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刀治疗胶质瘤

伽马刀治疗胶质瘤
伽马刀治疗胶质瘤

伽马刀治疗胶质瘤

我院伽玛刀中心是中国第一家开展利用伽玛刀技术治疗胶质瘤的治疗中心,自1993年创建了国内首家伽玛刀治疗中心。该中心拥有我国引进的首台伽玛刀,2002年又引进了亚洲首台最新型智能化伽玛刀。目前,该中心有6名国际伽玛刀协会会员,在隋邦森教授带领下,樊跃飞主任、孙效刚主任、陈继锁主任、孙永文主任等参加过6次“国际伽玛刀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100余篇,共治疗近20000余例病人,拥有十分丰富的胶质瘤治疗临床经验。

1.适应症

肿瘤直径<4cm;手术后残留或复发;放疗后复发;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于术者;

2.治疗剂量

根据恶性程度的不同,剂量略有差异,I—Ⅱ级周边剂量15—20G5,中心剂量3 5—45Gy;Ⅲ—IV级周边剂量18—25Gy,中心剂量45—50Gy,等剂量曲线30%—50%。

3.评价与展望

胶质瘤的治疗一般主张综合治疗,即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其目的在于延长生存期与延缓复发,兼有神经外科手术与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优点的伽玛刀已经成为今年来胶质瘤新常规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逐渐丰富了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经验,临床资料显示,符合适应症的病人,延长生存期与保存生活质量方面.伽玛刀治疗均高于单纯手术及单纯放疗,效果是令人鼓舞的。胶质瘤的伽玛刀治疗要根据肿瘤类型、体积大小、恶性程度、范围、部位的不同综合分析,采取不同治疗手段:

(1)体积小、低恶性的胶质瘤,伽玛刀效果良好;

(2)主管膜瘤对伽玛刀治疗比较敏感,效果良好,但因其易发生种植转移,故原则上伽玛刀术后应行全脑、甚至脊髓照射;

(3)胶质瘤的最大困扰之一是治疗后复发,一般认为肿瘤系浸润性生长,影像显示的边界并非真正的肿瘤边界.要保证疗效,必须有足够的周边剂量。因此,规划中,等剂量曲线覆盖的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4)体积较大的胶质瘤.治疗后水肿反应较重,是影响剂量不能结足的重要因素,因此,先行手术将肿瘤部分切除,后伽玛刀治疗或先伽玛刀治疗后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5)伽玛刀分次治疗胶质瘤,既对恶性浸润性肿瘤有效,又对周围神经结构无明显损害,可减轻水肿反应。

伽玛刀治疗胶质瘤是一种有效地杀灭和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病人生命的手段,采取伽玛刀治疗与我院光子刀、诺力刀、PET四维派特等设施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胶质瘤治疗体系,。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要点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要点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主要的分子病理

标记物(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二、影像学诊断 (一)脑胶质瘤常规影像学特点 神经影像常规检查目前主要包括CT和MRI。这两种成像方法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显示脑解剖结构特征及脑肿瘤病变形态学特征,如部位、大小、周边水肿状态、病变区域内组织均匀性、占位效应、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病变造成的其他合并征象等。在图像信息上MRI优于CT。 常规MRI扫描,主要获取T1加权像、T2加权像、FLAIR 像及进行磁共振对比剂的强化扫描。 脑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内各部位。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PET成像特征各异。目前广泛使用的示踪剂为18F-FDG。 临床诊断怀疑脑胶质瘤拟行活检时,可用PET确定病变代谢活性最高的区域。 (二)脑胶质瘤鉴别诊断 1. 脑内转移性病变:脑内转移性病变以多发病变较为常见,多位于脑皮层下,大小不等,水肿程度不一,表现多样,多数为环状或结节样强化影。

17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17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8-12-14T09:29:28.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4期作者:付玉梅李琳 [导读] 提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云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云南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探讨岛叶胶质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17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治疗,手术无死亡病例。15患者术前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无变化,较术前加重1例。7例术前癫痫发作者术后均好转。术后4例出现短暂语言障碍,经语言培训后基本恢复。术前5例肢体障碍者,4例经功能锻练后肌力部分恢复,永久性瘫痪1例。结论:对岛叶胶质瘤患者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岛叶胶质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12-01 岛叶被覆额顶盖和颞盖,其解剖结构复杂,与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毗邻。岛叶胶质瘤是一种主要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发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病变往往已经侵及颞叶、额叶、额颞叶[1],且体积已较大。手术切除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岛叶的特殊解剖结构,给手术带来了很大难度,且术后并发症多[2],使围手术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5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17例岛叶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22~57岁,平均(37.23±2.35)岁,病程13d~4年,平均(13.58±2.23)个月。临床表现,癫痫发作7例,头痛、头晕伴肢体麻木或肢体无力5例,偏瘫5例,患者均经CT、MRI检查,病变位于右侧11例,左侧6例。 1.2 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状态,通过健康教育、鼓励、安慰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诱因、手术方法、过程、注意事项、手术配合等,耐心回答其疑问,以消除其对手术的顾虑。介绍成功病例,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及配合度。 1.2.2术前准备与主治医师沟通,了解手术方式,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术中及术后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及、备皮、建立静脉通道等准备。同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血糖等的监测。 1.2.3术中配合将手术室温度、湿度调节在适宜的范围,检查手术器械,并连接好相关设备、器械,使之处于功能状态。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协助手术医师做好皮肤消毒,根据手术要求将所需器械参数、顺序调整好。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应急处理、救助工作,遵医嘱用药,做好药品的核对和记录。护理人员要熟悉相关手术流程,以快速、准确传递手术所需物品。术后及时清点耗材及相关器械。 1.2.4术后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对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患者完全清醒后,可将头部抬高30°左右,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使脑水肿减轻。(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0min进行1次GCS评分,持续心电监护,监测颅内压、瞳孔、肢体感觉的变化,做好引流管防护、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并做好记录。(3)预防癫痫:术后脑血管痉挛、颅内出血、代谢性酸中毒等均是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3],每日做好各项生化指标、电解质的监测,记录24h出入量,仔细分析各指标的变化,做好癫痫的预防措施。对术前有癫痫发作病史者,应观察并记录发作的频率和强度,做好抢救准备。对术后出现癫痫者,应取平卧位,及时将患者口腔异物清除,给予压舌板、中流量吸氧、静脉推注地西泮等措施。 1.2.5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术后定时对患者肌张力、肌力、皮肤痛温觉等情况进行评估,以判断患者肢体功能情况,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过屈、过伸等情况。本组5例偏瘫、5例伴随肢体无力者术后均实施全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并进行给予患肢按摩、穿弹力袜等措施。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均早期实施肢体功能锻炼。 1.2.6语言障碍的护理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指导,从单音节到多音节,从单字到单词到短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练习,避免急于求成。多给予患者鼓励与表扬,以增强其信心。本组患者除1例永久性偏瘫者外,失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1.2.7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减少情绪波动,保持生活规律,饮食清淡、继续进行肢体及语言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学会危险因素的观察及应急防护措施。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2.结果 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病理显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各6例,胶质母细胞瘤3例、间变少突细胞瘤2例。手术无死亡病例。15患者术前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无变化,较术前加重1例。7例术前癫痫发作者术后均好转。术后4例出现短暂语言障碍,经语言培训后基本恢复。术前5例肢体障碍者,4例经功能锻练后肌力部分恢复,永久性瘫痪1例。 3.讨论 岛叶胶质瘤患者多表现为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手术风险高,患者及家属常有焦虑、担心、紧张等负性情绪,给手术的实施及效果均带来不良影响[4]。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稳定其情绪,减轻其思想顾虑;术前充分的准备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对各种并发症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的恢复。本组17例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前症状均明显好转,合并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者除1例永久性瘫痪外,其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光建,王俊伟,邹德伟,等.岛叶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5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11):645-647. [2]项威,陈东,胡继良.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探讨[J].广东医学,2017,38(增刊):101-103.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

(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 基因融合等1,2。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二、影像学诊断

脑胶质瘤的临床护理

脑胶质瘤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2-02-23T10:02:01.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5期供稿作者:邢春玲周亚兰[导读] 多食蔬菜、水果促进肠蠕动,以利体内毒素的排泄。 邢春玲周亚兰 (四平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344-01 【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观察及护理总结。结果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全部病例头痛、呕吐症状消失,经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护理措施满意。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及护理,可以观察到脑胶质瘤多样性,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临床表现复杂,对护理人员要求更高。全面掌握本病的特点和特征,并发症表现,进行详细的观察,细致的护理,周密的计划,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关键词】脑胶质瘤观察与护理 神经胶质瘤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脑胶质瘤在颅内各类肿瘤中最为多见,占颅内肿瘤的44.6%”[1],其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 1 脑胶质瘤的分类: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 1.1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1.2髓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若肿瘤生长快,高颅压症状明显,可有小脑功能损害,表现为步态蹒跚、走路不稳等。 1.3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也可由脑干受压症状(呕吐、呛咳、各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小脑症状(走路不稳、眼球震颤等)及偏瘫、眼球上运动障碍等,手术后复发率几乎为100%,易发生椎管内转移。 对脑胶质瘤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并结合放疗、化疗或中药治疗。由于脑胶质瘤是侵润性脑肿瘤,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的复发率高。在手术切除过程中,极易造成功能区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纤维的损伤,进而引起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所以对脑胶质瘤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2 脑胶质瘤术后并发症与护理 2.1脑瘤术后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若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早期可表现为呼吸浅慢、不规则,氧饱和度下降。宜早期行气管切开。手术后3~7d为脑水肿高峰期,可出现瞳孔忽大忽小,可能与脑干水肿移位有关,故加强脱水、限制水摄取量。若出现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及时给予补充血容量,进行血气监测分析,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小剂量强心药,防止心衰发生。 2.2制订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计划,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加以实施。制订了护理计划并进行严密观察,发现该病人手术后无自主呼吸,立刻给予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48h后出现呼吸机高压报警,听诊双侧肺呼吸音减弱。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双侧支气管被大量的坏死组织及痰液结痂阻塞,经支气管镜灌注冲洗,有效缓解了呼吸道梗阻。 2.3呼吸道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呼吸障碍及继发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重要。对气管切开病人,应重视手术后的早期护理,严格把好无菌、气道通畅和湿化三关。对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同时定期做痰培养,以指导抗菌素的应用,防止菌群失调造成的霉菌感染。 2.4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监护早期应用甲氰咪胍0.2~0.4g静脉注射,8h/次,并留置胃管进行胃液监测,观察胃内容物的性状,发现有出血征象及时处理。若出现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胃管内抽出深咖啡色液体,应及时给予冰水洗胃,立止血1000u静脉注射,8h/次,取得较好疗效。 2.5高热的护理首先要判断是感染性高热还是中枢性高热。脑干手术后多发生中枢性高热。由于丘脑下部受损致丘脑功能紊乱,手术后高热呈稽留热,是中枢性高热的表现。严密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综合措施,及早尽快、安全、有效降温。对中枢性高热病人本组采用亚冬眠加冰块物理降温,效果满意。 2.6营养支持病人因不能经口进食,机体又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故易发生营养不良。病人在病程3~7d开始,采用鼻饲或深静脉插管提供营养的方式。鼻饲早期胃管注入混合奶50~100ml,8h/次,适应后100~200ml,6h/次。采用的食物配方为:奶粉、新鲜鸡蛋、食盐、麻油及鱼汤、肉汤、米汤、菜汤及新鲜果汁。应激期的能量供给为200kJ,恢复期的能量供给为167kJ。同时做好管道的护理。鼻饲前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抬高床头30~40°后再行管饲,这样可以预防误吸。 脑胶质瘤家庭护理中还要注意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根据病人不同的治疗时期,调节以适合病人口味,利于营养及康复的食品,如定期给病人服用人参皂苷以增强病人的体质与免疫功能。多食蔬菜、水果促进肠蠕动,以利体内毒素的排泄。参考文献 [1] 赵继宗编著.《颅脑肿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8页. [2] 天士力医药经营集团编制.《脑胶质瘤细胞病人手册》.北京天坛医院胶质瘤治疗中心.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最新--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文章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5月第30卷第5期P435-444 文章作者:江涛 一、意义和背景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对于哪一个(类)患者或者样本需要进行检测,何时检测和如何检测,本指南中也给出了推荐。 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不同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特定的临床条件下经过系统的分析后形成的诊疗指南,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南应满足:清晰性、有效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应用灵活性、多学科融合、有依据性和可作为指导性。临床实践指南的目标是服务于临床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为医疗教育提供指导,为疗效评估、专业审核提供依据,为合理治疗和建立临床路径提供帮助。 二、前言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一半以上为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GBM患者即使采用了最为积极的治疗手段,中位生存期仍然少于15个月。近年来,神经肿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发现一系列有助于脑胶质瘤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目前的WHO病理分级仍然依赖形态学进行肿瘤分级,然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组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胶质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导致WHO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有着较大差异。 基于肿瘤遗传学水平的分子病理分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临床预后;并且对组织学上较难鉴别的混合性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还能帮助明确诊断和分级。另外,这些新近发现的分子变异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靶点。近10年来,尽管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弥漫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改善仍然十分缓慢。 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临床试验明确更多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有望揭开脑胶质瘤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神秘面纱。除了种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临床常见因素,重要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对临床应用均有深远的意义。 指南由资深专家参与拟订,可靠性、实用性强,指南中的分子标志物是治疗的靶点、预测因子或判断预后的指标,也能作为制订行业规范的依据。 三、流行病学 胶质瘤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2%,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 -8)/10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肿瘤致死率排序,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 -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报告指出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 87/10万,位列十大高病死率肿瘤之第9位。以恶性胶质瘤为代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及家庭负担,一直是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四、现有的胶质瘤分类系统 胶质瘤是指来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本指南中特指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胶质瘤可以分为两类:局限性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弥漫性胶质瘤。

中央区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中央区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汪洪江,刘永亮,董德宏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50%左右[1]。而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但中央区附近的功能区胶质瘤易造成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而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切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中央区胶质瘤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5~64岁,平均38.2岁。左侧11例,右侧8例。 1.2 临床表现癫痫发作14例,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16例,肢体麻木7例,检查视乳头水肿6例。 1.3 肿瘤大小和部位肿瘤直径2~5 cm 12例,大于 5 cm 7例。紧邻中央区前方9例,中央区后方6例,位于中央区下方4例。 1.4 影像学特征 19例均行头部CT检查,肿瘤呈现均匀低密度影,无强化12例,混杂密度,不规则强化5例,混杂密度伴钙化,无强化2例。17例行MRI检查,T1低信号,T2高信号,无强化9例,

T1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有强化6例,T1略低信号,T2高信号,无强化2例。3例可见囊性变。大多数病例可显示周围脑水肿明显,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

1.5 治疗方法上述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依据肿瘤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皮层切开点。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方,采用仰卧位,从中央前回前方进入。主体位于中央沟后方,采用侧卧位,从中央后回后方进入,若主体位于中央前回下方,从MRI上仔细辨认肿瘤主体(或生发中心)及中央沟受推挤方向、程度,若肿瘤主体靠前,中央沟推向后方,自中央前回前方进入,若肿瘤主体相对靠后,中央沟推向前方,自中央后回进入。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术后16例接受1个疗程的放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9例中,手术肉眼全切15例,占79%,次全切4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前减轻3例,不变5例,术后早期(一般3~4天)加重,而后肢体功能有所恢复7例,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 2.2 术后病理星形细胞瘤17例,其中低级别(Ⅰ~Ⅱ级)13例,高级别(Ⅲ~Ⅳ级)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

浅析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

浅析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宋季萍 发表时间:2018-04-25T14:44:17.8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作者:宋季萍[导读] 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焦虑心理。 大庆市第四医院重症监护室 16371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沟通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χ2=9.365,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0.134、8.467、 11.472,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 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841、6.13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478、5.113、6.63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滿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3%(χ2=8.461,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焦虑心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术后护理;心理沟通;脑胶质瘤;生活质量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 on the negative emo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lioma.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is the 96 glioma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post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communicati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0.4%,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29.2%(2=9.365,P<0.05);pain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10.134,8.467,11.472,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6.841 6.135,P<0.05);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hys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5.478,5.113,6.636,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9%,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83.3%(2=8.461,P<0.05).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nursing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relieve anxiety,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nursing;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glioma;quality of life 脑胶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此病病程较短、肿瘤生长较快,治疗后的复发率、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治疗脑胶质瘤主要方法。然而手术切除后患者容易合并并发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相关研究表明[3],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有益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是否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目前相关资料较少。为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96例进行分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纳入标准:(1)经头颅B 超、MRI 检查、病理学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4],且使用手术切除术治疗者;(2)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者;(3)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接受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颅内血肿、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5];(2)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沟通障碍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43~73 岁,平均(63.5±2.6)岁;病灶分布:额叶18例,枕叶16例,项叶10 例,颞叶4例;肿瘤类型:星形細胞瘤3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0例,少突星形细胞瘤5 例,室管膜瘤3 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0例,初中及以下18 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44~72岁,平均(63.1±2.2)岁;病灶分布:额叶19 例,枕叶15例,项叶9例,颞叶5例;肿瘤类型:星形细胞瘤29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1例,少突星形细胞瘤6 例,室管膜瘤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29例,初中及以下1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①医护人员科学分组,根据医院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将医生与护理人员给予分组,一组护理人员固定与一组医生进行对应,同时固定为一组患者负责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②医生与护理人员进行联合查房,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及医护需求,并及时向医师汇报,遵照医嘱及患者具体病情科学制定护理措施[6];③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后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以及康复训练知识;④由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用药、用药注意事项及饮食禁忌等实施联合指导,要针对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颅内出血、高热等一些不良反应给予防范;⑤医护小组相关成员应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给予随访,并做好记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沟通干预:①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后需要长期化疗,容易诱发患者产生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恶化为自杀倾向。为此,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加强沟通,熟悉及掌握患者文化层次、平时兴趣爱好等情况,在每天晚间7∶00~8∶00对患者实施心理辅导,与患者积极沟通。对患者进行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关爱语气与患者沟通交谈,让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理安慰,化悲观心理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②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内心的焦虑、烦躁、抑郁等不同的负面情绪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脑胶质瘤并非是绝症,同时运用恶性肿瘤治愈的典型案例作为向导,鼓励患者向其学习,引导患者每日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各种负面情绪;③提供信息支持:可针对患者在治疗、护理及康复等方面的信息需求,提供一定的信息沟通及支持,必要时可给患者提供书籍及健康手册供其阅读,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④认知行为疗法: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放松的方式,如适当的户外活动、唱歌、播放轻松的音乐、腹式呼吸训练等[7]。

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模块十六/神精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15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女士,28岁,已婚,不育,出现头晕、月经紊乱1年余,在当地医院行黄体酮调经及中药治疗不见好转,现停经6月余,并出现头痛,视力下降,以及间断性泌乳而来就诊,头部CT提示鞍区密度影增强。 初步诊断:颅内肿瘤 思考: 1.该患者目前症状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手术后引流患者进行引流管护理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颅内肿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颅内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颅内肿瘤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来源于脑组织、脑膜、脑血管、脑垂体、脑神经及残余胚胎组织的原发性肿瘤,以及来自颅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约半数为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大脑半球最多,其次是鞍区、小脑脑桥角、小脑等部位。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增大破坏或压迫脑组织,产生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二、病因 至今尚不明确,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颅内肿瘤的分类方法多样。目前国内多使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分类:①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瘤、脉络丛肿瘤、松果体肿瘤。②脑膜肿瘤:包括各类脑膜瘤、脑膜肉瘤。③神经鞘细胞肿瘤:包括;良性、恶性神经鞘肿瘤,良性、恶性神经纤维瘤。④垂体前叶肿瘤:包括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性腺瘤。⑤先天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上皮样囊肿、畸胎瘤、神经错构瘤等。⑥血管性肿瘤。⑦转移性肿瘤。⑧邻近组织侵入性肿瘤。⑨未分类肿瘤。 三、临床表现 因肿瘤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和局灶症状是其共同

伽玛刀

伽玛刀 伽玛刀 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于一体的治疗性设备,它将钴-60发出的伽玛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的摧毁靶点内的组织,而射线经过人体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并且剂量锐减,因此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伽玛刀”。 “伽玛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一个布满直准器的半球形头盔,头盔内能射出201条钴60高剂量的离子射线---伽玛射线。它经过CT和磁共振等现代影像技术精确地定位于某一部位,我们称之为“靶点”。它的定位极准确,误差常小于0.5毫米;每条伽玛射线剂量梯度极大,对组织几乎没有损伤。但201条射线从不同位置聚集在一起可致死*地摧毁靶点组织。它因功能尤如一把手术刀而得名,有无创伤、不需要全麻、不开刀、不出血和无感染等优点。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形成一窄束边缘锐利的伽马射线。在治疗时将窄束射线汇聚于病灶形成局限的高剂量区来摧毁病灶,主要用于颅内小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原理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融立体定向技术和放射外科技术于一体,以治疗颅脑疾病为主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它采用伽玛射线几何聚焦方式,通过精确的立体定向,将经过规划的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集中射于体内的预选靶点,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点内的组织,以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损毁的效果。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在焦点以外,仅受单束伽玛射线照射,能量很低,而免 伽玛刀 于损伤。犹如用放大镜聚焦阳光,聚焦的焦点热量可点燃物品,而焦点外的阳光则安全。用伽玛射线代替手术刀,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分界非常明显,边缘如刀割一样,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伽玛刀”。 适用 伽玛刀分为头部伽玛刀和体部伽玛刀。头部伽玛刀有静态式伽玛刀和旋转式伽玛刀,静态式伽玛刀是将多个钴源安装在一个球型头盔内,使之聚焦于颅内的某一点,旋转式伽玛刀是在静态式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许多优点,是中国的专利。 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Leksell伽玛刀,这也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标准设备。由于体部伽玛刀未被中国卫生部认可,目前只在中国大陆非卫生部管理的医院系统内使用。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治疗全身各种肿瘤。 头部伽玛刀临床适应症: 1、30毫米以下的听神经瘤、垂体瘤、脑膜瘤、松果体区肿瘤、淋巴瘤等颅内肿瘤; 2、颅内动静脉畸形; 3、海绵状血管瘤 4、一些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良性肿瘤; 5、较小而边缘清楚的颅内转移癌;

脑瘤患儿的心理护理

脑瘤患儿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6-01-26T11:06:06.6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顾敏敏[导读] 无锡市江大附属医院脑肿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在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 无锡市江大附属医院 摘要:探讨脑瘤患儿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脑瘤患儿;心理护理 脑肿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在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各年龄均可患病,但5—8岁是本病的发病高峰。多种因素影响脑肿瘤的发生,某些脑瘤的发病可能与特定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有关,如所有胶质瘤都存在染色体17p特定基因缺失,高分化胶质瘤同时还有染色体9p上的基因丢失。又如脑膜瘤与第10号染色体,髓母细胞瘤与17p染色体部分缺失相关。 此期儿童如患病住院,不仅要经历环境改变和各种侵入性操作,经历病痛的体验,还要与亲人分离,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但此期儿童心理、语言、智力发育不完善,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痛苦不适,不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为烦躁、哭闹和不合作,给治疗护理和康复带来困难,故此,怎样在患儿住院期间,给与正确评估,提供适当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顺利完成治疗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心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心理护理 1.1减轻分离性焦虑 指导父母每日轮流陪伴患儿,增加其安全感,减轻其孤独感,满足其恋亲情节。尽量固定一名护理人员,全面负责患儿的身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关心、爱护患儿,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时时事事充满温情。多询问、多关注、多关爱。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以减轻其焦虑情绪,使之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1.2运用沟通技巧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 首先通过与父母交谈促进对患儿的了解,了解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称呼。以非语言沟通为主,可以适时运用抚摸、抱抚,称呼患儿乳名,以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在了解患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游戏,绘画,让孩子说出他对住院的感受。提供让患儿发问的机会,以进一步了解患儿。有针对性的给以心理护理。交谈时应与患儿视线水平,但不可凝视,更重要的是诚实,取得患儿的信任而得到孩子的配合。 1.3放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可以告诉患儿,放疗是基本没有痛苦的,可以把放疗比作 “晒太阳”疗法,把肿瘤细胞比作“小虫子”,通过让身体“晒太阳”把体内的“小虫子”晒死,这样小脑袋就不痛了,使患儿易于接受,放疗全程有家属及一名医务人员陪同,减轻其恐惧感。 1.4化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告诉孩子,是坏细胞这些“坏蛋”使他得的病,不治疗会导致不良后果,现在,我们必须输送“武器”去攻打体内的敌人,这就是打针、输液、服药。虽然打针有点痛,吃药有点苦,但像你这样聪明又勇敢的孩子一定能够战胜这些困难。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及安全的治疗环境,用做游戏、讲故事及看电视等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1] 1.5日常心理护理 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固定护士为其护理,允许把家中喜爱的物品带到床边,如衣服、玩具、枕头等。病房色彩柔和,在病区走廊和室内挂一些儿童喜爱的卡通画,允许患儿装饰床周环境,如折纸,贴自己喜欢的图片等。尽量减少身体的约束,必须使用时说明理由和约束时间。提供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允许患儿使用无害的玩具或医疗用品做游戏,如听诊器、叩诊锤等给布娃娃作检查。护士在为患儿做宣教、操作时态度要亲切和体贴,让他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多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语言,针对患儿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 2.小结 由于脑瘤住院患儿对医院环境、治疗手段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畏惧,传统的护理模式也无法完全符合患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导致一些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不佳。故此,全面加强对脑瘤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从生理层面来讲,加强对脑瘤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因医院环境、治疗方式以及各类治疗药物刺激因素所引发的恐惧、不安、焦虑等情绪,进而使相应的治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加快患儿的恢复[2]。 参考文献: [1]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89-1490. [2]程小文.心理护理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54-4955.

低级别胶质瘤

Glioma patients group:two four nine one five eight seven seven eight 胶质瘤病友群:249158778 1. In patients with low grade glioma and controlled epilepsy as the single symptom, surgery may be deferred until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progression. (Level of Evidence 4- Recommendation grade C) 当可控的癫痫作为唯一症状的低度恶性胶质瘤患者,在没有出现临床上或者影像上的进展的时候,手术可以推迟。上海东方医院神经外科魏社鹏 In one retrospective study by van Veelen et al, it was shown that in patients with controlled seizures as the single symptom, the prognosis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timing of the surgery. It could be, therefore, safe to defer surgery until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ntrolled epilepsy only. Veelen等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以癫痫发作为单一症状的胶质瘤病人,其预后并没有被手术的时机所影响,故建议在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没有出现进展之前,尽可能的推迟手术也是很安全的。 In 1994 Berger et al analyzed the effect of extent of resection on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low grade gliomas. They found that for tumours greater than 10 cm3 a greater percent of resection and a smaller volume of residual disease convey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erms of recurrence, compared to those that had a less aggressive resection or biopsy. For tumours smaller than 10 cm3 no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over 3 to 4 years, regardless of percent of resection. 1994年,Berger等发现那些体积大于10立方厘米的肿瘤,术中切除越多,则复发越迟,而那些体积小于10立方厘米的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则没有联系。 2. In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neurological deficits, uncontrollable seizures, or in those who have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progression, maximal resection, when safe, should be attempted. (Level of Evidence 3- Recommendation grade B) 对于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的病人,以及有神经功能缺损,未控制的癫痫,或者临床或者影像上出现进展的病人,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根治性的切除。 3. Postsurgical radiation therapy may be deferred until clinical or radiological progression. When Radiation therapy is indicated, the dose should be between 45 and 54 Gy. (Level of Evidence 1- Recommendation grade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