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工艺学(宝典)

食品加工工艺学(宝典)
食品加工工艺学(宝典)

障碍技术食品保藏的方法很多,如:加热、冷藏、干燥、腌制、发酵、烟熏、辐照等,所有的保藏方法都可归结为几个参数(障碍因子)。食品保藏的原理是基于这些障碍因子的联合保护作用

障碍效应指食品中障碍因子的存在使得所附着的微生物不能克服(跃过)障碍因子,从而使食品得以长期保存

障碍技术食品(HTF)食品的货架寿命在微生物方面是通过两个或更多个障碍因子来得以延长,这些因子中的任一单一因子不足以抑制腐败微生物或产毒微生物。食品干藏:干制品在水分降低到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水平后,保持低水分进行贮藏的过程。

导湿性干制过程中,由于湿度梯度的存在,固体干燥时内部蒸气或液体的扩散,干燥曲线:是说明干燥过程中物料的绝对水分(W)和干制时间(t)之间的关系曲线即W=f(t)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其重量、大小和形状、色泽、风味、成分、质地、结构等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程度。

复水性:新鲜原料干制后,其制品能重新吸收水分的程度。

食品低温保藏利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酶活动及其他非酶变质反应的一种方法。

冷藏将食品温度恒定维持在某一冰点以上温度的贮藏方法。

冷却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稍高于食品的冰点温度的过程。

冷害:果蔬的温度在冰点以上,某一界限温度以下,由于生理机能平衡失调,发生了障碍。

冷藏链:表示易腐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用冷保藏食品的方法。

冻藏——将食品的温度恒定维持在某一冰点以下温度的贮藏过程。

冻结将食品温度降低到它的冰点以下,使食品中的水分转变成冰的过程

流失液食品经冻结-解冻后,内部冰结晶转化为水,它不能被肉质吸收重新回到原来状态时,这部分水就分离出来。

冰结晶成长刚生产出来的冻结食品,它的冰结晶大小不完全均匀一致,在冻藏过程中,微细的冰晶逐渐减少、消失,而大的冰晶逐渐成长、变更大,食品中冰晶数目大大减少

汁液流失冻结食品解冻时,内部冰晶溶解的水若不能回复到原来的细胞中去,不能被肉质吸收,这些水分就变成汁液流出来。

T.T.T:它表示冷冻食品品质保持的时间-温度的容许限度。也就是说,冷冻食品在实际贮藏、输送、销售等过程中,为了保持它原有的品质,温度应保持几度?在某一温度下贮藏期有多长?在经历了一定时间一定温度后,冷冻食品还能保持怎样的品质?

解冻冻制食品内冰晶体状态的水分转化为液态,同时恢复食品原有状态和特性的工艺过程。

平衡水分: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物料的含水量。

平衡湿度: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发汗现象食品从冷库直接取出,常出现表面凝结水珠的现象。

回热在尽可能保持食品质量的前提下,在出高温库前,逐渐地将冷却食品的温度提高到接近于周围空气的温度。

等温吸湿曲线它是表示一定温度下食品的平衡水分含量与外界空气相对湿度(或食品的水分活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天然干燥:1.日干2.风干:是利用太阳的辐射热和风力对物料进行干燥的一种方法。

人工干燥: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人为控制干燥条件,在较短时间内除去物料中的水分,加工成干品或半干品。有的称为“脱水”。

冷冻升华干燥是指将食品冷冻到冰点以下,水分即变为固态冰,然后在较高真空下使冰升华为蒸气而除去,达到干燥的目的。

食品辐射利用高能量射线的辐射能量,对食品或产品进行杀虫、杀菌、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

辐射辐射(电离辐射)是辐射源放出射线、释放能量、能使受辐射物质的原子发生电离作用的一种物理过程。

商业无菌: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休眠体),也含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腐败菌)DT 即在一定的处境中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杀死90%对象值所用的时间(MIN)

Z 使某对象菌的D值减少90%所需提高的温度变化值(℃)

安全杀菌F值:指在某一恒定的杀菌温度下(通常为121℃为标准温度)

杀灭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含芽孢)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亦称标准F值

实际杀菌F值:指某一杀菌条件下的总的杀菌效果(在实际杀菌过程中罐头中心温度是变化的)通常用F0 表示

反压冷却罐头食品杀菌结束阶段预先打入压缩空气,再用水冷却,以防止容器变形,同时加快冷却速度的一种冷却方式

暴溢现象含汤汁的罐头在真空密封时,食品温度对应的水蒸气分压大于真空室残存气体压力,所发生的急剧的沸腾现象,也称瞬时沸腾现象

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场内,单位质量(克)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称吸收剂量气调贮藏是把贮藏室内的空气组成成分加以调换,减少库内的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在人工组成的气体中进行冷却贮藏。

原理:在一定的封闭体系内,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得到不同于正常大气组成的调节气体,以此来抑制食品本身引起食品劣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或抑制作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活动过程。

1.冷风冷却(空气冷却法)利用流动的冷空气使被冷却食品的温度下降。

冷风冷却广泛应用于不能用水冷却的食品。

缺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低时,干耗大,冷却速度慢,脂肪、色素易氧化等。

工艺效果决定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等。

2.冷水冷却通过低温水(机械制冷或冰块降温)把被冷却食品冷却到指定的温度。

优点:比冷风冷却速度快,没干耗问题,食品可放在金属传送带上连续作业。

缺点:冷却家禽时,若有一个禽体染有沙门氏菌,就会通过冷水介质传染给其他禽体,影响产品质量。

3.碎冰冷却冰是一种很好的冷却介质,它有很大的冷却能力。当冰与食品接触时,冰融化为水要吸收80Kcal/Kg的相变潜热,使食品迅速冷却。

食品冷却速度决定于:食品种类和大小、冷却前食品的原始温度、冰块和食品的比例、冰块大小。

4.真空冷却(减压冷却)

设备:真空冷却槽、压缩机、真空泵等。真空冷却是目前最快的一种冷却方法。

缺点:需要高价的大型设备、特种建筑、堆货场地,所以投资大,操作成本高,少量使用时不经济。国外一般用在离冷库较远的蔬菜产地、在大量收获后的运输途中使用。

五个基础框架:1)食品的基础研究领域:2)食品分析领域:3)食品微生物领域:4)食品加工领域:5)食品工程领域:

食品加工的目的:(1)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2)增加多样性

(3)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4)为制造商提供利润

1环境卫生①厂房选址②定期打扫检查卫生③环境绿化

2.生产卫生

①车间设计布置应否和要求②原料应符合卫生标准③生产用水应卫生

④生产工艺要合理,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⑤生产设备和包装材料⑥消毒措施

3.操作工人的个人卫生

一.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

1. 微生物的作用酵母菌、霉菌、细菌(致病菌、腐败菌);水分活度

2. 酶的作用蛋白酶果胶酶淀粉酶过氧化物酶

3. 氧化作用使Vc含量下降;脂肪氧化蛤败;色泽风味变化

4. 混入杂物与受污染农药污染;昆虫的侵入;包装材料上有害物质的渗入;

5. 光照

二. 食物保藏的物理方法

1.干藏

2.冷藏

3.罐藏

4.辐射保藏(冷杀菌)

三. 食物保藏的化学方法

1.盐腌

2.糖渍

3.烟熏

4.酸制

5.添加防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

(1)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2)杀菌剂——大蒜素、乳酸链球菌素等

(3)抗氧化剂——BHA、BHT、PG等

6.食物的生物保藏法--发酵

3.障碍技术应用

(1)用于食品的控制

1)评估食品的稳定性2)预测食品的货架寿命

(2)用于食品的设计

1)节能型加工工艺设计2)减少防腐剂的使用

3)改进产品的感官质量、营养性和经济效益

食品加工的几项基本要求

1. 产品应卫生无害不得带有过量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任何物质,如致病菌、毒素、残留农药、激素、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

2. 产品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感官质量和耐藏性

(1)缩短浸泡时间(2)注意加热时间(3)化学处理条件适当

2. 保持原料原有的色香味、质地及形态

3. 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和包装形式延长保质期

3. 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系统效益

1. 改进加工工艺

(1)减少加工环节(2)采用先进机器设备或者工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2. 减少单位重量产品的原辅材料消耗与能耗

3. 加强综合利用

4. 进行新产品开发研究(包括研究新食品资源)

5.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减少废次品

6. 绿色食品的开发

3.干燥加工的目的

脱水保藏②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易于贮运③改变风味,食用方便

缺点:①复水性差②香味、口感不如鲜品及罐头

受气候影响大④制品易吸湿变质或受虫害,产生油蚝味。

3、影响物料的平衡水分和平衡湿度的因素。

⑴系统平衡时的温度⑵物料的含水量

⑶物料的化学组成⑷物料的组织结构

3.影响食品物料干燥速度的主要因素

(1)外部因素

a.物料的温度

b.干燥介质的温度

c.干燥介质的湿度

d.干燥介质的流动速度

e.干燥设备的结构

f.工艺路线

g.大气压力

(2)内部因素

a.物料的组织结构

b.化学组成

c.形状大小

d.物料含水量

六、食品物料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

(一)外观变化

1.体积的变化

a.干缩

b.冷冻升华干燥时体积变化不大

c.膨化干燥时体积变大

缓慢干制:凹面较深,且较致密。复水慢。

快速干制:表面不太凹,内部内裂多孔隙,较疏松。复水快,易氧化。

2.表面硬化结壳

3.干制时色泽的变化

(1)变色的原因

a.物料表面对光的吸收与反射变化

b.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c.油脂氧化及酶的影响

(2)干制时色泽的变化可作为评定制品品质好坏的依据之一

4.形成多孔结构

5.出现热塑性

(一)干燥方法和设备选择的原则

1.充分了解加工原料的生产量与来源,确保最大生产率(量)。

2.根据加工原料的特性来确定工艺流程。

3.要保证制品的规格标准、卫生条件及制品的价值。

4.要根据加工厂和加工企业当地的生产条件、技术条件及设备的维护方便性来考虑。

5.要了解设备所需能源的种类、来源和保证供给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6.要考虑投资额、设备的常年利用率、经常性的运转费用。

7.劳动保护及公害处理问题。

(二)干燥工艺规程的合理确定

1.提出对原料的要求,并根据制品的规格要求来确定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和工序。

2.根据制品规格标准确定各工序的职责和检测方法。

3.选定制品的干燥条件,并保证优质高效的工艺路线。

4.确定包装、贮藏的条件及环境和制品的检验项目。

5.明确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个人的职责。

(一)柜(箱)式干燥设备间歇式

1.干燥形式:平行流式、穿流式

2.特点:a.适于小批量生产。

b.最高温度不超过94℃,空气流速可在2-4m/s范围内。

c.供热量可达12000-16000KJ/m2

d.操作费用较高。

e.适合做中试生产。

(二)隧道式干燥设备(烘干房)

1.干燥形式

(1)顺流式:小车移动的方向和气流移动方向一致。

设备内热端:高温低湿空气进入的一端;冷端:低温高湿空气离开的一端;

湿端:湿物料进入的一端;干端:干制品离开的一端。

热端——湿端

冷端——干端

干燥开始时温度较高(80-85℃),终了时温度较低(55-60℃)。适用于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及要求表面硬化、内部干裂的多孔性食品。

缺点:有时不能将干制品水分减至最低的标准含量。

(2)逆流式:气流和物料移动方向相反。

湿端——冷端

干端——热端

干燥开始时温度较低(40-50℃),终了时温度较高(65-85℃)。适用于导湿性小的物料,含糖量高、汁液粘稠的果实。

(3)组合式:又称对流式干燥机或中央排气式干制机。

具有顺流式湿端水分蒸发率高及逆流式干燥后期干燥能力强的优点。所以一般:先顺流后逆流。顺流——路程较短;逆流——路程较长。即高温短程经过顺流,低温长程经过逆流。2.特点

(1)简单、易操作、灵活

(2)可连续加工

(3)可适于大规模生产

(三)输送带式干燥设备(连续履带干制机)

由上述的隧道式干燥设备基础上改进的。

1.干燥形式

厢式

连续输送带式

2.特点

(1)完全连续化的设备

(2)特别适合单品种、大规模生产

(3)湿物料最好是分散状态

(4)干燥效率高

(5)造价高

(五)降低冻干成本的路径

1.重视预脱水

2.微波传热

3.增大食品表面积

4.提高真空度,加速冰的升华

5.精确控制冷冻干燥终点温度

6.提高设备利用率

(三)远红外加热干燥的特点

1.干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1)不需干燥介质作热媒

(2)辐射可直接被水分子吸收,无额外能量损失

(3)响应速度快

(4)物料内部的一定深处温度往往高于表层

2.制品质量好

(1)内外升温一致,不会出现龟裂等现象

(2)可抑制磷酸酶的活性,可提高鱼片干的鲜味

(3)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节约能源,成本较低

七、微波干燥

原理:微波照射时,物体内产生微波电场,使水分子按电场方向规则排列,高频使电场方向不断改变,水分子高速摆动,但又受到类似摩擦作用的阻碍,使温度升高,水分蒸发。

特点:(1)穿透能力强(2)热效率高

(3)调平作用(4)加热快,干燥时间短

(5)质量较好

缺点:(1)设备费用较高,运行费用也高。

(2)装置过程中若处理不好,微波泄漏,对人体组织有伤害。

微波干燥比远红外干燥快,用电较少,质量较好,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多,但生产费用还是比远红外干燥少

食品冷冻工艺学包括三方面内容:

1.食品冷却和冷藏方法

2.食品在冷却、冷藏过程中的变化

3.解冻技术和解冻过程中食品的变化

2.低温抑制微生物发育的原因

(1)微生物在低温时酶活性下降,使各生化反应速度减慢,这些生化反应按各

自的温度系数减慢,因此破坏了各反应的协调,影响微生物的生活机能。

(2)低温下,细胞中类脂质变硬,减弱了原生质的渗透作用,此外,低温使细

胞部分原生质凝固,破坏了物质代谢的正常运行,细胞受到损害。

(3)低温下结冰,细胞内原生质或胶体脱水。胶体内溶质浓度增高,使蛋白质

变性;微生物细胞失水,使代谢机能受到抑制;且冰晶使细胞受到机械性破坏。

总之,细胞原生质结构和物质代谢的破坏是微生物受到低温损害的主要原因。

3.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1)温度的高低(2)降温速度(3)结合水分和过冷状态

(4)介质(5)贮藏时间(6)交替冻结和解冻

(一)植物性食品的变化

1.物理变化水分蒸发

食品中水分蒸发后,造成的重量损失称为干耗。

水分蒸发与下列因素有关:a.细胞角质层的厚薄;b.细胞间隙大小;c.蛋白质及

其他胶体物质的多少;d.果蔬接触面的大小;e.温度和相对湿度;f.空气流速。

2.冷害(低温病害、低温障碍)

果蔬的温度在冰点以上,某一界限温度以下,由于生理机能平衡失调,发生了障碍。

冷害原因:新陈代谢异常(生物体内酶群线粒体膜失去柔软性,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3.生理作用后熟

4.移臭(串味)

有强烈香味或臭味的食品与其他食品放在一起冷却贮藏,这种香味或臭味就会串给其他食品。——移臭

如:蒜和苹果、梨;洋葱和鸡蛋;冷藏臭

5.淀粉的老化

水分含量30-60%的淀粉最易老化,含水量低于10%的干燥状态及在大量水中的淀粉不易老化。老化最适温度:2-4℃。

6.微生物的增殖主要是机械损伤引起。

(二)动物性食品的变化

1.干耗

2.血红蛋白浓度提高

3.成熟作用

在冷藏条件下,肉在低温下缓慢地进行成熟,一般可在0-1℃下进行。因动物种类不同,成熟作用的表现也不同,对猪、家禽等成熟作用不十分强调,但对牛、绵羊、野禽等十分重要。

4.脂肪变化

发生油脂的水解、脂肪酸的氧化、聚合等,同时使食品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变色、酸败、发粘等,这种变化进行得非常严重时,称为油烧。

5.微生物的影响

6.寒冷收缩

7.染味

三、食品冷藏工艺效果决定于贮藏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等。

a.自然降氧法(MA贮藏)利用果实本身的呼吸作用

普通气调贮藏法

气体洗涤器:碱式、水式、干式

b.快速降氧法(CA贮藏)使用气体发生器制造出最适组成的气体加以通风

机械气调贮藏法

两种方法:利用催化燃烧装置降低环境中空气含氧量

利用制氮机充入氮气,把含氧高的空气排除

优点:降氧速度快,对果蔬品质保持很有效,库内气密性要求不高,果蔬贮藏中排出的有害气体能迅速排除等。

c.混合降氧法(半自然降氧法)

d.减压降氧法

利用真空泵对室内抽气,形成部分真空,室内空气各组分的分压都相应下降。

一、冻结前对原料加工的工艺要求

冻制食品品质及耐藏性决定于:

a.原料的成分和性质

b.原料的选用、处理和加工

c.冻结方法

d.贮藏情况

加快冻结速度可选择的途径:

a.减少冻品厚度

b.降低冷冻介质的温度

c.增大传热面的放热系数

2.速冻方法三种基本方式:

①送风冻结②间接接触冻结③浸液式冻结

食品辐射的意义利用高能量射线的辐射能量,对食品或产品进行杀虫、杀菌、抑制发芽、延迟后熟等处理,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

优点:(1)无化学残留物。(2)可对包装的物品杀菌,而包装种类不限。(3)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品质。(4)节约能源。

(5)工艺简单,可大量连续地处理食品。(6)可在冻结状态下杀菌。

(7)杀菌效果可靠性高。(8)适用范围广。

缺点:(1)一次性投资大。(2)不能适用于所有食品。有可能产生不好的感官性变化。

电子加速器作为辐射源有如下优点:

(1)产生的电子流强度大,剂量率高。

(2)加速器产生的电子的能量流强可调节,便于改变穿透距离及剂量率。(3)加速器的启动和停机可根据需要任意控制,停机后即不产生辐射,又无放射性污染,便于检修。

(4)电子射线的定向性能好,易于控制,穿透力弱,所以辐射能量利用率高。(5)电子束射程短,防护较简单。

缺点:(1)装置较复杂。(2)造价高,一次性投资较高。(3)只适用于食品表层的照射。

2.影响辐射杀菌效果的因素

(1)细菌种类(2)食品的含水量食品含水量高,杀菌效果较好。

(3)细菌的生理状态处于繁殖阶段或是以营养细胞存在的较易杀死。(4)共存物质保护性物质

(5)辐射温度处理冻品,须增加剂量。

(6)氧气的浓度氧的存在,杀菌效果会提高。

两个条件

①食品必须在不漏气的容器中密封,以防止杀菌后在污染

②食品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使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

原理1.高温杀菌杀灭了有害微生物营养体达到商业无菌的目的

2.应用真空技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通过菌制,腌制处理,降低水分活度

装罐的工艺要求

装罐要迅速2食品质量要求一样,保证装罐温度3保证一定的用量

4必须留有适当的顶隙5重视清洁卫生

注液

1.增加食品风味2增强杀菌传热效果

3排除罐内空气,减少杀菌时的罐内压力及氧气含量,减缓氧化作用

预封目的

防止排气和真空封罐时,罐盖脱落和内容物外泄

防止排气箱内的冷凝水滴落入罐内

防止罐内食品表面直接接受热蒸汽烫伤.烂熟变色

防止罐内顶隙顶隙部分空气突然冷却保证顶隙温度

防止罐盖.罐身吻合不良而造成的次品,提高封罐速度

排气的目的

防止加热杀菌时罐内空气受热膨胀而导致容器变形损坏

防止好气性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

减轻罐头在储藏过程中内壁的腐蚀作用

有利于内容物色.香.味的保存

减轻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的损失

罐头杀菌的意义要求:成品罐头中应无致病菌,以及引起内容物腐败的现象、

杀灭致病菌,防止腐败,达到商业无菌的目的

起到蒸煮调味的作用

使酶钝化

影响罐头食品加热杀菌效果的因素

细菌耐热性的因素

罐头杀菌时传热的因素

罐头食品的冷点

罐头杀菌工艺条件:温度,时间,反压力

冷却的目的

防止嗜热性细菌的芽孢大量繁殖(55-55℃时最易萌发)

防止在高温下化学腐蚀作用的加速

防止内容物长时间受热造成色泽,风味,质地和形态等变差

防止产生玻璃样结晶(磷酸氨镁结晶)尤其易发生在海产品罐头中

低酸性食品(PH>4.6,且A W>0.9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致病菌)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致病菌)生孢梭菌(腐败菌)

中酸性食品(PH=3.7-4.5,且A W>0.9凝结芽孢杆菌

高酸性食品(PH<3.7,且A W>0.9酵母菌,霉菌

(1)送风冻结

①隧道式冻结装置

②传送带式连续冻结装置

一般不锈钢制的网状传送带在-35~-40℃的冷风下进行冻结。

③螺旋带式连续冻结装置

由于传送带占地面积大就做成多层传送带,出现了螺旋式冻结装置。

④流化床冻结装置(悬浮冻结装置)

使用高速冷风由下往上吹,把食品吹起,形成悬浮状,使彼此不黏结在一起而冻结。

优点:1)热交换效果好,2)可以实现IQF冻结(单体快速冻结)3)食品干耗少(干耗减少1/2)4)可以实现连续冻结。

(2)间接接触结冻(平板冻结)

由钢或铝合金制成的金属板,板内配蒸发器或制成通路,制冷剂或冷媒在通路内流过。这样的板并排组装起来,各板间放入食品,以油压装置使板和食品紧贴,以提高平板与食品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厚6-8cm的食品2-4hr就能冻好。

分立式和卧式两种。

(3)直接接触冻结

食品和低温液态介质或超低温制冷剂直接接触。液态介质传热性能比空气好。如:盐水的放热系数为70.9-581.1瓦/米2·K;空气的放热系数为11.6-58.1瓦/米2·K。

常用介质:a.用制冷剂间接接触冷却的低冻结点液态介质(如:NaCl、糖和甘油溶液)。b.蒸发时本身能产生制冷效应的超低温制冷剂(如:

压缩液氮、CO2、特种氟里昂等)

①盐水浸渍冻结装置②R12浸渍冻结装置③液氮喷淋冻结装置④液化CO2喷淋冻结装置⑤冰盐混合冻结

(一)解冻的方法

1.冻品外加热方法

(1)空气解冻

静止空气解冻、流动空气解冻

常温解冻、低温解冻

(2)水解冻

静止水解冻、流动水解冻、发泡解冻、加压解冻、喷淋解冻

(3)水蒸气凝固解冻

(4)接触解冻

(5)直接加热解冻(煮熟解冻)

2.冻品内加热方法

(1)低频电流加热

(2)高频和微波电流加热

(二)解冻装置

1.外部加热解冻装置

(1)空气为介质的解冻装置a.低温加湿送风解冻装置

b.连续送风解冻装置

c.加压空气解冻装置

(2)水解冻装置

a.低温流水解冻装置

b.静水式解冻装置

(3)水蒸气凝结解冻装置(真空解冻)(4)接触解冻装置

2.内部加热解冻装置

(1)低频电流解冻装置(电阻型)(2)高频、微波解冻

3.组合解冻装置

(1)电和空气组合

(2)电和水组合

(3)微波和液氮组合

(4)二段解冻

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

食品工艺学实验 目录 实验1 果酱罐头的制作 (2) 实验2 奶油冰淇淋的制作 (4) 实验3 面包的制作 (6) 实验4香肠的制作 (9) 实验5 果蔬干制(苹果/甘蓝)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果酱罐头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果酱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酱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酱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酱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番茄/苹果、柠檬酸、白砂糖、食盐、果胶、四旋瓶等。 2、设备 手持糖量计、打浆机、不锈钢锅、电炉、过滤筛、不锈钢刀、不锈钢锅、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 (一)苹果酱 1、配料

苹果2000g 水600g 白砂糖2080—2600g 柠檬酸5g 果胶5g 2、工艺流程 原料→去皮→切半去心→预煮→打浆→浓缩→装瓶→封口→杀菌→冷却。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风味良好,无虫、无病的果实,罐头加工中的碎果块也可使用。 (2)去皮、切半、去心用不锈钢刀手工去皮,切半,挖净果心.果实去皮后用1%食盐水护色。 (3)预煮在不锈钢锅加适量水,加热软化15-20 分钟,以便于打浆为准。 (4)打浆用筛板孔径0.70-1.0mm的打浆机打浆。 (5)浓缩果泥和白砂糖比例为1∶0.8-1(重量),并添加0.1%左右的柠檬酸。先将白砂糖配成75%的浓糖浆煮沸过滤备用。按配方将果泥、白砂糖置于锅,迅速加热浓缩。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当浓缩至酱体可溶性固形物达60~65%时即可出锅,出锅前加入柠檬酸,搅匀。 (6)装瓶以250 克容量的四旋瓶作容器,瓶应预先清洗干净并消毒。装瓶时酱体温度保持在85℃以上,并注意果酱污沾染瓶口。 (7)封口装瓶后及时手工拧紧瓶盖。瓶盖、胶圈均经清洗、消毒。封口后应逐瓶检查封口是否严密。 (8)杀菌、冷却采用水杀菌,升温时间 5 分,沸腾下(100℃)保温15 分之后,产品分别在65℃、45℃和凉水中逐步冷却到37℃以下。 4、产品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色泽:酱红色或琥珀色。

食品加工操作过程

食品操作流程 一、粗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粗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肉类、水产类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 3、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4、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 二、烹调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2、热加工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 3、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4、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隔餐及外购熟食要回锅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 5、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刀、砧板、盆、抹布用后须清洗消毒;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彻底消毒。 6、工作结束后,调料要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三、专间操作风险控制要求 1、专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专间(台)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 2、专间使用前应当进行空气消毒,每次记录使用时间和累计时间,及时更换。 3、专间的各种刀具、砧板、切片机械等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定位存放。用前消毒,用后洗净。 4、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要二次更衣、洗手消毒,闲杂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备餐间。备餐间窗口保证关闭状态,不得随意开合。 5、保持专间清洁,每天严格做好有关工用具和空气消毒、卫生清扫等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果蔬贮藏学实验指导

系列果蔬产品贮藏方案设计 综合实训一系列果品贮藏方案的设计 综合实训二系列蔬菜贮藏方案的设计 果蔬贮藏加工参观考察 综合实训一当地主要贮藏场所的参观调查 综合实训二当地主要果蔬加工厂的参观调查 综合实训三当地果蔬贮藏加工市场调查 《园艺产品贮藏学实验》课程教学指南 (课程代码:) 学分:2.5 总学时:54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 面向专业:园艺专科 大纲执笔人:赵爱萍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园艺产品贮藏学实验与《园艺产品贮藏学》课程匹配,与园艺专业相关联,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熟练掌握园艺产品贮藏的实用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并理解贮藏实验原理,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果蔬呼吸强度的测定 一、目的及原理 ????? 呼吸作用是果蔬采收后进行的重要生理活动,是影响贮运效果的重要因素。测定呼吸强度可衡量呼吸作用的强弱,了解果蔬采后生理状态,为低温和气调贮运以及呼吸热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因此,在研究或处理果蔬贮藏问题时,测定呼吸强度是经常采用的手段。 ????? 呼吸强度的测定通常是采用定量碱液吸收果蔬在一定时间内呼吸所释放出来的CO2,再用酸滴定剩余的碱,即可计算出呼吸所释放出的CO2量,求出其呼吸强度。其单位为每公斤每小时释放出CO2毫克数。 ????? 反应如下: ????? 2NaOH + CO2→Na2CO3 + H2O Na2CO3 + BaCl2→BaCO3↓ + 2NaCl 2NaOH + H2C2O4→Na2C2O4 + 2H2O 测定可分为气流法和静置法两种。气流法设备较复杂,结果准确。静置法简便,但准确性较差。 二、药品与器材 苹果、梨、柑橘、番茄、黄瓜、青菜等。 钠石灰、20%氢氧化钠、0.4N氢氧化钠、0.2N草酸、饱和氯化钡溶液、酚酞指示剂、正丁醇、凡士林。 真空干燥器、大气采样器、吸收管、滴定管架、铁夹、25ml滴定管、15ml三角瓶、500ml烧杯、φ8cm培养皿、小漏斗、10ml移液量管、洗耳球、100ml容量瓶、万用试纸、台秤。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工艺技术)食品工艺学实验

食品工艺学实验 实验一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果类酸性食品的罐藏原理,同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各种不同的去囊衣方法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糖液浓度对成品固形物重量及制品形态的影响,同时观察杀菌时间长短不同与罐头品质的关系。 2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2.1 实验仪器设备 不锈钢盘及锅、夹层锅、酸碱处理池、排气箱、封罐机、高压杀菌锅、空气压缩机、电锅炉、阿贝折光仪、电子秤、四旋盖玻璃瓶 2.2 原辅材料 桔子、白砂糖、盐酸、氢氧化钠、羧甲基纤维素(CMC)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原料验收→选果分级→热烫→去皮、去络分瓣→去囊衣→漂洗→整理→配汤装罐→ 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原料要求:要求桔子形态完整,色泽均一,成熟度在8~9成左右,桔子无畸形无虫斑,不腐烂。 选果分级:按果实横径每隔10mm分成一级 热烫:95℃—100℃水中浸烫25—45s 去皮、去络分瓣:趁热剥去橘皮、橘络,并按大小瓣分放 去囊衣:分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采用酸碱处理法。全去囊衣用0.15~0.2%HCL溶液常温浸泡40—50分钟,再用0.05%的NaOH30℃—58℃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2小时。全去囊衣用0.09%—0.12%HCL溶液常温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 45℃浸泡5分钟以后以清水漂洗30分钟。 整理:全去囊衣:橘片装于带水盒中逐瓣去除残余囊衣、橘络及橘核,并洗涤一次。半去囊衣:橘片用弧形剪心刀去心并去核,按片形分大中小径灯光检核后以流动水洗涤一次。 配汤罐装:四旋盖玻璃瓶净重260克,加桔子160克,加糖水190克;汤汁配比:糖水浓度30%,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温度不低于75℃。 排气密封:热排气采用罐中心温度65—75℃(全),30—70℃,真空排气对真空度控制在300—400毫米汞柱,封罐后检查封罐质量。 杀菌:采用5—14~15min/100℃(水)冷却。 3.2 去囊衣实验要求: (1)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酸法去囊衣,以10%的HCL 溶液80℃浸泡40~50min后取出漂洗再转入碳酸钠溶液中和再漂洗后作至成品。 (2)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至去皮这一步,采用家碱法去囊衣,以1%的NaOH之沸腾液中放入橘片浸泡30—40s,至橘瓣凹入部变为白色取出放入流动水漂洗,可先用1%柠檬酸中和,而后以原流程做制成成品。 (3)取适量原料按上述工艺流程加工,但工艺参数用下面所述: ①0.2%HCL45℃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0.14%NaOH45℃处理3min。 ②0.09%—0.12%HCL溶液45℃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45℃浸泡5min 以上基本工艺流程及(1)(2)(3)分别作成全去及半去囊衣,每种至少三罐,标上记号。

第二章 果蔬加工实验

第二章果蔬加工实验 水果与蔬菜就是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得重要食材,含有得大量营养元素就是维持健康得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不断提高以及食品加工技术得持续发展,人们对果蔬产品得需求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生食以及家庭烹饪方式,对果蔬制品得花色以及功效提出了更高得要求。这就要求更多特色果蔬制品得涌现,而这一切完全依靠果蔬加工来实现。 果蔬加工就就是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处理,使果蔬达到长期保存、经久不坏、随时取用得目得。在加工处理中要最大限度得保存其营养成分,改进食用价值,使加工品得色、香、味俱佳,组织形态更趋完美,进一步提高果蔬加工制品得商品化水平。利用食品工业得各种加工工艺与方法处理新鲜果品蔬菜而制成得产品,称为果蔬加工品。根据果蔬植物原料得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得工艺,可制成许许多多得加工品,按制造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类: 1、果蔬罐藏品:将新鲜得果蔬原料经预处理后,装入不透气且能严密封闭得容器中,加入适量得盐水或清水或糖水,经排气、密封、杀菌等工序制成产品。这种食品保藏得方法叫罐藏。 2、果蔬糖制品:新鲜果蔬经预处理后,加糖煮制,使其含糖量达到65~5%以上,这类加工品叫果蔬糖制品。以产品形态又分为果脯与果酱两大类。 3、果蔬干制品:新鲜果蔬经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使其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果品15%~25%,蔬菜3%~6%)。 4、果蔬速冻产品:新鲜果蔬经预处理后,于-18~-30℃低温下,在20min内使其快速冻结所制成得产品叫果蔬速冻品。 5、果蔬汁:果蔬原料榨取汁液,经澄清过滤或均质等处理所制得得加工品,称为果蔬汁。 6、果酒:水果原料经榨汁后,利用酵母菌得作用,使糖转变为酒精,所制得得产品。 7、蔬菜腌制品:新鲜蔬菜经过部分脱水或不脱水,利用食盐进行腌制所制得得加工品。[

食品工艺学课程论文(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苹果罐头的加工与制作 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生物工程专业 122712011046 吕坤指导老师:谭属琼 【摘要】苹果是人们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所需量大大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论文中我们将介绍苹果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苹果罐头的加工工艺。罐头工业在食品工业中也占重要地位,罐头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市场前景; 1、水果罐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旅游不断增加,食品消费观念和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罐头食品正以其方便、卫生、易储存的特点,适应人们的日常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罐头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极富竞争力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多年来过度依赖国外经销商的发展模式,使罐头行业逐步呈现重外销轻内销的"瘸腿现象"。由此,打开国内市场的消费闸门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救命草能否救命,其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建设或成关键目前情形下内需不足成为整个罐头行业的发展瓶颈。对此,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梁仲康表示,必须要加强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渠道建设上有所突破,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1]。2、苹果罐头 2.1苹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每100g鲜苹果肉中含糖类15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铁0.3mg,胡萝卜素0.08mg,维生素B1为0.01mg,维生素B2为0.01mg,尼克酸0.1mg,还含有锌及山梨醇、香橙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2]。 (1)苹果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效作用 (2)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功效与作用 (3)苹果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2苹果罐头的种类 苹果的罐头制品种类很多,通常来说,凡是苹果加工产品装罐者,均为罐制品。按照加工方法,可分为糖水类、果酱类、果汁类、果酒类、清汁类等。若按加工容器分,又分为铁皮罐头、塑料瓶罐头、铝合金皮罐头、软包装罐头等[3]。 罐头生产原料质量好坏是决定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用于罐头生产的果品原料要求新鲜饱满,成熟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色、香、味,没有虫蛀及各种机械损伤等缺陷[4]。苹果没有罐藏的专一品种,一般以果肉致密、果型整齐、果个小、风味浓、果肉白色、耐煮制、不发绵为宜。果肉绵软、煮制后肉色淡红色或黄色的品种不宜罐藏。 苹果酱是打浆后的果肉加糖煮制成中等甜度的,具凝胶态的,带有小块果肉的酱装制品(包括果泥、果冻等)。制作苹果酱的原料要选择肉厚、可食部分多、富含果胶物质和有机酸,且色、香、味优的品

2015《食品工艺学》实验讲解

刘晶晶主编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15年8月

绪论 食品工艺学一门应用科学,实验性很强。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很好地领会和掌握。因此《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材》在食品工艺学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及对食品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所需要的重要实战性教学环节。 食品工艺学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理解食品加工原理和贮藏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食品工艺操作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树立学生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培养学生开发新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能力。 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等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食品工艺学实验任务: 通过整个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逐步到达上述各项目的,为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食品工艺学实验的教学,食品工艺领域的生产,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为了是学生能顺利的完成食品工艺学实验的任务,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学生在实验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前,一定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要深入社会,将理论与生产实际,写好实验方案,无实验方案的同学不得做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熟悉和理解各种食品加工工艺的规程和要点,掌握各种主要机械设备的操作和性能,仪器设备操作,细心谨慎,避免粗枝大叶而损坏。如发现一起设备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教师,及时排除。 实验时,要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如实、详细地做好记录,以便实验做完后,能及时准确地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时,要节约原辅料,爱护仪器设备,实验用的原料不得扔在地上,影响卫生。 实验后,将所用仪器设备洗净并整齐放回原处。由学生轮流值勤,拖地板,打扫卫生和整理实验室。 编者 2015年8月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333W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85.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食品工程 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院系负责人:胡善风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修订日期:2012年8月 一、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培养适应中国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本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从事烹饪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烹饪与营养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和餐饮企业管理的工作方法,具备从事中西餐菜肴制作、餐饮管理、烹饪 教育的工作能力。 (1)知识要求 1)掌握公共课的基本知识; 2)掌握烹饪技术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管理学、营养学和卫生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掌握中西餐菜肴的加工切配及烹制方法的能力; 2)具有熟练掌握中西点制作方法的能力; 3)具有中西餐厅管理、厨房管理的能力; 4)具有资料收集、社会调查、实证研究、论文写作等能力; (3)执业要求 1)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2)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3)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其它要求 1)具有考取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或面点师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3、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主要课程:烹饪概论、烹调工艺学、中国名菜、安徽名菜、现代厨房管理、面点工艺学、中医饮食保健、西餐烹调工艺、食品工艺学。 理论课程按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含基础和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五类进行设置。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4、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课程实验:水调面团品种制作、油酥面团品种制作、米粉面团品种制作、膨松面团品种制作、花卉类雕刻、动物类雕刻、拼盘制作、畜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禽类原料炸制类菜肴制作、水产类原料烧制类菜肴制作、植物类原料菜肴制作、徽菜宴席热菜设计制作、显微镜使用与细菌形态观察、抹布上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食品中含糖量的测定、 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等。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 (1)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专业实践的重要一环,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进行为期24周的毕业实习,搜集资料,并结合实习内容写作实习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毕业论文。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论文不少于8000字,要求论文结构合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论文完成后,由学院组织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论文答辩,并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实践教学模块结构:实践结构模块分为课内实验(实践)模块、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入学教育、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含思想政治课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环节等)和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情况见下表: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食品工艺学-果蔬实验指导书

食品工艺学- 果蔬》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果蔬罐头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桔子罐头的制作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所属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试验计划学时:4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识和掌握罐头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及其不同类别食品罐头的加工技术。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以新鲜的桔子为原料, 采取去皮、碱水浸泡、酸洗等工艺,最后密封杀菌制作罐头。 三、本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罐藏是把食品原料经过前处理后,装入能密封的容器内,添加糖液、盐液或水,通过排气、密封和杀菌,杀灭罐内有害微生物并防止二次污染,使产品得以长期保藏的一种加工技术。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及其基本工作原理温州蜜桔、白砂糖、柠檬酸、盐酸、氢氧化钠、四旋玻璃瓶、不锈钢锅、镊子、天平、称、测糖仪、温度计 五、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扦一选果分组一清洗—热烫剥皮—去络、分瓣—酸碱处理一漂洗一 整理—分选一装罐一真空封罐,杀菌一冷却一擦罐、人库、贴标 (二)制作方法 1 .原料选择选用肉质致密、色泽鲜艳美观、香味良好、糖分含显高、糖酸比适度、含橙皮苷低的果实。果实呈扁圆形、原料无、果皮薄.桔大小一致、无损伤果,适于加丁的品种有温州蜜柑、本地早及红桔。 2.原料处理 ①去皮、分瓣 桔子经剔选后在生产罐头前需进行清洗后剥皮、有热剥和冷剥。热剥是把桔子放在90 C 的热水中烫2 —3min,烫至易剥皮但果心不热为准。不热烫者为冷剥,一般这种方法多采用于出口厂家,剥皮稍费功夫,由于预热次数减少对营养、风味保存较好。皮剥号后即进行分瓣,分瓣要求手轻,以免囊因受挤压而破裂,因此要特别注意,可用小刀帮助分瓣,办要干爽,桔络去净为宜。另一方面办的大小在分瓣是应分开便于处理。一般按大、中、小三级分, 烂瓣另作处理。 ②去囊衣:可分为全去囊衣及半去囊衣两种。 a、全去囊衣:将桔半先行浸酸处理,办与水之比为1: 1.5 (或2),用0.4 %左右的盐酸溶 液处理桔办,一般为30min 左右,具体使用酸的浓度及桔办的囊衣厚薄,品种等来定浸泡的时间,水温要求在20C以上随温度上升其作用加速,但要注意温度不易过高,20—25C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申请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自 评 报 告 绥化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12年建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和绥化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院评估小组对本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工作状况、教学条件、毕业生状况、管理工作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评估,我们认为本专业已具备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特向省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批准绥化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下面就本专业具备的条件作详细的说明。 一、师资队伍状况 1.师资队伍结构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专兼职教师37人,具体情况如下: (1)职称结构 教师队伍中有正教授4名,副教授13名,高级实验师1名,副高职以上人数占教师队伍的45.9%。讲师17人,占45.9%。 (2)有硕士3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1%。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占100%。 全学院教师平均年龄33.2岁,中青年学术骨干7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分布比较合理、有生气、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2.教学、科研水平 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全部由具有讲师以上资格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担任。17名教授、副教授全部为主讲教师且每年至少开出一门以上的课程。 自2012年至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7项,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绥化学院立项课题14项。教师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SCI收录3篇,省级论文50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及参考书3部。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规划和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 3.队伍建设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以来,确定了本专业的学科梯队,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训及青年教师进修提高计划。近三年来,共有7人赴省外国家级检测中心学习研讨,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2015刘凤茹

《食品工艺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2015年11月

实验目录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实验二牛肉干的加工 实验三原料乳的分析与检验 实验四糖水梨罐头制作 实验五蛋糕的制作及质量检验 实验六酥性饼干的制作与质量检验 实验七内酯豆腐的制作

实验一食用胶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一、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综合了果汁的制作、调配与浓缩;食用胶的凝胶形成机理;果冻的感官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果冻的一般加工工艺和操作技能;了解食用胶的凝胶作用;掌握不同凝胶条件对果冻品质的影响。 二、制作原理 水果经洗涤、破碎、加热软化、榨汁后,利用天然增稠剂的凝胶性形成果冻凝胶。 卡拉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由半乳糖及脱水半乳糖组成的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钠、铵盐。用蔗糖水溶液浸湿,易分散于水中,在加热至沸时融化成溶胶,放冷后则形成凝胶。 三、实验器具与材料 仪器与工具:手持糖量计、pH计、电子天平、台秤、水浴锅、砧板、刀、烧杯、玻棒、纱布、80目不锈钢滤网等。 材料:市售新鲜水果、白砂糖、柠檬酸、卡拉胶等。 四、实验主要内容 1. 果汁的制作 清洗:摘除蒂、柄,充分清洗干净。 破碎:将果实切成碎片,称重并测定果实的糖度。 加热软化:原料放入大烧杯,按果实重量添加0.2%的柠檬酸,然后置于水浴锅中,在80℃下加热15~20 min。 榨汁过滤:用滤布将果汁滤出,将滤渣加入适量水再次加热、过滤,滤液合并。 2. 果冻凝胶

测定滤液的pH值,将滤液煮沸待用; 添加卡拉胶:卡拉胶与白砂糖(果汁量的15~20%)在固态下混合,以防止在溶解时结团。卡拉胶的添加量:建议从果汁量的0.5%~1.2%之间取三个值进行试验。 将混合物料投入等量冷水中,浸泡5~10min,使卡拉胶充分吸水均匀分散,再边搅拌边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5-10min,除去表面的泡沫; 趁热用80目不锈钢网过滤,以除去杂质并加入经煮沸的果汁(可加0.02%KCL),搅拌均匀; 罐装后进行巴氏杀菌,条件为85-90℃热水浸泡15min,杀菌之后,尽快降至40℃左右即为成品。 五、实验记录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果蔬加工工艺学试验报告内容指导书

实验一果汁饮料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混浊型果汁饮料的一般生产过程,掌握原料预处理、榨汁、均质、杀菌。 2. 理解配方设计及各成分作用, 重点掌握配料预处理及调配。 3. 掌握果汁饮料可溶性固形物、pH值的测定方法。 二、原料和试剂 白砂糖, 防腐剂(山梨酸钾), 酸味剂(柠檬酸), 新鲜水果(苹果,甜橙), 色素(日落黄, 胭脂红,柠檬黄), 香精(苹果,甜橙香精), 工业酒精(瓶盖消毒), 饮料瓶, 瓶盖 三、仪器设备 果蔬榨汁机,手持糖量计, pH计, 温度计, 轧盖机, 电子天平, 搅拌器, 高剪切混合乳化机,高压均质机,不锈钢桶, 不锈钢锅, 量筒, 烧杯, 汤匙, 药匙 四、实验内容 原料→选果洗净→破碎榨汁筛滤→杀菌冷却→离心分离→原果汁 ↓ 配料计算→配料预处理→称量→调配→加水定位→冷均质→杀菌→热灌装→封盖→冷却 1. 原果汁 (1) 选果洗净 选果:选择成熟晚、适于取汁品种为原料,如国光、红玉等,剔除病虫害果及腐败果。 洗净:用水冲洗干净后削皮去芯。 (2) 破碎榨汁 添加抗坏血酸(V c)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用量为苹果原料的千分之0.2 (400ml*0.05%抗坏血酸/1kg 苹果);或95-100℃加热5min钝化酶活。 (3) 杀菌冷却:95℃、15-30min;或微波高火杀菌。 (4) 离心分离(省略):2000rpm,5min 2. 配料计算(1000ml, pH 3.0 ) 参考配方(m/v %):果汁饮料(原果汁10%) *稳定剂:黄原胶0.0625%+瓜尔豆胶0.0325%+CMC-Na0.0085% 3. 配料预处理 (1) 砂糖糖浆的制备(65Brix): 加水时一定不要超过量; 刚开始煮开时注意火侯及 搅拌; 用微火煮沸5 分钟; 趁热过滤; 取样冷却后用手持糖量计测糖度 (2) 防腐剂: 10%山梨酸钾溶液 (3) 酸味剂: 50%柠檬酸溶液, 10%柠檬酸钠 (4) 稳定剂:黄原胶+瓜尔豆胶+CMC-Na 和糖粉(1:8)混匀,加入温水搅拌溶解。 (5) 色素: 1%日落黄溶液, 0.5%柠檬黄 4. 调配:边搅拌边逐个加入混匀, 具体配料顺序为: 原糖浆+防腐剂+酸+果汁+稳定 剂+色素+香精 5. 冷均质:15-20Mpa

食品工艺学实验报告

食品工艺学实验报告 试验作品:椰丝黄金丸 团队名称:第一小组 班级:食工0802 团队成员:张巧芸2008309203535 (组长) 王雅群2008309203527 陈刚2008309204558 指导老师:徐晓云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原理: 本产品主要利用糯米面遇水后能较好成型,得到柔软、韧滑、香糯的口感的成品。加入红薯泥与糯米粉共揉之后不仅可使之口感风味呈现红薯特有的香味,更可使之呈现使人食欲大增的天然金黄的色泽。加之在丸子中心包上不同口味的花生和红豆沙馅,使之入口时口感风味更丰富。将包好馅的丸子半成品搓圆后,放入烧开的清水中煮熟后捞出冷却,再滚上椰丝即成为美味的成品。 二、实验目的: 1.制作口感佳,风味好,外形美观,天然美味的健康营养小吃零食。 2.通过试验不断探索改进,得到制作工艺最佳,成品感官质量较好的产品。 3.培养实验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用集体的劳动力量得到成果。 三、实验材料: 红薯500g、糯米粉300g、白砂糖100g、红豆适量、奶油花生适量,椰丝适量 四、实验仪器: 小刀,称,蒸锅,纱布,压泥器,不锈钢盆,电磁炉,煮锅,玻璃容器若干,冰箱 五、实验步骤及关键工艺(图片): 1、红薯原料处理:将500g红薯洗净削皮,切成较薄的片状后,放入蒸锅上的纱布上,在红薯上面均匀撒上一层白砂糖,盖上盖子后蒸熟,熟后待其稍凉,用压泥器捣烂压成红薯泥; 2、糯米面揉面成型:分次向捣成泥的红薯中加入糯米粉,加入总量为300g,因为红薯含水量的不同所需糯米粉的分量也会有些稍小的差异,最终将糯米红薯面混合物搅拌成不粘手的面团; 3、面团分割:用称称量定量,将面团分割成约20克的等量剂子; 4、揉搓成型:将剂子搓圆,用大拇指按在中间慢慢旋转,使之形成一个小碗状,以适于放置馅于其中; 5、红豆馅处理:将适量红豆洗净后放入锅中煮熟,加适量白砂糖后用压泥器将其捣碎,放于玻璃碗中备用。 6、奶油花生馅处理:将100g奶油花生粒去皮,再用压泥器将其捣碎呈粉粒状,放于玻璃碗中备用

食品加工流程(仅供参考)

食品加工流程 本校关键环节加工操作流程包括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和切配、烹调、餐饮器具消毒保洁等。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四)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运输操作规程要求 (一)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二)运输需冷藏或热藏条件的食品时应分别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保温设施。 贮存操作规程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

活用品。 (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1.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冷藏、冷柜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以便于对冷柜内部温度的监测。 2.在冷冻柜内贮存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在冷冻柜内贮存时,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4.冷柜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报告

食品工艺学教学实习报告 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轻化工程081 姓名:王奇 学号:20083906 指导老师:黎冬明、闵嗣璠、徐明生 实习单位:江西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玉丰实业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2日

目录 一、前言 (3) 二、实习目的要求 (3) 三、实习地点 (3) 四、实习内容 (6) 五、实习总结 (9)

一、前言 1.1 定义 食品工艺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和营养学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包装、运输等因素对食品质量、营养价值、货架寿命、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开发新型食品;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实现食品工业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门应用科学。 1.2 食品加工的概念 增加热能并升高温度去除热能或降低温度去除水分或降低水分含量 1.3 食品加工的目的 1、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 2、增加多样性; 3、提供健康所需的营养素; 4、为制造商提供利润。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实习,让学生深入社会,接触实际,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社会了解学校,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习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接触实际,了解食品化工工艺上下游技术。 2.了解食品化工工艺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 3.理论联系实践,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并加以巩固 和深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虚心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树立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 5.通过参观、听课和实践活动,了解食品化工产品的开发过程、生产过程 和生产工艺流程,了解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 三、实习地点: 3.1 江西煌上煌食品有限公司 3.1.1 公司简介: 江西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江西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煌上煌集团系列烤卤产品已形成5大系列(烧烤、卤制、凉拌、清蒸、炒炸)100多个品种,“皇禽”酱鸭被中国食品协会誉为“全国第一家独特酱鸭产品”,获得了“国际博览会金奖”等20多项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大奖。“皇禽”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3.1.2 分支机构: 集团公司在着力发展主业的同时,不断地朝着多元化产业迈进,先后成立了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皇禽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煌上煌农牧产业发

《食品工艺学》实验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大纲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5021007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课程属性: 必修开设学期:6、7承担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对象。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属于必修课范畴,是学生学习其他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基础。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诸如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原料学、食品生物化学等。本课程实验在综合了国内外食品工艺学的试验技术及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制作工艺,重点介绍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产食品、软饮料等的加工制作技术。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食品的感性认识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产食品、软饮料的工艺流程、试验方法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试验前理解试验原理,熟悉试验内容、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掌握主要工艺参数。 (三)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1.实验方式:操作性实验由教师简略讲解后,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性实验由教师下达实验任务,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个人独立进行实验。 2.基本要求 (1)对实验内容的要求:实验项目的确定以《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操作性实验以工艺流程为主线,侧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设计性实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新产品开发。 (2)对学生的要求:做好预习,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实记录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_发酵食品工艺学_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_牛广财

第15卷第4期2008年4月 现代农业科学M o d e r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V o l .15N o .4 A p r .2008 文章编号:1005-4650(2008)04-0128-02 《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牛广财,李志江,李兴革,左 锋,关 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发酵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对该课程实验内容、实验考核体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中图分类号:G 642.423 文献标识码:A T h e R e f o r m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o f E x p e r i m e n t T e a c h i n g o f 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o o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I U G u a n g -c a i ,L I Z h i -j i a n g ,L I X i n g -g e ,Z U O F e n g ,G U A N C h e n (F o o dC o l l e g e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u g u s t F i r s t L a n d R e c l a m a t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 ,D a q i n g 163319,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o o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t h e s p e c i a l i z e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u b j e c t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t i s a n e x t r e m e -l y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c o u r s e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t e a c h i n g q u a l i t y p r o j e c t a n d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e x p e r i m e n t s a n d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c h e c k i n g s y s t e mo f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f o o d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m a d e s o m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i t h a s o b t a i n e dt h e e x -t r e m e l y g o o d e f f e c t . K e yw o r d s :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o o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i n n o v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08-03-17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育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牛广财,1971年生,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发酵食品与功能性食品。E-m a i l :g u a n g c a i n i u @y a h o o .c o m .c n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极强、与生产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食品发酵的科学原理、实验技能、科学研究及实际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国内高校食品学科根据自身办学的特色不同,所开设的《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的种类及项目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在向着实验室小试※中试※生产性试验方向发展,而且很多实验内容都是将单元操作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应用发酵食品工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因此,如何使《发酵食品工艺学》实验紧跟学科发展的时代步伐,培养和造就一批高高素质具有创新性和竞争性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实验教学利用学科建设和实验设施较好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 目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构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在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中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在食 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重新整合优化实验课内容,突出学生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因此存在以往《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的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次数少、学生在实验室从事实验时间短等诸多问题。另外,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人均占有实验资源率的下降,这些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认为应该首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实施高起点实验教学。 鉴于实验教材的缺乏,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根据近几年来的科研工作编写了一本较系统的实验指导书《发酵食品工艺实验指导》。减少过去陈旧的实验内容,增加反映新技术的项目,使其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对固体发酵、液体发酵,以及下游分离技术等设计了合适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在了解发酵工艺流程的同时,也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有清楚的认识,掌握各参数影响发酵工艺过程的机理。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调整与选择,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增开了学生感兴趣的纳豆发酵(细菌型)、丹贝发酵(霉菌型),以及大型综合发酵实验———啤酒发酵等实验项目。在实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中,避开了与基础课验证性实验可能产生的重复,避免学生实验陷入简单作坊的工艺操作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