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_冯非儿

合集下载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移植物抗宿主 病的科普知识
课件
目录 介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本概 念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和治疗 方法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近期研究进 展 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移植患者的 影响 结语
介绍移植物抗 宿主病的基本
概念
介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介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基本概念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移植物抗宿主 病的预防和治
疗方法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和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如何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 生?
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后应采取 哪些治疗方法?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和副作用有 哪些需要注意的?
移植物抗宿主 病的近期研究
进展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近期研究进展
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来改善病情?
结语
结语
重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重要性 和严重性 呼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和宣 传
结语
提醒大家重视并关注移植患者的健康问 题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最新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研究有 哪些突破? 有哪些新型治疗手段正在开发 中?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近期研究进展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前景如何?
移植物抗宿主 病对移植患者
的影响
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移植患者的影响
移植物抗宿主病对患者的生活 质量有何影响?
如何帮助患者应对移植物抗宿 主病的困扰?
移植物抗宿主病对移植患者的影响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_课件模板
诊断:
应考虑气管食管瘘的形成。吞咽困难提示 病变纤维化引起瘢痕狭窄。
3.真菌性食管炎 真菌性食管炎的临 床症状多不典型,部分病人可以无任何临 床症状。常见症状是吞咽疼痛、吞咽困难、 上腹不适、胸骨后疼痛和烧灼感。重者胸 骨后呈刀割样绞痛,可放射至背部酷似心 绞痛。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发生严重出血
内科学疾病部分:移植物抗宿主病>>>
诊断:
但不常见。未经治疗的病人可有上皮脱落、 穿孔甚至播散性念珠菌病。食管穿孔可引 起纵隔炎、食管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对持 续高热的粒细胞减少病人应检查有无皮肤、 肝脾、肺等播散性急性念珠菌病。
4.病毒性食管炎食管的HSV感染常同 时有鼻唇部疱疹。主要症状为吞咽疼痛。 疼痛常于咽下食物时加剧,
内科学疾病部分:移植物抗宿主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移植物抗宿主病>>>
预防:
crolimus)正在试用。此外,对骨髓移植 者用抗淋巴细胞血清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或血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免疫缺陷 或免疫抑制者输血及血制品时,要先将血 液或血制品经过放射线照射后再应用。
内科学疾病部分:移植物抗宿主病>>>
有关症状: 呕吐、口腔溃疡、脾肿大、呕吐、口腔溃 疡、脾肿大、腹泻、丘疹。
内科学疾病部分:移植物抗宿主病>>>
症状及病史:
脱屑增厚或角化不良、苔藓样皮疹等,晚 期出现皮肤硬化或关节挛缩。肝脏亦是 GVHD的靶器官,aGVHD较多见,轻者无临 床症状,重者肝区不适、脾大、黄疸等。 肝功能异常是GVHD的重要表现,ALT、AKP、 胆红素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口腔黏膜可 发生溃疡或片状剥脱,晚期可发生口腔干 燥,当BM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内容课件模板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输血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医疗过程,可以帮助许多患者恢复健康,然而,尽管现代输血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输血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输血传播疾病。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传播疾病、其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和策略。

一、输血传播疾病的概述输血传播疾病是指通过输血或血制品的使用而传播给受血者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是由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可以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输血传播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病毒感染:与输血相关的病毒感染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这些病毒可以存在于捐血者的血液中,在输血过程中被传播给受血者。

2.细菌感染:输血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当输血产品的采集、保存或输送过程中卫生条件不当时,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等。

3.寄生虫感染:输血也有可能传播某些寄生虫,例如疟原虫、血吸虫等,这些寄生虫可以存在于捐血者的血液中,并通过输血传播给受血者。

二、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的重要性:1.保护患者安全:输血传播疾病可能对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通过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受到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维护公共卫生:输血传播疾病不仅对患者本身构成威胁,还可能通过患者传播给其他人,造成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可以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维护公共卫生稳定。

3.保障血液资源质量: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疾病需要对血液捐献者进行严格筛查和血液检测,确保捐献的血液质量安全可靠,这样可以保证血液资源的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输血服务。

4.减少医疗成本: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疾病后所需的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通过有效控制输血传播疾病,可以节约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其处理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其处理ppt课件
❖ 发生机理:输入的供者免疫活性T淋巴细胞将受者不同的HLA 抗原认作异体,对受者(宿主)细胞、组织进行攻击
❖ 临床表现:发热,皮疹,腹泻,肝功异常,全血细胞减少, 常出现于输血后8—10天,病人于输血后3—4周死亡,死亡 率>90%
❖ 预防:g射线辐照(含细胞成分)
41
42
TA-GVHD发生条件
仅有手术止血困难,或无临床症状,仅在输血后发现贫血更
重,甚至因贫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18
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及/或寒战 恶心或呕吐 疼痛 低血压和/或心动过速 肾功衰 DIC
发生率(%) 82 12 19 12 33 8
19
急性溶血反应发生机理
❖ 患者血浆中血型抗体与供者红细胞膜抗原反应,产 生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释放出的C3a及C5a具有 过敏毒素活性)、产生细胞因子、激活凝血系统, 导致血压下降、消耗性凝血障碍等。
❖ (1)供者与宿主HLA不相容,(2)供者血中存在免疫活性 细胞,(3)宿主免疫无能,不能排斥供者细胞;(4)有血 缘关系的供受者:如供者HLA恰为受者HLA单体型的纯合子, 或接受家庭成员的血液,则TA-GVHD可能发生于免疫正常的 宿主,因为宿主并不将供者细胞认作异体,而供者将宿主认 作异体,对其进行破坏。
2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急性反应
免疫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非免疫反 应
细菌污染 循环负荷过重 空气栓塞 低体温 出血倾向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肺微血管栓塞
迟发反应
迟发性溶血反应 GVHD 输血后紫癜 输血所致免疫抑制作用 白细胞或血小板输注无 效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血栓性静脉炎 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 肝炎,艾滋病,巨细胞 病毒,细菌,梅毒,寄 生虫等)

为什么不提倡输亲属的血?

为什么不提倡输亲属的血?

输亲属的血发生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可能性大。

输血所致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发病快、疗效差、死亡率高达90%。

此病是输入含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的血液(或成分)后,淋巴细胞大量增殖,然后向宿主发起攻击,导致宿主遭受严重病理损害甚至死亡,这是一种致命的输血并发症。

过去认为这种并发症少见,但随着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不断认识,近年文献报告的病例增多。

美国血库协会(AABB) 1990年的调查报告就有12例;日本的高发病率(心脏手术后发病率为1/660)更引人关注;国内报道较少。

因移植物抗宿主病不易诊断,发病后迅速恶化致死,故实际患病人数可能要比已知病人更多。

对于移植物抗宿主病确切的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发病主要与受者的免疫状态和供者的HLA抗原相关。

近年来,有许多非免疫损害病人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报告已被公认。

HLA定型调查表明,此类患者大多是HLA单倍型杂合子(R-ab),而供者是HLA单倍型纯合子(D-aa),并与患者的一个单倍型相同。

当供者的单倍型与受者(R-ab/D-aa)相同时。

干扰阻碍了受者的免疫系统,使其不能识别供者的细胞为外来物,也就不排斥,供者细胞得以在受者体内增殖。

但移植物却视宿主细胞为外来物,对受血者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应,大量破坏受者体内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细胞,产生致命的抗宿主反应。

已报告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例,由亲属供血者引发者居多。

因供者若是受者的亲属,单倍型相同(R-ab/ D-aa)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Petz等统计 15例移植物抗宿主病,7例是亲属供者,13例为单倍型纯合子。

有人认为,日本的高发病率,与用亲属作供者和基因同质性较高有关。

有关专家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第二代血亲供者[如(外)祖父母、(外)孙子女等]比第一代血亲供者(兄、弟、姐、妹)危险更大。

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移植物抗宿主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移植物抗宿主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移植物抗宿主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由于移植后异体供者移植物中的T淋巴细胞,经受者发动的一系列“细胞因子风暴”刺激,大大增强了其对受者抗原的免疫反应,以受者靶细胞为目标发动细胞毒攻击,其中皮肤、肝及肠道是主要的靶目标。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30%~45%,慢性者发生率低于急性。

二病因移植后异体供者移植物中的T淋巴细胞,以受者靶细胞为目标发动细胞毒攻击而致病。

供者和受者HLA配型的不合位点越多,发生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越大;女性经产妇或受孕多次的供者,由于在妊娠期受胎儿异体抗原刺激而致敏,她们所提供的移植物易诱发移植物抗宿主病,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且程度越重;受者移植前反复输血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受者发生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均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供者有病毒感染也如此。

三临床表现根据移植物抗宿主病在移植后发生的时间,如在100天内发生者称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100天后发生者称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在移植后早期,是移植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及肝脏,少数情况下也可累及其他脏器。

皮肤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主要表现为皮肤充血及斑丘疹,可伴痒、痛。

初发于手掌、足底、随后扩展至面颊、耳、颈、躯干及胸背部,重者伴表皮坏死及皮肤剥脱。

胃肠道受累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每日排便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伴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者出现肠绞痛、便血和肠梗阻。

肝脏病变常最后出现,表现为黄疸、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大多发生在移植后20~40天。

临床上将受累器官的病变程度从轻到重分为Ⅰ、Ⅱ、Ⅲ、Ⅳ度(或级)。

通常仅有皮肤受累者不会威胁生命,如内脏累及,出现重度黄疸、顽固性腹泻和血便、肠绞痛,以及严重的全身症状者则预后不良。

2.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在移植100天后至1年半,少数患者可发生在移植2年后。

迟发性免疫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介绍

迟发性免疫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介绍

⼀、迟发性溶⾎性输⾎反应 (⼀)迟发性溶⾎性输⾎反应的症状 此反应发⽣于曾因输⾎或怀孕产⽣红⾎球抗体者。

此抗体于数⽉或数年后测不出。

但病⼈若再接受有该抗体所对应抗原之红⾎球输⾎时,该抗体数天内增加,造成溶⾎、发烧、⾎红素下降、bilirubin上升,直接抗球蛋⽩试验变成阳性反应。

偶尔有⾎红素尿,但是罕见急性肾衰竭。

(⼆)迟发性溶⾎性输⾎反应的治疗及预防 ⼀般不需特殊治疗。

要监测病⼈的尿量、肾功能、凝⾎功能。

若仍需输⾎,要选择没有该抗体所对应抗原之红⾎球输⾎。

要书⾯告知病⼈此信息,以便转知以后负责输⾎的医疗⼈员。

即使以后抗体⼜减弱⾄测不到,输⾎都要选择没有该抗体所对应抗原之红⾎球输⾎。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病因及症状 当输含具有功能T 淋巴球的⾎给严重免疫不全患者时,这些T 淋巴球不会被受⾎者所除移,反⽽会攻击受⾎者的细胞,造成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发⽣此反应需有:1.捐⾎者和受⾎者的HLA抗原不同,2.⾎品内有具功能的T淋巴球,3.受⾎者不能排斥这些输⼊的T淋巴球。

此输⾎反应临床症状有:发烧、⽪肤炎或红疹、肝炎、黄疸、肠炎、⽔泻、各种⾎球减少、⾻髓细胞减少、免疫不全。

⽬前此症的死亡率超过90%.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预防 ⾎品照放射线可以抑制T 淋巴球功能,⽽能防⽌输⾎所引起之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但不会影响红⾎球、⾎⼩板和颗粒球之功能。

⽩⾎球过滤器并不能有效预防之。

下列情形输含有具功能之T 淋巴球的⾎(包括:全⾎、红⾎球浓厚液、颗粒球、新鲜⾎浆、⾎⼩板)须申请⾎品照放射线。

但新鲜冷冻⾎浆、冷冻沉淀品不必照放射线。

1. 接受⾃体或异体⾻髓或外围⾎液⼲细胞移植者: (1)在收集⾃体外围⾎液⼲细胞前及收集期间所输⾎品须照放射线 (2)建议⾎品照放射线的期限: a. 接受异体⾻髓或外围⾎液⼲细胞移植者,⾄少到停⽤免疫抑制药物,且免疫功能恢复为⽌。

b. 接受⾃体⾻髓或外围⾎液⼲细胞移植者,⾄少到移植后3个⽉,且免疫功能恢复为⽌。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名词解释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名词解释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名词解释
移植物抗宿主病,又称移植物排斥反应,是指在移植手术后,
移植物组织或器官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组织或器官的排斥反应。

这是由于受体免疫系统将移植物组织或器官识别为外来物质,并试
图摧毁它们。

这种排斥反应可能导致移植物组织或器官的功能障碍
甚至失败。

移植物抗宿主病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在移植手术后的几周内,表现为移植物组织或器官的急性损害,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迅速恶化。

慢性排斥反应则是在移植后数月或数
年内逐渐发展的,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逐渐减退。

为了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服用
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免疫系统对移植物组织或器官的排斥反应。

此外,医生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排
斥反应的迹象。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新的免疫调节疗法也在研究中,以期望减
少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
险。

总之,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移植手术后需要引起重视和管理的并发症,对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 TAGVHD )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disease is fulminant and fatal in most patients. TAGVHD is caused by transfused alloreactive donor T lymphocytes that attack host tissue, including skin, liv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bone marrow . M ost patients are immunocompromised,but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can also be involved. Irradiation of blood components is generally recommended to prevent the onset of TAGVHD for susceptible recipients. This review focus on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TAGVHD. Ke y words transfusio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 cell; γ irradiation; pathogen inactivation J Exp Hematol 2015 ; 23 ( 6 ) : 1774 - 1779
away 等[5]报道了 2 例免疫缺陷患儿输血后出现皮 肤红斑、 肝功能损伤及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1983 Brubaker[6] 首次使用了 " 输血后移植 物 抗 宿 主 年, GVHD) 的术语, 病" ( PT此后临床和输血界逐步认 GVHD。1985 年 Leitman[7] 正式 将 其 识和重视 TAGVHD ) 。 命名为 "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 ( TA[8 ] 1991 年, 山 东 大 学 沈 柏 均 报 道 了 我 国 首 例 TAGVHD。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 1775· 关 。多位 学 者 报 道 了 与 氟 达 拉 滨 治 疗 有 关 的 TAGVHD 案 例[15,16], 氟 达 拉 滨 为 DNA 合 成 抑 制 GVHD 发 剂, 可造成淋巴细胞持续减少, 被视为 TA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TAGVHD 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免 由此可见, 疫缺陷受血者, 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如胸腺发育不 良、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及疾病或药物导致的获得 [17 ] GVHD 的 性免疫缺陷 。然而, 少有 HIV 患者 TA+ , HIV CD4 T 报道 可能原因 为 攻击 细 胞, 而受者 + CD8 T 细胞功能基本正常; 另一方面 HIV 可攻击供 + TA者 CD4 T 细 胞, 使 之 丧 失 免 疫 能 力。 ] 生忽视 。 GVHD 目前研究认为, 免疫正常宿主与 TA免疫 功能正常者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多发生于亲属间 [18 ] 输血或缺乏 HLA 多样性种族 。 供者淋巴细胞若 为 HLA 纯合子, 可以逃避 HLA 杂合受者的免疫监 + + 扩增 视。输注的 CD4 及 CD8 同种异体细胞植入、 , TNF IL1 , 及 募集并活化 T 并攻击宿主 大量释放 细胞并使得 HLA II 表达上调, 引起细胞因子风暴, 进而导致广泛的组织损伤, 表现为皮疹、 腹泻、 肝功 [19 ] 能受损及骨髓抑制 。 有学者报道输入无关供者 HLAGVHD 的 Ⅰ类抗原相合的血小板, 有增加 TA危险。亲属之间共有 HLA 单体几率较高, 输血后发 生 GVHD 的风险较非亲属间显著增加。 有研究报 GVHD 比例较 告介绍, 日本非亲缘间输血所致 TA可能是由于 HLA 多样性远小于其他种 其他国家高, 。 HLA 族 全相合的患者间输血也可出现 GVHD, 说 [20 ] 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能参与其中 。 TAGVHD 致死率高于骨髓移植后 GVHD, 其原 因是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受到供者淋巴细胞攻 [21 ] 击, 造血功能重度减损 , 导致严重感染、 出血等。 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TAGVHD 主要发生于两种情况: ( 1 ) 受者免疫低下 或缺失。各种原因导致的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缺陷 患者, 如 严 重 联 合 免 疫 缺 陷 症 及 DiGeorge 综 合 征 等。早 产 儿 由 于 免 疫 功 能 尚 不 完 全 易 导 致 TAGVHD 的发生。疾病或治疗导致的免疫缺陷如霍奇 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 , 不论 是否接受放化疗, 都被视为免疫缺陷者, 需要采取预 GVHD 的措施。氟达拉滨是一种合成的嘌呤 防 TA类似物, 患者用药后 T 淋巴细胞显著减少且持续时 , GVHD 的高危因素。 严重创伤 间较长 是导致 TA者由于需要大量输注新鲜血以及创伤后短暂的免疫
associat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 transfusion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TAGVHD ) 是一种致命 的输血并发症, 多发生于输注未辐照的新鲜血后 2 [1 ] 到 30 天 。患者无法对供者来源淋巴细胞产生足 够免疫反应, 而供者淋巴细胞可识别受者抗原 , 扩增 并杀伤宿主靶细胞, 同时可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及抗 体介导损伤。患者临床表现类似骨髓移植后移植物 抗宿主病, 如发热、 皮疹、 黄疸、 呕吐、 腹泻等。 TAGVHD 常因骨髓衰竭而出现致命性感染和出血 。 研 TAGVHD 发病率约为 0. 01% - 0. 1% , 究表明, 死 [2 ] 亡率约 84% - 100% 。 1955 年, Shimoda 等[3] 首次报道了输血相关移 12 名患者手术后出现红皮病, 植物抗宿主病, 可能 与围手术期输血相关。日本 340 家医院研究调查发 现, 术后红皮病的发生率约为 1 /659 , 死亡 率 超 过 [4 ] 90% , Hath均 与 输 注 血 液 制 品 相 关 。 1965 年,
· 1774·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15 ; 23 ( 6 ) : 1774 - 1779
文章编号( Article ID) : 1009 - 2137 ( 2015 ) 06 - 1774 - 06
· 综述 ·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14 ]
发病机制
免疫及其病理学机制 GVHD 尽管近年来开展了基础和临床研究 , 但对 TA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晰,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 [9 ] 要为免 疫 介 导。 Simonsen 等 曾 提 出 发 生 GVHD 的三个条件, ①移植物必须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 胞, ②宿主必须含有移植物中所没有的组织相容性 抗原, 因此宿主对移植物来说是异己的 , ③宿主不能 对移植物启动有效的免疫反应。 GVHD 异体 T 细胞在 GVHD 的发 免疫细胞与 TAGVHD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生中起主要作用。 TA克隆为供者来源细胞毒性 T 细胞及 B 细胞, 并可在 GVHD 体内检测到高浓度抗体, 提示抗体也参与 TA[10 ] 的发病 。 Fast 等[10] 在对输注异体脾细胞小鼠模型的研 在生理状态下, 供者淋巴细胞所表达的同种 究发现, MHC 99. 9% 的供者淋 异型 分子可激活免疫系统, 巴细 胞 可 在 3 天 内 清 除, 这一过程主要由受者 + CD8 细胞介导。 研究发现: ( 1 ) CD8 KO 小鼠接受 脾细胞后, 异体淋巴细胞清除时间延长至 6 天。 同 + 时去除受者 CD8 及 B 细胞时, 供者淋巴细胞将持 续存在于受者体内; ( 2 ) CD4 KO 受者不影响供者淋 巴细胞清除时间, 而 CD4 KO 供者淋巴细胞分别输 - + 注给 CD4 及 CD4 受者时, 清除时间延长; 额外输 + 注的供者活化 CD4 细胞可促进自身清除; ( 3 ) 去除 少量供者淋巴细胞即可引起 TA受者 NK 细胞后, + GVHD。因此认为, 供者 CD4 细胞为主要抗原呈递 + 细胞, 而受者 CD8 及 B 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 当 + + 激活其 CD8 细 输注 CD4 细胞进入受者体内后, 胞, 通过 CTL 杀伤宿主组织细胞, 并可通过激活 B + 细胞产生抗体间接介导组织损伤。 当受者 CD8 或 B 细胞功能受抑制时, 供者淋巴细胞不能及时清除, GVHD 的 因而发生输注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TA+ B 细胞、 NK 细 与受者 CD8 细胞、 发生及严重程度, + [11 ] 胞以及供者 CD4 细胞活性有关 。 GVHD 1989 年报道了 6 例免疫功能 手术与 TAGVHD, 正常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后出现 TA患者全部 [12 ] 肝叶切除术、 冠 死亡 。之后陆续有胆囊切除术、 [13 ] GVHD 的报道 , 状动脉搭桥后的患者发生 TA其 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麻醉及手术造成的细胞免疫 下降、 机体无法清除输注新鲜血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 GVHD 肝移植后患者接受 IL1 免疫调节剂与 TATAGVHD , 受体拮抗剂如阿那白滞素治疗后发生 表 GVHD 的 发 生 相 明免疫调 节 剂 的 使 用 可 能 与 TA-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 's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Hematology,Beijing 100044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 ZHANG XiaoHui,Professor ,Senior Physician,Tutor of Doctorial Postgraduate. Email: zhangxh100@ sina. 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