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的主要作品

合集下载

废名先生有什么作品

废名先生有什么作品
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废名:《枣》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桥》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莫须有先生传》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谈新诗》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开元:《水边》
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废名著、开元编:《跟青年谈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废名著、开元编:《废名小说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冯文炳:《谈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冯文炳:《冯文炳选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冯文炳:《废名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版,冯文炳:《废名散文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废名:《阿赖耶识论》
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止庵编:《废名文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废名著,黎娜编《菱荡》

废名生平及作品简介

废名生平及作品简介

废名(20世纪著名作家、学者)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后两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极高的造诣。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并加以实践,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生平年表编辑1、1901年11月9日生在湖北黄梅,家境殷实自幼多病,童年受传统私塾教育,13岁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

2、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新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

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

3、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

在北大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投稿《语丝》。

4、1925年10月,废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5、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

6、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

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

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7、1946年由俞平伯推荐受聘北大国文系副教授。

8、1949年任北大国文系教授。

9、1952年调往长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

10、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先后被选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政协常委。

11、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于长春。

废名先生主要作品

废名先生主要作品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 《桥》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 《莫须有先生传》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 《谈新诗》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开元:《水边》
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废名著、开元编:《跟青年谈鲁迅》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废名:《阿赖耶识论》
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止庵编:《废名文集》[5]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废名著,黎娜编《菱荡》[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废名著、开元编:《废名小说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冯文炳:《谈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冯文炳:《冯文炳选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冯文炳:《废名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冯文炳:《废名散文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其后,相继创作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1932年) 、《桥》(1926-1937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后两部都未完成)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若干,且后三者皆有极高的造诣。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将六朝文、唐诗、宋词以及现代派等观念熔于一炉,并加以实践,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竹林的故事》。《阿赖耶识论》。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废名: 《枣》

废名

废名

作家简介:(1901-1967)废名,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1929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属乡土文学。

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后两部更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誉为“废名风”,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在4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找到他的影子。

废名是个名气很大的作家,但读他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的文章曾被人们认为是第一的难懂,只有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知音。

他写的都是大部分人摸不着头脑的丈二散文,这又使一小部分人越发地想站到板凳上去摸它。

废名承认他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

”原名冯文炳,废名于1901年11月9日生在湖北黄梅,家境殷实,自幼多病,童年受传统私塾教育,13岁入学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接触新文学,被新诗迷住,立志“想把毕生的精力放在文学事业上面”。

毕业后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期间开始与周作人交往。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发表诗和小说。

在北大读书期间,广泛接触新文学人物,参加“浅草社”,投稿《语丝》。

1925年10月,废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1927年,张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组京师大学堂,废名愤而退学,卜居西山,后任教成达中学。

1929年,废名在重新改组的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英国文学系毕业,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任讲师。

次年和冯至等创办《骆驼草》文学周刊并主持编务,共出刊26期。

此后教书,写作,研究学问,抗日战争期间回黄梅县教小学,写就《阿赖耶识论》。

废名等

废名等

五、“自叙传”抒情小说

郁达夫(专章讲)
庐隐(1899—1934)

《海滨故人》(露莎—梓青): 五四知识女性中半新半旧的二重性格与心 态: 1、渴望个性自由 2、又不能摆脱因袭道德观念的束缚
冯沅君(淦女士)(1900—1974)
作品:《旅行》《隔绝》《隔绝之后》 《慈母》等 主题:表现母爱与情爱的二元冲突,突显 了置身于“一个母亲的爱和情人的爱相冲 突的时代”中的新女性的女性意识在觉醒 中的困惑和缺失。
第三幕 女儿在母女亲情的观照下回到了家,于 是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结局: 一、以死殉爱:《隔绝》中的隽华回家后被禁, 在母爱与情爱对立的两难境地中,服毒自杀。 二、踟蹰徘徊:《误点》中的继之在兄长的设计 下被骗回家探望母亲,母亲声泪俱下的规劝令她 柔肠寸断。等到再次离家时,她便犹豫不定,面 对“吾谁适从”的两难选择,借火车误点,久等 不来之下又折回家中,暂时迎合了母亲。 三、圆满解决:《慈母》中的“我”事先了解情 况确定安全后再回去,在我的坚持和沟通之下, 使守旧的长者也不得不同意设法解除婚约。

意境的诗意:

菱叶差池了水面,约半荡,余则是白水。太 阳当顶时,林茂无鸟声,过路人不见水的过去。 如果是熟客,绕到进口的地方去玩,一眼要上下 闪,天与水。停了脚,水里卿卿响,——水仿佛 是这一个一个的声音填的!偏头,或者看见一人 钓鱼,钓鱼的只看他的一根线。一声不响的你又 走出来了。好比是进城去,到了街上你还是菱荡 的过客。 这样的人,总觉得有一个东西是深的,碧蓝 的,绿的,又是那么圆。——《菱荡》


第二幕 大着胆敲开门,开门的竟是老母,双方 都怔住了。衰老的母亲见到久违的女儿,“便笑 得几个不完全的牙齿都露出来了,同时眼中又充 满了晶莹的老泪”“此刻的心情简直活泼得象三 四十岁的人似的。虽然是岁数不饶人,行动总是 颤巍巍的,就在颤巍巍的动作上更显出了世间唯 一的、绝对的、神圣的母亲的爱”。而心怀忐忑 的我完全被震慑住了,“在这悲喜恐惧三种感情 交杂的一刹那间”,“在这无限的爱情面前,我 的精神起了异样的作用,凡感官所接触的都觉得 空泛,同梦一样。我自己判决凡以世间一般的险 诈的心理,来推测母亲的罪过,比扰乱公众治安 的罪过还大。因为后者是在人的面前犯罪,前者 是在上帝面前犯罪。要不怕她老人家一时不知个 中原委吓着,我便要跪在她的面前,请她自己处 置,以减轻我在上帝面前的罪恶。”(《慈母》)

废名先生的作品

废名先生的作品

作家简介:(1901-1967)
废名,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废名是个名气很大的作家,但读他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的文章曾被人们认为是第一的难懂,只有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知音。

他写的都是大部分人摸不着头脑的丈二散文,这又使一小部分人越发地想站到板凳上去摸它。

废名承认他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


废名作品目录:

莫须有先生传
桃园
追悼会
初恋
茶铺
半年
去乡
毛儿的爸爸
柚子
知堂先生
火神庙的和尚
浪子的笔记
浣衣母
小五放牛
冯文炳诗选
废名作品目录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北京北新书局1925年版
废名:《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
废名:《枣》,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
废名:《桥》,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
废名:《谈新诗》,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
废名、开元:《水边》,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
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
《跟青年谈鲁迅》,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
《废名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冯文炳:《谈新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
《冯文炳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废名选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废名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废名

废名

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废名作者简介废名,其一为中国二十世纪作家;其二为马来亚华人作家。

中国作家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代表作家。

1929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是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属乡土文学。

废名的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后两部更在诗化的追求中透露出对现实荒诞的讽刺。

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代表作:《竹林的故事》《桥》《莫须有先生传》《枣》、《阿赖耶识论》等。

废名的诗往往是兴笔所致,挥洒自如,行乎当行,止乎当止。

作品推荐——《桥》废名写《桥》,是用满怀的诗情,在恬淡的心境下不紧不慢地勾勒着,在这部“全书是一种风景画簿”的作品中,“翻开一页又是一页……”的画页,可以看到:草“吞着阳光绿’夕,燕子“飞来说绿”,大雨“装不满一朵花”……这一个一个的片断就像一张张图片,把一个也许无头无尾的故事拼凑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意境,充满了恬静悠长的意味,清新淳朴的情韵,给人以不尽的美感与悠远的遐想。

无穷意味寓于有尽词语中,构建了太多朴素而诗化的情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真正达到了古典美学所追求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高超境界。

《桥》中充满了镜花水月的幻美色彩,它的乌托邦般的田牧歌情调是通过对女儿国、儿童乐园、乡土的日常生活与民俗世界等几个层面的诗性观照体现的,最终使小说生成为一个东方理想国的象征图式。

在技巧上,《桥》运用了“唐人写绝句”的手法。

这种诗化特征又使它成为一个晦涩难读的文本。

本书在对小说进行了详细批注的基础上,从诗学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试图从语言和手法的层面切入《桥》的世界,通过对“心象”范畴的捕捉和辨析,揭示了小说的诗学独特性,并展示了一个学界尚未充分触及的微观诗学的研究视野。

废名的作品

废名的作品

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废名:《枣》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桥》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废名:《莫须有先生传》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谈新诗》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开元:《水边》
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废名著、开元编:《跟青年谈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废名著、开元编:《废名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冯文炳:《谈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冯文炳:《冯文炳选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冯文炳:《废名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冯文炳:《废名散文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废名:《阿赖耶识论》
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止庵编:《废名文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废名著,黎娜编《菱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名的主要作品
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枣》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桥》
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版,莫须有先生传》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谈新诗》
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版,废名、开元:《水边》
汉口大楚报社1945年版,废名著、开元编:《招隐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废名著、开元编:《跟青年谈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废名著、开元编:《废名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版,冯文炳:《谈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冯文炳:《冯文炳选集》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冯文炳:《废名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冯文炳:《废名散文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冯思纯编:《废名短篇小说集》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废名:《阿赖耶识论》
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止庵编:《废名文集》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版,废名著,黎娜编《菱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