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

作者:鲍艳举, 吕文良, 花宝金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10005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罗新民.郭鲜贞.王昃睿经方辨治高血压病验案举隅[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0)

2.石应轩经方应用十五案[会议论文]-2010

3.李俊芬疏经方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学位论文]2006

4.李杨.杨建宇.曹云经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2)

5.王淑颖经方验案2则[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11,31(4)

6.刘燕平六经辨证治头痛[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1,22(8)

7.余尚贞.石青.吕小亮.Yu Shangzhen.Shi Qing.Lv Xiaoliang拓展梅国强《伤寒论》方经验在头痛的运用[期刊论文]-光明中医2011,26(3)

8.盛生宽.盛全成经方合用治疗疑难病举隅[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

9.王付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札记[期刊论文]-中医药通报2009,8(3)

10.刘序君.许巧云吴茱萸汤应用三则[期刊论文]-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85920638.html,/Conference_7310280.aspx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docx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 小编导读 涉及脑病的中医病证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 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狂、郁证、不寐、耳鸣、 耳聋、痉证、痿证等。现代医学可见于脑肿瘤、脑血栓、脑 出血、癫痫、脑积水、脊髓灰质炎、更年期综合征、血管神 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胡老用经方治疗有不少 独特经验,今从治验看其一斑。 脑病繁烦何其多治疗首推大柴胡 翻一翻胡老的经治病案,突出的印象是在治疗脑病中,使用 最多的方剂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通过这些病案分析, 可看出胡老治疗脑病的特点。 例 1 (脑梗死)崔某,男, 66 岁,首都机场患者。初诊日期1966 年 3 月 5 日:两周前病发脑梗死,出现左半身不遂,麻 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 190/120 毫米汞柱。与大柴胡汤合桂枝 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 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 4 月 1 日:上药服 6 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 3~ 4 行,血压 160/ 100 毫米汞柱。仍宗前方,大黄

减为二钱。三诊 4 日 8 日: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 不遂,血压 150/ 96 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按:以上是 胡老治疗脑病的病案,无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都有用大 柴胡汤的机会,当然其前提是,当患者出现其方证时才能应用。惊狂缘本于亡阳桂枝救逆理应当 例 2 (癔病)王某,女, 26 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 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 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此为寒饮上犯,治以温化降逆,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结果:上药服三剂,心慌、喉中痰 鸣减轻。服六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 10 剂诸症皆消。 眩晕并非肝阳亢里外寒热更疯狂 例 3 (高血压)赵某,男, 53 岁,病案号 154112。 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6 日:发现高血压已20 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 1965 年 4 月 2 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 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 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 麻木,血压 170/ 130 毫米汞柱,舌苔黄,舌质红,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doc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一)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 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 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 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 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则:散风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 10 克,荆芥 10 克,薄荷 6 克,羌活 10 克,细辛 3 克,白芷 10 克,防风 10 克,甘草 6 克。 (二)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 ,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 10 克,菊花 10 克,桔梗 10 克,连翘 10 克,杏仁 10 克,甘草 6 克,薄荷 6 克,芦根 10 克(三)风湿头痛 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

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湿止痛 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 羌活 10 克,独活 10 克,川芎 10 克,蔓荆子 10 克,甘草 6 克,藁本 10 克,防风 10 克。 (四)肝阳头痛 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 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 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淮牛膝 10 克,生龙骨 10 克,白芍 10 克,天冬 10 克,生麦芽10 克,生牡蛎 10 克,赭石 10 克,玄参 10 克,川楝子 10 克,青蒿 10 克,甘草 6 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 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 10 克,白术 10 克,茯苓10 克,甘草 6 克,半夏 10 克,防风 10 克。 (六)血瘀头痛

头痛地辨证治疗

头痛的辨证治疗 头痛一病,按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按经络可分为三阳头痛和三阴头痛,按病情、病程、发作规律、疼痛部位可分为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风、脑风、颠顶痛。此外还有头胀,也归为头痛一类。分述如下: 一、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包括感冒头痛、厥逆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湿热头痛。 感冒头痛:因外感风邪所致。症见头痛、鼻塞、声重,自汗,恶风,脉浮缓。治宜祛风解表,方用芎芷香苏散(吴克潜《古今医方集成》:川芎、白芷、陈皮、香附、苏叶、苍术、甘草)、十味芎苏散(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川芎6克,半夏5克,赤茯苓、紫苏叶、柴胡、葛根各4克,陈皮、枳壳、甘草各2.5克,桔梗2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共为粗末,水煎服)等,若挟寒、挟热、挟湿者,则参照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疼痛论治。 厥逆头痛:又称脑逆头痛。由寒邪犯脑所致。症见头痛连齿。治宜温散寒邪。方用羌活附子汤(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黄芪、麻黄、羌活、苍术、防风、升麻、甘草、黑附子、白芷、白僵蚕、黄柏)、白附子散(兀?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麻黄、天南星、乌头、白附子、朱砂、麝香、干姜、全蝎)等。 风寒头痛:由风寒之邪外袭所致。症见头痛,或连及项背,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可用桂枝羌活汤(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桂枝、羌活、防风、甘草)、祛邪立效散(清?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荆芥、羌活、防风、桂枝、细辛、苏叶、生姜)等。 风热头痛:由风热上扰所致。症见头胀痛,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齿痛,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用清空膏(金?李杲《兰室秘藏》:川芎20克,柴胡26克,黄连、防风、羌活各40克,炙甘草20克,黄芩110克,为末,每服8克。治风湿热上壅头目、偏正头痛年久不愈者)、石膏散(《证治准绳》:川芎、白芷、石膏)、桑菊饮(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桑叶10克,菊花4克,杏仁8克,连翘6克,薄荷3克,桔梗8克,甘草3克,苇根8克,水煎服)等方。 风湿头痛:由风邪外袭、湿浊上蒙所致。症见疼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加减神术散(清?罗应

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a85920638.html,/ 1 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性头痛是颅内血管舒缩障碍引起的头痛,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很大,血管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造成这两种类型头痛的病因不同,因此它们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1、改变不良思维方式:对于血管性头痛患者,其症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们的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2、调整心态:血管性头痛患者的发病原因也可能与对自己的要求有关,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行为,只会让自己陷入自我厌弃的深渊,因此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孙子说过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可以用来指导自己战胜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扬长避短,才不会自欺欺人,也不至于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凭空增添焦虑、愤懑和痛苦,才能减少发生血管性头痛的机率。 3、建议及时转移注意力:这包括树立目标,有所追求,增长学识,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积极的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4、及时检查:当血管性头痛发作的时候,要自我观察头痛情况,最好是用个小本本记录下每次头痛的时间、程度、性质,同时,要注意神经性头痛时是否有呕吐、恶心、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情况。如有以上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5、对症治疗:当有轻微血管性头痛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对症治疗。像是有些人在食用了蛋类、肉类、海鲜类等出现过敏,从而引发偏头痛的症状,也是有的。当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采用药物等方法对症治疗。 6、合理安排时间:要合理的安排好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千万不要长时间的工作,这只会加重头痛症状。另外,头痛患者每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在精神上要消除紧张、焦虑、烦闷的情绪。饮食上以清淡为主。 7、宜做腹式呼吸:让病人闭目或注视某一固定物,缓慢地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呼吸尽量缓慢深长。同时用手轻轻抚摩疼痛部位。这种腹式呼吸止痛法,可使病人保持松弛,常可缓解持续性疼痛。有时,还可帮助病人入睡。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85920638.html,/toutong/2014/0808/190777.html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劳者温之”,“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其制法慎密,配伍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 一、阳虚发热 证见形寒发热,神疲力乏,面?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淡苔白,脉细且数。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宗甘温除大热之法。 病例一:章xx,男,13岁。 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

脾,益气消痞,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旺。 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 二、虚黄 《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中汤”。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虚黄非湿热所致,乃劳倦内伤,气血不足,故小便自利,皮肤枯黄无泽,而目睛不黄,为鉴别重点。 病例二:杨x,男,43岁。 西医诊断:钩虫,贫血虚黄症。病情摘要:前年夏日松土锄草,返家澡后密布红瘰,搔痒难忍,约经二时自隐,旬日后又复咳嗽气喘,咽喉奇痒,服中药而愈。嗣后,渐觉四肢软弱,精神倦怠,全身肤色萎黄不泽,肢体虚浮,头晕耳呜,大便或溏,胃纳不减,而体力渐衰,不耐劳动。脉细软,舌胖淡无华,苔白,面色萎黄,目睛不染。方用黄芪建中合入附子、干姜,急以温脾补虚,助阳建中,所谓阳生阴长。连服十二剂,体症大为改善,舌质稍淡红,肌肤色泽明朗,继用西药驱虫,中药仍予黄芪建中,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而收功。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偏头痛诊治指南目录 一、背景 (一) 流行病学 1. 患病率 2. 疾病负担 (二) 历史与现状 1. 历史 2. 现状 (三) 关于本指南的说明 二、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一) 临床表现 (二) 诱发因素 三、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 (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 (二) 偏头痛的诊断 1. 诊断流程 2. 病史采集 3. 体格检查 4. 预警信号与辅助检查 5. 偏头痛诊断标准 6. 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 7.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三)评估 四、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 (一) 防治原则 1. 基本原则 2. 患者教育 3.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 (二) 急性期药物治疗 1. 急性期治疗目的 2. 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 3. 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

1) 非特异性治疗 a) NSAIDS b) 其他药物 2) 特异性治疗 a) 麦角胺类 b) 曲谱坦类 c) Gepant类药物 3)复方制剂 4. 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 5. 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6. 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 1) 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 2) 偏头痛缓解后再发 3) 儿童偏头痛 4) 妊娠、哺乳期偏头痛 (三) 预防性药物治疗 1. 预防性治疗目的 2. 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 3. 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 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 1) β受体阻滞剂 2) 钙离子拮抗剂 3) 抗癫痫药 4) 抗抑郁药 5) 肉毒毒素 6) 其他药物 5. 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 6. 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 7. 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 1) 儿童偏头痛 2) 月经期及月经相关偏头痛 3) 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 4) 慢性偏头痛 (四) 其他(替代)治疗

头痛病人的临床诊断

头痛病人的临床诊断 发表时间:2011-05-27T14:10:34.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沈文财 [导读] 头痛病因众多,多以病因结合发病机制来分类,诊断时首要根据临床特点来决定的。 沈文财 (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中心卫生院 157606)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107-01 【关键词】头痛病人临床诊断 头痛病因众多,多以病因结合发病机制来分类,诊断时首要根据临床特点来决定的。 1.原发性头痛 (1)偏头痛青年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特征为突然发作性头部剧烈疼痛,可自行或药物缓解,间歇期无症状,易复发。 1)有先兆的偏头痛临床较少见,多有家族史,常在青春期发病,呈周期性发作,发作过程分4期。①先兆期:在头痛发作前10~20分钟出现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黑矇,少数可出现烦躁、眩晕、言语含糊、口唇或手指麻木等;②头痛前期:颅外动脉扩张引起的搏动性头痛,多位于一侧的前头部,也可为双侧或两侧交替;③头痛极期:头痛剧烈,范围可扩散,伴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畏光,症状持续数小时或1~2天,数日不缓解者,称为偏头痛持续状态;④头痛后期:头痛渐减轻,多转为疲劳感、思睡,有时见兴奋、欣快,1~2天后消失。 2)无先兆的偏头痛临床最多见,先兆症状不明显,头痛程度较有先兆的偏头痛轻,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数日。 3)特殊类型偏头痛临床上很少见。①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常见于青年女性,与经期有密切关系,先兆症状累及脑干、小脑和枕叶,类似基底动脉缺血的表现,如视力障碍、眩晕、耳鸣、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数分钟至半小时后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出现短暂意识障碍;②眼肌瘫痪型偏头痛:头痛以眼眶和球后部为主,头痛减轻后出现同侧眼肌瘫痪,常表现为动眼神经麻痹,数小时至数周内恢复;③偏瘫型偏头痛:头痛发作的同时或过后出现同侧或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脑电图可见瘫痪对侧半球出现慢波。 (2)丛集性头痛青壮年男性多见,多无家族史。特征为无先兆的突然一侧头痛,起于眶周或球后,向同侧颅顶、颜面部扩散,伴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面红。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发生,每次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每天一至数次,并规律地在相同的部位和每天相同的时间出现,饮酒、精神紧张或服用血管扩张剂可诱发,丛集期持续3~6周。间隔数月或数年后再发。 (3)紧张型头痛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精神紧张或因特殊头位引起的头颈部肌肉的持久性收缩所致。可发生于枕部、双颞部、额顶部或全头部,有时还可扩散至颈、肩及背部,呈压迫、沉重、紧束样钝痛,颈前后屈伸可诱发,局部肌肉可有压痛和僵硬感。头痛虽然可影响日常生活,但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通常持续数日至数月,常伴紧张、焦虑、烦躁及失眠,很少有恶心、呕吐。 2.继发性头痛 (1)颅内压变动性头痛由于颅内压改变,牵引颅内疼痛敏感结构(主要是血管)引起头痛。颅内高压性头痛大多为全头痛,在晨间和疲劳后加剧,咳嗽、喷嚏、低头、屏气用力时,促使头痛加重,幕上占位性病变常以额颞部头痛为多,幕下占位性病变以后枕部头痛为著。颅内低压性头痛常见于腰穿后,偶见于脱水、禁食、腹泻后,部分病人原因不明,为额部或枕部持续性胀痛、钝痛,直立时加剧,平卧后减轻或消失,卧床和补盐可使症状消失。 (2)颅脑损伤性头痛多为受伤部位的头皮、脑膜神经受损或压迫,如颅骨骨折、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3)感染引起的头痛中枢神经系统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多为枕部痛,后转为全头痛,性质为钝痛或搏动性,活动后加剧,下午和夜间较重,体温、血象和病原学检查常可提供感染的证据。脑膜炎的头痛可因直立或屈颈而加剧,卧位时减轻,随炎症消退而缓解。 (4)头部邻近器官组织病变的头痛头部附近的器官病变也可引起头痛,常有扩散性疼痛,如眼部病变多在眶及额部疼痛,鼻、鼻窦及咽部所致多为额部或额颞部疼痛,严重牙痛也扩散至同侧额颞部。 (5)全身性疾病的头痛发热、中毒、缺氧、高血压、高碳酸血症均可通过增加脑血流,甚至扩张脑血管而引起头痛,同时具有全身各系统机能障碍的征象。常为持续性全头部搏动性疼痛,早晨较重,低头或屏气用力时加剧。 (6)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头痛见于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可伴有相应的定位体征。颞动脉炎常呈持续性和搏动性颞部疼痛,平卧位时加剧,常有视力损害,颞动脉明显扩张、隆起、压痛。 (7)精神性头痛神经症、抑郁症等,经常出现头痛,部位不定,性质多样,呈钝痛、胀痛,易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持续数周甚至数年,常伴记忆力、注意力及睡眠等精神方面的症状。 参考文献 [1]邵书凤.头痛216例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2001年3期. [2]王利群,周翠玲,张延霞,赵延贤. 神经科门诊头痛病人200例临床分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3]通络汤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观察.中医药研究2007年08期. [4]张秋波. 以头痛或牙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各附1例报告). 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5期.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摘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在临床上根据头痛的性质分为:阴虚阳亢头痛、瘀血头痛、肝气上逆头痛、阴虚火旺头痛。根据不同证型的特点加以辨证治疗。 【关健词】头痛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复方治疗 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Headache Syndrome. Li Ying.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ingnan 615400, Liangshan, Sichuan, China. 【Abstract】The headach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may occur alone, or in a variety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On the clinical headaches are divided into: yin asthenia yang resist headaches、congestion headache、upward invasion of liver headache、asthenic yin causing excessive pyrexia headache。Us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on the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Headache,Differential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Prescription Treatment 1 阴虚阳亢头痛 主要表现:头痛且胀,多头顶痛为著,眩晕。伴有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舌质正常或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佐以止痛。 药用生赭石30克,怀牛膝30克,生杭芍20克,生龟板25克,生石决25克,生龙骨25克,生牡蛎25克(以上先煎),寄生20克,杜仲炭20克,天麻10克,菊花15克,牛蒡子20克,水煎服,每日3次。 按:肝肾母子相生,且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肾阴不足,木少滋荣,风阳升动、循经上扰清空所致是证。故以龟板、寄生、怀牛膝、白芍、杜仲炭、滋补肝肾以潜阳;生石决、生龙牡、生赭石、天麻,重镇平阳以熄风;菊花、牛蒡子止头痛。诸药合用,肝肾阴复,肝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王庆华。戚沁园,陈春元。毕小丽.徐小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经方;疑难杂病;治验;彭万年;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P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4一0606—02 彭万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遣方用药匠心独具。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甚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特撷其要,实录临证数案,以飨同道。 1活用四逆散治疗肝邪虫积胁痛 梁某,男,38岁。主诉:发现肝吸虫病半年余,伴胁肋痛。现症:诉半年前于外院发现肝吸虫病,现口干口苦,腹胀,余无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可,二便调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挟痰湿,肝脾失调。治以调肝健脾,兼以攻补。疏以四逆散加味:太子参209,白术309,云苓309,柴胡lOg,枳壳159,赤芍209,丹参159,槟榔159,田七片 (先煎)lOg,茵陈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每日I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前症好转,无肝区不适及腹胀等症,舌淡红偏黯苔白,脉略数。本虚之象已现,小柴胡汤化裁以和解少阳,加强行气散结之力。处方:党参209,白术209,茯苓209,柴胡69,黄芩159,枳壳159,槟榔159,薤白159,法半夏129,赤芍159,香附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继服7剂。1周后,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象,守原方酌加调补脾肾之药物,攻补兼施,除邪祛瘀,补益脏腑。服药7剂后,患者诸症如失,精神好。检查肝吸虫项目多次,结果连续呈阴性。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四逆散证仅出现在《伤寒论>少阴证辨证论治篇的第318条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 心痛由气滞和血瘀,眩晕由肝阳上亢导致,因此在治疗上应用3个治则共同组方治疗本病,实际本方由清脑汤合宽胸化瘀汤组成,清脑汤是在多年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中总结的处方。本方前六味药为原方,可以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用时可将钩藤后煎,这样疗效更好。由于本例病人大便轻度秘结,故应用瓜蒌,方中剂量可以根据病情增减,菊花可加至509,白蒺藜可加至259,草决明可加至509,夏枯草可加至509,地龙可加至509,钩藤可加至509,丹参可加至25—509等应结合临床病情灵活应用。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RV,>2.5mV,,I-、r3,V.,V,倒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脏病性。经按本方临床加减治疗2月余,眩晕脑胀,胸闷心痛消失,Tv3,V4,V5转为低平,血压140/90mmHg。 案4朱某,女64岁,退休教师,就诊时间:1975年10月11日。患多梦失眠,心悸已廿余年。近月余感胸闷心痛,阵阵发作,胸闷呼吸不畅,体虚乏力,口淡无味,每于失眠和劳累后加重。查: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分析:本病由思虑过度,志郁气结,损伤心脾,耗伤营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心悸多梦失眠。经脉涩滞,心脉不畅而致胸闷心痛。脾失健运,气血不充则体虚乏力,口淡乏味。治法:补血养心.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选宽胸化瘀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209,黄芪209,白术209,茯神 收稿日期:2007一ll—ll 作者简介:王庆华。女.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论(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的研究)。 159,柏子仁159,枣仁159,夜交藤209,甘草lOg,陈皮159,枳壳159,清半夏159,瓜蒌209,薤白159,丹参209,赤芍159,桃仁159,红花159,川楝子159。每日1剂,5-'s-2次服用。 按本例心痛胸闷,虽由气滞血瘀而发,但在营血虚损时,血脉涩滞,尤会使心脉瘀阻。所以在应用宽胸化瘀时,同时配合归脾汤,以恢复中焦脾的运化功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只有在营血充足时,方能气畅血络疏通,“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心气心血充足,神方守舍,心痛胸闷心悸不寐会更快缓解,甚至消失。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Ⅱ、III、AVF导联S—T下移。T波倒置。诊断为冠心病不典型心绞痛及神经官能症。在治疗中,第二诊后,党参加为259,黄芪加为259,酸枣仁加至259,夜交藤加为259,丹参加为259。经治疗1月余后睡眠明显好转,心绞痛基本消失,经复查心电图检查Ⅱ、11I、AVF导联S—T段,T波基本恢复正常。 结语:心痛症总体治疗思路是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因为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概括本病是由气血阻滞引起。所以疏理气机,调畅行气是恢复气统血行是基础。而活血化瘀则是疏通经络,恢复心脉冠心循行的关键。在这一认识上,经多年临床实践,创制宽胸化瘀汤加减进行治疗。60年代末主要用原方治疗,至70年代而根据兼症的不同,结合不同治法相互配合。总之,要以病人的病症为主辨证用药,千万不能以药为主,用于不同的症。但是诊断心痛确切,则治疗心痛的主体宽胸化瘀汤基本不能变,只有这样在临床上会取得更好疗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中医对头痛的分类及治疗方剂 一)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则:散风止痛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 克,荆芥10 克,薄荷6 克,羌活10 克,细辛3 克,白芷10 克,防风10 克,甘草6 克。 二)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 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祛风清热方剂:桑菊饮加减桑叶10 克,菊花10 克,桔梗10 克,连翘10 克,杏仁10 克,甘草6 克,薄荷6 克,芦根10 克 三)风湿头痛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 胸胁满闷、全身困倦酸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祛湿化湿止痛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羌活10 克,独活10 克,川芎10 克,蔓荆子10 克,甘草6 克,藁本10 克,防风10 克。 四)肝阳头痛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

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淮牛膝10 克,生龙骨10 克,白芍10 克,天冬10 克,生麦芽10 克,生牡蛎10 克,赭石10 克,玄参10 克,川楝子 10 克,青蒿10 克,甘草6 克。 五)痰浊挟风头痛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方剂: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0 克,白术10 克,茯苓10 克,甘草6 克,半夏10 克,防风10 克。 六)血瘀头痛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完整版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 述要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述要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见于外感与内伤等多种疾病过程中。《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在论治外感病的过程中,涉及了头痛的证治,临床采用六经辨证论治与外感、内伤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头痛,更切合实用。以下试述之,不当之处,请指正。 1《论》有关头痛证治的回顾 1.1三阳病皆可出现头痛 1.1.1太阳病头痛 ①头痛是太阳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太阳中风、太阳都会出现头痛,其特点是头项强痛。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②太阳头痛与足太阳经脉循行部位有关。《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动则病冲头痛,……脊痛,……是主筋所生病者……头顖项痛……”。 1.1.2阳明病头痛 ①阳明头痛责之热,热邪循阳明经脉上攻,蒸于面,扰于清窍,发生头痛。 “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②足阳明经脉循行于面是产生阳明头痛的基础。《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素问·热论》说:“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1.1.3少阳病头痛

神经性头痛治疗方法

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不规范的诊断名称。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头痛性质为钝痛、胀痛、压迫感、麻木感和束带样紧箍感。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病人可以整天头痛,头痛的时间要多于不痛的时间。因为激动、生气、失眠、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痛加剧。还有一部分病人,不仅具有肌紧张性头痛的特点,而且还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主诉双颞侧搏动性头痛。这种既有紧张性头痛,又有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称为混合型头痛。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点。 产生这种神经性头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长期的神经活动处于紧张与疲劳状态或者强烈的精神创伤之后引起的大脑功能活动紊乱所致。造成头疼的直接原因是精神的紧张与肌肉的紧张 神经性头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均衡膳食: 均衡食谱非常有用,加强你的免疫系统,支持你的神经系统。尽量少地摄取咖啡因;适量饮酒;吃复合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面食和带皮土豆),它们对减少情绪波动尤其有帮助,少吃精致的饼干、蛋糕等;吃足够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慢吃,抽足够时间吃饭,狼吞虎咽只会更加紧张。避免陷人自我治疗陷阱,例如,多吸烟,用酒精麻痹痛苦,服药,或过量饮用咖啡。这样做只会更坏,毫无益处。 二、保证放松时间: 确保你每天都有放松时间,我们都需要充电.如许多人以听音乐、阅读、洗澡、看搞笑片来放松。此外,每天保证睡眠充足。 三、深呼吸消除焦虑: 面对纷杂环境,深呼吸最有帮助,它既可使你镇静,又可恢复精神,患者常感到疲乏、头痛、头晕,实际上是由于紧张而导致的。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呼吸练习可有效地解除上述症状,令人神清气爽、精神焕发。练习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操作

中医辩证治疗难治性头痛效果探究

中医辩证治疗难治性头痛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6-09-23T15:38:57.4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6年4月第4期作者:邓福华 [导读] 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罹患头痛疾病。 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辨证疗法在难治性头痛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头痛患者7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对参照组患者行针灸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中医辨证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57%,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头痛程度评分以及头痛发作次数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与统计学意义要求基本相符(P<0.05)。结论:对难治性头痛患者行中医辨证疗法,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法;难治性头痛;治疗效果 社会经济总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罹患头痛疾病。头痛属于慢性复发性神经血管失调疾病,多发于女性群体,诱发因素较为繁杂,例如,遗传因素、情绪变化、睡眠障碍、饮食习惯自己天气变化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1]。本院为了促使头痛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生存质量,遂对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治疗,实验结果十分可观,现将具体实验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4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头痛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确保符合IH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中难治性头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药物过敏史、妊娠期、哺乳期、低血压、高血压、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心脏病、器质性病变、沟通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情况;就实验内容对患者进行宣教,获取了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意义要求。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参照组有24例为女性患者,11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42岁-67岁之间,平均为(52.7±3.7)岁;23例为血瘀头痛,9例为血虚头痛,3例为风寒头痛。实验组有25例为女性患者,10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41岁-67岁之间,平均为(53.0±3.9)岁;24例为血瘀头痛,8例为血虚头痛,3例为风寒头痛。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应数据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针灸治疗:取四渎、风池、大椎、百会等穴,通过弧度刮针法,对患者进行针灸,每两日行针一次,共计治疗5次。 对实验组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①如果患者存在头痛剧烈、恶心呕吐、舌苔暗紫、脉搏微弱等症,为血瘀头痛,取细辛3g;地龙、红花、柴胡各6g;僵蚕、桃仁、赤芍、川芎各9g;石决明30g。②如果患者存在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失眠疲乏等症,为血虚头痛,取川芎、黄芩各6g;黄芪8g;菊花、白芍各9g;生地黄;枸杞15g。③如果患者存在头痛累及项背、舌苔淡红、恶寒等症,为风寒头痛,取甘草、细辛、麻黄、桂枝、川芎各6g;蔓荆子、羌活、防风、荆芥各9g。均以水煎熬,分两次,早晚温服。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程度评分以及头痛发作次数。 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超过7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不足7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是加重,为无效。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人数*100%。 头痛程度评分:采取10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头痛程度越剧烈。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难治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数据,χ2检验计数资料(n,%)组间差异值,计t检验量资料( ±s)组间差异值,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57%,良反应发生率为42.85%,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头痛是指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①外感六淫②情志失调③饮食劳倦,久病体虚 ④先天不足,房事不节⑤头部外伤 头痛的病机: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 头痛的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

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前额及眉棱骨处 少阳——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的辨证论治 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1.头痛,恶寒明显—加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 2.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寒邪侵于厥阴经

偏头痛有三大原因三种解决办法

偏头痛有三大原因三种解决办法 一是生理周期带来偏头痛。研究表明,有偏头痛的女性中大约近2/5的人都曾在月经期前后发病。其症状是:通常在月经期前两三天发作,头痛部位有热血澎湃的感觉。疼痛持续时间短,每次不会超过两小时。原因是因为卵巢在月经期前分泌较多荷尔蒙。解决方案:1.雌激素:在月经期前服用3天的雌激素。要记住,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控制饮食:月经期前后要控制饮食,多吃有助于缓解荷尔蒙作用的食物。比如:牛奶、新鲜水果、蔬菜、燕麦、牡蛎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镁、锌等元素,能帮助 缓解过多荷尔蒙造成的不适。 二是压力带来偏头痛。目前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因压力而造成偏头痛的人越来越多,远远多于因荷尔蒙导致的偏头痛患者。其症状是:发作时间通常在午后,感觉就像戴了顶尺寸过小的帽子,有压迫、束缚的感觉。原因是:当压力来临时,身体就会产生反应,使得情绪波动、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如无法及时解除压力,就会出现偏头痛。解决方案:1.热敷:可用热毛巾敷在后颈部,这样能使血管受热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将体内的酸性物质代谢出来,疼痛就会大为缓解了。2.随时随地放松:感觉压力即将来临时,听一首轻音乐,到室外漫步一会儿,去发廊洗个头,都能缓解压力,让你紧绷的肌肉和神经得到放松,这样偏头痛自然也就不会找上门了。3.按摩:卷曲食指,以内侧抚摩前额30次,从额中至太阳穴;用中指揉太阳穴30次;用拇指按揉风池穴30次;用手掌做干洗脸动作10次。 三是部分食物引发偏头痛。据统计,1/5的偏头痛是由所吃的食物引起的。其症状是:当你享受完烛光美食后,随之而来的偏头痛就开始践踏你的神经,让你彻夜不眠。原因是:食物里某些物质能改变大脑中的化学成分,使颅骨外面的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刺激敏感的神经末梢。女性天生容易受到美食的诱惑,这也是为什么偏头痛更钟爱女性的原因之一。解决方案:1.躲避法:避开导致偏头痛的食物及气味。味精、亚硝酸盐、各种火腿肠、罐头汤、冷藏食品都含有这些成分。阿斯巴甜糖:许多果汁饮料中都以此种甜味剂代替蔗糖。另外,陈年奶酪、腌制食品、咸鱼都可能会引起偏头痛。2.多摄取镁:经研究发现,因食物导致偏头痛的人血液中镁的含量极低。因此,可以多摄取一些富含镁的食物,如:豆类、香蕉、海产品、坚果等。3.运动:瑜珈、有氧健身操、游泳对治疗压力性偏头痛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导致偏头痛的其他诱因还有:1.鼻窦炎引起的偏头痛。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前额疼痛,同时鼻腔分泌物为脓状分泌物。这样的情况应及时找五官科大夫医治。2.冷热刺激引起的偏头痛。吃过冷、过热的食物,或冬季用冷水刷牙时因三叉神经过于兴奋导致的偏头痛。表示你的牙齿容易过敏或有牙周炎等疾病,找牙 医解决即可。 偏头痛,或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泼动、疲劳等,发作前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运动障碍等,一般先兆症状持续15~20分钟。头痛至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4~48小时,偶可达数天,常见伴随症状有烦躁、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等,少数人可有眼肌麻痹,发作时两侧瞳孔可以大小不等,应注意鉴别症状性偏头痛(主要因为脑肿瘤、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所致)。 本病中医又称“偏头风”,其痛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则如常人。 偏头痛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调节血管运动有关的中枢神经部分功能失调有关。发作开始为颈内动脉分枝的痉挛,引起相应脑组织功能障碍的症状,继之转为颈外动脉分枝的扩张,搏动增强而出现头痛。

偏头痛药物临床治疗与分析

偏头痛药物临床治疗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5T16:03:12.4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韩睿 [导读]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物不断涌现。下面就成人偏头痛的药物治疗策略及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偏头痛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全球20大致残疾病之一。药物治疗是偏头痛治疗的基石。本文回顾了成人偏头痛发作期治疗及预防用药的目的、选药原则、常用药物、疗效判定指标,重点介绍了成人偏头痛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包括传统药物的新剂型如舒马曲坦透皮贴剂、舒马曲坦鼻腔喷雾剂、佐米曲 坦口崩片、双氢麦角胺口腔喷雾剂及基于新近发现的治疗靶点研发的新药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1F受体拮抗剂等。此外,还总结了急性期治疗和预防发作的推荐药物种类,并指出未来几年药物治疗的发展,期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单侧多见,可为双侧交替发作或累及双侧,发作时可伴随一些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气味恐怖。偏头痛可导致失能,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并引起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认偏头痛是一种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疾病。WHO发布的2012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序,偏头痛位列第7位。西方国家偏头痛的患病率约为20%,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 药物治疗是偏头痛治疗的基石。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物不断涌现。下面就成人偏头痛的药物治疗策略及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发作期药物治疗 1.1治疗目的 快速、持续止痛、减少头痛再发、恢复患者的功能。 1.2选药原则 应根据头痛的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及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药物选择的方法有:①分层法:基于头痛程度、功能受损程度及之前对药物的反应选药。如为轻中度发作(能进行日常活动,但功能受到影响)不伴明显恶心或呕吐的患者,推荐选用花费较低、不良反应较低的中效止痛剂,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 或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复合制剂(AAC);如为严重发作(日常活动受限制,需要卧床休息)则使用特异性治疗药物如曲坦类、双氢麦角胺、麦角胺,以期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失能。②阶梯疗法:每次头痛发作时均首先给予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如治疗失败再给予特异性药物治疗。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采用 分层法治疗的患者2h头痛缓解率显著高于阶梯法治疗的患者,失能时间显著短于阶梯法治疗患者;分层法治疗组不良反应稍高于阶梯法,但不良反应均较轻,仅表现为乏力、头晕、感觉异常等常见的曲坦类药物不良反应。 1.3常用的偏头痛发作期治疗有效性标准 ①2h后无痛。②2h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疼痛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评分下降50%以上)。③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作中有2次以上有效。④在治疗成功后的24h内无头痛再发或无需再次服药。 2预防性药物 2.1药物预防的目的 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失能、增加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 2.2药物预防的指征 通常,偏头痛致使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预防性治疗:①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业严重受损(需根据患者本人判断)。②每月发作频率2次以上。③急性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④存在频繁、长时间或令患者极度不适的先兆,或为偏头痛性脑梗死、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亚型等。⑤连续2个月,每月使用急性期治疗6~8次以上。⑥偏头痛发作持续72h以上等。 2.3药物选择 目前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其中被美国FDA批准应用的β受体阻滞剂为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抗癫痫药物有托吡酯和丙戊酸。 2.4药物预防有效性评价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头痛的功能损害程度及急性期对治疗的反应。 2.5其他药 抗癫痫药托那博沙可以抑制皮层扩布抑制,研究表明有先兆偏头痛有预防作用,对无先兆偏头痛无预防作用。中药治疗历史悠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治疗偏头痛有效,如款冬根提取物(蜂斗菜烯碱)、小白菊和银杏叶提取物等,但是相关的临床试验治疗不高、结论可靠性不佳,需进一步验证。 3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3.1月经期及月经相关性偏头痛 与其他曲坦类药物(如利扎曲坦、佐米曲坦、阿莫曲坦)相比,夫罗曲坦在急性期此类偏头痛患者止痛方面效果相当,在预防头痛复发方面优于其他曲坦类药物,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别。 3.2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 目前专门的临床试验评估妊娠期偏头痛治疗较少,因此多数治疗药物均受限制。多数偏头痛患者在妊娠期发作减少甚至无发作。使用任何治疗前都要先评估利弊,并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沟通。急性期治疗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甲氧氯普胺、咖啡因、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对乙酰氨基酚可在整个妊娠期使用,其他仅可在妊娠第2阶段后使用。阿片类药物在妊娠后期不宜使用,以免新生儿出现戒断反应。曲普坦及麦角胺类可导致流产不宜使用。预防性药物,仅镁盐及美托洛尔被推荐用于妊娠期(B级推荐)。哺乳期间须采用不经乳汁分泌或分泌极少量的药物。已证明丙戊酸在此情况下适用。β受体阻滞剂可经乳汁分泌,可能会引起婴儿心动过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