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环境影响报告书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2年7月武汉

1 概述

1.1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

1.1.1 项目名称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

1.1.2 项目规模与线路走向

本工程(鱼珠~象颈岭)线路长约27.03km,共设置11 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 座,设置车辆段1座(含控制中心),新建主变电站2座。

本工程线路起于鱼珠站,与五号线换乘。出鱼珠站后转向东先后下穿鱼珠木材厂、煤炭厂、省糖铁路支线三条铁路线,再穿越狮子桥涌后沿规划路、海员路向东到达丰乐路,在丰乐路西侧设置丰乐路站与七号线换乘。接着线路沿规划路向东,经乌涌后折向东北,在石化路处转入黄埔东路,在双岗村北侧设置文园站。然后线路继续东行,穿过双岗村的几处民房,下穿黄埔大桥(广江路)后在南海神庙北侧设庙头站,沿庙头向东,在夏园中路处设夏园站,与五号线换乘。线路再继续向东行进,跨过黄埔新港支线铁路线、开发大道立交、金竹山路,折向东北跨过规划东鹏大道立交到达南岗站。线路出南岗站后,沿黄埔东路向东北行进,跨过规划罗南路立交折向东接入新塘大道西延线,在东方新世界北侧设置温涌路站。之后线路下穿广深高速公路接入新塘大道,过东洲后折向北,下穿规划地块后在东洲大道与黄埔东路交叉口东侧设东洲站。之后线路折向东,在广深铁路与穗莞深城际铁路相交处设新塘站,与穗莞深线及十六号线换乘。之后线路继续向东,在广深铁路、官湖村南侧设官湖站,最后线路向东在新沙公路处设象颈岭站。沿线地面主要为道路,其次为厂房和居民区,局部地段穿越河涌和鱼塘等。

1.1.3 建设单位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1.1.4 项目建设意义

(1)本工程的建设是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珠三角地

区经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2)本工程的建设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支持“东进”发展战略的需要;

(3)本工程的建设是强化广州区域金融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4)本工程的建设是尽快实现和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便捷交通联系、实现城市综合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需要;

(5)本工程的建设是改善环境、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评价工作概况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11年6至2012年6月,铁四院对工程研究范围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和噪声、振动监测,收集城市规划和环境背景资料。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文)要求,于2011年6月23日在广州市《信息时报》上进行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项目基本情况

(1)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呈东西走向,西起黄埔区鱼珠,最后到达增城市新塘镇象颈岭。工程线路长约27.03km,均为地下线敷设方式;共设置11座车站,其中换乘站4座,分别为鱼珠站与五号线换乘,丰乐路站与七号线换乘,夏园站与五号线换乘,新塘站与十六号线、穗莞深城际线换乘。在官湖站南侧设置车辆段(含控制中心)一座,在夏园、新塘站附近各设置一座主变电站。本工程总投资为196.98亿元。

(2)客流规模预测

客流规模预测见表1。

表1 十三号线客流总体指标

(3)车辆选型

采用六动两拖8 辆编组A 型车,编组长度185.6m。最高运行速度100km/ h。

2.1.2 车站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置11座车站,均为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4座。

2.1.3轨道

1) 轨距:1435mm

2) 钢轨:正线、试车线及出入段线均为60kg/m 钢轨,车场线采用50kg/m 钢轨。

3) 扣件:单趾弹簧系列扣件

4) 道床:地下线、地面线及过渡段宜采用整体道床。

5) 道岔:正线采用12 号和9 号单开道岔,车场线采用7 号道岔。

2.1.4 行车组织

初期全日开行列车146对,最大行车密度12 对/小时;近期全日开行列车210对,最大行车密度24 对/小时;远期全日开行列车260对,最大行车密度30 对/小时。

2.2 工程污染源分析

2.2.1 噪声源

(1)施工期噪声源

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施工场地边界处昼间噪声等效声级为69.0~73.0dB (A),各类施工机械噪声测量值见表2。

表2 施工机械及车辆噪声测量值

(2)运营期噪声源

根据噪声源影响特点,地铁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噪声源主要有车站风亭、冷却塔噪声;车辆段与停车场的牵出线、试车线将产生列车运行噪声影响,生产车间内的固定声源设备也将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主变电站噪声主要由变压器和冷却风机噪声组成;隧道噪声源主要包括敞开段道路交通噪声和风塔风口噪声。本工程主要噪声源分析结果如表3所列。

表3 主要噪声源分析表

本次预测风亭、冷却塔采用的噪声源强值如下:

活塞风亭:声源距离3m处为65dBA(安装2m长的消声器);

排风亭:声源距离2.5m处为68.0dBA(安装2m长的消声器);

新风亭:声源距离2.5m处为58dBA(安装2m长的消声器);

冷却塔:距塔体2.1m处为66.0dBA,风机声源距排风口1.5m处73.0dBA。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内出入段线及试车线列车运行噪声,类似于地面线路的列车运行噪声。本次评价在充分研究本工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地面段作为类比工点,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见表4。

表4 车辆段内主要固定噪声源强表

综合基地内声源有空压机、锻造设备、风机等强噪声设备噪声,出入场线及试车线列车运行噪声,类比监测表明段所厂界外1m处的噪声在55~60dB之间,固定声源设备见表5。

表5 车辆段出入库线、试车线列车运行噪声类比测试结果

2.2.2 振动源

(1)施工期振动源

施工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矿山法施工段爆破作业和动力式施工机械作业,根据既有轨道交通施工机械的测试和调研结果,将本工程施工机械的参考振级汇于表6中。

表6 施工机械振动源强参考振级单位:dB

(2)运营期振动源

地铁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轮轨间相互作用产生撞击振动、滑动振动和滚动振动,经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衬砌,再传递至地面,从而引起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控制简明手册》,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振动源强汇于表7中。

表7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运行振动源强(VL zmax,dB)

由上表可知,当线路条件为:行车速度60km/h,弹性分开式扣件,普通整体道床,60kg/m无缝钢轨时,轨道交通A型列车在轨道上通过时产生的振动源强VLzmax可以采用87.0dB。

2.2.3 大气污染源

(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施工开挖、材料堆放、土方方运输及粒状建材运输、堆存所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重型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燃油废气,车站、隧道矿山法施工,爆破后竖井风机换气排风,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主要污染物为扬尘、烟尘、氮氧化物(NOX)。

(2)运营期大气污染源

本工程不设置锅炉,热水采用电能或太阳能解决,列车采用电力动车组,无机车废气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只有车辆段与综合基地配属的内燃机车排放的少量废气,主要污染物有NO2和烟尘。

地下车站风亭排气可能产生一定的异味影响,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较大,主要与地铁工程采用的各种复合材料、新设备等散发的多种有害气体尚未挥发完有关,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气体将逐渐减少,排风亭下风向15m以远区域基本感觉不到异味。

轨道交通运输客运量大,工程运营后可以替代大量的地面道路交通,从而可相应地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改善地面空气环境质量形成有利影响。

2.2.4 水污染源

(1)施工期水污染源及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明挖车站、明挖隧道排桩钻孔、止水帷幕维护结构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和开挖过程中的基坑渗水;暗挖车站、明挖隧道施工过程中洞身渗水和炮眼钻孔钻头冷却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等。

根据大量城市地铁施工现场工程类比调查,施工期各施工点的生产废水主要为地下水渗漏,污染因子为地下水渗漏过程中与松散土方接触产生的泥沙,具有

广州地铁6号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广州地铁6号线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基本情况 六号线一期起点为广州西面的金沙洲地区的浔峰岗,高架跨过北环高速公路后 沿金沙洲路中央往东南方向前进,于沙凤村东侧以白沙河大桥横跨珠江支流,连接 到大坦沙岛之沙头顶。之后线路转向正南,由高架转入地下隧道,往南至双桥路侧 与五号线换乘。线路下穿广三铁路后,斜穿珠江支流,于旧广州南站范围内多宝路 处设如意坊站。线路沿黄沙大道往南抵达大同路处的黄沙站与一号线换乘。之后线 路沿六二三路,穿过文化公园,人民南路,沿一德路抵达海珠广场与二号线换乘。 绕过广州解放纪念碑后,依次经过泰康路、万福路、越秀南路后,穿过东华南路及 大沙头路附近的一大片建筑物,抵达东山湖公园。隧道下穿东山湖,折往东北方向,沿东山大街、龟岗大马路、署前路,与一号线再次换乘。随后线路辗转沿农林下路 往北,于区庄站与五号线再次换乘。之后线路以小半径曲线转入先烈中路、先烈东路,再转入广州大道北、兴华路,与三号线主线在燕塘站换乘。线路沿燕岭路往东 北行进,于天河客运站与三号线支线换乘,最后沿天源路抵达终点长湴。 广州地铁六号线一期将于2013年底开通试运营。 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已于2009年10月30日开工。 二期工程(长湴——萝岗街)全长17.6公里,设车站10个。各站为:华南植 物园、龙洞、柯木塱、高塘石、黄陂、香山路、科学城东、暹岗、萝岗、香雪。二 期全部为地下线。 根据新的规划,线路通过高塘石后,沿广汕路往东行进,跨大观路立交桥,过 联合村,在黄陂村设黄陂站,沿广汕路东行,在开创大道路口折向东南,沿开创大 道行进,在香山路口设站。后继续沿开创大道行进,在科学大道路口、科学城东侧 设科学城东站。经颐年园、暹岗村,在丰乐路口设暹岗站,与四号线换乘。线路沿 开创大道东行,在萝岗中心区南侧设萝岗站。之后下穿北二环高速公路,止于荔红 路口,设终点站香雪站。线路长约10.6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6座地下车站。 国家发改委已于2009年2月批准提前实施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长湴至萝岗街)建设。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东延线)是萝岗区科学城通往市中心区的快速通道。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2011-2015年建设方案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和市人大审议,计划2015年前继续新建11条线路(含延长段)共312.6公里,其中,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争取2015年底建成。 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司拟同时启动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段、十六号线、三号线东延段、二十一号线及八号线东延段七条线路的前期研究项目,以尽快稳定各新建线路方案,促进各线路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展。为上述线路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1)十三号线二期(凰岗~鱼珠) 十三号线二期起于凰岗,止于鱼珠。 罗冲围客运站地处广州西北出口的增槎路,是广州八大出口的西北主要出口起点。罗冲围地区有富力半岛花园、盈福居、松洲花园等居住小区,居住人口密集。为改善罗冲围地区的交通状况,十三号线线路出东风路后向西经流花路,到达罗冲围地区。由于车辆段选址原因,线路继续沿增槎路向东到达罗冲围客运站后折向北,至西槎路口设起点站凰岗站。 (2)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大沙东) 七号线一期主要经过广州南站地区、汉溪长隆万博发展区、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构建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快速通道。其中小谷围岛作为大学城发展区的核心,现状开发已初具规模,且由于四号线大学城南站建设时已同步建成七号线车站及部分区间,七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选在大学城南站,位于大学城中轴线,在保证近期客流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块开发,使得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和周边地块开发实现双赢。

二期工程继续延伸至黄埔区,覆盖深井和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黄埔区商业中心,终点选择在黄埔大沙东站。线路延伸使七号线作为接运线的功能增强,将城市的南拓轴(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与东进轴(五号线,十三号线)串接,远期还与八号线、十二号线、广莞惠城际线形成换乘,不仅方便沿线客流进入新、老城区中心,亦减轻地面交通的过江通道压力;且长洲岛作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有非常著名的黄埔军校等历史文化古迹,二期线路也为东部去往广州南站的旅客提供便捷通道,同时支持黄埔区发展。 (3)四号线南延段(金洲~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南延段起点由金洲站接出,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主要覆盖南沙岛重点区域。南沙岛发展定位为南沙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广州“多中心网络式布局”的中心之一,南沙科技创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海滨新城的典型示范区。广州市城市建设规划明确,南部地区集中建设大学城重点发展区、广州新城、南沙重点发展区等三个南拓发展的重要节点,四号线延伸至南沙,能够将南拓轴的各核心节点串联起来,通过建立“TOD”土地利用发展模式,带动南拓轴沿线的土地开发建设,对实现“南拓”的城市布局调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四号线工程南延段终点选择在南沙客运港,是顺应广州市促进“知识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在东部珠江口滨海地带,规划建设新的大学园区,以及南沙汽车城和南沙客运港建设的需要;是稳定城市结构形态、实现广州总体规划的需要。 (4)十六号线(新塘~荔城)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六号线西起增城市新塘镇新塘火车站,并在新塘火车站设置新塘站,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新塘站平行换乘,强了增城市与中心区的联系。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的一条规划路线,将于2015-2020年开工。该线起宝山祁华路站,经过普陀,长宁等市中心区,来到闵行的大学城和紫竹科学园区,共设29站,拥有十余个换乘站。虽属郊区线路,但却经过了许多城市副中心,是一条主要线路。目前,15号线预留了4节编组的C车,但却也有可能将来会使用与多条市区线相同的3-6节A型列车。 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即原L1线,为上海2010~2020年间规划建设的一条轨道交通路线。起讫点大致为宝山西部经上海西站、上海南站至紫竹科学园区,走向大致为自祁华路站起,经祁连山路、沪嘉高速、桃浦西路、桃浦路、大渡河路、新虹桥中心花园下、玛瑙路、红松东路、桂林路、石龙路、老沪闵路、虹梅南路、银都路、莲花南路至终点,全长40.1公里,拟设28站,部分换乘站已确定,其他车站仍在规划研究中。目前奉贤区正在积极争取延伸至奉贤境内,以改善奉贤区交通不便状况。 设站 祁华路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 丰翔路站 南大路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 祁安路站 古浪路站 真南路站 上海西站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 铜川路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 梅岭北路站 大渡河路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 长风公园站 娄山关路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 伊犁路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 姚虹路站 蒲汇塘站 桂林路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 桂林公园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 钦州南路站 上海南站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 华东理工大学站 罗秀路站 华泾路站 梅陇镇站(换乘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 景联路站 颛兴东路站 元江路站 放鹤路站 闵行大学城站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广州鱼码头(鱼珠)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广州鱼码头(鱼珠)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你们报送的《广州鱼码头(鱼珠)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及相关材料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广州鱼码头(鱼珠)输变电工程(投资项目统一代码为2019-440112-44-02-041864)位于天河区和黄埔区,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10kV鱼码头(鱼珠)变电站,为全户内站,本期主变容量为2×63MVA,无功补偿装置为2×2×6012kvar+2×1×6Mvar;新建2回110kV 电缆线路,长度约2×1.24公里:1回T接规划110kV奥林~东圃~美林线路,1回T接规划110kV奥林~美林线路。项目总投资1308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万元。 《报告表》评价结论认为,在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该项目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环境保护角度,项目建设可行。经审查,我局同意《报告表》评价结论。 二、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应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纳入施工合同,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进度和资金,并提出环保监督要求。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及时清运和处理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做好施工弃土弃渣和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施工期工地要严格落实“6个100%”扬尘控制措施。 (二)变电站边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 (三)变电站、输电线路两侧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应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 (四)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大沙地污水处理厂处理。 (五)设置地下贮油坑及事故油池,确保变压器绝缘油在非正常工况下泄漏时不外溢。废旧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等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三、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建设完成后,你们应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如不服上述行政许可决定,可在接到本文之日起60日内,向广州市人民政府(地址:越秀区小北路183号金和大厦2楼,电话(略))或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地址:天河区龙口西路213号,电话(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或在6个月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内,不得停止本决定的履行。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广 州 市 轨 道 交 通 十 一 号 线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第 一 册 正 文)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全文公示版) 铁 四 院 图 文 中 心 制 作 建设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评价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 武 汉 地 址:中国武汉武昌和平大道745号 邮 编:430063 电 话:(027)86812844 传 真:(027)86811444 网 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912940590.html,

1……1……2……4……6……7……8……9……10……11……13……30……30……31……31……48……58……59……59……61……62……64……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示意图 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示意图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1 总论 1.1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 1.2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及落实情况 1.3 编制依据 1.4 评价指导思想 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1.6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 1.7 评价工作等级 1.8 评价因子 1.9 评价标准 1.10 环境保护目标 1.10.5 电磁环境目标 1.10.6 地下水环境目标 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说明 2.3 影响社会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活动简述 3 项目影响区域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特征 3.2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3.3 环境质量概况 4 声环境影响评价

64……66……74……77……91……101……104……104……105……113……114……133……144……146……146……146……148……152……153……153……157……159……163……163……4.1 概述 4.2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分析 4.3 噪声源类比调查与分析 4.4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4.5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4.6 评价小结 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5.1 概述 5.2 振动环境现状评价 5.3 振动类比调查与分析 5.4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5 振动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5.6 评价小结 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6.1 评价范围、内容及依据的标准 6.2 工程沿线现状调查及监测 6.3 电磁污染源特性及影响评价 6.4 治理措施及建议 7 水环境影响评价 7.1 概述 7.2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7.3 赤沙车辆段污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7.4 车站污水排放影响评述 7.5 工程建设对水源保护区及周边地表水环境的 影响分析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线路设计等前期研究十三号线二期工程(朝阳~天河公园)(含交 通衔接工程)停车场设计 招标文件 第Ⅰ卷投标须知 第Ⅱ卷合同条件 第Ⅲ卷投标文件格式 第IV卷技术要求 第Ⅴ卷评标办法 招标人: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6月

第I卷投标须知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招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投标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踏勘现场及投标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招标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招标文件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招标答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及补充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组成投标文件的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投标价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投标有效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投标保证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业主拒绝投标人的情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投标文件的份数和签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投标书的递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投标文件的包封、密封和标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投标截止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迟到的投标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与撤回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开标与评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开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评标过程保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投标文件的方案介绍及澄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投标文件响应性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交13号线金沙江路站(修改)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 (大渡河路站~金沙江路站区间) 金沙江路站西端盾构出洞土层冻结加固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内容 (1) 1.2 地质条件 (1) 1.3编制依据 (1) 2 施工方案设计 (1) 2.1 设计要点 (1) 2.2 冻土墙形式 (2) 2.3 出洞冻结加固施工流程 (5) 2.4 冻土帷幕设计 (6) 2.5 冻结孔布置 (6) 3 冻结施工工艺设计 (6) 3.1 主要施工工艺参数 (6) 3.2 冻结孔施工 (7) 3.3 冻结制冷系统安装 (8) 3.4 积极冻结与维护冻结 (9) 3.5盾构出洞工序 (10) 4 施工进度及配套计划 (13) 4.1 施工进度计划 (13) 4.2 劳动力配备计划 (13) 4.3 水、电供应计划 (13) 4.4 设备与材料供应计划 (13) 5 施工平面布置 (14) 6 冻结施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方法 (15) 7 安全、工期、质量技术措施与保证体系 (15) 7.1 工期保证措施 (15) 7.2 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5) 7.3 安全与质量保证体系 (16) 8 应急预案 (17) 8.1 工程风险源与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7) 8.2 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17) 8.3 应急设备 (17) 8.4 常用应急材料 (18)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内容 上海市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大渡河路站~金沙江路站区间隧道,上、下行线盾构均从金沙江路站出洞。盾构出洞中心标高(绝对标高)为-12.371(-12.370)m,地表标高(S7ZK孔)为+2.66m。 金沙江路站区间盾构中心与车站结构内衬内墙面交点(分界)坐标为X=29736.8199(29753.2005),Y=9203.8768(9204.0880),分界里程为YK9+280.068m。车站结构由地下连续墙(厚度1000mm)及内衬(厚度600mm)构成。盾构出洞洞口形状为圆形,洞口开口净直径为6.7m。 1.2 地质条件 金沙江路站西端盾构出洞基坑维护结构范围土层由上至下为②3-1砂质粉土、④淤泥质粉质粘土、⑤1-1粘土层及⑤1-2粉质粘土层,根据土层特征和工程特点,盾构出洞范围采用冻结法加固地层,以确保施工安全。盾构出洞设计采用布置竖直冻结孔方式。 1.3编制依据 本设计主要依据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勘察资料和图纸,并参考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上海市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 1.《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2.《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旁通道冻结法技术规程》(DG/TJ08-902-2006) 2 施工方案设计 2.1 设计要点 根据本工程特点与过去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盾构出洞冻结加固施工方案设计的主要问题作以下分析。 1、关于冻土墙强度设计方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穗府办规[2017]3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3.14 【实施日期】2017.03.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 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穗府办规〔2017〕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3月14日

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37号)、《关于打造现代综合客运枢纽提高旅客出行质量效率的实施意见》(发改基础〔2016〕952号),建设综合换乘系统,改善出行条件,切实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同步规划、同步选址、同步设计和一体化建设,同时围绕轨道交通场站开展土地储备规划,推进土地储备,实施综合开发,形成城市功能区,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筹集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补亏资金,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方案编制、审查、用地征收与供应、储备与开发、项目管理、收益管理等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是按照“零距离”换乘、一体化建设运营要求,以便利出行、便捷换乘为主要目的,以轨道交通场站为核心,科学组织出入口、换乘设施、步行系统与城市生活服务设施,构建轨道交通场站及相关设施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建设项目。 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用地范围包括轨道交通站点、车辆基地、附属工程(含出入口、通风亭等)和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及交通衔接工程所需用地,具体范围可根据轨道交通场

浅谈换乘通道基坑施工技术及管理——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

浅谈换乘通道基坑施工技术及管理——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江路站换乘通道基坑工程为例 发表时间:2018-05-30T16:10:50.4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杨玮[导读]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地下施工情况十分常见,基坑施工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体工程施工中的薄弱环节。 上海嘉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地下施工情况十分常见,基坑施工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体工程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本文主要以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江路站换乘通道基坑工程为例,就换乘通道基坑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基坑;降水设计;承压水 1.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7标金沙江路站换成通道的建设工作,其主要的内容包括:4个出入口和一个换乘通道。其中北面的2各出入口是通正在建设的月星环球家饰博览中心连接在一起,共用的封堵墙已经开通;而南面的出入口是两个矩形顶管的出入口,其将13号线与3、4号线轻轨连接在一起。此次的工程建设主要是针对换乘通道基坑的施工为主。(原换乘通道基坑工程已于2009年11月经建委科技委评审,并完成一期结构施工。由于目前换乘通道二期走向调整,故对换乘通道重新评审)。 1.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 根据所完成勘探孔资料,在勘察揭露的75.45m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是同第四系河口、滨海、浅海、溺谷、沼泽具有相同的沉积性质,构成的主要材质有饱和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土,其分布的特点为成层分布。拟建场地区域内分布有古河道,古河道区域内第⑤层厚度较厚,第⑥层缺失,第⑦层上部受切割,层顶起伏较大。 1.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上海地区提供的相应资料,可以了解到其水质的情况主要是由位于粘性土层中的潜水,少量位于粉性土层中的微承压水以及在粉性土和砂土层内的承压水这三部分组成的,且在这三个区域内,其水量均低于潜水为。前两种土层中的潜水位埋深,离地表面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离地表面0.5~0.7m。深部承压水位(第⑦层),是在距离地表面3~11m范围之内。不管是潜水位,还是承压水位,其水量的变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的潜水水位埋深为0.61~1.50m(相应标高为1.93~2.30m)按场地地形、地貌,取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为0.5m。通过现场试验测得第⑦-1层砂质粉土承压水水位埋深为5.80m~6.7m(相应标高-2.84m~-3.09m)。 2.基坑施工的关键技术 2.1换乘通道二期围护和止水帷幕施工 换乘通道围护结构采用MJS工法套打钻孔灌注桩,MJS工法桩深12.30m,采用180°半圆喷射,桩厚度为1.2m,桩与桩搭接700mm,地面以下2米范围内不喷浆,即MJS工法止水帷幕有效桩长为10.3m。具体如图1所示。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 1)检查电源、数据线、管线、钻头以及压力监测器的连接状况,确保其是在正常的标注那范围内。 2)确认相关设备的运转情况,比如主机、高压泵、空压机、泥浆搅拌系统、MJS管理装置等,并将其固定在适合的位置上,进行施工前的调试工作。 3)启动钻孔设备,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钻孔工作,如果下钻出现阻碍,可直接打开削孔水进行相应的工作。 4)将钻杆和钻头进行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还要密切的关注密封圈的实际情况,如发现损毁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影响后续施工的准确性。 5)不断的对3、4两个步骤进行重复和调试,直至空洞要求符合设计的需求,在停止工作。若成孔深度超过5m,需加接倒吸空气适配器,加接部位为第一根钻杆之后。 6)在完成钻孔工作后,要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矫正工作,确保动力头的刻度、喷嘴以及钻杆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之后就可以进行施工参数的设置工作了,其设置的参数主要有摆动的幅度、钻孔的速度以及回转的参数。 7)设置喷射的位置。首先先将水流以及空气的倒吸设置打开,在确定一切正常的情况后,打开排泥阀门,启动高压水泥泵和主空气空压机。其次,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先将水向上喷设50cm,使其压力保持在10mpa后,在进行水泥浆的喷射工作。 8)在启动高压水泥泵后,要确保其内部的压力是承稳步上升的状态的,慢慢的将其调整到需要的正常压力范围内,同时还要检查地内压力是否符合实际的需求。另外,在进行水与水泥浆的切换过程时,压力是自动发生变化的,在压力变化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 9)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地内压力进行实时的监控,以确保其压力符合施工的需求,减少危险的发生。 10)要进行钻杆拆卸工作前,要确保水泥浆已经转换成水后,方可拆卸。想要确定水流是否发到制定的位置,只要确认其水泥浆的压力是否有所改变即可,如果气压力下降,则证明水流已在制定的位置内,这个时候就要将水泥浆泵、主空气、倒吸空气和水流的阀门关闭。 11)在进行钻杆的拆卸工作时,也要对密封圈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以确保其质量的安全,如果发现损毁现象,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才可以继续后面的喷浆工作。对于拆卸下来的钻杆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养护工作。 12)将上述的工作内容重复到施工结束为止。 13)在工程完工后,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合理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广州免费好玩的地方

广州好玩的免费景点推荐——小洲村 小洲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东南部,是广州“万亩果园”保护区内的村庄,面积4.5平方公里。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是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小洲村作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难为可贵的是,这些文物古迹在大都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仍能得到完整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 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东路138号 交通指南:252、35、86、298、565、310路车 广州好玩的免费景点推荐——海鸥岛 海鸥岛位于广州番禺区东郊,石楼镇东部,地处珠江入海口,面临狮子洋,为珠江主航道和莲花山水道所环绕,是一个典型的由珠三角河流冲积而成的内河岛,全岛面积约36平方公里,岸线长37.96公里,辖海心、沙北、沙南、江鸥四个自然村共1.9万常住人口。它毗邻广州、东莞、深圳,岛北端的海鸥大桥飞架莲花山水道与岛外连接相通,一条13公里长的区级公路由北往南贯穿全岛,村村通车、通水电,基本生活设施较完善。岛内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香蕉、花卉等;养殖以四大家鱼为主,特色养殖有稻田

养鱼、虾及养殖禾虫等。是珠三角大都市城镇群落中独一无二的绿色生态岛屿。 距大学城向南偏东约30公里从市区出发经大学城全程约50公里(单程) 骑行线路:广州大道南----新滘路-----土华-----大学城--(过渡)--新造----西山 -----石楼----海鸥大桥----海鸥岛 自驾车 黄埔大道—南沙港快速路—清河路出口—清河东路—石清公路—港口大道—海鸥大桥。 黄埔大道上华南快速,仑头出口转入南沙快线,清河路出口,沿清河路往前走,看到往莲花山的路牌左转,路上有路牌指引,按路标指示走就行,过海鸥大桥,就到了海鸥岛。 公交车: 坐地铁三号线在市桥站下车,在市桥地铁西出口走300米左右,到市桥汽车站,乘坐海鸥岛的专线车番禺148路 广州好玩的免费景点推荐——越秀公园 广州越秀公园即越秀公园 (广州市旅游景点) 。 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主体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 园内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点。 公园所处区域,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2006年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交通指引: 1、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下车即可。 2、公交109、110、111、201、b10、b2、271、278、301、54 3、550、886A、886、夜15、夜25、夜41可到公园北门站。 游玩路线推荐 4小时朋友游览线路 游览时间:4-5小时 适合人群:朋友 到达方式:地铁,公交,自驾车 途中景点:公园南门 > 孙中山读书治事处 > 中山纪念碑 > 明代古城墙 > 五羊仙庭 > 南秀湖 > 明绍武君臣冢 > 韩国园 > 越秀泳场 > 竹林景区 > 成语寓言园 > 鲤鱼头文体

广州地铁三号线介绍

广州地铁三号线介绍 广州地铁3号线,代表颜色是橙色。线路呈南北“Y”字形走向,从北向南贯穿广州市区新城市中轴线和番禺区发展轴线。线路向北与机场快线衔接,向南延伸至广州新城。三号线全长36.86公里,共设18座车站,1座车辆段,新建2座主变电站,1座控制指挥中心。总投资为人民币159.05亿元。 线路 三号线全长64.41公里。 主线共设16座车站:天河客运站、五山、华师、岗顶、石牌桥、珠江新城(可换乘五号线)、赤岗塔(可换乘APM线)、客村(可换乘八号线)、大塘、沥滘、厦滘、大石、汉溪长隆、市桥、番禺广场。支线(又称北延线)为机场北至体育西路,设15座车站:机场北、机场南、高增、人和、龙归、嘉禾望岗(可换乘二号线)、白云大道北、永泰、同和、京溪南方医院、梅花园、燕塘、广州东站(可换乘一号线)、林和西(可换乘APM线)。 建设历程 广州地铁三号线分两段时间通车:广州东站至客村段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其余于2006年12月30日下午2时正式开通。现时三号线的列车分别运行于天河客运站与番禺广场之间,以及机场南与体育西路之间,并在体育西路站进行互相换乘。 三号线北延线2010年10月30日开通。三号线北延段由广州东站向北延伸至新白云国际机场,新增线路30.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

加上原来已建成的线路,三号线总长将达到64.41公里 未来发展 此外三号线还计划开设北延长线及南延长线,北延长线由广州东站至新白云机场,全长约28.9公里,建有12个车站,初步站点分别为广州东站、燕塘、梅花园、京溪南方医院、同和、永泰、白云大道北、嘉禾望岗、龙归、人和、高增、机场南及机场北,已于2010年开通,新机场北站于2012年开通,高增站开通暂无时间表;南延长线由番禺广场开始,至海鸥岛,是一条长远规划的路线,暂未有落成的时间。三号线是国内首条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快线,也是国内首条Y形运行模式的线路。 根据2020~2040年地铁线网规划公众咨询方案,未来三号线支线天河客运站—体育西路将可能与地铁10号线合并,向西南延伸至荔湾区成为一条新的线路,三号线将真正实现花都到番禺1.5小时内直达;远期,地铁9号线(高增-飞鹅岭)也有可能与三号线合并,成为一条新的支线。 效益 地铁像是无形的巨手,带来一种奇特的城市景象:地铁所到之处,交通拥堵得到缓解,楼宇得以兴旺,土地增值,人流聚集,居住、商业、文化、社会等区域性功能迅速形成,带动周边经济迅猛发展。1999年一号线开通时,当年天河城营业额就提高了20%。短短几年间,地铁烈士陵园站上盖的中华广场铺位租金,已经涨了好几倍。到了3号线,仅是靠着具体站点规划公布的利好消息,番禺区住宅成交量就开

2020年广州地铁线路规划图

方案一(小环线方案) 方案一采用了经行康王路的小环线方案,选择了东风路东西干线与三号线形成的十字快线,构建了拆解三号线支线形成的十号线与新八号线构成的X形对角线。远期轨网由20条城市线和11条城际线组成,轨网总里程为1041公里,其中城市线里程为761公里。 (1)轨道环线 环线利用原八号线,新增康王路、人民北路、火车站、广园路、广州东站、天河北路、中山大道、员村二横路走廊构建,全长35.5公里,设站31座。该环线串接两大火车站,并直接连通所有外围放射线,整合了珠江两岸并带动员村、琶洲等重点地区的发展。 (2)十字快线 三号线(南北快线):北起新机场,南至海鸥岛,串接了花都、白云、天河、海珠、番禺等5区,线路长75.5公里,设站33座。预留与花都九号线贯通运营的条件。 十三号线(东西快线):线路西起白云湖,经东风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港前路、广深公路,东至新塘,线路串接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萝岗、增城等七区市,线路长55.1公里,设站24座。另设东莞支线(沙埔-东莞):线路西起沙浦站,向东经黄埔客运港,延伸至东莞,广州段长6.5公里,设站2座。 (3)X形对角线 1十号线(西南-东北对角线):线路西起穗盐路,经花蕾路、同福西、东湖路、寺右新马路、天河路,与三号线支线贯通,向北延伸至天河客运站,线路长20.9公里,设站15座。 2八号线(西北-东南对角线):线路北起凰岗,经西槎路、白云大道、下塘西路、东川路、二沙岛、双塔路、新港路,向东延伸至化龙,该线长35.3公里,设站25座。 表1 远期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一指标一览 线路 长度 (km) 线路名称起讫点 城市线 一号线18.5 中山路线西塱-广州东站 二号线32.3 嘉禾线嘉禾-广州新客站 三号线75.5 市桥线新机场北-海鸥岛 四号线70.4 科学城线暹岗-南沙客运港 四号线支线 5.6 琶洲线琶洲-大学城北 五号线41.7 环市路线滘口-黄埔客运港 六号线41.9 沿江线浔峰岗-萝岗 七号线33.3 新造线广州新客站-萝岗 八号线35.3 双塔路线凰岗-化龙 九号线16.0 花都线汽车城-高增 十号线20.9 同福西线穗盐路-天河客运站 十一号线35.5 市区环线火车站-赤岗-东站 十二号线22.8 新滘路线东沙-汇景新城 十三号线55.1 东风路线白云湖-新塘 十三号支线 6.5 东莞支线沙浦-黄埔客运港-东莞十四号线62.6 从化线火车站-街口 十五号线30.5 南沙环线蕉门-南沙客运港-蕉门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穗发改城[2014]74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9.05 【实施日期】2014.09.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穗发改城[2014]74号 2014年9月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强化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监管工作,优化资金支付流程,保障资金需求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成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3-2016年广州市轨道交通资金筹集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以下简称轨道交通资金)是指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及广州市地铁工程资金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地铁资金办)负责组织筹集、计划安排和监督管理,专项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旅客自动输送系统、新型有轨电车等)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和债务偿还,以及承担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及其它轨道交通项目出资部分的资金。 第三条轨道交通资金包括市本级财政地铁建设专项资金、市区共建区出资资金、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一级开发净收益和物业开发收益分配资金、债务性融资资金和其他资金等各类资金。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研究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组织拟订并统筹实施轨道交通资金筹集总体实施方案,下达轨道交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按程序审定市地铁资金办组织拟订的轨道交通资金年度筹集计划(含年度融资方案,下同),对轨道交通资金进行综合管理;指导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一级开发工作,研究提出轨道交通沿线上盖物业综合开发模式和收益分配办法,牵头协调相关区政府落实区出资责任。定期将轨道交通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报告市委、市政府。对轨道交通资金筹集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请市政府专题研究。 第五条市地铁资金办根据市发展改革委下达的轨道交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资金筹集计划,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轨道交通资金的年度筹集、运用、增值和还贷工作;负责组织对轨道交通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下达轨道交通资金月度计划(含建设资金和偿债资金月度计划,下同),对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和月度实际资金支付情况进行监督。

上海地铁13号线线路说明

上海地铁13号线线路说明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编号M5,为上海其中一条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路线。2012年12月30日开始运行,线路全长33.6千米,均为地下线,共有31个车站,还有北翟路停车场(与2号线共享)及川杨河辅助停车场2个车辆段,全线工程总投资为198.68亿元人民币。列车运行间隔为10分钟,首班车最早6:00,末班车22:00发车。有关部门公布了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的最新线路图,该线由嘉定区江桥镇的金运路站至浦东新区张江路站,共设31个车站,线路日客流约200,000人次。 线路概述: 缓解江桥、普陀出行压力,促使更多居民出行使用地铁连接淮海商圈、世博商圈及居民区。延伸段通车后,换乘站点将达7个。 发展规划: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共设14座车站,沿线与1、2、3、4、7、11、12号线及规划中的14、15、20、21共11条线、9座站换乘,其中三线换乘站3座,两线换乘站6座,全部为地下站,分别是金运路站、金沙江西路站、丰庄站、祁连山南站、真北路站、大渡河路站、金沙江路站(与3、4号线换乘)、隆德路站(与11号线换乘)、武宁路站、长寿路站(与7号线换乘)、江宁路站、汉中路站(与1号线、12号线换乘)、自然博物馆站、南京西路站(与2号线、12号线换乘)。

二期由南京西路站延伸至张江路站,现阶段有消息指出计划于2015年左右开通。 三期串联了张江高科园区、张江大型居住区等客流集散点,其起点位于二期工程终点站华夏中路站,沿中科路向东,共设中科路、学林路、张江路三站,线路全长5.254公里,设三座地下车站。列车编组的初、近、远期都采用A型车6节编组,运营时间从5:00至23:00,共18小时。初期全日开行列车218对,近期全日开行252对,远期全日开行280对。计划2014年开工,2017年建成试通车,工程建设总工期约3.5年。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912940590.html,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首都北京现有地

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 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领导机关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科研、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深埋方案探索后认为:如将地铁置于地下300~350米的基岩层,对功能要求、工程技术和建设经济均不合理。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在浦东塘桥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 1964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1978年,漕溪路段试验工程批准开工,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至1983年底,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市区“乘车难”的矛盾日渐突出。1983年初,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上海的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4月,市计委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穿越市区的中段为地下铁道。8月,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的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1986年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