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步态及行走
形体礼仪培训资料

形体礼仪培训资料形体礼仪是社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仪表形象、举止姿态、交往礼仪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形体礼仪培训,可以提高个人气质和自信心,增强个人魅力,受益终身。
本文将介绍形体礼仪的重要性、培训的内容和技巧,以及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职场中。
一、形体礼仪的重要性形体礼仪是一个人的形象代言人,它能够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水平。
合理的形体姿态和仪态举止给人一种积极向上、自信大方的印象,能够让人感受到你的专业素养和自律能力。
形体礼仪在社交场合和职场中起到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事业发展的机会。
二、形体礼仪培训的内容1. 姿势与步态:学习正确的站立、坐姿和行走姿势,保持端正的身体形态,使得整个形象显得自信、大方。
2. 手势与眼神:学会正确运用手势表达信息,注重手的姿势、指尖的动作和肢体的舒展;同时,掌握准确而自然的眼神接触,展现出真诚、自信的态度。
3. 笑容与面部表情:学会自然而真实的微笑,使笑容充满喜悦和亲和力;掌握不同场合不同表情的使用,给人以友好和亲切感。
4. 礼节知识:学习正确行为礼仪,包括问候礼仪、进退礼仪、座位礼仪等,使自己在社交场合表现得得体、得宜。
5. 穿着与形象:学会合理搭配衣着和配饰,使整体形象更加得体、专业;了解不同场合适宜的着装要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三、形体礼仪培训的技巧1. 自我观察与改进:通过反思自己的姿态、举止和表情等,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利用镜子、摄像头等辅助工具,观察自己的形象表现,不断完善自我。
2. 学习观摩优秀榜样:通过观看优秀的形体礼仪表演、模特走秀、演讲等,向优秀的榜样学习并汲取经验。
3. 参与形体培训课程:报名参加形体礼仪培训课程,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全面提升自己的形象形态。
4. 真实反馈与持续改进:争取获得身边朋友、家人或者同事的真实反馈,了解自己的改进空间,并持续改进。
四、形体礼仪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应用1. 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形体礼仪,使自己展现亲和力和自信心,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体位、姿势与步态

体位、姿势与步态(一)体位不同的疾病及意识状态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不同的体位(posit on )。
根据不同体位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常见有:1.自动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型患者或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虽严重而体位仍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不能自己随意调整体位及移动肢体位置,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人。
3.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由于某种疾病或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一定的体位。
常见的强迫体位有以下几种:(1)强迫仰位患者仰,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肌的紧张,见于急性阑尾炎、腹膜炎。
(2)强迫仰位患侧位者常以患侧向下以减轻疼痛和有利于健侧呼吸、如胸腔积液、肺脓肿等。
健侧位系以健侧向下,见于大叶肺炎、气胸等。
(3)强迫俯位脊柱疾病患者为减轻脊背肌肉紧张常被迫采取俯位。
(4)强迫坐位(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坐于床沿,两手置于膝关节上或扶持闲边,此种坐位可使横膈下降,肺换气量增加,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
见于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等。
另一种强迫坐位是前倾坐位,患者坐于床上,上身前倾,双手支持头部,见于心包积液或纵膈肿瘤。
(5)强迫蹲位(squatting)患者往往在步行不远或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呼吸困难或心悸而采取蹲踞体或胸膝以缓解症状,见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6)角弓反张(opisthotonos)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胸腹前,背过伸,躯干呈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图4-1-14)(7)强迫立位常见于肛门周围脓肿,或痔疮疼痛不能坐位者。
(8)辗转体位因疼痛辗转反侧,坐不安,见于胆绞痛,肠绞痛者。
图4-1-14 角弓反张(二)姿势与步态健康人躯干端正,动作自如,步态稳健。
在某些疾病时,可引起异常的姿势与步态,如脊柱、四肢疾病患者因病变或疼痛而弯腰、背或跛行。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状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男正确走路姿势教程

男正确走路姿势教程正确的走路姿势对于男性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形象,还能保护身体健康。
下面是一个男性正确走路姿势的教程,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1. 笔直的身体姿势:首先,一个正确的走路姿势需要你保持笔直的身体姿势。
挺胸收腹,使身体看起来挺拔有力。
注意不要低头看手机或者弯腰驼背,这会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
2. 放松的肩膀和手臂:保持放松的肩膀和手臂,切忌紧绷或者抱臂走路。
挥动手臂可以帮助你保持平衡,并增加步伐的自然感。
3. 正确的步长和步伐:在行走时,保持适当的步长和步伐非常重要。
太大的步子会让你显得笨拙,而太小的步子则让你看起来急躁。
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步幅,稳定自然地行走。
4. 脚步稳健:每一步都要踩实,将重心放在脚掌上。
尽量避免踮起脚跟或者摇晃脚踝。
保持稳定的脚步可以增加信心和稳定性。
5. 步态匀称:行走时,尽量保持身体的重心处于中心位置。
重心过分偏向一侧会让你看起来不舒服和不自然。
保持匀称的步态可以让你更加自信地行走。
6. 注意脚趾的方向:在走路时,脚趾的方向应该与前方行驶的方向一致。
如果脚趾向外或者向内扭曲,看起来会显得别扭。
7. 轻松地行走:走路时保持放松,不要过于用力,也不要过于紧张。
腿部和臀部肌肉应该自然地协调运动,以达到轻松自然的步伐。
8. 自信的表情:正确的走路姿势不能只注重身体的动作,面部表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保持自信的微笑或者自然的表情,可以让你更具吸引力和信任感。
以上就是男性正确走路姿势的教程。
通过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你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加自信,还能保护身体健康。
愿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正确的姿势,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人体姿态、骨骼关键点和步态描述文本

人体姿态、骨骼关键点和步态描述
体姿态、骨骼关键点和步态描述是用于描述人体运动和姿势的术语和概念。
下面是对它们的简单解释:
1.人体姿态(Posture):人体姿态指的是人体在不同时间和
环境中所呈现的身体姿势或姿态。
它描述了身体的位置、身体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身体的形态。
2.骨骼关键点(Skeleton Key Points):骨骼关键点是指人体
骨骼系统中的一些重要关节点或骨头的特定位置。
这些关键点通常用于标记和描述人体的姿态和动作,例如头部的中心点、肩膀的关节、臀部的关节等。
3.步态(Gait):步态是人体行走或奔跑时的特定姿势和动作
序列。
它描述了人体在行走时不同阶段的姿势、肢体运动和身体重心的变化。
步态描述可以包括步频、步长、踏地方式、摆臂等参数。
通过对人体姿态、骨骼关键点和步态的描述,可以完整地表达人体运动和姿势的特征。
这些描述在运动分析、人体工程学、医学领域以及虚拟现实和动画设计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人体姿态、骨骼关键点和步态进行量化和分析,可以揭示人体运动特征、评估运动功能和进行运动相关研究。
走姿礼仪规范,正确的行走姿势,走姿基本礼仪

⾛姿礼仪规范,正确的⾏⾛姿势,⾛姿基本礼仪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站如松,⾏如风”,说明了⾛姿的重要性,⾛姿最能体现⼀个⼈的⼼情、态度和修养。
它是站姿的延续性动作,也是⼀个⼈的⽓质体现,以下是店铺为您搜集整理的⾛姿礼仪规范,欢迎阅读! 男⼥⾛姿的不同礼仪要求 ⼀、基本要求 ⾛姿的基本要求是⾛得正确⽽⾃然、优雅⽽风度、轻捷有节奏,能反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时,上⾝基本保持站⽴的标准姿势,挺胸收腹,腰背笔直;两臂以⾝体为中⼼,前后⾃然摆。
前摆约35度,后摆约15度,⼿掌朝向体内;起步时,⾝⼦稍向前倾,重⼼落前脚掌,膝盖伸直;脚尖向正前⽅伸出,双⽬平视,收颌,表情⾃然平和。
⼆、⼥性⾛姿 1.作⽤:⼥⼠要步履轻捷优雅,步伐适中,不快不慢,展现出温柔、矫健的阴柔之美。
2.速度:⼥⼠的步幅⼀般在30厘⽶左右,每分钟118~120步,可根据所穿鞋的鞋跟⾼度来适当调整。
3.要点:⼥⼠常见的⾛姿是“⼀字步”。
“⼀字步”⾛姿的要领是:⾏⾛时两脚内侧在⼀条直线上,两膝内侧相碰,收腰提臀,肩外展,头正颈直,微收下颌。
三、男性⾛姿 1.作⽤:男⼠要步履雄健有⼒,不慌不忙,展现雄姿英发、英武刚健的阳刚之美。
2.速度:男⼠的步幅⼀般在50厘⽶左右,每分钟108~118步。
3.要点:男⼠常见的⾛姿是“平⾏步”。
其要领是双脚各踏出⼀条直线,使之平⾏,步伐快⽽不乱,与⼥⼠通⾏时,男⼠步⼦应与⼥⼠保持⼀致。
⾏⾛的训练⽅法 ⑴要练习腰部⼒量。
⾏⾛属于动态美,是全⾝协调性运动,在这其中腰部的控制⼒⼜是⾄关重要的。
练习时,双⼿固定于腰部,脚背绷直,踮脚正步⾏⾛,不需要额外找场地、找时间,在家中随时都可以练习。
⑵良好⾝姿还体现在背部。
脊背是⾏进中最美妙的⾳符,因此要练习脊背和脖颈的优雅。
头顶上放⼀本书⾛路,保持脊背伸展和头正、颈直、⽬平,起步⾏⾛时,⾝体略前倾,⾝体的重⼼始终落于⾏进在前边的脚掌上,前边的脚落地、后边的脚离地的瞬间,膝盖要伸直,脚落下时再放松。
步态分析与步行训练

步态分析与步行训练步态分析和步行训练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善个体步行能力的方法。
通过对一个人的步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他们的步行姿势、步态异常以及步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而步行训练则是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来改善个体的步行能力。
在步态分析中,通常会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来获取有关个体步态的详细信息。
这些设备包括摄像机、传感器、压力板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对个体的步行姿势进行全面的评估。
步行姿势是个体行走过程中身体的姿态和动作。
正确的步行姿势对于维持身体平衡、预防伤害和提高步行效率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步行姿势,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如过度侧弯、肌肉不平衡、不对称的步伐等。
步态异常是个体步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步态异常包括步态不稳、脚部畸形、关节活动度不足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不适感、行走困难和身体损伤。
通过步态分析,可以及早发现这些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步行训练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来改善个体的步行能力。
步行训练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训练:平衡是保持身体稳定的能力。
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平衡能力,减少步行时的摇晃和摔倒的风险。
2.强化肌肉:步行需要大量的肌肉参与,特别是下肢肌肉。
通过针对性的肌肉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步行的效果。
3.增加活动幅度:有些人步行时关节活动度不足,导致步伐不稳。
通过一系列的伸展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改善步行姿势。
4.步行器具使用:对于一些行走困难的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使用步行辅助器具来帮助他们行走。
通过正确使用步行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步态分析和步行训练在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非常重要。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康复患者恢复步行能力,还可以帮助运动员优化步行技术,提高竞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能力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因此步态分析和步行训练也可以用于普通人的健康管理。
学会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

学会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得到了两只强有力的步足。
这两只步足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如奔跑、跳跃、行走等。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量越来越少,导致我们的步伐越来越不规律。
因此,学会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变得尤其重要。
为什么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很重要?如果你曾经试过长时间走路或站立,你可能会体会到脚、腿、臀部和脊柱的紧张和疲劳。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不是按照正确的方式走路。
如果你经常走路或者运动,你可能已经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这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关节疼痛、增加压力、改变肌肉平衡以及其他的负面影响。
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可以帮助你消除这些问题,提高你的姿势和身体稳定性。
如何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对每个人都不同,但是有一些通用的指导可以帮助你发展出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
1. 保持身体姿势站立的时候,保持脊柱垂直。
女性可以略微收胯,而男性应该将腰部向前微偏。
要在两只脚之间均匀分配体重,并让两只手自然下垂。
走路时保持身体姿势,不要低头弯腰。
头部和脊柱应该保持垂直,能够放松肩部和颈部肌肉并防止腰部扭曲。
2. 整齐地走路在行走时,踏实地踩在脚底下的足面上并且整齐地迈出步伐以提高节奏和效率。
尽量站起来,用脚掌着地并将脚跟略微向外侧转。
同时,尽量将腿自然弯曲以避免锁住关节。
在移动时,将手臂摆动起来以协助身体平衡。
3. 转移体重在站立和走路时,保持完美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转移体重。
均匀地将体重转移到足底和脚缘的前部,并避免倾斜身体。
确保同时踏实地着地,而不是落在脚跟或脚缘的后部。
4. 保持平稳的步调保持平稳的步调对于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步伐应该包括从脚跟到脚趾的完整且平稳的步骤,并保持相似形态的位置,以减少姿势问题。
将脚整齐地平掌踏在地面上,慢慢地移动你的整个身体,这样可以改善你的姿势。
总之,正确的步态走路姿势不仅可以帮助你消除肌肉疲劳、关节疼痛和压力,同时也可以改善你的身体姿势和稳定性。
定向训练行走方案

定向训练行走方案概述定向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提高行走能力和技巧的训练方案。
而行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之一,通过定向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行走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行走带来的压力和疲劳。
本文将介绍定向训练行走方案的基本原理、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行走是一种复杂的动作,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包括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平衡系统等。
通过定向训练,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这些系统的功能,从而提升行走的能力和技巧。
具体来说,定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肌肉力量训练:通过加强腿部和核心肌肉的力量训练,提高行走时的稳定性和爆发力。
2.平衡训练:通过平衡器械和平衡动作训练,提高行走时的平衡感,减少摔倒的风险。
3.灵活性训练:通过伸展和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灵活度,提高步幅和步伐的顺畅性。
4.姿势和步态训练:通过正确的姿势和步态训练,减少走路时的能量消耗和关节压力,提高行走的效率。
训练方法1. 肌肉力量训练•深蹲: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放在胸前或置于头部后方,然后慢慢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再慢慢站起。
•单腿站立:将重心放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抬起,保持平衡和稳定,逐渐延长单腿站立的时间。
•踏步训练:使用踏步器或者台阶进行踏步训练,可以增加下肢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2. 平衡训练•单腿平衡:将重心放在一只脚上,保持平衡,可以配合使用平衡器械如平衡板或者软垫。
•步伐行走:维持平稳的步伐,通过调整步伐距离和速度,提高行走时的平衡感。
3. 灵活性训练•腿部伸展:站立时,将一只脚向后伸直,用手抓住脚踝保持30秒,然后换另一只脚进行伸展。
•臀部伸展:双脚站立,将一只脚跨过另一只脚,用手抓住脚踝向侧面拉伸臀部肌肉,保持30秒后换另一侧进行。
4. 姿势和步态训练•直立走:保持直立的姿势行走,注意肩部放松、胸部挺直和腹部收紧。
•步长练习:进行不同步长的行走训练,如加大步幅进行快走或小步慢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步行分析的概念
单步长:在行走中, 从后足的足跟到 前足的足跟的 距离 跨距:两 个单步长为一个跨距 足宽:stride行走时两足心之间的宽度。
人在跑步时步宽变窄,稳定性变小。 人在行走时步宽加大,稳定性增加。(10-15cm) 步频:cadence指每分钟走的单步 足角:长轴与行走时的角度。(15-30度)
步幅的大小 头的位置 上肢摆动 肩的位置 骨盆的位置(有无回旋) 髋关节 膝关节(反张) 踝关节
步态的定量分析
• 步态的距离测量 步长、跨距、步宽、足角的测量 足印法
• 步态的时间测量 步频、速度、支撑期的时间、摆动期的时 间 秒表
异常步态:
• 原因 • 特征 • 分类:病因
步容
原因:
• 神经系统的异常引起步行节律,平衡机能 随意控制等异常。
• 由于肌肉的原因,引起的肌力下降 • 由于骨关节系统的异常,如骨发育不全,
如可动域障碍造成的挛缩,强直 • 由于疼痛造成异常步态,易出现在腰部,
髋,膝,踝
异常步态的特征:
• 过度的异常的活动 • 左右及重心的非对称性 • 步行速度的过快和异常
姿势、步态及行走
主要内容:
• 评价:1人体站立姿势 2 步态分析 3常见的步态异常
• 站立及行走的训练 1负重训练 2重心移动 3步行的辅助具及行走模式 5病例
姿势:
包含体位和构造两方面的内容 • 体位:身体轴与重力的关系 • 结构关系:各部分之间位置关系
姿势的定义
• 人体抵抗重力体位
• 人体的一种自然状态
步行周期的划分
支撑期(stance phase)60%分为 足跟着地(heel contact) 足底着地(foot flat) 支撑中期(mid stance) 足跟离地(heel off) 足趾离地(toe off)
摆动期(swing phase )40%分为 加速期,摆动中期,减速期
各期的观察(肉眼易观察)
足跟着地期 支撑中期 足跟离地 摆动中期
步行周期中主要下肢肌群的活动
步态的定性分析
• 目测的步态分析:RLA评价表包括47项常 见的异常,针对髋、膝、踝、骨盆、躯干 在步行周期逐一分析。
• 观察顺序由远端到近端,先矢状面后冠状 面。
• 双侧观察,对问题归纳总结。
评价要点:
全面:全身状况,平衡能力,ROM,疼痛。 观察步态:穿衣观察的服装,多走几遍,从前后左右观察。 观察要点:运动的对称性
• 非强制的,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姿态:即 构成身体 的各个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 统互相关联所构成的姿态
• 人体的头、颈、躯干、骨盆、四肢在空间的一种 排列方式
基本姿势: 包括卧位,坐位,直立位
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 坐位:椅坐位,长坐位,横坐位,盘腿坐 直立坐:膝跪位,单膝跪位,立位,单腿立位
A
B
右 利 手 , 左 利 手
c
脊 柱 侧 弯 : 型
型
s
重 心 前 倾 , 后 倾 , 逆 时 旋 转 头 前 倾
骨 盆 前 倾 , 腰 骶 前 期的定义(walking cycle)
是指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此侧足跟再次 着地所用的时间。成为一个步行周期。基本单位以 秒计算
立位的重心的位置:
• 从下测量身长的56%:男性55%:女性; 儿童位置较高
• 骨盆内第2骶椎前缘
良好姿势:即用最少的能量消耗便可高效率地 完成功能性动作的一种体位
良好姿势观察
观察角度不同,对姿势的理解和判断的标准不同
1.力学角度: 从稳定性角度来考虑:重心线落在支持面内 2.生理学角度:以不产生生理性疲劳为佳 3.心理学角度:以精神舒服为佳,姿势受人的心态,人格,
从正面观察:
• 垂线通过的标定点: 枕骨粗隆
脊柱棘突
臀裂
双膝关节中心线
双踝关节内侧中心
从后方观察 :
头 肩 肩胛骨
髋 胸椎、腰 椎 臀沟 下肢 踝 脚
倾斜、旋转,朝向哪一侧 双肩水平相等?哪侧高 肩内侧缘平行?下角水平相等,有 无“翼状肩” 双髋水平?髂后上嵴在同一平面 棘突竖直?有无侧弯
皱纹相等 竖直?有无内翻膝、外翻膝 跟腱竖直 平行?脚趾稍外展
4. 评定病情的进展
测量工具:
主要包括:卷尺、 垂线、 水笔、记录表格
评定过程:
观察: - 头部位置,胸廓形状,腹部形状,背部两侧 是否对称; - 两肩,两髂棘,两上肢自然下垂时是否对称; - 脊柱是否有异常弯曲,活动度如何, 肌肉痉挛及异常隆起; - 骨盆有无倾斜.
保持立位机能的条件:
• 支持面的宽度 • 重心的高低 • 支持面与重心的关系 • 生理学要素
情绪等影响较大 4.美学角度:美丽健康为佳 5.消耗能量:恰当的消耗量为佳
不良姿势
原因:
1)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2) 疼痛、创伤 3) 心理紧张 4) 习惯性、遗传性 5) 不适合的服装、鞋
及装饰品 6) 身体疲劳
姿势的评定:
意义
1. 找出造成不良姿势的原因及严重程度
2. 帮助诊断病情及预后
3. 制定训练方法
抗重力肌的活动:股四头肌,竖脊肌 股二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姿势反射,平衡反应
• 其他:
维持立位姿势机制:
1. 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颈椎,腰 椎前凸,胸椎,骶椎后凸
2. 抗重力肌的活动及平衡被破坏时 将重心移动还原的机制
3. 胸腹腔内压从前方支撑体重
4. 平衡的保持:牵张反射,交互伸 张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 性颈反射等各种反射的调节作用
异常步态的分类:
• 原因 1.与肌肉麻痹有关
臀大肌步态 臀中肌步态 四头肌步态 三头肌步态
• 臀大肌步态:
臀大肌无力,足 跟着地时胸部用力 后仰,重心落在髋 关节后方髋关节被 动伸展,站立中期 膝关节过伸展,形 成仰胸挺腰凸腹的 臀大肌步态。
评价方法:
• 了解病史 • 测量:使用铅垂线将垂线置于规定的解
剖部位,从正面和侧面观察与人 体中心线是否一致。
从侧面观察:
垂线通过的标定点: 外耳
肩峰
大转子
膝关节前(髌骨后)
外踝前2cm
从侧方观察 :
头、颈的位置 胸椎、腰椎的排列 手臂的排列 腹部形状 骨盆 膝
任何向前方或后方的倾斜 任何脊柱屈曲度的增大 任何向前或后的变化 平坦、突出 前倾、后倾 过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