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豆芽冤案 翻案在即

毒豆芽冤案 翻案在即
毒豆芽冤案 翻案在即

供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因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全国各地司法机关加大了对豆芽制发过程中使用无根剂(主要成分为赤霉酸、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并予以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各地法院大量出现对该行为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的判决。但是在豆芽制发过程中添加无根剂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非毫无疑问。为准确适用法律,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于2015年2月6日主办了无根豆芽案件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就无根豆芽案件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初步形成了共识。纪要如下:

一、无根剂的性质

部分法院的裁判文书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2011年第156号公告)的规定认为无根剂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无根剂是否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食品安全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确定。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根据上述规定,无根剂不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但理由略有不同。

部分与会人员认为,首先要明确豆芽制发的性质,即属于食用农产品的种植还是食品加工,然后再确定无根剂的性质,即其属于食品添加剂还是农药。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卫生部关于制发豆芽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212号)、《关于对豆芽生产环节监管意见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办食监函[2009]202号)的规定,豆芽制发应属于食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同时,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关于对豆芽生产环节监管意见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办食监函[2009]202号)的规定,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只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并不排除其作为农药使用。通过在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无根剂的主要成分赤霉酸、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都是作为

农药登记管理并可以使用的农药,农药类别为植物生产调节剂。可见,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只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并不排斥其作为农药在食用农产品的种植过程中使用。因此,根据食品安全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无根剂并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部分与会人员认为,明确豆芽制发的性质的意义不大,不管豆芽的性质如何,豆芽毫无疑问属于食品。而在确定无根剂是否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时,应该根据科学法则来确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豆芽中6-苄基腺嘌呤残留的膳食风险评估报告》(2013-9-12)指出,即使按照最大风险原则进行评估,各类人群的6-苄基腺嘌呤摄入量也远低于每日允许摄入量,风险完全可以接受。由此可见,无根剂并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二、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是否构成犯罪?

经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得知,司法实践对于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法院多数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少数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与会司法实务人员对法院将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的行为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与会人员普遍认为,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的行为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也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正如纪要第一点所述,无根剂不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因此,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的行为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同时,与会人员也认为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的行为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根据食品安全司法解释第八条的规定,豆芽制发过程中使用无根剂的行为要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其需要满足“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等,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但是根据无根剂在豆芽制发过程中使用的自限性和实际使用残留的情况以及食品安全司法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来看,无根剂主要成分(赤霉酸、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的残留非常低,不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因此,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的行为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三、司法机关处理建议

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建议人民法院对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不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正在刑事诉讼追诉中的上述行为,应当依法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如果受害人根据《国家赔偿法》依法享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可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国家赔偿。对于已经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可依照审判监督

程序进行再审,如果行为人符合无罪的条件,人民法院可依法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受害人可依《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享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四、媒体报道建议

对于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媒体报道时几乎都称之为“毒豆芽”。“毒豆芽”一词的使用使人们事先产生一种使用了无根剂的豆芽就是有毒的豆芽的感觉,这过度造成了人们的恐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生产、销售使用无根剂的豆芽行为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态势。因此,建议主流媒体在对相关新闻进行报道时,不再对使用无根剂的豆芽称之为“毒豆芽”,而是称之为“无根豆芽”。

豆芽不加添加剂 一年时间投资20万赔个底朝天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3216939.html, 2011-05-17 11:29:50 来源:齐鲁晚报[大中小] 豆芽不加添加剂,外观差、产量低、价格高,结果一年时间——— 投资20万赔了个底朝天 左边是“停摆”的豆芽机,旁边堆放着盛放豆芽的箱子。.

小作坊生产豆芽的池子旁边堆放着化肥。 记者李园园 “生产豆芽不加添加剂,产量低、外观差,在市场上一点也站不住脚。”莱山区一家不加添加剂生产豆芽的企业业主刘德信(化名)告诉记者,他去年投资20多万生产不到一年就赔了个底朝天。而一些小作坊正是靠着添加剂的“帮助”,抢占了豆芽市场的江山。 “正规军” 投资20多万,不到一年就倒了 “唉,提起这事我就上火,投资了20多万,一下子赔进去了。”刘德信(化名)带着些怨气说,真不想提起这事。去年年初,感觉生产豆芽比较赚钱的他,投资20多万,引进10台豆芽机,做起豆芽生意。让他没想到的是,由于生产豆芽过程中不加任何添加剂,生产出的豆芽外观细长不整齐,且产量低价格相对高,最终被市场淘汰。 16日,记者来到了刘德信的豆芽生产车间,10台豆芽机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停摆”。装豆芽的蓝色箱子有的放在豆芽机里,有的摆在车间一角,现在他也很少来豆芽车间了。“看到这些豆芽机,我就心疼。”刘德信一边抽着烟一边指着豆芽机说,生产豆芽那会,他天天钻在生产车间。想起“豆芽”,刘德信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刘德信一直在豆制品行业滚爬摸打,从替别人打工到自己成立豆制品厂,渐渐的也认识了一些生产豆芽的商贩。“一斤绿豆能产出十六七斤绿豆芽,真赚钱呀。”刘德信看到豆芽行业的巨大利润,但他也从一些“行家”口里得知,旧模式的生产豆芽工艺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卫生条件也达不到要求。 刘德信向朋友借了几万块钱,再加上自己以前的积蓄,投资20多万,进了10台豆芽机,在原有的厂房里开辟出一间豆芽生产车间,他的“无添加剂成分”的豆芽生产车间很快就建成了。豆芽机是全自动的,自控温度、自来水自动循环,工作人员只需把豆子放在豆芽箱里,然后再把盛了豆芽的箱子放进豆芽机里,就不用管了。但是刘德信生怕豆芽出现一点问题,时刻观察豆芽,还不忘给豆芽消毒。“看着一颗豆子长成一根豆芽,心里特美。” “不加添加剂”生产豆芽,在业内一点也不被看好。一些从事多年豆芽生产的朋友都劝刘德信,不加添加剂生产出来的豆芽在市场上根本没法卖。“卖豆芽机的厂家还免费送给我几包无根剂,不过我没用,让他捎回去了。”刘德信说,我就想生产出让老百姓吃着放心的豆芽。刘德信心想,他的豆芽是无公害的,不掺添加剂,肯定被市民认可。 无奈 豆芽不加添加剂,难被市场认可

毒豆芽违禁使用添加剂

毒豆芽违禁使用添加剂 新华网天津2013年11月23日电(记者孙洪磊)进入冬季,豆芽又迎来销售旺季。作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近年来豆芽涉“毒”事件屡屡发生、重复上演,违禁使用添加剂甚至成为行业“潜规则”。 “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中发现,容易导致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并有致癌可能的AB粉,容易导致黏膜损伤甚至出现高氯血症的漂白粉,会影响视力、肝脏、肠胃而且长期食用可能造成多种癌变的保鲜粉等,都被一些豆芽加工作坊滥用。 突击豆芽“黑作坊”,违法添加触目惊心 白亮水嫩、肥胖无根、秆美茎直……菜市场上很多豆芽因为“卖相好”受到一些消费者青睐,岂不知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却“厚味腊毒”。 11月6日,记者根据线人举报,来到天津蓟县邦均镇石人庄村公路旁一个无证的豆芽加工作坊。只见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用黑布蒙住窗户,门口搭着厚棉被。进入屋内,只见污水横流,刺鼻的药水味扑面而来,数十个大水缸里装着满满的豆芽,大都没有根须,颜色极白,房间里摆放着漂白粉和AB粉。 “祖祖辈辈都干这个,添加这些东西,都是行业心知肚明的现象,没什么新鲜的,也没听说做个豆芽还要办证。”作坊主张永贵承认说。 随后,记者又驱车30多公里来到蓟县马伸桥镇北赵各庄村的一处作坊,该作坊距离主干道不足20米,没有任何消毒、隔离设施,屋内密密麻麻摆放了70多个大塑料桶用于发制豆芽,清洗豆芽就是在屋前的一口水泥池里泡一下,里面的半池水已经污秽不堪。 记者捞起一把已经清洗好即将上市的豆芽,发现每根豆芽都白白胖胖,几乎

有大半根铅笔一样粗。在屋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赫然摆放着无根水(6-苄基腺嘌呤植物生长调节剂)、AB粉、防腐剂等非法添加物。 “添加了这些东西,豆芽光亮粗壮、茎秆笔直,卖相很好,反倒受欢迎。不加就不好卖。”对于生产中的非法添加,作坊主刘兴国毫不掩饰,“一天产量要四五百斤,没见谁吃出毛病来。” 夜幕降临,在线人的指引下,记者又在蓟县渔阳镇管驿村发现了一处加工“问题豆芽”的作坊。这个作坊过去三年虽多次被查,但始终未封,日产近300斤豆芽。在这里记者同样发现了勇于违法添加的无根水和亮白剂。 在这三处作坊,接到举报的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警方的执法人员共查获“问题豆芽”约4.2吨、漂白粉1袋、无根水3瓶、AB粉140余袋、防腐剂10袋、001亮白剂30余袋。 “潜规则”风行,“毒豆芽”不绝 “毒豆芽”的背后,是不法商人的唯利是图。刘兴国告诉记者,正常情况1斤黄豆能发出7斤黄豆芽,1斤绿豆可发10斤绿豆芽;添加激素等后,一斤黄豆可发豆芽10斤,绿豆则可发14-15斤,产量提升40%,而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腐烂期延长不少,外观、口感都不错,到了市场上特别好卖,毛利高出正常豆芽50%以上。“有钱赚,大家自然都这么干。” 看到其中“商机”的不仅仅是豆芽生产者。记者发现,“毒豆芽”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上下游产业联动的程度,添加剂生产者对使用方法都有详细说明。例如查获的“绿豆专用灵”,说明书上写着,取5克,可处理干绿豆10市斤,一次性浸种或拌种即可,可配合豆芽无根激素,优质AB粉,豆芽速长王,同时浸泡豆种或拌种。

食品安全问题

新闻事件背景回放 2008年三鹿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有关对食品安全的一些调侃: 1、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而三鹿事件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2、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3、日本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中国人口号: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 三鹿系列刑事案件中一干涉案人员最后被依法严惩,田文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生产、销售“蛋白粉”(掺含三聚氰胺)的被告人高俊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缓,被告人张彦章、薛建忠以同样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15名被告人各获二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透过三鹿“毒奶粉”事件,以数万名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给中国上了一堂生动的食品安全教育课。事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乳制品行业等都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做出了各种承诺和表态。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仅2011年以来多个地方再度曝出食品安全问题,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随后重庆“毒花椒”事件、广东中山墨汁粉条事件、湖北宜昌“毒生姜”事件、辽宁沈阳毒豆芽事件、江苏丹阳西瓜膨大剂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以及最近席卷全国的地沟油事件…… 风起云涌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双双粗重的钢琴手,一次次肆虐地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更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4月22日在清华大学演讲末尾,谈及食品安全,朱镕基尖锐地说了句:“食品工业,现在什么敢吃啊?吃什么都有致命的添加剂。”胡锦涛总书记4月底在天津考察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时谆谆叮嘱大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你们是食品安全的守卫者,一定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吃上放心的食品。温家宝总理则斥责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以上表态均已显示政府高层已经真正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已是一种国家乱象,食品治理与维稳相关,刻不容缓。 然而社会公众却认为:在历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听到了道歉,但没看到更多人受严惩;我们听到了表态,但没看到具体的解决措施;我们感受到了沉痛和反思,但没看到这些转化成更强大的改革推动力。于是公众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时,通常都有这样的心路历程。大众心态正经历从愤怒到无奈的微妙过渡,更多人面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

1、双汇瘦肉精事件 曝光时间:2011.3.15 罪魁祸首:瘦肉精 近期河南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双汇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引来民众冷眼旁观,10年间瘦肉精屡禁不绝,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肥腻的肉,这也导致饮食习惯吃瘦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一出大家都在徘徊这肉还吃不吃? 2、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 时间:2011.3.25 罪魁祸首:残余农药(磷)严重超标 中医上说,春天是生发阳气的时节,而韭菜性温,可以增强人体脾胃之气。然而,就在3月下旬,本该补气健脾的韭菜却让河南南阳4个家庭的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这些菜贩,以前他们就没有种过韭菜。就在一边庄稼地中间种了一点,也没有种植的经验,自己私自使用一些违禁的农药,就造成了超标的现象。 3、甘肃平凉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发生时间:2011.4.7 罪魁祸首:亚硝酸盐 4月7日平凉市崆峒区发生牛奶中毒事件,39名中毒患者被送往当地两家医院救治,患者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其中,3名婴幼儿死亡,均不到2岁,最小的不到两个月。最终该事件确认为亚硝酸盐特大投毒案件。 作为防腐剂而应用在肉质食品里的亚硝酸盐一直被认为是致癌物,一般腌制品、发酵的食物、咸鱼、腊肉、熏肉、酸菜等中会存在亚硝酸盐,牛奶中添加亚硝酸盐是头一次,误食亚硝酸盐后可造成心脏呼吸衰竭,心肌受到创伤,形成心肌炎;亚硝酸盐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 4、多地曝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多吃致癌 曝光时间:2011.4.13 罪魁祸首:牛肉膏 近期在安徽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经过腌制,可让猪肉在90分钟内迅速变身“牛肉”,猪肉冒充牛肉,可以节省大量成本,而食用者在外观上也几乎分辨不出来,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牛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据悉,牛肉膏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I+G、味精、水解蛋白等。其实是复合添加剂,是食用香精的一种,用量应有限制,吃多了则可能致癌。 5、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 曝光时间:2011.4.15 罪魁祸首:未知 记者发现在北京某批发市场一摊点销售的黑芝麻,在水中浸泡十多分钟后变成“墨汁”,消费者怀疑黑芝麻被染色,黑芝麻营养丰富,但产量少,一般比白芝麻的价格高。黑芝麻皮上有天然的花青素,放在水里会慢慢地溶解出来,也会褪色,如果黑芝麻泡在水里,黑色一下子就出来,这种现象肯定不正常,很有可能是芝麻上染了东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般的农产品质量检测都是定向检测,关于黑芝麻是否被染色没有定向检测物,所以无法进行检测。 6、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 曝光时间“2011.4.15 罪魁祸首:福尔马林

中国食品到毒品的演变

中国食品演变—从食品到毒品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环节里在食品里加入不同的化学物质,合力进行着食品的恐怖进化。

?瘦肉精噩梦: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 ?“瘦肉精又来了”村支书卢国良忧心忡忡。2008年10月,湘潭市破获一起特大案件——近两年来,杨某以每公斤约1500元人民币的价格,从印度购进476公斤“瘦肉精”,然后以深圳为中转,通过下线再销往中国各地,最后以每公斤5000至10080元卖出。 ?其中,两名湖南人购得100多公斤,有相当部分流向湘潭猪栏。 ?这一次起获的“瘦肉精”学名为沙丁胺醇,是一种作用极强的β 2—受体激动剂,曾用于支气管哮喘,但因为对心脏的副作用大,被弃用。但一家美国公司意外发现,猪可大量吸收耐受并大量沉积于肝、肺、肾中却不会中毒。更奇异的是,该物还促进猪的骨骼肌(瘦肉)蛋白质合成和减少脂肪沉积,可明显增加瘦肉率。 ?1990年代,国外曾将该化学物质用于饲料添加剂,但后来发现人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特别对有心律失常、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的患者有极大危害。 ?欧美国家开始禁用其做饲料添加剂,但它还是进入了中国乡村。 ?整个1990年代,中国的监管者更多被乱七八糟的饲料牵扯视线——中国的饲料厂家混合了催长素、激素、尿素、保鲜剂、着色剂、调味剂等化学添加剂制作禽畜饲料,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1年才能出栏的猪变得4个月甚至100天就可以出栏。 ?农业部于1999年9月开始对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湖南、江苏、上海、河南等8个省区、市500多家生产、经营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的饲料进行专项调查,违禁药品检出率高达19.8%。 ?研究者们认为食品里的激素残留导致了中国民众越来越多的肌肉虚长、内分泌系统失调和性早熟。1997年开始,农业部开始禁止在饲料中滥用促生长激素、抗生素及一些化学合成药物。两年后,国务院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生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药品。 ?如同中国北方在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一样,“瘦肉精”一直是中国南方养殖户们心照不宣的秘密。吃了“瘦肉精”的猪,一头至少可以多卖两百元,而且还可以少吃百分之十的饲料,一来一往算下來,一头猪至少可以多赚三四百元。 ?据介绍,给一头猪吃“瘦肉精”也要遵循严格操作流程——不能超过3 两,超量可能致命,第七天必须要宰杀,否则该猪会出现死亡。 ?“瘦肉精”进入猪体显然导致了一系列痛苦的化学反应。有人描述说,猪在吃药的第一天会兴奋,乱滚乱撞;第二天,猪的四肢肉开始变得坚硬;第三四天时,猪后背和腹部的肉开始变硬。但此时,猪已经无法站立,发出恐怖的呻吟。 ?直到2001年,广东信宜某一个笨拙的养猪户没有恪守操作流程,在饲料里加入了过量“瘦肉精”,一次就造成530人中毒。 ?民众的惊恐很快引来中央政府对“瘦肉精”一番严厉清剿。“瘦肉精”从此转入地下,被分散到无标签的小包装,私下里卖给“可靠”的人。 ?卢说,“瘦肉精”也曾进入了湘潭县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令人憎恨——2006年5月,广州市发现了200多头被“瘦肉精”污染的湘潭生猪,销毁该批生猪后,广州决定三个月禁止进入湘潭生猪。 ?该批猪正是来自湘潭县,两个农民由此被刑拘。 ?之前的一个月,湘潭县姜畲镇30头猪被查出含有严重“瘦肉精”后,该县宣称在22个乡(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进行了排查,立案28起,并另行移交警方处理3起。 ?湘潭县是中国最重要生猪大县之一,每年出栏200万多头生猪,生猪滞销将损害当地经济。湘潭政府派出专人在广州斡旋,承诺消灭“瘦肉精”,供应无污染猪肉。 ?2008年3月,卢进入中南海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当地生猪饲养情况,湘潭县在乡村建起一个家禽动物医院,该县成为生猪饲养优质典范。 ?中国似乎已经严密控制了“瘦肉精”。但湘潭案显示了它的阴魂不散——不法分子可以在境外获取大量的“瘦肉精”。更严峻的是,仍有养殖户对该敏感物质如饥似渴,不惜高价购买。 ?一切为了收成 ?中国乡村是食品原料的最主要来源。1983年,中国启动城市经济改革,城乡物质交流陡然剧烈,农产品由乡村直接输送城市。 ?1993年,中央政府允许农民进入县城经营第二、三产业。数以亿计的男女农民进入沿海或者南方城市,中国开始了一场仓促的城市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食物。而此时,中国乡村重现陷入贫困,留守的农民渴望在有限的土地上和池塘里谋求更多收成,来对付赋税、看病、养老和孩子教育费用。 ?湖南益阳市大通湖。 ?“是人都会琢磨如何搞好收成,一切都围着收成转”养殖户毛国平说,现在的养殖户赶上了好时代,“科技发达,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 ?一个池塘里如果高密度养鱼,鱼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毛的鱼曾经在一个晚上全部死光。1993年,一种叫孔雀石绿的绿色结晶体被认为有良好的驱虫、杀菌、防腐效果,被放进池塘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类水产动物的水霉病、鳃霉病和小瓜虫病等疾病。 ?英国人最初发现生产孔雀石绿的工人常患膀胱癌,后经研究,该化学物确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人体危害较大,很多国家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 ?2002年5月,中国也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但因为该物价格低廉,至今在水霉病防治方面还无可替代,令养殖户们不舍。 ?直到2005年,一直被偷偷使用的孔雀石绿在中国出口的水产品里暴露,也遭来一次严打。 ?鱼还是要治病的。2006年,一些养殖户转而使用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硝基夫喃等5种化学药品来帮助治疗鱼病。而氯霉素带有会破坏遗传基因的毒性,会引发再生不良性贫血、白血病等,在人体里累计的硝基夫喃将引发癌症或基因突变。 ?2007年,韩国报道了上百吨掺杂了上述化学药品的中国出口鱼类,指责中国人推陈出新不断制造危险食品。ps美国人则一度中断了对中国水产品进口。而毛的鱼全部销往长沙市西长街水产市场,不需要出口接受严格检测,所以他一无所知,继续在池塘里放进恩诺沙星等多种药物。 ?毛详细介绍说,他每次将40克药品混杂在40公斤鱼饲料里,连续3到4天,可有效治疗鱼的肠炎和出血病。 ?水果成长的秘密也被发现。2007年3月,中国食品网曝光了12种因为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化学药剂的“毒”水果,涵括柑橘、荔枝、苹果、梨、葡萄、西瓜、香蕉、桃、桂圆、芒果、柿子和大枣等。 ?为了提前上市卖个好价钱,同时个大色艳,一些种植户创造了诸多不可原谅的化学方法。以西瓜为例,他们用膨大剂浇灌瓜地,使西瓜细胞非正常膨大,个头比自然成熟的西瓜大上1-2倍。该物质的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 ?因为是被化学物质激化催熟,该些西瓜一般会留下白色瓜瓢等缺陷。但“民间化学家”们下一步改造计划是借助催红素——他们用喷雾器把催红素溶液喷在瓜西瓜“肚脐眼”,药液很快令瓜瓢变红。催红素的主要成分是“乙烯利”,该物质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中可以控制使用,但以植物长成后无残留为控制标准。

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毒豆芽”案件有关问题的答复

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处理“毒豆芽”案件有关问题 的答复 2014-11-29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网浏览次数:214 来信中涉及的“毒豆芽”,主要是指在制发过程中添加了6-苄基腺嘌呤(以下简称为“6-苄”)的豆芽。“6-苄”又称“无根水”,易挥发,是低毒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成分苄氨基嘌呤是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因缺少食品添加剂工艺必要性,“6-苄”被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删除,不得再作为食品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2011年11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禁止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生产、销售、使用“6-苄”。 近年来,“毒豆芽”成为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整治、打击力度,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的数量随之增加。目前,各有关职能部门均认为对于“毒豆芽”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惩处,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如:豆芽属于食品还是食用农产品;豆芽制发属于食品加工还是农业种植;对豆芽及豆芽制发是适用《食品安全法》还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予以监管,“6-苄”是否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禁用农药”、“其他有毒有害物

质”,等等。正因为如此,“毒豆芽”问题需要各有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统一认识和认定标准。201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与国家食药监局等部门专门研究了相关问题,之后又开展了调研工作,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汇总了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处理建议,下一步将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达成共识。 食品安全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过程中,既要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又要保护合法的生产经营行为。正如来信反映,“毒豆芽”案件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并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尽快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疫情过后食品安全发言稿范文

疫情过后食品安全发言稿范文 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为食品健康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那么你想知道食品安全发言要说什么吗?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你整理推荐疫情过后食品安全发言稿范文,希望你喜欢。 疫情过后食品安全发言稿范文【1】 关于瘦肉精事情,我觉得其实最可怕的事情在于,如果连双汇这样的知名品牌都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么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还对中国什么品牌的食品,有着绝对的信心呢?你敢为它站出来打包票说“大家放心吧,这个食品一定没有问题”吗?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给大家敲了个警钟,哦,这方面做的很不到位啊,需要大力监管。那么好了,大力监管,真的能做到严格监管吗?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造成这个食品安全问题的人,不仅是双汇这些生产者,还有营业者,甚至还有我们这些消费者。怎么说?我们消费都有一种心理,就是比较谁更物美价廉,那么在物的质量都差不多的时候,当然会选择更便宜的,这就趋势厂家不断谋求最低的成本,以求获取最高额的利益。追求利益原本没错,大家听到这个时候,仍然可以继续指责厂家,你们怎么可以为了追求利益罔顾大家健康呢?说大了你们就是草菅人命啊。那么,我们继续往下想,就比如说双汇吧,他这次这样做了,用为了瘦肉精的猪肉,就只是因为他想追求更多的利益吗?不是啊,这已经是一个行业的潜规则了,当你身边所有的竞争者都这样做时,你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甚至,被完全挤垮。

好了,当出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遵纪守法做老实生意就会死掉,而跟着大家潜规则反而能养家糊口,那么,即使潜规则的风险再大,还有谁能选择不去一搏吗?其实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件事上,违法成本太低了,打个比方,假设中国和美国都不允许随地吐痰,中国如果被抓到吐痰罚款100,而美国被抓到,马上枪毙,那么试问中国有人会很小心翼翼不吐痰吗?美国,又有谁敢吐痰吗? 一个道理嘛。如果今天,我们能从根本建立起一个诚信制度,使得真正合法经营的人能赚钱,钻空子的全都抓出来给予严惩,那么,我相信,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不攻自破了,从近年来政府的姿态,我看到了这个改善的趋势。让造假缺德的不能生存,让消费者树立信心,让道德受到尊敬,除此别无他法,我们任重而道远! 食品安全发言稿范文篇【2】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不讲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身体残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包盐,就能中断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要食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就能让生机勃勃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贵! 一旦我们失去了健康,甚至是失去了宝贵的生

关于“豆芽案件”中适用法律法规问题的说明

关于“豆芽案件”中适用法律法规问题的说明目前由于豆芽培育制发过程的属性不明确,由于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清,致使各地公检法对“毒豆芽”案件审理存在适用法律不准确的情况严重。据《中国裁判文书网》(豆芽、有毒有害食品罪)统计显示,仅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22日,全国审理案件709起,判刑人员达918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声誉,也造成了企业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会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在对豆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毒豆芽”案件裁定依据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检法对“毒豆芽”当事人在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认定有误。 《卫生部关于制发豆芽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批复》(卫监督发[2004]212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对豆芽生产环节监管意见的复函》(质检办食监函[2009]202号)都明确表示豆芽制发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不能用针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去衡量不是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二、公检法对“毒豆芽”当事人在豆芽培育制发过程中使用“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的认定有误。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豆芽制发有关问题的函》(农办农函〔2014〕

13号)表示豆芽的培育制发不属于农业种植活动,而《农药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为农业种植生产活动。因此不能用针对农业种植生产活动的法规去衡量不是农业种植生产活动行为。 三、公检法对“6苄胺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认定为有毒有害物质没有依据。 1、农业部第194号、199号、322号、1586号公告,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农药品种清单中没有6-苄胺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卫生部(现为卫计委)2008年以来共发布了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都没有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 2、LD50(半数致死量)值也证明6-苄胺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不是有毒有害物质。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执行委员会区分农药危害性的分类制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农药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四级,如下表:

食品安全问题演讲稿五篇

食品安全问题演讲稿五篇 篇一:中国食品安全演讲稿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古语,但是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只是前半句话,而他的后半句话是:“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对食品的需求可以说是永不满足,这也不断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如今,食品产业甚至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支柱性产业。现代社会对食品提出了三个基本要素:安全,营养,食欲。而这其中,安全被放在首位。但是近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像英国曾经有疯牛病,德国才刚刚又出现的二噁英等等。而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苏丹红、毒大米、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等等这一连串早已经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名词,一次次的考验着国人的神经。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较发达国家中食品安全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食品安全已经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下面,我们就先谈一谈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根据我们小组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中国的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其中包括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物化学污染等。

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都从源头上给食品带来极大隐患;二,微生物及其毒素造成的食物污染。在这个方面,我印象中吧我们国家在市场上出售的加工食品中倒是没有出过什么很有名的,倒是美国人,在我印象中至少有过两次,在罐头里检测出肉毒杆菌,肉毒杆菌毒的毒性非常强。不过,在我们生活中,这类污染也还是很多的,最简单的,东西方长了,发霉了。或者我们见到那个大米,要是变黄了,更不能吃,那里面的黄曲霉素也是非常强的毒素,这个主要还是靠大家自己平时注意;三,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这个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方便面的制造过程的视频,尤其那个炸方便面的油,我想大家伙看过以后相当时间内都不会想吃方便面的;四,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影响。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才是最多最严重的。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食品问题都可以归为此类。目前,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可以说已经找不到哪一样是真正安全的东西,你吃的每一顿饭每一袋零食,都已经不是真正安全的食物。但矛盾就在于,你明知道它是毒,你却不得不吃。少活二十年总比现在做饿死鬼强啊。

食安字典——毒豆芽中二氧化硫的危害与检测

食安字典——毒豆芽中二氧化硫的危害与检测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二氧化硫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后,因易溶于水,大部分滞留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使刺激作用增强。二氧化硫还可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对动物的慢性毒性试验显示,二氧化硫有全身性毒性作用,出现免疫反应受抑制的现象。故长期接触者可能会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或感冒后不易痊愈,除由于二氧化硫的直接刺激作用外,尚可能与免疫反应受抑制有关。二氧化硫还具有促癌性:动物试验结果表明10mg/ m3 的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苯并芘致癌作用,这种联合作用的结果,使癌症发病率高于单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由于其漂白作用,二氧化硫常被不法商贩用来作为豆芽等浅色食物的漂白剂,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危害。由于豆芽生产过程中,伴随着豆芽培育时间的增长,不断淋洗豆芽,使得有害物质残留量相应减少,没有达到急性中毒的有效剂量,目前尚无直接致毒病例发生。但是长期食用违规生产的豆芽,潜在的慢性健康损害不容忽视。 毒豆芽中的二氧化硫检测技术: (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即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由WEST提出。其主要原理如下:首先食品和药材等含有的二氧化硫经前处理把二氧化硫释放出来,然后用四氯汞钠吸收酸化,最后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在一定的波长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测定用的试剂较多,操作较繁琐,但灵敏度高,并且分析数据可靠,已经成为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测定二

氧化硫的标准方法。由于所用的四氯汞钠吸收剂是对环境污染严重,人们提出了许多非汞物质作吸收剂,如甲醛、乙醇胺、吗啉、三乙醇胺、瓜环等,都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2)化学发光法 某些物质经过特定化学反应后会产生激发态物质,然后跃迁至低能态时会出现发光现象,化学发光法正是基于这种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二氧化硫就具有这种性质,其发光反应机理是从中间体二氧化硫产生三线态二氧化硫能够出现发光现象。 (3)碘量法 碘量法是最早分析二氧化硫的技术之一,它是利用吸收液固定二氧化硫后,用碘标准溶液来滴定二氧化硫的含量。 食品安全常识: (1)芽身粗壮: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稍细,芽脚不软、脆嫩、光泽白;而用激素、抗生素催生的豆芽,则芽身粗壮发水,色泽灰白。 (2)无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烂尖;毒豆芽一般根短、少根或无根。 (3)豆粒发蓝: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毒豆芽豆粒一般发蓝。 (4)断面出水:豆芽秆断面无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毒豆芽断面会有水分冒出。 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a813216939.html,/html/2014/sazd_0516/41624.html

[整理]2000-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 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众消费者一时愕然:破皮鞋进了肚子!关于老酸奶安全的问题成了热门话题。 2.2012年4月份,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制售地沟油的案件。警方在案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 的地沟油,部分小作坊将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油脂。经过行动,警方摧毁制售地沟油窝点13处,查获油品3200余吨。 3.2012年3月27日,温州市查出8000斤竹笋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这些被硫磺熏过的竹笋在端上消费者餐桌前的最后一步被成功截获了,很多家庭也因此无法品尝到硫磺的味道了。 4.2012年3月22日,进口的雅培奶粉被查出质量问题,因其酪蛋白过多,婴儿食用可能会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并对肾脏功能造成压力。 5.2012年2月10日,网友爆料在超市花了5块8买了一袋“三全奶香馒头”,生产日期是2011年12月5日,保质期是12个月,外包装虽然很严实,看不到里面的馒头。拆开后发现整盒12只馒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霉。 6.2012年2月9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这一重磅消息拉开了红牛“添加门”事件的帷幕。 7.2011年12月25日,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某批次的牛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国标 限值0.5微克/千克,而蒙牛实测值1.2微克/千克,超标140%。随后,蒙牛声明,牛奶中 出现黄曲霉毒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黄曲霉毒素虽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强致癌物,但200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对黄曲霉毒素的危险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饮用含黄曲霉毒素M10.5微克/千克的奶,比起饮用含黄曲霉毒素 M10.05微克/千克的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如此致癌增加率几 乎可以忽略不计。 8.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思念水饺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随后三全、海霸王、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也相继被验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9.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

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及其防治

我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以及饮食的多样化,食品安全与健康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而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食物中毒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每年我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人。大米、蔬菜、鸡鸭鱼、猪肉、豆奶、肉松、火腿、卤制品……凡是可以裹腹的东西几乎都被列入“有毒食品”的黑名单,这不禁让人质疑,我们每日摄入的食物,是否安全健康。 前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物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如今,食品产业在我国的众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国内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下面,我将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类食品以及它们所出现的问题。 1.水果 水果是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摄入的食物。我们吃水果不仅因为水果味道可口,还以为它绿色健康,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但是,如今的水果真的还能给身体带来健康吗?还是隐藏着潜在的危害?媒体上曾曝光过12种常吃的“毒”水果,涉及柑橘、荔枝、苹果、梨、葡萄、西瓜、香蕉、桃、桂圆、芒果、柿子以及大枣,“毒”水果多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化学药剂,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被曝光的12种常吃的“毒”水果主要涉及到两类问题,一类是应用化工原料为水果“美容”,使水果看起来更鲜艳,光滑,其中包括染色剂,固化剂等。最主要的危害是其中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如铅、汞、砷等,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而且重金属是人体无法代谢出去的,只能长期不断累积,对肝、肾也会有损害。第二类有“毒”物质就是应用生物方法对水果进行催熟,催长,让水果提早成熟或长得大,形状好看,其中包括催长素,膨大剂等。以此方法使水果内部发生变异,所以水果多出现空心,甜味和口感都要下降,营养也会流失。 我们最常吃的苹果,很多有可能是运用催红素增色的,这样会显得颜色红润;而梨,可能是运用催长素令其早熟;还有香蕉,居然是用氨水来催熟的;夏日可口的西瓜,采用膨大剂使其催大,因此才会有之前瓜地里的“爆炸西瓜”;“橘子生蛆”事件也一度让人们不敢吃橘子。这样的水果,我们很有可能就在食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隐患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隐患 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随着我国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其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引发的事件,已经严重危及到我国食品安全。针对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超剂量、超范围、重复使用、隐瞒使用等各种不规范使用甚至违法使用的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了加强立法、完善标准、提高检测水平、采取新工艺、实行分类监管、强化使用者食品安全意识等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 (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简单地说,按常用添加剂的功能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 (1)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加入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 (3)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稳定剂、乳化剂、消泡剂等 (4)为增加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影响较大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等,无不与不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关。探索行之有效的食品添加剂监管方法,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食品添加剂对于提高食品质量、改善色香味和口感,保障食 品安全和防腐都起着重要作用,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如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食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等。目前,我国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 314 个品种,涉及16 大类食品、23 个功能类别。据统计,当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年产量达200 万t,其中味精、柠檬酸、木糖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及工艺落后,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特别是“苏丹红、塑化剂、毒豆芽”等恶性事件频发,已严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据统计,2010 年全国共查处食品添加剂违法案件 5 305 起,罚款1 980 余万元;2011 年全国查处食品添加剂违法案件5 645 起 这都意味着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如: 1.超剂量使用在食品添加剂的各种问题中,超剂量使用最为普遍。部分生产企 业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过度追求食品色泽、口感以及保质期,却忽视其对人体的危害,如 面粉中的增白剂超标,冷饮中色素的超量使用。有的厂商为控制成本,使用简陋生产设备, 缺乏计量手段,造成使用剂量不准。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长期过量使用,也会对人 体造成伤害。比如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亚硝酸铵,如果经常超量使用,在体内会产 生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给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2.超范围使用按标准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不允许超范围使 用,不能把只允许在一种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剂加入到其他食品中。比如上海的"染色馒头" 事件,就是一些不法厂商用着色剂柠檬黄,把白面染色后代替玉米面做成馒头。柠檬黄通 常可以在冷冻食品、制酒、糖果等食品中正常使用,但却不能加入馒头中欺骗消费者,这 是典型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的违法事件。 3.滥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复合食品添加剂是将 2 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和工 艺配制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添加剂,在火锅、汤料、调味品加工中大量使用。生产企业往 往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公开其生产配方和工艺,不标示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含量配比 和成分说明,以致使用者无法判定添加剂的具体成分,给其监管带来极大困难。

农业部门关于豆芽监管问题的意见

农业部门关于豆芽监管问题的意见 1、从豆芽的产品属性来看,我们认为,大豆属于初级农产品,但豆芽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品,不属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对象。 2、从豆芽生产所适用的标准来看,卫生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2月3日发布了《豆芽卫生标准》,其适用的法律依据是当时的《食品卫生法》,《豆芽卫生标准》中包含了铅、亚硫酸盐等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而目前农业部公布的蔬菜检测指标是35种农药残留(2010年是17种农药残留),不包含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因此农业部门难以针对豆芽开展有效检测,也难以处罚。 3、从目前从事豆芽生产的主体来看,主要有两类:一是有证有照企业,根据《食品安全法》和《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应该由发证机关来监管;二是无证无照的小作坊,这一直以来是监管的盲点和难点,农业部门过去从未承担过此类专项整治任务。从目前农业部门现有执法力量来看,如果由农委来监管,不仅执法依据不够充分,执行起来也会力不从心,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管效果。 4、从出现“毒豆芽”问题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生产主体大多数是小作坊,缺乏明确的操作规程;(2)生产豆芽的标准仅仅是从卫生角度制定的,标准不全面导致监管依据不足;(3)豆芽生产过程滥用了多种食品添

加剂和违法添加物,其中一部分是亚硝酸钠、亚硫酸钠、豆芽亮白剂等化学添加剂,属于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范畴;一部分是杀菌剂、生长激素等,这些物质原本是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被豆芽生产商非法使用。 “毒豆芽”出现的原因涉及到几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建议由食安委牵头,联合卫生、工商、质监、农委、商务、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由各部门针对各自的职责范围进行监管。我们农业部门将参照目前蔬菜的35种农药残留开展检测,配合质监部门做好豆芽生产标准的制定,对不符合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非法使用农药的行为进行监管。

关于食品安全演讲稿五篇

关于食品安全演讲稿五篇 【篇一】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工程技术学院服装一班的同学,这天我们要的问题是食品安全。 如果说在生活中跟我们形影不离,息息相关的东西,就是食品,俗话说得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身体残缺,哪怕是小小的一包盐,就能中断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贵!最近我们不断从报纸、电视中,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南京“冠生园”事件,让人们望月饼而生畏。广东的“瘦肉精”事件,令我们望肉而怯步;号称生命杀手的“苏丹红”竟出此刻我们最喜欢是的辣味食品中,还有近来的染色馒头,毒豆芽等事件接连发生,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应对这 __的一切,不寒而栗的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吃的安全吗? 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胆战心惊。洛阳新闻部记者李翔在电视台后大门处,遇刺倒地,身中八刀死亡。在此之前,李翔是报道地沟油的记者,事后,政府相关部门立即澄清李翔的死与地沟油的调查报道毫无关系,但是为什么在李翔搜集证据的期间遇害,知情

人称,李翔关于所查获地沟油的资料也失踪了,那里我们不想多说什么,公理自在人心。 此时此刻,我想在坐的同学都有许多感触, __,工业发达,农业发达,却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中不断着做着深恶痛绝的事情,这就是此刻中国所谓的国富民安?看着那些令人作呕的地沟油,添加剂,色素,让我们这些生在90活在00的年轻人真的是一声叹息,我们也很无奈,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我只期望,政府不要以监管不力为借口,企业不要以生产误差为跳板。还我们健康的体魄,美丽的人生。 多谢大家,我们完毕。 【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质检部安岩,很高兴站在那里,这天我的题目是《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不讲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身体残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