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重点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重点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重点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

一、Professional Vocabulary(专业词汇、名词解释)

Behavioral objectives movement 行为目标运动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

Communications 传播,传播学

Cone of experience 经验之塔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

Electr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General system 一般系统论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ISD) 教学系统设计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知识管理系统

Learn-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性条件反射

Programmed instruction 程序教学

Progressivism 进步主义

Reinforcement 强化

Subject Matter Expert(SME) 学科容专家

Task analysis 任务分析

Verbalism 言语主义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视听传播Intelligent agent 智能代理

Media-oriented 面向媒体

Process-oriented 面向过程

Situated cognition 情境认知Systematic 系统化

Attribute of media 媒体特性Correspondence course 函授课程Mainframe 主机,大型机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无显著变化The great media debate 媒体大争论Videodisk 视盘

Distance education 远程教育

Real-time 【计算机】实时的

K-12 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儿童教育Intuitive notion 直观概念

Schema theory 图式理论

Elaboration theory 精细化理论

Metacognition 元认知

Classical conditioning 经典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操作性条件反射Verbal behavior 言语行为

Cognitive science 认知科学

Long-term memory 长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 短时记忆

Multiplication table 乘法表Taxonomy of learning 学习分类

Verbal information 言语信息Intellectual skills 智慧技能Cognitive strategies 认知策略

Rote learning 机械学习

Non-arbitrary 非任意性

Prior knowledge 先有知识

Iterative process 迭代过程Assimilation 同化

Verbatim recall 逐字回忆

Societal dynamic 社会动力学Communication theory 传播理论

Mass communication 大众传播

Incoming message 收文

Cooperative network 协作网络

Sender and receiver 发送者和接收者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IDT) 创新推广理论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教学开发

Advisory system 咨询系统

Autom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AID) 自动化教学设计

Authoring tools 著作工具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简称EP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知识管理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智能导师系统

Interactive simulation 交互式仿真模拟

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系统化教学开放

Front-end analysis 前端分析

Formative evaluation 形成性评价

Summative evaluation 总结性评价

Events of instruction 教学事件

Learning environment 学习环境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Technology-suppor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

Information 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

Critical skills 关键技能

二、填空(书上的图)

1、戴尔的“经验之塔” P3

2、教育技术学的畴 P14

3、为有意义的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P49

4、格拉奇-伊利模型 P80

5、Kemp Model P81

6、Dick and Carey Model P82

7、ADDIE Model P83

三、重点句子翻译

第一章:

Programmed instruction is a method of presenting new subject matter to students in a graded sequence of controlled steps. Students work through the programmed material by themselves at their own speed and after each step test their comprehension by answering an examination question or filling in a diagram. They are then immediately shown the current answer or given additional information. 程序教学一种以可以控制步骤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向学习者呈现新的学科容的方法。学生按照合适于自己的速度独立学习程序教学材料,在每一个学习材料完成之后通过回答一个测验问题或者填写一个图表来测量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掌握程度。他们可以立刻得到正确答案或者补充提示等反馈信息。

第三章:

He proclaimed that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In other word, new forms of media ,(message) transform our experience of ourselves and our society, and this influence is ultimately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content that is transmitted in the specific messages. 他声称,媒体及讯息(和数据)。换言之,新的媒体形式(数据)改变

了我们自己和所处环境的经验,这种影响最终比那些以其特殊讯息所传递的容更重要。

Instruction medias are mere vehicles that deliver instruction but do not influence student achievement any more than the truck deliver our groceries (goods) and causes changes in our nutrition. 教学媒体都仅仅只是传递教育而不会影响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就像卡车运输我们的生活用品但不会改变我们的营养一样。

Kozma believes that Clark’s view of media as “delivery trucks ” creates an unnecessary schism between medium and methods. From Kozam’s perspective, media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rning. Different technologies can process or operate on the available symbol systems. 考兹曼把克拉克的媒体观看做送货卡车,在媒体和教学方法之间制造了一个不必要的分裂。考兹曼认为,媒体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技术可以处理或操作其可利用的符号系统。

第五章:

Regardless of the differences among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a solid foundation in various learning theory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 preparation of ISD professionals. They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theory and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must be able to apply them to actual practice. 尽管心理学上对学习的观点存在差异拥有一个坚实的学习理论基础无疑是教学系统设计专业人员职前培训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关于学习的理论与研究,并将之付诸实践。Cognitive science is making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humans perceive, elaboration ,metacognition ,automaticity ,expert/ novice studies, and transfer are only a few of the constructs studied by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that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ign of instruction. 认知科学在解释人类如何感知、加工、存储和重现信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图式理论,精细化,元认知,自动化,专家/新手的学习,以及迁移理论都对教学设计有重要的启示,这只是认知心理学家们众多研究中的一小部分。

Behavioral psychology, also known as behaviorism, is a learning theory based upon the idea that all behaviors are acquired through conditioning. Conditioning occur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behaviorism ,behavior can be studied in a systematic and observable manner with on consideration of internal

mental states. 行为心理学,也称为行为主义,是一种基于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刺激而产生的学习理论。条件刺激就是重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可以通过系统方法和观察的方式来研究人的行为,而不用考虑人的部心理状态。

Behaviorism had its earliest start with the work of Russian psychologist named Ivan Pavlov. Pavlov’s research on the digestive systems of dogs led to his discovery of classical conditioning process,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behaviors could be learned via conditioned associations. Pavlov demonstrated that this learning process could be used to mak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stimulus and a naturally occurring stimulus. 最早从事于行为主义研究工作的是俄罗斯的生理学家巴普洛夫。他的关于狗的消化系统的研究也导致了经典条件反射过程的发现,这个发现证明了行为都能通过关联的条件刺激来学习。巴普洛夫还证明了这个学习过程可以用于创造环境刺激与本能刺激间的相关联。

However ,even while accepting such behavioristic concepts, cognitive theorists view learning as involving the acquisition or reorganization of the cognitive structures through which humans process and store

information. 然而,尽管他们接受行为主义的某些观点,但是认知主义家们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

和重组即人们加工和存储信息的过程。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ist, knowledge occurs in internal structures called schemas. When new information comes in through the senses ,it is compared with the schemas already present, and the schemas may then be combined or changed in light of the new information. 认知结构的观点看,知识是重现在结构的图式。当感知到新的信息时,先与当前已存在的图式相比较,人后进行整合或者将信息作出改变。

Constructivism is a type of learning theory that explains human learning as an active attempt to construct meaning in the world around us. Constructivists believe that learning is more active and self-directed than behaviorism or cognitive theory would postulate.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这样一种学习理论,即他认为学习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与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相比,学习应该是更加积极和自主的。Constructivism divides learning into two types : accommodation and assimilation . The focus is on the individual’s desire and ability to learn., and the

teacher and therapist is there to help guide self-directed learning. 建构主义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

顺应和同化。重点在于个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并且老师

或者专家仅仅帮助指导自主学习。

Constructivists believe that learners construct their own reality or at least interpret it based upon their perceptions of experiences, so an individual’s knowledge is a function of one’s prior experiences ,mental structures ,and beliefs that are used to interpret objects and events.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建构事实或者

至少在解释事实时都是基于他们的感知经验,因此,个人的知

识是缘由感知经验,心理结构和揭示事物信心的集合。

第六章:

As it evolved, then, Gagne’s theory of instruction came to comprise three components:1.a taxonomy of learning outcomes that defined the types of capabilities humans can learn.2.internal and external learning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each category of learning outcome.3.nine events of instruction that each facilitates a specific cognitive process during learning. 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加涅的教学理论逐渐发展成三部分容:

1、定义人类学习能力类型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2、与所习得

各种类型学习结果相关的部和外部学习条件理论。3、在学习

中促进具体认知过程的九段教学法。

The nine events of instruction: 1. gaining attention: a stimulus change to alert the learner and focus attention on desired features. 2. Informing the learner of the objective: a statement or demonstration to form an expectancy in the learner as to the goals of instruction.3. stimulating recall of prior learning: a question or an activity to remind the learners of prerequisite knowledge.

4.presenting the stimulus: an activity or information that presents the content of what is to be learned

5.providing learning guidance: a cue or strategy to promote encoding

6.eliciting performance: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or otherwise perform what is learned

7.provi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a corrective nature that will help the learner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8.assessing performance: an opportunity to demonstrate what has been learned

9.enhancing retention and transfer: examples or activities that prompt the learner to go beyond the immediate context of instruction. 九段教学法:1、引起注意:刺激性变化已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使其集中精力于所期望的特征。2、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描述或展示使学习者形成对教学目标的期望。3、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设计问题或活动使学习者回想起以前所学的知识。4、呈现刺激:用活动或信息来

呈现即将学习的容。5、提供学习指导:促进编码的线索或策略6、引出作业: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或执行所学容7、提供反馈:正确的信息反馈将会帮助学习者提高绩效8、评估作业:提供评价所学知识的机会9、促进保持和迁移:提供案例或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对当前教学知识进行迁移。

第七章: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1.the act of human communication begins with a sender, who decides to initiate a message with a specific set of intended meaning 2.the sender than encoded the intended meaning by selecting specific words or gestures that the receiver will presumably understand 3.the message then transmitted –spoken or written-as to cross the space between sender and receiver.4.the receiver, the individual to whom the message is directed ,attend to and perceives the incoming message as a specific pattern of symbols.5.the receiver then decode the message by constructing his or her ow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aning of the symbols. 6.as a result of interpreting the message, the receiver is influenced in some way. That is ,the communication has some effect.传播过程: 1人类沟通的行为开始发送谁决定触发一个信息以具体的目的意义。2.然后,发送者的目的意义编码选择特定的接受者会明白的词和手势。3、然后信息就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空间,以口头的或书写的形式传送。4、接受者,信息传递的对象,注意并感觉到收文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模式。5、接受者译码信息然后建构他或她自己的诠释的意义符号6、解释信息的结果是,接受者会受到某种方式的影响,也就是,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consists of six major components: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individual user characteristics, adopter distribution over time, diffusion network, innovativeness and adopter categories, and the individual adoption process. 创新推广理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创新特征,个人用户特征,采用者分布,推广网络,创新性和采用者策略,个人采纳过程。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s that consistently influence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relative advantage, compatibility, complexity, observability

trial ability., 持续影响新技术使用的五个创新的特征: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可试用性。

第九章 Instructional science is concerned with the discovery of the natural principles involved in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e use of these scientific principles to inv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dures and tools. 教育科学是关注与教学策略关系密切的自然原理的发现,教学设计是用科学的原理去创造教学设计程序和工具。

Many current instructional models suggest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those that problem-based and involve the students in four distinct phases of learning 1.activation of prior experience 2.demonstration of skills 3.application of skills 4.integration of these skills.

许多流行的教学模式认为,最有效的教学环境是那些基于问题的教学。包括学生学习的四个阶段:1、激发先前经验2、示技能3、应用技能4、在实际生活中整合技能。

Characteristics of ID:1.instructional design is learner-centered2.instructional design is goal-oriented 3.instructional design focuses on real-world performance 4.instructional design focuses on outcomes that can be measured in a reliable and valid way 5.instructional design is empirical 6.instructionaldesign typically is a team effort.. 教学设计的特点:1、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设计需要建立明确的目标3、教学设计侧重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4、教学设计侧重于可以用一种可靠和有效地方法来衡量的成果。5、教学设计是根据经验设计的6、教学设计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Types of automat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ools: advisory/critiquing ID systems 2.expert ID systems https://www.360docs.net/doc/a67467058.html,rmation management ID systems 4.EPSSs for ID 5.ID authoring tools 几种自动化教学设计工具:1、咨询/评价系统2、专家系统3、信息管理系统4、电子绩效支持系统5、著作工具

第十章

Today there are many ID models, all of them share some basic features .1.needs assessment 2.goal and objectives identification 3.audience and setting analysis 4.content and delivery development 5.evaluation and redesign 当前有很多种教学设计的模型,它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需求评估2、目标识别3、受众和环境分析4、容设计与传递系统开发5、评价和修正

第十二章

To be information literate, a person must be able to recognize when information is needed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locate, evaluate and use effectively the needed information. 做到有信息素养,一个人必须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有定位、评价、和有效地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Educators need to shift their emphasis from acquisition of a product to execution of a dynamic process. Students need to be transformed from passive information gatherers to active participating knowledge finders. 教育者们应该将他们从获得一个产品的重点转移到执行一个产品的动态过程。学生需要由被动的信息收集者转换成积极参与的信息发现者。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教育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教育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导语:高考填报志愿时,教育技术学专业怎么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包含: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以及毕业后具备的能力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专业好不好,主要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1、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课程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1)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论知识、传播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等。 2)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试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3)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视听媒体理论、程序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数字影视技术、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等。 5)专业基本技能: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网站等资源开发、制作技能;教学平台的设计、开发技能;教育电视节目摄像、录像、技能;对信息化、教学系统等的建设、维护技能等。 3、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 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需要将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受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等多途径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教育技术学培养学生一种高效的学习技能与能力,让人们迅速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快速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试题汇总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第六章翻译

第六章 section B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声称我们的教学目标比较准确地描述了教学所指向的目的。它们在学习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当制定教学目标,提供教学和评价学生成绩时,把存在的不同的标准或学习的结果记在脑中是重要的,把不同标准和结果区分开是重要的,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习的标准,他们很可能专注于一个水平上而忽略其他的。例如,一个教师可能会教大量的事实信息,但从不会抽出时间教学生应用和综合信息,或许一个教师会教更高水平的思考技巧而没有意识到这些技巧必须融入这些更高端技巧的基本技巧的事先学习。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在认知能力层面上是最著名的,这种分类是等级鲜明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先掌握较低层次的目标,在这些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知识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以下是分类的内容: 1、知道(回忆已知的学习知识) 2、领会(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 3、应用(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 4、分析(把知识分成若干块) 5、综合(把各部分连起来形成整体) 6、评价(按给定的要求通过具体标准评价产品的价值)

知道或知识(回忆信息)代表了布鲁姆分类中的最低层次。它最低是就它最先出现而言的——它为所有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基础。只有能够对信息进行回忆,学习者才能进入领会这个层次(对信息进行解释)。第三个层次是应用,指的是在新的或者现实情况中运用知识或原理,在这个层次的学习者通过运用前一层次所理解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第四个层次是分析——将复杂的信息分解成简单的部分,当然,这些简单的部分已经在分类中的前几个层次中得到了解。第五个层次是综合,包括通过整合低层次中的了解到的信息创造出以前不存在的东西。评价是布鲁姆教育目标等级中的最高层次,包括做出一些判断,这些判断基于前几个层次所学习到的根据指定的标准比较某种产品。 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要价值可以分为两层意思: (1)它可以激发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各种不同层次的技能,通过首先确保掌握较低层次的目标来为掌握较高层次的目标铺设适当的基础。 (2)它为发展评价学生各层次学习绩效的测量策略提供了一个基础。 Section C 杰罗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什么是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一种以质疑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这种学习发生在问题求解的情况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利用他或她过去的经验和现存的知识去探索将要学习的事实和新真理。学生通过探索和

教育学考研各个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与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专业代码040101) 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基本问题、比如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与功能问题、教育体制创新问题、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建设问题等等。其中既有教育学原理传统的理论领域,也有近年来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新开拓的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主要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 2、教育哲学方向 教育哲学是多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原本科哲学专业的学生再选择这个专业比较好。注重对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哲学考察研究,着重探讨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教育的目的、任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中国传统教育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西方教育哲学思想的借鉴和批判。 3、教育文化学方向 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化等。 4、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方向 主要侧重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同时,注重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与定位研究,区域教育规划研究等。如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研究,对学校管理与规划的研究。 5、教育政治学方向 教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着重探讨教育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在国内的研究一般包括:教育与政治的基本关系、教育与政治主体及其行为的各种关系、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等。 6、教育法学方向 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如何用法律规定一切教育中权利与义务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 7、教育社会学方向 教育社会学以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主题: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自身的结构和组织、教育分流研究等。 8、教育人类学方向 教育人类学是指用人类学的概念、理论、观点和方法,描述、解释教育现象的应用性学科,旨在提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9、德育原理方向(含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 主要研究对公民整体或个人怎样进行有效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比如研究如何培养学生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4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一、专业简介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授理学学位。2006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2009年被授予江西省特色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目前已经形成包含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学科体系。 本专业“以学生为本、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以满足赣粤闽湘周边地区尤其是赣南地区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突出技术、强化实践、扎根基础教育”为办学特色,以“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的专业建设思想为宗旨,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具有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教育管理维护和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电化教育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政府宣传部门、电视台、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事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教学培训设计、企业培训设计,教育装备规划维护与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与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所有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人。所有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教师团队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完成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级课题20余项,发表CSSCI 论文10余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出版专著2部,出版教材5部。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获江西省优秀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等奖3项。 本专业学生成绩优异,曾在全国大学生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科讯杯”DV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江西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 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1、本专业发展历史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

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词汇总结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词汇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闭路电视教授 Airborne Television Instruction空中电视教学 Commission on Educational Television教育电视委员会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training industry 培训公司 academic years 学年度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知识管理系统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建构主义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System Technology教学系统技术系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教学媒体与技术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学习技术 seatwork:课堂作业 14.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个别化教学 15.Reinforcement or feedback强化或反馈 15.Realistic context真实的情境 16.Cooperative groups协作小组 17.hard technology 硬技术 18.soft technology软技术 19.heterogeneous groups异质小组 20. learning center学习中心 21. Learning carrels个别化学习台 22. reinforcement theory 强化理论 23. method of instruction 教学方法 24. linear programming| format 直线式程序 25. programmed instruction 程序教学 26. intrinsic programming线性程序 27. remedial explanations 补救性解释 28. branching programming|format分支式程序 29. 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网络的教学 30.Programmed tutoring 程序化辅导 31. structured tutoring结构化辅导 32. self-instructional material 自学材料 33. Programmed teaching程序化授课 34.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 (PSI)个人教学系统 35. instructional principles 教学原理 36. entry skills 入门技能 37. screening device筛选工具 38. systems approach系统方法 39. small steps小步子 40. overt responses 外显反应 41.immediate feedback即时反馈

706教育技术学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技术学基础》是为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教育信息化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教育技术学概述 (1)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牢固掌握教育技术学概念的内涵; (2)熟悉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分析这些知识与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关联; (3)能够从不同角度和脉络分析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4)熟悉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动态。 2、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1)掌握学习资源、媒体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掌握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幕课资源、微课资源的结构功能以及教育价值。 3、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 (1)熟悉典型的学习过程理论,并能够分析这些理论对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影响;(2)掌握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主要教育功能,能够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中设计教学活动;(3)掌握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4、教学系统设计 (1)熟练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2)深入掌握不同类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方法; (3)能够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安排和转换; (4)熟悉幕课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5、教学系统开发 (1)掌握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教学系统开发的技术,熟悉当前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的新技术; (2)掌握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路线; (3)掌握网络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与应用的知识; (4)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软件和移动学习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案。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教育技术学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 1 学分: 2 学时:34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黄荣怀.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思维.教育技术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芒.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习参考资料 1. 专著教材类 李艺.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报纸期刊类 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 3. 网络资源类 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微课堂(微信公众号:vclassroom) 二、课程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5个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①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②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特征。 ③了解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④能够设计本学科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⑤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 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反思能力,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未经授课教师允许,不私自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如下: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复习资料全

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 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 辨别(Discriminations) 具体概念(Concrete Concepts) 定义性概念(Defined Concepts) 规则(Rules) 高级规则 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动作技能(Motor Skills) 态度(Attitudes) ?引起注意(Gain attention) ?告知目标(Inform learner of objectives) ?提示回忆原有知识(Stimulate recall of prior learning) ?呈现教材(Present stimulus material) ?提供学习指导(Provide learner guidance) ?引出作业(Elicit performance) ?提供反馈(Provide feedback) ?评估作业(Assess performance) ?促进保持与迁移(Enhance retention transf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Molenda and Robinson , 2004) 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 Nine events of instruction九段教学法: 1.Gaining attention: a stimulus change to alert the learner and focus attention on desired features. –引起注意:改变刺激,将学习者注意力集中在所期望的特征上。 https://www.360docs.net/doc/a67467058.html,rming the learner of the objective: a statement or demonstration to form an expectancy in the learner as to the goals of instruction. –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通过陈述或示范在学习者中形成对教学目标的期望 3.Stimulating recall of prior learning: a question or activity to remind the learner of prerequisite knowledge. –刺激回忆先前学过的内容:通过问题或活动使学习者回想起先前所学知识 4.Presenting the stimulus: an activity or information that presents the content of what is to be learned. –呈现刺激:用活动或信息来呈现即将学习的内容。 5.Providing learning guidance: a cue or strategy to promote encoding. –提供学习指导:促进编码的线索或策略 6.Eliciting performance: an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or otherwise perform what is being learned. –引出行为:提供实践的机会或执行所学内容 7.Provi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a corrective nature that will help learner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提供反馈:正确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学习者提升成绩。 8.Assessing performance: an opportunity to demonstrate what has been learned. –评价行为:提供评价所学知识的机会 9.Enhancing retention and transfer: examples or activities that prompt the learner to go beyond the immediate context of instruction. –保持促进和转移:提供案例或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对当前教学情境知识进行迁移 第九章Reclaim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回归教学设计) 1.Instructional science is concerned with the discovery of the natural principles involved in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the use of these scientific principles to invent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dures and tools. –教学科学关注的是与教学策略关系密切的自然原理的发现;教学设计是运用科学原理创建教学设计程序和工具。 2.Instructional design is a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environments which promote the acquisition of specific knowledge and skill by students. –教学设计是开发能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体验和环境的技术。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难问题的探讨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难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对该专业的发展及毕业生的就业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作为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较强的教育能力于一身的人才,曾经一度成为社会上的宠儿。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全国高校纷纷扩招的大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获得了较大发展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大规模扩招的阶段。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全国共有202所高校开办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其中50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人数激增的同时,社会对该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量却没有增加,甚至有所减少,因此该专业本科生就业越来越难,已引起广泛关注。 1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学生的专业素质不高,缺少竞争力。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受过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并熟悉教学过程,这也是我们专业的学生与计算机专业相比具有的优势。而现在的学生都是80后甚至90后,由于个性十足和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急功近利,对这些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课没用,而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又不下功夫,学得又不深。因此便出现了“什么都学过,什么都学不精”的现象,也使自己处在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论计算机技术比不上计算机专业,论教育理论比不上教育学专业),致使就业竞争力较低。 (2)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认知度不高。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内容是不同的。如上世纪8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大学的兴起,许多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与电视教学相关的工作。到了上世纪90年代,除延续从前的电视教学工作外,许多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开始从事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相关的工作。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教育赋予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化。按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了可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外,还可从事教育软件公司教学资源的开发、网络教育公司的技术支持、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站的教育节目制作、远程教育等工作。然而,由于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度不高,目前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还不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廊坊师范学院专业介绍

廊坊师范学院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声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本科生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新闻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新闻事业管理、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等。 本科生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广告学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能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学、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营销学、广告美学、广告摄像与摄影、素描色彩、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关系学、广告设计、广告创意与案例等。 文秘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广博知识基础,既能胜任经济、贸易、管理等各类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秘书工作,又能从事新闻、宣传、公关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写作、逻辑学、秘书学、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摄影摄像技术、商务英语、商务文书写作、经济信息管理、领导科学、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个人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个人总结 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三本相关的参考书还有一些积极活跃的同学,我们一起走过了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几十个学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收获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收获的感想与知识 首先我见识了大师的风采。焦老师本人对待研究的严谨态度,对待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热情以及他作项目的丰富经历,都深深的打动着我。他能够把教育技术学理论合理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每次课堂讨论他总是很有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本来很冷淡的气氛活跃起来。他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任务。他总有很多好书推荐给我们,很惭愧我却一本也没有读过。他总有一些实用的研究课题推荐给我们,让我对教育技术学的未来一次次的充满希望,虽然都这些希望还都很模糊。

第二,在焦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改变了对基本理论的固有观点。由于我的语从小就比较差,我不喜欢基础理论,总以为基础理论没有研究的必要性,因为即使基础理论研究再好,不能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一切都是空的。因此,我不会主动的去看关于基础理论的,而是去翻一些关于技术或实用方法的。现在想想,是我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太浅薄、视野太狭隘了,通过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能让我们形成新的理念,从而来更好的指导技术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技术是给个人通过学习都能掌握的,但从基础理论研究中产生的新的理念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 第三,我从焦老师身上学习到: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和对自己的信心。对已存在的事物和新产生的事物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去发现、去体验新的事物,只有亲身体验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才能对那个事物有所了解。当我们关注了某个问题或某个领域时,就要持续的关注下去,不要遇到问题就停止也不要每次都仅仅停留在表面

华中师大《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问题详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别化教学 2、任务分析 3、系统化设计教学 4、教育技术(AECT94’) 5、教学系统设计 6、讯息设计 7、教学策略 8、学习需要分析 9、学习者特征分析 10、学习风格分析 11、教学媒体 12、教学资源 13、教学媒体材料 14、视听媒体阶段 15、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16、视频会议系统 二、填空题 1、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他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 2、美国教育技术界人士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________

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 3、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 4、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形成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1954年,________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并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 6、美国教育家________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 7、________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构成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全书的本框架。 8、从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认识教学过程,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基本要素之一,从而形成了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即依靠__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___的教学方式。 9、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10、20世纪80年代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表述和本质,有一点是一致的,即_____________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点。 11、从教育的含义可以看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的整合应用。其基本的实践方法(管理操作程序)是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操作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即_____、_____、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摘要翻译

(一)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大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现状与资源建设应用情况,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学习调查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Network Learning Investigation Abstract:This thesis based on Dalian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survey data, from the multi-level, multi-angle analysis of universties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s, rais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existing problems. (二)北京地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与需求研究 摘要:移动教育将成为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新方向,成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新的创新载体,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角度对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的阻碍因素与促进因素,进行移动教育需求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阶段基于手机的移动教育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移动教育发展需求 The research about development and demand of education based on mobile phone in primary school of BJ Abstract:Mobile education will become the new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epen development, be of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ew carrier of innovation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a basic educational refor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have a research based on primary atage mobile phone education from the students, teachers, parents of three angles, analysis the obstacle factors and promoting factors about mobile phone's mobile education development deeply, mobile education demand research,on this foundation,put forward primary school stage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mobile phone .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obile Education Development Demand

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方向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1、大中专院校教育技术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2、各级学校和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 3、教学系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 4、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6、信息产业中的教育产品开发 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传媒公司中影视节目的制作 8、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技术人员(广播电视信号系统的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工作) 9、影视动画制作人员(影视动画设计制作工作) 10、广播视听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广播视频、音频设备研究、设计、维修等工作) 11、营销工程技术人员(市场分析与开发、为企业提供咨询,进行产品销售) 12、中介代理人(生意接洽、事务代理、信息咨询等) 13、摄影师(室内外人像、风景、产品及生产、生活图像处理)9、 14、生产组织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系统的组织、计划、控制与管理工作) 15、系统规划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单位的发展规划、系统分析与管理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游戏软件开发技术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数量众多上市的跨国游戏企业。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因其无可比拟的低成本、可复制性、快速传播能力等特点,成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前景无限。 培养具备游戏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软件知识和参与游戏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以及游戏产品维护、营销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专业人才。 C++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中国文化与历史人物概论、计算机游戏概论、数据库原理、Java语言、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构架导论、网络设计、DirectX游戏编程、计算机图形图象、游戏文化与心理学、游戏作品赏析等。 游戏公司、动画公司、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网络游戏及相关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