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质量管理

技术与质量管理
技术与质量管理

《技术与质量管理》同步练习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501905.html,/view/61a7e8c6bb4cf7ec4afed092.html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技术与质量管理同步练习册(答案)百度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一、选择题

1、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的质量管理专家是(B)

A、戴明

B、休哈特

C、朱兰

D、石川馨

2、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C )个阶段

A、1

B、2

C、3

D、4

3、质量螺旋是由(C )提出的。

A、戴明

B、休哈特

C、朱兰

D、石川馨

4、质量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

A、质量

B、工作质量

C、工序质量

D、质量保证

5、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 C )

A.定额工作

B.计划工作

C.标准化工作

D.统计工作

6、质量定义中“特性”的含义指( A )

A、固有的

B、赋予的

C、潜在的

D、明示的

7、工作质量取决于( A )

A、全体员工

B、生产第一线的工人

C、最高管理人员

D、后勤人员

8、现代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质量检验之处在于(D)

A、把关作用

B、改进作用

C、报告作用

D、预防作用

二、名词解释

1、质量

ISO9000:2000 标准: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

2、质量特性

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定量或定性的指标)

3、质量职能

质量形成的过程中,组织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三、简答题

1、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十三个环节:市场研究、开发(研制)、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及设备装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和服务。这十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

2、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

答:1)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40 年代至60 年代)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 世纪60 年代至今)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

一、选择题

1、TQC 定义的质量是指( D )

A、产品质量

B、作业质量

C、服务质量

D、全面质量

2、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D ]。

A、“五多五少”

B、“三多三少”

C、“三全一少”

D、“三全一多”

3、推动PDCA 循环,关键在于( A )

A、总结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计划阶段

4、质量方针目标的展开常采用( B )

A、因果分析图

B、系统图

C、关联图

D、亲和图

二、名词解释

1、全面质量管理

答: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质量方针

答: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3、质量目标

答: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三、简答题

1、全面质量有何特点?

答:1)全面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范围是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3)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参加质量管理人员是全体人员。

4)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多样化。“三全一多”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

答:1)从系统和全局出发的观点

2)为顾客服务的理论观点

3)以预防为主的理论观点

4)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观点

5)不断改进的理论观点

6)以人为本体现群众路线的观点

7)质量与经济统一的观点

8)突出质量经营的观点

3、简述QC 小组的组建方式。

答:组建应遵循自愿结合、形式多样、方便活动、易出成果的原则。可采用行政出面组织,自上而下和上下结合的方法组织。小组的人数一般以3-10 人为宜。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

一、选择题

1、在ISO 9000 族标准中,主要用于组织绩效改进的标准是( C )

A、ISO 9000

B、ISO 9001

C、ISO 9004

D、ISO 19011

2、1903 年,英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是( A )

A、风筝标志

B、3C 标志

C、PRC 标志

D、方圆标志

3、ISO9000 族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南和为质量保证提供了[C]

A、专用的质量要求

B、特殊的质量要求

C、通用的质量要求

D、所有的质量标准

4、[B]是目前影响最大的质量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

A、ISO9000 质量标准

B、ISO9000 系列标准

C、ISO9000 使用标准

D、ISO9000 设计标准

5、ISO 的意思是(B )

A、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B、国际标准化组织

C、国际质量管理委员会

D、质量保证体系

二、名词解释

1、质量管理体系

答: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三、简答题

1、简述2000 版ISO9000 族标准的构成。

答:2000 版ISO9000 族标准的四个核心标准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 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2、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的区别。

答:认证对象不同

认证依据不同

认证机构不同

认证获准表示方式不同

第四章质量控制的几种统计方法

一、选择题

1、在质量管理中,因果分析图的作用是[B]

A、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B、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C、描述产品的统计规律。

D、寻找质量结果。

2、根据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当统计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波动是质量特性数据形成一定的分布,并在多数情况下,计量值数据服从[A]

A、正态分布

B、泊松分布

C、二项分布

D、概率分布

3、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标准差S 越小,表明( B )

A、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差

B、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好

C、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差

D、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好

4、可以表达和分析质量特性波动及其统计规律的是( C )

A、因果图

B、排列图

C、直方图

D、散布图

5、以用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的工具是[B]

A、控制图

B、排列图

C、直方图

D、散布图

6、可以用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的工具是[B]

A、控制图

B、排列图

C、直方图

D、散布图

7、针对不同类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设备、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对其质量进行评估的一种抽样方法是(A )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总体抽样

D、系统抽样

二、计算题

1、已知某钢铁厂生产钢板的废品统计表如下,试画出主次因素排列图,并找出主要因素。

项目欠铸冷隔小砂眼粘砂其他合计

废品数1746 1537 913 493 130 4819

P a re t o C h ar t of 项目

5000 100

4000 80

3000 60

2000 40

1000 20

0 0

项目欠铸冷隔小砂眼粘砂Other

Count 1746 1537 913 493 130

Percent 36.2 31.9 18.9 10.2 2.7

Cum % 36.2 68.1 87.1 97.3 100.0

A 类因素为:欠铸冷隔小砂眼

2、己知某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伸长度为8—24 毫米,现从加工过程抽取20 件进行测量如下,试画出直方图并分析其形态。

10,14,15,13,17,16,15,19,12,16,

14,14,10,17,19,16,17,16,15,16

Histogram of 伸长度

8

5 24

4

3

2

1

9 12 15 18 21 24

伸长度

形状较正常,有点左偏,工序能力充分。

3、某纺织厂漂染车间QC 小组针对一年中出现的染色疵点进行统计分析。现收集到如下一些数据,请画出排列图并指出主要的质量问题。

项目色花色渍蜡花色差其他

数量(个)280 50 17 120 33

Par eto Char t of 项目

500 100

400 80

300 60

200 40

100 20

0 0

项目色花色差色渍其他Other

Count 280 120 50 33 17

Percent 56.0 24.0 10.0 6.6 3.4

Cum % 56.0 80.0 90.0 96.6 100.0

主要问题是:色花与色差

第五章工序能力分析

一、选择题

1、工序能力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一般都用[B]来描述。

A、3 个标准差

B、6 个标准差

C、3 倍的平均数

D、6 倍的平均数

2、提高工序能力指数首选方法是[B]

A、减少偏差量

B、减少偏移量

C、宽大公差范围

C、减少公差范围

3、若某道工序的能力指数为2.0,则说明该道工序能力如何?[D]

A、能力过低

B、能力不足

C、能力尚可

D、能力过高

4、判断工序的适当性是( D )的目的。

A.抽样验收

B.工序控制

C.产品质量审核

D.工序能力测定

5、在运用统计推断方法对工序的质量进行推断时认为,S 越小则说明(A]

A、工序质量越高

B、工序质量越低

C、工序越先进。

D、工序越落后

6、在运用正态分布原理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分析时,若落在3 S 中的数据(样品)为合格品,则不合格品出现的概率约为[C]

A、万分之三

B、千分之零点三

C、百分之零点三

D、十分之三

7、根据概率论原理,正态母体落在区间3 的概率为[]

A、97.23%

B、95.33%

C、99、33%

D、99.73%

8、若某道工序能力指数为1.1,则表明该工序[D]

A、能力一般

B、能力不足

C、能力过大

D、能力尚可

9、某种机械零件的加工图纸上有这样一个符号:25 土0.08mm,说明该零件加工公差范围是[C]

A、25.08

B、24.92

C、0.16

D、0.08

二、名词解释

1、工序能力

答: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实际的加工能力。

2、工序能力指数

答:是工序产品的公差与工序能力的比值,它表示该工序能力对产品设计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

三、简答题

1、如何提高工序能力指数?

答:1)调整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2)减少分散程度,即减少sigma

3)修订标准范围,考虑放宽公差范围T

2、工序能力指数与不良率的对应关系以及评判标准。

答:1)当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时

P = 1 - P (TL < X

2)当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不重合时

P = 1 - (3C PK ) + [(-3C P )(1 + K )]

评价:

第1 级别:

CP > 1.67

P<0.00006% 工序能力过分充裕

第2 级别:

1.67 > CP > 1.33

0.00006%

第3 级别:

1.33>CP > 1.00

0.006%

第4 级别:

1.00 >CP > 0.67 0.27%

第5 级别:

0.67 >CP

P< 4.45% 工序能力严重不足

四、计算题

1、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20 ,加工100 件以后,得到x =20.00,S=0.005,

求工序能力指数,并加以评价。

解:

M=20.005

e=20.005-20=0.005

T=20.025-19.985=0.04

Cp=0.04/(6S)=1.333

Cpk=(T/2-e)/(3S)=1

结论:Cp 尚可,但Cpk 低,需要调整偏差。

2、某车床加工机轴,机轴的技术要求为50±0.05mm。若在一定工序生产条件下,随机抽样100 件,测得机轴的平均值为50mm,样本标准偏差S 为0.014mm。

试计算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状况及应采取的后续措施。

M=50, e=0, 无偏差,只需要计算Cp,

T=0.1

Cp=0.1/(6*0.014)=1.19

结论:Cp 尚可

3、加工某种零件,要求径向跳动不得超过0.05,实测样本算出x =0.01mm,S=0.016,求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并加以评价。

解:Cp=(0.05-0.01)/(3*0.016)=0.833

1.00 >CP > 0.67

0.27%

第六章控制图

一、选择题

1、控制图的作用是[A]

A、区分工序波动是随机波动还是系统波动

B、判断工序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C、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D、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

2、若某工序的控制图处于稳定状态,则说明该工序[C]。

A、Cp 1

B、Cp 1

C、和不随时间变化

D、不随时间变化

3、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可以避免或消除的影响质量的因素称为[A]

A、系统性因素

B、偶然性因素

C、多发性因素

D、偶发性因素

4、在工业企业中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有形磨损、操作方法失误等因素形成了质量问题,这些因素被称为[D]

A、不可避免因素

B、不可预防因素

C、人为性因素

D、系统性因素

5、在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波动的影响因素中,由于温度、湿度、操作技术上的等微小不稳定等因素,属于哪类影响因素?[A]

A、随机性因素

B、系统性因素

C、环境性因素

D、可改变因素

6、在影响质量波动的诸因素中,哪一类因素属于正常因素?[B]

A、正常性因素

B、随机性因素

C、异动性因素

D、变动性因素

7、数据波动的规律,主要是指由[C]引起的、计量值数据波动的规律性。

A、外来性因素

B、内部性因素

C、随机性因素

D、特殊性因素

8、在生产现场,引起质量波动的因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统称为[B]

A 、4W1H

B、4M1E

C、4Q1R

D、4H1K

9、当制品的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均处于控制界限[D]之内,且围绕? 值均匀分布时,称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

A、C 3a

B、Y 6b

C、a bx

D、 3

10、若某工序的控制图处于稳定状态,则说明该工序[C]

A、.Cp ? 1

B、Cp ? 1

C、? 和? 不随时间变化

D、? 不随时间变化

11、不合格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数据的[B]波动造成的。

A、随机

B、系统

C、偶然

D、任意

12、控制图是用来发现[C]的有效工具

A、一切质量波动

B、随机性质量波动

C、系统性质量波动

D、产生质量问题原因

13、在质量管理中,进行动态分析要运用[A]

A、控制图

B、排列图

C、直方图

D、散布图

二、名词解释

1、控制状态

答:随时间推移,生产过程的质量特性值或其统计量均在控制界限之内,且随机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答:控制图是一个假设检验的序列,在每个时间点上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推断工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因而也将冒两类风险。

2、简述通过控制图判定工序处于控制状态的标准。

答:控制图上的点子不超出控制界限即在控制范围内

连续25 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内;

②连续35 点中,仅有l 点超出控制界限;

③连续10O 点中,不多于2 点超出控制界限。而且无“链状”、“偏离”、“倾向”、“周期”、“接近”的排列缺陷。

四、计算题

1、为了制作X ---R 控制图,在工序现场抽取20 个样品,测得数据如下表,求作X ---R 控制图。并说明为什么R 图的下线不考虑?

2、了制作X ---R 控制图,在工序现场抽取75 个样品,测得数据如下表,求作X ---R 2、控制图。并说明为什么R 图的下线不考虑?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选择题

1、当相关数r>0 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 B )

A、完全线性相关

B、正相关

C、线性不相关

D、负相关

2、散布图相关性检验时,若n+=n-,则可判断[D ]

A、两个变量相关

B、两个变量线性相关

C、两个变量非线性相关

D、两个变量不相关

二、名词解释

1、相关图相关图又称散布图(或散点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

三、简答题

1、简述相关系数用于表达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作用。

答:相关系数R 的值介于-1 和1 之间,R 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好。当R 为负值时,表示两变量负相关,当R>0 时,表示正相关。

四、计算题

1、.为了研究变量X 和Y 之间的相互关系,今收集得到15 对数据,如下表所示。试作散布图并用简单象限法判断X、Y 之间的相关关系。

n1+n3=0

n2+n4=11 n 线=4

因此可知具有强负相关。

第八章试验设计

一、选择题

1、正交表的列数应[A]因素数

A、大于或等于

B、小于或等于

C、等于

D、大于

2、在正交表符号表示是Lx[my]。其中m 表示[B]

A、因素数

B、水平级数

C、试验次数

D、正交

3、正交表中,每一列中,不同的字码出现的次数相等。这正是[C]

A、正交表的正交性

B、正交表的均衡分散性。

C、正交表的整齐可比性。

D、正交表的简易性

4、正交表的水平级数应[A]各因素的水平级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小于或等于

二、名词解释

1、交互作用

答:所谓交互作用,就是指在一个试验里的两个因素之间,有联合起来影响试验结果的情况,其影响效果有时比该两个因素重独影响效果之和要显著得多。这种作用就称为交互作用。

三、简答题

1、正交表有什么特点。

答:1)均衡分散性2)整齐可比性

四、计算题

1、某工件的渗碳层深度要求是2 ? 0.25mm,己知影响因素A B C D,其中有交互作用的是A×B、B×C,用正交试验法来优选因素及其组合,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试找出各因素的优先顺序及较佳组合。

解:质量特性值为望目的,先转化为误差正交试验表,将质量特性值转化为望小的,如下

主A×B,B,B×C, C,D,A,次

考虑A×B 的最佳组合

A1B1:0.05+0.01=0.06;

A1B2:0.21+0.25=0.46

A2B1:0.08+0.14=0.22

A2B2:0.19+0.02=0.21

选A1B1

在考虑B×C,已知B 取水平1,

B1C1:0.05+0.08=0.13;

B1C2:0.01+0.14=0.15;

选B1C1

D 选D1

故:最佳组合是A1B1C1D1

2、试完成下面的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并找出各因素的优先顺序及较佳组合。[试验结果的数值愈低愈好]

主A×B,D,C,B×C, B,A,次

考虑A×B 的最佳组合

A1B1:3+5=8;

A1B2:9+6=15

A2B1:7+8=15

A2B2:3+6=9

选A1B1

D 选D2

C 选C1

故最佳组合是:A1B1C1D2 A1B2:9+6=15 A2B2:3+6=9

3、现有如下正交试验设计

因素水平表如下

试验安排及结果如下

试对以上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画出趋势图指明改进方向。(结果越小越好)主A,B,C 次

最佳组合是:A2B3C2

趋势图如下

碱浓度在10 位置进步细分,油碱体积比越小越好,可以考虑3:1,碱洗温度在15 位置细分第九章可靠性

一、选择题

1、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的[C]

A、发生故障的次数

B、生产合格品的多少

C、正常工作的概率

D、正常维修所耗时间

2、浴盆曲线的第二阶段称为[B]

A、始发故障期

B、偶发故障期

C、加速故障期

D、一般故障期

3、在偶发故障期,设备故障发生率[B]。

A、随设备使用时间增加而下降

B、与时间无关

C、随设备使用时间增加而增加

D、为零

二、名词解释

1、MTTF

答:对不可维修产品,从使用开始到发生故障的寿命平均值,称为平均寿命,记为MTTF

2、产品有效性可以维护的产品在某时刻维持其功能的能力,

其公式为:有效性=可能的工作时间可能的工作时间+不能工作的时间

三、计算题

1、计算如下结构系统的可靠度。

解:Rs=(1-0.1*0.25)*(1-0.15*(1-0.75*0.8))*0.95=0.87

系统可靠度为:0。87

第十章质量检验

一、选择题

1、理想中的OC 曲线应当是[B]。

A、当Pi ? AQL 时,L[Pi]=0,当Pi> AQL 时,L[Pi]=1

B、当Pi ? AQL 时,L[Pi]=1,当Pi> AQL 时,L[Pi]=0

C、当Pi ? AQL 时,L[Pi]=0.95,当Pi> AQL 时,L[Pi]=0.10

D、当Pi ? AQL 时,L[Pi]=0.10,当Pi> AQL 时,L[Pi]=0.95

2、对于调整型抽样方案[D]

A、当Pi=AQL 时,采用加严检查

B、当Pi=AQL 时,采用放宽检查;

C、当PI

D、当PI

3、当[A]时,理想OC 曲线才存在。

A、全数检验

B、质量较好

C、样本较大

D、判定数为零

4、当批量N 和样本大小n 一定时,合格判定数C 变小,曲线左移,OC [A ]。

A、抽样方案变得严格,生产者风险增大

B、抽样方案变得严格,接收者风险增大

C、抽样方案放宽,生产者风险降低

D、抽样方案放宽,接收者风险降低

5、按检验目的分类,检验类型可分为[B]

A、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B、控制检验、接收检验。

C、计量检验、计数检验。

D、工序检验、成品检验

6、检验的职能是[A]

A、把关的职能、判定的职能、报告的职能

B、把关的职能、预防的职能、判定的职能

C、把关的职能、报告的职能、判定的职能

D、把关的职能:预防的职能;报告的职能

7、误判率是指[D]

A、好的判成坏的概率

B、坏的判成好的概率

C、漏检的概率

D、误收的概率

8、下列哪一种抽样检验的准确率最高?[D]

A、随机抽样

B、分组抽样

C、分层抽样

D、全数抽样

9、当N C 不变,增大n,说明[A]。

A、检验加严,生产者风险增大。

B、检验放宽,生产者风险增大。

C、检验放宽,接收者风险增大。

D、检验加严,接收者风险增大。

10、.在批量N 一定的条件下,若交检批质量很好,则一次抽查的费用比多次抽查的费用[B]。

A、低

B、高

C、相等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11、、对于调整型抽样方案[D]

A、当Pi=AQL 时,采用加严检查

B、当Pi=AQL 时,采用放宽检查;

C、当PI

D、当PI

二、名词解释

1、抽样检验

答: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小部分样本单位进行检验,然后根据不合格品的多少或质量特性,按一定规则对产品总体(或产品批)的质量状况作出判断,就称为抽样检验

2、OC 曲线

答:一个抽样方案对产品质量高低的辨识能力称为该抽样方案的抽样特性。这种曲把接收概率L(p)与批不合格率p 的这种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线就称为抽样特性曲线,简称OC 曲线。

3、接受质量限(AQL)

答:可接收的质量水平是生产方合接收方共同认为满意的不合格率的上限,它控制最大过程不合格率的界限,是ISO2859 抽样方案的基础。

三、简答题

1、简述百分比抽样方案的不合理性。

答:在不合格品百分率相同的情况下,批量N 越大,方案越严,批量越小,方案越松。即:对批量大的交检批提高了验收标准,而对批量小的交检批降低了验收标准。

四、综述题

1、试结合国际标准ISO2859 论述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优点、思想及操作方法。(提示:国际标准ISO2859 主要由抽样字码表、抽样方案表、放宽抽样界限表以及转换规则)

答:当实际的过程平均≤AQL 时,应使用正常方案进行检验;当>AQL 时,使用加严方案,以降低使用方风险;当<<AQL 时,使用放宽检验,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性,转换规则如下:

ISO2859 规定了7 个检查水平,检查水平级别反映了批量与样本大小之间的关系.批量增大,样本大小也随之增大.

第十一章顾客满意度)

一、选择题

1、.测量顾客满意度最常用的手段是( B)

A.当面交谈

B.书面问卷

C.电话访问

D.焦点小组

二、名词解释1、顾客

答: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2、顾客满意

答: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和感受

三、简答题

1、简述顾客满意度的基本测评模式。

答:1)直接绩效测评模式

2)直接差异测评模式

3)绩效与期望差距测评模式

2、简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原则

答:1)由顾客来确定测评指标体系

2)测评指标必须能控制;

3)测评指标必须能测量

4)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还需要考虑到竞争者的比较。

第十二章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一、简答题

1、简述关联图的用法以及意义。

答:所谓关联图,就是对原因—结果,目的—手段等关系复杂而相互纠缠的问题,在逻辑上用箭头把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和项目的方法。对复杂因素相互纠缠的问题,搞清其结果,以找出适当解决措施的办法。

2、简述KJ 法的用法及意义

答:亲和图的主要作用是按照亲缘关系,把相互接近,彼此相容的语言、文字资料汇集在一起,通过归纳整理,绘制出表示思维联系、启发思路的图,通过对图的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

3、简述系统图的用法及意义

答:为了达到目的,要选择手段,而上一级的手段,就是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这种把为了达到目的、目标所需要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据此一览问题全貌,明确问题重点,寻求最佳手段和措施的方法,就是系统图法。

4、简述PDPC 法的用法及意义

答:过程决策程序图:按时间顺序,系统的表现对事物进行全过程决策的图。

5、简述矩阵图的用法及意义

答:矩阵图用于分析质量因素复杂关系的图表,是在多维坐标上用各坐标的交点来表示各种因素的关联程度的图形。

第十四章质量经济分析

一、选择题

1、质量成本分析是为了[A]。

A、寻找最佳质量成本

B、不断降低故障成本

C、寻找较高制造质量水平

D、不断降低检验成本

2、质量成本项目不包含下面哪一个成本(D )

A、内部故障成本

B、外部故障成本

C、预防成本

D、合格产品材料成本

二、名词解释

1、最适质量水平

答:是指质量功能和质量经济性的统一,优质和低耗的统一。也即适当成本所提供的最好质量

三、简答题

1、简述质量成本的主要构成。

答:1)预防成本

2)鉴定成本

3)内部故障成本

4)外部故障成本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质量、技术 管 编制单位:四川科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 2011年07月 期: 15 日 目录 质量、技术管理制1、 度 ......... 3 2、项目经理责任制................................... 4

现场质量检验制3、度....... (5) 工程进度保证措4、施....... (7) 5、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0) 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1、项目部设置质量管理机构,制定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岗位责任制,按 照质量环境保证体系要求,切实做好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各项工作。 2、严格按图纸施工,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3、工程实行样板制,材料样板、样板管井、钢筋笼编制经业主、监理等签字确 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4 、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材料 进场应有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有效证明,按规定对进场材料抽样送检。 5、施工前必须复检标高,检验轴线,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满足施工要求,并 办理施工场地移交手续。

6、隐蔽工程未验收,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 7、施工前,必须做好质量技术交底,相同作业内容,其施工方法应尽量统一,避免各施各法。 8、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定出可行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重大、严重质量事故。 9、严格质量检查制度,做好自检、互检、巡检,上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应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 10、做好成品、半成品保护。 11 、施工质量评定按国家标准:GB50300—2001 、GB50210—2001 、GB50209—2002、GB50325—2001、GB50222—95、GB50303—2002 之规范执行。 12、做好质量保证资料归档工作,认真做好施工日记,原材料检验、进货记录、各种检查记录和验收记录。 项目经理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企业指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2、明确作为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作为项目KPI 的责任人;确 定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技术质量管理流程

建设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流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集团战略解码要,根据公司现行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及技术管理体系文件;进一步规范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及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更好地指导基层项目全面开展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现将各项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流程梳理如下: 一、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公司相关文件及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我公司技术质量管理实行二级管理体系,其组织架构为: (一)公司对所属项目实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公司设公司总工程师(一级)。 --公司技术质量部在公司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公司的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部设项目技术负责人(二级),在公司技术质量部及工程部的领导下负责工程项

目的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二)公司总工程师是公司系统内技术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有对重大技术问题处理的最终决策权和否决权。 (三)副总工程师是总工程师的助手,协助总工程师监督各项目施工工程质量和技术工作的总体控制,直接对总工程师负责;总工程师因公外出不在期间,行使总工程师职权,履行总工程师职责。 (四)公司设技术质量部接受公司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的领导。技术质量部是各级总工程师的参谋和助手,也是具体办事机构。 (五)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公司总工程师与副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在分管的项目部技术工作范围内行使职权。项目技术负责人须在公司系统内进行选聘,如需在外部引进时,必须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签订聘用合同,试用合格后上岗。 (六)项目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小型工程以下项目,设技术管理人员和 1~2 名专业工长负责工程技术工作,并接受公司各职能部门领导;中型以上项目,设项目总工程师,接受公司总工程师和公司各职能部门领导,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岗, 根据工程的特点配备配备项目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实行分包管理的工程项目,工程分包商应配备相应的专职技术人员(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职称)。 (七)各级行政领导、项目经理应支持和尊重总工程师对有关技术问题的处理决定。二、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主要职责及流程 (一)项目经理职责 1.项目经理是公司在该工程项目的代理人,代表公司对工程项目全面负责,是安全生产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2020年版)

附件1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案 (2020年版) 各医疗机构登陆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501905.html,)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操作说明,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一、信息采集方式 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上报。 (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能够采用院内前置机对接平台全部接口的,对接后平台可以自动采集信息; (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只能对接平台部分接口的,采用自动采集信息和手工补充上报方式; (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数据接口对接的,采用手工上报方式。 二、信息上报及补报时间 (一)第一批病种/手术(36个),自2020年10月10日起上报,需补报2020年1月1日及之后的出院病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首次住院)(STEMI)、心力衰竭(HF)、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脑梗死(首次住院)(STK)、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社区获得性肺炎(成

人,首次住院)(CAP)、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首次住院)(CAP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AECOPD)、髋关节置换术(THR)、膝关节置换术(TKR)、剖宫产(CS)、肺癌(手术治疗)(LC)、甲状腺癌(手术治疗)(TC)、乳腺癌(手术治疗)(BC)、围手术期预防感染(PIP)、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DVT)、住院精神疾病(HBIPS)、房颤(AF)、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二尖瓣置换术(MVR)、房间隔缺损手术(ASD)、室间隔缺损手术(VSD)、出血性卒中(ICH)、脑膜瘤(初发手术治疗)(MEN)、胶质瘤(初发,手术治疗)(GLI)、垂体腺瘤(初发,手术治疗)(PA)、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帕金森病(PD)、哮喘(成人,急性发作,住院)(CAC)、异位妊娠(手术治疗)(EP)、子宫肌瘤(手术治疗)(UM)、胃癌(手术治疗)(GC)、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TN)、中高危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SEP)早期治疗。 (二)第二批病种/手术(15个),自2021年1月1日起上报。 包括:哮喘(儿童,住院)(CAC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DDH)、结肠癌(手术治疗)(CoC)、糖尿病肾病(DKD)、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始诱导化疗)(ALL)、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始化疗)(APL)、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ESRD-PD)、原发性

技术与质量管理

技术与质量管理·2014下半年《技术与质量管理》作业 1. 一、判断题 1.统计质量控制体现了事先检验的思想。(对) 2. 2.提高工序能力指数首选方法是宽大公差范围。(错) 3. 3.控制图的主要作用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错) 4. 4.所选正交表的列数要等于因素数。(错) 5. 5.当相关数r>0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完全线性相关。(错) 6. 二、单项选择题 1、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标准差S越小,表明( B )。 A、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差 B、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好 C、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差 D、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好 7. 2、在生产现场,引起质量波动的因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统称为( B )。 A、4W1H B、4M1E C、4Q1R D、4H1K 8. 3、对于调整型抽样方案( D )。 A、当Pi=AQL时,采用加严检查 B、当Pi=AQL时,采用放宽检查 C、当PI

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1、制度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内容为:图纸自审制度;图纸会审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与管理;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管理;技术交底制度;技术核定制度;单位工程施工记录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本制度适用各项目工程的技术质量管理。 2、图纸自审制度 2.1图纸自审由施工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 2.2接到图纸后,施工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自审,并提出各专业自审记录。 2.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会审,针对各专业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2.4图纸自审的主要内容: 2.4.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2.4.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2.4.3图面上的尺寸、标注是否清晰准确、有无错误。 2.4.4图纸上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是否相符。 2.5图纸经自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3、图纸会审制度 3.1图纸会审目的 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工程开工之前。 3.2会审参加人员 专业工程师、施工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质检员及其它相关人员。 3.3会审时间 一般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特殊情况也可边开工边组织会审(如图纸不能及时供应时)。 3.4会审组织 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进度要求,督促业主尽快组织会审。 3.5会审内容 3.5.1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3.5.2审查施工图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是否有僻陋、笔误等。 3.5.3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

技术与质量管理

1.请简述不同阶段对质量的不同理解。 答:质量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始于本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工程师、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 (F.W.Taylor),其主要贡献是:将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建立专职检验制度;包括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检验机构。制定检验的基本依据――技术标准。泰罗还适应大量生产的要求,实施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与之相关的计量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最终是质量检验走向科学。 1924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提出了“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认为质量管理除了检验外,还应做到预防质量问题发生,解决的方法就是采用他所提出的控制图。 与此同时,同属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的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mig)又共同提出,在破坏场合采用“抽样检验表”,并提出第一个抽样检验方案。质量检验阶段一种延续到40年代。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简称SQC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形成于本世纪40-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mig)等。 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产生废品并检验产品质量,在方式上由专职检验人员转到由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承担。这标志着由事后检验的观点转变为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概念,是质量管理工作前进了一大步。 在统计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博士,以及世界上的众多学者都做出许多贡献,在实践中也取得显著的成果。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简称TQM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理论提出于本世纪60年代,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A.V.Feingbaum)朱兰(J.M.Juran)等他们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或称“综合质量管理”。费根堡姆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主张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去加强质量管理,提倡讲究质量成本,加强企业经营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标志是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数理统计技术手段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地结合起来,建立一套质量体系,以保证经济地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 2. 请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答:1、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40年代至60年代)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3.请简述什么是质量管理小组。 答:QC即英文QUALITY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品质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有些推行ISO9000的企业会设置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品质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 所谓QC小组,是企业员工围绕生产活动中的问题自由结合、自愿参加组织起来,主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 4.请简述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分析图的区别。 答: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重要到次要进行顺序的一种图示技术。主要作用为: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和作用;找出“关键的少数”,抓住关键问题,识别质量的机会。它是从影响产品的众多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是把加工过程中测得的数据按一定的组距加以分组归类做出直方图,然后与设计规格的公差范围对比,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目的和用途为:直观的显示了质量波动的状态,较直观的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当人们根据直方图的图形研究质量数据波动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进行质量改进方法。直方图是用来整理质量数据(连续性数据),从中找出质量分布规律,预测工序质量好坏和估计不合格产品率的一种常用工具。 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是寻找质量问题原因的一种方法。 5. 请解释工序能力。 答:处于稳定状态下工序的实际加工能力。工序能力,就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加工产品质量正常波动的经济幅度,通常用质量特性值分布的6倍标准偏差来表示,记为6σ 6. 请简述控制图的统计原理。 答:1、±3σ原理;2、两类错误。

4技术质量管理规定

山东省沂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项目 技术质量奖罚措施 一、土方工程 检查项目 1、基槽清理必须干净,无积水、淤泥现象,否则视情况罚款 2、100—500元。 3、垫层浇筑前,基坑内不得出现积水,排水不得利视情况罚款 1000—2000元。 4、垫层砼未凝固前不得有积水漫过垫层下表面现象,违者罚款 100---300元不等。 二、模板工程 检查项目: 1、模板必须清理干净并刷隔离剂,钢模板必须打磨,违者罚100-200 元,并立即改正。 2、模板拼缝必须加海绵条违者罚100-200元,并立即改正。 3、模板支设完毕经自检合格并填写自检表后报技术员校验,经二次 校验不合格者罚500-1000元。 4、模板拆除必须以技术员的交底为准,私自拆除者罚1000-2000元, 并立即停止作业。 5、混凝土浇注时木工必须跟班看护,违者罚100-500元。 6、模板加固不牢出现漏浆、鼓模,每次罚款200---1000元。 实测项目:实测值见技术交底。

三、混凝土工程: 检查项目: 1、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技术交底的要求,当发现材料质量与技术交 底的要求不符时应停止使用并报技术员处理,违者罚100-500元并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失。 2、混凝土的搅拌必须设专人计量,计量必须准确并做好纪录违者 罚100-500元并立即改正。 3、蜂窝麻面漏筋的视其严重情况罚200-1000元,以上问题不准 私自处理必须经技术员同意后进行,影响结构安全的必须返工罚1000-5000元。 4、养护不及时(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宜)违者罚200-500元。 5、施工缝处理必须报技术员验收违者罚100-300元,并立即改正; 污染钢筋必须于下道工序施工前清理干净,违者罚100-500元并立即改正。 实测项目: 实测值见技术交底。 四、砌体工程 检查项目: 1、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技术交底的要求,当发现材料质量与技术交 底的要求不符时应停止使用并报技术员处理,违者罚200-500元并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失。 2、沙浆的搅拌必须设专人计量,计量必须准确并做好纪录违者罚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二0一三年十月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目录 总则 第一部分有关机构设置及岗位责任制、培训教育、奖罚规定§1.技术、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的有关规定 §2 技术、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 §3 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制度 §4 关于奖励与处罚的暂行规定 第二部分技术工作制度 §5 图纸学习、会审制度 §6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与审批制度 §7 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制度 §8 技术交底及技术复核制度 §9 翻(放)样和样板间工作制度 §10 材料检验、验收制度 §11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2 技术进步工作制度 第三部分质量工作制度 §13 工程质量验收与检验评定制度 §14 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15 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16 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 §17 计量工作及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18 回访保修制度 §19 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处理制度

总则 一、质量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己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的总称,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合理的成本、按既定的工期、建造出用户满意的建筑产品。其基本任务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技术法规和质量标准,采取积极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本公司的质量管理,要在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按照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建立质量体系,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指导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技术管理是指企业对生产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不断地改进施工技术和加强各项技术工作的组织、管理,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其主要任务是正确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技术工作秩序、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地改进和革新,推广应用新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三、为贯彻本公司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对用户负责、对业主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承诺的质量方针,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将公司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补充,汇编成册,予以颁布,凡xxxx集团的所有分公司、下设控股子公司及以xxxx名义承建的工程项目部、各部门、员工均应自觉遵守、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各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可依据公司的制度制定有关具体规定。

质量管理计划与控制

质量管理计划与控制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等进行全方位控制,使工程的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规程以及本地、市行业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作业,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符合建设部,最终实现工程质量合格。 从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方面把好质量关,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及时处理各小组的质量信息,做到操作规范,管理标准化,实行一票否决权,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按照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施工,减少和避免返工,争取一次验收合格。 二、实行目标管理 1、首先抓好土石方开挖、回填、强夯三部分分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标准。 2、确保土石方工程坡度、回填密实度检验合格。 3、回填及强夯土压实度一次性合格。 4、对各主要工种、选配有经验的质管员,质检员把关,严格执行先做样板的质量管理方法,经检查验收达合格后并以此指导施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加强成品保护,选择责任心强的同志专人负责。 三、施工质量的动态管理 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从作业班组入手,组织建立班组攻关型

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推动全工地的小班组活动的开展,并将此管理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本工程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均有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严密的动态跟踪,及时处理小班组活动反馈出的质量信息保证工程竣工时达到合格标准,争创优质样板工程。为此,在施工全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本工程的各检查项目达到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保证项目是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各工序和分项分部实测项目合格率达90% 以上。单位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2、各施工班组均应建立和完善班组内部的自检制度,做到工程质量在班组内有控制,有检查,有记录。 3、各施工班组都要设置专人检查,并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并常住现场。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做好各项检查、验收工作。 4、本工程施工质量,按承包合同中有关质量要求的规定达到合格工程,施工中应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和质检部门的工作,接受监督员和监理工程师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5、坚持质量检查制度,公司每月,项目部每周,施工班组每天进行一次分项工程的跟踪检查和验收。 四、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认真进行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以周密的质量系化确保工程质量。 ( 1 )工程开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交底,组织施工员、质检员等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有关规范规程,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工程结构特点,施工难点等,认真进行设计图自审和会审。

XX公司技术质量管理体系

技术质量中心 部门名称: 技术质量中心 上级部门: 总经理 下级部门: 技术管理部、质量管理部、中心试验室 部门本职: 技术与质量管理 主要职能: 1.进行行业市场调查,收集产品开发与技术改进信息。 2.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现有产品的改进。 3.生产工艺文件的制定与更新、发放、登记、更换和归档管理。 4.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5.组织生产车间进行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 6.协助、指导生产车间解决技术问题、质量问题。 7.监督、检查和统计、上报生产车间的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8.组织制订公司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部门目标。 9.参与原辅材料供应厂商业绩的评审与考核。 10.产品质量检验,及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与上报。 11.组织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并监督处理结果。 12.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规划与管理。 13.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14.组织进行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质量改进活动,不断改进质量体系。

技术管理部 部门名称: 技术管理部 上级部门: 技术质量中心 下属岗位: 研发员、工艺员 部门本职: 产品开发与工艺、技术管理 主要职能: 1.制定产品开发及工艺技术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2.进行行业市场调查,收集产品开发与技术改进的信息。 3.新产品的开发设计。 4.现有产品的改进。 5.生产工艺文件的制定与更新。 6.工艺路线的优化、简化。 7.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8.组织实施生产车间的工艺技术培训。 9.协助、指导生产车间解决技术问题。 10.监督、检查和统计、上报生产车间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 11.产品工时、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与更新。 12.工艺技术文件的发放、登记、更换和归档管理。 13.本部门有关文件、记录的保管与归档管理。

技术部质量管理制度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咨询设计及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保证交付运行的项目能够符合顾客的要求,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设计能力及产品的专业品质,特制定此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此制度将保障项目设计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及流程的管理严格按照GB/T 50380-2006(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等标准管理体系的要求有效运行。最终达到设计产品和施工服务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二、质量方针 质量第一,诚信服务,遵法环保,人本管理,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质量第一――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终身负责”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设计、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加强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控制管理,认真做好质量安全控制工作; 诚信服务――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信守承诺严格履行合同,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做到沟通及时、以诚相待、服务周到。为工程项目设计建造的全过程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遵法环保――坚持“依法治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耗等政策,使设计产品和施工过程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持续改进――坚持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在过程管理中发现薄弱环节并严格执行纠正预防措施,使设计产品质量和设计施工全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追求卓越――逐年提高技术质量管理目标,坚持开展行业对标管理,以行业标杆为学习榜样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保持设计团队的技术和管理不断创新、工程项目力争创优、企业绩效持续改善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范文

第8章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一章 8.1 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制定合适的质量计划,整合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或问题)跟踪等手段,保证软件开发质量。 第二章 8.2 关键活动与流程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如图8-1所示,关键活动是“制定质量计划”、“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跟踪和问题跟踪”。 图8-1中,在技术评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都采用缺陷跟踪工具和问题跟踪工具来管理。 质量人员 测试人员 图8-1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8-1。 8.2.1 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 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 表8-2为《质量计划》的参考格式。

第三章 8.2.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的主要好处有: ☆通过消除工作成果的缺陷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无疑会加深对工作成果的理解,更好地预防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生产率。 理论上讲,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应当接受技术评审。现实中,为了节约时间,允许人们有选择地对工作成果进行技术评审。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应该确定技术评审计划。 技术评审是团体活动,一般地,机构没有专职的技术评审人员,当需要技术评审的时候临时组织人员就可以了。质量人员应当参与重要的技术评审会议,这样既监督了技术评审,又加深对工作成果的了解。 技术评审的一般流程如图8-2所示。

2018上半年《技术与质量管理》作业

2018 上半年《技术与质量管理》作业 一、判断题 1、朱兰螺旋曲线就是质量环。(√ ) 2、质量战略就是质量目标。(√ ) 3、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要考虑组织的持续发展和质量改进。(√ ) 4.当相关数 r>0 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完全线性相关。(× )5.统计质量控制体现了事先检验的思想。(√ )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试验结果的试验条件叫做(C) A.水平B.因子C.指标D.效应 2.二次抽样方案包括几个参数?(C) A.3B. 4C. 5D.6 3.顾客意想不到的产品特性属于(D) A.基本型需求B.期望型需求C.兴奋型需求D.意外型需求 4、直方图定量表示的主要特征值标准差S 越小,表明 ( B)。 A、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差 B、数据分散程度越小,加工精度越好 C、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差 D、数据分散程度越大,加工精度越好 5.QFD 起源于( B)。 A.中国B.日本C.美国D.德国 三、概念解释题 1.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答: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是根据过去的检验情况,按一套规则随时调整检验的严格程度,从而改变也即调整抽样检验方案。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不是一个单一的抽样方案,而是由一组严格度不同的抽样方案和一套转移规则组成的抽样体系。 2.综合评分法 答: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3.有效度 答:有效度是在维修方面的定义,它指的是机械或设备能正常工作或在发生故障 后在规定里能修复,而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概率大小。 4、工序能力指数 答:工序能力指数:表示工序能力对设计的产品规范的保证程度。评价加工工艺系统满足加工技术要求的程度。 5、MTTF 答: MTTF(mean time to failure, 平均失效前时间),定为主随机变量,出错时间等的“期望值”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衡量可靠性的参数。 四、简答题 1.请简述质量功能展开。 答:质量功能展开是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分析,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质量工程工具,用来指导产品的 健壮设计和质量保证。这一技术产生于日本,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质量功能展开是展开六西格玛必须应用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概念设计,优化设计和验证阶段,质量功能展开也可以发挥辅助的作用。 2.请问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是哪些? 答: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中最常用的是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 1、关联图 2、亲和图 3、系统图 4、矩阵图 5、矩阵数据分析图 6、过程决策程序 图 7、网络图 3、简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原则 答: 1、由顾客来确定测评指标体系 2、测评指标必须能控制 3、测评指标必须能测量 4、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还需要考虑到竞争者的比较。 5、简述 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的构成。 答: 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的四个核心标准。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9000:2000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 5.请简述正交表安排试验的一般步骤。 答: 1、确定试验因素及水平数 2、选用合适的正交表 3、列出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生产质量与技术的关系

只要有生产制造工厂,三个难兄难弟几乎同时出现,其间的关系、权利、责任划分争论从未停止过。 很多道行较浅的弟兄认识让人哭笑不得:生产认为质量什么事也没干,就是动动嘴;反过来,质量人员经常强调生产管理混乱,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道行深一点的人员认识各异:有人认为:生产就是按标准100%实施操作,其它都不用管;有人认为:质量只需要做最后抽检,只需要说Y或者N;现在很多类所谓质量战略,全面质量管理、6sigma都是一个方向或者 方法,与实际操作都有很大的距离。 也许有更直观点的三者: 1.生产管理认为:生产部门可以说是企业的动脉,承担企业产品生产盈利的部门,是所有其它的部门的中心,没有产品生产一切都是零!可想而知。 2.质量管理认为:先是有质量要求在先,要做什么样要求的产品,品质要达到何种要求,由市场与品质部门针对 市场及消费者要求提出,然后由技术部制订达到这种要求所要求的技术规范,和选用材料、设备及工艺方法,最后由生产部门组织人员去生产,而控制整个过程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所以质量管理为先。 3.技术管理认为:顾客要求高品质产品,而高品质的产品源于技术部门制订的技术规范和选用材料、生产设备及 工艺方法,因此而言,技术部门是优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主导者。 到目前为止,弟兄的理解是,技术部门针对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进行开发规划;生产管理根据制造工艺,进行生产规划,进行过程管理。质量部门在产品和工艺开发过程中,在制造过程管理中,进行监控,就是过程控制。因此,确定以上部门工作重心,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相应部门为主要负责人,其它部门参与。进行生产规划,以产品制造工艺为基础,进行生产线规划设计,确定制造流程。进行过程管理,以各个行业对于的质量体系要求,设置相应的过程控制点,进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所设置的控制点,必须在确保制造流程稳定,质量受控的前提下,确保减少不创造价值的过程。 所以,说来三者就是一根绳上的三个蚂蚱,齐头并进才是最佳之道,这三者的工作是相互连续,相互依存的关系。确定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后,在实际操作中,结合项目管理方法,成立对于的项目组,汇集三个部门的人员,在项目中相应的工作中,指派相应部门人员负责,可以更好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保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忌相 互妒忌、拆台----得有资本,不然你就会变成小丑一样,在舞台上跳啊跳啊跳啊的,就被赶下台了。 再看看,生产管理的是需要保证100%按标准实施,事实上,世界上有哪家公司有完全对的标准呢,国内公司能做到80%对的估计都不多。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企业,在工序和工艺的制作方面也不能随便下结论,也经常发 现太多要改善的地方,所以生产管理基本上也是左右为难。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永远不可能分开,所以生产管理始终追求的是持续改善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100%标准。 质量管理吧好象是个警察就对了,可是实际工作中要是真的做了警察,我看估计离离职也不远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合作的工作还很多。三者工作始终穿插在一起,需要有部门之间的合作,不然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没有办法独立解决发生在自己部门的事情。 简单地说,三个部门相互服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要摆正各自的姿态,深度认识合作意识:我们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支持另外两个部门的,他们就是我的客户,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针对事件进行任务分析,确定 各自的任务,支持其它部门;一心为公司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就对了,要记住:客户还有内部客户之说呀! 技术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让生产能顺利生产,品质要及时发现变异使生产或技术回归正轨,生产要按要求生产使品质受控并及时提报技术品质问题以利全面改善。

先进的国际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

先进的国际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 CUSUM(累积和)控制图和EWMA(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控制图随着SPC控制理论中常规控制图的普遍使用,其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一条就是对过程的小偏移不灵敏。而CUSUM和EWMA则可解决类似问题。 1、 CUSUM控制图的设计思想就是对数据的信息加以积累。CUSUM控制图分别可用于计量性数据(正态分布),不合格品数(泊松分布变量),不和格品率(二项分布变量)。CUSUM控制图的理论基础是序贯分析原理中的序贯概率比检验,这是一种基本的序贯检验法。该控制图通过对信息的累积,将过程的小偏移累加起来,达到放大的效果,提高检测过程小偏移的灵敏度。 2、 EWMA控制图中控制统计量同样利用了历史数据,且该控制图可以对不同阶段的数据取不同的权重,距今越近的数据权重越大,距今越远,数据权重越小。EWMA控制图设计的本质就是寻找最优参数(λ,K)组合的过程,所依据的原则是:对给定的稳态ARL(0),使过程出现设定偏移量的偏移时具有最小失控ARL。 二、稳健设计技术 产品/工艺过程的稳健设计方法和技术开发阶段的稳健技术开发方法统称为稳健设计技术。它是开发高质量低成本产品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噪声因素(原材料的微小变化、操作人员水平的差异、机器设备

的微笑波动等)的存在,由此产生的波动也不可避免?quot;永无止境地减少波动,使产品、工艺过程、技术功能对各种噪声因素不敏感,向着波动为零的目标不断迈进。(即位质量工程的理论支柱-波动理论)。而如果采用源头治理的办法,利用稳健技术设计寻找可控因素的一组水平组合,使产品/工艺过程性能或技术功能的输出质量特性围绕设计目标值的波动尽可能减少。 基本功能的性能稳健取决于两点:一是输出质量特性本身的波动小;二是该质量特性应尽可能接近设计目标值。而S/N该度量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反映这两个目标。 稳健技术开发的实现过程: 1、进行初始设计并确认理想功能 2、识别可控因素和噪声因素 3、实施一步优化,即优化系统的稳健性 4、实施二步优化,确定对灵敏度影响显着的可调因素 三、质量机能展开(QFD)(又名质量屋) 质量功能展开是一项强有力的综合策划技术,尤其适用于大型产品(如飞机、汽车和大型设备)。它是一个总体的概念,提供一种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对应于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每一阶段(即:市场战略、策划、产

设计质量管理与控制程序文件

设计质量管理及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确保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符合规定的质量控制要求,从而提高项目设计品质,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适用围 适用于万科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及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新开发项目及尚未进行方案设计的在开发项目分期部分的建筑、结构、设备、景观、智能、装饰等主要专业设计。 (三)职责分工 1、集团公司设计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部、总工程师办公室) (1)负责编写各类设计任务书; (2)负责寻找合适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智能、室及室外总图等设计供方,确定供方单位,并与设计单位进行合同谈判、签订及费用支付; (3)负责组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智能、室及室外总图设计工作,并审核各阶段、各专业设计成果; (4)负责组织各阶段、各专业的专题论证及汇报会; (5)负责施工过程的重大图纸变更管理及重大技术问题处理;(6)负责各类设计成果文件的存档工作。 2、项目公司 (1)负责参与各阶段、各专业设计过程; (2)负责组织项目报批及外部协调工作; (3)负责组织除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智能、室及室外总图设计以外的其它相关设计工作; (4)负责施工过程的日常技术管理。 二、工作程序 (一)产品策划阶段 1、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依据项目开发进度计划编写《项目设计整体工作计划》,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2、《产品意向书》由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牵头编制。编制的依据是经审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策划定位报告》等。总工程师办公室、营销策划部、项目公司技术负责人等参与编写。编写拟定的《产品意向书》报分管领导审核、集团公司董事长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在规划设计部备案。 (二)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1、规划设计前应向设计单位提交《规划设计任务书》。《规划设计任务书》由集团规划设计部牵头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意向书》等编制并报分管领导审定。 2、集团规划设计部负责组织概念性设计,负责: (1)寻找合适的供方; (2)编制设计任务书; (3)与设计单位的沟通联系; (4)组织集团公司董事长、分管技术及营销策划的领导、规划设计部(含规划建筑专家组)、总工程师办公室、营销策划部、项目公司领导及技术负责人等对规划成果进行论证,编写《设计评审表》、会议纪要,并落实意见。 3、项目公司工程技术负责人参与规划设计过程,负责:

技术质量管理办法(最终版)

技术质量管理办法 (试行) 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建筑工程分公司 2011-03-01

目录 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办法 (5) 第一章总则 (5)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6) 第三章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 (7) 第四章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管理 (8) 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与管理 (11)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审批专用表格的使用 (11) 第七章附则 (12) 二、施工图纸和工程洽商管理办法 (19) 第一章总则 (19) 第二章图纸的接收与分发 (19) 第三章图纸变更的标识 (20) 第四章工程洽商的管理 (20) 第五章附则 (21) 三、工程资料管理办法 (22) 第一章总则 (22) 第二章管理与职责 (22) 第三章施工前期工程资料管理 . 23

第四章施工中工程资料管理 (24) 第五章竣工验收阶段工程资料管理 (25) 第六章工程资料归档管理 (25) 第七章附则 (26) 四、工程试验管理办法 (28) 第一章总则 (28) 第二章职责 (28) 第三章管理程序 (29) 第四章检查内容 (29) 第五章附则 (30) 五、工程测量管理办法 (32) 第一章总则 (32) 第二章测量工作的职责 (32) 第三章桩位点的交接 (33) 第四章桩的保护 (33) 第五章测量施工程序 (33) 第六章技术资料的整理 (34) 第七章沉降观测 (34) 第八章仪器的保管和监控 (34) 第九章附则 (35) 六、质量管理办法 (36) 第一章总则 (36) 第二章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36) 第三章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39) 第四章工程质量问题、事故的评审认定和处理 (42) 第五章工程质量奖罚规定 (43) 第六章附则 (45) 七、计量管理办法 (46) 第一章总则 (46) 第二章计量管理机构的设置 (46) 第三章计量器具的管理 (46) 第四章计量数据的管理 (49) 第五章计量原始记录与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 (49) 第六章计量管理奖罚细则 (50) 第七章附则 (51)

技术质量管理模式

1 / 191

部门职能 技术质量中心 部门名称: 技术质量中心 上级部门: 总经理 下级部门: 技术管理部、质量管理部、中心试验室 部门本职: 技术与质量管理 主要职能: 1.进行行业市场调查,收集产品开发与技术改进信息。 2.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现有产品的改进。 3.生产工艺文件的制定与更新、发放、登记、更换和归档管理。 4.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5.组织生产车间进行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知 3 / 191

识、技能培训。 6.协助、指导生产车间解决技术问题、质量问题。 7.监督、检查和统计、上报生产车间的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8.组织制订公司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部门目标。 9.参与原辅材料供应厂商业绩的评审与考核。 10.产品质量检验,及检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与上报。 11.组织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并监督处理结果。 12.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规划与管理。 13.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14.组织进行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质量改进活动,不断改进质量体系。

部门职能 技术管理部 部门名称: 技术管理部 上级部门: 技术质量中心 下属岗位: 研发员、工艺员 部门本职: 产品开发与工艺、技术管理 主要职能: 1.制定产品开发及工艺技术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2.进行行业市场调查,收集产品开发与技术改进的信息。 3.新产品的开发设计。 4.现有产品的改进。 5.生产工艺文件的制定与更新。 6.工艺路线的优化、简化。 7.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5 / 191

8.组织实施生产车间的工艺技术培训。 9.协助、指导生产车间解决技术问题。 10.监督、检查和统计、上报生产车间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 11.产品工时、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与更新。 12.工艺技术文件的发放、登记、更换和归档管理。 13.本部门有关文件、记录的保管与归档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