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与外汇风险

人民币升值与外汇风险
人民币升值与外汇风险

学年论文

院系:会计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09250202214

姓名:胡瑞娟

指导教师:金小军

提交日期:2012年2月27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胡瑞娟学年论文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学年论文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人民币升值与外汇风险

目录

内容摘要 (Ⅰ)

Abstract (Ⅱ)

一、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再创新高 (1)

(一)专家对此现象的分析 (1)

(二)结合欧美国家近年来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 (1)

(三)我国相关行政人员对此看法 (1)

(四)个人对人民币升值利弊的理解 (1)

二、人民币升值对外汇的影响 (2)

三、如何防范外汇风险 (3)

参考文献 (3)

内容摘要

本论文就“2月10日有关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2937,较前一日的6.3009上调72基点,再创2005年汇改之后的新高,且是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走高”这一热点展开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汇问题的讨论。针对人民币升值这一事实,我们可以追溯: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国家一直干涉中国本币的问题,并在相关的会议与合作协议上加以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再度发展。中国相关的领导层表示,人民币升值问题不会因为外界干涉而草率解决,这要符合现实要求。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现在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上升的条件,而汇率波动仍然存在,因此,人民币的升值要循序渐进,慢慢来。同时,本文针对现行情况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外汇的影响,提醒有关外汇行业注意防范外汇风险,以达到最佳效益。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美元汇改新高

Abstract

Recently,the news about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became a hot spot.It is said that the RMB recreate a new high—PBOC fixed the CNY’s mid-point at6.2937against the US dollar on10th,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5254087.html,pared to the day before,the CNY’s mid-point increased about72point,has created a new high since2005,and it has been going high for3working days.This thesis mainly to analyze this problem based on the phenomenon.According to the fact of the appreciation of RMB,we can look back to the past: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2008,in 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 especially the Occident has been interfered Chinese currency,even pressure us in some conferences or compacts.They announced this movement can do good to the recovery of the economy worldwide.The administrations expressed,the appreciation of RMB need more patience.We can’t deal with it carelessly,all the actions are based on the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Apparently,the RMB doesn’t own its condition to increase quickly,we should be sensitive to each situation.Meanwhile,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we need more knowledge to analyze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from loss.

Key words:the appreciation of RMB USD reform

new-high

一、人民币对美元再创新高

最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2937,较前一日的6.3009上调72基点,再创2005年汇改之后的新高,且是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走高。

(一)专家对此现象的分析

外汇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由于希腊债务谈判取得进展,欧债问题相对平稳,且近期欧美国家部分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舒缓了市场避险情绪,非美货币普遍出现上涨;其二,美联储延长超低利率时限,导致QE3预期重新抬头,美元汇率阶段性回落;其三,中国经济先行指标连续两月回升,打消了海外机构做空中国的动力,人民币升值预期扭负为正。

(二)结合欧美国家近年来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

那么,人民币对美元再次创新高,究竟会给中国本身与国际带来怎样的影响?自08金融危机以来,欧洲部分国家和美国高层轮番表态,就人民币低估问题向中国发难,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美参议院拟通过人民币法案转嫁危机,缓解内部矛盾。美国高度强调中国由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更为依靠内需的增长模式,借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量,拉动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而盖特纳曾表示给中国提供平等的对美投资机会,提供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一样的准入待遇,但他就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低估这一问题再次向中国施压。中美发展关系与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将如何取舍?

(三)我国相关行政人员对此看法

针对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不会让人民币快速升值,人民币升值会循序渐进。对此,谭雅玲认为,目前形势下,人民币汇率采取双边走势,以有上有下的方式浮动是比较合适的。

(四)个人对人民币升值利弊的理解

在我看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在逐渐收窄,人民币根本不具备大幅升值的条件,且人民币汇率升值解决不了美国国内失业的问题。反之,人民币的继续升值将会对我国的出口和产业链带来很大程度的削弱和冲击,现在中国正处于结构改革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依靠人民币升值来逼迫企业完成转型,这不仅违背了中国的国情,也违背的货币主权的基本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应该在自己的经济和市场配套的前提下采取行动,而不是靠着国际舆论或者西方的压

力来升值。只是西方等国家把人民币的焦点看得很重,实际上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焦点应该是美元,是由于美元的贬值导致的全球各种货币的压力,可以说,人民币的问题是和美元贬值相对应的。

二、人民币升值对外汇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并不是简单的事。它具有两面性: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我国的外汇负债类行业也因此受益,获得汇兑益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缓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外汇市场的经贸矛盾。从消极的一面来说,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逆差、增加外汇风险。自08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大量持有美国的外汇储备,而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美元的购买力,其债务负担仍然以美元计价,可能会减少美国的债务负担。相反,美国在海外的资产多以当地货币计价,美元贬值换言之会增加美国海外资产及投资收入,加速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我们应该也了解到,当美国经济再次发展时,其是否有意愿及早偿还外汇债务,这一答案我们都心中有数,而中国持有的大量外汇储备暂时也没什么用武之处吧!

针对人民币升值与外汇风险这一问题,我们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投资者个人而言,为避免遭受外汇资产不断缩水,他们纷纷将手中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部分投机者利用外汇市场波动的机会套利以获得投资收益,混乱外汇市场秩序;

其次,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适时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美国加压于人民币升值,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提高美元贬值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变得更被动、更困难;

再次,人民币升值,引发大量外资涌入,增加我国防范外汇风险的难度。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大量投机外资涌入以获得投资利润,易于引发我国外汇市场的动荡;

最后,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导致其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价格自然就提高,而作为进口国家,人民币升值很大程度意味着本国货币的贬值,货币贬值,其对于高价的商品需求减少,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恶化我国的外贸条件。

三、如何防范外汇风险

既然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带来如此大的风险,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这一局面:

对企业来说,其应重点控制好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加强应收、应付

款项、将到期的借、贷资金的管理以规避交易风险,加大对生产成本、产成品销售的管理以规避经济风险;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以有效的业务营销策略和风险控制手段,为自身提供更多方便、迅速、有效的贸易融资服务。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还可采用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方式防范外汇风险,但这种方式取决于企业的出口议价能力的提高。同时,企业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取“收硬付软”的方式以应对汇率浮动带来的风险,或通过套期保值、掉期保值等方式转嫁外汇风险,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而言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资金并不充裕,其要求的资金周转率高,比较适宜采用以进出口押汇、应收票据贴现为主的贸易融资和优化货币组合等外汇资金管理。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般资金比较充裕或融资渠道广,因此,企业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资金安全方面,通过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等套期保值工具加以保障。

站在整个中国的利益上说,首先是要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外贸商品结构调整。就如盖特纳曾说,他认为中国首先关注的从美国获得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其次是希望获得更为平等的对美投资机会,在美国获得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一样的准入待遇。中国政府应鼓励企业适当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大石油和矿物等战略物资的进口,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是改变中国出口导向政策,制定合理的进出口贸易优惠政策,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浮动形式下,我国更要注意进行政策的调整,使之更加贴合汇率风险的控制。同时平抑外资的流入,转变“奖出限入”的出口导向政策引导出口贸易,保护国内的资源和环境。政策导向要转向构建公平竞争的机制,最终实现国家贸易稳步增长、外汇储备安全合理。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应注意其对人民币问题的言语行为,不要盲目地要求提高人民币兑换汇率;我国有关领导人应合理地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根据实际的国情来解决有关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同时国民也要注意防范人民币汇率变动可能会带来的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中国证券报》、《网易财经》等

市场风险管理办法

市场风险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 版次号:A/0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5) 第三章市场风险的鉴别与分类 (9) 第一节市场风险的定义 (9) 第二节市场风险的分类 (9) 第三节市场风险的主要范围 (13) 第四节新产品批准程序 (13) 第四章市场风险的评估与度量 (14) 第五章风险控制的基础设施与程序 (17) 第一节责任与职务 (18) 第二节职务分割 (20) 第三节头寸获取 (20) 第四节市场价格的合理确定 (21)

第五节估价 (21) 第六节收益曲线构建 (23) 第七节事后检验 (23) 第八节模型确认 (24) 第六章风险报告 (26) 第七章风险监控与绩效测评 (28) 第八章附则 (30) 内外部规章制度索引 (3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保护我行避免遭受到因承担了超越我行风险偏好而产生的不可预测的损失,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交易帐户与银行帐户所承担的一切市场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的制定基于以下目的: (一)股东的长期风险调整收益最大化 (二)依据风险容忍度和谨慎性限额来管理整体市场风险 (三)有效地支配风险敞口以协助在利率变动中获利 第四条本办法是由我行风险管理部拟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核,再经行长同意及我行的董事会予以批准。风险管理部负责至少每年审定本办法与配合业务发展,市场风险管理目标及法规上的要求相

匹配。本办法的所有变更必须由我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核,行长同意后再报董事会批准。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五条我行的风险管理自上而下由董事会通过行长实施。为了使风险管理更为有效,风险管理权限由董事会授权高级管理层(主要授予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至各业务部门,风险权限组织如下: 第六条风险承担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之间存在明确的责任分割。控制部门负责监管和独立报告风险状况。我行的审计部根据董事会同意与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批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与监管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与监管 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外汇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工具管理外汇风险。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原来集中由国家承担的汇率风险一下子分散到外汇持有者手里,外汇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 银行的许多业务活动都蕴含着风险,但像外汇交易那样能够使银行迅速蒙受巨额损失的却并不多见。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慢慢扩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程度是相当大的,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挑战 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同时加大。新汇率机制下,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即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币)市值,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动。同时,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例如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同业外币拆借、投资性外币债券等,也会随着汇率的升值和贬值而产生盈亏。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外汇风险加起来,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初步测算表明,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全部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较大,银行面临的币种错配风险较高。而且,在没有特殊安排的情况下,部分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本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缩水。 客户的外汇风险上升使银行受损的可能性增加。汇率波动不仅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敞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的频率提高后,会使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客户的外汇风险增加。例如,造船行业生产周期长、利润微薄,人民币小幅升值就会导致其由盈利变为亏损。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内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盈利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偿贷能力,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增加。 从各国经验看,在本外币利差较大的情况下,内向型企业倾向于向银行借用外汇贷款满足本币融资需求,货币错配风险较大。例如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前夕,泰国本币利率比美元利率至少要高5个百分点,于是金融机构从境外拆借出大量美元、英镑等外币转贷给本国的房地产业、建筑业、零售业,甚至是医疗制造业企业。其后泰铢

我国外汇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外汇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85年-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挂牌式单一汇率再度向事实上的复汇率回归。 1979-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94年,中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本改变了原来地区分割、价格各异的分散市场格局,使外汇资源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配,同时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的外汇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以具备真实有效的商业背景为基础,以外汇管理开放程度为交易自由度的限度;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合成交;价格形成采用订单驱动机制,银行间外汇市场产生的加权平均汇率,经人民银行公布成为商业银行制定对客户结售汇挂牌汇价的基准汇率;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T+1”和集中清算方式,由交易中心统一为会员办理成交后的本币与外币资金清算交割。10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对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国际上成熟发达的外汇市场相比,中国目前外汇市场发展尚

不充分,突出表现在: (1)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市场主体单一,截至2003年末,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共345家,外汇指定银行在其中占96.23%,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市场参与者很少;交易过于集中。四大国有银行的交易量占银行间市场交易的95%以上。交易品种较少,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其中美元交易占98%,除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均未进行;市场交易规模较小,2003年我国外汇交易量约为7100亿美元,占中国8500多亿美元贸易总量的84%,而全球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约为 1.2万亿美元(据BIS2001年统计),为全球全年贸易总量的1/10,全年的交易量则相当于贸易总量的25倍。 (2)市场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一般来说市场应具备三大功能: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避险服务。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承担了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责任,人民币汇率波幅收窄,基本维持在8.2770元人民币/美元左右,长期稳定,汇率缺乏灵活性;银行与客户间及银行间的交易行为仍受到较多管制,经常项目下交易须符合真实性要求,资本项目下交易须经过一定形式的审批,银行和客户还不能完全按自身的意愿自由买卖外汇,外汇供求有一定的扭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外汇市场所提供的避险产品匮乏,企业规避风

(风险管理)企业风险及回避技巧

企业风险及回避技巧 企业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到股票发行企业经营的好坏而产生盈利能力的变化,造成收入或本金的减少或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盈利下降的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发行人在分红和股息到期时不履行或延期履行支付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盈利率常常发生变动,当盈利减少时,则减少这种支付能力,就可能使投资者减少收益。可见,公司的盈利与否,决定着违约存在与否。股份企业由于经营状况欠佳,出现盈利下降的情况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一般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会直接影响股票持有者的收益;而且股东的股息和红利水平也会下降,从而直接减少股东的股息和红利收入。盈利下降的风险只是一种轻度风险。 (2)企业经营亏损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失误而给投资者造成的风险。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对路,销售渠道选择失误,信息来源失真,领导者自身主观臆断等而造成企业盈利下降,甚至出现少许亏损,这可看作中度风险,若企业发生重大失误,在经营上出现严重亏损,这就是一种高度风险或称强度风险。当企业出现少许亏损情况时,股票市场上该股票价格会出现向下跌落,股东的股息会减少甚至没有,红利更是不可能;当股份企业出现严重亏损情况时,股票市场上该股票价格会剧烈向下滑动,企业也难以分配股息和红利,股东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益损失。股份企业经营亏损风险是中度以上的风险。 (3)企业解散或破产倒闭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使企业倒闭破产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这是一种高度或强度的风险。这种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灾难性的,他会因此而损失全部或大部的投资及收益。相比较而言,股份企业破产倒闭而产生的风险比股份企业解散而产生的风险更强烈。在股份企业破产时,股东持有的股票很难交易转让,而且要在清偿企业债权人的债务后,才能就剩余的资产在股东之间按股票的类别顺序和股东所占有的份额进行分配,以获得一些投资的补偿,有时甚至连一点补偿也得不到,股票变成"一纸空票",毫无价值。 综上所述,股票发行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可能带来大小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股票投资者,特别是主要以获得股息和红利为投资收益的投资者,必须客观地分析,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在购买股票前,要认真分析有关公司的财务报告,研究现在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的竞争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与前景,并作出透彻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此外,还应考虑企业以往的盈利情况和盈利增长注意包括风险在内的盈利稳定性趋势以及计算企业过去收益的标准差;(2)当能够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收益时,就购进股票,而吸引力减弱就要适时转让,以防不测。 如何控制投资风险 市场中人谁对风险都不陌生,专家们把它定义为是一种不确定的东西,但对投资者而言那就是损失和灾难,人人都怕它,人人却躲不开它。我们之所以经常被风险所伤害大部分原因是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有缺陷,就我个人观察我们对风险的看法有很多误区:?? ●在风险发生之前我们低估它,在风险发生之后我们夸大它;?●风险的根源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更是因为我们知道了很多错误的东西;?? ●不要总是用“股市风险难测”来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找借口,风险对我们的伤害程度不是由风险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对风险的认知程度来决定的;?? ●不要为自己过去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不要以此就觉得风险不能对自己造成伤害,要知道一次较大的风险可以把你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运行进入了多重均衡状态。从宏观层面看,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国际收支运行的影响加大,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微观层面看,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表现出三大明显背离:货物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相背离,本外币正利差与套利资本流向相背离,外汇供求关系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相背离。这表明,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因素正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当前市场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可能的,而且有促进外汇供求平衡的效果。建议境内外汇市场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有序扩大银行间市场参与主体,稳步推进外汇市场开放,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我国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985年12月,深圳特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办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首先面临的新形势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市场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幅增加,外汇供求在数量、币种和交易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外汇风险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而增加,交易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其次,信息技术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经济和金融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中国外汇市场仍存在些许的不足,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还有待明确;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的缺陷。基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交易币种和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交易主体;推进市场无形化建设,推行柜台远程交易,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并在条件允许下改革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过多的干预,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失真。一般说来,中央在外汇市场上只是宏观调控者,不是市场主体,外汇指定银行才是市场的真正主体、外汇市场的主要媒体,处于中心的地位,从事代客买卖和自营买卖。而我国现代代理的特征决定了在外汇市场上央行的干预行为和职能的扭曲。央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汇结算周转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这样,便使外汇指定银行系统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其结果使央行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买主和唯一的买主,这种被动性的市场干预只有在市场出现突发性的大幅波动央行才进行主动干预的职能是相背离的。同时,央行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购外汇抛售本币来稳定汇率的过程中,由于国内缺乏本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与之配套进行,因此,央行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即相当于向国内投放货币,这对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从当前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外汇市场发展的难点在于人民币尚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外汇市场的发展模式;结售汇制度决定了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结售汇制度的改革直接决定了外汇市场的改革。既要考虑如何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进行外汇市场的改革,又要考虑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进程,两者需兼顾。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着以下方面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综合来说,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

海尔外汇风险管理案例

海尔外汇风险管理案例 中国海尔集团在美国南卡来罗那州设立一家生产电视机的工厂。公司决定从日本引进一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总额为140000000日元,两个月后支付。公司财务人员担心两个月后日元升值。一个解决办法是委托中国银行买两个月远期合约。两个月远期汇率为1日元=0.007042美元。但公司财务部又不情愿通过远期合约锁定一固定汇率,因为它希望日元贬值时也能受益。即,公司希望日元升值时能得到保护,但当日元贬值时又能受益。 花旗银行为公司设计了这样的套期保值方案。公司买进一份协定价格为1日元=0.007143美元的日元看涨期权,合约金额140000000日元,期权价格$50000。同时,公司卖出一份协定价格为1日元=0.006667美元的日元看跌期权合约,合约金额和期权价格皆与看涨期权相同。由于两份期权合约的期权费相同,海尔开始时没有任何现金支出。到时不外乎有三种情况: 1、如果日元汇率大于0.007143美元, (1)看涨期权有价,公司行使该期权,按协定价格0.007143买进140000000日元,支付$1000000. (2)看跌期权无价,买方放弃期权。海尔无任何负担。 2、如果日元汇率小于0.007143美元但大于0.006667美元, (1)看涨期权无价,公司不会行使期权,按当时的即期汇率买进所需的140000000日元,假设当时的即期汇率为0.006888 美元,则支付美元数目为$964320.

(2)看跌期权无价,买方不会行使。海尔无任何负担。 3、如果日元汇率小于 0.006667美元, (1)看涨期权无价,公司放弃期权。 (2)看跌期权有价,买方决定行使。按0.006667美元卖给海尔140000000日元。海尔别无选择,只能按此价格买进这笔日 元,支付美元数目为$933333. 思考: 1、银行制定的这套期权组合策略为公司提供了何种保护和受 益机会? 2、银行制定的这套期权组合策略同远期和单一的期权策略相 比,有何优点?有何缺点? 3、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该种策略? 案例2 某公司有一笔应付澳元50000,想用期权套期保值,银行为它定做了下列期权组合。买入一份协定价格为$0.64,期权费为$0.019/A$的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份协定价格为$0.65,期权费为 0.015/A$看涨期权。来分析一下这个期权组合可能的收益或成本。 1、初期的期权费开支为$0.004/A$。 2、到期澳元升值到$0.64——$0.65之间,则

企业防范外汇风险案例汇编

案例一:工行案例:锁定出口收汇待核查帐户中外汇资金汇率风险 A企业是绍兴一家大型纺织品生产企业,产品要紧出口到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出口结算方式采纳美元前T/T50%+后T/T50%。自2008年7月14日起,企业出口收汇必须执行国家外汇治理局联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新公布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方法》,出口收汇必须先划入待核查账户,只有通过海关数据的联网核查之后才能够办理结汇或划出资金的手续。由于A企业有大量的美元预收货款,收汇资金进入待核查账户与通过海关联网核查往往有近20天的间隔期,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客户的正常美元收汇资金在这几天中承担了市场汇率升值的风险。为此,A企业专门是着急。08年8月初,工行对A企业进行了专门的走访,据了解,A企业在8月-9月期间累计有约150万美元的预收货款,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今天,如何规避这部分预收货款的汇率风险成为企业最大的需求。针对A企业的情况,工行重点推举了“汇即通”远期结汇产品。“汇即通”结汇业务是工行推出的针对客户待核查账户美元收汇资金的一款结汇产品。客户与工行签订“汇即通”远期结汇交易托付书,在交易托付书中约定交割金额、交割汇率及交易到期日,其中交割金额不得超过待核查账户的资金余额,交割汇率为客户签约时的市场即期结汇汇率,交易到期日为交易签约日确定的期限为1个月的标准起息日。客户在与工行签订“汇即通”远期结汇交易托付书之后,在交易到期日之前的任一工作日,假如客户待核查账户中的收汇资金通过海关数据的联网核查,客户即可按交易托付书约定的成交汇率与工行进行资金交割。通过沟通,2008年8月12日,

A企业与工行签定“汇即通”远期结汇交易业务协议书,协议约定总成交金额150万美元,交易方式为一个月内择期交易。2008年8月12日,A企业待核查账户收汇150万美元,当天的即期结汇价为6.8522。企业向工行提交“汇即通”远期结汇托付书,约定金额为150万美元,约定交割汇率为6.8522,约定到期日为9月12日。在9月12日之前A企业待核查账户资金通过海关数据联网核查,客户即可按6.8562的价格与工行进行资金交割。8月28日,A企业待核查账户资金通过海关数据联网核查,客户按6.8562的价格与工行进行资金交割。(8月28日的即期结汇价为6.8133)通过叙做“汇即通”远期结汇产品,B企业额外获得收益:150X(6.8562—6.8133)=6.435万元人民币。 7月14日,我国实施了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客户出口收汇资金必须先进入待核查账户并与海关联网核查,这过程往往需要几天的等待时刻,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大背景下,几天的等待时刻即意味着客户需承担几天因市场汇率波动的损失。“汇即通”远期结售汇产品要紧针对该情况,客户只要在工行办理“汇即通”产品就可享受在一个月内结汇均按收汇当天牌价结汇,完全摆脱了因几天等待而可能遭受汇率损失的困绕,产品较为切合市场需求。 问题一:案例中的A企业面临的要紧问题是什么? 问题二:简要介绍工行的“汇即通”业务。 问题三:“汇即通”为何能够关心A企业规避预收账款的外汇风险(结合案例进行讲明)

案例分析:从海尔集团看风险管控

案例分析:从海尔集团看风险管控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5254087.html,2009-05-13 16:05:05 来源:CIO时代 【导读】:海尔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中对风险管控的强化和创新。 海尔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取得更上一层楼的佳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中对风险管控的强化和创新。 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其影响还在不断扩散之中,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 而在此背景之下,位于青岛的海尔冰箱生产车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欧睿国际)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以单一品牌计,2008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冰箱市场份额已达6.3%,超过惠而浦、LG和伊莱克斯等,跃居全球第一。 在弥漫着悲观情绪的市场上,200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利润同比增长20.6%,目前海尔集团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这样一组数据,无疑勾勒出了在全球危机(尤其是在国内制造业危机)的寒冬之下的一抹盎然春意。 海尔今天的这一切得益于其十分注重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重视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认为,所有风险的源头可以说是战略,确定战略的时候,就锁定了全部风险。企业里的风险可以通过一些手法进行有效规避: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人事管理、有效授权、投资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定风险管理体系以量化各项企业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办法,降低经营的风险。 以海尔的具体风险管理措施来看: 战略层风险管理 集团化、国际化:目前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公司与设计中心,全球有10多个工业园,这么大的规模如果不建内控体系,企业的风险将非常大。 风险随着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新经营空间的拓展,而有了很多新的课题、新的表现,在拓展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对风险的认识、理解和控制。风险在遇到集团管控问题后会立即变得更加复杂:首先,集团企业在取得协同、整合、规模优势等利益的同时,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涉足产业的增加、所属子公司地域分布趋于分散,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投资、运营、管理风险必将显著放大,对集团管控能力特别是风险内控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因集团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之后产生的多层次、多法人问题,风险也成为一个跨层次、多对象的体系。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其触角的全球延伸,风险管理便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的充分必要命题。 在国际化运作中,海尔的理念是“出口创牌”,战略分为三步“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走出去”仅仅是把产品出口到海外:“走进去”则是应成为在当地被认可的产品,进入到当地连锁,在当地设计,为当地用户服务“走上去”则是成为当地的名牌。在国际扩张的路径上,海尔的手段主要是:整体兼并、投资控股、品牌运作和虚拟经营。海尔兼并扩张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总体一定要大于局部之和”,必须兼并一个成功一个,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规避技巧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规避技巧 【课程背景】 在当今全球化采购的大潮中,专业的采购人士掌握全面的国际贸易知识、操作流程和技巧及国际采购中的风险规避、降低成本等方面对组织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国际间合作的运行速度和运作模式都正在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本质性的变化。面对这些深刻而快速变化,我们应该更进一步规范国际采购中国际贸易的操作,以及迅速掌握市场行情及政策变化,及时做采购策略的调整。另外,对新兴的跨国采购企业来说,挑战更大,掌握相关知识更为重要。企业学习网课程研发团队经过缜密分析和研究采购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规避政策风险,以及在金融危机下如何规避风险的技巧,帮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 【课程目标】 系统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和实践操作技巧! 掌握各种常用结算技巧与方法及单证,对进出口操作流程有充分的掌握,规避风险!降低进出口成本! 设计国际供应链方案,设计最佳运输方式和承运人以及报关地点,降低运做成本和运输风险! 掌握最新国际与国内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设计合同条款,防范法律风险! 掌握各类进出口各种单证的填制与使用技巧,规避贸易单证风险! 理顺企业进出口的业务流程,预先完成各种文件的报关的准备!降低进出口操作的成本! 规范产品进出口时产品的检验检疫的报检流程,规避进出口及海关事务处理的意外风险! ≡≡≡≡≡≡≡≡≡≡≡≡≡≡≡≡≡≡≡≡≡≡≡≡≡≡≡≡≡≡≡≡≡≡≡≡≡≡ 【课程大纲】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特点 1.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案例分析:国家贸易政策与公司赢利的契机。 2. WTO 下的国际贸易常见的三种争端 3. WTO 相关的法律与政策解读 二、结算工具 1、结算的常用三种方式; 2、汇票定义、汇票内容、汇票种类、汇票的使用技巧,汇票的风险点与防范措施应对 3、本票定义,本票的种类; 4、支票定义,支票使用技巧与风险点与防范措施应对; 5、信用证的使用技巧;信用证业务存在的风险与防范 6、针对不同背景进行选择最佳结算方式。 案例分析:风险防范与操作技巧。 7、国际贸易中支付法律风险的防范。 三、结算单证 1、金融;运输;保险;商业清关单证;其他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一、中国外汇市场现状 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政府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4年后,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这无疑是我国外汇市场的重大进步。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的不足 1.妨碍交易者的自由选择。从理论上讲,只要不存在负的外部性,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总是有利于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利益。一般来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基本上不产生外部经济,交易参与者各自选择最为有利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对象最符合经济效率,但是现行的外汇场内交易制度强迫外汇银行必须在交易所竞价撮合,其交易对象限定于交易所会员。这一制度阻碍了市场参与者自由意志的实现,使某些可能实现的交易利益未能实现,从而会损害市场效率。 2.无法保证交易的连续性。单一的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所营业时间和交易对手的限制,无法保证外汇交易的连续进行。交易的不连续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例如开盘或收盘时汇价容易发生跳跃或剧烈波动,从而增加汇市的风险。另外,交易的不连续也使交易者因无法即时交易而付出高昂的等待成本。 3.市场覆盖范围狭窄。首先,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场所的限制。尽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计算机联网交易,并在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联网的交易系统和远程交易站,但仍有大量地区没有联通交易网络。其次,场内交易的外汇市场还受到交易所席位的限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各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必须在总中心和分中心申请席位并派出交易员才能进场交易,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只有总行和经授权的分行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大量没有交易席位的金融分支机构也无法直接参与。结果是: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少、结构简单、竞争性不强、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当大范围的外汇交易不能直接纳入此交易网络,而是通过上级银行或有代理资格的交易中心会员代理进行,增大了交易费用。 4.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首先,场内交易相对自由交易来说,具有更加复杂的组织形式。维持交易所的正常运行和交易的集中撮合、清算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其次,所有银行间外汇交易必须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这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垄断性中介组织,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交易中心没有降低费用的经济动机。综合

(完整版)外汇风险防范 案例

实验三:外汇风险防范 一、实验内容 分析以下案例,写出分析思路与结论。 案例1 (1)利用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规避汇率风险 某年9月20日,广东一企业出口一批货物,预计3个月后即12月20日,收入2 000万美元。若银行9月20日开报的3个月远期美元对人民币双边价为8.3649~8.4068,该企业同银行签订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合同。试分析该企业避免外汇汇率风险的结果。而如果12月20日市场汇率变为8.2649~8.3068,若不做远期结售汇,该企业的损益情况又会是怎样? (2)利用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一美国制造商购买日本某企业商品,货款为24亿日元,双方约定3个月后以日元支付。如果签订进出口合同时的期权价格为200 000$,协议价格为$1=JP ¥240;同时,3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JP¥240。则该美国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用外汇期权交易规避汇率风险;二是用远期外汇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假设3个月后市场汇率将出现下列三种情况,试分析该美国企业分别采用这两种交易方式在三种情况下的损益情况,并比较这两种交易方式的特点。 日元升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20; 日元稳定不变,3个月后现汇汇率仍为$1=JP¥240; 日元贬值,3个月后现汇汇率为$1=JP¥260。 案例2 2009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逐渐增大,不少企业已做了相应的准备。但即便如此,汇率依然成为出口企业为之困扰的难题之一。 最近,一服装公司的经理比较头痛:公司准备向美国出口一批服装。双方将在2010年1月1日签订合同,约定以美元支付总额为500万美元的货款,结算日期为2010年7月1日。目前,汇率为1美元兑人民币6.85元。 由于美元一直贬值,公司结汇后的人民币收入可能会明显减少,如何回避美元贬值所导致的外汇风险呢?如果选用避险工具后,美元却升值了,又如何处理呢? 银行介绍,目前的汇率风险回避工具包括远期、掉期、期权、掉期期权以及它们的组合。具体的使用,要看企业使用外汇的实际状况。 结合该服装公司的情况,银行设计了二种方案。 1.用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汇率,即在7月1日以实现约定的价格(1美元兑人民币6.80元)结汇。这样就回避了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到时候该企业可以用6.80的汇率换回3400万人民币。 2.企业买入一笔看跌美元期权。期权的标的是美元兑人民币,执行价为6.85,期限是6个月,名义本金为500万美元。按照目前报价,看跌期权的期权费是3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以前对外汇交易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脑中有个含糊的概念。但是通过这次的习, 我知道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据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在该市场之外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但对于不同外汇之间的交易,国内银行可以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没有政策限制。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涵盖的交易品种包括现货外汇交易(又称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等,单日交易额 平均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OTC衍生品交易占大部分。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 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利息市场短得多, 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在中国,股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而外汇 是2000才进入中国,发展来说在沿海城市也比较快,而在内地来说几乎是空白。但是近 几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加大,使得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的外汇市场发 展程度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仍然距离悬殊。2017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八种“货币对”累计成交折合756.9亿美元,日均成交不足4亿美元。2017年,银行间远期市场共成交140.6亿美元,人民币掉期市场共成交508.6亿美元,合计共成交649.2亿美元,日均成 交不足3亿美元。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数据,2017年初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 量就达到了3.2万亿美元。可见,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外汇市场规模仅在 全球占到了万分之二左右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规模严重不匹配。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整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功能单一,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只有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买卖。二是尽管我国针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但汇率波 动的幅度仍然有限。从2017年7月21日至2017年12月18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5.81%,尽管累计升值幅度不小,但各年的升值幅度不一。 三.对外汇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保证的,电子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递质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潮流。就外汇市场而言,电子交易的兴起 改变了外汇交易方式,给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例如,电子交易的发展促使传统的OTC 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种交易方式趋于融合。建立完善的电子交易 系统不仅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我国外汇市场建立伊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 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 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 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 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社会,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 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 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一、企业经营中常见风险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如何化解和减少 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 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 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主要有七种风险:

1.经济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 生的变化。 2.债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3.担保风险: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 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 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投资风险: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 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

汇率风险管理的3种基本方法

汇率风险管理的3种基本方法 国际贸易出口合同金额以外币计价,普通产生基本风险;应对防范外汇汇率风险的方法,可采用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关业务,还需要从贸易合同的签约、计价货币的选择、贸易策略的确定等等来考虑如何消除与减缓货币汇率的风险。货币汇率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结果成功失败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与工具的决择之上,通常,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有三种基本方法: 一、远期合同法 此种汇率风险管理thldl是借助于远期合同、创造与外币流入相对应的外币流出来消除外汇市场汇率风险;例如: 一家意大利企业向美国某公司出口货物,该企业三个月后将从美国公司获得80000美元的货款。为了防范三个

月后美元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意大利企业可与该国外汇银行签订出卖80000美元的三个月远期合同。假设签订此远期合同时美元对欧元的远期汇率为US $1.0000=EUR0.8900,三个月后,意大利公司履行远期合同,与银行进行交割,将收进的80000美元售予外汇银行,获得本币71200欧元;如此操作就消除了时间风险与货币风险,最后得到了本币的流入。 二、提前借入——即期合同——投资法

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Borrow-Spot-Invest 即BSI),此种方法在出口商有应收外汇账款的情况下,为防范应收外币的汇率价格波动,首先借入与应收外汇相同数额的外币,将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转变到现在办汇日。借款后时间风险消除,但货币风险仍然存在,货币风险则可通过即期合同法予以消除。这样操作可将借入外币卖给银行换回本币,外币与本币价值波动风险不复存在。消除风险虽然有一定费用的支出,但可将借外币后通过即期合

中国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孙海霞 目前,外汇专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银行卡等业务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各项国际业务的市场份额均在30%~40%,在内地存贷款中外币分别占31%和17%,明显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但是,近几年世界各主要货币汇率之间的频繁变动,使得中国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汇风险。 一、国内外对外汇风险的研究概况 国外金融机构将风险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经营风险,认为包括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对于外汇风险是否导致银行股票价格变化,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在外汇风险的度量方面,1988 年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确立了国际统一的资本风险度量标准。1993 年欧洲、日本和北美的央行提议:金融机构应采用统一的风险度量方法,增加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作为新的风险来源;通过加总银行资产净敞口头寸来衡量外汇风险,即外汇敞口分析法;净敞口头寸一方面来自外汇资产和负债,另一方面来自银行的表外业务。该提议于1995年被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采纳,并将外汇敞口分析法指定为度量外汇风险的“标准方法”。外汇敞口分析法将净敞口头寸统一作为外汇风险虽然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也忽视了银行需要保留一部分外汇资产来对冲对应货币的敞口头寸。在标准的外汇敞口分析法下,这部分外汇资产将作为外汇风险,但在实践中它是规避风险的手段,而不是风险的来源。针对这一局限,1996 年巴塞尔委员会建议以更灵活的方式评价外汇和其他市场风险。自1997 年起各国的银行监管部门既可使用标准外汇敞口分析方法来衡量暴露风险,也可采用银行各自的内部模型来定义风险。内部模型法可使银行更全面地汇总所有暴露风险,甚至可度量非交易活动之间的风险关系,能更好地体现利率与汇率之间的相关性。然而这种风险度量在覆盖范围上有限。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仅要能够计量面临风险客观的量,还要考虑风险承担主体的偏好,这样才能实现风险管理真正的最优均衡,进入全面管理领域。2004 年6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新巴塞尔协议》中提出,要在银行内实现全面风险管理。资产法就是一种全面的外汇风险度量。由于资产收益反映了资产总体价值的变动,所以当银行的总体价值对于汇率变动敏感时,资产收益的变化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将外汇风险的变动反映出来,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外汇风险。 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间较短。有学者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认为汇率改革对商业银行改革而言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主要是汇率变动使得银行账户的外汇风险增大,客户的外汇贷款信用风险扩大、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难度增加;机遇主要是迫使银行加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开展更多的外汇业务。有的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银行外汇风险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给商业银行发展新型外汇资金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推动外汇市场创新。从需求角度看,汇率波动的日常化会产生更多的投资和保值需求;从供给角度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使商业银行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总体上,国内针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偏重理论探讨,对实证分析、特定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分析,较少涉及。 二、中国银行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外汇敞口净头寸庞大,外汇敞口套期保值有效性不足 中国银行的外汇敞口庞大。虽然我国自汇改以来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分析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分析(2014年1月5日) 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4年后,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这无疑是我国外汇市场的重大进步。 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的不足

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行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据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在该市场之外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但对于不同外汇之间的交易,国内银行可以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没有政策限制。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作为改革的措施之一,采取推动的方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而彻底改变了市场分割、汇率不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市场模式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渐进、统一、可控和有效的原则,在调剂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出“分别报价、撮合成交、集中清算”的交易方式。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现行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在服务金融机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支持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外汇市场多年的运作看,其基本框架的设计是合理的,但还是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1.1妨碍交易者的自由选择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 学号:1107820120 姓名:俞伽静在已学金融知识的基础和个人理解的范围内,以下是我对我国外汇市场的概况分析。 我国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985年12月,深圳特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办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首先面临的新形势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市场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幅增加,外汇供求在数量、币种和交易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外汇风险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而增加,交易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其次,信息技术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经济和金融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中国外汇市场仍存在些许的不足,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

还有待明确;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的缺陷。基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交易币种和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交易主体;推进市场无形化建设,推行柜台远程交易,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并在条件允许下改革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 综合来说,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政府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最后我想说,我们应该加快外汇开放的步伐,加快衍生产品的步伐。而外汇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外汇也会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