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
血清学检测临床分析

2.3开展母婴血小板血型及多种血液病(ITP、SLE)的研究:可早期预测、预防NAITP及早期流产的发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2]。
2.4适合性血小板输血治疗,提高血小板成分输血相容性,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目的。SEPSA已对几万份标本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查,有助于解决血小板成分输注治疗及血小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的迫切问题。SEPSA方法简易、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应用范围广,特别在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我国国情,正在全国各医院血库、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已有不少应用成果发表。虽然已建立多种血小板抗原抗体血清学检测技术,但任何一种方法总有不足之处,不会是完美无缺,另外还有一个检测阈以及技术人员的掌握熟练程度等影响因素。目前谁也不敢说哪种方法能达到100%的正确率,任何一种方法学都有其一定的限制性,应相互互补。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及自身试验条件(如经费、设备、时间、标本量)等选择相应有效的一种或几种检测方法,并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科学不断进步,各种检测新技术不断发展,方法学的研究也在改进提高。
1.5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对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MAIPA)
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对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MAIPA)是1987年Kiefel等人发明的一项应用最广泛的血清学技术。原理是在血小板上先结合人的同种抗体,然后再结合鼠抗人血小板抗体,裂解血小板后,把裂解产物移至包被的羊抗鼠IgG的平底板内,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人IgG检测人的血小板同种抗体。这项技术具有下列优点:敏感性强,在血清中被污染的抗体也可检出。由于MAIPA试验具有高度敏感性,使得像Br(HPA-5)这样在血小板膜上数量很小的抗原也能得到表达。另外,当怀疑患儿可能是胎儿及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时,采用MAIPA技术对双亲进行配型,可以检测出许多低频率的同种异体抗原。其缺点是在未知抗体检测时必须使用一组单克隆抗体,而又不能对所有糖蛋白具有活性。因此,如果人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和同一个抗原决定簇反应,就会引起假阴性结果。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为 1. O ( / 0 , 小板 输 注无 效 率 为 1 . 3 (/ 0 。 两组 比较 , A 抗 体 阳性 率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HP 抗 体 O 0 3 3 ) 血 33 4 3 ) HL P .5 , A 阳性 率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P> O0 )发 生 血 小板 输 注 无 效 率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5 , P>O 0 ) 结 论 输 注 滤 除 白 细胞 的 .5。
A src : b et e T i u steo u r n e f ltl n i d n v lae h f c n yo ltl a su in Meh d b t tO jci o ds s c re c ae t t o y d t e a t t eef i c f a e t rn fs . t o s a v c h op ea b a o u ie p et o
摘 要 : 目的 探 索血 小板 抗 体 的 产 生规 律 及 对 血 小板 输 注 效 果 的 影 响 。方 法 检 测 非 滤 过 组 ( 组 ) 滤过 组 ( A 和 B组 ) 者 患
血 小 板 HL 抗 体 和 HP 抗 体 , C I 价 两 组 患 者 血 小 板 输 注 效 果 。 结 果 A 组 HL 抗 体 阳性 率 为 5 . 7 ( 7 3 ) HP A A 以 C 评 A 6 6 1 / 0 , A 抗 体 阳 性 率 为 1 . 7 ( / 0 , 小板 输 注 无 效 率 为 4 . 7 ( 4 3 ) B组 HL 抗 体 阳性 率为 1 . 3 ( / 0 , A 抗 体 阳 性 率 6 6 5 3 ) 血 6 6 1/ o ; A 3 3 4 3 ) HP
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LA抗原性较强→多次输血→HLA抗体→输注随机血小
板(血小板膜上存在的HLA-A、B抗原)→抗体与输入的血小 板反应→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治疗无效
12
非免疫因素
患者有发热、败血症、脾肿大、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等情况时,也可以导致发生血小板输注后记
数不增高的无效状态。因此当出现输血反应时,应
及时判断是否存在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的原因,并
原,正式命名为HPA-1~HPA-5和HPA-15。
4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型 系 HPA-1 以往命名 Zw PLA 糖蛋白 (GP)定位 GP IIIa 表现型频率 抗原 HPA-1a HPA-1b 以往抗原命名 Zwa Zwb PLA1 PLA2 白人 97.9 26.5 日本 人 >99 3.7 中国人 >99 n.t.
合”的浓缩血小板。
18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ne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 1、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P) 是由于胎儿和母亲的血小板血型不合,使母亲 产生同种抗体,这种同种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 体内,与胎儿血小板反应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血 小板减少症。
>99.9
3.7 nt 25.4 78.9 70.7 99.9
>99.9
11.5 nt nt 87.3 nt >99.9
99.6
nt 96.8 32.8 nt nt nt
99.9
nt nt nt 89.3 nt 99.9
>99.4
1.79 nt nt 72.9 80.7 >99.4
>99.9
无偿献血人群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血球为 ± 。②阴性结果 : 血球呈纽扣状 , 集中在孔底
中央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C A B输血服 务标准化 . AB 系统 V . 2 0软件 统计 。数 据 比较 采用 检 验 。P≤
基金项 目: 聊城市卫 生局 医学科 研立项项 目( 0 9 ̄7 。 20 2 )
+, 球呈 环状 为 +, 球 环 状 较 小 、 围可 见 分 散 血 血 周
H A抗体均 阳性 者 占 1% 。研究发 现妊 娠产生 P 8 H A抗 体 的概 率 高 于 5 J L % 。但 妊 娠 期 产 生 的
HL A抗体 生 产后 很 难 长 期 维 持 高 的效 价 和 高 的特 异性 , 生产 后时 间 愈 长 , 效价 及 特 异 性 愈 低 , 至 消 甚
失 引。
目前研 究表 明 , A I类 抗 原 是 血 小 板 膜 固有 HL
的蛋 白, 巨核 细胞 生成 阶段 及 血 小 板 生成 后持 续 在 表达 , 而不 是血小 板从 血 浆 中吸 收附着 的成 分 ; 血小 板细胞 膜上 H A抗 原 只是 I类 抗 原 , 只是 HL ・ L 且 A
探 讨其 阳性 率 和分 布特 点 。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临床 资料 .
65 4例 无偿 献血 者 , 中男 20 9 5 其 3
注 : 男 性 比较 , P<O0 ; 无 妊 娠 史 者 比较 。 P<0 0 与 .1与 .1
例 , 455例 ( 性无 妊 娠史者 232例 , 性有 妊 女 1 女 4 女 娠 史者 213例 ) 年 龄 1 7 ; 8~5 5岁 。分 别 留取 未 抗 凝 血样 , 离 出血 清 , 用 。 简易致 敏红 细胞 血小 板 分 备
血小板特殊配血检测

血小板特殊配血检测针对存在HLA抗体、HPA抗体或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患者进行的血小板配血称为血小板特殊配血。
(一)SEPSA1.该技术在血小板抗体检测中首次介绍,此处介绍在血小板特殊配血检测时的检验方法。
(1)原理:同SEPSA在血小板抗体检测中的原理。
器材:平板离心机,95×16mm尖底离心管(以下称“尖底管”),96孔脱卸式U型板,滴管,加样器。
(2)试剂:生理盐水、ACD-A保养液、甲醛、阴阳对照试剂、PBS及Tween20-PBS(以下称“T-PBS”)试剂。
(3)操作:1)与患者ABO同型的献血者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1/10量的ACD-A液,混合,1100g(2800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2)同血小板抗体检测SEPSA操作3)~8)。
3)每孔中加入25μl被检者血清,室温湿盒1小时。
4)同血小板抗体检测SEPSA操作10)。
5)同血小板抗体检测SEPSA操作12)。
6)结果判定与记录:凝集强度判读见表。
阳性表明受检者血清中存在和献血者血小板反应的抗体,为血小板特配不相合;阴性表明受检者血清中未检出和献血者血小板反应的抗体,为血小板特配相合。
2.方法学评价同血小板抗体检测中的SEPSA方法学评价。
3.质量保证(1)检测前:将被检血清4000r/min(2800g)离心10分钟,以去除沉淀。
被检标本不能使用血浆。
被检血清不需要灭活补体。
(2)检测中:为了防止静电干扰,宜在室温湿润状态下操作。
设立阴阳性对照以进行质量控制,以正常人AB血清为阴性对照,已知阳性血清为阳性对照。
4.参考范围阴性。
5.临床意义对于有指征的患者,在明确血小板抗体性质的基础上,其输注血小板时应通过血小板特殊配血获得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以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
当患者被高度同种免疫,存在多种同种抗体时,比较难以获得相容性血小板,血小板特殊交叉试验往往难以成功。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HLA匹配的血小板来得以解决。
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一般情况下输注1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可以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约为10~20×109/L,血小板计数升高不是作为判断的唯一指标,要结合患者病情以及输血次数等方面综合考虑。
如患者症状减轻或出血停止,血小板计数升高,CCI≥10输注有效,CCI<10提示输注无效。
输注后应测定1 h和24 h的PPR,如果输注后 1 h,PPR<30%,24 h PPR<20%,则考虑输注无效。
血栓弹力图TEG MA值明显上升或恢复正常为有效。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血小板制备质量,免疫因素,如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以及非免疫因素如发热,感染,脾大以及药物等。
血小板抗体是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
一般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为8.2%~60.0%,肿瘤患者和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2.6%~66.0%,这些抗体是导致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因素。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合的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为保障患者输血健康与安全,经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部分输血专家团队以及与相关临床科室专家认真研讨,一致认为应对以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1血小板输注患者;●2 NHTR患者;●3有输血史、妊娠史、器官移植、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需要输血患者;●4 ITP、SITP、PTP患者;●5不明原因性反复流产患者;●6可疑FNAIT妊娠患者;●7血小板计数降低原因不明患者;●8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的原因调查患者。
血小板抗体检测内容:1、HLA抗体如果患者HLA抗体阳性,应做血小板交叉配型,输注交叉配型阴性血小板;有条件的应做供、受者HLA分型,首选HLA抗体相应抗原阴性ABO同型的血小板输注,次选HLA抗体相应抗原阴性ABO相容的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前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必要性探讨

Ne est fd t ci c s iy o e e tng HLA n i o e o e plt ltta s u i n LUO a tb dy b f r a ee r n f so Yi, EN G n pi ( M Fa — ng Cho ngq n San a i g xi Ce — n
I s v r c s a y t a r t H IA ntbo s r e ng i oo r n f i n pa int e pe ily m u tpl l o ti e y ne e s r o c r y ou a i dy c e ni n bl d t a s uso te s, s cal li e b o d
・
24 7 ・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2 1 0 1年 2月 第 8卷 第 3期
L b Me l , e r ay 2 1 , 1 8 No 3 a d C i F b u r 0 1 Vo . , . n
・
论 著 ・
血 小 板 输 注 前 检 测 人 类 白 细 胞 抗 原 抗 体 的 必 要 性 探 讨
p te sofm uli e blod ta f son a o r . s t The e we e52 c e lo tb y po ii te si h a int tpl o r ns u i s sc nto1Re uls r r as sofa lan i od stvepa int n t e
罗 仪 , 凡 萍 ( 庆 三 峡 中 心 医 院 , 庆 万 州 孟 重 重
【 要】 目的 摘
4 40 ) 0 0 0
探 讨 血 小 板 输 注 前 检 测 人 类 白 细 胞 抗 原 ( L 抗 体 的 必 要 性 。 方 法 对 1 6例 血 小 板 输 注 H A) 0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介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是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研究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的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正常值:检查结果为阴性。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临床意义:异常结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即FCM法检测,荧光显示阳性,表明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急性型临床出血重及血液病史的人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无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检查时要求:,要求采用静脉血,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检查过程:采用静脉采血进行检测。
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
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
先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法拭去碘迹。
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
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探入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同时立即去掉压脉带。
针栓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
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