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技术初级教案设计

摄影摄像技术初级教案设计
摄影摄像技术初级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

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影像技术

授课专业:

授课教师:戴曜

教务处制

课程教学进度表(20 ~20 学年第二学期)

周次/日

期周

其中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内容名称、实训项目名称、讨论题目等)讲

第1周 2 摄影概述

第2周 2 功能摄影

第3周 2 简史

第4周 2 概念与基本特性

第5周 2 欣赏与分析

第6周 2 欣赏与分析

第7周 2 照相机

第8周 2 摄影构图

第9周 2 形式美法则

第10周0 五一放假

第11周 2 数码摄影

第12周 2 商业摄艺术摄影

第13周 2 新闻摄艺术摄影

第14周 2 作品讲评1

第15周 2 作品讲评2

第16周 2 作品讲评3

第17周 2 作品讲评4

第18周

第周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

2011年2月28日2011年2月28日

课程名称影像技术课程编号06070 总学时2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定位专业技能课、摄影技术学习及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在广告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内容,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照相机并能运用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摄影的方法拍摄照片。

课程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类型,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和照相机的镜头,了解闪光灯,滤光镜与摄影的附属器材以及影像的记录与存储,并熟练操作照相机。学习摄影的构图原理与技巧,拍摄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作品。

课程教学步骤设计(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室内摄影拍摄的基本方法,领会创意的表现方式、熟练掌握室内布光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熟悉技术相机的基本调控方法以及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摄影能力、创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掌握广告摄影布光和拍摄的技巧、数码相机的正确调整操作,广告摄影的创意方式。

2、掌握不同质感产品的拍摄布光方法,并将拍摄图片熟练运用到包装设计中。

3、掌握室内不同题材的布光方法,和后期制作软件相结合,运用创意思维,完成

有创意的画面设计。

4、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拍摄技巧,建筑室内外摄影清晰度和透视调整方式,掌握建筑室内布光技巧、室内外现场光的运用。

5、熟练运用相机,合理构思画面情节,完成故事版摄影图片连续拍摄。

6、掌握技术相机操作方法、透视和景深控制方式、技术后背的使用方法、大画幅高像素和高清晰度画面的获取方式。

一以广告题材为拍摄内容,表现广告创意和广告主题特点,最终完成一幅或系列广告设计。

二以不同质感产品为拍摄对象,完成包装设计中产品图片的拍摄。

三将室内布光拍摄的作品运用电脑进行有创意后期制作,拍摄内容不限摄影实践课(4次课,共12学时)

《摄影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获得摄影基础知识以后,必须拿起照相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实地拍摄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图片或艺术照片,通过实践来掌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新闻摄影的技巧。

1.理解和掌握构图的原则和要求。

2.明确影响构图的因素。

3.注意拍摄距离与角度的恰当选择。

4.注意突出主体以表现主题。

5.注意前景与背景的恰当运用。

6.注意透视规律的应用。

7.摄影中,注意借鉴绘画构图的一些形式法则。

课程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实地拍摄,通过所学构图形式创作作品根据作品给予评分

第一章(讲)摄影的概述和简史课时数 6

本章教学

目标1.了解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简史。2.理解摄影的特性。

3.理解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本章教学

重点与难

理解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讨

论、案例分

析、实验

等)

讲授+实践

本章教学步骤设计

1.了解单镜头反光、双镜头反光与取景器式照相机各自的特点。

2.理解镜头的作用和影响镜头质量的主要因素。

3.理解镜头的焦距、视角、有效口径等概念。

4.理解135相机的广角镜头、标准镜头、远摄镜头、变焦镜头的别和特性。

5.理解光圈系数和光圈的作用。

6.理解景深的含义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

7.理解超焦距的含义和超焦距的调节

8.理解快门的种类和作用。

9.理解取景器的作用和类型。

10.了解照相机上的其它装置和附件。

11.认识TTL测光的几种主要方式和特点。

12.理解三种自动曝光模式。

13.了解自动对焦的几种主要方式和特点。

14.掌握使用和维护相机的正确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章、照相机的类型

一、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

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三、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四、机背式取景照相机

五、其它类型照相机:一步成像照相机;立体照相机;APS照相机

第一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

一、镜头:镜头的种类和性能;光圈;景深和超焦距

二、机身:快门;取景器;聚焦验证装置;卷片装置;其它装置

三、附件:三脚架;遮光罩;快门线

第二节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一、自动测光和曝光:自动测光;自动曝光

二、自动对焦:红外系统;声纳系统;对影系统;相位检测系统

第三节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一、照相机的使用

二、照相机的维护

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

第一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构成

一、乳剂:银盐;明胶

二、片基与纸基:片基;纸基

三、辅助涂层

第二节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

一、感光片的种类:以形态分类—硬片和软片;以感色性能分类;记录非可见光影

二、像的胶片;以感光度分类的胶片;常用的特殊感光片。

三,感光纸的种类:普通感光纸;新型感光纸。

第三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

一、感光度

二、密度

三、灰雾度

四、颗粒性

五、解像力

六、宽容度

七、反差和反差系数

八、特性曲线

第四节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

一、选片

二、选纸

三、其它注意事项

四、DX编码的识别

第三章、摄影曝光

1.理解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2.认识什么是正确曝光,通过摄影实践,逐步掌握正确曝光的选择方法。

3.理解影响曝光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4.理解内测光和外测光,能使用测光表正确测光。

第一节曝光基本知识

一、曝光的意义

二、正确的曝光选择

二、曝光组合及选择基准

第二节影响曝光的因素

一、胶片感光度的影响

二、光照度的影响

三、景物亮度的影响

四、影响曝光的其它因素:光的照射方向;光源与被摄体的距离;光的色温影响

五、常用曝光数据

第三节测光表

一、使用测光表注意事项

二、控制曝光的测光方法

第一节闪光灯

一、闪光灯的结构及特征:电子闪光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子闪光灯闪光特

三、电子闪光灯的类型:手控闪光灯;自动闪光灯;专用型自动闪光灯;特殊用途

四、的闪光灯

五、闪光灯的曝光控制:“闪光同步”;“闪光指数”的运用;注意输出光量与闪光指

数的关系

六、闪光灯的附件:闪光测光表;闪光同步感应器;电子闪光灯电池

七、闪光灯的使用和维护:闪光灯的使用;闪光灯的维护

第二节滤光镜

一、滤光镜的光学原理

二、滤光镜的种类和功用:黑白摄影滤光镜;彩色、黑白摄影通用滤光镜;特殊效

果滤光镜;发挥你的创造力—自己动手制作滤光镜的代用品

三、滤光镜的曝光补偿:滤光镜的因数,因数的确定

第一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一、自然光:直射光;散射光;室内自然光的变化情况

二、人工光:聚光灯;漫散射灯;照相强光灯;摄影溢光灯;摄影石英碘钨灯

第二节光的作用及运用

一、光在摄影中的作用: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制造特定

的气氛

三、光的特征和运用:不同光质的选择与运用;不同光位的选择与运用;不同光型

的选择与运用;光比;光线的调控与处

第三节画面的影调

一、影调:影调的分类;影调的反差

二、处理影调的原则:根据创作意图处理影调;根据被摄景物的特征和环境特点处理影调;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处理影调

三、影调的控制:改变光照条件;改变拍摄点;加用附件;选择不同的感光材料;

改变曝光量

第一节光与色

一、光源色与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物体的固有色

二、光的原色与补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补色

三、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纯度(饱和度)

四、色彩的象征与联想

第二节彩色感光材料

一、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彩色负片;彩色正片;彩色反转片

二、彩色感光材料的种类、性能及结构:按用途分类的彩色感光材料;按色温平衡分的彩色感光片

第三节色温与微倒度

一、光源的色温:光源色温的概念;常见光源的色温

二、光源色温的调节:调整色温的滤光镜

三、微倒度

第四节彩色片拍摄要求

一、彩色片与黑白片的区别:宽容度小;对光源的色温要求严格;严格的加工工艺;

保存条件要求严格

二、彩色片的拍摄:曝光;取景

第五节彩色暗房技术

一、彩色胶卷的冲洗:彩色负片的冲洗;彩色反转片的冲洗

二、彩色照片的放大:彩色照片放大必须具备的条件;彩色照片的放大;彩色照片的冲洗;彩色照片的常见弊病及原因。

本章学习参考资料《大学摄影技术应用》

《大学商业摄影学习及应用》

本章课外作业练习人像拍摄景物拍摄

本章教学小结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整个课程过程,在教学中应用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学生在实地拍摄的时候,进步很大。

第二章(讲)摄影技术学习及应用课时数12

本章教学

目标

帮助学生学习摄影技术了解整个摄影技术的应用

本章教学

重点与难

在摄影技术应用上体现了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讨

论、案例分

析、实验)

图片演示、教授、案例分析

本章教学步骤设计第一节:摄影构图形式分析

1.画面中的线条

2. 线条方向

第二节:直幅或横幅的运用

1、直幅 2 、横幅

第三节:美的形式

1、律动 2 、均衡 3、调和

第四节:完形心理学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摄影构图形式分析

商品摄影的构图形式包括:线条方向、色彩搭配、明暗处理、质感表现、摄角选择、直幅或横幅、美的形式、完形心理学、主题明确等。

其中“明暗处理”与“质感表现”已在前面之章节中论述。本章将就其余“线条方向”、

“色彩搭配”、“摄角选择”、及“主题明确”等部分详加说明。

一.画面中的线条

画面中线条的作用可分为两方面来讨论:“分割画面”与“线条的个性”。

(一)分割画面

拍摄时,常常会遇到如地平线、辽阔水面等水平线,或柱子、树干等较高的垂直线,如此,会有画面分割的现象。不管水平或垂直线,切记不要将线条摆在正中间,以免将画面呆板地分成两半,而不知重心在左边或右边、上面或下面。

1.垂直分割

容易形成垂直分割的高瓶子,可将它放在画面的一侧,形成侧三角形的构图,使画面不至于太过呆板,并可增加画面的疑聚力。

2.水平分割

画面中常会出现阶梯、地平线、水面等,如果这种分割画面的水平线无法避免时,也千万不要将它摆在正中央。我们应依据何者是画面中表现的重点,来决定水平线在画面中位置,让表现的重点占有较大的空间。例如重点是云彩时,则让天空较大;重点若是海面时,就让海的面积大过天空。

(二)线条方向

线条可分为直线、横线、斜线与曲线,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个性,会让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

手表、领带、笔等长条状的商品,皆可自由的在画面上摆置,而构成各种方向的线条。了解线条个性并善加利用,即能赐予被摄物各种不同的性格。

1.垂直线

垂直线具有雄伟、明确、强固的性格,令人联想到高楼或大柱子。

拍摄男士领带或手表,采用垂直线最为合适,可凸显男士坚毅的特质。

女士的化妆保养品,瓶瓶罐罐大都需垂直摆置(否则内容物会流出来)也会产生许多垂直线条,我们可利用旁边的曲线衬景,减弱垂直线条的刚强性格。

2.水平线

水平线是安静、稳定、平和的,令人感到沉静,并联想到海洋及平原,具有稳定构图效果。

3.斜线

斜线具有动感以及不安的特性,处理得当可以创作出活泼、愉快的气氛。但对角线的配置容易将画面一分为二,较不合适。

若将地平线拍成歪斜的状况,会产生不安的气氛,采用时应小心谨慎。

4.曲线

曲线具有温和、柔软与变化的动感,常可引导人们的视线,迂回地在画面中流动,增加停留的时间。

二.直幅或横幅的运用

人像摄影一般多采用直幅,故直幅构图又称“肖像构图”;横幅可以表现辽阔的视野,

又称“风景构图”,但这并不表示人像必须直力而风景只能横幅构图在商品摄影中,直幅

或横幅要如何选择,完全是要看主题的需要,因此按下快门以前,不要忘了转动你的相机,在取景器直接比较看看。

(一)直幅

直幅构图有高耸、强力、逼近之感,能强调主体本身量感与气势。例如描写高楼、大树或人物等直力物体时适合使用。

(二)横幅

横幅构图比较安静、深沉、宽广。因此在描写视野广阔的自然风景,或物品众多的场合,比较适合使用横幅构图。

四、美的形式

关于美的形式原理,在平面设计上有许多讨论与说明,因限于篇幅及主题,我们这里取与摄影构图较相关的三项原则加以说明运用。

(一)律动

又称反覆,相同或类似的物体,在画面上重复出现,就会产生律动的美感,这种一

再出现的效果,具有强调的功能,并可形成强势的统一。

商品摄影时,摆设3至4个类似的物品,重复出现的色彩或形态即可造成律动效果。

瓶瓶罐罐的保养品,高低错落地排开,亦有律动之美。

(二)均衡

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在画面中形成稳定的状态即为“均衡”。造型、色彩及质感所

形成的重要感,彼此互相调配,皆可产生均衡的美感。

在造型方面,形状的大小、方向、位置均会影响画面均衡;色彩的明暗、浓淡、轻重,也会影响画面均衡效果。

(三)调和

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之间,彼此在质与量上皆具有秩序及统一的效果,并且令人感到安静与舒适者,即为调和知感。

三.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GestaIt PaychoIogy)是由学者安海姆(Arnheim)所提出,他利用力

场(Forces)的观念来描述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件的效果及作用。

完形心理学的定义是:在一件设计完好的作品中,我们的视觉将画面中的各种力量组合成一个自我完满而动力平衡的整体,这个“知觉立场”是由作品内容形式中的形、色、

空间、时间、光线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而组成了整体的动力结构,使得画面中的每一部份都能彼此呼应影响。

(一)动力平衡与知觉恒常

1.一个设计完好的画面,是一个“动力平衡”的知觉立场,因此任何元素的改变,都

会影响整体效果,以及各部分的本来特性。

3.当我们认定这是毛种事物时,即使眼睛并未看见正确完整的形象,我们的知觉

仍会将其修正或补足,这种效果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动力平衡”与“知觉恒常”这两个重要的完形观念,在视觉设计中,可以给我们许多

宝贵的启示。

(三)视觉设计中的完形效果

画面中物件的安排,除了对各物件元素大小、颜色、位置,须要求构图的平衡完整外,更应考虑彼此交互作用的效果以目的。

牵一发会动全身,当我们增减或改变了任何物件时,同时也必须考虑并调整其他物件的关系位置,以便达成新的动力平衡,维持整体完形的结构。

画面中的各元素均具有其作用效果例如图像不仅能装饰画面,更具暗示、烘托的情景气氛。而这些感觉、气氛、情景效果,都应在设计者的预料与掌握中。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色彩三个方面,例如:背景中身影模糊的小孩,“当然”具有正常的五官,也“当然”比镜头前的洋娃娃高大;餐盘即使被画面截去了一角

,我们“仍可理解”它是一个完整的圆形;黑白照片中的苹果“当然”是红色的,绝不会是

黑色的。

换言之,画面中的景物(尤其是衬景)只要足以让观赏者判断出那是什么就可以了。这种知觉恒常的完形效果,可以让我们在设计画面构图时,获得灵活的弹性。

第二节:主题形态的掌握

商品摄影作品中一定有主角,这主角我们称为“主体”,是“主要的被摄体”之意。要

掌握主体的形态,可由“形态的分类”与“掌握要领”两方面着手:

一、主体形态的分类

主体可分为“固定型”与“可变型”两大类,其拍摄技巧分析如下:

(一)固定型

外形固定,正常情况下无法做任何变形者。例如罐装化妆保养品、硬质提包、酒瓶等。

拍摄这类主体较为单纯,不大须为主体的外形变化伤脑筋,只需寻找主体较美的角

度加以发挥。

首先要对主体做细部观察,从主体的上、下、左、右仔细的加以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动作要慢、心思要细,一面观察一面思考可能的拍摄角度。

商品本身的标签要朝向正面、清楚呈现、身上的瑕疵加以掩饰隐藏,这些简单的小动作,可提高商品及摄影作品的价值感。

(二)可变型

外形可随意变化,能够细部调整的被摄体。如布料、手表、软质背包等。

这一类被摄体会因为摆法的形式不同,而呈现不同表情,拍摄前应仔细摆设

衣服的褶皱所呈现出的线条,在画面上都有引导视线流动的功能。

手表表带或弯或直,可呈现曲线或直线等不同的性格特质。

拍摄背包时,背包里面要不要放置物品?置入多久?还有背带怎么摆放?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

二、掌握形态的要领

摄影时要掌握主体的形态。需做到下列三点要求:

(一)正确表达外形

清楚而正确地传达外形,是商品摄影的首要任务。未能将主体外形正确表达的摄影作品,在商业宣传上并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实地拍摄时,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未将外形正确地表达出来,以至令观赏者产生误解。为了正确表达外形,我们应该注意:

1.避免使用光角镜头近距拍摄

镜头焦距小于35mm,并采用近距拍摄,画面容易呈现夸张的透视感。靠近镜头的物体,会有夸大变形的效果,远离镜头的物体,则有不正常的变小状况,被摄体因而变形走样。

2.注意采光的效果

光源的高、低或硬、柔,使被摄体呈现不同风貌。高光源及硬光因反差较大,易造成被摄体边窄的视觉效果,使被摄体看起来较修正;低光源及柔光,使被摄体有膨胀感。

3.选择适当的摄角

使用一般观赏的角度来拍摄,可正确掌握物体形态,并具有平易近人的效果。例如

日常使用的碗盘杯瓶,较适合平摄且俯仰不超过15度角;而天花板上的吊扇或灯饰,宜采用仰角拍摄。

仰拍有高茸强力之感,仰拍有渺小透视之感,若采用不同于平日视觉经验的角度拍摄,则容易令人对产品的形态或大小产生误解。

以上三点论述,只为强调如何拍出物体的正确形态,但若要表现不同于平日的特殊视觉效果,则另当别论。

(二)强调商品美感

展现商品外形的美感,可提高其价值感,增加商品被购买的机会,也是商品摄影的重要目的之一

掌握前述固定型与可变型两大类的拍摄技巧,找出被摄体最顺畅、最优美的拍摄角度。

配色、构图时,都应以表现主体为首要考虑,其他衬景则是烘托之用。

(三)主体分量足够

利用各种技巧,强化画面中的主体,将主题明确呈现,避免观赏者将衬景误认识主角,才能正确传达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义。欲强调主题分量,应注。

1.将主体安排在视觉焦点处

所谓视觉焦点处有两种方法产生:

(1)线条的交叉点或成锐角处

画面中物体的轮廓、纹理,会形成或明显或隐藏的线条,每一条线都有引导视觉移动的作用,主体应放置在线条集中之处,使视线疑聚在主体上。

(2)三分律的交点

所谓三分律,又称:“井字构图”。就是将一张照片的每一边三等分,用直线连接,使成一井字形,主体的位置应放在四线的交点上。这是使用最广、历史最久的构图规律,宜多利用。

四个交点的选用,应视主体的方向、摄角的选择与画面的设计而定。

2、主体所占面积够大

若将主体拍得太小,画面周边留空白太多,不但容易使画面力量不够而且也难以明显表达主体的质感,因此让主体所占面积够大,也是掌握主体形态的要领。

在构图时,决定被摄体在画面上的大小,只要以主体作为考虑即可,周边衬景是否全部

置入画面中则不那么重要,有时候故意剪裁衬景,而未将其完全呈现,是为了强调主体,避免喧宾夺主!

一、照相机的种类

照相机的种类繁多,分类方式也各式各样,这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介绍部分类型的相机。

(一)按胶卷型号分类(画幅不同)

1、 110照相机

体积小巧,每张画幅的大小为13*17mm。

2、 120照相机

除可拍摄60*60mm的标准画幅外,还有画幅尺寸为45*60mm、60*70mm、60*90mm 多种规格,优点是画幅大,因而影像像素多,适合高度放大,制作高清晰度、颗粒细腻、

高分辨率的大幅照片,但是他体积大,笨重,胶卷成本高。

3、 135照相机

画幅尺寸为24*36mm,,胶卷宽度为35mm.

(二)按照照相机的外形和结构分类

1、平视取景照相机

2、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三)特殊种类的照相机

1、一步成像照相机

2、防水照相机

3、水下照相机

4、广角照相机

5、全景照相机

二、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

(一)光学原理

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照相机拍照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联系:投影器f

(二)镜头的种类

⒈镜头的口径(孔径)

镜头口径也叫有效口径,表示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同时还表示该镜头通光能力的大小。

用直径与焦距之比表示,如镜头通光孔径25mm,焦距50mm,其比表示,如镜头通光

孔径25mm,焦距50mm,其比为25:50=1:2大孔径的镜头透光能力大,适合在较暗的

环境中使用,而不需要借助人造光(只用现场光),这是小孔径镜头无法做到的。但是

大孔径镜头的制造工艺要求高,大孔径镜头的照相机价格昂贵。而且当我们在日光下和普通环境的正常光线下使用大孔径镜头时,也不会经常把光圈开足到与镜头孔径同大的

光圈值上,通常总得收小一些光圈。这样在一般情况下,就显示不出它的优越性。

⒉镜头的焦距及分类

标准镜头的优点是:

①影纹细腻,层次丰富,适宜人像、风景等摄影。

②用它拍出来的人像和景物照片,其景物的大小和透视的比例适中,人眼看起来正合适

、舒服

③它的镜头口径大。镜头口径越大,说明感光能力越强,可以适应光线较弱的照明条件

快速曝光

广角镜头的特点:

①视角大,即包括景物的范围大,拍摄的场景大。

②从拍摄效果看,广角镜头对景物有一定的夸张表现,这种夸张能给人以辽阔的感觉,

而且焦距越短的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越夸张。

③广角镜头还有一个优点,它的景深较大,即使拍摄对焦略有偏差,也可以拍摄出清晰

的照片。

④它的缺点是照度不匀,有时一张照片中心部分亮,四周部分暗。至于广角镜头产生透

视比例失真现象,是能采取某些方法予以纠正的。

远摄镜头的特点:

①景深短。也就是在被摄主体前后一个极短的距离内景物清楚,拍出来的照片缺乏立体

感,前后景物大小差不多。

②远摄镜头最大的特点是拍摄景物变形小,并能在离目标较远的地点拍摄。在拍

人物和动物时,一致引起他(它)们的惊恐和不自然现象。

变焦镜头:

在一定范围内焦距可以连续改变,也就是说视角是连续可调的。

变焦镜头最大的优点是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只定焦镜头的作用,因而携带方便,使用简便,既不必在拍摄中不断更换镜头,也不必为摄取同一对象不同景别的画面前跑动。它的主要缺点是口径通常较小,常会给拍摄带来麻烦,如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影响胶片的感光,如想用高速快门、大光圈时,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使用变焦镜头后的取景屏也不如定焦镜头明亮,还常常会使裂像镜聚焦指示失灵。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总比定焦镜头要差些。变焦镜头大而笨重,易造成持机不稳。

三、快门及分档

⒈什么是快门

快门是相机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按下快门按钮,相机快门自动打开,并持续设定时间后关闭。

⒉快门分档

通常把快门开启的时间长短叫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短,即速度快。快门按曝光时间的长短也分为若干档,并要求相邻长时间快门是短时间快门持续时间的2倍。

分档排列如下:1,1/2, 1/4,1/8,1/15,1/30,1/60,1/125,1/250,1/250,1/500,1/1000,单位为秒(s)由于快门速度盘面积小,故略去分母:1,2,4,8,15,36,60,125,500,1000等,这些数字均是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

大于1秒的快门速度,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以便于区别。2,4,8,15这是表示实际的快门速度。相机快门速度标记盘上还常见“B”、“T”俗称慢门(也有人把1/30秒的各档,包括B、T档均叫慢门)“B”门和“T”门只是操作方式不同:B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松开快门钮,快门就关闭。T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开启;

关闭快门要重新按一下快门钮

B门和T门快门速度不由相机自动控制,而是由摄影者人为随意控制,是特意为长

时间曝光准备的。使用B门或T门时,最好用快门线控制,相机用三脚架固定,可以保证曝光过程中相机有较大稳定度。快门速度只能调节在标记上,不能调节在两档之间,否则容易损坏快门的机械装置。标X的位置为闪光灯档,使用闪光灯时,快门速度须调到该挡。一般为相机焦距的倒数,能持稳相机的速度也是焦距的倒数。

⒊快门的作用

①控制曝光量(进光时间),这是快门的基本作用。它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

②影响成像效果(成像清晰度)

这是快门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动体摄影时,如拍摄一溅出的水花用高速、拍摄雨滴

成一直线的效果用低速。另外在任何拍摄中都存在持稳相机的问题。

(四)光圈的作用及其分档

光圈——直径可以改变的通光孔。由几块金属薄片组成,处于组成镜头的多片透镜之间。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表示,记为F。F=f(镜头焦距)/D(光圈直径) 当镜头焦距一定时,光圈系数与光圈直径(有效)成反比。光圈分为许多档,分的原则是,要求大光圈是相邻小光圈通光量的二倍,也即通光面积的二倍。 4,5 .6,8,11,16,…记为F4,F5.6,F8,F11,F16…

F8的通光量是F11的二倍,F5.6的通光量是F4的1/2。光圈可调定在两档正档上或之间的任何位置。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进光量,影响景深和像的清晰度。

? 调节进光量

光圈是通光孔,光圈大进光多,感光片获得的照度就大,因此光圈和快门共同控制曝光影响景深景深是指能在感光片上结为基本清晰像的景物纵深范围,这个范围越大,则称景深越大。

景深前界:离相机最近的可以结为基本清晰像的点。

景深后界:离相机最远的可以结为基本清晰像的点。

从景深前界到对焦距离叫前景深,从对焦距离到景深后界称为后景深。从景深前界到景深后界为全景深,简称景深。前景深小于后景深。前景深后景深对焦距离全景界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摄影基础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 教学重点: 1、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2、景深的基本知识 3、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 4、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 5、摄影的正确曝光教学难点: 1、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 2、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 3、摄影中曝光的方法 序言 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 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 (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 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 第一章摄影概述 内容要点: 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 第一节概述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 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定性的瞬间”。开启闭合快门的那一瞬间究竟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决定性的瞬间?还是通过照片的真实性及细节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我们在书籍和杂志上看到的美妙照片或许已经成百上千张。或许你也像大多数的人那样向往着。 “但愿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照片!”然而只是观赏别人的照片实际上无助于你拍摄出好的作品。 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你并不懂得该寻求什么。当你看到一幅美妙的照片时,就觉得他很美。然而你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我是《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主讲人,下面对《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说课。本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与创新6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程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艺术欣赏与设计能力,图形、图像、动画、影视节目制作的处理与创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动画设计软件,具有多媒体开发、创作及网络应用和网页设计的能力;能在相关行业领域从事动画制作、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就业岗位: 1、在动画制片公司、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动画原画设计、构图设计、动画制作等工作; 2、在电视台从事摄像、编辑等工作; 3、在出版社从事插图、卡通连环画的创作等。 3、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1、原画创作技法、 2、动画运动规律、 3、二维动画制作实训、 4、三维动画制作实训、 5、定格动画制作实训、 6、影视动画剧本创作、 7、摄影与摄像技术、 8、影视编辑、 9、影视广告制作实训、10、计算机辅助设计(一)、11、计算机辅助设计(二) 4、本课程的性质 (1)《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通过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来进行数码照片的拍摄与创作及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创作。本课程以广告、影楼和影视传媒行业图片拍摄、影视宣传片拍摄等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参照岗位工作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模拟岗位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工作过程。 (2)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公司项目模拟和同学们自创项目实战的方式,围绕广告和影视传媒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和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专业要求与行业要求一致、训练要求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 (3)《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依据摄影师、摄像师师等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无锡五角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借鉴或使用他们的真实项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

摄影基础教案:第一课摄影术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术的诞生、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找出摄影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答案。 重点: 摄影术诞生的契机条件。 难点: 摄影术发展的因素。 教具: 照相机、多媒体教室 教学程序: 一、摄影概述 1、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下面将粗略地介绍摄影光学成象原理: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线的传播及透镜成象原理。 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在整个18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在光学中仍占优势,人们普遍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从点光源发出并以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19世纪初,以杨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为代表逐步发展成今天的波动光学体系。如今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和实物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性质,但从整体来说,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们的混合物。 从本质上,讲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光和电磁波一样是横波,即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和水波波动产生的波浪向四周传播相似。强度最大或最小的两点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T表示,一个周期就是一个质点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ν表示。经过1s振动传播的距离称为速度,用“v”表示。波长、频率、周期和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v=λ/T ,ν=1/T,v=λν 由此可见,光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实际上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波段的很小一部分, 见图: 波长在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完全 相同的传播速度,数值是c=300,000km/s。 光既然是电磁波,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应该是一个波动传播问题,但是在设计照相机镜头及其他光学仪器时,并不把光看作是电磁波,而是把光看作是能传播能量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光源A发光就是向四周发出无数条几何线,这无数条具有方向的几何线就叫做光线。这样在几何光学中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几何问题、数学问题,问题简化多了。 下面叙述几何光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光线的传播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一直线。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如物体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象等。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了光线这个概念。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当不同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介质某一点时,彼此互不影响。当两支光线会聚于空间某一点时,它的作用为简单的叠加。光线的这一性质,使被拍摄物体各点的光互不影响地进入照相镜头,在成象面上成象。 (3)光的反射定律当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就会改变传播方向,发生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指出: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光投射点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摄影摄像教案

(一)相机的种类 教学目的 了解和熟悉相机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熟悉相机的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数 传统胶卷相机的分类 1 数码相机的分类 1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了解和熟悉相机的分类,注重多媒体使用,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和认识各种相机特点和主要用途。 思考题及作业题 查阅网络等资源了解数码相机的选购 授课章节 (二)相机的主要装置 教学目的 了解和熟悉相机的结构和主要装置

教学重点 相机的镜头、光圈、快门 教学难点 相机的镜头、光圈、快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和实物教学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多媒体和实物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数 相机的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胶卷(感光器件) 2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了解和熟悉相机的结构和主要装置,以单反相机为例,注重多媒体和实物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熟悉相机的结构和主要装置。 实验 熟悉相机的镜头、光圈、快门;操作性实验;分组进行;拍摄一张“追随拍摄”的作品 思考题及作业题 思考相机镜头的种类和运用 思考相机的光圈、快门作用 授课章节 (三)摄影曝光控制 教学目的 熟悉和掌握在不同的拍摄环境和不同的创作要求下摄影曝光的控制;了解相机的测光原理和测光方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摄影曝光的控制;光圈和快门的选择

教学难点 摄影曝光的控制;光圈和快门的选择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和实物教学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多媒体和实物相结合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数 摄影曝光的控制 1 相机的测光 1 实验 2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作品分析、讨论,导入新课,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摄影曝光及对画面的影响,如何选择光圈和快门达到比较正确的曝光效果,以单反相机为例注重多媒体和实物相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熟悉摄影曝光相关知识。 实验 摄影曝光练习;操作性实验;分组进行;拍摄一张“曝光效果比较合适”的作品 思考题及作业题 思考在不同的拍摄环境和拍摄要求下,怎样调节光圈和快门等参数? 授课章节 (四)摄影景深控制 教学目的 熟悉和掌握景深的概念及影响景深的因素,达到熟练控制景深的效果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标准教案

《摄影与摄像技术》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摄影与摄像技术》课程是秘书学、书法学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实践课程。 (二)课程定位 《摄影与摄像技术》课程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摄影的器材和配件、摄影曝光、聚焦、构图、摄像机的操作、数码影像处理、视频剪辑等。它是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实践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摄影摄像与应用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各类数码相机的工作

原理,了解其结构特点和基本特性,掌握图像软件在各类图片处理的上的运用,控制图片的影调与色调,并能对图片进行艺术再创造,掌握各类数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拍摄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秘书学和书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该课程是培养秘书及书法艺术家必须的技能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单反相机、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电视画面意识、正确把握光线的运用、根据不同类型视频进行技术参数的调整、镜头素材拍摄能力,具备从事图片摄影、摄像和数码影像处理的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摄影与摄像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摄影摄像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摄影摄像技术能力及思考创作能力,让学生理解真正的摄影摄像,提高审美,开拓了视野。 (二)职业能力目标 电视摄像工作及广告摄影工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劳动过程,以熟练操作照相机、摄像机为前提,在具备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画面构图、视频用光、基础拍摄等专项能力的基础上,完成不同节目不同任务的拍摄工作。摄像及摄影岗位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针对职业要求,得出本课程所对应的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照相机、摄像机参数的调整、照相机、摄像机实操技术、画面构图及光线的运用、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的拍摄、图片加工与视频合成。 2、方法能力:

第1章 摄影概述教案

摄影基础课题教案 班级:时间:编号:

理论知识要点详解编号: 环节时间主要内容 方法 手段 第一节课 至 第四节课【引言】 眼力再好的人,也无法看清十分之一秒内发生的一切。但是利用摄影技术确可以。哈尔斯曼拍摄的作品《原子达利》。 1.1摄影的历史 作为一个摄影人,应该了解摄影的发展史,对我们是大有必要的。 1.1.1史前摄影 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墨子不仅发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在西方关于“针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15世纪意大利人L?B?阿贝尔第(Leon Batisti Alberti)研制出最初的暗箱。 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进行绘画。

1.1.2摄影的诞生 为摄影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个创始者为尼埃普斯、达盖尔和塔尔博特。 1. 尼埃普斯 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成功的拍摄者。 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纪录在玻璃板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法,称作日光蚀刻法。1793年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留影像的试验,1822年曾用涂有柏油的玻璃板为感光材料。再敷以版画,置于阳光下暴晒成像。 2. 达盖尔 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3. 塔尔博特 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用来印制正像。1839年1月向法国和英国的皇家学院申报失败。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为现代负片工艺开创了新起点。这种摄影术是先拍出负像底片,再冲洗为正像照片。 1.1.3感光材料和相机的发展 1. 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 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彻尔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可以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干裂。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第1讲 课时内容数码摄影概述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 教学目标?了解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数码相机的分类。 ?了解数码相机的选购与保养方法。?了解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配件的选购。?了解数码照片传导与处理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相机的保养方法。 ?了解图像传感器的作用及重要性。 ?如何选购数码相机以及认识相机的相关配件。?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教学难点?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各种镜头在不同拍摄环境下的使用。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1)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2)通过演示国内外摄影大师的经典摄影作品为辅,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资料及要求:在摄影网站找一些优秀摄影作品素材。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通过数码摄影的发展历程来对现代数码摄影作品进行赏析。 2、在选购数码相机时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3、数码相机镜头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性能?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项目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1.1 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1.1.1 数码摄影的起源 1.1.2 数码摄影的发展 1.2 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与分类 1.2.1 数码相机的结构 1.2.2 数码相机的分类 1.3 数码相机的结构选购与保养 1.3.1 数码相机的选购 1.3.2 数码相机的保养 1.4 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1.4.1 标准镜头 1.4.2 长焦镜头 1.4.3 广角镜头 1.4.4 变焦镜头 1.4.5 定镜头

1.4.6 微距镜头 1.5 常用数码相机配件的选购 1.5.1 摄影包 1.5.2 三脚架与独脚架 1.5.3 存储卡 1.5.4 滤镜 1.5.5 电池 1.5.6 闪光灯 1.5.7 快门线 1.5.8 清洁工具 1.6 数码照片的传导和处理 1.6.1 数码照片的处理 1.6.2 数码照片的输出 小结1、摄影器材种类繁多,品牌驳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拍摄需求选择摄影器材。 2、对数码摄影具备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初中综合实践_数码摄影与摄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数码摄影 (一)激趣导入,唤起求知欲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晒朋友圈,今天发生了什么,一拍就发了。朋友圈中有很多的照片,其中有很好的,也有一些没什么意思的。我们用手机去拍受条件限制,这时我们会用到相机。我想大家对相机并不陌生了;各位同学有的应该是有相机的,有的也是有可以拍照的手机。那平时你们都怎样使用自己的这些拍摄工具的呢?是不是都用熟悉了呢?当你们在拍摄不同对象和不同的环境中是怎样设置的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走进今天学习的新课《数码摄影与摄像》与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学习;我想在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之后,你们对相机的掌握和使用会有所提高,同时对拍摄的图片的满意度也会向你所期望的效果靠近。 (二)学习与探究 1、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相机拍昭的基本原理,请大家看屏幕。 对照图片对相机的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 2、相机的分类 照相机它可以记住自然界神奇的精彩瞬间,也可以记住我们过去难忘的瞬间。你想拥有一架什么样的照相机呢? 教师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家庭拥有了各种数码照相机。(媒体出示图片)

卡片相机长焦数码相机数码单反相机 卡片相机:卡片相机主要的特点是外形小巧,相对较轻的机身,携带方便,外形时尚。 长焦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变焦倍数的机型,能拍摄较远的景物,镜头和机身是一体的。 数码相机:介于数码相机与单反相机的交集,单反指的是单镜头反光。它的特点是可以根据需要不同去更换不同的镜头。 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相应不断提高。数码相机的外型越来越炫,机身越来越薄,使用也越来越方便。教师简介几款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 3.摄影的基本知识 (1)拍什么-----拍摄的内容 有了相机,有的同学就会问了“我们该拍些什么呢?”其实,在你的身边就有很多值得拍的东西,人物、动物、风景、静物,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素材。 一个专业的摄影师,在选择了拍摄的题材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了解所要拍摄的物体,这样才能在拍摄时捕捉到精彩传神的瞬间。 (2)怎么拍 知道了“拍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拍”,要拍出好照片,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如何安排画面”,也就是“构图”。 ①选择合适的角度 先来看看这几张照片,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拍的? 这三种角度是拍摄时最常用的三种角度,分别是平视、俯视、仰视。来确定画幅的形式,合理的取舍画面。一般初学摄影的人都从平视的角度来拍。 ②选择合适的拍摄距离 教师展示同一题材采用近景、中景、远景三种不同距离拍摄的照片。

《摄影教案——基本拍摄技术》

摄影教案——基本拍摄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应用正确的拍摄姿态,学会调焦技巧, 重点:调焦的方法 难点:调焦的应用 教学程序: 一、稳定拍摄 在使用照相机进行拍摄时,首先要注意的是防止在快门打开的一瞬间照相机出现晃动,从而导致拍摄出来的影像清晰度下降。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姿态握持照相机拍摄,可明显降低照相机的震动,而且采用的合理的姿态还可以减少摄影者的疲劳,防止长时间拍摄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不同的照相机在拍摄时使用的姿态不同。但有一个原则是通用的,就是要尽量借助身体的支撑,两肘要尽量向身体内侧收敛,这样相机的重量就会有很大的一部分转移到身体上,这样比单纯手臂的力量去支撑照相机要更加稳定。

如果使用的是袖珍型照相机,那么较好的手持姿势应该是左手握住照相机的机身,右手持握另一边,用右手的食指来摁动快门按钮。右手的拇指压要顶住照相机的下部,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食指在摁动快门按钮时相机所产生的震动。在使用袖珍型照相机时因为照相机自身的重量很轻,所以摁动快门的时候动作应尽量柔和,减少因为摁动快门而产生震动对拍摄出的影像造成负面影响。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一般都比较重,所以在手持的时候应该有左手托住照相机的机身,并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调节调焦环,右手握住机身稳定照相机。食指按在快门按钮上进行拍摄。如果使用体积较大的长焦镜头,那么应该左手托住镜头而不是机身,因为长焦镜头一般都比较重,所以如果手持机身的话身体就容易向前倾斜,从而破坏拍摄时的稳定性。在竖拍时侯,同样是左手托住照相机,右手握住手柄进行拍摄。

当使用腰平取景的照相机的时候,用左手托住照相机的底部,左手的食指摁动快门按钮,右手负责调节焦距。相对于眼平取景的照相机,腰平取景照相机因其更贴近身体,所以在拍摄时对于稳定性的把握也相对容易。 二、正确的拍摄姿势 拍摄姿势主要有站立拍摄和跪姿拍摄,下面介绍几种姿态: 站着拍照是大家最常遇到的情况,从上图的示范中,在拍照时我们使用左手来支撑机身和镜头的重量,而右手则负责稳定机身和按下快门的动作。尽量避免使用右手来分担相机的重量,这样在按快门时,比较可以减少无所谓的晃动。双手及双肩自然的下垂,不要拱肩或是耸肩,双腿微张,让重心可以很平稳的分配到两只脚上,前后弓的脚步也很适合机动性的拍摄,只要不要把双腿并的紧紧的,像是立正一样就行了。 双肩双臂自然下垂后,让自己保持一个比较轻松的姿势来拍照,另外最好养成将两只上臂往身体靠拢的习惯,因为如果习惯性的将双臂张开,那么我们

摄影摄像教案摄影摄像理论基础01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教学目标: 1?学员了解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2.掌握摄影的功能与应用;3?摄像的诞生与发展 教学过程: 摄影摄像术是人类记忆的符号。。。。。。 1839年摄影术诞生,人类可以对客观世界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再现。 1895年电影问世,使人类的记录发展为动态和连续的。 摄影和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们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 由此,我们来看看摄影摄像的历史与发展历程 1.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摄影: 任何景物都因為有光的反射,被眼睛「看見」而「記憶」下來;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發現到可以利用針孔或透鏡來「攝取」景物反映過來的影像,再由感光材料把影像長久「記錄保存」,我們通稱為「攝影」。攝影又稱照相,俗稱拍照日本則是引用

中國古代繪畫的術語稱為「寫真」。英文Photography,是由希臘文Phos與Grapho 兩字的結合。Phos是「光」的意思,Grapho是「描繪」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利用光來描繪」的意思。 摄影的诞生: 相機成像最基本的原理是所謂的針孔成像原理。針孔成像原理早在西元四世紀,亞里士多德就已發現這個現象,但並未能應用到攝影上來,經過一千多年後,直到西元1822年,人類才完成世界首幅攝影作品(但是拍画);世界第一张实景拍摄是法国人J N ?尼埃普斯用暗箱拍摄成功的《窗外景色》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這原理是說:「光線經過針孔進入暗箱時,外界的景物會在『反射光成直線進行』的原理下,於箱內的另一面呈現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景物影像。」 摄影的诞生: 1825 O NJ尼埃普斯用阳光摄影法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 照片《牵马少年》,画面翻拍十七世纪的一幅荷兰版 画。 1826 O世界上第一幅实景照片《窗外景色》问世,是法国 JN?尼埃普斯用暗箱拍摄成功的,曝光时间长达 8小时。 O WH?塔尔波特拍摄了窗口”留有指印的纸基负 片,大小是25mm2,现存最早的负片。 1837 O法国L达盖尔在摄影室内用自然光拍摄了《画室》。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静物照片。 1838 O L达盖尔拍摄了《花园街》一片,是摄影史中第一幅城市风俗摄影作品。 但因為針孔成像的影像太過模糊,後來就發明以透鏡來代替小圓孔,而更求影像的清晰,現在更使用多片透鏡的組合來成像,多片透鏡組裝於鏡筒內,合稱為「鏡頭(Lens)」。 在感光顯影的技術上,公元1725年德國,紐倫堡阿道夫大學的醫學教授,亨利其舒爾茲(Heinrich Schulze 1687—1744)首先發現銀鹽(硝酸銀) 見光變色,是人類第一次找到感光劑,因此奠定了攝影原理的基礎;他是最早提出對攝影有用的光化學之第一人,德國人讚譽他是現代攝影取像片的始祖。 赫謝爾(John Herschel 1729- 1871) 於1819年發現,稱為大蘇打(Hypo)的硫代硫酸鈉(Sodium thiosulphate)能溶解銀鹽,經無數次試驗獲得成功,遂公開宣布大蘇打為定影劑。於是在1839年公認攝影術已告成功。Photography 一詞也是由Herschel所訂定的。

《摄影基础》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 摄影基础 教学目的: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了解和掌握在各种光线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曝光以及用相机内测光系统或用测光表来获取准确的曝光的方法;能够独立拍摄人物、风景摄影。 教学重点: 1、摄影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2、景深的基本知识 3、影响主题的表达以及主体的各种的因素 4、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 5、摄影的正确曝光 教学难点: 1、景深在实际摄影运用 2、对摄影作品中主题的表达 3、摄影中曝光的方法 序言 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看是科学技术的文明。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物质生活的发展, 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都见过报纸上的新闻照片、个人写真、外出游玩时的照片,这些照片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照相机所拍摄出来的,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画面简洁把我 们的视线很好的引向主体。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相机已从体积庞大变的袖珍小巧;从简单机械到光电一体化;从价格昂贵到低廉普及??。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 方便、环保、即拍即现的数码照相机已经成为了主流。那么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 可阻挡的趋势,于是DC(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 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 在摄影中,我们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但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了解光圈的知识,它对我们拍摄出来画面的影像。更重要的是如何拍摄出来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摄影基础。 第一章摄影概述 内容要点: 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 了解摄影的分类和应用; 了解摄影人物及其作品。 第一节概述 摄影作为一种灵活的媒介,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首先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是生动的摹写。随后伴随着每一次的市场需求的转向和艺术风格及流派的变化发展。 不管是从“绘画主义摄影”者罗宾逊;“自然主义摄影”者爱默生;或者布勒松的“决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670302) 一、培养目标及核心课程 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摄影制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各种文化机构,培养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与素养,了解广播影视的基本理论和文化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文化创意能力,熟悉文化生产体制环境,具有较强的文化行业创业能力和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熟练掌握摄影与摄像的专业操作技能,能从事摄影摄像行业的影视、新闻、广告、图片摄影、摄像制作、影视片后期制作等工作,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今时代,成为能迅速适应文化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相应的传媒机构从事各类摄影与摄像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和宣传工作,或自主创办影楼、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 本专业核心课程为:摄影基础、摄像基础、影视灯光、影视编辑、商业摄影、影视广告创作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综合素质要求 详见《综合素质课教学计划》、《艺术素养拓展课教学计划》。 2.职业能力素质要求 (1)掌握美术和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素养 (2)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拍摄技法 (3)具有数字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能力 (4)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5)具有影视编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6)具有影视短片和纪录片的制作能力 (7)具备获取专业新知识、新技能,自我学习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知识、技能结构表

能力结构表 专业素质结构表 三、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全日制3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艺术类的三校生。 四、课程结构

高中美术摄影摄像教案

高中美术摄影摄像教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摄影摄像) 第五课第三类时空——摄像的艺术教学参考 一.教材分析 摄影摄像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媒体艺术”其中的一类。“读图时代”是新人类了解世界的又一直观视觉信息接受过程,它通过运用视觉艺术发展学生的视知觉,活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对人类社会文明性质的感悟,进而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本课的着重点在于对影视摄像艺术的独特摄影语言进行详细的描述,从其构图、景别、焦距、运动与角度六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摄像的各种效果以及传达的意念,更进一步阐明了摄影语言在于影视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摄影镜头能否捕捉住导演想要表达的神韵,一出好的电影或电视就取决于此。 大导演张艺谋在《黄土地》中是优秀的摄影,以他摄影艺术的功力完成了《黄土地》壮丽的诗篇,杜其风神奇的摇镜头成就了王家卫的“王式电影”时代的来临。 电影电视的摄影对我们学生而言却有些遥远,优秀的摄影艺术其实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图像的强烈视觉语言,摄影者表达出了自己的无声之意;通过摄影镜头观看世界万物,我们可以从定格的事物中发现人类世界的点滴文明演变。因此,本次课程的设计围绕最近世界发生的俄罗斯“别克兰人质事件”,通过图像的阅读分析,结合摄影六个要素的学习,进行一次读图时代的体验,让学生们在自己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 建议可用两课时连堂进行,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对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二.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评价表格的自我阅读、自我完善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中的独特表现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在围绕新闻摄影主题的读图过程中,体验人类社会的真实性反映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初步掌握摄影艺术的六要素,并懂得分析表达新闻摄影的主题意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对于摄影的六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也可以按照教学的气氛把重点放在新闻摄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对于人类的启示上。 摄影可以说是个瞬间而又漫长的矛盾艺术,如何通过镜头能准确而又艺术性地捕捉景物,得出具审美价值的效果,摄影者要通过长时间镜头的捕捉练习,所以在一两个课时中要把摄影的所有经验要素解释透彻非常困难。因此,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课堂反映,应该适时调整课程的中心,让学生自主寻找兴趣所在,能够理解一两个要素,并加以反馈,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其次,每一个镜头捕捉的景物都会是一个故事,一个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的故事,如何让学生明白摄影是社会真实的反映,让学生从形象视觉表现升华到人类情感的体验,这将是一个难题。 四.教学过程

摄影课程近期教案

摄影课程近期教案

摄影课程实施方案 兴趣是学生发展的好基础,给爱好摄影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更好的完成摄影兴趣小组活动任务,本学期摄影兴趣小组活动工作情况计划安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摄影的认识还是很浅,对摄影的技能了解不全面,增加了兴趣小组的教学难度。 二、教学目标 通过摄影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摄影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摄影兴趣小组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摄影人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措施 1. 完善健全摄影兴趣小组 摄影兴趣小组要求对摄影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及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保管好摄影工具、 2、确定辅导重点和难点 1重视基础训练,以摄影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抓住难点强化训练,解决实践操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2了解摄影基础知识,包括相机的清洁、保养、构图、用光的基本知识等。 4指导学生从事摄影创作,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较高艺术品味的作品来。 5掌握立姿、坐姿、横向、竖向持握相机的正确方法、掌握数码相机储存卡的正确使用、会使用电脑做基本的数码相片编辑。

6 积极参加各种摄影类比赛,开展摄影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以此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摄影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授课计划 本课程计划授课17课时,每次30分钟,其中组织外拍17次。 计划采用摄影基础理论讲解与优秀作品欣赏同时进行的方法,让学生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同学们也可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我会将学员作品下载下来,在下一次课上点评。 利用积极的互动方式一定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举办摄影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校园网等将它们的作品公示,以鼓励孩子得创作积极性。

摄影摄像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摄影摄像技术应用课程代码:07206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发展、摄影摄像前景展望、传统摄像和数码摄像、数码摄影摄像与计算机完美结合、使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照相机和摄像机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摄影和摄像作为现代文化的视觉媒介,正以其无限的创造能力、快速的转移能力、精确的复制能力、海量的存储能力、高效的检索能力以及图像的直接获取和传输能力,日益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崇,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掌握摄影和摄像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紧密结合当前摄影摄像技术发展水平和实际应用状况,全力突出数码摄影和摄像,有效进行相关课程整合,在横向上将摄影与摄像两块内容结合在一起。在纵向上将摄影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摄像与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习者掌握完整的摄影摄像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摄影和摄像、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等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理解摄影和摄像技术的有关理论知识。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摄影摄像技术是研究摄影和摄像在数字媒体中的运用的学科,所以它与数字媒体艺术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摄影摄像技术应用与艺术欣赏、构成基础等课程成平行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章摄影与摄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对摄影与摄像基本内容的介绍,要求掌握摄影摄像的特点与本质上的区别;了解国内外数码影像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景。熟悉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进行自动曝光模式拍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摄影 1. 摄影概述(一般) 2. 摄影的发展(一般) 3. 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次重点) 第二节摄像 1. 摄像概述(一般) 2. 摄像技术的发展(一般) 3. 传统摄像与数码摄像(次重点) 4. 视频的后期制作(一般) 第三节摄影摄像前景展望 1. 数码摄影摄像与计算机完美结合(一般) 2. DV存储介质的发展(次重点) 3. DC、DV的融合趋势(一般) 第四节摄影摄像入门 1. 使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一般) 2. 使用数码摄像机摄像(一般) 第二章照相机和摄像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针孔成像和透镜成像原理及两者的区别;掌握DC、DV 的成像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DC、DV系统部件及作用;掌握景深、焦深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能够进行变焦拍摄;会进行数据传输。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DC和DV工作原理 1.针孔成像(重点) 2.透镜成像(重点) 3.工作原理(重点)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导言 l 9世纪上半叶。经过法国人尼普斯·达盖尔等先辈的不懈努力,在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从此,影像就逐渐被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商业艺术设计、印刷方面更是广为使用,它使原来需要经过很多年训练才能画出来的形象,只需经过镜头和显影等摄影技术就能轻易地反映出来,而且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许许多多的商业印刷品和商业喷绘作品都使用了影像元素。 目前人们对影像这一元素有着许多方面的研究,如艺术摄影、广告摄影、产品摄影、服装摄影等;但是从影像和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却不是太多,因此,本课程从新闻摄影的角度进行探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影像这一元素为设计服务。 摄影实践是指摄影者运用照相机及其辅助器材进行摄影创作的具体过程。 第1章概论 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①1839年8月19日,公布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详细经过,摄影正式诞生。 ②在我国远在二千多年前,科学家对摄影的几何光学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了物与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性。 ③到了16世纪1816年,法国人尼斯得到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到1826年,他终于拍摄成世界最早的照片,到1839年,才产生感光材料—银版 第二节摄影与摄影艺术 一、摄影的含义 二、摄影在社会的作用 三、摄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摄影与绘画的矛盾 摄影是: 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 用脑去思维、用手去捕捉 第三节摄影的基本特征 一、摄影的技术特征 二、摄影的表现特性 1、记实性 2、瞬间性 3、选择性 题材的选择 最佳时机的选择 拍摄技术的选择 处理方式的选择 思考题:从摄影、数码摄影的发展历史来解读当代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的发展与变化。自学:将收集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1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 (班级, )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旅游、文秘等专业的考查课。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对于其他专业类的学生,本课程亦可以作为其选修课程或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目标:系统地了解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基本知识;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掌握各种专题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对照片进行加工、对视频进行编辑的基本方法。 (3)与其他课程的分工和联系 前导课程是“计算机操作基础”等。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 (1) 知识要求 对于摄影来说,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摄影基础主要就是解决在摄影创作中的技术问题。本课程主要讲述照相机的基本原理,镜头的选择和应用、光圈、快门的调整、景深的应用以及滤镜的使用、灯光布置、基本的构图原理以及数码摄影、数码照片的计算机处理等。 (2)能力要求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相机进行拍照,并根据摄影创作的目的来确定相应的器材和技术参数。能够使用计算机对数码照片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3)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3、课程内容及知识、能力要求 任务一初识摄影 [教学重点]: 各种拍摄的基础常识与摄影姿势。 1.1认识摄影 1.2认识数码摄影 1.3认识数码单反相机 1.4认识镜头 1.5掌握对焦(摄影姿势) 任务二使用数码相机 [教学重点]: 对焦的方式、要点、数码相机常用设置。 [授课章节及知识点]: 2.1摄影对焦 2.2设置测光模式与曝光模式 2.3数码相机常用设置 任务三拍摄基础及技巧 [教学重点]: 2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大纲景深的控制因素、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影调和质感。

(完整word版)摄影课程教案

摄影课程教案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由我负责给同学们讲解摄影这门艺术,将各位同学带入摄影这门艺术殿堂。初窥门径。 一、光,颜色 1.光,我们摄影所涉及的有自然光和人工光源。 2.自然光,又称天然光,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光, 3.人工光源,也就是我们通过灯光获取的光源。 4.光线有冷暖的区别,比如太阳光早晚的的时候成红黄色,这就是片暖,我们 的室内的家用荧光灯片冷,拍出的照片片冷,发蓝色。 5.我们所看到的光线从冷暖程度上是用色温表示的,比如3000K属于冷光,正 常的5000K的白光,6500K以上光线片暖。 6.物体所展现的色彩,都是通过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中的,相机实 际上是个人体仿生学光学记录仪器。 二、正确认识我们手中的工具——照相机 1.相机是如何产生的,从艺术的角度讲,摄影艺术起源于对图像的写实记录。 也可称为写实艺术。 2.最早出现的相机是xxx相机,当时的相机还是只能使用一次成像的产品。 3.后来在柯达公司的创新下出现了可更换胶片的35mm相机,所谓35毫米相 机指的是xxx 4.相机的结构,镜头部分,机身部分,棱镜部分,握柄部分,存储部分,电子 显示部分,电子接口部分。(配图和实物机拆解观察) 5.大家看,这部分就是镜头部分,镜头是由多个镜片的组合实现的,根据焦距 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镜头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50mm),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也可以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镜头也越来越具有更强的科技性能了,ED结构镜片,镜头防抖性能,镜头静音高速马达、内变焦技术、电子测光。都为我们获得更完美的图像,高效和稳定。 现在我们使用的相机都具备了ED镜片,请看图中的镜片结构,简单的说光线在进入镜头的时候,由于镜片拉伸图像,物体的边缘会出现蓝色的亮边,ED 镜片结构就可以相应的解决掉一些问题。 防抖功能,能在我们手持相机的情况下,解决因为震动捕捉图像不清晰的问题。低速快门拍摄尤为明显。 静音马达,以及内变焦技术,加快了我们的对焦速度,更快捷的捕捉图像。 电子测光,可以将景物的正确曝光度通过红外感应测出正确的曝光数值。 6.握柄部分,电池在此部分,快门释放按钮即右手丰富的功能键位。 7.存储部分,拍到的图像要存储到一定的介质上。常用的有CF卡,SD卡,记 忆棒,记忆棒是索尼公司的专有储存卡。当然,每种储存介质也有性能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储存的速度,相对应的几种介质的存贮速度如下: 8.CF卡133X为:10M/s CF卡266X为:20M/s SD卡为:20M/s

摄影摄像技术初级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 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影像技术 授课专业: 授课教师:戴曜 教务处制

课程教学进度表(20 ~20 学年第二学期) 周次/日 期周 学 时 其中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内容名称、实训项目名称、讨论题目等)讲 授 课 实 训 课 讨 论 第1周 2 摄影概述 第2周 2 功能摄影 第3周 2 简史 第4周 2 概念与基本特性 第5周 2 欣赏与分析 第6周 2 欣赏与分析 第7周 2 照相机 第8周 2 摄影构图 第9周 2 形式美法则 第10周0 五一放假 第11周 2 数码摄影 第12周 2 商业摄艺术摄影 第13周 2 新闻摄艺术摄影 第14周 2 作品讲评1 第15周 2 作品讲评2 第16周 2 作品讲评3 第17周 2 作品讲评4 第18周 第周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 2011年2月28日2011年2月28日

课程名称影像技术课程编号06070 总学时24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定位专业技能课、摄影技术学习及应用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在广告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初步了解摄影的基本内容,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照相机并能运用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摄影的方法拍摄照片。 课程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类型,工作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和照相机的镜头,了解闪光灯,滤光镜与摄影的附属器材以及影像的记录与存储,并熟练操作照相机。学习摄影的构图原理与技巧,拍摄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作品。 课程教学步骤设计(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室内摄影拍摄的基本方法,领会创意的表现方式、熟练掌握室内布光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熟悉技术相机的基本调控方法以及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摄影能力、创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掌握广告摄影布光和拍摄的技巧、数码相机的正确调整操作,广告摄影的创意方式。 2、掌握不同质感产品的拍摄布光方法,并将拍摄图片熟练运用到包装设计中。 3、掌握室内不同题材的布光方法,和后期制作软件相结合,运用创意思维,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