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连续铸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05讲 连续铸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05讲 连续铸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轧材质量控制与深加工技术

第五讲连续铸造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2008年03月10日15:30~17:15,逸夫教学楼102)

5.0 几个基本概念

铸坯质量的重要性:最终产品质量决定于所提供的铸坯质量

铸坯质量:得到合格产品所允许的铸坯缺陷的严重程度

连铸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

铸坯纯净度{夹杂物含量、形态、分布}

铸坯的纯净度主要决定于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前的处理过程,也就是说要

把钢水搞“干净”些,必须在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前各工序下功夫,如选

择合适的炉外精炼,钢包→中间包→结晶器的保护浇注等。

铸坯表面缺陷(裂纹、夹渣、皮下气泡等)

铸坯的表面缺陷主要决定于钢水在结晶器的凝固过程。它是与结晶器内

坯壳的形成、结晶器振动、保护渣性能、浸入式水口设计及钢液面稳定

性等因素有关的,必须严格控制影响表面质量的各参数在合理的目标值

以内,以生产无缺陷的铸坯,这是热送和直接轧制的前提。

铸坯内部缺陷(裂纹、偏析等)

铸坯内部质量主要决定于铸坯在二冷区的凝固冷却过程和铸坯的支撑

系统的精度。合理的二冷水量分布、支承辊的严格对中、防止铸坯鼓肚

变形等,是提高内部质量的关键。

图5-1 铸坯质量控制示意图

5.1 铸坯纯净度

5.1.1 铸坯纯净度与最终产品质量

钢的纯净度:指钢中夹杂物含量的水平,通常用钢的总氧量表示。

连铸坯中夹物的特点(与钢锭相比):

1) 来源广泛,组成复杂;

2) 结晶器液相穴内夹杂物上浮困难。

钢中夹杂物的分类

1) 超显微夹杂,均匀分布在钢中;

2) 显微夹杂,其尺寸小于50 μm,它与钢中溶解[O]含量有关;

3) 宏观夹杂(大型夹杂),尺寸大于50μm。这种夹杂颗粒大、数量少、在钢

中呈偶然性分布,对产品质量危害最大。

实例

1. 深冲薄板钢-冲裂废品:对裂纹部位检验指出:主要是不规则的

CaO-Al2O3和Al2O3夹杂物,尺寸在100-300μm。

2. 汽车薄钢板-涂层缺陷:如薄板表面有黑线、结疤等缺陷会导致表面涂

层不良。因此不允许板卷表面有长条状的黑线存在,而黑线主要来自于

铸坯表皮下的Al2O3。

3. 镀锡板-飞翅裂纹:除要求高的冷成型外,必须要求夹杂物数量少尺寸

小,否则在深冲过程中容易造成飞翅裂纹(flange crack)。国外厂家生产

经验指出,钢中大颗粒夹杂物(>50μm)应控制在10公斤钢几毫克的水

平,或者是1m2、0.3mm厚的薄板小于50μm夹杂物少于5个,才能

达到深冲2000个DI罐裂纹废品少于1个的目标。可见减少连铸坯中夹

杂物数量对提高深冲薄板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4. 极细(如0.10~0.25mm轮胎钢丝)和极薄(如0.25mm镀锡板)产品:铸

坯中所允许最大夹杂物尺寸必须小于最终产品尺寸。而铸坯中夹杂物数

量和尺寸对产品质量影响也与铸坯的比表面积有关。传统的板坯和方

坯,单位长度的表面积(S)与体积(V)之比为0.2-0.8,随着薄板坯和薄带

连铸的发展,S/V值达到10-50,这就意味着钢中相同夹杂物含量的水

平,铸坯中夹杂物更接近于表面,这对生产薄板危害更大,因此降低钢

中夹杂物含量更为重要。

5. 轧制长材和中厚板产品:夹杂物是产生内部缺陷(如裂纹)的潜在危险,

也是超声波探伤报警不合格的原因。

5.1.2 连铸坯夹杂物

工艺条件一定时,夹杂物在铸坯内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取决于铸机类型。

1. 弧形连铸机:就铸坯夹杂物分布而言,结晶器注流冲击影响到弧形连铸

机铸坯内弧侧的弯曲区,固液界面容易捕捉上浮的夹杂物(图5-2),在内

弧表面10mm左右形成Al2O3的聚集,大颗粒夹杂在内弧1/4-1/5厚度

形成集聚(图5-3),这是弧形连铸机的弱点。

2. 对于带垂直段的立弯式铸机,结晶器注流冲击深度的影响区在直线部分

(图5-2),夹杂物在液相穴内容易上浮,铸坯中夹杂物分布均匀(图5-3)。

对铸坯内夹杂物聚集机理指出,有利于液相穴内夹杂物上浮的有效垂直长度不小于2m 。为消除铸坯内夹杂物集聚,建设带垂直段(2-3m)立弯式连铸机又有新的发展趋势。

图5-2 液相穴内夹杂物容易上浮示意图

a - 带垂直段立弯式铸机;L CS -垂直段临界高度;

b - 弧形连铸机; L CC -弧形结晶器直线临界高度;

5.1.3 提高铸坯纯净度措施

要提高钢水纯净度,就必须在钢水进入结晶器之前各工序上下功夫, 工艺措施:

1) 无渣出钢:转炉采用挡渣球、电炉采用偏心炉底出钢,可阻止炼钢炉内渣子进入钢包,防止了悬浮渣滴与钢水中元素的相互作用。

2) 钢包精炼:扩大连铸品种和提高铸坯质量,只有与炉外精炼相配合才能达到。要根据连铸钢种和产品用途,选择合适的炉外精炼方法。

3) 无氧化浇注:钢包处理后,钢水中总[O]可达20ppm 以下。从钢包→中间包用长水口,中间包→结晶器用浸入式水口(板坯、大方坯)或气体保护(小方坯),中间包采用覆盖剂,结晶器用保护渣。上述保护措施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图5-4)。否则钢包处理效果前功尽弃。

4) 中间包冶金:随着对铸坯纯净度要求的提高,人们把中间包作为一个净化钢水的冶金反应器,充分发挥中间包去除夹杂物的能力。中间包钢水夹杂物上浮表现为钢中氧含量的降低。钢中氧含量[O]t ,可表示为:

f eff f t O V

t AK O O O ][exp()][]([][0+??= (3-1) 式中: [O]0 - 钢水中原始含氧量,ppm ;

[O]f - 钢水最终氧含量,ppm ;

K eff — 有效传质系数,cm/s ;

A — 熔池表面积,m 2;

V — 熔池体积,m 3

由式3-2可知,统治中间包钢水夹杂物上浮的因素是;钢水搅拌强度(K eff 值大小)、中间包表面积与体积之比(A/V)和夹杂物上浮时间。

图5-5 浇注过程钢中总[O]演变

5.2 铸坯表面质量

重要性:

1. 铸坯表面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在热加工之前是否需要精整。

2. 它是影响金属收得率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也是铸坯热送和直接轧制的前

提条件。

根源:铸坯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需要针对缺陷的类型具体

分析。一般而言,表面缺陷主要是受钢水在结晶器凝固过程控制的。

图5-6 板坯表面缺陷示意图

1 - 表面纵裂纹;

2 - 表面横裂纹;

3 - 网状裂纹;

4 - 角部横裂纹;

5 - 边部纵裂纹;

6 - 表面夹渣;

7 - 皮下针孔;

8 - 深振痕

5.2.1 表面纵裂纹

铸坯表面的裂纹,会影响轧制产品的质量。如长300mm深2.5mm的纵裂

在轧制板上留下1125mm的分层缺陷。纵裂严重时会造成废品或拉漏事故。 表面纵裂成因:在结晶器弯月面区初生坯壳厚度不均匀,作用于坯壳上的拉

应力超过钢的高温允许强度和应变,在坯壳的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产生

纵裂,出结晶器后在二冷区继续扩展。

基本条件:

2) 初生坯厚度不均匀,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3) 沿树枝晶元素(C、Mn、S、P)的局部偏析,裂纹的开口和扩展总是

在偏析严重之处。

影响因素

1. C含量:在C=0.10%左右时纵裂最严重,每种断面纵裂最严重,每种断

面纵裂都有一个峰值,且铸坯厚度减小拉速提高纵裂趋向加重。为什么

C=0.10%左右时纵裂最严重呢?这是因为钢凝固处于包晶区(L+δ→γ),

在固相线温度以下20~50℃钢的线收缩最大,此时结晶器弯月面刚凝固

的坯壳随温度下降发生γFe转变,伴随着较大的收缩,坯壳与铜板脱离形

成气隙,导出热流最小坯壳最薄,在表面会形成凹陷。凹陷部位冷却和

凝固速度比其他部位慢,组织粗化,对裂纹敏感性强,在热应力和钢水

静压力作用下,在凹陷薄弱处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坯壳表面凹陷

越深,坯壳厚度不均匀性就越严重,纵裂出现的几率越大。C>0.2%时,

包晶凝固生成的δFe比例减小,固相线温度下发生δ→γ转变的线收缩较小

(2×10-5/℃),弯月面区域坯壳厚度生长均匀,产生纵裂的几率较小。

2. S、P含量:S、P含量高,板坯纵裂纹发生几率增大。P>0.017%,S>0.015

%,钢的高温强度和塑性降低较多,容易产生纵裂。

3. 保护渣:保护渣对纵裂的影响是,渣子熔化速度过快或过慢,使液渣层

过厚或过薄;或者渣子粘度不合适,流入坯壳与铜板之间渣膜厚薄不均

匀,致使结晶器导热不均而导致局部区域坯壳厚度不均,使δt比δb局部

增大而促使纵裂纹发生。试验指出,液渣层厚度小于10mm,铸坯表面

纵裂纹增加。

4. 结晶器液面波动:浇注板坯越宽,液面波动增大,发生裂纹趋势越严重。

而结晶器液面的稳定性是受钢水流量、水口堵塞、水口结构、插入深度

以及由钢水再循环引起的弯月面产生的波浪有关的,这是一个复杂的体

系。法国Solmer工厂试验指出,结晶器液面波动大于10mm,发生纵

裂的几率占30%,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的变化大于40mm,发生纵裂

的几率占20%。

控制措施:关键是使弯月面区初生坯壳生长均匀。

1) 稳定的结晶器液面:液面波动由±5mm增加到±20mm,纵裂指数由0增加

到2.0。

2) 合适的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和出口倾角:出口倾角太小,流股碰点在窄面上

端,引起液面紊流,液渣不能均匀流入坯壳,会导致宽面纵裂。出口倾角太大,流股靠近窄面下端,角部冲刷严重,容易引起角部纵裂。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和倾角应由模型试验决定,一般是倾角向下,15°~35°。

3) 合适的结晶器锥度:试验指出:220×(700~1600)mm的板坯,当窄面锥度

不够大时,会产生离角部275cm角部纵裂纹。当结晶器锥度为1.3%/m时消除了角部纵裂。

4) 浸入式水口与结晶器对中:以防止钢流热中心位移而冲刷坯壳。

5) 合适的保护渣性能:在保护渣各项特性中,粘度对产生表面纵裂影响最大。

渣高粘度使纵裂增加,渣低粘度产生纵裂少,因此要控制渣子的粘度(η)与渣子熔融时间(t i)合适的比值。如浇含Al钢(Al>0.02%),渣液层的η/t f<2可明显减轻纵裂和夹渣。

6) 合适的钢水过热度:钢水过热度提高10℃,在结晶器内高温钢水流动会吃掉

凝固壳约2mm。

7) 采用波浪结晶器:在宽面铜板上加工0.2-lmm深间距2-5mm的沟,使坯壳

与铜板间气隙均匀生成,弯月面区热流降低10%初生坯壳厚度均匀,减少了纵裂纹发生几率。如C=0.10%~0.16%钢,240X 2000mm板坯,采用波浪结晶器后板坯纵裂减少了58%。

8) 采用热顶结晶器:即在弯月面区75mm的铜板内镶入不锈钢。镀Cr、Ni或

碳铬化合物的隔热材料,使结晶器的热流密度可以减少50~70%,延缓了坯壳的收缩,减轻了凹陷深度从而减少了裂纹的发生率。

角部纵裂:角部纵裂常常位于铸坯角部10~15mm处。结晶器角部钢水凝固比其他地方要快,初生坯壳收缩最早,在角部形成不均匀气隙,热阻增加,凝固减慢,当坯壳薄弱处不能抵抗张应力时形成角部纵裂纹。

i. 防止角部纵裂纹的关键就是要改变结晶器窄面形状,保持凝固壳与铜板

紧密接触,防止角部区域坯壳的过早收缩。其中重要的是保持窄面合适

的锥度。

5.2.2 表面横裂纹

表面横裂纹成因:铸坯横裂纹通常是隐藏看不见的。它是位于铸坯内弧表面振痕的波谷处。金相检查指出,深度可达7mm、宽度0.2mm。裂纹位于铁素体网状区.而网状正好是初生奥氏体晶界。电子显微镜研究指出:在奥氏体晶界有AIN或Nb(CN)质点沉淀。

当奥氏体晶界质点粗大,呈稀疏分布,板坯横裂纹产生的废品减少;

当奥氏体晶界质点细小,呈密实分布.板坯横裂纹产生的废品增加。

因此控制沉淀在奥氏体晶界质点的粗大或控制质点(如AIN、TiN、MnS)不在晶界析出,可以降低对裂纹的敏感性。

影响因素:

1. 钢种:一般的C-Mn钢(Mn>l%)、C-Mn-Nb(V)钢连铸坯容易产生横裂纹。

因为在较高温度下(1050-1100°C),Nb(CN)已开始在晶界沉淀,降低了

晶界的结合力,导致沿沉淀物周围的空洞生长,促使晶界裂纹的扩展,

同时使钢的脆化温度区间加宽(图5-37),对裂纹敏感性增加。

2. Al、Nb、N含量:钢中含Al量增加,板坯横向裂纹废品增加。因为A1

促使晶界质点呈细密分布,另外A1N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了晶界内

聚力,增加了γ→α。转变的脆性,使900~700°C钢延性大大降低,对

裂纹敏感性增加。因此随钢中Al、Nb、N增加,在A3转变温度以上就

有氮化物和C-N化物沉淀,扩大了降低钢延性温度的范围。

3. 连铸二冷强度:连铸二冷强度对质点的析出有重要影响。二冷采用弱冷

却(0.6L/kg钢),沿奥氏体晶界AIN析出减少了,铸坯保持较高温度

(950°C)矫直,可避免横裂的产生。铸坯在矫直时内弧受到张力外弧受到

压力,在矫直过程中,由于振痕的缺口效应而产生应力集中,再加上矫

直温度在脆化温度700—900° C之间。加速了振痕波谷处横裂纹的产生

(图5-15)并沿奥氏体晶界扩散。横裂纹深度决定于板坯厚度方向温度梯

度,即裂纹扩展到具有良好延性的温度为止。因此二冷区采用弱冷却,

使铸坯进拉矫机温度大于950'C(含Nb钢),且应使板坯中心温度与角部

温度差别尽可能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横裂纹。

控制措施:

1) 结晶器采用高频率(200~400次/min)小振辐(2~4mm)是减少振痕深

度的有效办法(图5-16)。

2) 二冷区采用平稳性冷却,矫直时铸坯表面温度高于质点沉淀温度或高于

γ→α转变温度,以避开低延性区。

3) 降低钢中S、O、N含量,或加入Ti、2r、Ca.以抑制C-N化物和硫

化物在晶界析出,或使C—N化物质点变粗,以改善奥氏体晶粒热延性。

4) 减少结晶器液面波动,采用低表面张力、润滑性能良好的保护渣。

5) 细化奥氏体晶粒。横裂纹常沿着铸坯表皮层下的粗大奥氏体晶界分布,

可以通过二次冷却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以减少对裂纹的敏感性。

5.2.3 铸坯表面网状(星形或晶界)裂纹

铸坯表面网状裂纹成因:这种裂纹在铸坯表面酸洗之后才能发现,深度可达5mm,沿奥氏体晶界分布。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1) 结晶器Cu在铸坯表面的融入:高温铸坯表面吸收了结晶器的铜,而Cu

熔化为液体沿奥氏体晶界渗透所致。但即使采用镀Cr、Ni结晶器后这

种裂纹还是存在。

2) 铸坯表面Fe的选择性氧化:而使残余元素(如Cu,Sn等)残留在表面沿

晶界渗透形成热脆裂纹,研究表明,这种裂纹的特点是:

a) 表面裂纹区有Cu、Ni、Sn、Sb的富集。富集相成分(%):Cu85 7

Sn5,Ni4,Fe5,Sbl。这种富集相大约在1050℃熔化沿晶界渗透。

b) Cu含量增加裂纹加重(图5-18)。因为Cu在铸坯表面的氧化铁皮下

形成液相,沿晶界穿行而失去塑性。Cu=0.10%~0.20%时在高温

下就有Cu的富集,对裂纹敏感性增加。

3) Al的作用:钢中Al含量增加,铸坯表面网状裂纹加重。钢中低Al含量

时(Al<0.01%),在较高温度下喷水,裂纹的产生是由于Fe的选择性氧

化,Cu液相渗入晶界引起的;钢中高Al含量时,二冷喷水产生严重裂

纹是由于热循环作用AlN在晶界沉淀引起的。试验指出:Al含量较高时,

在1000℃喷水,铸坯表面有网状裂纹。裂纹区A1N含量高达80ppm,

在裂纹深4mm处,AlN为20ppm。当A1N>25ppm时使800~1100

℃钢的延性大大降低,增加了裂纹敏感性。

4) 二冷水量:铸坯表面氧化铁皮形成速度是与喷水强度有关的。大多数情

况下铸坯表面形成氧化铁皮量为1.0-2.0kg/m2。弱冷会导致铸坯表面温

度高,氧化铁皮生成加速,促使残余元素(Cu、Sn)沿晶界富集形成裂纹。

强冷会导致铸坯表面温度大大降低,加大了坯壳的温度梯队,促使微量

元素(Al、Nb、B …)在晶界沉淀而增加了裂纹的敏感性。

控制措施:

1) 结晶器镀Cr和Ni;

2) 合适的二冷水量;

3) 精选原料,控制钢中残余元素(Cu、Si等);

4) 控制钢中Cu<0.2%;

5) 控制钢中Mn/S>40。

5.2.4 铸坯表面夹渣

夹渣来源与影响:夹杂或夹渣是铸坯表面的一个重要缺陷。夹渣嵌入表面深度达2-10mm。从外观看,硅酸盐夹杂颗粒大而浅,而Al2O3夹杂颗粒小而深,如不清除,则就会在成品表面留下许多弊病。如冷轧薄板呈条状分布的黑线,认为是铝酸钙(70%CaO、30%Al2O,)和Al2O3所致。镀锡板上的Ca-Al-Na氧化物夹杂,是冲压裂纹的根源。另外结晶器初生坯壳卷入了夹渣,在坯壳上形成一个“热点”,此处渣子导热性不好,凝固壳薄,出结晶器后容易造成漏钢事故。

5.2.4.1 对于敞开浇注

由于浇注时二次氧化,在结晶器钢水面上生成浮渣。结晶器液面的波动,浮渣可能卷入到初生坯壳表面而残留下来形成夹渣。

Mn/Si比:对于硅镇静钢,铸坯表面夹渣是与钢中Mn/Si有关的。Mn/Si比减小,生成浮渣MnO·SiO2熔点升高,流动性不好,容易卷入坯壳。

为保持流动性良好的浮渣,应保持钢中Mn/Si≥2.5为宜。对于用Al脱氧钢,应限制加Al量(200g/t)使钢中酸溶铝[Al]=0.005%~0.007%,既可防止定径水口堵塞,也可防止因Al2O,析出使浮渣变粘,增加表面夹渣。

5.2.4.2 对于保护浇注

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和保护渣浇注。结晶器液面波动是弯月面卷渣的根源。

造成液面波动的原因:

1) 外部干扰,如水口扩大、堵塞或塞棒失灵;

2) 结晶器液体流动的搅动,如水口形状、插入深度,吹Ar量等引起液面不

稳定;

3) 拉速突然变化。

铸坯表面夹杂来源:

1) 保护渣中末溶解的组分;

2) 上浮到钢液面未被液渣吸收的Al2O3(Al2O3>20%)的高粘度的渣子。

结晶器液面波动对卷渣的影响是:

液面波动±20mm 皮下夹渣深度<2mm

液面波动±40mm 皮下夹渣深度<4mm

液面波动±40mm 皮下夹渣深度<7mm 皮下夹渣深度小于2mm,铸坯在加热炉加热时就可消除。夹渣深度在2-5mm,就必须进行表面清理。保持液面波动小于10mm,就可消除皮下夹渣。因此选择灵敏可靠的液面控制系统,控制液面波动在允许范围内(如±3~±5mm),

这对防止表面卷渣是非常重要的。

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对铸坯表面夹渣影响甚大(表3-6)。水口插入深度太浅(<100mm)铸坯卷渣严重;太深保护渣熔化不均匀。选择插入深度150mm左右,可消除表面卷渣,但纵裂指数有所增加。

结晶器保护渣卷入

1) 浸入式水口流出的注流向上回流过强,穿透渣层而把渣子卷入液体中;

2) 靠近水口周围的涡流把渣子卷入;

3) 沿水口周围上浮的气泡过强,搅动钢渣界面把渣子卷入;

4) 钢水温度低,保护渣结壳或未熔融渣卷入。

控制措施:

1) 液面的稳定性,液面波动尽可能小(<5mm);

2) 浸入式水口合适的插入深度,插入深度125~Z5mm为宜;

3) 浸入式水口出口倾角应使出口流股不搅动弯月面渣层为原则;

4) 中间包塞棒合适的Ar气流量,防止气泡上浮增强钢渣界面的搅动;

5) 合适的保护渣粘度、渣中Al2O3含量(渣中Al2O3>20%,液渣就不能吸

收上浮的Al2O3,使粘度增加)和液渣层厚度。结晶器l/4宽度处液渣层

8~12mm,可避免未熔化渣卷入坯壳,这样必须保持渣粉消耗为

0.35kg/t钢。

图5-24 结晶器卷渣机构示意图

1-结晶器;2-保护渣;3-结壳;4-注流;5-凝固壳

5.2.5 铸坯皮下气孔

铸坯皮下气孔成因:

1. 钢液凝固时C-O反应生成的CO或H2的逸出,在柱状晶生长方向接近

于铸坯表面形成的孔洞叫气孔,直径一般为1mm,深度为10mm左右。

气孔裸露在表面的叫表面气孔,没有裸露的叫皮下气孔,气孔小而密集

的叫皮下针孔。在加热炉内铸坯皮下气孔外露被氧化而形成脱碳层,在

轧材上会形成表面缺陷,深藏的气孔会在轧制产品上形成微细裂纹。

2. 脱氧不良:钢中溶解Al>0.008%就可防止CO的生成。

3. H2逸出:用油做润滑剂或保护渣、钢包、中间包覆盖剂,绝热板干燥不

良会导致H2逸出生成皮下气孔。不锈钢中H2大于6ppm时,铸坯皮下

气孔骤然增加。

4. N2逸出:对于含Ti不锈钢,钢中的TiN与保护渣中的Fe203会发生反

应,反应释放出来的N2可能在凝固坯壳处形成皮下气孔。因此,对含

Ti不锈钢,应尽量降低钢中的[N]和[O]含量,降低保护渣的碱度以及采

用最佳几何形状的浸入式水口(如出口倾角向上15°)是有益的。

5. Ar气卷入:中间包塞棒吹Ar流量太大或拉速过快,会引起结晶器液面

“钢水沸腾”,增加了弯月面的搅动,导致卷渣或弯月面的钩形凝固壳

会捕捉小于2mm的Ar气泡,造成冷轧板的分层缺陷。

5.3 铸坯内部质量

铸坯内部质量主要是指低倍结构(柱状晶与等轴晶比例)、中心偏析、内部裂纹和夹杂物水平。总的来看,铸坯内部质量是与二冷区的冷却和支承辊系统密切相关的。

5.3.1 铸坯凝固结构

与钢锭相比,连铸坯低倍结构与钢锭无本质上差别,也是由激冷层、柱状晶和中心等轴晶区组成,但连铸坯低倍结构特点是:

1) 连铸坯相当于高宽比相当大的钢锭凝固,边运行边凝固,液相穴很长,

钢水补缩不好,易产生中心疏松和缩孔。

2) 钢水分阶段凝固。结晶器形成初生坯壳,二冷区喷水冷却完全凝固。二

冷区坯壳温度梯度大,柱状晶发达,但凝固速度快,晶粒较细。

连铸坯低倍结构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柱状晶与等轴晶的比例,获得没有内部缺陷和致密的凝固组织。

5.3.2 铸坯中心偏析

偏析是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在固相和液相中再分配的结果,表现为铸坯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恶化机械性能,降低韧性,也是石油管线用钢产生氢脆和耐腐蚀性下降的原因。

偏析可分为显微偏析和宏观偏析两种。显微偏析局限于树枝干和枝晶之间成分的差异,一般在1~3μm范围内。而宏观偏析是长距离范围(以cm计)成分差异,在同一产品上会产生机械性能各向异性。

连铸坯中的宏观偏析主要表现为中心偏析,如铸坯中心C为原始含量的2.2倍,S、P大约是5倍。而C、S、P的中心偏析严重,铸坯轧后冷却时在产品中产生马氏体和贝氏体的转变产物,对氢脆裂纹非常敏感,些同时中心偏析区粗大的沉淀物(如MnS、Nb(CN)),加速了中心裂纹的扩展。

铸坯中心偏析形成机理:

a) “凝固桥”理论。铸坯凝固过程中凝固桥的形成阻止了液体的补缩,形

成中心缩孔和疏松,导致中心偏析。

b) 鼓肚理论。铸坯凝固过程中坯壳的鼓胀,造成树枝晶间富集溶质液体的

流动,或者凝固末期由于铸坯收缩使凝固末端富集溶质液体流动导致中

心偏析(或叫半宏观偏析)。

控制措施:

图5-30 防止中心偏析措施

1) 减少易偏析元素含量。如采用铁水预处理或钢包脱硫把钢中S降到

小于0.01%以下。

2) 为阻止富集溶质残余钢水的流动,就必须防止在凝固过程中坯壳的

鼓肚。如二冷区夹辊严格对弧,减少凝固终点区域的辊距,采用多

节辊防止夹辊变形,加强二冷以增强坯壳刚度等。

3) 控制浇注温度,对于浇注C-Mn钢,最好把过热度控制在5~15℃。

4) 采用电磁搅拌,消除搭桥增加中心等轴晶区,中心偏析明显改善甚

至消失。

5) 采用强冷技术。铸坯中心偏析是与凝固末期液相队穴末端糊状区

的体积有关的。如图5-31所示,在凝固末端设置强冷区,强冷区长

度和冷却水量是可调的,强冷能压实铸坯芯部,防止坯壳鼓胀,增

加等轴晶区,中心偏析大为改善,消除了V形偏析和疏松,其效果

不亚于轻压下技术。用凝固末端的强冷可取代凝固末端的电磁搅拌

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的位置是固定的,且搅拌器长度较短(一般

600—700mm),因此不能适应拉速的变化而引起液相穴末端延长。

此技术在小方坯和大方坯试验均取得良好效果,不仅适用于普通钢

也适用于特殊钢。

6) 采用轻压下技术。中心偏析的产生是由于铸坯在运行过程中,凝固

壳鼓肚或凝固收缩引起富集溶质残余液体流动而使局部溶质聚集的

结果。为此在凝固末期采用轻压缩技术来补偿最后凝固阶段的收缩,

以消除铸坯中心偏析(图5-32)

5.3.3 铸坯中心致密度

铸坯中心致密度决定了中心疏松和偏析程度,而致密度主要决定于柱状晶

与等轴晶比例。它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钢种:低碳钢(0.1%~0.2%)和高碳钢(0.5%~0.7%)的柱状晶发达,中碳钢(0.2%~0.5%)柱状晶较短。奥氏体不锈钢柱状晶发达,铁素体不锈钢有柱状晶和中心等轴晶。

2) 冷却制度:二冷区强冷,促进柱状晶的生长,以致形成搭桥造成严重的中心疏松和偏析。

3) 浇注温度:高温浇注促进柱状晶生长。

加速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化是改善中心致密度的有力措施。为此

1) 尽可能在低的过热度下浇注;

2) 加速液相穴过热度的消除;

3) 采用电磁搅拌技术。

5.3.4 铸坯内部裂纹

如图5-36所示,铸坯内部裂纹有中间裂纹、矫直裂纹、皮下裂纹、角部裂纹和中心线裂纹等。铸坯内裂纹起源于固液界面并伴随有偏析线,即使轧制时能焊合,还会影响钢的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

图5-36 铸坯内裂纹示意图

l一角裂;2一中间裂纹;3一矫直裂纹;

4一皮下裂纹;5一中心线裂纹;6一星状裂纹

铸坯内裂纹特征如下:

1) 角部裂纹:角部裂纹是在结晶器弯月面以下250mm以内产生的,裂纹

首先在固液交界面形成然后扩展。铸坯角部为二维传热,凝固最快收缩

最早,产生气隙,传热减慢坯壳较薄,在鼓肚或菱变造成的拉应力作用

于坯壳薄弱处而产生裂纹,严重的角部裂纹还会产生漏钢。

2) 中间裂纹:中间裂纹位于铸坯表面和中心之间的某一位置上。它主要是

由于二冷区冷却不均匀,坯壳反复回温(温度回升超过1000°C/m);或者

由于支承辊对中不良(如开口度偏大,辊子变形)使坯壳鼓肚,在凝固前

沿受到张应力作用,在固液交界面出现裂纹,并沿柱状晶薄弱处继续扩

展直到坯壳高温强度能抵抗应力为止。在裂纹里吸入富集溶质S、P的

液体,在硫印图上表现为裂纹黑线,裂纹里有链状硫化物夹杂。

根据硫印图所显示的裂纹位置,可量出裂纹尖端至铸坯表面的距离e,即是产生裂纹那一时刻坯壳凝固厚度:

3) 压缩(矫直)裂纹:带液芯的铸坯矫直时,拉矫辊压力过大,铸坯受压面

的垂直方向变形超过允许变形而产生裂纹,裂纹集中在内弧侧柱状晶区,裂纹内充满残余母液。

4) 皮下裂纹:离铸坯表面不等(3-10mm)的细小裂纹,主要是由于铸坯表层

温度反复回升所发生的多次相变,裂纹沿两种组织交界面扩展而形成的。

5) 中心线裂纹。铸坯横断面中心区域可见的缝隙叫中心线裂纹,并伴随有

S、P、C的正偏析。它是由柱状晶搭桥或凝固末期铸坯鼓肚而产生的。

6) 对角线裂纹:它常发生在两个不同冷却面凝固组织交界面,小方坯的菱

变、结晶器冷却不均匀及二冷不对称冷却都会导致此种裂纹的产生。

7) 星状裂纹:方坯横断面中心裂纹呈放射状.凝固末期接近液相穴端部中

心残余液体凝固要收缩,而周围的固体阻碍中心液体收缩产生拉应力,

另外中心液体凝固放出潜热又捷周围固体加热而膨胀,在两者的综合作

用下使中心区受到破坏面导致放射性裂纹。

铸坯在连铸机内凝固冷却过程中能否产生裂纹决定于三个条件:

1) 固液交界面所能承受的外力(如热应力、鼓肚力、矫直力、弯曲力等)

和由此产生的塑性变形超过了所允许的高温强度和极限应变值,则形

成树枝晶间裂纹。

2) 铸坯凝固结构,即柱状晶和等轴晶比例。柱状晶发达促使裂纹的扩展。

3) 残余杂质元素的含量。如S、P<0.022%产生生裂纹的几率减少。

为减少铸坯内裂纹发生的几率,在铸机设计上和工艺上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 采用多点矫直;

2) 辊间距合适,对弧准确,如支承辊间隙误差小于1mm,外弧对弧误差

小于0.5mm;

3) 尽可能不带液芯矫直或采用压缩铸造技术;

4) 二冷区水量分配适当,铸坯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总之,铸坯表面裂纹和内部裂纹可以在连铸机不同区域产生,裂纹形状各异,产生原因也极其复杂,受设备状况,凝固条件和工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铸坯囊固过程坯壳所受各种外力作用是产生裂纹的外部条件,而影响.坯壳产生裂纹的本质因素是钢在1400~600°C的力学行为。因此只有充分认识铸坯疑固冷却过程中坯壳力学行为,在设备和工艺上采取正确决策,才是防止坯壳产生裂纹的有效方法。

人们发现,钢的高温力学性能与铸坯裂纹有直接关系。钢高温延性可分为三个区:

1) 熔点脆化区(I区)

2) 最大塑性区(Ⅱ区)

3) 二次脆化区(Ⅲ区)

铸坯裂纹形成的力学依据:

1) 临界应力:以凝固过程中坯壳所承受的应力来判断裂纹的形成。如

应力超过了固相线温度附近固体的临界强度则就产生裂纹。对于碳

钢临界强度一般认为1~3N/m2。

2) 临界应变:当固液界面固相的变形量超过了临界应变值时就产生断

裂。从变形到断裂主要受变形速率的影响,变形速率ε&增加,允许

的应变量(ε)减少,容易产生裂纹。

铸坯裂纹形成的冶金学依据:

1) 晶界脆化理论:在凝固前沿大约液相分率为10%时,富集溶质的液

体薄膜(如硫化物)包围树枝晶,降低了固相线温度附近钢的延展性

和强度,当受到外力作用时裂纹就沿晶界发生,致使凝固前沿产生

裂纹。

2) 柱状晶区“切口效应”:凝固前沿的柱状晶生长的根部,相当于一个

“切口”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裂纹。

3) 硫化物脆性:硫化物沿晶界分布形成所谓Ⅱ类硫化物,引起晶间脆

性,成为裂纹优先扩展的地方。这就是已凝固坯壳产生裂纹的原因。

4) 质点沉淀理论:铸坯在冷却过程中,AIN,Nb(CN)等质点在奥氏体

晶界沉淀,增加了晶界脆性,加强了裂纹的敏感性。

质量控制流程图

3.1.1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施工准备 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 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频率及方法 材料、机械、劳动力、现 场管理人员准备 分项开工报告 批准 分项开工批复单 每道工序施工 施工测量放线 报告 检验试验报告设计施工复核 不批准 分析原因,及时修复改正或返工 材料检查工艺流程检查测量检测试验检测质检工程师检查 自检结果 工序交接报告 不合格 抽样检查资料检查试验抽测测量检测工序检验记录检查 交工报告 不合格 合格 交工证书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3.1.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指挥长 生产副指挥长 质量安全 总工程师 材 料 厂 科 程 工 安全质量 试 验 室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质量安全 委员会办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工 程 队 队 程 工 程 队 工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3.1.3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原材料取样 不 合 标准试验格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试验报告 实施控制检验 成品抽样检验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合格不合格 作业结论分析原因 结束提出处理意见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3.1.4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承包单位填写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方法: 承包单位另选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审核 合 格 1.审核证明资料 2.到厂家考察 3.进场材料检验 4.进行验证复试承包单位使用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3.1.5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图纸会审 参加设计交底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师审批 工程物料确认 进场验收 技术复核 分部工程验收 技术交底工程定位交接 甲方、监理确认工程师确认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 资料审核 甲方、乙方、设计联合验收 交付使用送交资料和竣工图 回访维修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摘要:铸造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环境、设备、工艺、人员、原辅材料等都可能引起铸造质量的波动,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控制好铸造过程,必须从细节抓起,通过工艺文件、指控点建立、企业文化凝聚、设备保证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铸造质量控制全过程。 关键词:铸造质量控制过程控制质量 一、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件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是指铸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铸造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质量控制盲区,也只有从过程控制的细节入手,不断深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改善铸造过程和铸件产品质量。 二、铸造质量控制要点: 1、工艺控制文件 1.1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必备的重要控制文件,是在工序卡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工艺文件,它比工序卡片更加细化和完善,是正确指导现场生产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但是作业指导书必须防止“两张皮”和不协调现象。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基础,必须保证能通过作业指导书能够准确的进行现场操作,一般情况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有如下四大部分组成:1)简介明了的工序示意图。(铸造一般现实工序件的照片为佳,例如组芯工序应该添加本工序组芯照片,然后标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粘结剂,哪些地方需要补刷灰等,一定要形象具体。) 2)通俗易懂的操作要领和工艺规程(如最简单的取放芯子,应该标出手拿芯子那个部位最好不会引起损伤芯子,不易脱手,保证第一操作也不会出错)。 3)明确严格的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4)符合现场要求的工艺参数。 制定作业指导书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操作要领、工艺规程中要将生产工人所积累的经验和加工技巧总结进去,以利于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 2)注意与工序质量分析表相呼应。 3)作业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完整、准确。 4)操作要领、工艺规程要规定得详细、具体,不应出现诸如“见某某文件”等现象。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图 制作木模-造型-熔化-浇注-落砂-冒口拆除-检验入库 熔模铸造工艺 失蜡铸造现在称为熔模铸造。这是一种很少切割或不切割的铸造工艺,是铸造行业的一项优秀技术。它被广泛使用。它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合金的铸造,而且可以生产出比其他铸造方法具有更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铸件,甚至复杂的、耐高温的、难以加工的、其他铸造方法难以铸造的铸件也可以通过熔模精密铸造来铸造。 熔模铸造是在古代蜡模铸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中国是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几百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这种失传的铸蜡技术,用来铸造钟鼎和具有各种精美图案和文字的器皿,如春秋时期曾侯乙墓的青铜板。曾侯乙墓雕像板的底座是多条龙缠绕在一起,首尾相连,上下交错,形成一个中间镂空的多层云纹图案。这些图案很难用普通的铸造工艺来制作,而失蜡法的铸造工艺可以利用石蜡无强度、易雕刻的特点,用普通的工具雕刻出与曾侯乙墓的雕像板相同的石蜡工艺品,然后加入浇注系统,经过上漆、脱蜡、浇注,得到精美的曾侯乙雕像板 现代熔模铸造法在20世纪40年代实际应用于工业生产当时,航空喷气发动机的发展要求制造具有复杂形状、精确尺寸和光滑表面的耐热合金部件,如叶片、叶轮和喷嘴。由于耐热合金材料难以加工,零件形状复杂,因此不可能或难以用其他方法制造。因此,需要找到一

种新的精确的成型工艺。因此,现代熔模铸造法借鉴了古代传下来的失蜡铸造法,通过对 材料和工艺的改进,在古代工艺的基础上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因此,航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熔模铸造的应用,熔模铸造的不断改进也为航空工业进一步提高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开始将熔模铸造应用于工业生产此后,这种先入为主的铸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机床、船舶、内燃机、燃气轮机、电信仪器、武器、医疗器械、切割工具等制造业,以及工艺品的制造。所谓的 熔模铸造工艺简单地指用易熔材料(如蜡或塑料)制作易熔模型(称为熔模或模型),在其上涂覆几层特殊的耐火涂层,干燥并硬化形成整体外壳,然后用蒸汽或温水将外壳上的模型熔化,然后将外壳放入砂箱中,在其周围填充干砂,最后将模具放入穿透式烘烤器中进行高温烘烤(例如,当使用高强度外壳时,脱模后的外壳可以不造型直接烘烤)、模具或外壳 熔模铸件尺寸精度高,一般可达CT4-6(砂型铸造CT10~13,压铸CT5~7)。当然,由于熔模铸造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尺寸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模具材料的收缩、熔模的变形、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模壳的线性变化、合金的收缩率以及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的变形等。因此,普通熔模铸件的尺寸精度相对较高,但其一致性仍有待提高(使用中高温蜡材料的铸件的尺寸一致性有待提高)用 压制熔体模具时,采用型腔表面光洁度高的型材,因此熔体模具的

铸造品质如何控制

如何做好铸造质量 一.要有好的模具 1.模具预量(加放量)的合理控制 1.1生产的机器设备考虑(铸造机的精度要好) 1.2铸造方式考虑(重力、低压、压铸等) 1.3金属(铝合金)缩收考虑 1.4铸件的部位考虑(如浮渣面、一工程耳部) 1.5铸造后站作业考虑(切冒口夹变形,T6变形、加工定位、加工精度) 1.6脱模角度考虑(铝合金一般大于7°) 1.7模具设计的圆角考虑(消除内应力、主要为内尖角) 1.8经济性及结晶质量考虑(避免无谓增加余量) 1.9脱模时变形考虑 2.0黑皮的产生和防范 2.流路系统的设计 2.1流路系统的组成(a.滤槽b.浇道c.流道d.补水块e.铸口f.浇口) 2.2流路系统设计考虑因素 2.2.1收缩之处的补水(补水块) 2.2.2模具中的气体疏导 2.2.3防范杂质进入模具 2.2.4入水口处的咬模考虑 2.2.5敲除流路的变形考虑 2.2.6流体进入模穴的平稳、迅速、均匀性考虑 2.2.7透气之考虑 2.3流路系统的设计原理 2.3.1蛇形原理 2.3.2凹凸原理(沉淀、浮渣) 2.3.3由大到小及上大下小原理 2.3.4瓶颈原理 2.4多处入水(分枝流路)利弊 2.4.1有利因素:a.模温均匀b.缩短浇注时间c.减少入水口咬模d.强度好 e.适于冷凝度h.改善水痕 2.4.2不利因素:a.熔料(铝料)增加b.入水口质量不良因素增加c.冷却增加 d.模具制作费用增加 2.5浇道、流道、铸口的比例分配(铸喉与反铸喉设计) 3.冒口设计

3.1冒口的种类:有敞开式的冒口(现厂内叫冒口)及封闭式冒口(盲冒口)或顶 冒口及侧冒口(厂内设计的小流道) 3.2冒口的作用:补水功能(它属于铸模内馈补给系统) 3.3影响冒口效能的因素:冒口的大小、形状、位置、铸件的重量、尺寸、形 状、材料种类及其收缩性、浇注速度、流路系统的设计、冒口相接面的 绝热性与温度 3.4冒口设计的重点 3.4.1在铸件截面的最大处即最后凝固的位置 3.4.2冒口的直径为铸件截面厚度的1.5倍以上 3.4.3冒口的高度与直径相等为佳 3.4.4冒口设计的经济性(避免过大造成铝料浪费及铸造时间延长) 3.4.5冒口的凝固终了时间必须晚于铸件 3.4.6冒口的保温性考虑(除保温材料) 4.模具冷却盒及冷激件和冷凝件的设计 4.1入水口处的冷却盒(边模、上模冷却盒) 4.2冷激件和冷凝件适用于砂模 4.3冷却盒之大小(因模具的大小而定,同模具的尺寸成正比) 5.模具冷凝梯度的设计 5.1模具的厚度应结合铸件所需之冷凝梯度 5.2模具厚较不易散热亦不利铸件凝固(此点仅为经验只作参考) 5.3铝合金轮圈铸件冷凝梯度介绍 6.铸件的设计控制 6.1铸件设计追求完美:功能、强度、美观、铸造性、加工性、经济性 6.2铸件设计必须考虑因素 6.2.1金属收缩的考虑 A.金属于冷凝时及凝固后由高温至常温皆有收缩 B.收缩产生的铸疵a.黑皮、凹陷b.热裂c.缩孔d.变形e.漏气f.影响强度 C.凝固规律:由底温到高温、由外到内、由薄到厚 D.造成缩孔的原因:a.模温过低或不均b.熔料温度太低c.冒口的设计不合 理d.冷却或保温(含涂模)不当e.铸件肉厚梯度不合理f.流路系统设计不 合理等 6.2.2脱模角度考虑 A.铝合金脱模角度大于7°为佳设计时适当考虑加大 B.脱模角度不足之危害:a.容易拉裂b.严重变形c.影响产能d.容易咬伤 C.脱模角度对经济性的影响(须适度考虑) 6.2.3铸件肉厚的控制(同第1点) 7.变形量具的制作与使用 7.1量具测量点确立(直径四点定位或造型吻合)

砂型铸造的基本过程 Jun-2014

?砂型铸造的基本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a615687571.html,/20111213/62031.html ?砂型铸造有六个基本步骤: 1) 把模样放入砂中制成一个模具。 2) 在浇注系统中把原型和砂子接合起来。 3) 把模样去掉。 4) 把模具的空隙用熔化了的金属填充起来。 5) 让金属冷却。 6) 把砂型模具敲掉取出铸件。 砂型铸造案例 项目导入:轴承座铸件的造型工艺方案。 铸件简图:轴承座如图2-1所示。 铸件材料:HT150。 体积参数:轮廓尺寸240mm′65mm′75mm,铸件重量约5kg。 生产性质:单件生产。 项目要求:确定铸件的造型工艺方案并完成造型操作。

图2-1 轴承座 将液体金属浇入用型砂捣实成的铸型中,待凝固冷却后,将铸型破坏,取出铸件的铸造方法称为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传统的铸造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及各种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套筒的砂型铸造过程如图2-2所示,主要工序包括制造模样型芯盒、制备造型材料、造型、制芯、合型、熔炼、浇注、落砂、清理与检验等。 图2-2 套筒的砂型铸造过程 铸件生产前需根据零件图绘制出铸造工艺图,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上用各种工艺符号及参数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形。其中包括:浇注位置,铸型分型面,型芯的数量、形状、尺寸及其固定方法,加工余量,收缩率,浇注系统,起模斜度,冒口和冷铁的尺寸和布置等。铸造工艺图是指导模样(型芯盒)设计、生产准备、铸型制造和铸件检验的基本工艺文件。砂型铸造主要工序包括: (1) 根据零件图制造模样和型芯盒; (2) 配制性能符合要求的型(芯)砂; (3) 用模样和型芯盒进行造型和造芯; (4) 烘干型芯(或砂型)并合型; (5) 熔炼金属并进行浇注; (6) 落砂、清理和检验。 2.1.1 常用造型工模具 1. 砂箱

质量检验流程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图 1.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阶业务风险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各生产单位段如果没有规范的产品开始 质量检验标准和操作 审批规范,企业生产的产 品质量就得不到有效 保障 如果对产品质量检验 的每个环节把关不 严,产品质量就会受 到影响,企业形象和 消费者利益也会受到 损害 如果不对产品存在的 审批质量缺陷和问题进行 反思总结,产品的质量 就得不到有效改善, 最终将不利于企业的 长远发展 1 审核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2 制定《质量检验 操作规范》 执行质量检验标准 3 原材料检验 4 在制品检验 5 产成品检验 6 编写《年度质检 审核 总结报告》 修订质量检验标准 及操作规范 结束 D1 进行生产 配合工作 D2

D3 2.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表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详细描述及说明

1. 质量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客户需求 及本身制造能力等,严格制定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并报技术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D1 2. 质量管理部应制定《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检查项目、质 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进行详细说明 3. 原材料购入时,仓库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办理收料,并通知质量管理部人员进行 阶 检验,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对不段 符合质检要求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退换货处理 控 D2 4.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照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制 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5.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 题并迅速处理,以确保产成品质量 6.质量管理部应每年提交《年度质检总结报告》,对本年度产品质量检验的标准、规范及D3 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意见相应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关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范》 规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操作规范》 文件资料 《年度质检总结报告》 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相关部门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经理

一 、锻造过程质量控制

一、锻造过程质量控制 1,锻造 ◆什么叫做锻造: □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产生局 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的几何形状,形 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锻造. ◆锻造的分类: □自由锻造 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上、下砧间直 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 件. 模锻 利用模具使毛坯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 □自由锻造的方法 镦粗:使毛坯高度减小,横断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 局部镦粗:在坯料上某一部分进行的镦粗. 镦粗的过程控制: 1.为了防止镦粗时产生纵向弯曲,圆柱体坯料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应超过 2.5-3,且镦粗前坯料端面应平整,并与轴心线垂直. 镦粗时要把坯料围绕着轴心线不断转动坯料发生弯曲时必须立即矫正。 芯棒拔长: 它是在空心毛坯中加芯棒进行拔长以减小空心处径(壁厚)而增加其长度的锻造工序,用于锻造长筒类锻件. 芯棒拔长的过程控制: 1.芯棒拔长都应以六角形为主要变形阶段 即圆→六角→圆,芯棒拔长应尽可能在V 型下砧或110°下槽中进行. 2.翻转角度要准确,打击量在均匀,发现有壁 厚不均匀及两端面过度歪斜现象,应及时 把芯棒抽出,用矫正镦粗法矫正毛坯. 3.芯棒加工应有1/100~2/100日锥度. 拔长:使毛坯横断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 锻造工序. 拔长锻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就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1. 每次锤击的压下量应小于坯料塑性所允许的数值,并避免产生折叠,因此每次压缩后的锻件宽度与高度之比应小于2~ 2.5,b/h<2~2.5,否则翻转90°再锻造时容易产生弯曲和折叠。 2.每次送进量与单次压下量之比应大于1~1.5,即L/△h/2>1~1.5生产中一般采用L=(0.6~0.8) h (h为坯料高度)。如图

铸造质量控制

一、铸件质量控制 铸件质量决定于每一道工艺过程的质量。对铸件质量进行控制,实际上是全过 程质量控制(%&’),将过程处于严格控制之中,不出现系统误差(由异常原因造成的误 差)。过程中由随机原因产生的随机误差,其频率分布是有规律的。这种利用数理统 计方法将铸造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来是质量控制 的基本方法。这种方 法又称之为统计过程控制(()’)。 ·+$*# · 第一章铸件质量 铸件质量控制首先在于稳定生产过程,避免系统误差的出现和随机误差的积累。 其次要提高工艺过程精度,缩小误差频率分布范围或分散程度。过程控制包括技术准备过程、图样和验收条件的制订;铸造工艺、工装设计的验 证;原材料验收;设备检查;工装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装配关系检查等;另外,还包括 熔炼、配砂、造型、制芯等工艺参数的控制。 控制方法是定期记录工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车间参数误差频率分布及性

质,对每一中间工序的结果进行检查。图! " # " $ 表示出铸铁车间的铸造工艺过程 质控站(%&)及整个控制程序。 图! " # " $ 铸铁件生产过程质控站(%&)布置 建立过程质量控制站(简称质控站)或管理站是质量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质 控站能为缺陷分析提供生产过程背景材料以及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凡是对铸件质 量特性有重大影响的工序或环节,一般都应设置质控站。 质控站还应贯彻并使操作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厂考核铸件质量,按铸件产 生缺陷的原因,追究个人或生产小组的责任。由于铸件产生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和复杂的,有些缺陷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故不容易划分各自应承担责任的百分比。 为了解决由于划分不公引起争端,应该加强中间检查,应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特别 是主要工艺参数和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定个人或小组的质 ·’)(’ · 第九篇铸造生产质量检验与铸件缺陷分析处理 量责任。例如质控站按规程抽查型砂的性能,如果不符合标准的

铸造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铸造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使产品铸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铸造车间所生产的本公司铸件的生产全过程。 3.职责 3.1车间主任负责各工序的生产管理,组织贯彻实施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各控制程序,对铸件生产中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负责。 3.2车间计划调度员根据公司生产技术部下达的生产指令安排组织生产活动。3.3车间技术组负责编制工艺文件,并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适用性负责。 3.4车间安全员负责车间生产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3.5各班组长对本班组的产品质量、生产作业计划及进度、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完成情况负责。 4.工作程序 4.1过程准备 4.1.1车间计划调度员按照生产技术部下发的项目计划编制各班组的生产计划,及时下发到各班组,完成调度指令兑现率,准备好各种工装器具及原材料。 4.1.2车间生产所需各种工装器具及原材料放在有明显标识的指定区域,由车间统一管理。 4.1.3车间技术组由专人负责管理图纸和技术资料,进行分类、标识、定址存放,建立文件资料目录及管理规定。

4.1.4技术组的技术人员根据当月车间生产计划准备技术资料、图纸,并保证这些资料正确、清晰、完整、有效。 4.1.5原料、辅料和工艺装备上场前有关人员应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验结果应记录并明确标识。 4.1.6车间设备员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其结果应记录备案。 4.1.7操作者上岗前应经过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特殊过程(熔炼、浇注、造型、焊接、热处理、机动车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结果记录备案。 4.2过程控制 4.2.1图纸资料的控制 4.2.1.1车间技术组负责图纸、技术文件的收发、归档、管理和更改。 4.2.1.2车间技术组签收图纸、资料后,加盖本车间专用标记章,填写《收图登记》,分类放置。 4.2.1.3车间技术组收到改图通知后,按要求更改,保证零件图、工艺图、工装图的有效性,做出更改标识并通知到相关技术人员。车间技术组对车间图纸、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保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图纸资料为有效版本。 4.2.1.4归口本部门管理的定型产品工艺改进、工装设计及新增零件的工艺、工装设计、履行审核、批准手续。 4.2.1.5车间的图纸、资料一律不外借,外部门人员借用需经主管主任批准,并填写《借阅登记》,当日归还,特殊情况当日不能归还的,需经车间主任签字批准限期归还。 4.2.2工艺设计控制 4.2.2.1车间技术组负责铸件铸造工艺的编制,并对其正确性、适用性负责,主管技术人员校对、审核、标准化后,主管主任签字批准,并正确执行冶炼工艺。

铸造用的硅砂及质量控制

铸造用的硅砂及进厂质量控制 林州市合鑫铸业公司李海军 铸造用的硅砂作为造型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对型砂性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原 砂含泥量过高,使型砂和旧砂中的含泥量增高,导致型砂透气性下降,含水量上升,铸件气 孔缺陷增多。除了强烈影响透气性低和含水量高以外,还会引起型砂韧性变差,造型时起模 困难,砂型棱角易碎,吊砂易断,铸件砂眼废品率增高。对于树脂砂造型或制芯,原砂含泥 量过高还会造成树脂加入量增大,芯子发气量增高等问题。故一般工厂均对型砂和旧砂的含 泥量有明确规定,并至少每周要检测一次。单一砂机器造型铸铁用型砂含泥量一般为 10%-13%,旧砂含泥量为8%-11%。对于粘土型砂用硅砂的含泥量最好<0.8%,树脂等有机粘结剂砂芯用硅砂含泥量最好<0.3%,而且越低越好。所以有效的控制采购原砂的含泥量对提 高铸件的质量很有必要。 对于中部地区,为了就地取才,降低生产成本,一般采购黄河水洗烘干砂做为造型用的 原砂。值得一提的是,黄河砂与河北的承德砂、内蒙的大林砂相比,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 含泥量一般均偏高。表1为我厂对进厂的黄河水洗烘干砂的化验数据。 表1 试样号含水量(%)含泥量(%) 粒度(70/140,三筛≥75%) 平均细度1# 0.05 1.12 81.12 76 2# 0.05 0.98 82.86 78 3# 0.05 1.0 79.04 73 4# 0.10 0.98 82.24 76 5# 0.15 1.16 73.78 66 6# 0.10 1.28 73.4 66 7# 0.05 1.30 74.82 7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经过烘干的砂,含水量一般都能满足标准≤0.3%的要求,但含泥量均偏高,70/140目的粒度波动也较大。我们厂曾较长时间的用过河北的承德砂,其含泥量均低于0.6%,而且质量较稳定。 对于手工造型和一般机器造型的工厂来说,为了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可以使用黄河砂 做为造型用的原砂,但要尽量控制其含泥量不要超过1%,否则对型砂性能影响较大。对于树脂砂造型、制芯或生产覆膜砂用的原砂,其含泥量最好低于0.6%或更低。

铸造过程的质量控制3

铸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铸造是我们通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炼金属液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我们制造成型的金属零件毛坯铸件,在许多领域已成为重要构件,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汽车制动配件、减速机箱体、阀门配件、管道修配件、电梯配件是我们的主导产品。 铸造过程质量是从原材料进厂到合格铸件出厂的铸造全过程质量,它包括铸造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如原材料的质量、铸造工艺装备的质量、型砂芯砂的配制质量、造型制芯与合箱的质量、熔炼与浇注的质量、落砂清理与后期处理的质量等。 铸造原材料质量是保证铸件质量的先决条件,通过原材料进厂检验,获得合格的原材料和外购件。铸造用造型原材料:新砂应符合GB/T9442标准要求;膨润土应符合JB/T9227标准要求;煤粉应符合JB/T9222标准要求。铸造用熔炼原材料:铸造用生铁应符合GB/T718;球墨铸铁用生铁应符合GB/T1412标准要求;废钢铁应符合GB4223标准要求。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对保证铸件材质质量特别重要。每批原材料必须经化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交付车间使用,不经检验的原材料不准卸车。化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并隔离存放予以退货处理。 铸造工艺装备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铸件毛坯的质量,是生产合格毛坯铸件的关键。依据模样图、制模工艺规程、模样技术要求和标准,对模具、芯盒和砂箱的材料、尺寸、结构及技术要求进行控制验收,有效地保证铸件的毛坯形状公差。 型砂的配制质量,其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也直接影响铸件质量。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对型砂性能予以控制:①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包括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韧性和不粘模性;②足够的强度,包括常温湿强度、硬度和高温强度;③一定的透气性、较小的吸湿性,较低的发气量;④较高的耐火度,较好的热化学稳定性,较小的膨胀率与收缩率;⑤较好的退让性、溃散性和耐用性。我们通过每小时对型砂含水量、湿透气性、湿压强度、紧实率检测一次,有效控制了型砂的性能。芯砂的质量要求同型砂的质量要求基本相同,通常,根据芯砂类型不同,其检验项目与检验方法亦不同。树脂自硬砂通过对其可使用时间、流动性和强度的检测,保证了树脂自硬砂的性能;通过对树脂砂型涂料物理性能、工艺性能、工作性能和流变特性的质量控制,降低了树脂沙铸件表面粗糙度值、防止或减少铸件粘砂缺陷、提高了铸件落砂和清整效率。 造型前应对模具等工艺装备的精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模具和砂箱,不准使用。造型操作人员严格按造型工艺规程操作,定时对砂型硬度、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砂型,要予以损坏不准下芯合箱。制芯前应对芯盒等工艺装备的精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芯盒不准使用。严格按照制芯工艺规程、烘干或硬化规范操作,对砂芯强度、刚度、排气、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芯子不准使用。下芯子时,要检查砂芯间及砂芯与砂型的相对位置和配合间隙、芯头紧固、砂箱定位以及出气孔和排气道等。依据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规程,通过目视、手感对合箱质量进行检查,并对零件号、金属液牌号进行标识。 熔炼前的正确备料与配料,不仅可以减少废品,保证铸件质量,还可以降低炉料的消耗。开炉前操作人员依据原材料标准、理化检验报告单,对炉料目视检

砂型铸造实习报告

砂型铸造实习报告 篇1:砂型铸造实习报告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砂型铸造所用铸型一般由外砂型和型芯组合而成。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层涂料。涂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的粉状材料和粘结剂,另外还加有便于施涂的载体(水或其他溶剂)和各种附加物。 铸造分类铸造分类主要有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1 普通砂型铸造,利用砂作为铸模材料,又称砂铸,翻砂,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但并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铸造。好处是成本较低,因为铸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复使用;缺点是铸模制作耗时,铸模本身不能被重复使用,须破坏后才能取得成品。 2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砂型材料 制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铸造砂和型砂粘结剂。最常用

的铸造砂是硅质砂。硅砂的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则使用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特种砂。为使制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搬运、合型及浇注液态金属时不致变形或损坏,一般要在铸造中加入型砂粘结剂,将松散的砂粒粘结起来成为型砂。应用最广的型砂粘结剂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水溶性硅酸盐或磷酸盐和各种合成树脂作型砂粘结剂。砂型铸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结剂及其建立强度的方式不同分为粘土湿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种。 1.粘土湿砂型 以粘土和适量的水为型砂的主要粘结剂,制成砂型后直接在湿态下合型和浇注。湿型铸造历史悠久,应用较广。湿型砂的强度取决于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浆。型砂一经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强度,经舂实制成砂型后,即可满足合型和浇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艺因素。 优点:①粘土的资源丰富、价格便宜。②使用过的粘土湿砂经适当的砂处理后,绝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③制造铸型的周期短、工效高。④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时间长。⑤砂型舂实以后仍可容受少量变形而不致破坏,对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 缺点:①混砂时要将粘稠的粘土浆涂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设备,否则不可能得到质量良好的型砂。②由于型砂混好后即具有相当高的强度,造

铸造工艺流程介绍

铸造生产的工艺流程 铸造生产就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组合的工艺过程,它包括以下主要工序: 1)生产工艺准备,根据要生产的零件图、生产批量与交货期限,制定生产工艺方案与工艺文件,绘制铸造工艺图; 2)生产准备,包括准备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与模样、芯盒、砂箱等工艺装备; 3)造型与制芯; 4)熔化与浇注; 5)落砂清理与铸件检验等主要工序。 成形原理 铸造生产就是将金属加热熔化,使其具有流动性,然后浇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满型腔,冷却并凝固成铸件(或零件)的一种金属成形方法。 图1 铸造成形过程

铸件一般作为毛坯经切削加工成为零件。但也有许多铸件无需切削加工就能满足零件的设计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组成 1、型砂的性能 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退让性、流动性、紧实率与溃散性等。 2、型砂的组成 型砂由原砂、粘接剂与附加物组成。铸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颗粒均匀、形状为圆形与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铸造用粘接剂有粘土(普通粘土与膨润土)、水玻璃砂、树脂、合脂油与植物油等,分别称为粘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合脂油砂与植物油砂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份、锯末、纸浆等。型砂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型砂结构示意图 工艺特点 铸造就是生产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有些脆性金属或合金材料(如各种铸铁件、有色合金铸件等)的零件毛坯,铸造几乎就是唯一的加工方法。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铸造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铸件可以不受金属材料、尺寸大小与重量的限制。铸件材料可以就是各种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锌合金与各种特殊合金材料;铸件可以小至几克,大到数百吨;铸件壁厚可以从0.5毫米到1米左右;铸件长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十几米。 2)铸造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复杂的毛坯,特别适用于生产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缸体、叶片、叶轮等。 3)铸件的形状与大小可以与零件很接近,既节约金属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时。 4)铸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来源广、铸件成本低。 5)铸造工艺灵活,生产率高,既可以手工生产,也可以机械化生产。 铸件的手工造型 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砂型铸造分为手工造型(制芯)与机器造型(制芯)。手工造型就是指造型与制芯的主要工作均由手工完成;机器造型就是指主要的造型工作,包括填砂、紧实、起模、合箱等由造型机完成。泊头铸造工量具友介绍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手工造型因其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工艺装备简单,无需造型设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但手工造型生产率低,劳动强度较大。手工造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整模造型 对于形状简单,端部为平面且又就是最大截面的铸件应采用整模造型。整模造型操作简便,造型时整个模样全部置于一个砂箱内,不会出现错箱缺陷。整模造型适用于形状简单、最大截面在端部的铸件,如齿轮坯、轴承座、罩、壳等(图2)。

铸件质量控制程序

铸造毛坯质量控制程序 ——征求意见稿 由于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中存在着一定量以铸造原料为毛坯的零部件,而且我们公司目前不具备铸造能力,所以需要通过外购铸造毛坯来实现我们对铸造毛坯供给。但目前供方提供的铸造毛坯存在质量缺陷,不能满足我们对铸造毛坯的质量要求,已经造成我们公司以铸造毛坯为原料的产品质量下降,加工成本增加,引起用户的抱怨,给公司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效益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对外购铸造毛坯的质量进行控制。 按照ISO9000标准规定,铸造毛坯的生产过程属于特殊过程,它的质量控制在铸造毛坯的供方,一些质量指标是在铸造毛坯生产过程中实现,我们的质量控制只能以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从产品零部件的设计、采购、供方的评价进行必要的约束来达到我们对铸造毛坯质量的综合控制,保证我们公司以铸造毛坯零的部件质量。 一、铸造毛坯的分类 铸造毛坯包括铸铁件(包括球墨铸铁)、铸钢件(包括铸造不锈钢件)、有色金属铸件(包括铸铜、铸铝件)、合金铸件(包括特殊合金铸件)等,这部分的性能指标由设计部门按照合同文本和产品零部件的使用功能在图纸上提出要求,必要时以文件形式提供给铸造毛坯采购部门,对铸造毛坯的质量要求进行明确说明。 二、铸造毛坯的采购 铸造毛坯的采购由供应部根据公司的技术文件要求,参照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进行。铸造毛坯采购前要对铸造毛坯供方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业绩进行评估;在采购流程中要对铸造毛坯的提供时间、综合质量保证负责;同时负责协助质管部对生产现场中存在的铸造毛坯不合品进行鉴定和同铸造毛坯供方的业务沟通工作,保证在加工过程中对出现的不合格铸造毛坯进行及时处理。 三、铸造毛坯的质量控制 铸造毛坯的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使用性能三个方面。 1、铸造毛坯的内在要求 铸造毛坯的内在质量包括化学成分与金属组织、物理与力学等机械性能、表面硬度要求、铸件内部孔洞、裂纹、夹渣等缺陷,这些由铸造毛坯供方负责,必要时应该在同供方签订供货合同时提出要求或要求供方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报告。同时铸造毛坯供方要对所提供的铸造毛坯质量风险负责。对生产现场出现的影响加工质量要求,不符合标准规范的

铸造高质量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一个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使公司得到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二、围: 1.工作职责 2.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 3.仪器管理 4.原材料管理 5.过程质量管理 6.成品质量管理 7.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8.不合格品的处理 三、主要容 1、组织机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见《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规定》。 2、质量标准及检验规 以公司制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有关技术工艺文件为准。a.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 b.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 c.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

3、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的制订 总经理办公室生产管理组会同生产管理中心、商务部、技术研发中心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并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客户需求、本身制造能力以及原材料供应商水准,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填制“质量标准检验及规制(修)订表”一式两份,报总经理批准后,生产管理中心一份,技术研发中心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4、仪器管理 (1)仪器校正与维护计划 a.周期设定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人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b.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作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2)校正计划的实施 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年度校正计划”进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工作,井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一式一份存于使用部门。(3)仪器使用与保养 ①仪器使用 a.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的操作步骤操作,检

铸造质量控制

铸造质量控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铸造质量控制 摘要:铸造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环境、设备、工艺、人员、原辅材料等都可能引起铸造质量的波动,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控制好铸造过程,必须从细节抓起,通过工艺文件、指控点建立、企业文化凝聚、设备保证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一个稳定的铸造质量控制全过程。 关键词:铸造质量控制过程控制质量 一、铸造质量 铸件是铸造生产的产品,铸造质量的本质体现是各类铸件产品的质量。铸件质量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铸件产品质量,二是铸造过程质量。铸件产品质量,即铸件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或按其用途在使用中应取得的功效,这种功效是反映铸件结构特征、材质的工作特性和物理力学特性的总和,是评价铸件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铸造过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是指铸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即铸件在具体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这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所取得的功效,还与稳定性、耐用性和工艺性等指标有关。 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设备和技术的保证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铸造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质量控制盲区,也只有从过程控制的细节入手,不断深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艺的有效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改善铸造过程和铸件产品质量。 二、铸造质量控制要点: 1、工艺控制文件 1.1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工序质量控制点必备的重要控制文件,是在工序卡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形式的工艺文件,它比工序卡片更加细化和完善,是正确指导现场生产工人操作、控制和检查的规程。但是作业指导书必须防止“两张皮”和不协调现象。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基础,必须保证能通过作业指导书能够准确的进行现场操作,一般情况下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有如下四大部分组成: 1)简介明了的工序示意图。(铸造一般现实工序件的照片为佳,例如组芯工序应该添加本工序组芯照片,然后标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加粘结剂,哪些地方需要补刷灰等,一定要形象具体。) 2)通俗易懂的操作要领和工艺规程(如最简单的取放芯子,应该标出手拿芯子那个部位最好不会引起损伤芯子,不易脱手,保证第一操作也不会出错)。 3)明确严格的控制要求:检验项目、检验频次、检具要求、控制手段等。 4)符合现场要求的工艺参数。 制定作业指导书要注意如下问题: 1)在操作要领、工艺规程中要将生产工人所积累的经验和加工技巧总结进去,以利于指导工人正确进行操作。 2)注意与工序质量分析表相呼应。 3)作业指导书所要求的内容要做到完整、准确。 4)操作要领、工艺规程要规定得详细、具体,不应出现诸如“见某某文件”等现象。 1.2质量关注点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通过工程项目经理部的协调指挥,实施动作,严格按IS09001程序进行质量管理,这是本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的关键所在。 5.1质量目标: 我们将组织一支经验丰富的队伍,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按项目法组织施工,严格按照我们实行多年的IS09001质量管理模式组织施工,全面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承诺,确保本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合格标准。 5.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我单位是已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施工企业,始终坚持“质量至上、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遵照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质量负责人,总工程师是工程质量的技术负责人,建立本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具体详见附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5.3质量保证措施 5.3.1实行质量责任制和经济措施 我单位郑重向业主承诺,若工程质量不能实现前述质量目标,愿受业主经济处罚。 实行质量责任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并逐级分解质量创优目标,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权、利,且与各级人员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奖优罚劣。 实行“质量工资制”,项目部管理人员奖金与施工质量紧密挂钩,具体措施奖金为基数乘当月工程质量优良率(指一次成优),实行明确的奖罚制度,执行优质优价。 实行“质量动态考核制”,由项目部每旬一次,分公司每月一次,公司每季度一次,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实行严格的质量动态考核,真正做到使项目部管理人员到作业工人均有质量创优目标和质量创优实施计划,通过严格的各级考核,并与奖金、工资及其他措施挂钩,使质量责任制得以认真落实,并鼓励各自均创出优质精品分项工程,从而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 5.3.2阶段性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3.2.1事前控制阶段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检测技术和手段。 认真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等工作,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施工流程、工艺和方法。 对工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对要采用的“四新”技术均要认真审核其技术审定书及运用范围。 检验现场的测量标准,建筑物的定位线及高程水准点等。 5.3.2.2事中控制阶段 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处理和解决。 严格工序间检查,做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三检制度的落实,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前道工序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至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认真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同时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如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材料,以及擅自变更工程材料等,技术负责人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5.3.2.3事后控制阶段

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一般由造型

1.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一般由造型,造芯,烘干,合型,浇注,落砂,清理及检验组成。 2.按一定比例配合的造型材料经过混制,符合造型要求的混合材料称为型砂。 3.按一定比例配合的造型材料,经过混制,符合造芯要求的混合材料称为芯砂。 4.型砂,芯砂应具有可塑性,强度,耐火性,透气性,退让型这五个方面的性能要求。 5.用造型混合材料及模样等工艺装备制造铸型的过程称为造型,造型可分为手工造型,机器造型和自动化造型。 6.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有有箱造型,脱箱造型,地坑造型和刮板造型。 7.制造型芯的过程称为造芯,造芯可分为手工造芯和机器造芯。 8.浇筑系统又称为浇口,通常由浇口杯,直交道,横交道和内交道组成。 9.冒口是铸造内存储供补缩铸件用熔融金属的空腔,冒口除起补缩作用外,还起排气和集渣的功能。 10.影响铸件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11.浇注速度的单位为kg/s,m/s,km/s,L/S. 12.铸件常见的缺陷有气孔,缩孔,砂眼,沾砂,裂纹。

1.按成形方式不同,锻造分为自由锻和模锻。 2.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型而得到制件的工艺统称为冲压,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两大类。 3.金属加热的目的是提高塑性,降低变形低抵抗力并使内部组织均匀。 4.锻造温度范围是指锻件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的温度间隔。 5.加热时胚料表面温度升高的速度称为加热速度,加热速度单位km/h,km/s。 6.锻件的冷却方式有空冷,堆冷,坑冷,灰砂冷,炉冷。 7.自由锻常用设备有空气锤和水压机。 8.自然锻的基本工序分为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和精整工序。 9.自然锻的基本工序包括憞粗,拔长,冲孔,弯曲,切割。 10.模锻分胎膜和模锻两大类,而胎膜又分成制呸整形模,成型模和切边冲孔模。 1.按焊接过程中被金属所处状态不同,焊接可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 2.焊条电弧焊的焊接电源分直流弧焊发电机,交流弧焊变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