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中氮的测定(精)

尿素中氮的测定(精)
尿素中氮的测定(精)

序号 1 2 3

尿素的总质量

氢氧化钠初读数

氢氧化钠末读数

V(氢氧化钠)

N的含量

相对误差

S

计算T

查表后的T (置信

界限为95%)

N的含量

尿素中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氮含量,掌握简洁地定的原理。

2.学会铵根离子的强化,掌握是系统消化系统。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尿素是有机碱,不能被强酸直接滴定,需要先消化。

尿素的消化尿素是有机碱。Kb=1.3* ,不满足弱碱被直接滴定的条件,可用浓硫酸将其转化为l硫酸铵。

尿素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硫酸铵,过量的硫酸依甲基红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到黄色。

铵根是弱酸,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要把弱酸强化

弱酸的强化铵根是一个弱酸可用甲醛将其转化,一反应式见书上,由于生成的是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为8.7,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溶液中有两种指示剂,在滴定前溶液为红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随着溶液氢离子的减少,颜色的变化顺序依次为红-橙(第一次)——黄——金黄色(第二次),第一次出现金黄时未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甲基红的颜色变化,待过纯黄后,再出现第二次金黄色时,已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酚酞的颜色变化。

铵盐与甲醛的反映在室温中进行的较慢,加甲醛后,需放置几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250ml烧瓶三个,50ml滴定管,称量瓶,干燥器,量筒,250ml容量瓶

主要试剂: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甲醛溶液,尿素试样

实验步骤:准确称量尿素试样0.5~0.6g于100ml烧杯中,加入6ml 浓硫酸,盖上表面皿。在通风处中缓缓加热,当有密集的CO2溢出时,移走煤气灯,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冒出时,用大火加热至冒出的浓白烟又变稀时再加热2min.,在通风厨中冷却。吹洗表面皿和杯壁,加30ml纯水稀释,稍冷后完全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准确移取25.00ml试剂三份,分别加3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2mol/l,后用0.1mol/l的NaoH 溶液中和过剩的硫酸至纯黄。取30ml的甲醛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醛与铵盐反应后生成的含H 化合物)至微红色,在中和好的消化液中,加入10ml甲醛溶液,充分摇动,放置五分钟。加入五滴1%的酚酞指示剂,溶液由红色至金黄色,至纯黄,最后到金黄色即为终点。

思考题:中和硫酸过程中氢氧化钠的两是否要准确控制?若不足或过量时对实验结果由和影响?

要准确控制,不足时氢氧化钠消耗偏大,实测出单的含量偏高,反之,过量则偏低。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尿素试样测定前的消化方法。

2.学习以甲醛强化间接法测定尿素中的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尿素CO(NH2)2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NH4)2SO4,过量的H2SO4以甲基红作指示剂,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到黄色。

(NH4)2SO4为强酸弱碱盐,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氮量,但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 a=5.6×10-10),故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甲醛法是基于铵盐与甲醛作用,可定量地生成六次甲基四胺盐和H+,反应式如下:

4NH+4+6HCHO=(CH2)6N4H++6H2O+3H+

由于生成的(CH2)6N4H+(K a=7.1×10-6)和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生成的

(CH2)6N4是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8.7,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呈现微红色即为终点。

铵盐与甲醛的反应在室温下进行较慢,加甲醛后,需放置几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50mL碱式滴定管,100mL烧杯,100mL量筒,电炉,250.00mL容量瓶,250mL 锥形瓶。

2.试剂:

(1)NaOH溶液(0.1 mol·L-1)

(2)酚酞指示剂(2g·L-1乙醇溶液)

(3)甲醛溶液(200g·L-1)

(4)邻苯二甲酸氢钾(KHC4H8O4)基准试剂

(5)尿素试样

四、实验步骤

1.甲醛溶液的处理

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的甲酸(甲醛受空气氧化所致),应将其除去,否则会产生误差。处理方法如下:取原装甲醛上层清液于烧杯中用水稀释一倍,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甲醛溶液呈淡红色。

2.试样中含氮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尿素试样1g左右于100mL干燥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6mL浓硫酸。盖上表面皿,小火加热至无二氧化碳出现,即溶液中无气泡后,继续用大火加热1~2min,冷却至室温,用洗瓶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壁。用30mL蒸馏水稀释,并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上述试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NaOH溶液中和游离酸,先滴加2 mol·L-1NaOH溶液,将试液中和至溶液的颜色稍微变淡,再继续用0.1 mol·L-1NaOH中和至红色变为纯黄色。然后,加入10ml(1+1)甲醛溶液,充分摇匀,放置5min 后,加5滴酚酞溶液,用0.1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纯黄色变为金黄色即为终点。根据所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尿素中N的质量分数。

五、注意事项

甲醛常以白色聚合状态存在(多聚甲醛),是链状聚合体的混合物。甲醛中含少量的聚甲醛不影响测定结果。

六、思考题

1.NH4NO3、NH4HCO3中的含氮量能否用甲醛法测定?

2.用NaOH标准溶液中和尿素样品中的游离酸时,能否选用酚酞为指示剂?为什么?

3.中和过量的H2SO4,加入NaOH溶液的量是否要准确控制?过量或不足对结果有何影响?加入的碱量是否要记录?

4.滴定开始,溶液颜色变化为红色→金黄色→纯黄色→金黄色,是哪种指示剂在起作用?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精)

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 核心提示: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 摘要:概述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土壤全氮、无机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水解氮、酰胺态氮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自施肥、生物固氮、雨水和灌溉水,后二者对土壤氮贡献很小,施肥是耕作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而自然土壤的氮素主要来自生物固氮。 土壤含氮量受植被、温度、耕作、施肥等影响,一般耕地表层含氮量为0.05%~0.30%,少数肥沃的耕地、草原、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氮量在 0.50%~0.60%以上。我国土壤的含氮量,从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减少。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氮素,无论是化学肥料,还是有机肥料,都可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相互转化。 1 土壤全氮的测定 1.1 开氏法 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全氮的测定方法不断改进,提出了许多新方法,主要有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高氯酸-硫酸消化法、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但开氏法目前仍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此法容易掌握,测定结果稳定,准确率较高。 开氏法测氮的原理为:在盐类和催化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使有机氮分解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硝态氮)。含有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

科普一下: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科普一下: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发表时间:2019-12-04T11:09:47.143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作者:徐登波 [导读]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 610041 我国经济建设以来,医疗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中医学检验技术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成为临床诊断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不但能够使临床工作顺利开展,而且对患者疾病情况实施全面的测定,为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与工作压力逐渐增加,肾病发生率逐年提升,主要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对疾病实施有效评价,以此能够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尿素与尿素氮为例,首先阐述尿素氮与尿素的临床检验与尿素氮临床检验意义,而后对尿素氮检验使用与常见问题进行探究,最后着重探讨尿素在临床中的使用与两者之间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检验方法的正确使用,这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加大促进作用。 一、尿素氮与尿素的临床检验 在对患者肾功能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尿素临床检验在其中较为重要,但是因传统书籍中把尿素编写为尿素氮,导致临床医生在对两者检验区别与分析的过程中,很难对两者有全面的理解,致使无法深入分析尿素氮与尿素检验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这对临床科学判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肾功能患者诊断正确性,需要对尿素氮与尿素临床检验进行深入分析与应用,这提供患者治疗效果,恢复肾功能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尿素氮临床检验意义 在对尿素氮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会出现数值增高的情况,这在较大程度上与肾前性少尿、肾功能损伤以及摄入过多等因素有关。此外,在对尿素氮进行临床检验期间,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检验报告很难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准确反应,这就需要通过化验单实施针对性判断,以此对患者实际病情与病情发展得出有效结论。除此之外,还需要采用科学的临床检验方法,能够为尿素氮数值的有效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也是提高治疗方法疗效的重要标准。尿素氮数值降低在检验的过程中也时有发生,主要是与患者怀孕、肝脏功能等因素有较大关系,若出现数值降低的情况,应当对肝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此进行全面分析,以此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这对疾病治疗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三、尿素氮检验使用分析 1、尿素氮检验使用 目前我国临床在对尿素氮检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正常值为3.3 mmol/L-6.0mmol/L之间为正常,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准确判断,由此可以看出尿素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尤为重要。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痛风检验实施评定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血尿素氮检测方法,在检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近期饮食情况、身体状况以及服用药物类型等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为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对检验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的有效降低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在对尿素氮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分析,能够为患者临床诊断与针对性治疗提供有利的数据依据。 2、尿素氮临床检验常见问题 我国尿素氮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抗凝剂使用不当、稳定性差以及NADH不足等问题,所以需要对患者临床实际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法,不但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而且还可为检验准确性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但是,因尿素氮中NADH稳定性相对较差,并且易被氧化,根据目前医疗技术很难对此问题进行解决,这就需要在检验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检测偏差进行纠正,以此确保将偏差降至最低,可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尿素氮临床医学检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四、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使用 尿素与尿素氮之间能够相互转换,并且有固定的转换公式:mg/dL尿素氮0.0357=mmol/L尿素。尿素在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与尿素氮之间需要进行转换,在转换的过程职工能够通过计算来完成,但是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不能只通过简单计算对尿素实施有效检验,其中与尿素氮检验相比较为全面,并且在此基础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针对患者疾病情况收集评价信息。目前,尿素医学临床检验一般情况下采用尿素酶方法与直接方法实施有效测定,其中直接方法是通过尿素与相关试剂之间的有效作用,而对肾功能测定的方法主要使用二乙酰胯方法,尿素酶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尿素转换成氨,再实施测定的一种方法,两者方法相比,直接方法在检测的过程中相对简单,并且在此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是在检验期间加热环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味,对检验过程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被尿素酶替代。尿素酶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并且反应专一,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缺点是检测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并且会受到氨的影响。这就需要在临床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检测方法。在检测的过程中,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检测准确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临床医师进行准确诊断提供有利依据。 五、正确选择尿素与尿素临床检验方法 尿素氮与尿素两种临床检验方法在检验期间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检测期间对影响因素与实际检测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此外,检验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并且检验方法选择完成后需要对患者实际疾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此基础上对医院医疗技术进行分析,针对性选择制备检测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与试剂,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以此避免因一些材料与试剂存放不正确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除此之外,检验工作人员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偏差与

实验五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血清中尿素在氨基硫脲存在下,与二乙酰一肟在强酸溶液中共煮时,可生成双乙酰和尿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二嗪衍生物),其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尿素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得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由于反应在强酸中进行,所产生的羟胺是干挠物质,所以必须用氧化剂将其氧化除去。 在呈色反应中产生的有色复合物对光不稳定.加入氨基硫脲可增加其稳定性,还可提高尿素与双乙酰反应的灵敏度。 二.实验操作 取试管3支,注明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按下表操作 54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三.计算

血清尿素氮(mmol / L )=——————— X 17.85 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 正常值参考范围3.57~14.28mmol /L 四.临床意义 血液中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 胆红素及氨等。其中尿素含量约占l /3~1/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通过肾脏排出,故测血清尿素氮可作为检测肾脏功能的试验,并且其增高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 五.试剂 1.尿素氮试剂:蒸馏水lOOml ,浓硫酸44ml ,85%磷酸66ml ,冷却至室温后,加氨基硫脲50mg ,硫酸镉(3CdSO 4·8H 2O)2g ,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 2.20g /L 二乙酰一肟试剂:称取二乙酰一肟20g ,加入蒸馏水约900ml ,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3.尿素氮标准贮存液(357mmol /L):称取尿素1.072g 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 。 4.尿素氮标准应用液(17.85mmol /L);取贮存液5ml ,加蒸馏水至100ml 。

尿素合成中缩二脲含量的测量及控制

第一章尿素 1.1 尿素简介 尿素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了生产多种复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新鲜人粪中含尿素0.4%。尿素产量约占我国目前氮肥总产量的40%,是仅次于碳铵的主要氮肥品种之一。尿素作为氮肥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尿素含氮量高(45%~46%),用途广泛和工业流程的不断改进,世界各国发展很快。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中型尿素厂。1986~1992年,我国尿素产量均在900万吨以上。目前占氮肥总产量的40%。 尿素分子式是CO(NH2)2,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1]。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工业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学反应如下: 2NH3+CO2→NH2COONH4→CO(NH2)2+N2O 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目前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血清尿素氮BUN谷氨酸脱氢酶测定法作业指导书

血清尿素氮BUN谷氨酸脱氢酶测定法作业指导书 1.实验原理 脲酶-谷氨酸脱氢酶(Urease-GLDH)连续监测法。尿素被脲酶水解产氨。在NADH的存在下,氨和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NADH同时被氧化成NAD+。NADH的减少和样品中尿素浓度成正比。本法是连续监测法。 脲酶 尿素+ 2H2O 2 NH4++ 2 HCO3- 谷氨酸脱氢酶 NH4++α-酮戊二酸+NADH L-谷氨酸+NAD++H2O 2 标本: 2.1 病人准备:血清无特殊要求。要留取24小时尿样。 2.2 类型:血清、血浆(不可使用肝素铵)、新鲜尿液。无溶血和凝块的血清,如果必须使用血浆,建议使用

无铵离子的抗凝血剂,如EDTA和肝素钠。用新鲜尿液作样品时,用蒸馏水作1:100稀释。 3. 标本存放:血清或血浆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1年。尿液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1个月。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 6.1 试剂:申能尿素测定试剂盒(142 3107170 1 试剂1:6×64ml+试剂2:6×16ml) 6.1.1 试剂组成 试剂1: Tris缓冲液pH7.8 120mmol/L α-酮戊二酸7mmol/L ADP 0.6mmol/L 谷氨酸脱氢酶≥1000U/L

脲酶≥6000U/L 试剂2: NADH 0.25mmol/L 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 试剂保存于2~25℃,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此试剂为体外诊断用。不要入口,吞下有害。保护剂为叠氮钠,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与下水管中的铅反应形成爆炸性化合物,即使只含有少量的叠氮钠,如果排向下水道请用大量的水冲洗。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6.2 校准品:使用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 U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

实验2 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 可参考《分析化学》P170

实验二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请同学们参考《分析化学实验》P170-172页的实验内容 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碱标准溶液一般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掌握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 (二)原理 碱标准溶液常用氢氧化钠来配制。氢氧化钾一般并不优于氢氧化钠,而且价格高,因此仅在个别特殊情况下使用。 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的CO2和水分,因此碱标准溶液不能直接配制,而必须用标定法。 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CO2,以及水中溶解的CO2,使配得的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含有碳酸盐的标准碱溶液,将使滴定反应复杂化,甚至使测定发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应配制不含碳酸盐的碱溶液: 1. 取1份纯净的NaOH,加入1份水,搅拌使之溶解,配制成50%的NaOH浓溶液(约14.5mol·L-1)。在此溶液中,碳酸钠几乎不溶解。待碳酸钠沉降下来之后,吸取上层清液,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2. 1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加入1~2mL20%BaCl2溶液,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静置过夜,待碳酸钡完全沉淀后,将上层清液转入另一试剂瓶中,塞好备用。 苛性碱标准溶液侵蚀玻璃,最好用塑料瓶贮存。在一般情况下,可用玻璃瓶贮存碱标准溶液,但须用橡皮塞。浓NaOH溶液和NaOH标准溶液在存放过程中要密封。因此,常安装虹吸管和钠石碳管(如图4-2),以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时,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草酸等作基准物质,亦可用标准酸溶液与之比较以进行间接标定。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标定氢氧化钠时,反应如下: KHC8H4O4 + NaOH == NaKC8H4O4 + H2O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pH值约9.1,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易得到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容易保存。 (三)试剂

实验十三血清尿素氮测定(脲酶—Berthelot比色法)

实验十三血清尿素氮测定(脲酶—Berthelot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血液尿素氮(BUN)在人体营养学上的生理学意义及其在代谢上的重要性。 2 掌握血液尿素氮测定方法及721分光光度计或AT648半自动生化多用仪的使用方法和现代生化检测试剂盒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分解生成氨。在碱性条件下,经次氯酸氧化生成的氯胺与苯酚被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生成蓝色的靛酶。其反应式为: CH2NH2N尿素O+HOH脲酶NH3彩+CHOH2N氨基甲酸O-2NH3+CO2 氨 NH3+OCl-NH2Cl+OH- 次氯酸氨胺催化剂 NH2Cl+OH+OH-Cl-+H2O+HONH2 苯酚P胺基苯酚 HONH2+OH-+O2==N——O-+H2O 酚靛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1) AT648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 (2) 4孔恒温水浴锅1个; (3)振动摇床1台。 2 分组及仪器2人一组,每组仪器包括: (1)试管架1个; (2) 2ml试管10个; (3) 20μl微量加样器1个; (4) 1ml移液管1个; (5) 5ml移液管2个; (6)吸耳球1个; (7)搪瓷盘1个; (8)微量加样滴头; (9)吸水纸。 3 本试剂盒内含5种试剂: (1)脲酶(冻干) 2瓶 (2) pH 8.0缓冲液: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和磷酸氢二钾组成 1×46ml (3)显色剂Ⅰ:由苯酚和亚硝基铁氰化钠组成 1×225ml (4)显色剂Ⅱ:由氢氧化钠和安替福民组成 1×225ml (5)尿素氮标准液(20mg/dl) 2×2ml 四、实验步骤 1 血清 (1)取脲酶一瓶,用23.0ml pH 8.0缓冲液溶解。 (2)于一系列试管中,按下表加入各溶液。表131系列反应管中所加溶液的量 空白管标准管样品管样品(μl)——20标准液(μl)—20—酶液(μl)0.50.50.5 (3)于37℃水浴中保温15min,然后各管分别加入显色剂Ⅰ和显色剂Ⅱ各2.5ml。 (4)再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于721分光光度计/ AT648半自动生

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检测及在营养管理中的意义及原因分析

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检测及在营养管理中的意义 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检测及在营养管理中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将牛奶中尿素氮的含量的检测作为其牛群改良计划(DHI)中必备的检测指标。MUN检测比检测血液中尿素氮更加容易和廉价。 一些研究表明,当乳中尿素N的量低于19mg/100ml时,牛的受胎率可以增加20%。很显然,当MUN>19mg/100ml时,子宫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 MUN含量过低通常表明日粮蛋白质缺乏。另外,日粮中非降解蛋白量过高会造成MUN浓度过低。 当日粮中可降解蛋白量过低,日粮蛋白质在瘤胃中消化受阻,会导致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和产奶量的下降。乳蛋白量过低通常由于MUN过低,NSC采食量下降和日粮非降解蛋白含量有关。所以,检测MUN的含量对于更为准确地平衡日粮,提高乳蛋白量和提高繁殖效率都具有主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多数牛群不需要每个都测定MUN,测定MUN的最佳时机是当日粮发生显著的变化以后,如使用新的饲料原料,精料饲喂量过多,初始测定需要决定正常的或者典型的MUN范围。 牛群需要按照产奶的阶段分为4组,产奶期<50天;产奶期50天-100天;产奶期101天-200天;产奶期>200天。产奶期<50天的牛测定MUN对决定产奶高峰期的营养计划至关重要。产奶50天-100天的牛测定MUN的意义,在于看是否受胎率会受到影响,对于产奶101天-200天的牛群,测定MUM主要是观察是否日粮蛋白质的摄入量会影响产奶量。对于200天以上产奶的牛,如果MUN过高,表明日粮蛋白质部分被浪费。理想的范围为14mg-18mg/100ml。如果MUN超出正常的较为理想的范围,可重新对配方进行评估和调整。为了确保蛋白质不会成为产奶的限制因素,MUN值最好接近正常值的上限(18mg/100ml)。 影响牛奶尿素氮的饲料、饲养因素 1、泌乳牛的日粮中,日粮总粗蛋白水平过高,与此相对应的日粮干物质的单位能量浓度过低,由此形成奶牛的日粮出现能氮失衡,造成多余的氨被浪费。 比如,初产牛日粮干物质,单位能量浓度低于1.6兆卡/公斤,高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单位能量浓度,低于1.7兆卡/公斤。 初产牛的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20%,高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18%,低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17.5%,都可能造成牛奶尿素氮超标。 2、饲喂了过多的瘤胃降解蛋白和可溶性蛋白,或者两者都有。即使日粮的总蛋白只是正常的,也有可能造成牛奶尿素氮升高。 3、如果奶牛发生了瘤胃酸中毒,瘤胃微生物随之减少,微生物蛋白也会降低,而氨则不能被瘤胃微生物扑捉,从而使大量的氨进入了血液,由此奶牛血液中的PH值升高,牛奶尿素氮也将相应升高。

氮肥中氮含量的测定—氨态氮的测定方法电子教案(精)

相关知识 依据国家标准GB/T8572-2010复合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知识点:肥料中氮的测定方法 1、氨态氮的测定 (1)酸量法(碳酸氢铵和氨水) ①方法原理:试液与过量的硫酸标准滴定溶液作用,加热煮沸5min ,冷却后加2d 混合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返滴定剩余硫酸,由硫酸标准溶液的量和消耗量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求出氨态氮的含量。反应如下: 2NH 4HCO 3+H 2SO 4=(NH 3)2SO 4+2CO 2↑+2H 2O 2NaOH +H 2SO 4(剩余)=Na 2SO 4+2H 2O ②结果计算: 试样中氮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③方法讨论 此方法适用于碳酸氢铵、氨水中氮含量的测定。 迅速精确称量试样,立即将试样用水洗入已盛有已知浓度硫酸溶液的锥形瓶中,使试样完全溶解反应。 (2)蒸馏后滴定法 ①方法原理:样品与过量强碱溶液作用,然后从碱性溶液中蒸馏出的氨,用过量的硫酸标准溶液吸收,以甲基红或甲基红-亚甲基蓝乙醇溶液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返滴定至终点。由硫酸标准溶液的量和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量,求出氨态氮的含量。 NH 4++OH -=NH 3↑+H 2O 2NH 3+H 2SO 4=(NH 4)2SO 4 2NaOH +H 2SO 4(剩余)=Na 2SO 4+2H 2O ②结果计算: 计算试样中的含氮量同酸量法 ③方法讨论 此方法适用于含铵盐的肥料和不含受热易分解的尿素或石灰氮之类的肥料的测定。 蒸馏后滴定法操作过程相对繁琐,但测定结果准确,使用范围广,常用作仲裁分析。 (3)甲醛法 氨态氮 强酸的铵盐 甲醛法 强碱分解-蒸馏法 氨水或弱酸的铵盐:返滴定法

尿素软膏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尿素软膏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首都医药1999年第2期第6卷药检技术 作者:姜厚德 单位: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卫生院(237331) 关键词:尿素;非水滴定;含量测定 摘要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尿素软膏中尿素含量,并用B.P法作比较,二者测定结果较接近,用于测定自制尿素软膏的尿素含量也全部合格。此法关键是用醋酐增强了尿素的碱性而使滴定终点突跃明显;加入苯溶解凡士林,排除了在测定过程中的干扰。 尿素(Urea)为脱水药,作用与山梨醇相似,外用可抗菌、止痒及软化角质。尿素软膏为皮肤科常用制剂。英国药典(BP)和美国药典(USP)对尿素的制剂和原料的含量测定均采用凯氏定氮法,当测定软膏时,常因基质的突然沸腾而导致失败。笔者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尿素软膏中尿素的含量,取得较好效果。 1实验依据 由于尿素是极弱的碱(Kb=1.5×10-14),在水和冰醋酸中都不能进行滴定,为增强滴定突跃,故采用增强尿素的碱性以便直接滴定。 2试药和仪器 尿素、高氯酸、盐酸、醋酐均为AR;25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厂),S648型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医疗器械七厂)。 3方法和结果 3.1通过多次筛选和实验,取能实现明显滴定终点突跃的醋酐-苯(1∶1v/v)为溶媒。 3.2准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尿素5份,用电位滴定法,甘汞电极和玻璃电极分别为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加结晶紫指示液3滴,用0.1mol HClO4液滴定,经酸度计测量加入不同体积时所对应的电位值,画表求得△E/△V的最大值为400mv,5份供试品的终点颜色均为刚转黄色。

3.3精密称取15%尿素软膏0.5g,加入醋酐-苯10ml,置水浴上加热并振摇使溶解,放冷,加入结晶紫指示液3滴,用0.1mol HClO4液滴定至恰显黄色,并将结果用空白校正,即得(每1mol/ml hClO4液和0.006006g的CH4NO相当)。 3.4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尿素8份,各用4份分别以B.P法和本法测定,平均含量分别为98.40%和98.47%,比较接近一致。 3.5回收率测定: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尿素约75mg,加入凡士林0.5g,按本法进行,以B.P法测得的含量98.4%为标准,计算称取量中含尿素的量。计算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03%。再用本法对本院制剂室自制的15%尿素软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全部合格。 4讨论 4.1本法为利于溶解凡士林及作为惰性溶媒,故加入苯。 4.2加入醋酐旨在提高尿素的碱性,因为醋酐含乙酰阳离子〔(CH3CO)3+O〕,比醋酸含质子〔CH3COOH2+〕的酸性更强。 4.3非水滴定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适合医院制剂室作为中间品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尿素中氮的测定

序号 1 2 3 尿素的总质量 氢氧化钠初读数 氢氧化钠末读数 V(氢氧化钠) N的含量 相对误差 S 计算T 查表后的T (置信 界限为95%) N的含量 尿素中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氮含量,掌握简洁地定的原理。 2.学会铵根离子的强化,掌握是系统消化系统。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尿素是有机碱,不能被强酸直接滴定,需要先消化。 尿素的消化尿素是有机碱。Kb=1.3* ,不满足弱碱被直接滴定的条件,可用浓硫酸将其转化为l硫酸铵。 尿素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硫酸铵,过量的硫酸依甲基红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到黄色。 铵根是弱酸,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要把弱酸强化 弱酸的强化铵根是一个弱酸可用甲醛将其转化,一反应式见书上,由于生成的是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为8.7,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溶液中有两种指示剂,在滴定前溶液为红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随着溶液氢离子的减少,颜色的变化顺序依次为红-橙(第一次)——黄——金黄色(第二次),第一次出现金黄时未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甲基红的颜色变化,待过纯黄后,再出现第二次金黄色时,已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酚酞的颜色变化。 铵盐与甲醛的反映在室温中进行的较慢,加甲醛后,需放置几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250ml烧瓶三个,50ml滴定管,称量瓶,干燥器,量筒,250ml容量瓶 主要试剂: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甲醛溶液,尿素试样

实验步骤:准确称量尿素试样0.5~0.6g于100ml烧杯中,加入6ml 浓硫酸,盖上表面皿。在通风处中缓缓加热,当有密集的CO2溢出时,移走煤气灯,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冒出时,用大火加热至冒出的浓白烟又变稀时再加热2min.,在通风厨中冷却。吹洗表面皿和杯壁,加30ml纯水稀释,稍冷后完全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准确移取25.00ml试剂三份,分别加3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2mol/l,后用0.1mol/l的NaoH 溶液中和过剩的硫酸至纯黄。取30ml的甲醛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醛与铵盐反应后生成的含H 化合物)至微红色,在中和好的消化液中,加入10ml甲醛溶液,充分摇动,放置五分钟。加入五滴1%的酚酞指示剂,溶液由红色至金黄色,至纯黄,最后到金黄色即为终点。 思考题:中和硫酸过程中氢氧化钠的两是否要准确控制?若不足或过量时对实验结果由和影响? 要准确控制,不足时氢氧化钠消耗偏大,实测出单的含量偏高,反之,过量则偏低。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尿素试样测定前的消化方法。 2. 学习以甲醛强化间接法测定尿素中的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尿素CO(NH2)2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NH4)2SO4,过量的H2SO4以甲基红作指示剂,

尿素中含氮量的测定

尿素中含氮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氮含量,掌握间接滴定的原理。 2.学会NH 4+的强化,掌握试样消化操作。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常用的含氮化肥有NH 4Cl 、(NH 4)2SO 4、NH 4NO 3、NH 4HCO 3和尿素等,其中NH 4Cl 、(NH 4)2SO 4和NH 4NO 3是强酸弱碱盐。由于NH 4+的酸性太弱(Ka=5.6×10-10),因此不能直接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但用甲醛法可以间接测定其含量。尿素通过处理也可以用甲醛法测定其含氮量。甲醛与NH 4+作用,生成质子化的六次甲基四胺(Ka=7.1×10-6)和H +,其反应如下: 4NH 4+ + 6HCHO = (CH 2)6N 4H + + 3H + + 6H 2O 所生成的H +和(CH 2)6N 4H +可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采用酚酞作指示剂。 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为邻苯二甲酸氢钾,其反应为: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pH=9.2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三、仪器与试剂 容量瓶(250mL)、移液管(25mL)、锥形瓶(250mL)、碱式滴定管(50mL)、洗耳球、分析天平 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硫酸铵、甲基红指示剂(0.2%水溶液)、酚酞(0.2%乙醇溶液)、甲醛溶液(1:1) 四、实验步骤 1.0.1mol·L -1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CO O H CO O K +NaO H CO O K CO O Na +H 2O

用台秤迅速称取1g NaOH固体于100mL小烧杯中,加约30mL无CO2的去离子水溶解,然后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洗净碱式滴定管,检查不漏水后,用所配制的NaOH溶液润洗2~3次,每次用量5~10mL,然后将碱液装入滴定管中至“0”刻度线上,排除管尖的气泡,调整液面至0.00刻度或零点稍下处,静置1min后,精确读取滴定管内液面位置,并记录在报告本上。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0.4~0.6g已烘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两份,分别放入两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水溶解(若不溶可稍加热,冷却后),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2.硫酸铵(NH4)2SO4中氮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1.6~2.0g(NH4)2SO4试样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完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上述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20mL,加1~2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呈黄色;然后加入10mL已中和的1∶1甲醛溶液和1~2滴酚酞指示剂,摇匀,静置2min后,用0.1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持续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读数,计算试样中氮的百分含量,以N%表示。平行测定两次,要求相对平均偏差不大于5%。 思考题 1.尿素为有机碱,为什么不能用标准酸溶液直接滴定?尿素经消化转为NH4+,为什么不能用NaOH溶液直接滴定? 答:尿素为弱碱,因此不能用标准酸溶液直接滴定。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 a=5.6×10-10),因此不能直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 2.计算称取试样量的原则是什么?本实验试样量如何计算? 答:试样消耗滴定剂的体积控制在20-25ml。计算称取试样量的原则是尽

血清尿素UREA测定

血清尿素UREA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在下述反应中,NAD+生成速率与样本中尿素(尿素氮)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在340 nm处测定固定时间间隔内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即可测得样本中尿素(尿素氮)的浓度。 尿素酶 尿素 + 2H2O 2 NH4+ + 2 HCO3- 谷氨酸脱氢酶 NH4++α-酮戊二酸+NADH+H+ L-谷氨酸+NAD++H2O 3 标本: 3.1 病人准备:血清无特殊要求。要留取24小时尿样。 3.2 类型:血清、血浆(不可使用肝素铵)、新鲜尿液。无溶血和凝块的血清,如果必须使用血浆,建议使用无铵离子

的抗凝血剂,如EDTA和肝素钠。用新鲜尿液作样品时,用蒸馏水作1:100稀释。 3.3标本存放:血清或血浆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1年。尿液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可稳定1个月。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UREA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 试剂1(R1):α-酮戊二 酸 7.5mmol/ L 谷氨酸脱氢 酶 >800U/L NADH 0.35mmol /L 二磷酸腺苷 1.5mmol/L Tris缓冲液

115mmol/L 试剂2(R2): Tris缓冲液115mmol/ L 尿素酶>40000 U/L α-酮戊二酸7mmol/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防腐剂叠氮化钠,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请勿直接接触皮肤、眼睛。一旦接触,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请勿吞服。 4.2 校准品: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UREA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最新整理血清尿素氮的测定教程文件

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清尿素氮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复习尿素的生成机理及其意义。 【实验原理】 血清(或血浆)中的尿素,在尿素氮试剂的酸性环境中与二乙酰-肟(DAM)共沸后,可缩合成一红色化合物,称为fearon反应。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清(或血浆)中尿素的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尿素氮标准液比色,即可测算出血清(或血浆)中尿素氮的含量。 【实验材料】 1.器材刻度吸管(0.1ml、2ml、10ml)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待测血浆(2)尿素氮试剂(3)二乙酰-肟试剂(4)尿素氮标准液 【操作步骤】 取试管三支按下表操作 1:4稀释血清(或0.1

血浆) 尿素氮标准液 0.1 (0.02mg/ml) 蒸馏水0.1 二乙酰-肟0.5 0.5 0.5 尿素氮试剂 5.0 5.0 5.0 混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5min,立即用自来水冷却5分钟。分光光度计选用540nm波长,以空白管调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 计算及结果分析Array 尿素(mg%) ×尿素氮标准液浓度*5(mg/ml;mg/100ml) 【注意事项】 1. 此法灵敏度高,用量极微(一般只需0.02ml血清即 可)。本实验是先将血清用生理水以1:4加以稀释再取 0.1ml,故最后计算时,应乘以稀释倍数“5” 2. 试剂中加入硫胺脲和镉离子,可增进显色强度和色 泽稳定性,但仍有轻度褪色现象(小于5%/h)。 3. 此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不受其他非蛋白质含氮 化合物如尿酸、肌酸等影响,但应控制好实验条件。 4. 吸管必须校正,使用时务必注意清洁干净,加量务 必准确。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尿素中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氮含量,掌握间接滴定的原理。 2.学会NH 4 +的强化,掌握试样消化操作。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 尿素是有机碱,不能被强酸直接滴定,需要先消化。 尿素的消化尿素CO(NH 2) 2 是有机弱碱,K b=1.3×10-14,不能满足cK b≥10-8弱 碱直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可用浓硫酸将其转化为(NH 4) 2 SO 4 : CO(NH 2) 2 + 2H 2 SO 4 = (NH 4 ) 2 SO 4 + CO 2 ↑ + SO 3 ↑ CO(NH 2) 2 + H 2 SO 4 + H 2 O = (NH 4 ) 2 SO 4 + CO 2 ↑ 尿素CO(NH 2) 2 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NH 4 ) 2 SO 4 ,过量的H 2 SO 4 以甲基红作指示剂,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到黄色。 2. NH 4 +是弱酸,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要把弱酸强化 弱酸的强化 NH4+是一个弱酸,Ka=5.6×10-10,也不满足cKa≥10-8弱酸直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可用甲醛将其转化。4NH4+ + 6HCHO = (CH2)6N4H+ + 3H+ + 6H2O 由于生成的(CH 2) 6 N 4 H+(K a =7.1×10-6)和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生成 的(CH 2) 6 N 4 是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8.7,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溶液中有两种指示剂,在滴定前溶液为红色,滴入NaOH标准溶液后,随着溶液中氢离子的减少,颜色的变化次序为红→橙→金黄(第一次)→黄→金黄(第二次)。第一次出现金黄时未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甲基红的颜色变化,待过纯黄后,再出现第二次的金黄,已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酚酞的颜色变化在起作用。。 铵盐与甲醛的反应在室温下进行较慢,加甲醛后,需放置几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250m烧杯(3个),50mL滴定管,称量瓶, 干燥器,量筒,250mL容量瓶。

化肥中含氮量的测定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氮含量,掌握间接滴定的原理。 2.学会NH 4+的强化,掌握试样消化操作。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常用的含氮化肥有NH 4Cl 、(NH 4)2SO 4、NH 4NO 3、NH 4HCO 3和尿素等,其中NH 4Cl 、(NH 4)2SO 4和NH 4NO 3是强酸弱碱盐。由于NH 4+的酸性太弱(Ka=5.6×10-10),因此不能直接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但用甲醛法可以间接测定其含量。(NH 4)2SO 4通过处理也可以用甲醛法测定其含氮量。甲醛与NH 4+作用,生成质子化的六次甲基四胺(Ka=7.1×10-6)和H +,其反应如下: 4NH 4+ + 6HCHO = (CH 2)6N 4H + + 3H + + 6H 2O 所生成的H +和(CH 2)6N 4H +可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采用酚酞作指示剂。 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为邻苯二甲酸氢钾,其反应为: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pH=9.2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三、仪器与试剂 容量瓶(250mL)、移液管(25mL)、锥形瓶(250mL)、碱式滴定管(50mL)、洗耳球、分析天平 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硫酸铵、甲基红指示剂(0.2%水溶液)、酚酞(0.2%乙醇溶液)、甲醛溶液(1:1) 四、实验步骤 1.0.1mol·L -1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COOH COOK +NaOH COOK COONa +H 2O

用台秤迅速称取1g NaOH固体于100mL小烧杯中,加约30mL无CO2的去离子水溶解,然后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洗净碱式滴定管,检查不漏水后,用所配制的NaOH溶液润洗2~3次,每次用量5~10mL,然后将碱液装入滴定管中至“0”刻度线上,排除管尖的气泡,调整液面至0.00刻度或零点稍下处,静置1min后,精确读取滴定管内液面位置,并记录在报告本上。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0.4~0.6g已烘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两份,分别放入两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水溶解(若不溶可稍加热,冷却后),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2.(NH4)2SO4中氮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1.6~2.0g(NH4)2SO4试样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完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上述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20mL,加1~2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呈黄色;然后加入10mL已中和的1∶1甲醛溶液和1~2滴酚酞指示剂,摇匀,静置2min后,用0.1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红色,持续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读数,计算试样中氮的百分含量,以N%表示。平行测定两次,要求相对平均偏差不大于5%。 思考题 1.尿素为有机碱,为什么不能用标准酸溶液直接滴定?尿素经消化转为NH4+,为什么不能用NaOH溶液直接滴定? 2.中和甲醛和尿素消化液中的游离酸时,分别选用何种指示剂?为什么这样选择?

尿素氮(BUN)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尿素氮(BUN)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535 规格:100T/48S 产品内容: 试剂一:粉剂×2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2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二:液体6mL×1瓶,4℃保存。 试剂三A液:液体0.4mL×1支,4℃保存; 试剂三B液:液体1.6mL×1瓶,4℃保存;临用前将A液倒入B液中混合,或者根据比例(A:B=1:4)现用现配; 试剂四:液体2mL×1瓶,4℃避光保存。 标准品:粉剂×1瓶,4℃保存。10mg尿素。临用前加入4.66mL蒸馏水配制成1mg/mL尿素氮标准液。产品说明: 尿素(BUN)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BUN构成了血液中绝大部分的非蛋白质氮,血液尿素氮是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脲酶水解尿素产生的NH3-N,生成的蓝色靛酚和尿素氮的浓度成正比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天平、研钵/匀浆器、低温离心机、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恒温水浴锅。操作步骤: 一、样品处理 1.组织:按照质量(g):蒸馏水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加入1mL蒸馏水),冰 上匀浆后于4℃,13000g离心15min,取上清待测。 2.细胞: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蒸馏水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个细胞加入1mL蒸 第1页,共3页

馏水),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s,间隔7s,总时间3min);然后4℃,13000g离心15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浆)或其它液体:直接检测。 二、测定操作: 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波长调至630nm,分光光度计蒸馏水调零。 2、将1mg/mL尿素氮标准液用蒸馏水稀释至50μg/mL备用。 3、加样表: 试剂名称(μL)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对照管样品1212 标准品12- 蒸馏水1224 试剂一242424- 试剂二44444444 充分混匀,于37℃反应10min, 试剂三16161616 试剂四12121212 混匀,室温静止30min。 蒸馏水92929292 充分混匀后测定630nm处吸光值,记为A空白管、A标准管、A测定管和A对照管。计算ΔA标准=A标准管-A空白管,ΔA测定=A测定管-A对照管。 三、计算公式: 1.按样本质量计算: 尿素氮含量(μg/g)=ΔA测定÷ΔA标准×C标准品×V提取÷W =50×ΔA测定÷ΔA标准÷W。 2.按蛋白浓度计算: 尿素氮含量(μg/mg prot)=ΔA测定÷ΔA标准×C标准品×V提取÷(Cpr×V提取) =50×ΔA测定÷ΔA标准÷Cpr。 第2页,共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