裂82-84二、机构投资者行为与金融危机84-90第四章机构投资者行为与流动性危机90-110第一节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流动性90-96一、投资者与市场流动性90-92二、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影响92-96第二节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流动性危机96-105一、机构投资者与流动性危机96-102二、市场流动性与金融危机102-105第三节机构投资者与流动性危机的例证分析105-110一、机构投资者与1994年欧洲债券货币市场骚动105-108二、机构投资者与俄罗斯LTCM的流动性危机108-110第五章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