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轴瓦损坏的原因分析

发动机轴瓦损坏的原因分析
发动机轴瓦损坏的原因分析

斯太尔潍柴发动机轴瓦损坏的原因分析㈠轴瓦的烧熔

轴瓦烧熔,也就是俗称的烧瓦(化瓦),由于润滑油中断供给或供给不足,或者是轴瓦和曲轴轴颈间的油膜没有形成,在曲轴轴颈和轴瓦间引起半干摩擦或干摩擦,导致发动机轴瓦烧熔,轴瓦烧熔,曲轴被轴瓦抱死,是一种严重的机械事故,而其后果相信大家早已经知道,那么如何导致此事故的发生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①使用不当。当发动机较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时,发动机润滑油温度增高,润滑油粘度下降,导致机油压力偏低,轴和轴瓦之间的油膜就不易形成,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好的被带走,造成摩擦和磨损加剧,导致轴瓦的恶性磨损而烧熔。

②冬季起动操作不当。在冬季,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快速强行起动发动机,此时由于气温低,机油粘度大,轴和轴瓦之间的润滑油膜还没有形成,引起轴瓦烧熔。在冬季起动发动机应该是在第一次起动发动机待发动机快点火时停止起动,目的是让机油泵泵油并输送到油道内,稍停1--3分钟后再起动发动机直至点火,此时发动机的转数应在650r/min,运转5分钟左右,待机油压力和水温上升后再起步。如果车辆的起动温度太低(低于10度)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用喷灯之类的加热器材对油底壳进行加热,以减少机油泵泵油阻力,加速机油循环速度。

③油膜难以形成。润滑油质量太差或者使用周期太长没有及时更换,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机油变质,破坏了油膜的形成,引起发动机轴瓦烧熔。而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有时候喷油器卡住,使喷入气缸内的柴油不雾化,进而燃烧不充分或不燃烧,导致多余的柴油顺着缸壁流入油底,使机油被稀释,粘度变低,油膜形成困难,当检查机油尺的时候会有较大柴油味,机油油面也会相应的升高,另外一点,柴油输油泵内漏也可导致此情况的发生,望大家注意。

④机油严重缺少。发动机机油在运行中起四个主要作用,即润滑.冷却.密封及防腐,若发动机机油油位不足,机油严重缺少,因润滑.冷却不足,造成发动机轴瓦温度骤升,轴瓦和曲轴轴颈间发生膨胀变形,间隙消失,金属间的直接接触更加严重,在曲轴轴颈上的润滑油就会被烧掉,使发动机轴瓦温度急剧升高,烧瓦就不可避免了。

⑤装配问题。轴颈和轴瓦的间隙大小对轴瓦的润滑好坏关系最大,轴瓦的轴颈间隙过小会限制润滑油流,使机油不易进入,以至摩擦热不能很好的被带走,增加了轴瓦变形和产生烧瓦故障的可能性;轴瓦间隙过大,会使轴瓦和轴颈接触的弧长度变小,大大的增加了油膜的压力负荷,加剧了轴瓦的疲劳,同时也增大了曲轴的振动撞击,润滑油被挤出去,失去了油膜的附力,增加了轴瓦的磨损。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曲轴出现了烧瓦故障,最好更换新的,千万不要到小店里进行简单的磨削加工。

(主轴瓦和主轴颈的间隙为-0.163mm,连杆轴瓦和连杆轴颈的间隙为

-0.127mm)

㈡轴瓦的擦伤

轴瓦擦伤的故障一般发生在瞬时缺乏润滑或润滑油瞬时断流的情况下,其表现特征为轴瓦和轴颈表面出现金属直接接触而呈斑痕和严重的擦伤痕迹,出现轴瓦擦伤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使用方面的问题,二是润滑油的质量问题。

①使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动机启动后,在温度和压力都没有升高的情况下,起动后几秒种就提到高速。由于此时尚没有形成充足的油流,轴瓦润滑不足,就出现了擦伤。发动机起动后,油流充满发动机油道需要15--40秒左右,而强行加速3--8秒就可以达到最高转速。如果起动发动机后强行提到最高转速,轴瓦有约8秒钟处于缺油状态而带负荷高速运转,轴瓦就会被拉伤.擦伤,损坏的速度是十分快的。

②润滑油的质量问题。润滑油中的灰尘.杂质较多,使用时间过长而不及时更换;发动机经常高负荷.高温运转,机油内杂质增多,都会造成轴瓦擦伤,其关键是润滑油不洁净所致。

㈢轴瓦合金产生裂纹和脱落

发动机轴瓦由于不合理的使用会产生合金脱落和裂纹,也可一称为“龟(jun)裂”。这是由于轴瓦和轴颈较频繁的直接接触,导致温度升高,使轴瓦内疲劳强度降低的缘故,这种裂纹呈网状。发动机运行时,由于机油在裂纹中的液力作用,导致裂纹发展,直至轴瓦内衬出现小块的剥落,并逐渐扩大,这也就是俗称的“炸瓦”现象。由于合金块剥落,轴颈和轴瓦配合间隙变大,两者的磨损加剧,又由于润滑油从间隙缝中大量泄出,使机油压力下降,并出现敲击声音。

轴瓦产生裂纹和剥落的主要原因是操作问题。发动机连杆瓦较主轴瓦的油膜压力和负荷要大得多,它承受周期变化的交变负荷,容易引起疲劳,同时连杆瓦又首先受到机油压力下降的影响,尤其是最后一道连杆瓦,处在润滑油路的末端,最后得到润滑。而驾驶员经常反复的将发动机起动,在机油压力还没有升高之前就强行提到最高转速,使连杆瓦承受较高的负荷并具有较大的线速度,于是轴瓦便会从轻度拉伤.擦伤变为裂纹,到最后的剥落。因此,在操作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发动机起动后,一定要怠速运转3--5分钟,千万不能在机油压力低.温度未升高之前强行提速。

㈣轴瓦的过度磨损

过度磨损发生在瞬时缺油并反复出现的情况下。每次发生时,金属缺油润滑而直接接触,此时间不长,且轴瓦的温度上升不足以引起轴瓦的变色和发生轴瓦过热现象,但是每次金属的直接接触都会有一部分轴瓦合金被磨下来,造成间隙增大,久而久之,反复多次既造成轴瓦的过度磨损,使发动机机油压力下降,导致最后不能运行。

发生轴瓦过度磨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发动机在机油油面过低的情况下连续工作,机油添加不及时;

②发动机发动后,机油压力还没有升高就强行提速;

③机油滤清器滤芯不合格,滤芯严重阻塞未能及时更换;

④发动机油温过高;

⑤机油牌号不符;

⑥空气滤清器过脏或者空滤器壳不密封;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 线 ) ) ) ) )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原因是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设备事故分析要求及处理措施

设备事故分析要求及处理措施 1.设备事故分析 设备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设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设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查分析,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般设备事故由设备事故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在设备管理部门参加下分析事故原因。如设备事故性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全厂设备人员、安全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会共同分析,使大家都受教育。重大及特大设备事故由企业主管设备副厂长(总工程师)主持,组织设备、安全、技术部门和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可组织设备事故调查组,吸收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分析设备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1) 设备事故分析的基本要求 ①要重视并及时进行分析。分析工作进行得越早、原始数据越多,分析设备事故原因和提出防范措施的根据就越充分,要保存好分析的原始数据。 ②不要破坏发生设备事故的现场,不移动或接触事故部位的表面,以免发生其他情况。 ③要严格查看设备事故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和照相。 ④如需拆卸发生设备事故部件时,要避免使零件再产生新的伤痕或变形等。 ⑤分析设备事故时,除注意发生事故部位外,还要详细了解周围环境,多走访有关人员,以便掌握真实情况。 ⑥分析设备事故不能凭主观臆测做出结论,要根据调查情况与测定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判断。 (2)认真做好设备事故的抢修工作,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①在分析出设备事故原因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抢修,减少换件,尽可能的减少修复费用。 ②设备事故抢修需外车间协作加工的,必须优先安排,不得拖延修期,物资部门应优先供应检修事故用料。尽可能的减少停修天数。 (3)做好设备事故的上报工作 ①发生设备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天内认真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送设备管理部门。一般设备事故报告单由设备管理部门签署处理意见,重大设备事故及特大设备事故由厂主管领导批示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发动机轴瓦知识

发动机轴瓦知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轴瓦在发动机内起到的作用 曲柄连杆机构 (图1-1) 一、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活塞连杆、主轴、连杆瓦和曲轴飞轮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轴瓦最终承受最大负荷。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二、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瓦等组成,如图2-1。

连杆工作时,承受活塞顶部气体压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而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周期性变化的。因此,连杆受到的是压缩、拉伸和弯曲等交变载荷。这就要求连杆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连杆一般都采用中碳钢或合金钢经模锻或辊锻而成,然后经机加工和热处理,连杆分为三个部分:即连杆小头1,连杆杆身2和连杆大头3(包括连杆盖)。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相连。 对全浮式活塞销,由于工作时小头孔与活塞销之间有相对运动,所以常常在连杆小头孔中压入减磨的青铜衬套。为了润滑活塞销与衬套,在小头和衬套上铣有油槽或钻有油孔以收集发动机运转时飞溅上来的润滑油并用以润滑。 平分--分面与连杆杆身轴线垂直(图2-2),汽油机多采用这种连杆。因为,一般汽油机连杆大头的横向尺寸都小于气缸直径,可以方便地通过气缸进行拆装,故常采用平切口连杆。

斜分--分面与连杆杆身轴线成30~60°夹角。柴油机多采用这种连杆。因为,柴油机压缩比大,受力较大,曲轴的连杆轴颈较粗,相应的连杆大头尺寸往往超过了气缸直径,为了使连杆大头能通过气缸,便于拆装,一般都采用斜切口,最常见的是45°夹角。 连杆盖和连杆大头用连杆螺栓连在一起,连杆螺栓在工作中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若折断或松脱,将造成严重事故。为此,连杆螺栓都采用优质合金钢,并精加工和热处理特制而成。安装连杆盖拧紧连杆螺栓螺母时,要用扭力板手分2~3次交替均匀地拧紧到规定的扭矩,拧紧后还应可靠的锁紧。连杆螺栓损坏后绝不能用其它螺栓来代替。 连杆轴瓦(图2-3):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和曲轴连杆轴颈的磨损,连杆大头孔内装有瓦片式滑动轴承,简称连杆轴瓦。轴瓦分上、下两个半片,目前多采用薄壁钢背轴瓦,在其内表面浇铸有耐磨合金层。耐磨合金层具有质软,容易保持油膜,磨合性好,摩擦阻力小,不易磨损等特点。耐磨合金常采用的有铜铝合金,高锡铝合金,巴氏合金。连杆轴瓦的背面有很高的光洁度。半个轴瓦在自由状态下不是半圆形,当它们装入连杆大头孔内时,又有过盈,故能均匀地紧贴在大头孔壁上,具有很好的承受载荷和导热的能力,并可以提高工作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轴瓦发热原因分析

回转窑轴瓦发热分析 1、因为润滑油引起的拖轮轴瓦发热。拖轮轴瓦润滑油长时间不换或者不保养引起润滑油粘度降低或者油质乳化,油内含有粉尘杂质等原因都会引起轴瓦发热。 2、拖轮漏油及润滑装置脱落引起的轴瓦发热。因拖轮轴密封不好,漏油严重,使油位降低或者润滑油勺脱落引起轴瓦温度升高。 3、因循环水不畅、量少或内部循环水管渗水造成的轴瓦发热。循环水不畅或量少容易引起轴瓦发热,当拖轮内部循环水管老化产生漏水时,会破坏润滑油的粘度,使油质恶化轴瓦发热。 4、因瓦口间隙小引起的轴瓦温升。拖轮轴瓦长时间使用,瓦和轴的接触角度越来越大,同时瓦口与轴的接触间隙也越来越小,小到一定程度,润滑油不能进入轴瓦的底部进行润滑,引起轴瓦发热。 5、轮带与拖轮表面受力集中引起的轴瓦升温。拖轮与轮带在正常受力的情况下,其接触面光亮色泽程度应该是一致的,轮带上无明显的纵向明暗条纹。若出现明暗条纹,光亮的一侧则表明轴承座得轴瓦受力偏大,反之另一侧则偏小。若在轮带暗条纹处出现与拖轮脱离接触缝隙,其暗条纹面积较大时,则拖轮轴瓦将出现发热现象。 6、轮带与筒体垫板的间隙大引起的轴瓦升温。当轮带和筒体垫板磨损严重,轮带和垫板之间的间隙过大时,轮带的变形椭圆度加大,当轮带的椭圆度超过一定只时,就容易=引起拖轮轴瓦发热。同时,当轮带和筒体垫板的间隙过大时,轮带两端和拖轮的接触面发生变化,造成拖轮两边的轴瓦受力不均,也会导致发热。 7、液压挡轮的运行时间引起的轴瓦发热。当液压挡轮上行速度慢且不均匀,而下行速度偏快时,形成了向下的轴向推力,此推力也可使拖轮与瓦之间产生相对挫动和摩擦。当一个拖轮止推盘和轴瓦端部接触间隙小时,便会出现轴瓦发热现象。 8窑筒体表面径向温差大引起的轴瓦发热。窑筒体径向温差过大,超过100°C时,筒体会发生变形。当筒体的截面近似鸡蛋纵截面状时,则会引起拖轮轴瓦发热。

伺服电机损坏原因分析

伺服电机损坏原因分析 三相交流伺服电动机应用广泛,但通过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各种故障,及时判断故障原因,进行相应处理,是防止故障扩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伺服电机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1.故障原因①电源未通(至少两相未通); ②熔丝熔断(至少两相熔断);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 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2.故障排除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

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 ④改正接线。 二、通电后电动机不转有嗡嗡声1.故障原因①转子绕组有断路(一相断线)或电源一相失电;②绕组引出线始末端接错或绕组内部接反;③电源回路接点松动,接触电阻大;④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转子卡住;⑤电源电压过低;⑥小型电动机装配太紧或轴承内油脂过硬;⑦轴承卡住。2.故障排除①查明断点予以修复;②检查绕组极性;判

断绕组末端是否正确;③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予以修复;④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⑤检查是否把规定的面接法误接;是否由于电源导线过细使压降过大,予以纠正,⑥重新装配使之灵活;更换合格油脂;⑦修复轴承。 三、伺服电机电动机起动困难,额定负载时,电动机转速低于额定转速较多1.故障原因①电源电压过低;②面接法电机误接;③转子开焊或断裂;④转子局部线圈错接、

接反;③修复电机绕组时增加匝数过多;⑤电机过载。2.故障排除①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改善;②纠正接法; ③检查开焊和断点并修复;④查出误接处,予以改正;⑤恢复正确匝数;⑥减载。 四、电动机空载电流不平衡,三相相差大1.故障原因①绕组首尾端接错;②电源电压不平衡;③绕组存在匝间短路、线圈反接等故障。2.故障排除①检查并纠正;②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消除不平衡;③消除绕组故障。

谈发动机轴瓦的更换与装配

谈发动机轴瓦的更换与装配 发动机轴与轴瓦的配合是间隙配合,以保证机油能够进入配合表面。当发动机使用时间长了,轴与轴瓦之间必然会发生磨损,轴瓦合金层磨薄、剥落、点蚀,轴颈产生椭圆和锥度,轴颈与轴瓦的正常配合关系被破坏,间隙增大,发动机工作时轴瓦敲击轴颈发出异常的响声。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增大后,机油压力无法建立,严重时会发生烧瓦抱轴,有时还会引起曲轴折断而发生事故。因此,当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时,就要更换轴瓦,以恢复轴瓦与轴颈的正常配合,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1.轴瓦更换的判断 若柴油机运转中出现以下症状,可认为轴瓦配合间隙过大需要更换轴瓦: (1)机油中含有的金属屑增加。轴瓦和轴颈之间配合间隙增大后,润滑状况恶化,加速轴瓦磨损,导致大量合金剥落,重负荷作业更严重。用手指蘸一些机油捻一捻,可感觉到或看到有较多的金属屑,可判断是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 (2)机油压力降低。当柴油机在额定转速下,机油压力低于正常压力值,或机油压力表反映不出压力,经调整机油压力,换入新机油后,油压值仍调节不上去,则说明发动机主轴瓦、连杆瓦磨损严重,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机油渗漏过多,降低了主油道的机油压力,再继续使用,则产生烧瓦。 (3)响声异常。在气缸中间听诊,能听到音调短暂、钝重、坚实而有节奏的”嗒、嗒”声,在突然加速和增加负荷时,响声更清楚,则说明连杆瓦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在各主轴瓦附近听诊,或打开加机油口盖进行听诊,音调为低沉、沉重的”空、空”响声,当低温工作时,响声小;温度高时,响声大;在满负荷工作和突然提高转速时,响声更大而且清楚,则说明主轴瓦与轴颈配合间隙过大。 (4)试验鉴定。用一厚度相当于轴瓦间隙的软铜片,沿轴线方向放在轴颈上,装上轴瓦盖用标准力矩拧紧螺栓,再摇转曲轴。如能自由转动表明轴瓦磨损间隙过大。 (5)拆卸测量。将零件拆卸、清洗后,用外径百分尺和内径百分表分别测量曲轴颈的外径与轴瓦的内径,所测得的两者尺寸(取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差,就是轴瓦配合间隙。如间隙超过规定的极限,应更换轴瓦。 2.轴瓦的装配方法 在柴油机上除燃油泵的三大偶件外,轴瓦也是比较精密的零件。因此,轴瓦的正确装配不仅使发动机的技术状态良好,而且也是提高轴瓦耐用性的一个主要环节。 (1)主轴瓦的装配

防止制粉系统自燃和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防止制粉系统自燃和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为防止锅炉制粉系统爆炸事故发生,针对我公司具体情况制定如下措施: 1)制粉系统附近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且处于备用状态,消防蒸汽系统要随时备用,疏水门保持全开状态,保证消防蒸汽系统随时投入。 2)在启动制粉设备前,必须仔细检查有无积粉自燃现象,燃料人员应检查清理来煤有无铁块,石块等异物等。磨煤机启动暖磨前需投入消防蒸汽,时间不小于5分钟(消防蒸汽手动总门开度暂定3-5圈,压力0.8MPa)。 3)制粉系统启动前暖磨时,暖磨速度不要过快,采用低风量暖磨,风量控制在20t/h~30t/h,控制升温速度,温升速率不得大于3℃/min,正常启动暖磨时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不超过250℃出口温度尽量不超过75℃。启动前对磨煤机进行一次石子煤排放工作。 4)磨煤机正常运行过程中,燃用正常神混煤的磨进口温度不超过280℃,燃用准二掺烧煤种的入口温度不超过300℃,出口温度控制在65℃~75℃范围内;运行中的制粉系统不应有漏粉现象,发现漏粉及时联系检修人员清除漏粉点并联系保洁人员及时清除漏出的煤粉。 5)磨煤机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现原煤有自燃现象时,根据原煤仓料位及着火情况判定是否影响该台磨煤机运行,若煤粉仓上部有大量煤烟冒出,应该停运磨煤机并进行灭火处理。并做好相应的紧急停运该台磨煤机的运行调整措施和处理措施。 6)若发现原煤仓有自然现象时,应立即汇报值长,专业主管,燃料主管,并立即投入原煤仓CO2灭火,,派专人每半小时对自然原煤仓进行全面测温一次,燃料检查原煤仓处消防水及消防设施在良好备用状态,必要时申请公司领导同意后投入消防水灭火。 7)制粉系统停止前,逐渐减少给煤量,关小热风、开大冷风门,调整磨出口温度正常,关闭给煤机下闸板门,降低给煤机转速,待给煤机皮带走空后方可停运给煤机,磨煤机继续运行进行抽粉至磨煤机空载电流后停运,抽粉过程中对磨煤机排放石子煤,并注意磨煤机不发生振动,当有振动出现并有增大趋势时应立即停止磨煤机运行。磨煤机停运后应开启消防蒸汽5分钟。 8)停磨或磨煤机故障跳闸后(锅炉MFT除外),检查磨煤机出口门和热风关断挡板联锁关闭,消防蒸汽投入;时间5分钟。如果制粉系统故障跳闸后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启动,应对磨煤机进行甩煤和通风吹扫以将磨煤机及出口管道内煤粉吹扫干净。 9)发生MFT跳磨后,首先投入消防蒸汽,消防蒸汽必须暖管充分,通入消防蒸汽时间应不小于5分钟;首次启动制粉系统时若磨煤机内积粉多则考虑优先投入大油枪或对磨煤机进行甩煤处理后使用微油点火,再启动磨煤机运行; MFT跳磨前,如磨煤机出力大于25吨,

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李守伦,张清宇 (焦作电厂,河南焦作 454159) [摘 要] 对几种典型轴瓦温度高的现象进行分析,并通过适当处理,清除了故障,使轴瓦温度恢复正常。[关键词] 汽轮机;轴瓦;轴瓦温度 [中图分类号]T K2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364(2003)03006202 汽轮机轴瓦温度是机组运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轴瓦温度高会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对几种典型轴瓦温度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介绍对其的处理方法及结果。 1 300MW 汽轮机2号轴瓦(东方汽轮 机厂) (1)河南省某厂2号机为东方汽轮机厂(东汽)生产的N300 16.7(170)/537/537 ó型(合缸)汽轮 机。机组大修后运行情况良好,在做甩负荷试验时,当转速降至1100r/min 时,2号轴瓦瓦温突然升高,由68e 急剧升至92e ,且随转速降低有升高趋势,后被迫停机。 该机2号轴瓦系带球面套的椭圆轴承,自动调整,双侧进油,为强迫液体润滑轴承。 停机后解体检查,发现该轴承下侧钨金磨损严重,顶轴油孔被钨金全部填塞,油囊已磨平,两侧油孔亦有钨金堆积现象,轴承顶隙增大0.20mm,其它检修尺寸无异常变化。查大修及运行记录,大修时中心调整在制造厂的标准内。启动时油膜压力:1号为4.2MPa,2号为3.8M Pa,3号为4.6M Pa 。冲转后油膜压力:1号为2.6MPa,2号为2.1MPa,3号为2.7MPa 。油膜压力均与中心调整值相吻合,无异常现象。但是,根据现场记录,随运行时间的增加,2号瓦的油膜压力随缸温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最高达到2.6M Pa 。 (2)东汽型机组2号瓦中心高差设计时预留(0.30~0.36)m m,预留中心高差时已考虑运行中的负荷分配情况。现场观察轴瓦钨金带有磨损痕迹而非烧毁痕迹,判断钨金为运行中磨损。由于停机时1100r/min 为顶轴油泵开启转速,而顶轴油孔被堵死,导致无法形成轴瓦油膜,造成大轴与轴瓦直接磨擦,引起瓦温迅速升高。根据机组运行中2号瓦油膜压力逐渐增高的趋势,判断2号瓦标高随机组运行渐入稳态而逐渐升高,由于预留中心高差不足,导致运行中磨损。 (3)由于3号瓦未磨损,2号瓦被磨损约0.20mm,故仅修刮2号瓦下瓦被磨损的钨金;开出顶轴油囊,疏通顶轴油孔;2号瓦结合面镗去0.20mm 后将轴瓦恢复,预留中心高差增大0.20mm,最终达到(0.50~0.56)mm 。 (4)处理后,机组运行情况良好,2号瓦温度一直在标准范围内,其间因锅炉原因再次停机时瓦温亦无变化。 2 200MW 汽轮机2号轴瓦(东方汽轮 机厂) (1)河南省某电厂6号机为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N200 130/535/535型汽轮机。在2000年9月的大 修中进行了通流部分改造。因为更换新转子,致使2号轴瓦处间隙过大,便更换了2号轴承。该轴承为推力支持联合轴承,支持部分为三油楔形式,瓦枕和瓦为球面定位方式。大修后开机过程中,瓦温随转速升高而逐渐升高,当瓦温达到94e 时,被迫打闸停机,其间油膜压力无变化,振动亦保持在30L m 以下。停机后翻瓦检查,发现此瓦支持部分上瓦钨金磨损,下瓦无磨损痕迹,其余部分无异常。瓦各紧力、扬度无变化,顶 技术交流 q w 热力发电#2003(3)

发动机爆震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15 汽车维修 2010.8 汽车诊所 AUTOMOBILE MAINTENANCE 图1因爆震损坏的零件 发动机爆震的本质是终燃混合气的自燃。 局部终燃混合气自燃造成局部的温度、压力急剧上升,瞬间在气缸内产生显著的压力不平衡,由此形成冲击性压力波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传播,使相邻混合气受到冲击触发,相继自燃。于是终燃混合气迅速燃烧完毕,因而气缸压力急剧上升,产生爆震。 一、发动机爆震产生的原因 1.点火提前角过大过大的点火提前角使活塞还在压缩行程时,大部分混合气已经燃烧,此时未燃烧的油气会承受极大的压力自燃,而造成爆震。 2.发动机积碳严重发动机燃烧室内过度积碳,会使压缩比增大(产生高压),易产生爆震。 3.发动机温度过高发动机过热的环境使得进气温度过高,或是发动机冷却水循环不良,都会造成发动机高温而爆震。 4.空燃比不正确过稀的空燃比,会使燃烧温度提高,燃烧温度提高会造成发动机温度上升,容易产生爆震。 5.燃油辛烷值过低辛烷值是燃油抗爆震的指标,辛烷值越高,抗爆震性越强。压缩比高的发动机,燃烧室的压力较高,若是使用抗爆震性低的燃油,则容易发生爆震。 二、爆震的危害 1.会引起发动机过热正常情况下,在燃烧室壁、活塞顶及气缸壁等壁面上形成一种气体附面层(一种稳定的气体层流边界层),其导热性较差,因此虽然燃烧气体温度可达2000℃~2500℃,而燃烧室及气缸壁等表面的温度只有200℃~300℃。但是当爆震燃烧时,由于强烈的压力波冲击,使气体附面层受到破坏,高温 气体向这些零件的传热量大大增加,造成发动机过热,传给冷却系的热损失增加,润滑油温度升高,运动件的润滑变坏,导致机件加速磨损。 2.高温下燃烧产物分解强烈爆震时燃烧室内局部温度很高,可达400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燃烧产物将分解为CO 、H 2、O 2、NO 及游离炭等。游离炭在气缸内很难再燃烧,因而爆震燃烧时排出黑烟。CO 、H 2等在膨胀中重新燃烧而使发动机的补燃量增大,同时由于爆震时的散热损失增加,发动机的热效率下降。 3.爆震容易引起早燃在一定条件下,强烈的爆震燃烧还能在燃烧室内产生许多炽热点。这些炽热点可能在电火花点火之前点燃可燃混合气引起所谓的早燃现象。 发生早燃现象时,混合气激烈燃烧,使气缸内的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急剧增大。有试验验证,此时压力升高率为正常燃烧的5倍, 最高燃烧压力为正常燃烧的150%,气缸的压力又触发爆震加剧,爆震又反过来助长早燃,这两种现象互相促进,其结果是造成很大的压力升高率,发出尖锐的高频震音,导致危害性最大的激爆现象的产生。 4.爆震促使形成积碳爆震时的不正常燃烧及高温会促使积碳的形成量增加。积碳会导致如下后果:冬季冷起动困难,甚至造成发动机不起 动;加速无力;热车怠速抖动;机油消耗量增大等等现象。 过多积碳还会加剧爆震产生的可能并引起活塞、活塞环、火化塞和气门等零件的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见图1。 三、防止爆震产生的具体措施 就一台在用车发动机而言,在该发动机的结构以及各项控制参数等因素已既定的情况下,防止爆震产生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1.要定期清除排气门、燃烧室和活塞顶部的积碳,消灭可能的终燃炽热点。大修时缸盖端面变形应立即换新的。将端面加工刨平往往会增加压缩比。 2.使用符合发动机压缩比的汽油。汽油中的辛烷成分能抑制爆震,加了辛烷值低的汽油必然引起爆震。 3.保持冷却系统工作正常,水温过高或经常“开锅”一定要排除障碍,否则容易引起爆震。 4.保证合适的点火提前角。配气相位和点火提前角应按车型生产厂家所提供技术数据调整,并且要保证发动机电控系统爆震传感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如果爆震传感器失效或没有及时将发动机爆震信号反馈给电脑,发动机点火时间就会提前,从而导致爆震产生。 5.发动机在低转速而需要大负荷时(爬坡或加速),应及时换入低挡,切勿“拖挡”从而引发爆震。 发动机爆震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江苏/刘 阳

发动机轴瓦损坏的原因分析

斯太尔潍柴发动机轴瓦损坏的原因分析 ㈠轴瓦的烧熔 轴瓦烧熔,也就是俗称的烧瓦(化瓦),由于润滑油中断供给或供给不足,或者是轴瓦和曲轴轴颈间的油膜没有形成,在曲轴轴颈和轴瓦间引起半干摩擦或干摩擦,导致发动机轴瓦烧熔,轴瓦烧熔,曲轴被轴瓦抱死,是一种严重的机械事故,而其后果相信大家早已经知道,那么如何导致此事故的发生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①使用不当。当发动机较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时,发动机润滑油温度增高,润滑油粘度下降,导致机油压力偏低,轴和轴瓦之间的油膜就不易形成,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好的被带走,造成摩擦和磨损加剧,导致轴瓦的恶性磨损而烧熔。 ②冬季起动操作不当。在冬季,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快速强行起动发动机,此时由于气温低,机油粘度大,轴和轴瓦之间的润滑油膜还没有形成,引起轴瓦烧熔。在冬季起动发动机应该是在第一次起动发动机待发动机快点火时停止起动,目的是让机油泵泵油并输送到油道内,稍停1--3分钟后再起动发动机直至点火,此时发动机的转数应在650r/min,运转5分钟左右,待机油压力和水温上升后再起步。如果车辆的起动温度太低(低于10度)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用喷灯之类的加热器材对油底壳进行加热,以减少机油泵泵油阻力,加速机油循环速度。 ③油膜难以形成。润滑油质量太差或者使用周期太长没有及时更换,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机油变质,破坏了油膜的形成,引起发动机轴瓦烧熔。而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有时候喷油器卡住,使喷入气缸内的柴油不雾化,进而燃烧不充分或不燃烧,导致多余的柴油顺着缸壁流入油底,使机油被稀释,粘度变低,油膜形成困难,当检查机油尺的时候会有较大柴油味,机油油面也会相应的升高,另外一点,柴油输油泵内漏也可导致此情况的发生,望大家注意。 ④机油严重缺少。发动机机油在运行中起四个主要作用,即润滑.冷却.密封及防腐,若发动机机油油位不足,机油严重缺少,因润滑.冷却不足,造成发动机轴瓦温度骤升,轴瓦和曲轴轴颈间发生膨胀变形,间隙消失,金属间的直接接触更加严重,在曲轴轴颈上的润滑油就会被烧掉,使发动机轴瓦温度急剧升高,烧瓦就不可避免了。 ⑤装配问题。轴颈和轴瓦的间隙大小对轴瓦的润滑好坏关系最大,轴瓦的轴颈间隙过小会限制润滑油流,使机油不易进入,以至摩擦热不能很好的被带走,增加了轴瓦变形和产生烧瓦故障的可能性;轴瓦间隙过大,会使轴瓦和轴颈接触的弧长度变小,大大的增加了油膜的压力负荷,加剧了轴瓦的疲劳,同时也增大了曲轴的振动撞击,润滑油被挤出去,失去了油膜的附力,增加了轴瓦的磨损。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曲轴出现了烧瓦故障,最好更换新的,千万不要到小店里进行简单的磨削加工。 (主轴瓦和主轴颈的间隙为0.095--0.163mm,连杆轴瓦和连杆轴颈的间隙为0.059--0.127mm) ㈡轴瓦的擦伤

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汽轮机轴瓦回油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044602)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汽轮机组在运行中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轴瓦温度升高严重时会引起机组的振动,轴瓦的烧毁,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造成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供运行和检修部门参考。 关键词:汽轮机轴瓦温度 0前言: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作用是润滑轴承和减少轴承的摩擦损失,并且带走因摩 擦产生的热量和由转子传过来的热量,并向调节系统和保护装置供油,保证其正常工作,以及向发电机密封瓦提供密封油等,润滑油系统的工作好坏对汽轮机的正常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汽轮机转子与发电机转子在运行中,轴颈和轴瓦之间有一层润滑油膜。若油膜不稳定或油膜破坏,转子轴颈就可能和轴瓦发生干摩擦或半干摩擦,使轴瓦烧坏,使机组强烈振动。引起油膜不稳和破坏的因素很多,如润滑油的黏度,轴瓦间隙,轴瓦面积上受的压力等等。在运行中,如果油温发生变化,油的黏度也会跟着变化。当油温偏低时,油的黏度增大,轴承油膜增厚,汽轮机转子容易进入不稳定状态,使汽轮机的油膜破坏,产生油膜震荡,使机组发生振动。现把引起轴瓦温度升高的因素归纳如下: 1.轴瓦进油分配不均,个别轴瓦进油不畅所致。 此种情况下,首先检查轴瓦进油管道入口滤网,是否堵塞。观察回油量是否正常。必要时轴瓦解体全面检查。尤其是刚大修完的机组,根据以往发生的事件来看,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检修人员的工作疏忽,不认真,在轴瓦回装时,没有仔细检查,清理轴承箱,拆机时油口的封堵忘记拿掉造成开机时轴承温度升高,甚至烧瓦事故。本人见过的这种事故就有三起。所有这种事故经验教训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若轴瓦经认真检查未发现问题,则可以适当加大轴瓦进油口节流孔板的孔径,增加进油量。 2.轴瓦工作不正常。检修时轴瓦间隙、紧力不合适,安装时不到位,造成轴瓦偏斜,致使运行中轴瓦油膜形成不好而发热。 某厂一台125MW机组在大修中发现#5轴瓦磨损严重,各部间隙严重超标,经补焊、车削后,由检修人员进修修刮、研磨处理。开机后#5瓦振动0.036mm,回油温度80度,立即打闸停机解体检查,用塞尺检查轴瓦侧隙,发现轴瓦偏斜。翻出下瓦,发现轴瓦接触角偏大,顶轴油囊磨损。分析原因为:此轴瓦为椭圆瓦,自位能力差,安装时轴瓦未放正,造成轴瓦偏斜,导致轴瓦接触不良,使轴瓦局部过载后发热,造成顶轴油囊磨损。轴瓦在按标准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中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分析

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中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分析 毋生俊毋东霞河南省博爱县丹东电站(454463) 水轮发电机组在运行中,保持轴瓦温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是电站安全运行的保证。一台机组在安装完成投入正常运行以后,轴瓦温度一般应无较大的变化。如果由于季节原因引起外界温度发生较大变化,轴瓦温度上升或下降几度,这是正常的。如在外界温度变化不大时,轴瓦温度上升3℃~5℃,就应当查找原因。引起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较多,根据水电站多年来运行经验,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1 由润滑油所引起的轴瓦温度升高 轴瓦在运行中,润滑油的作用是润滑,散热,当机组在旋转时,润滑油的在轴与轴瓦之间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油膜,使轴与瓦之间的摩擦由固体摩擦变为液体摩擦。由于液体摩擦的摩阻力比固体摩擦的摩阻力小几十倍到上百倍,这样轴与瓦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将大大减少。并且所生成的少部分热量又及时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带了出去。使轴瓦温度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可见润滑油在轴瓦运行中所引起的关键作用,如果润滑油在运行中出了问题,轴瓦温度就要升高。 机组在运行中,使用的润滑油牌号必须相符。不同转速的机组,使用的油牌号不同。当用油牌号不对时,油的粘度就不一样,油膜形成的厚度也不一样,摩擦的阻力会增加,热量也要增多,轴瓦的温度就要升高。一般发电机组的生产厂家都对机组用油牌号作了规定。同时应当注意,不同牌号的油不得混合使用,否则,会使润滑油的粘度和其它指标发生变化,影响油的质量。润滑油的油质应定期检查,定期化验。有些电站,很长时间没有对润滑油的油质进行化验,油就可能劣化,油劣化后,油膜形成的不好,摩擦阻力增大,引起轴瓦温度上升。油在运行中,劣化的因素很多,比如润滑油长时间在偏高温度下运行,油与空气接触。在泵油过程中,油泡沫太多,润滑油就可能被氧化,而后生成一种油泥或油沉淀物,使润滑油变稠;有的电站,水轮机主轴密封漏水,水冷却器漏水,水份就会进入油中,油发生乳化,这样不但促进了油的氧化,而且还会增加油的酸价及腐蚀性;有的电站,机组轴瓦的绝缘不好或绝缘损坏,形成轴电流,轴电流也会使

汽轮机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方法

一、凝结器真空下降的现象及处理 (1) 1.1凝结器真空下降的主要特征 (1) 1.2凝结器真空急剧下降的原因 (1) 1.5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处理 (1) 1.3凝结器真空急剧下降的处理 (1) 1.4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 (1) 二、主蒸汽温度下降 (2) 2.1主蒸汽温度下降的影响 (2) 2.2主蒸汽温度下降的处理 (3) 三、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 (3) 3.1影响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3) 3.2轴向位移大的处理 (4) 四、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 (4) 4.1事故现象 (4) 4.2事故处理 (4) 4.3预防措施 (5) 五、厂用电源中断事故现象及处理 (5) 5.1厂用电源中断事故现象 (5) 5.2厂用电源中断事故处理 (5) 六、水冲击事故 (5) 6.1水冲击事故前的象征 (6) 6.2发生水冲击事故的处理 (6) 6.3水冲击事故后,重新开机的基本要点 (6)

6.4水冲击事故后,如有下列情况,应严禁机组的重新启动 (6) 七、凝结泵自动跳闸处理 (6) 八、汽轮机发生超速损坏事故 (7) 8.1汽轮机发生超速事故的原因 (7) 8.2汽轮机发生超速事故的处理 (7) 九、汽轮机油系统事故 (7) 9.1汽轮机油系统事故产生的原因 (8) 9.2汽轮机油系统事故的现象 (8) 9.3汽轮机油系统事故的处理 (8) 十、汽轮机轴瓦损坏事故 (8) 10.1轴瓦损坏的原因 (9) 十一、叶片断落事故 (9) 11.1事故象征 (9) 11.2事故处理 (10) 十二、汽轮机事故处理原则和一般分析方法 (10) 十三、在汽轮机组启动过程中,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 (10) 13.1汽轮机轴封压力不正常 (10) 13.2凝结器热水井水位升高 (11) 13.3凝结器循环水量不足 (11) 13.4轴封加热器满水或无水 (12) 十四、在汽轮机组正常运行中,造成凝结器真空缓慢下降的原因 (12) 14.1轴封加热器排汽管积水严重 (12) 14.2凝结器汽侧抽气管积水 (12) 14.3凝结水位升高 (13)

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汽轮机轴瓦回油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044602)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汽轮机组在运行中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轴瓦温度升高严重时会引起机组的振动,轴瓦的烧毁,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造成轴瓦温度升高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供运行和检修部门参考。 关键词:汽轮机轴瓦温度 0前言:润滑油系统的作用是润滑轴承和减少轴承的摩擦损失,并且带走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由转子传过来的热量,并向调节系统和保护装置供油,保证其正常工作,以及向发电机密封瓦提供密封油等,润滑油系统的工作好坏对的正常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汽轮机转子与发电机转子在运行中,轴颈和轴瓦之间有一层润滑油膜。若油膜不稳定或油膜破坏,转子轴颈就可能和轴瓦发生干摩擦或半干摩擦,使轴瓦烧坏,使机组强烈振动。引起油膜不稳和破坏的因素很多,如润滑油的黏度,轴瓦间隙,轴瓦面积上受的压力等等。在运行中,如果油温发生变化,油的黏度也会跟着变化。当油温偏低时,油的黏度增大,轴承油膜增厚,汽轮机转子容易进入不稳定状态,使汽轮机的油膜破坏,产生油膜震荡,使机组发生振动。现把引起轴瓦温度升高的因素归纳如下: 1.轴瓦进油分配不均,个别轴瓦进油不畅所致。 此种情况下,首先检查轴瓦进油管道入口滤网,是否堵塞。观察回油量是否正常。必要时轴瓦解体全面检查。尤其是刚大修完的机组,根据以往发生的事件来看,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检修人员的工作疏忽,不认真,在轴瓦回装时,没有仔细检查,清理轴承箱,拆机时油口的封堵忘记拿掉造成开机时轴承温度升高,甚至烧瓦事故。本

发动机爆震燃烧的现象分析

发动机特别是在高温状态下和总行程较高时,经 常会突发一种清脆的爆炸声,这就是发动机的爆震燃烧现象。现就使用因素对该现象的成因和防止措施作一分析。 一、发动机的正常燃烧 汽油发动机一般是在气缸外部使燃油与空气混合,进入气缸到压缩终了时已形成大体均匀的混合气,之后依靠电火花强制点火形成火焰中心并向未燃混合气体传播,最后完成燃烧。如果燃烧由定时的电火花点火,首先使火花塞电极间隙内的混合气体形成微小火焰核,同时火焰具有向相邻的混合气以30m~50m/s 的速度连续传播的能力,进而把火焰传遍整个燃烧室,这称为发动机的正常燃烧。 汽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延迟期、急燃期、后燃期3个过程。 第一阶段为着火延迟期,指从电火花跳火到点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为止的一段时间。 第二阶段为急燃期,指火焰由火焰中心传遍整个燃烧室的阶段。亦称火焰传播阶段。它是汽油机燃烧 的主要时期。 第三阶段为后燃期,指急燃期终点到燃油基本完全燃烧为止期间的燃烧。在后燃期中,主要是火 焰前锋后未及时燃烧的燃油再燃烧,及粘附在气缸壁上的未燃混合气层的继续燃烧。 二、发动机不正常燃烧 汽油发动机在某种条件下,如温度过高、压缩比过高等,发动机的燃烧会出现不正常现象,压力曲线出现了高频大振幅波动,上止点附近的dp/dt 值急剧变动,此时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形状均发生急剧变化,该现象称为爆燃燃烧。 爆燃产生的机理为电火花点火后,火焰以30m~80m/s 的正常速度向前传播,终燃混合气(指最后燃烧位置上的那部分混合气)因受燃烧气体的压缩和热辐射影响,其压力、温度升高,从而加速了燃烧先期的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使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升高。如果在正常火焰前锋面尚未到达之前,部分终燃混合气的先期化学反应已经完成,产生了一个或多个新火焰中心,并从这些中心以100m~300m/s(轻微爆燃)直到800m~1000m/s 或更高(强烈爆燃)的速度传播,终燃混合气将被迅速燃烧完毕。因此,发动机爆燃现象就是终燃混合气的自燃现象。 三、爆震燃烧的外部特征及危害 发动机爆震燃烧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具体表现为: 1、发出清脆的金属敲缸声,也即前面所述的爆炸声。

发动机轴瓦知识

发动机轴瓦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轴瓦在发动机内起到的作用

曲柄连杆机构 (图1-1) 一、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活塞连杆、主轴、连杆瓦和曲轴飞轮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轴瓦最终承受最大负荷。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图1-1 二、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瓦等组成,如图2-1。 图2-1 连杆工作时,承受活塞顶部气体压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而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周期性变化的。因此,连杆受到的是压缩、拉伸和弯曲等交变载荷。这就要求连杆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连杆一般都采用中碳钢或合金钢经模锻或辊锻而成,然后经机加工和热处理,连杆分为三个部分:即连杆小头1,连杆杆身2和连杆大头3(包括连杆盖)。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相连。

对全浮式活塞销,由于工作时小头孔与活塞销之间有相对运动,所以常常在连杆小头孔中压入减磨的青铜衬套。为了润滑活塞销与衬套,在小头和衬套上铣有油槽或钻有油孔以收集发动机运转时飞溅上来的润滑油并用以润滑。 平分--分面与连杆杆身轴线垂直(图2-2),汽油机多采用这种连杆。因为,一般汽油机连杆大头的横向尺寸都小于气缸直径,可以方便地通过气缸进行拆装,故常采用平切口连杆。 图2-2 斜分--分面与连杆杆身轴线成30~60°夹角。柴油机多采用这种连杆。因为,柴油机压缩比大,受力较大,曲轴的连杆轴颈较粗,相应的连杆大头尺寸往往超过了气缸直径,为了使连杆大头能通过气缸,便于拆装,一般都采用斜切口,最常见的是45°夹角。 连杆盖和连杆大头用连杆螺栓连在一起,连杆螺栓在工作中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若折断或松脱,将造成严重事故。为此,连杆螺栓都采用优质合金钢,并精加工和热处理特制而成。安装连杆盖拧紧连杆螺栓螺母时,要用扭力板手分2~3次交替均匀地拧紧到规定的扭矩,拧紧后还应可靠的锁紧。连杆螺栓损坏后绝不能用其它螺栓来代替。

论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原因

论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原因、危害与预防 一、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汽油发动机产生的爆震故障,从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外部特征、引起的原因、造成的危害、预防的措施等4个方面去论述此故障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关键词:汽油机爆震;不正常燃烧;金属敲击声;环境污染 二、前言 汽油发动机爆震燃烧是一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它不仅危害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影响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还会污染环境,有害于大众。虽然汽油机产生爆震是汽车故障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如何面对、理解、重视与预防它,是我们从事汽车行业工作者的责任。 三、正文 (一)汽油发动机产生爆震 汽油发动机产生爆震,不仅加速发动机的早期损坏,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当汽油机发生爆震时,一般有下列外部特征: (1)汽油机运转时机内伴随有不规则的金属敲击声。 (2)汽油机工作不稳定,运转时有较大的振动。 (3)发动机冷却系温度偏高。 (4)发动机气缸盖温度上升。 (5)发动机功率下降。 (6)发动机燃料燃烧不完全,排出的废气中有黑烟。 (7)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增大。 (二)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原因 汽油机产生爆震的原因,应从汽油机气缸混合气体燃烧概念及燃烧过程去分析理解。汽油燃料以气态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其中的碳氢原子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伴随有放热和发光的效应,这一现象称为发生燃烧。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分3个阶段。 (1)诱导期:火花放电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形成火焰中心,这段时间称诱导期。 (2)明显燃烧期:火焰中心形成后,发生火焰传播现象,从传播到最后燃烧的那部分混合气为止,所需经过一段时间称明显燃烧期。 (3)补燃期:在火焰传到最后燃烧的那部分混合气后,由于膨胀过程仍然有燃烧在继续进行,此放热的阶段称补燃期。 燃烧过程展开图: 在汽油机的气缸里,由火花放电引起火焰传播。在火焰传播过程中,工作混合气在全部燃烧完毕的整个燃烧过程中,具有10~30m/s的正常燃烧速率,缸内的压力有很小的波动,基本上均匀。如果在火焰前锋到达之前,未燃气温度急剧升高达到燃料的自燃温度而自行着火形成新的火焰中心,则火焰伴随着很高的局部压力以超音速传播,形成强烈的冲击波。这时燃烧速率达到1000~4000m/

氢能在燃烧发动机上利用的研究综述

氢能在燃烧发动机上利用的研究综述 黄佐华 王金华 黄印玉 张勇 刘亮欣 刘兵 蒋德明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氢气是未来燃烧发动机最有前途的燃料,氢能在燃烧发动机上的规模利用将取决于氢能的规模化制备。燃氢发动机升功率下降,燃烧控制比较困难,目前燃料成本仍然较高,距离规模化使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天然气掺氢燃烧发动机将是氢能在燃烧发动机上应用最有前途和最具可行性的方式。天然气掺氢发动机虽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距离发动机推广使用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特别是天然气-氢气-空气混合气燃烧基础研究方面和发动机燃烧与控制的基础性研究方面。 主题词:氢能;燃烧发动机;利用 Utilization of Hydrogen in Combustion Engine-A Review Huang Zuo-hua, Wang Jin-hua, Huang Yin-yu, Zhang Yong, Liu Liang-xin, Liu Bing, Jiang De-m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in Power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Hydrogen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fuel for combustion engine while 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such engine will depend on the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ure hydrogen engine will bring power loss of engine and has difficulty in engine controlling besides high cost of the fuel, and those make it still to have a long time before being widely utilized. Addition of hydrogen into natural gas is the most promising and feasible approach for hydrogen utilization in combustion engine, although some preliminary work had been done in natural gas/hydrogen combustion engine, there still has more work needed to be conducted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fundamental study such a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hydrogen-air mixture as well as the combustion and controlling of the engine. Keywords: Hydrogen; Combustion engine; Utilization 前言 化石燃料的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化石燃料的储藏量有限,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将被消耗完,届时石油替代燃料如天然气、氢气和生物质燃料等将成为燃烧发动机的主要燃料。今后地球上的能源增长将主要依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全球60%的电力和40%的能源消费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有害排放物,如NOx, CO, HC, Smoke, PM 以及温室气体CO 2,燃烧发动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采用清洁燃料。氢能是一种清洁燃料,可以利用生物质热解制氢和太阳能光解水制氢,随着规模化制氢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氢气的制备,氢能在发动机上的黄佐华,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内燃机燃烧和清洁燃料发动机1963-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1944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