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曲身段表演中的神情美

合集下载

戏曲演员对眼神和心理节奏的理解与感悟

戏曲演员对眼神和心理节奏的理解与感悟

戏曲演员对眼神和心理节奏的理解与感悟在戏曲演员的表演中,眼神和心理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以及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将对眼神和心理节奏在戏曲表演中的理解与感悟进行阐述。

眼神在戏曲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眼神的变化,演员可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在喜剧中,演员可以利用眼神来表达角色的欢乐和幽默,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喜悦心情。

而在悲剧中,演员可以通过眼神的哀伤和忧郁来表达角色的痛苦和悲伤,引起观众的共鸣。

眼神的细微变化可以传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变化,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体验。

心理节奏也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节奏可以理解为角色情感的起伏和内心活动的节奏感。

通过心理节奏的掌握,演员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的情感流动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在表演角色的愤怒和愤恨时,演员可以通过加快语速和音调的提升来展示角色内心的激动和冲动,使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愤怒和激情。

而在表演角色的悲伤和忧郁时,演员可以通过减缓语速和音调的下沉来展示角色内心的沉郁和伤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心理节奏的把握可以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起伏。

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对眼神和心理节奏的理解和感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培养和提升。

演员需要通过对剧本的深入研究,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并将其转化为眼神和心理节奏的具体表达。

演员需要通过反复排练和表演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眼神和心理节奏的运用。

在演员与角色的共鸣和融合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演员可以逐渐深入思考和感悟眼神和心理节奏的运用之道。

眼神和心理节奏是戏曲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元素。

对眼神和心理节奏的理解和感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来培养和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演员才能更好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体验。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水平不仅决定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更是体现了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首先,戏曲演员的身段和仪态展现了舞台表演的艺术美。

戏曲舞台上,演员通过身体语言展现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例如,京剧《霸王别姬》中的扮相著称,男角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高贵典雅地走上舞台,优美、矫健的身姿配合着歌唱、念白和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气势和个性。

身段、仪态的恰当展现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更让角色更加真实、生动。

其次,演员的演技和语言能力也是体现艺术美的重要标志。

演员需要掌握精准的发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能够通过音律、唱腔、音调的升降起伏,配合戏曲音乐的编配,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演员的演技水准高低直接影响到角色的表现力和戏曲艺术的质量。

例如,新编历史剧《大秦宣太后》中,饰演唐玄宗的演员开场自白时表现了统治者的自卑和内心的挣扎,表演自然、细腻、有内涵,凸显出演员的才华和修养。

最后,演员的音乐艺术表现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扩大戏曲舞台表演的艺术空间。

演员需要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音调和音乐的情感表现,使音乐与表演完美融合。

例如,京剧《红灯记》中的“二黄”(黄瑞光、黄韵玲)表演中,明快的念白、奔放的唱腔、神秘的乐器,线条感强、节奏明亮,展现出了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演员的音乐表现力。

总之,戏曲艺术之美在于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奇妙的演艺魅力。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通过身段、仪态和表现手法,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内在性格,从而表现出戏曲舞台表演的艺术美。

因此,演员的精湛表演技艺是戏曲艺术的核心,也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浅谈花旦身段的美学韵味

浅谈花旦身段的美学韵味

浅谈花旦身段的美学韵味作者:张乐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4期摘要:京剧花旦的身段是否优美,关系到表演的韵味,关系到整台戏的艺术气场。

其美学韵味具体表现在:“意”“气”相通,虚实结合;“劲”“力”融合,刚柔相济;灵动飘逸,浑然天成;兼收并蓄,适时创新。

关键词:京剧;花旦;身段;美学一、花旦身段概述“花旦”一词兴起于元杂剧,多扮演热情机智、天真烂漫的年轻女性。

中国京剧艺术行当分类繁琐细致,花旦艺术是旦行中的一座艺术奇峰,相对于内敛端庄的青衣“正旦”地位而言,花旦犹如一枝活泼的海棠花,凭借灵动的眼神,妩媚的身段,细腻的表演,丰富的唱念,形成了独有的花旦表演套路。

以花旦为主的剧目如《金玉奴》《红娘》《梅龙镇》《桃花村》等,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比其他行当更多的观众目光。

荀慧生先生的荀派花旦艺术,更是独树一帜,中西结合,提倡旦角的“美、媚、脆”,理念是让人物各方面都体现出表演的美感,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美学韵味。

花旦的身段是否优美,关系到表演的韵味,关系到整台戏的艺術气场。

作为学习花旦艺术20多年的青年演员来说,我在表演中对于花旦身段的美学韵味深有感悟,本文尝试结合有关剧目实例,阐释花旦如何体现身段的美与韵。

二、花旦身段美学韵味的具体表现1.“意”“气”相通,虚实结合京剧表演中的“意气”“意境”“心气”等,是将表演中的细微之处加以重视放大,通过做工与身段外化,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心理状态。

老艺术家们常说,“心到哪儿,气就到哪儿”,这样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内外合一了。

比如水袖就好像是你手臂的延伸,可以随意挥动,而不是没有生命的两根绸子。

《红楼二尤》里尤二姐被王熙凤算计,百般凌辱万念倶灰,用大量丰富的水袖技巧把这种陷入绝境的精神状态形象地展示出来。

在这过程中,演员需要通过“意”与“气”来带动身段,以气显韵,从而使整个身段表演趋于完美。

戏曲本来就是虚实相生的写意艺术。

唱、念、做、打“四功”里,做工多数都是虚拟性的,在《拾玉镯》里有最典型的体现。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而演员的表演艺术则是戏曲得以传承的重要保障。

戏曲表演中演员能够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表情、眼神和声音等多种艺术手段,传递出角色的心情、情感和性格特征,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实现舞台上的造型美、音乐美、语言美、动作美的统一,以及表演中所涉及的人文、道德、历史、社会等多种价值的传承和弘扬。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一、肢体美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的肢体语言是表现角色性格特征、表达情感和情境的主要方式之一。

演员的动作优美、自然、流畅,做到了“势顺情达”,能够切实地把角色生动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京剧中武生出场时的打招呼礼仪、女子跳花旦时的柔美舞蹈,以及老生在剧中的盘腿玩物、袖手潇洒等,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角色形象和情感的。

肢体美的体现还包括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动作,例如莲花落中曾宝钗出家时的软膝跪地、霸王别姬中项羽哭天抱地时的拍胸顿足,都是演员通过准确的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二、语言美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语言美是指演员运用正确的发音、音量、节奏和语调等技巧,让观众听得懂、感受到戏曲中的抑扬顿挫和情感饱满。

例如,京剧中唱腔高亢豪放,表现出武将骨气凛然的英雄气概;花鼓戏中重音和伴奏相间,表现出恢宏大气的场面;黄梅戏中细腻柔情的唱腔,则让人听得心醉神迷。

另外,演员在表演中还会使用暗喻、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戏曲语言的艺术性,以及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京剧中魏文侯在贪污受贿的场面中,用“开宝箱”来暗示自己受贿,让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他的贪欲和卑鄙。

三、心理美戏曲表演中演员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及其内心世界,正是“心理美”的体现。

演员通过对角色心理状态的刻画,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共鸣感情。

例如,金蝉脱壳中,人物骆冰在失去梦中情人后,表现出撕心裂肺的痛苦,让观众感同身受、泪如雨下。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_1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_1

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浅析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中国戏曲发展至今早已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表现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戏曲身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演员通过身段动作的展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喜怒哀乐。

不同的角色走的“台步”也不同,有青衣台步、花旦台步、老旦台步、武生台步以及老生台步等。

还可以利用扇子、甩发、水袖以及手帕等道具来更好的丰富演员形象。

如果没有戏曲身段,角色也就失去了该有的生命力。

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是戏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一、以生活为基础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戏曲身段的展示也离不开自然生活的真实情况。

如:戏曲演员在赏花的同事必须要用手指向花开的方向,眼神也要真实可感,表现出对花朵的喜爱和赞美,并且闻花的体态也不似平常,而是将平常的体态放大化,在闻花的同时要带给观众一种美感,此外步伐和手势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一点和话剧演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戏剧话剧演员在表现看花时,并没有戏剧那么多的讲究,反而更为随意,对演员的手脚也没有固定的要求,相对来说,话剧演员要自由得多。

和外国剧目相比,戏曲的形体动作更贴近生活,向人们展现自然生活的内涵。

如:《秋江》一戏中,扁舟上,陈妙常和老艄公根据客观环境的改变不断改变自身的身形动作,两人用一高一低的动作表现出生活处于起伏波涛之中人们对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演员将优美的身形加以适当的夸张,配合节奏的改变,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戏曲带个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也有情感上的渲染,如:《拾玉镯》中,演员通过对玉镯拾起又放的形象展示,使观众切身的感受到剧中人物矛盾挣扎的内心活动。

二、动作自然角色的一举一动贯穿整个戏剧的演出,也就是说戏曲的身段推动着整个戏曲剧情的发展,随着剧情环境、节奏的改变,演员身段、唱腔围绕着剧情的变化而改变,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表演,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自然如常,如:《卷席筒》中苍娃儿和《柜中缘》中淘气儿两个角都采用了口语化的台词和生活化的形体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演员在舞台上所展现的艺术美更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除了要精通剧中的唱、念、说、打等技艺外,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形体、神态、声音和情感等多方面的表现来体现戏曲表演中的艺术美,本文将就这方面展开探讨。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美与其形体表现密切相关。

戏曲表演注重形体语言的运用,演员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人物性格、情感和情绪。

比如在梨园戏曲中,演员对于身体的掌握非常重要,身段要柔美,动作要刚健,步伐要稳健,整个表演要有气质。

这些都需要演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练才能做到。

而且,不同的剧种还要求演员有不同的身体表现方式,比如京剧强调功架,越剧讲究轻盈多变的舞蹈,粤剧则追求婀娜多姿的古典美。

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剧种特点来塑造自己的独特形体美,这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美。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美还与神态表情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戏曲表演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传递给观众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情绪,是舞台表演中的精髓所在。

演员们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内心的世界,同时也要与唱腔、动作配合,以此来加强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在京剧中,演员需要通过脸谱的表演来诠释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眼神的运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越剧中,演员则需要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来展现人物的细腻情感,带给观众深刻的艺术享受。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展现的神态表情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美。

声音的表现也是戏曲表演中演员体现艺术美的重要方面。

戏曲表演中的声腔是表演者情感和意志的传达媒介,也是演员体现角色音乐美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剧种要求演员用不同的发声方式来呈现唱腔,比如京剧讲究平梆、生腔、老生唱腔等,越剧则要求婉转柔和的高腔、刚健有力的甚腔等。

演员们需要通过发声技巧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气质,使观众在听觉上获得艺术的鉴赏。

浅谈戏曲身段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浅谈戏曲身段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浅谈戏曲身段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浅谈戏曲身段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摘要】对于戏曲来说,人物的塑造是通过提炼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再经过艺术加工完成的。

如包拯的刚正不阿,诸葛亮的贤明睿智等,都是戏曲中的典型形式。

在戏曲舞台上,戏曲人物的身段表达人物的神情与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借本文略谈戏曲身段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戏曲身段人物塑造1、戏曲身段在人物塑造的作用1.1人物个性戏曲表演艺术中所说“心得身不得不行,身得心不得也不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戏曲人物要鲜活生动,必须身段与形象特点相一致才能到达目标。

所以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扮相要漂亮,而神情和动作更要从身段中表达出来。

如在?武松打店?这一作品中,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演出脱衣缠铐、砸开手铐、持烛查房、比试“武器〞等动作。

动作配以神情,观众就能知道武松的处境。

其中搓掌踱步的动作表现了武松心中的情绪,而耍罗帽这类技巧性的动作那么代表武松此刻正处于危险的状况中。

矫健的动作,配以胆大心细的形体,很好地表达了武松的英雄本色。

演员在塑造武松这个人物时,一方面要练就敏捷的动作反响,另一方面那么要表达武松机敏沉着性格。

而这个人物是否演得好,演得到位就在于演员的身段是否神似,是否表现出了武松果断威猛的人物个性。

另一部作品,晋剧?小宴?中,人物吕布的性格也是通过身段得以表达的。

在剧中,吕布对貂蝉的调戏和肆无忌惮的个性是通过一系列“挑、扫、绕、点、摆、立〞的动作表达的。

吕布先是用双翎左右一拦,貂蝉退无可退。

吕布此时再用单翎一扫貂蝉下巴,身段配合情欲的眼神,吕布的人物性格跃然而出。

1.2情节过程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人物的性格通过唱腔与舞台动作的结合而形成。

身段动作对于戏曲人物的塑造来说,有着表达情节过程的作用。

一般来说,特定的角色在戏剧情节中的行动过程可以起到推动情节开展的作用。

比方在?秋江?这部作品的“赶舟追郎〞中,划船的艄翁所划的船其实是虚拟的,但艄翁通过手中船桨的动作所表达出来的幽默和诙谐正起到了丰富戏曲情节的作用。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摘要】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表演展现出艺术美的独特魅力。

表演技巧体现的艺术美,包括技法功底和演技功底相结合,让角色更加生动立体。

形体动作展示的艺术美,通过舞台动作的设计和表现,展现出角色的气质和特点。

声音表演呈现的艺术美,通过声线的运用和音质的把握,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情感表达揭示的艺术美,演员通过情感的真挚表现,打动观众的心灵。

化妆服饰展现的艺术美,通过精心设计的化妆和服饰【关键词】戏曲、舞台表演、演员、艺术美、表演技巧、形体动作、声音表演、情感表达、化妆服饰、独特魅力、观众、视听盛宴。

1. 引言1.1 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演员是整个戏曲表演的核心,他们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通过他们的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演员的表演水平和演技直接影响着整个戏曲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戏曲表演技巧。

戏曲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艺术形式,其中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演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打等技艺,才能在舞台上完美呈现角色形象。

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还需要通过形体动作、声音表演、情感表达等方面展现出艺术美。

他们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声线变化、情感表达等细腻而精湛的演技,都是演员在舞台上展现艺术美的重要方式。

演员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使得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节都能传达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1.2 戏曲舞台表演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戏曲舞台表演所展现的艺术美,既体现在表演技巧的高超运用上,也体现在形体动作、声音表演、情感表达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

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艺术美不仅体现在演员们熟练的表演技巧上,更体现在他们展现的形体动作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戏曲身段表演中的神情美
作者:林川媚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3期
【摘要】戏曲表演以“美”开端和结尾。

精彩纷呈的歌曲表演,都是经过美学的层层筛选产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表演始终以美为原则,戏曲表演中的美主要是通过神情、神韵、气息等元素表现出来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戏曲身段表演中的神情美。

【关键词】戏曲;身段表演;神情美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24-01
戏曲舞台形象不仅要求形似姿美,更要求神似态肖;既追求招式功架的姿态美,又讲究情真意表的神态美。

由此可以看出,戏曲表演的专业性体现在将角色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富有角色灵气,使其具有生机和活力。

本文主要从神情方面具体分析戏曲表演的专业性。

一、运用眼神为人物传神写照
人的面部表情是内心世界的表达,一切面部器官都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眉开眼笑、咬牙切齿、眉来眼去等。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面部表情描述中的最多的就是眼睛。

戏曲主要运用唱、念、做、打等手段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没有眼神的配合是不可能塑造出活灵活现的角色形象的。

例如:《杨门女将》中,佘太君向焦赞询问战情的眼神,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其既想知道打仗的结果,又害怕听到杨宗宝的死讯。

孙儿的死给佘太君带来沉重的打击,知道消息的那一刻这位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统帅呆滞的望着前方,而后身体向前一栽,死死的按着桌子,眼神暗淡无光。

唱完摇板之后,颤抖地从头上取下为孙儿庆寿的红花,悲痛欲绝。

听到柴郡主的讲话,为了安定军心,保卫国家安全,她努力保持镇定,不让大家看到她的悲伤与无助,这一段表演虽然没有太多的动作,但是情绪变化特别大,这种情绪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眼神表达出来的,主要运用了望、忧、惊、痴、垂、泪眼等眼神表现手法,将一位英雄失去心爱的孙儿的悲伤情绪,和为了国家的安定强忍悲伤情绪,保持镇定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传神的眼神赋予角色生命,使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实现角色形象和演员本身的融合,将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

二、眼神的具体表现手法
第一,眼睛的扩大。

戏曲是面对关众的表演,眼睛的运用十分关键,一定要给观众以眉目清晰,神清气爽的感觉。

因为先天生理条件的不同,有的演员的眼睛大并且十分灵活,不用刻意满眼都是戏,但是忽略了眼法的运用,照样无法刻画出富有生命的人物形象。

为了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演员是不允许使用自然眼进行舞台表演的,必须练习将眼睛扩大,训练方法主要
有:提眉腰、绷眼睑、挑眉等,通过扩张上下眼睑,上提额肌,带动眉尾上提,使眼睛扩大,这种表现手法一般用在亮相或者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

第二,眼睛的光亮。

表演时眼睛不仅要大,而且要有神,眼睛晶亮闪光才具有表现力。

例如:《醉写》表演中,演员一定要炯炯有神才能突显李白的旷世奇才;《水浒传》中武松手刃西门庆时目光如炬,令人感到十分的畅快。

戏曲表演中眼神的光亮十分重要,眼目的高度集中可以增强眼神的光亮,使观众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第三,眼睛的灵活度。

戏曲表演中眼神不仅要有光亮,而且要特别灵活,使眼睛会说话。

艺术大师梅兰芳经常使用鸽子来训练自己眼睛的灵活度,为其表演锦上添花。

例如:《醉酒》中,杨玉环欣赏夜景时,听到下人来报:皇上摆驾西宫了,皇上的失约让杨玉环感到吃惊,但是为了保持其贵妃身份,喜怒不形于色,只能暗惊。

这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采用以扇遮口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使观众看到杨玉环吃惊的表现,又可以感受到杨玉环的心理活动。

三、神容的完美配合
意思就是面部表情统一,才能传神的刻画人物形象。

眼神要和各个器官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表达感情。

嘴是语言表达的主要器官,它可以形象生动的表现各种情绪,如目瞪口呆、樱桃小口、咬牙切齿等,人在吃惊或惊吓的状态下必然会使嘴巴大张,并且倒吸凉气;仇恨时咬牙切齿,目光斜视,胸膛颤抖;鼻子的变化比较微小,需要仔细观察,高兴时鼻孔微张,细气呼吸,伤心时鼻翅蠕动,嘴角微瘪,伤心的眼泪便落下来了,愤怒时鼻孔大张,粗声粗气,甚至发出一连串的哼哼声。

旦角要注意表演过程中的美观性,鼻孔不宜过于张开,表演效果达到即可,不要过于夸张,彩旦由于其形象比较泼辣,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动作可以稍微夸张一些。

眉毛也是面部表情丰富的得力助手,表现忧愁的情感时,有双眉紧锁、眉头微蹙、愁眉苦脸等表现喜悦的情感有,眉开眼笑、喜气洋洋等,当遇到高兴的事情或者表现爱情时,只要“眉飞眼舞”即可,表情不要过于夸张,否则会显得低俗。

除此之外,脸颊、额头、耳朵等都可以表现人物情感,将角色刻画的活灵活现。

不论是眼神还是其他表情的运用,都要勤于训练,掌握要领并能够熟练运用,动作规范,精美准确。

戏曲表演是中国的国粹,其内容博大精深,不是我们用语言可以表达出来的,戏曲表演过程中讲究神韵美,除了面部表情之外,还要配合形体动作,二者相互结合,高度统一,才能将人物形象表现的有活力、有意境,最终达到神情韵美的最高表演境界。

参考文献:
[1]尹秋艳.谈戏曲身段表演中的神情美[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2,(33):125-128.
[2]孙曙霞.浅析戏曲表演中身段与表演[J].理论研究,2010,(0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