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视觉经典讲义

立体视觉经典讲义
立体视觉经典讲义

Camera on a mobile vehicle

Basic principle:triangulate from corresponding image points Triangulation

X

P P/

Epipolar constraint

Epipolar geometry depends only on the relative pos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and internal parameters of the two cameras, i.e. the position of the camera centres and image planes. It does not depend on the scene Note, epipolar lines are in general

The line l through the two points p and q is l = p x q Proof

?v is the null-vecto r of[v]×,i.e.[v]×v=0, since v×v=[v]×v=0

Example: compute the cross product of l and m

x=l×m=[l]×m=??

?0?11010

??

??102

??

?=

??

??2?1?1

??

?

internal

translation

world coordinate frame aligned with first camera

for a point x in the first image P where Z is the point’s depth, since

=

Using the identity

Compute the line through the points

F F is the fundamental matrix

Step 3: compute the line through the two image points using the relation l/= p x q

?reduces to y =y/, i.e. raster correspondence Geometric interpretation ?

f

X Y Z

first image second image

?1D correspondence problem

高中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讲义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坐标运算 ()()111222,,,,,a x y z b x y z == ()()()()121212121212 11112121 2,,,,,,,,a b x x y y z z a b x x y y z z a x y z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则 二、共线向量定理 (),0,=.a b b a b a b λλ≠←??→?充要对于使 三、共面向量定理 ,,.a b p a b x y p x a y b ←??→?=+充要若与不共线,则与共面使 ,,, 1.O OP xOA yOB P A B x y =+←???→+=充要条件四、对空间任意一点,若则三点共线 ,1.P A B C O OP xOA yOB zOC P A B C x y z =++←??→++=充要五、对空间异于、、、四点的任意一点,若若、、、四点 ()()()11, 1.P A B C AP xAB y AC OP OA x OB OA y OC OA OP xOB yOC x y OA x y z x y z ∴=+∴-=-+-∴=++----=∴++=证明:①必要性 、、、四点共面, ,,, 令()()() 1, 1,x y z OP y z OA yOB zOC OP OA y OB OA z OC OA AP y AB z AC A B C P ++=∴=--++∴-=-+-∴=+∴②充分性,,、、、四点共面. 六、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 ,,a b c p x y z p xa yb zc a b c a b c ?若,,不共面,对于任意,使=++,称,,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都叫做基向量.

空间几何体 - 简单 - 讲义

空间几何体 知识讲解 一、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1.几何体的概念 概念:只考虑形状与大小,不考虑其它因素的空间部分叫做一个几何体,比如长方体,球体等. 2.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1)几何中的点不考虑大小,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来命名; (2)几何中的线不考虑粗细,分直线(段)与曲线(段);其中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一般 用一个小写字母a b l ,,或用直线上两个点AB PQ ,表示; 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 (3)几何中的面不考虑厚薄,分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 其中平面是一个无限延展的,平滑,且无厚度的面,通常用一个平行四边形表示,并把它想象成无限延展的; 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 ,,来命名,或者用表示它的平面四边形的顶点或对角顶点的字 母来命名,如右图中,称平面α,平面ABCD 或平面AC ; 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 3.用运动的观点理解空间基本图形间的关系 理解:在几何中,可以把线看成点运动的轨迹,点动成线;把面看成线运动的轨迹,线动成面;把几何体看成面运动的轨迹(经过的空间部分),面动成体. 二、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 D C B A α

1)多面体的定义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所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连结不在同一个面上的两个顶点 的线段叫做多面体的对角线. 2)多面体的分类 按凹凸性分类:把一个多面体的任意一个面延展成平面,如果其余的各面都在这个平面的同一侧,则这样的多面体就叫做凸多面体.否则就叫做凹多面体. 按面数分类:一个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多面体按照它的面数分别叫做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等. 3)简单多面体 定义:表面经过连续变形可以变成球体的多面体叫做简单多面体; 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面数F 和棱数E 有关系2V F E +-=. 4)正多面体 定义:每个面都有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每个顶点都有相同棱数的凸多面体,叫做正多面体; 正多面体只有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这5种;经过正多面体上各面的中心且垂直于所在面的垂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正多面体的中心,且这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相等,到各面的距离也相等. 2.棱柱 1)棱柱的定义 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沿某一确定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棱柱.平移起止位置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多边形的边平移所形成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所形成的面叫做棱柱的对角面;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与两个底面的交点部分的线段或距离称为棱柱的高. 下图中的棱柱,两个底面分别是面ABCD ,A B C D '''',侧面有ABBA '',DCC D ''等四个,侧棱为AA BB CC DD '''',,,,对角面为面ACC A BDD B '''',,A H '为棱柱的高.

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讲义

第1讲 空间几何体 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一)例题选讲: 例1.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球心在CD 上,且CD =2,AB =3,在外接球面上两点A 、B 间的球面距离是( ) A . 6π B .3 π C .32π D .65π 例2.如果圆台的母线与底面成60°角,那么这个圆台的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为( ) A .π2 B .π2 3 C .π332 D .π2 1 例3.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BC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的角 是 . 例4.如图所示,等腰△ABC 的底边AB =66,高CD =3,点B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 ⊥AE .记BE =x ,V (x )表示四棱锥P-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 (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设地球半径为R ,若甲地位于北纬045东经0120,乙地位于南纬度0 75东经0120,则甲、乙两地球面距离为( ) (A )3R (B) 6 R π (C) 56 R π (D) 23R π ①正方形 ②圆锥 ③三棱台 ④正四棱锥

空间几何体(讲义及答案)(1)

空间几何体(讲义) >知识点睛 一、空间儿何体的结构特征 棱 特殊的多面体: 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正方体 锥:正棱锥、正四面体 J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的直棱柱 1正方体(正六面体):侧棱长与底边长相等的正四棱柱 j正三棱锥:底面是正三角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 I正四面体:侧棱长与底边长相等的正三棱锥

正棱柱 A B 正方体 S B S 直棱柱 正四面体 正三棱锥 2.简单组合体

3.球 (1)球的截面性质: ①经过球心的截面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大圆,不过球心的截面 截得的圆叫做球的小圆; ②球心和截得的小圆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2)位置关系: ①外接球:多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球面上; ②内切球:多面体的各个面都与球相 切.二、空间儿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J 空间儿何体的表面积(也称全面积)(底面周长为C) S|畀柱= -------------- ;S閱锥= S惆台=7t(r'-+r+/-7 + rZ). 2空间儿何体的体积 DL 川/厂 T---- I ]少 1、■ I r --- A B C

心= -------------- ;%= ----------------- ; (底面积为S,高为/I) 八棱长为小 V =V =1(S'+ 辰+S)/7(上下底面积分别为S』,高为")?梭台恻台3 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S 球= ____________' V球= ______________ ?

有一个底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 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 角形,由这些 面所W 成的儿何体是棱锥 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棱柱的侧 面都是平行四边形,而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 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 3.下列命题: ① 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 棱锥; ② 所有棱长都相等的直棱柱是正棱柱; ③ 若一个四棱柱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 棱柱; ④ 所有棱长都相等的正三棱锥是正四面体; ⑤ 一个棱锥可以有两个侧面和底面垂 直.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精讲精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儿何体中是棱柱的有( C. 3个 D. ③ A ?1个 B ?2个 ? 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讲义

平面与空间直线 (Ⅰ)、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其推论 图形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读法) A a A a ∈ 点A 在直线a 上。 A a A a ? 点A 不在直线a 上。 A α A α∈ 点A 在平面α内。 A α A α? 点A 不在平面α内。 b a A a b A =I 直线a 、b 交于A 点。 a α a α? 直线a 在平面α内。 a α 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无公共点。 a A α a A α=I 直线a 与平面α交于点A 。 l αβ=I 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 。 2、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推理模式:A AB B ααα∈? ??∈? ?。 如图示: 应用: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是检验平面的方法。 B A α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推理模式: A l A ααββ∈? ?=?∈? I 且A l ∈且l 唯一如图示: 应用:①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②判定点在直线上。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直线AB ,BC ,AD ,DC 分别与平面 α相交于点E ,G ,H ,F .求证: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解:∵AB ∥CD , ∴AB ,CD 确定一个平面β. 又∵AB I α=E ,AB ?β,∴E ∈α,E ∈β, 即E 为平面α与β的一个公共点. 同理可证F ,G ,H 均为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 ∵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公共点的公共直线, ∴E ,F ,G ,H 四点必定共线. 说明: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证明若干点共线时,常运用公理2,即先证明这些点都是某二平面的公共点,而后得出这些点都在二平面的交线上的结论. 例2.如图,已知平面α,β,且αI β=l .设梯形ABCD 中,AD ∥BC ,且AB ?α,CD ?β,求证:AB ,CD ,l 共点(相交于一点). 证明 ∵梯形ABCD 中,AD ∥BC , ∴AB ,CD 是梯形ABCD 的两条腰. ∴ AB ,CD 必定相交于一点, 设AB I CD =M . 又∵AB ?α,CD ?β,∴M ∈α,且M ∈β.∴M ∈αI β. 又∵αI β=l ,∴M ∈l , 即AB ,CD ,l 共点. 说明:证明多条直线共点时,一般要应用公理2,这与证明多点共线是一样的.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 A B C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得,,A B C α∈。 应用:①确定平面;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 。 例3.已知:a ,b ,c ,d 是不共点且两两相交的四条直线,求证:a ,b ,c ,d 共面. 证明 1o 若当四条直线中有三条相交于一点,不妨设a ,b ,c 相交于一点A , α D C B A E F H G α D C B A l 例2 β M

立体几何讲义(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垂直)

D C B 1 A 1 C 1 立体几何讲义------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垂直 立体几何高考考点: 选择题:三视图 选择填空:球类题型 大题 (1)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运用基本定理】 (2)异面直线的夹角 线面角 面面角(二面角) 【几何法、直角坐标系法】 (3)锥体体积 【找到一个好算的高,运用公式】 点面距离 【等体积法】 线面平行 1、如图所示,边长为4的正方形 与正三角形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M 、Q 分别是PC ,AD 的中点.求证:PA ∥面BDM 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 D 为AC 的中点,求证:;平面D BC AB 11// 3、如图,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底面边长是2,侧棱长是3,D 是AC 的中点.求证://1C B 平面BD A 1. A B C A 1 B 1 C 1 D

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是平行四边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PAD . 5、如图,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AD=PA=2,CD=2,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求证:AF ∥平 面PCE ; 6、(2012·辽宁)如图,直三棱柱ABC -A ′B ′C ′,∠BAC =90°,AB =AC =2,AA ′=1,点M 、N 分别为A ′B 和B ′C ′的中点. 证明:MN ∥平面A ′ACC ′; 7、【2015高考山东】 如图,三棱台DEF ABC -中,2AB DE G H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Ⅰ)求证://BD 平面FGH ;

空间立体几何讲义全

①规定长度为0的向量为零向量,记作0; ②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3.相等的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称为相等的向量. 4.负向量:两个模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是互为负向量.如a的相反向量记为-a. 5.共线与共面向量 (1)共线向量:与平面向量一样,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记作a∕∕b. (2)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3)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b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b ),0 a// a b = aλ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a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b、a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史书对(x,y),使得p.b y = a x+ 6.注意: 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规定0与任何向量平行; ②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但单位向量的模一定相等且为1; ③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因此,在空间,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向量或相等向量; ④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通过平移成为共面向量; ⑤一般来说,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二、空间向量的运算 1、加减法 (1)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是共面的,它们的加、减法运算类似于平面向量的加减法.空间向量和平面向量一样满足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加法运算律: 空间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及结合律. 交换律: 结合律: (3)推广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等于由起始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尾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首尾相接的若干向量若构成一个封闭图形,则它们的和为:零向量 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1)实数λ与空间向量a的乘积λa仍是一个向量,称为向量的数乘运算. ①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同; ②当λ<0时,λa与a的方向相反; ③当λ=0时,λa=0. ④|λa|=|λ|a?,λ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λ|倍.

必修2第1讲空间几何体培训讲义无答案.doc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多面体与旋转体: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 另一种分类方式:①柱体:棱柱、圆柱; %1椎体:棱锥、圆锥; %1台体:棱台、圆台; %1球 简单组合体: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二)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①直棱柱斜棱柱正棱柱②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等。 棱柱的性质:①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1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1侧棱平行且相等; %1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等 (1)棱锥的性质:①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 %1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E巨 离与的比的方* (2)正棱锥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都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1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 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 个直角三角形。 %1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1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 3.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轴圆柱的底面圆柱的侧面圆柱侧面的母线 4.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 (1)棱台的性质:两底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2)圆台的性质:两底面是两个半径不同的圆;轴截面是等腰梯形;任意两条母线的延氏线交于一点;母线长都相等.

5.球:球体球的半径球的直径.球心

O—A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 2.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直观图中斜坐标系尤力项,两轴夹角为45。; %1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1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柱体、锥体、台体表面积求法:利用展开图 2.柱体、锥体、台体表面积体积公式,球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几何体表面积相关公式体积公式 棱柱S全=2S底+ S侧,其中S侧=/侧枝长&直截面周长V = S\h 棱锥S全=,底+ S侧V = —SDh3 棱台s全=s上底+ S下底+ S侧 v =L(s‘+ Js’s +s)/z 圆柱 S全=2、r1 + 2/r rl (r:底面半径,1:母线长=方:高) V = sh =兀广h 圆锥 S 全=7T r 2 + 7T r 1 (r:底面半径,7:母线长) V = —sh = —7rr2h 3 3 圆台 S全=勿(,"+尸2+,,/+〃) (r:下底半径,广上底半径,7:母线长) V = -($ '+ Js 'S + S)h 3球体S球面=4勿A?4正视图(从前向后)反映了物体上下高度、左右长度的关系; 侧视图(从左向右)反映了物体左右长度、前后宽度的关 系; 俯视图(从上向下)反映了物体上下高度、前后宽度的关系。 i MX 大 I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之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讲义及练习电子教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之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讲义及练习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一、基本内容 1.面面平行的判定 文字 图形 几何符号 简称 判定定理1 判定定理2 2.面面平行的性质 文字 图形 几何符号 简称 性质定理1 性质定理2 二、例题 1.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求证:平面A 1BD ∥平面B 1D 1C ; (2)若E 、F 分别是AA 1,CC 1的中点,求证:平面EB 1D 1∥平面. 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是AB 、AD 、11C D 的中点. 求证:平面1D EF ∥平面BDG . A 1 A B 1 C 1 C D 1 D G E F

F E D B A P C 3.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PA ⊥平面ABCD , E 是PC 中点,F 为线段AC 上一点. (Ⅰ)求证:EF BD ⊥; (Ⅱ)试确定点F 在线段AC 上的位置,使EF //平面PBD . 4.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4,22,2AB AD CD ,PA 平面 ABCD ,4PA . (Ⅰ)设平面PAB 平面PCD m =,求证:CD //m ; (Ⅱ)求证:BD ⊥平面PAC ; (Ⅲ)设点Q 为线段PB 上一点,且直线QC 与平面PAC 所 成角的正弦值为33,求PQ PB 的值. 5.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90ABD ∠?, EB ⊥平面ABCD , EF//AB ,2AB=,=1EF ,=13BC ,且M 是BD 的中点. (Ⅰ)求证://EM 平面ADF ; (Ⅱ)在E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PD ∠最大? 若存在,请求出CPD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P D C B A C A F E B M D

利用空间向量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引言 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角等。教材上讲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用向量证明线线、线面垂直及计算线线角,而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角及面面角的例题不多,给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及学生解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主要就这几方面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222212121()()()PQ x x y y z z =-+-+-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在法向量(),n A B =上的射影PQ n n ?= 0022 Ax By C A B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高一讲义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学习目标 1、认识由柱、锥、台、球组成的几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理解掌握立体图形的平行平面投影三视图; 3、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体积,了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4、会用柱、锥、台体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求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内容 1、如下图中所示几何体中是棱柱有( ) A .1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下图所示,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A 1、C 1D 1的中点,G 是正方形BCC 1B 1的中心,则四边形AGFE 在该正方体的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下图中的________. 3、已知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的正四棱柱的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A . 323 π B .4π C .2π D .43π 4、如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9122π+ B .9 182 π+ C .942π+ D .3618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知识梳理】 1、棱柱的结构特征 定义:一般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在棱柱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棱柱中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顶点的连线叫做棱柱的对角线.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所形成的面叫做棱柱的对角面. 2、棱锥的结构特征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棱锥的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可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一、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 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 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 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①???????? →???????→?? ?? 底面是正多形 棱垂直于底面斜棱柱 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 底面为矩形 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 1.3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1.4长方体的性质: ①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平方和;【如图】222211AC AB AD AA =++ ②(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 ,,,那么 222cos cos cos 1αβγ++=,222sin sin sin 2αβγ++=; ③(了解)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1AC 与过顶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则2 2 2 cos cos cos 2αβγ++=,2 2 2 sin sin sin 1αβγ++=.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经典例题(教师讲义打印一份)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一.课标要求: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二.命题走向 近些年来在高考中不仅有直接求多面体、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问题,也有已知面积或体积求某些元素的量或元素间的位置关系问题。即使考查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问题,也常以几何体为依托.因而要熟练掌握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的求积公式.同时也要学会运用等价转化思想,会把组合体求积问题转化为基本几何体的求积问题,会等体积转化求解问题,会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会运用“割补法”等求解。 由于本讲公式多反映在考题上,预测2016年高考有以下特色: (1)用选择、填空题考查本章的基本性质和求积公式; (2)考题可能为:与多面体和旋转体的面积、体积有关的计算问题;与多面体和旋转体中某些元素有关的计算问题; 三.要点精讲 1.多面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侧棱长。 2.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12 上、下底面半径,R 表示半径。 四.典例解析 题型1: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例1.一个长方体全面积是20cm 2,所有棱长的和是24cm ,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 解: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对角线长分别为xcm 、ycm 、zcm 、lcm 依题意得:?? ?=++=++24 )(420)(2z y x zx yz xy )2()1(

由(2)2得:x 2+y 2+z 2+2xy+2yz+2xz=36(3) 由(3)-(1)得x 2+y 2+z 2=16 即l 2=16 所以l =4(cm)。 点评:涉及棱柱面积问题的题目多以直棱柱为主,而直棱柱中又以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多被考察。我们平常的学习中要多建立一些重要的几何要素(对角线、内切)与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例2.如图1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B=5,AD=4,AA 1=3,AB ⊥AD ,∠A 1AB=∠A 1AD= 3 π。 (1)求证:顶点A 1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O 在∠BAD 的平分线上; (2)求这个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图1 图2 解析:(1)如图2,连结A 1O ,则A 1O ⊥底面ABCD 。作OM ⊥AB 交AB 于M ,作ON ⊥AD 交AD 于N ,连结A 1M ,A 1N 。由三垂线定得得A 1M ⊥AB ,A 1N ⊥AD 。∵∠A 1AM=∠A 1AN , ∴Rt △A 1NA ≌Rt △A 1MA,∴A 1M=A 1N , 从而OM=ON 。 ∴点O 在∠BAD 的平分线上。 (2)∵AM=AA 1cos 3 π =3×21=23 ∴AO=4 cos πAM =223 。 又在Rt △AOA 1中,A 1O 2=AA 12 – AO 2=9- 29=2 9, ∴A 1O= 223,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2 2 345? ?=V 230=。 题型2:柱体的表面积、体积综合问题 例3.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6,3,2,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 ) A .2 3 B .3 2 C .6 D . 6 解析:设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边长分别为a =1,b = 2,c =3,则对角线l 的长为

3立体几何综合大题讲义

立体几何 【典型例题】 题型一、线面平行 例1、(2012?山东)如图,几何体E-ABCD是四棱锥,△ABD为正三角形,CB=CD,EC⊥BD. (Ⅰ)求证:BE=DE; (Ⅱ)若∠BCD=120°,M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DM∥平面BEC 变式1:(2013?枣庄二模)一多面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如图所示,它的正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侧视图为矩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尺寸如图所示)直观图中的平面BEFC水平放置. (1)求证:AE∥平面DCF; 变式2:(2013?潍坊一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D∥BC,AD=6,BC=4,AB=2,点E、F分别在BC、AD上,EF∥AB.现将四边形ABEF沿EF折起,使平面ABCD⊥平面EFDC,设AD中点为P. (I )当E为BC中点时,求证:CP∥平面ABEF (Ⅱ)设BE=x,问当x为何值时,三棱锥A-CDF的体积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例2、(2010?湖南)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 (Ⅰ)求直线BE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Ⅱ)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2013?广州三模)如图,在等腰梯形PDCB中,PB∥CD,PB=3,DC=1,PD=BC=2,A为PB边上一点,且PA=1,将△PAD沿AD折起,使平面PAD⊥平面ABCD. (1)求证:平面PAD⊥平面PCD. (2)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截面AMC把几何体分成的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V PDCMA:V M-AC B=2:1,若存在,确定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判断AM是否平行于平面PCD. 练习1、(2013?宁德模拟)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1ADD1BCC1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AA1∥BB1∥CC1,AA12AB=2AA1=CC1=DD1=4,且AA1⊥底面ABCD. (Ⅰ)求证:A1B∥平面CDD1C1; (Ⅱ)求多面体A1ADD1BCC1的体积V. 2、(2013?聊城一模)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90°,平面PAD⊥平面ABCD,PA=BC=1,PD=AB=2,E、F分别为线段PD和BC的中点 (I)求证:CE∥平面PAF; (Ⅱ)求三棱锥P-AEF的体积.

高考数学讲义空间几何体.知识框架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与三 视图 要求层 次 重难点 柱、锥、台、球及其简 单组合体 A 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 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 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 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 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 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 图. 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 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 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 等不作严格要求). 三视图 B 斜二测法画简单空间 图形的直观图 B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球、棱柱、棱锥的表面 积和体积 A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 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高考要求 模块框架 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 1.几何体 只考虑形状与大小,不考虑其它因素的空间部分叫做一个几何体,比如长方体,球体等. 2.构成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⑴几何中的点不考虑大小,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L ,,来命名; ⑵几何中的线不考虑粗细,分直线(段)与曲线(段);其中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一般 用一个小写字母a b l L ,,或用直线上两个点AB PQ L ,表示; 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 ⑶几何中的面不考虑厚薄,分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 D C B A α 其中平面是一个无限延展的,平滑,且无厚度的面,通常用一个平行四边形表示,并把它想象成无限延展的; 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L ,,来命名, 或者用表示它的平面四边形的顶点或对角顶点的字母来命名,如右图中,称平面α,平面ABCD 或平面AC ; 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 3.用运动的观点理解空间基本图形间的关系 在几何中,可以把线看成点运动的轨迹,点动成线; 把面看成线运动的轨迹,线动成面; 把几何体看成面运动的轨迹(经过的空间部分),面动成体. 4.从长方体实例看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如图的长方体通常记为ABCD A B C D ''''-, D'C'B'A' D C B A 它有六个面(即围成长方体的各个矩形),十二条棱(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八个顶点(棱与棱的公共点). 看长方体的棱:AA BB CC DD ''''∥∥∥,AB AB ''L ∥; AA AB AB BC '⊥⊥L , (AA '与BC 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引出两条直线的一种新关系:异面) 看长方体的面:平面ABCD 平行于平面A B C D '''',平面ABBA ''平行于平面DCC D ''L 棱'A A 垂直于底面ABCD ,棱AB 垂直于侧面BCC B ''L 5.截面 一个几何体和一个平面相交所得的平面图形(包括它的内部),叫做这个几何体的截面,如图. 知识内容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讲义

高 二 年级 数学 学科 一、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坐标运算 1.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给定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和向量a ,且设i 、j 、k 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则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a xi y j zk =++ ,则称有序实数组{,,}x y z 为 向量a 的坐标,记着p = . 2.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若123(,,)a a a a = ,123(,,)b b b b = ,则112233(,,)a b a b a b a b +=+++ , 112233(,,)a b a b a b a b -=--- ,123(,,)()a a a a R λλλλλ=∈ , (2)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12121(,,)AB x x y y z z =--- .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2.数量积:即 ?=332211b a b a b a ++ 3 .夹角:cos ||||a b a b a b ??==? 4.模长公式:若123(,,)a a a a = ,则||a == . 5.平行与垂直: 112233//,,()a b a b a b a b R λλλλ?===∈ 00332211=++?=??⊥b a b a b a 6.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 则||AB == , 或,A B d = 【典型例题】例1 如图,空间四边形OABC 中,,OA a OB b == , OC c = ,点M 在OA 上,且OM =2MA ,点N 为BC 的中点,则MN = .

立体几何123-讲义

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重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化归能力和计算能方.呈现的形式考查线线、线面和面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和证明,其中的计算和证明既可以从定义和定理的角度给出分析求解,也可以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给出计算和证明, 常用方法如下:(思维导图) 1.空间中翻折与展开问题 (1)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搞清翻折前后哪些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改变,哪些不变,抓住翻折前后不变的量,充分利用原平面图形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把平面图形翻折后,经过恰当连线就能得到三棱锥、四棱锥,从而把问题转化到我们熟悉的几何体中解决. (3)涉及多面体侧面的问题,常常将侧面展开,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加以解决. 2.空间位置关系的探索性问题 解决探究某些点或线的存在性问题,一般方法是先研究特殊点(中点、三等分点等)、特殊位置(平行或垂直),再证明其符合要求,一般来说是与平行有关的探索性问题常常寻找三角形的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 3.用函数的观点分析处理“动点型”问题 涉及空间几何量中的角、距离、面积和体积的范围或最值,通常用函数方法分析处理, 4.利用空间向量解题 利用空间向量解题一般步骤为:(1)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出相关点的坐标.(3)写出向量坐标.(4)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5)转化为几何结论. (2)如右上图,正三棱锥A-BCD的底面边长为n,侧棱长为2a,过B作与侧棱AC、AD分别交于E、F两点的截面△BEF,则此截面周长的最小值为 (3)如下图,四边形ABCD和ADPQ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在线段PQ上,E、F分别为AB、BC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为,则cos 的最大值为

(完整版)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总结+讲义+练习),推荐文档

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 在立体几何中,某些点、线、面依一定的规则运动,构成各式各样的轨迹,探求空间轨迹与求平面轨迹类似,应注意几何条件,善于基本轨迹转化.对于较为复杂的轨迹,常常要分段考虑,注意特定情况下的动点的 位置,然后对任意情形加以分析判定,也可转化为平面问题.对每一道轨迹命题必须特别注意轨迹的纯粹性与 完备性. 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一般是指有关距离的最值、角的最值或面积的最值的问题.其一般方法有: 1、几何法:通过证明或几何作图,确定图形中取得最值的特殊位置,再计算它的值; 2、代数方法:分析给定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选取适当的自变量及目标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 的单调性、有界性,以及不等式的均值定理等,求出最值. 轨迹问题 【例1】如图,在正四棱锥S-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P 点在侧面△ SCD 内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PE ⊥AC.则动点P 的轨迹与△SCD 组 成的相关图形最有可能的是( ) A.B.C. 解析:如图,分别取CD、SC 的中点F、G,连结EF、EG、FG、BD.设AC 与BD 的交点为O,连结SO,则动点P 的轨迹是△SCD 的中位线FG.由正四棱锥可得SB⊥AC,EF⊥AC.又∵EG∥SB ∴EG⊥AC ∴AC⊥平面EFG, ∵P∈FG,E∈平面EFG, ∴AC⊥PE. 另解:本题可用排除法快速求解.B 中P 在D 点这个特殊位置,显然不满足PE ⊥AC;C 中P 点所在的轨π 迹与CD 平行,它与CF 成4角,显然不满足PE ⊥AC;D 于中P 点所在的轨迹与CD 平行,它与CF 所成的角 为锐角,显然也不满足PE ⊥AC. 评析:动点轨迹问题是较为新颖的一种创新命题形式,它重点体现了在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知识交汇处 设计图形.不但考查了立体几何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又能巧妙地考查求轨迹的基本方法,是表现最为 活跃的一种创新题型.这类立体几何中的相关轨迹问题,如“线线垂直”问题,很在程度上是找与定直线垂直的 平面,而平面间的交线往往就是动点轨迹. 【例2】(1)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 B1C1D1中,E、F、G、H 分别是CC1、C1D1、DD1、D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点M 在四边形EFGH 及其内部运动,则M 满足时,有MN∥平面B1BDD1. (2)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P 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上运动,且总保持AP⊥BD1,则动点P 的轨迹是线段B1C . (3)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 分别是棱A1B1,BC 上的动点,且A1E=BF,P 为EF 的中点,则点P 的轨迹是线段MN(M、N 分别为前右两面的中心). (4)已知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的侧面BCC1B1上到点A 距离为的点的集合形成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的形状是,它的长度是. A (1) C1 A E C (2) 1 A1 (3) 1 C1 A C (4) 若将“在正方体的侧面BCC 1 B1上到点A 距离为的点的集合”改为“在正方体表面上与点A 距离为的 点的集合”那么这条曲线的形状又是,它的长度又是. B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之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讲义及练习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一、基本内容 1.面面平行的判定 文字 图形 几何符号 简称 判定定理1 ( 判定定理2 ] 2.面面平行的性质 文字 图形 " 几何符号 简称 性质定理1 , 性质定理2 [ 二、例题 1.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1)求证:平面A 1BD ∥平面B 1D 1C ; (2)若E 、F 分别是AA 1,CC 1的中点,求证:平面EB 1D 1∥平面FBD . 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是AB 、AD 、11C D 的中点. * 求证:平面1D EF ∥平面BDG . A A B 1 C 1 C D 1 D G , F

F E " B A P C 3.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PA ⊥平面ABCD , E 是PC 中点,F 为线段AC 上一点. (Ⅰ)求证:EF BD ⊥; (Ⅱ)试确定点F 在线段AC 上的位置,使EF PBD 4. 在四棱锥P ABCD 中, AB CD AB AD 4,22,2AB AD CD PA ABCD 4PA / (Ⅰ)设平面 PAB 平面 PCD m =,求证: CD m BD ⊥PAC Q PB QC PAC 33PQ PB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90ABD ∠?, EB ⊥平面ABCD , EF//AB ,2AB=,=1EF ,=13BC ,且M 是BD 的中点. (Ⅰ)求证://EM 平面ADF ; (Ⅱ)在E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PD ∠最大 & 若存在,请求出CPD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6.如图,矩形ABCD 中,3AB =,4=BC .E ,F 分别在线段BC 和AD 上,EF ∥AB ,将矩形ABEF 沿EF 折起.记折起后的矩形为MNEF ,且平面⊥MNEF 平面ECDF . (Ⅰ)求证:NC ∥平面MFD ; (Ⅱ)若3EC =,求证:FC ND ⊥; (Ⅲ)求四面体NFEC 体积的最大值. ? 7 如图1,在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P 分别为AB ,AC ,BC 上的点,且满足 P D C B A C A F E B M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