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合集下载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才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一、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微生物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元素,但是在食品生产和保存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如生产条件、材料质量、处理方法等,微生物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

微生物污染会对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1.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变味,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比如,牛奶中的细菌,会导致牛奶腐败、发酸变质。

而肉类、海鲜、蔬菜等食品中的细菌,会导致腐败、变色、失去营养价值等影响,并带来异味等负面影响。

而且,某些微生物可能会产生毒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它们的毒素可能导致中毒、腹泻、呕吐等。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有些微生物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食品中的细菌,可能在人体内繁殖,导致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严重后果。

比如,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中毒、败血症等,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炎、尿路感染等。

此外,霉菌可以产生霉素,可能导致肝脏疾病等。

二、微生物污染措施的控制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十分必要。

以下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一些措施:1.杀菌消毒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杀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消毒可以使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加工设备、容器、工作环境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消毒可以使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消毒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

2.保持食品卫生在餐厅、超市等地,保持食品卫生也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关键手段。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保持个人卫生,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第三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第三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9、李斯特菌(Listeria) 李斯特菌属共有8个种,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 。 冷藏不能抑制李斯特菌繁殖,所以在冰箱保存 时间过长的乳、肉制品,最为多见。 感染剂量不详,中毒机制混合型,偏重于侵袭 型。
10、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2)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中毒机制 ①以感染型为主。菌体进入肠道内繁殖,经淋巴
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 ②同时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作用于胃肠道引起
呕吐、腹泻、发热等。 ③肠炎沙门菌、鼠伤害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作
用于肠粘膜引起腹泻,严重者粪便带血。
(3)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菌种: 猪霍乱沙门菌(S. choleraesuis)、 鼠伤寒沙门菌(S. typhimurium)、 肠炎沙门菌(S. enteritidis)等。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范围广,感染路径多,感染剂 量106 ~ 108 cfu /g。
二、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及危害 1、沙门菌(Salmonella) 沙门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范
围广,遍及自然界,可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 感染剂量:2×105 菌落形成单位(cfu)/ g。 (1)沙门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 ①胃肠炎型;最为常见。 ②类霍乱型; ③类伤寒型; ④类感冒型; ⑤败血症型。
3、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 据作用机理分: 感染型; 毒素型; 混合型 (1)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作用机理: ①有些靠其侵袭力附于肠粘膜及粘膜上层,引起 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病理变化过程。 ②有些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 ③有些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④有些通过淋巴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加强食品检测人 员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检测人员的 专业素质
定期对食品生产 企业进行监督检 查,确保生产过 程符合卫生标准 和要求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了解生物
01
性污染的危害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培
02
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食品
03
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人类:微生物在人 体内繁殖,污染食 品加工和包装过程
寄生虫污染
寄生虫来源:土 壤、水、动物粪
便等
寄生虫种类:蛔 虫、钩虫、绦虫

寄生虫传播途径: 食物、水、接触

寄生虫危害:引 起腹泻、腹痛、 营养不良等疾病
病毒污染
01
动物源性病毒:如禽
流感病毒、猪流感病
毒等
02
植物源性病毒:如烟
草花叶病毒、马铃薯
03
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食品安 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
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确保原材料 质量和安全
建立食品生产过程监控体系,及时 0 5 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加强食品运输和储存管理,确保食 0 6 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提高食品检测水平
建立完善的食品 检测体系,确保 食品质量安全
采用先进的检测 技术和设备,提 高检测效率和准 确性
目录
01. 生物性污染的来源 02.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03. 生物性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
土壤:微生物在土 壤中繁殖,污染农 作物
空气:微生物在空 气中传播,污染食 品表面
植物:微生物在植 物体内繁殖,污染 蔬菜和水果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ppt精选版
8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的类型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化学性、 物理性三大类。其中以生物性病原物种类最多,引 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最为常见。
➢生物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
ppt精选版
9
一、生物性病原物
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是指污染食物的微 生物、寄生虫、动植物体内存在的天 然毒素以及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 毒性物质。
ppt精选版
10
二、化学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污染食品的有 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 化合物,如汞、镉、铅、砷、有机磷、 亚硝酸盐等。
ppt精选版
11
三、放射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放 射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 开采、冶炼、国防以及放射性核素在 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时其废物 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漏。
识不清、血压下降、循环障碍。
ppt精选版
2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不生吃虾、蟹或经盐腌制的蟹; ➢鱼、虾、蟹、贝烧熟, 煮透,100℃并持
续30分。
➢烹调用具严格生熟分开;
➢海产品低温储存;
➢凉拌食物(如海蜇)冲洗后置食醋中浸 泡10分钟或在沸水中飘烫数分钟;
ppt精选版
24
③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这些食源性疾病的统计数字,主要指微生物性的 危害,化学性的危害同样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来 源。化学性危害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严重后果, 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ppt精选版
2
➢我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没 有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所以难以估计 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不严重。 据报道,食源性疾病成为危害中国公众健 康最重要因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0、蜡样芽胞杆 菌(Bacillus cereus)
2024/8/24
10、蜡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cereus)
分布: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 在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 生熟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 出该菌,包括肉、乳制品、蔬菜、鱼、 土豆、糊、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 种甜点等。
生 物 性 污 染 对 T食第IT品三LE安章 全的影响
演讲人姓名
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 物、寄生虫、昆虫等 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024/8/24
第一节 细菌性 食源性 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主要包括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新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 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 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 C仍可生长,
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 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
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控制途径: ○ 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 ○ 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并通过保持盐水浓度为10%的腌制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为4.6以下。 ○ 在常温储存的真空包装食品采取高压杀菌等措施,以确保抑制肉毒梭菌产生毒素,杜绝肉毒中毒病例的发生。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自然分布
• 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 检出率比较高,在我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 种主要为黄曲霉。 •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 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 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 曲霉毒素. 污染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曲霉毒素
• 概述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 学结构 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 素 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 物 ,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 曲 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病毒
• 病毒是一个微生物中的一个类群,其个体比 细菌还小,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近几十年来,由于电子显微镜及相关学科和 技术的发展,病毒学突飞猛进,发现的病毒 日益增多,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病 毒性痢疾,红眼病,艾滋病等。 • 病毒病中还有不同的型,如病毒性肝炎有甲、 乙、丙、丁、戊等型。
展青霉素
• 许多青霉能产生展青霉素,它们主 要生长在水果上。这种毒素会引起 动物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各种不同 器官的水肿和出血。 • 致突变物质 • 对胚胎有毒性
• • • •
副溶血性弧菌 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一、沙门菌属
• 分布:天然存在于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 内,鱼类、甲克类和软体 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 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 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 入海产品内。 • 潜伏期数小时至3天 •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 腹部痉挛、发烧。
• 主要特征:嗜盐菌, 生长发育须有氯化钠 存在,,浓度3%-5% 时生长最好,5-42℃ 能生长,pH范围5.6- 9.6,最适pH为8.

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

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

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

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

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

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

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

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

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2)环境污染物;(3)滥用食品添加剂;(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调过程中产生物质或工具、用具中的污染物。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大肠杆菌O157:H7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 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
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 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 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肉毒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治病性大 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韦氏杆菌、志贺 菌等
(2)传播人畜共患病:炭疽病、布鲁杆菌病、 结核病、口蹄疫
1、沙门氏菌
简介: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 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 菌。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 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 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 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 37℃,在20℃以上即能大 量繁殖 。
引起食品污染的病毒主要有: 猪瘟病毒 禽流感病毒 口蹄疫病毒 鸡新城疫病毒
饮食营养与卫生
引发疾病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可引起人类的 疾病
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 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 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
2、大肠杆菌
各种粪便细菌和类似的生 活在土壤或植物降解物中 的细菌(最常见的是产气 肠杆菌,学名Enterobacter aerogenes)一起被归为 “大肠菌群”(coliform)。 大肠菌群被定义为好氧或 兼性厌氧。不形成内孢子, 能发酵乳糖产生酸及气体 的一群微生物。
3、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 ) 是人类的一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病原菌, 隶属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有 “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 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 许多严重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stridium botulinum)
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 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 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 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C仍可生长,
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 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
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
(Staphlococcus aureus)
涉及的食品: 禽、肉、色拉、烘烤品、三明治、 乳制品、水产品等,罐头食品应高 度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
2020/4/9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预防措施: ——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 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 ——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 ——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 ——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2020/4/9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中毒症状
腹泻、呕吐、腹疼、恶心、虚脱,继发为 视力重叠、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 时呼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
2020/4/9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中毒常见的食品
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通常是
2020/4/9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主要致病种类: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nteropathogenic
E. Coli)(感染型) 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Enterotoxigenic E. Coli)(毒素型)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Enteroinvasive E. Coli)(感染型)
•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与 动物性食品有关。特别是 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等。也 有病死家畜肉等。
2020/4/9
6、变形杆菌(Proteus)
• 症状: • 进食后2~30小时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
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 预防措施: • ⑴防止食品被变形杆菌污染; • ⑵控制食品中变形杆菌的繁殖; • ⑶彻底杀死变形杆菌。
2020/4/9
5、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 空肠弯曲菌系弯曲菌属的一个种, 弯曲菌属共分六个种及若干亚种。
•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genus) 包括胎儿弯曲菌(campylobacter fetus),空肠弯曲菌(c.jejuni), 结肠弯曲菌(c.colic),幽门弯曲 菌(c.pybridis),唾液弯曲菌 (c.sputorum)及海欧弯曲菌 (c.laridis)。
2020/4/9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分布:天然存在于海洋,需要有盐 才能生存。在沿海水域中捕捞的鱼、 贝类中常被检出该菌。
主要特征:嗜盐菌,生长发育须有 氯化钠存在,NaCl浓度为2%时生长 最好,42 C能生长,10 C以下不 生长,pH范围5.6~9.6,最适pH为 8.0
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及相关标准体系培训
2020/4/92005-9-24
食品安全与健康
主讲: 蔡敏
第一讲 生物性污染 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020/4/92005-9-24
• 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物、寄生虫、 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020/4/9
第一节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2020/4/92005-9-24
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
(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O157:H7(毒素型)
2020/4/9
4、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症状为: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发烧、恶心 和呕吐。 染病剂量:几个至上百万个
控制方法:
充分加热杀菌; 在4C(40F)以下冷藏产品; 防止烹调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 禁止有病人员加工食品。
2020/4/9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预防措施: ——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 ——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禁止病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 加工场所。
2020/4/9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2020/4/9
8、金黄色葡萄球菌
2020/4/9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
壤、水、蔬菜、肉、奶制品、 海洋沉积物、鱼类肠道、蟹、 贝类的鳃和内脏等 产芽孢——强耐热性 厌氧生长 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 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 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
(Staphlococcus aureus)
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水、 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面, 50~60%健康人的鼻腔、口腔、咽喉、皮 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水 性或血性腹泻和发烧。
2020/4/9
8、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lococcus aureus)
家庭自制的罐头)
半加工的食品(如:熏制、腌
制和发酵食品)
2020/4/9
9、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控制途径:
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 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 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
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 并通过保持盐水浓度为10%的腌制 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 为4.6以下。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 由细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 毒性的一类疾病。属食源性疾病范畴,主要包括细菌 性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
•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 属我国法定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痢疾、伤寒、副 伤寒及新近参照传染病管理的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分布广——土壤、蔬菜、海水沉积物、 水体。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菌,它能致病和产生毒素。 易感人群:免疫缺陷的人,包括癌症 病人、吃过影响免疫系统药品的人、 酗酒者、怀孕的妇女、胃酸少的人、 爱滋病患者等。 症状:引起脑膜炎、流产、败血症、 甚至死亡。
2020/4/9
3、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2020/4/9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 症状
• 当摄入的食品其蜡样芽胞杆菌数量达>106/克时常 可导致食物中毒。
•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呕吐型和 腹泻型两类。
• 控制
• 通过高温杀菌或适当的冷藏可以控制蜡样芽胞杆 菌的增殖。
2020/4/9
1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2020/4/9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2020/4/9
7、志贺氏菌 (Shigella spp.)
• 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爆发型或经水传播。和志 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金枪鱼、 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和奶制品, 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
• 症状:腹泻、发烧、腹部痉挛和严重脱水。
• 霍乱弧菌为霍乱的病原菌,引 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 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国 际检疫传染病。
• 致病性 •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主要通
过污染的水源或饮食物经口传染。 • 霍乱弧菌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
感,耐低温,耐碱。
2020/4/9
1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食未加工或加工不适当,吃凉拌菜等,均可引起传染。
• 控制方法: • 空肠弯曲病最重要的污染源是动物,如何控制动物的
感染,防止动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关重要。因此 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粪、管食物乃是防止弯曲 菌病传播的有力措施。
2020/4/9
6、变形杆菌(Proteus)
• 变形杆菌属包括普通变形 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莫 根变形杆菌、雷极氏变形 杆菌。
本菌特征:嗜温,最低生长温度为10 C, 耐盐,在含水量极少的食品(水分或度为 0.86,盐度为18%)上可生长,产生外毒 素——肠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100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毒性,巴氏消毒 和一般家庭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2020/4/9
8、金黄色葡萄球菌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 部痉挛、发烧。
2020/4/9
1、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 奶制品、酵母、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 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
2020/4/9
1、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预防措施: ——充分加热产品杀菌; ——将产品贮存于4 C(40 F)温 度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 ——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 食品加工间。
在常温储存的真空包装食品采取高 压杀菌等措施,以确保抑制肉毒梭 菌产生毒素,杜绝肉毒中毒病例的 发生。 2020/4/9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2020/4/9
10、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 分布: • 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存在
于土壤、灰尘和污水中,植物和许多生熟 食品中常见。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 包括肉、乳制品、蔬菜、鱼、土豆、糊、 酱油、布丁、炒米饭以及各种甜点等。
• 牧民、农民、皮毛和 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
• 预防:预防人类炭疽 首先应防止家畜炭疽 的发生。目前我国使 用的炭疽活疫菌,作 皮上划痕接种,免疫 力可维护半年至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