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511软交换规划方案
电力通信网软交换双归属方案

业务无关 的 ,这要 求 软交 换 提供 的 呼 叫控制 功 能 是各种业 务 的基本 呼 叫控 制 。软交 换 主 要完 成 以
下功能 :
能 网技 术之 长 ,在充 分利 用 现有 资 源 的 同时 ,实 现 网络 的融合 与业务 的融合 。
检 出和资源控 制 等 。支持 基 本 的双 方 呼 叫控制 功 能 和多方 呼叫控 制 功 能 ,多 方 呼 叫控 制功 能包 括 多方 呼叫 的特 殊逻辑 关系 、呼叫成员 的加入/ 出 退
图 1 结构 图
/ 隔离/ 听等 。 旁 3 )业 务提 供 功 能 :在 网络 从 电路 交换 向 分 组交换 的演进 过 程 中 ,软 交换 技术 必 须 能够 实 现
处理 控制 、信 号与 事件 处 理 、连接 管 理 、维护 管
理 、传 输 和安 全 等多种复 杂的功 能。
2 呼 叫控 制 和 处 理 功 能 :它 可 以为 基 本 业 )
务/ 多媒 体业 务呼 叫的建 立 、保持 和释放 提供控制 功 能 ,包括 呼 叫处 理 、连接 控 制 、智能 呼 叫触 发
1 12 软 交换功 能 ..
软交 换是 下 一代 网络 的控 制 功 能实 体 ,为 下
一
代 网络 提供具 有实 时 性要 求 的业 务 的 呼 叫控 制 和连接控 制功 能 ,是 下 一代 网络 呼 叫与控 制 的 核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8—1 0
3 8
P T /S N交换 机所 提供 的全部 业 务 ,包 括 基 本 S N ID
实 际上是 可 以调 和 的 。这 种矛 盾 可 以通过 媒 体 网
衢州电力软交换电话技术解决方案与实施

成 一 个 整体 , 企业 提 供 语 音 、 真 、 频 等 多 种 为 传 视
‘
单 批 价 、话单 传 送 、与 酒店 系统 的数 据和 话单 接
口 ; X用 户 的 C I B DR功 能 、 单 结 算 、 单 查 询等 话 话
功能 。
人 AG的 F XS口 , 后 拨 # , 话 可 以 自动 报 I 然 #电 P
地 址 , # 0报 电 话 号码 ; 配置 SP服 务 器 , 拨 0 ② I 配 置 完成后 需 要重 启设 备 , 图 2所 示 ; 配 置 拨号 如 ⑧
衢州 位 于浙 江西 部 .有 着 山 高路 远 的地 理特
征 。 长 期 以 来 衢 州 电 力 局 通 信 网 是 以 变 电 站 为 节
集 成 的通 信 服务 模 式 , 足企 业 个性 化 、 成 本 、 满 低
多 媒体 、 融合 通 信 的崭 新通 信 需求 , 高企 业 的沟 提
F g 2 SI e v r c n i u a i n i . P s r e o f r t g o
由 图 3可 知 :线路 号码 1 线路 号 码 4是 接 一 有 电信 的 中继 线 , 未 使用 ; 路 号 码 5 线 路 号 暂 线 一 码 8是 用 户线 接普 通 电话 .可填 写 新 增 号 码 , 线
7 系统 容 量 : 系统 可 带 l万 用 户 , 0 ) 单 30 0中
继。
系 统 内和系 统外 电话 的互联 互 通 ;③ 分析 器 配置
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光进铜退”建设指导意见(2009版)

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光进铜退”建设指导意见(2009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前言 (3)一、 接入网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4)(一) 总体发展思路. (4)(二) 发展目标 (5)(三) 主要接入技术介绍 (7)二、 “光进铜退”及接入网建设模式及适用场景 (8)(一) FTTN建设模式 (9)(二) FTTB建设模式 (11)(三) FTTH建设模式 (12)(四) “光进铜退”建设模式选择 (13)四、 PON建设原则 (14)(一) OLT设置原则 (14)(二) ONU部署原则 (15)(三) 光分配网组网原则 (16)五、管线、接入铜缆及接入光缆建设原 (19)(一) 管道 (19)(二) 接入铜缆 (20)(三) 接入光缆 (21)六、 设备建设原则 (23)七、 接入机房建设原则............ .. (24)当前中国电信正实施企业转型战略,逐步实现由话音为主的传统基础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在保持现有话音业务的同时,需大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数据、视频等多媒体业务需求。
因此必须逐步将现有电信网络建设成以客户为中心,统一综合业务的网络。
作为综合业务网络规模最大的组成部分---接入网,必须具备提供基于IP的高带宽综合业务接入能力。
根据集团公司“光进铜退”建设有关要求,省公司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在总结近年来 “光进铜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该指导意见,用于指导分公司进行“光进铜退”的实施和建设。
一、 接入网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一) 总体发展思路接入网网络转型的核心是实施接入网光纤化战略,“光进铜退”是为接应接入网网络转型,并且结合中国电信接入网现状的具体情况,集团公司统一制订的实施计划。
“光进铜退”总体要求及指导思想是:通过“光进铜退”有效提升宽带接入网的接入能力,遏制铜缆资源被盗严重的情况,改变原有以铜缆接入为主的建设模式,在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用户需求、现网资源利用的情况下,新建区域实现“光纤到楼、光纤到村”,加强城市已有区域的改造,将光纤尽可能向用户端延伸。
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介绍以及未来规划讲解

研究设计院
22
IP over MSTP
MSTP技术是基于SDH的综合业务承载传送技术,该技术在SDH设备 中内置基于二层交换技术的以太网数据处理单元(或ATM数据处理单 元),增加了对数据业务的接入及处理功能。
MSTP设备具有端口汇聚、带宽灵活指配、LCAS(链路容量调整策略) 等一系列功能,对传输网络的带宽利用效率及传送可靠性都有进一步 提高
BR2
成都2
重庆BR1
合肥BR2
合肥BR1
武汉BR2
重庆BR2
武汉BR1
海口BR海2 口BR1南宁BR2南宁BR1深圳BR2深圳BR1广州BR2广州BR1长沙BR长1 沙BR2
研究设计院
7
网络示例(1)-联通169骨干网
现现状状
中中期期
京、沪、粤、鲁、豫、冀、 骨 辽间网状连接
干
网 其他省分区汇接
城域网
两级网络结构
研究设计院
11
网络扁平化发展趋势(3)
网络扁平化优势 降低整体组网成本,提高网络承载效率 减少路由跳数,减少潜在网络故障点 改善跨省业务质量
网络扁平化后引发的问题 省内VPN业务的互通及管理问题 省内流量的优化规划问题 BGP大客户接入的问题(私有AS号)
研究设计院
15
目前典型数据城域网结构分析(1)
三层路由技术组网(核心层、汇聚层/业务控制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由高端路由器构成,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提供高速的 数据业务承载和转发功能,满足路由协议支持、QoS策略部署等方 面的要求。与外部网络互连,提供城域数据出口。 汇聚层/业务控制层:提供数据业务接入的区域汇聚,进行带宽和 业务汇聚、收敛及分发;提供各种接入技术的端口汇聚和终结功能; 提供用户管理和业务控制功能功能;与核心层配合形成可运营、可 管理的IP网络,与接入层配合共同提供用户安全隔离、流量控制和 安全防护,同时要求汇聚设备向下支持大量的VLAN划分及较细化 的带宽管理能力。
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运维组织架构调整实施方案

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运维组织架构调整实施方案一、调整目的为深入推进本地网综合化集中维护,深化维护体制改革,实施运维精确化管理,从面向网络、面向产品、面向客户三个维度统筹考虑,明确职责定位、规范组织架构、再造关键流程、打造人才队伍,构建统一、清晰、高效、有弹性的运维体系,提高低成本运作的能力,进一步夯实集中维护基础,不断提高网络保障、服务支撑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主动应对网络演进和技术发展,快速响应转型业务和融合产品,有效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适应全业务经营的新形势,适应通信网络和技术的新发展,适应未来工作的新需要,巩固和扩大中国电信运行维护工作在行业内的比较优势,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支撑企业全业务运营,根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电信[2009]275号《关于网络运行维护组织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武汉电信本地网的具体情况,梳理远程维护和现场维护两条工作主线,强化提升维护服务能力。
二、调整方案(一)运维组织架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按集团公司调整意见,地市分公司按九大标准职能模块统一设置,同时可根据各分公司具体情况在不拆解和分割的前提下作机构合设,并要求设立相应的机构完整地承担一个或多个职责模块的工作。
这九大标准职能模块分别为:我公司拟按照目标统一、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总体框架目标上遵循集团公司要求,建立网络运行维护体系的模块化管理模式,统一各职责模块功能,规范各职责模块名称,与集团、省公司保持一致,具体实施中结合实际情况,分步稳步实施。
(二)运维组织架构设置方案本次运维组织架构调整后为一部、七中心和十四个营维中心。
一部为网络运行维护管理部,七个中心分别为:网络操作维护中心、网络资源中心、设备维护中心、政企客户支撑中心、客户服务调度中心、无线维护中心和接入维护中心,十四个营维中心分别是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洪山、青山、水果湖、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营维中心。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项目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目录1. 建设背景 (3)2. 建设需求 (3)2.1 业务需求 (3)2.2 建设目标 (4)3. 总体建设方案 (4)4. 本期工程需求 (5)5. 总体网络整合实施方案建议 (5)5.1 第一阶段 (5)5.2 第二阶段 (5)5.3 第三阶段 (5)5.4 第四阶段 (5)6. 思科数据中心部署和关键技术 (6)6.1 数据中心前端虚拟化 (10)6.2 数据中心后端虚拟化 (20)1.建设背景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经历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光纤存储与IP交换设备整合的变革。
为此数据中心交换设备也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的交换设备正在被速度更快、更灵活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所取代。
以往的变革只是单一地依靠提高接口的吞吐能力,但现在我们还需要通过创造更低的延时、取消生成树以及支持新的存储协议这些改革构造更加灵活、更低成本的数据中心。
未来,网络将融合为统一的交换结构,数据、计算及存储“三网合一”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运营商全业务运营,各类业务快速发展,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系统数量迅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基于业务平台的自用数据中心。
对于业务平台数据中心而言,平台数量众多、IT及IP设备规模庞大、网络组织复杂,迫切需要在网络层面实施改造,规范业务系统互联,优化组网结构,提升网络安全性,全网集中管理,统一策略QoS调度,提升设备投资经济效益。
在2010年现场试验基础上,集团公司启动2011年云计算技术综合现场试验,根据中国运营商自身业务特点,技术成熟度和可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云计算技术,为今后在集团内积极稳妥地引入云计算业务,规模建设云计算平台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公司为了承接集团公司关于云计算规模运营的试点要求,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启动了云计算的研究与规划工作。
前期通过对云计算测试环境的搭建、运行、测试,基本摸索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虚拟化技术、资源统一管理、资源调度、业务在线迁移等),逐步探索确定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云计算发展道路。
爱立信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爱立信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
【期刊名称】《电信技术》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移动软交换技术可使移动核心网络实现结构分层,即:使负责业务管理和控制的网络功能(控制层,MSC服务器)与业务数据传送功能(连接层,移动媒体网关)在逻辑上及物理上实现分离。
移动软交换应用代表着移动核心网的基本技术变革。
【总页数】2页(P116-117)
【作者】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
【相关文献】
1.爱立信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J],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市场与战略部
2.爱立信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J],
3.爱立信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J],
4.爱立信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J],
5.爱立信为波兰PTC提供移动软交换解决方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电信战略

第1章战略领导、战略实现的过程和竞争优势一、公司历史和公司的战略演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
截至200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544万户,宽带用户4718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全年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人员67万人。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通信信息服务网络,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国内商用最早、覆盖最广的CDMA 3G网络,旗下拥有“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
公司下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两大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主业和辅业双股份的运营架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香港纽约上市、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香港上市。
面对固网业务急剧萎缩、历次电信业改革遗留大量不良资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重等挑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企业实际和资源特征,于2004年在电信行业推动企业由传统基础电信网络运通过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等非语音业务,强化精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在全球固网电信企业普遍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了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随着国家2008年实施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和2009年初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迎来了全业务经营和3G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电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和“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全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做优秀企业公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