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数学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

2.内容解析:四点共圆的条件是在学生学习了经过一个点的圆、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的圆、三角形与圆的关系、圆内接四边形后,对经过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共圆的条件的探究。

在四点共圆的条件的探究过程中,首先学生在已学的圆相关知识基础上,对四点共圆的条件进行合理猜想: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相应的,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再利用计算机工具,对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等腰梯形)、一组对角同时等于九十度的四边形、任意对角互补的四边形以及任意四边形等,在几何画板上进行测量检验,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然后对正方形、矩形、一组对角同时等于九十度的四边形、任意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进行理论推理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全程感受并经历了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理论推理验证——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验证的过程中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同时,在研究中,类比将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来研究,从三点共圆入手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四点共圆的条件的探究。

二目标和目标分析

1.目标

(1)理解过某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的条件。

(2)通过四点共圆的条件的探究和猜想的证明,体会由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的结论,会应用反证法证明这一结论,能应用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判断给定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是否可以做一个圆。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理论推理验证得出结论,体会数学活动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积累经验;通过几何画板画图,测量,比较,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一组对角等于九十度的四边形、一般的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否共圆,得到: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的更一般的结论。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将证明四点共圆的问题转化为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的圆,与第四个顶点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性质获得证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质疑,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呈现活动结果等过程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从一开始发现问题,到后来的猜想,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已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出发,研究它的逆命题: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已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的猜想。

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联想到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一个圆的影响,去判断第四个顶点时候在这个圆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特殊的四边形出发,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问题,通过画图、测量、比较,分析各种四边形的顶点是否共圆。

另外,在进行理论验证的过程中,要用到反证法,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而且猜想的证明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关键是从过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顶点能作一个圆入手,把四点共圆问

题转化成点与圆的关系,再由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得到证明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的理论证明。四教学过程设计

1、自主活动,发现问题

引言:

师:经过了这一章圆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对章末的几个数学活动进行了探究。现在请个别小组与大家进行简单的交流分享。

生:第一小组交流第一个数学活动《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以及活动3《设计图案》课后探究成果与心得,同时提出问题:在第二个数学活动《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时遇到困难,感觉无从下手。

师:其他小组有哪些要分享的?

生:第二小组分享与《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相联系的相关知识点。其中主要包括:(1)圆的定义;(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经过一个点、两个点以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分别可以做几个圆

设计意图:本节属于数学活动课,主要需要学生主体经历数学活动的完整过程。所以,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较为简单的活动1《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以及活动3《设计图案》,然后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接着进行探究活动,这是问题化教学的开端;同时,也帮助学生整理课上所需的相关知识点,以顺利完成课堂探究内容。

2、对比已知命题,获得初步猜想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猜想: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设计意图: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探究结论进行合理大胆猜想,是数学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合理的猜想,接下来的探究才有明确的方向。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验验证猜想

师:同学的猜想与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这也是数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从命题入手,研究它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大家在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提出,然后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合理的猜想。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对猜想进行验证。请思考,如何验证:四边形的四点顶点是否共圆?

生:将研究四点共圆的问题转化为先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再验证第四个点是否在同一个圆上。

师:又如何验证第四个点D是否在已知圆上?

生: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上,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师:老师按照同学们的方法,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测量验证。

师:这个四边形

是不是所有对角互补的四边形一定共圆,而对角不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不共圆?需要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从特殊图形入手,先回忆一下学过的四边形都有哪些?

生: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补充。

师:在屏幕上给出部分特殊四边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屏幕上的任务分配分组进行验证。并把结果展示在白板上。

生:分组进行验证。

师:观察验证过的可以共圆的四边形,他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从边,角等不同方面总结。确定: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

设计意图:将研究四点共圆的问题转化为先研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再验

证第四个点是否在同一个圆上,这是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应用;在四边形的验证过程中,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对猜想进行验证,既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丰富了数学活动探究的感受。

4、理论证明猜想,获得最终结论

师:大家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但这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还必须对猜想进行理论推理验证。

请看学案卷。我们还是从特殊图形入手,

例1

(一)已知:正方形ABCD,

求证:过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可以做一个圆.

生:独立动笔完成。

一名同学到前面,利用几何画板现场做辅助线讲解。

例2

(二)已知:矩形ABCD,

求证:过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可以做一个圆.

生:独立完成。

一名同学讲解。

例题3

(三)已知:四边形ABCD中,

(1)若已知∠A=∠C=90°. 求证:过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可以做一个圆. (2)若∠A+∠C=180°. 求证:过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可以做一个圆.

生:独立解决,小组讨论

第一问:一名同学板书;两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给同学讲解。

第二问:小组讨论后,询问解决情况。

师:既然原有的方法解决不了,如果假设这个点不在圆上,那会出现什么结论?

生:点在圆外和点在圆内

师:这种从假设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中叫反证法。反证法怎么用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回忆一下反证法的相关知识。

请看微视频。(微视频播放反证法定义、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根据反证法的注意事项,这道题原结论的反面有几种情况?

那么我们需要将这两种情况一一驳倒!

生:动笔解决

两名同学现场利用几何画板做辅助线,讲解不同两种情况的解决方法,点拨关键点;大屏幕展示准确的书写步骤

师:经过推理验证,最终我们可以推导出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几何画板实验验证的过程做铺垫,这几道图形的证明对学生来说有有了证明的方向。前两道题,基本可以轻松完成;第三题的第一问学生可以尝试多种方法验证;三题第二问是本课难点,需要引导学生使用反证法。题型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解决时感受到有台阶可以攀登;微视频以诙谐幽默的口吻重温反证法的相关内容,同时强调注意事项,加深印象,让学生对不熟悉的内容产生亲切感。

5、学以致用,利用结论实践应用

用我们的活动成果来解决几个小问题

1.如图,∠DCE是四边形ABCD的一个外角,如果∠DCE=∠A,那么同时过点A,B,C,D_________作一个圆.

2.如图,经过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若∠A=120°,则∠C的度数为______.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CAD=16°,则∠ABD的度数为___________.

生:独立解决。小组合作

1.2题学生直接回答,点拨问题关键点即可

3题一名同学到前面利用几何画板现场讲解

设计意图:以上几道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1.能否由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判定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2.对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掌握情况;3.利用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借助于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6、归纳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

师: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回忆一下今天的内容。

播放微视频,师生共同观看

设计意图:学生从自我总结中体会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再通过视频总结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认识与运用,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圆 24.1.1圆 知识点一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第一种: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固定的端点O叫作圆心,线段OA叫作半径。第二种: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比较圆的两种定义可知:第一种定义是圆的形成进行描述的,第二种是运用集合的观点下的定义,但是都说明确定了定点与定长,也就确定了圆。 知识点二圆的相关概念 (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3)等圆:等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4)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弦是线段,弧是曲线,判断等弧首要的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而不是长度相等的弧。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点一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直径为CD,AB是弦,且CD⊥AB, A B AM=BM 垂足为M AC=BC AD=BD D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如上图所示,直径CD与非直径弦AB相交于点M, CD⊥ABAM=BMAC=BC AD=BD 注意:因为圆的两条直径必须互相平分,所以垂径定理的推论中,被平分的弦必须不是直径,否则结论不成立。 24.1.3弧、弦、圆心角 知识点弦、弧、圆心角的关系(1)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也相等。 (3)注意不能忽略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同心圆中,两个圆心角相同,但此时弧、弦不一定相等。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旋转作图》同步练习

第2课时旋转作图 基础题 知识点1旋转作图 1.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1N1P1.则其旋转中心一定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纸上,将△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AB′C′. 3.已知△ABC,请画出以C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后的△A′B′C. 4.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5.(荆门中考)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AB,AD分别在等腰直角△AEF的腰AE,AF上,点C 在△AEF内,则有DF=BE(不必证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α(0°<α<90°)后,连接BE,DF.请在图2中用实线补全图形,这时DF=BE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旋转 6.(烟台中考)如图,将△AB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则点P的坐标是() A.(1,1) B.(1,2) C.(1,3) D.(1,4) 7.(邵阳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3,4),将OA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到OA′,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 8.(青岛中考)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线的交点(格点)上,如果将△ABC绕C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那么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________. 中档题

9.如图,该图形围绕点O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身重合的是() A.72°B.108°C.144°D.216° 10.(巴中中考)如图,已知直线y=-4 3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 11.(潜江、天门、仙桃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2)点C的坐标为(-3,0),将点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此时点C对应点的坐标为________. 12.如图,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E,试确定B,C,D的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四边形. 13.(眉山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3,2),B(-1,4),C(0,2). (1)将△ABC以点C为旋转中心旋转180°,画出旋转后对应的△A1B1C; (2)平移△ABC,若A的对应点A2的坐标为(-5,-2),画出平移后的△A2B2C2; (3)若将△A2B2C2绕某一点旋转可以得到△A1B1C,请直接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

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二次函数y=x 2-2mx+8m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且OA≠OB ),交y 轴于点C ,且经过点(m ,9m ),⊙E 过A 、B 、C 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E 的坐标; (3)过抛物线上一点P (点P 不与B 、C 重合)作PQ ⊥x 轴于点Q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PBQ 和△BOC 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y=x 2 +2x-8(2)(-1,- 72)(3)(-8,40),(-15 4,-1316),(-174 ,-25 16 ) 【解析】 分析:(1)把(),9m m 代入解析式,得:22289m m m m -+=,解这个方程可求出m 的值; (2)分别令y =0和x =0,求出OA ,OB ,O C 及AB 的长,过点E 作EG x ⊥轴于点 G ,EF y ⊥轴于点F ,连接CE ,AE ,设OF =GE =a ,根据AE CE = ,列方过程求出a 的值, 从而求出点E 的坐标; (3)设点P (a , a 2+2a -8), 则2 28,2PQ a a BQ a =+-=-,然后分PBQ ∽CBO 时 和PBQ ∽BCO 时两种情况,列比例式求出a 的值,从而求出点P 的坐标. 详解:(1)把(),9m m 代入解析式,得:22289m m m m -+= 解得:121,0m m =-=(舍去) ∴228y x x =+-

(2)由(1)可得:2 28y x x =+-,当0y =时,124,2x x =-=; ∵点A 在点B 的左边 ∴42OA OB ,== , ∴6AB OA OB =+=, 当0x =时,8y =-, ∴8OC = 过点E 作EG x ⊥轴于点G ,EF y ⊥轴于点F ,连接CE ,, 则11 6322 AG AB = =?= , 设 ,则 , 在Rt AGE ?中,, 在 中, ()2 22218CE EF CF a =+=+-, ∵AE CE = , ∴()2 2918a a +=+- , 解得:7 2a = , ∴712E ? ?-- ?? ? , ; (3)设点()2,28a a a P +-, 则2 28,2PQ a a BQ a =+-=-, a.当PBQ ?∽CBO ?时, PQ CO BQ OB =,即228822 a a a +-=-, 解得:10a =(舍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

初中数学试卷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圆 章节测试 时间:4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4分) 1. 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则侧面积为( ) A. 4π B. 6π C. 12π D. 16π 2. 一个扇形的弧长是10πcm ,面积是60πcm 2,则此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A. 300° B. 150° C. 120° D. 75° 3. 下列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中,一条边所对的圆心角最大的图形是( )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4. 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O 上位于AB 异侧的两点.下列四个角中,一定与∠ACD 互余的角是( ) A. ∠ADC B. ∠ABD C. ∠BAC D. ∠BAD 5. 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AC 是弦,连接OC ,若∠ACO =30°,则∠BOC 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55° D. 60°

6.如图,CD为⊙O的直径,弦AB⊥CD,垂足为M,若AB=12, OM:MD=5:8,则⊙O的周长为() A. 26π B. 13π C. D. 7.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点O,B的 对应点分别为O′,B′,连接B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 2- C. 2- D. 4- 8.如图,在半径为4的⊙O中,CD是直径,AB是弦,且CD⊥AB,垂足为点E,∠AOB=90°,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4π-4 B. 2π-4 C. 4π D. 2π

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九年级(上)第21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一、课前练习 1、25的平方根是( )A.5 B.-5 C.±5 D.5 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A.4 B.-4 C.±4 D.256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2)0=0 B.9=3 C.-22=4 D.32-=-9 4、4的平方根是 5、36的算术平方根是 二、课堂练习 1、当X 时,二次根式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计算:64=; 3、计算:(3)2= 4、计算:(-2)2= 5、代数式X X --13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6、计算:24= 7、计算2)2(-= 8、已知2+a +1-b =0,则a=,b= 9、若X 2 =36,则X= 10、已知一个正数X 的平方根3X-5,另一个平方根是1-2X ,求X 的值。 二次根式(第2课时) 一、课前练习 1、计算:2)3(- =; 2、计算:(-5)2=; 3、化简:12= 4、若13-m 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m=31 B.m>31 C.m ≤31 D.m ≥3 1 5、下列各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X B.52Y X C.12 D.5.0 二、课堂练习 1、下面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3 B.12 C.8 D.2-1 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8 B.12-X C.X Y +3 D.323Y X 3、化简:27=;4、化简:2 11=;5、计算(32)2= 6、计算:12·27=;7、化简328Y X = 8、当X>1时,化简 122+-X X 9、若最简二次根式52-+Y X 和X Y X 113+-是同类二次根式,求X 、Y 的值。 二次根式的乘法(第3课时) 1、计算:3×2=; 2、2×5= 3、2XY ·Y 1=; 4、XY ·2X 1= 5、12149?= 二、课堂练习 1、计算:288?72 1=;2、计算:255= 3、化简:3216c ab =; 4、计算2-9的结果是( ) A.1 B.-1 C.-7 D.5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3=6 B.2+3=5 C.8=42 D.4-2=2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3=5 B.2·3=6 C.8=4 D.2)3(- =-3 7、计算: 2110·315 8、计算:31 8?63

数学九年级上册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word版

数学九年级上册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word 版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BC ,AD 2=,AB BC CD 6===,动点P 在 射线BA 上,以BP 为半径的 P 交边BC 于点E (点E 与点C 不重合),联结PE 、 PC ,设x BP =,PC y =. (1)求证:PE //DC ;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联结PD ,当PDC B ∠=∠时,以D 为圆心半径为R 的D 与P 相交,求R 的取 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36(09)y x x x =-+<<;(3)3605 R << 【解析】 【分析】 ()1根据梯形的性质得到B DC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 PEB ∠∠=,根据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分别过P 、A 、D 作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H 、F 、.G 推出四边形ADGF 是矩形, //PH AF ,求得2BF FG GC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22226242AF AB BF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 223PH x = ,13BH x =,求得1 63 CH 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3作//EM PD 交DC 于.M 推出四边形PDME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PE DM x ==,即 6MC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18 655 PD EC ==-=,根据相切两圆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 1证明:梯形ABCD ,AB CD =, B DCB ∠∠∴=, PB PE =, B PEB ∠∠∴=, DCB PEB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A)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若O 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 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10, A . 14 B . 6 C . 14 或6 D. 7 或3 2. 如图24—A —1 , O 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 A . 4 B . 6 C . 7 I 3. 已知点O ABC的外心,若/ A=80 A . 40 4. 如图 A . 20° B . 80 24—A — 2, B . C. 160° △ ABC内接于O 最小距离为 OM的长为 4则此圆的半径为( 3,则弦AB 的长是 D . 8 ,则/ BOC的度数为( D. 120° 若/ A=40 °,则/ OBC的度数为( O 图24—A — 4 图24—A — 3 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圆直径的工具, 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点靠在圆周上, A . 12个单位 B . 10个单位 6. 如图 A . 80° 7. 如图 PB于点 A . 5 24—A —4, AB为O O的直径,点 B. 50° C. 40 ° 24—A —5, P 为O O 外一点, 5 .如图24—A —3, 标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点钉在一起, 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D . 15个单位 ,则/ A等于() 并使它们保持 ) PA 、 C、D,若PA=5,则△ PCD的周长为( B . 7 C . 8 D . 10 C . 1个单位 C 在O O 上,若/ B=60 ° D . 30° PB分别切O O于A、B, ) CD切O O于点E,分别交PA、 &若粮仓顶部是圆锥形,且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 毡,则这块油毡的面积是() 4m,母线长为3m,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 A . 6m2 C . 12m22 D . 12二 m 9.如图24—A —6,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 点P,且 CD=13 , PC=4,则两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 A. 16 n B . 36 n 10 .已知在△ ABC中, 10 A . 3 11.如图 C、D E、 C. 52 n AB=AC=13 , 与小圆相切于点P,大圆的弦CD经过) D. 81 n BC=10,那么△ 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12 B . 5 24—A —7,两个半径都是4cm的圆外切于点C, 一只蚂蚁由点A开始依A、B、 F、C、G A的顺序沿着圆周上的8段长度相等的路径绕行,蚂蚁在这 C. 2 径上不断爬行,直到行走2006 n cm后才停下来, A . D 点 B . E 点 C . F 点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 .如图24—A —8,在O O中,弦AB等于O 则蚂蚁停的那一个点为( .G点 O的半径,0C丄AB交O O于点C,则 8段路 )

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精选

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精选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精选,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 1. 已知⊙O的直径为3cm,点P到圆心O的距离OP=2cm,则点P A. 在⊙O外 B. 在⊙O上 C. 在⊙O内 D. 不能确定 2. 已知△ABC中,C=90,AC=6,BC=8,则cosB的值是 A.0.6 B.0.75 C.0.8 D. 3.如图,△ABC中,点 M、N分别在两边AB、AC上,MN∥BC,则下列比例式中,不正确的是 A . B . C. D. 4.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5. 已知⊙O1、⊙O2的半径分别是1cm、4cm,O1O2= cm,则⊙O1和⊙O2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 B.外切 C.内切 D.相交 6. 某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A. a0, c0 B. a0, c0 C. a0, c0 D. a0, c0 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面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B.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C.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D.与某圆一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该圆的切线 8. 把抛物线y=-x2+4x-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变换后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A.y=-(x+3)2-2 B.y=-(x+1)2-1 C.y=-x2+x-5 D.前三个答案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 每小题4分) 9.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是2∶1,则它们周长的比 _____ . 10.在反比例函数y= 中,当x0时,y 随 x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1. 水平相当的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规定三局两胜,则甲队战胜乙队的概率是_________;甲队以2∶0战胜乙队的概率是________. 12.已知⊙O的直径AB为6cm,弦CD与AB相交,夹角为30,交点M恰好为AB的一个三等分点,则CD的长为 _________ cm.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圆》专题练习(附答案)

word版初中数学 第二十四章《圆》专题练习 目录 专题1 与圆周角有关的辅助线作法 (1) 专题2圆周角定理 (3) 专题3 证明切线的两种常用方法 (4) 专题4与切线长有关的教材变式 (5) 专题5与圆的切线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6) 专题6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8)

专题1 与圆周角有关的辅助线作法 类型1 构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或圆心角 1.如图,点A ,B ,C ,D 在⊙O 上,∠AOC =140°,点B 是AC ︵ 的中点,则∠D 的度数是( ) A .70° B .55° C .35.5° D .35° 2.如图,点A ,B ,C ,D 分别是⊙O 上的四点,∠BAC =50°,BD 是直径,则∠DBC 的度数是( ) A .40° B .50° C .20° D .35° 3.如图,A ,B ,C ,D 四个点均在⊙O 上,∠AOD =50°,AO ∥DC ,则∠B 的度数为( ) A .50° B .55° C .60° D .65°

4.如图,A ,B ,C 在⊙O 上,∠ACB =40°,点D 在ACB ︵ 上,M 为半径OD 上一点,则∠AMB 的度数不可能为( ) A .45° B .60° C .75° D .85° 类型2 利用直径构造直角三角形 5.如图,在⊙O 中,∠OAB =20°,则∠C 的度数为 . 6.如图,在⊙O 中,AB 为直径,∠ACB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AB =6,则BD = . 7.如图,⊙A 过点O ,C ,D ,点C 的坐标为(3,0),点B 是x 轴下方⊙A 上的一点,连接BO ,BD ,已知∠OBD =30°,则⊙A 的半径等于 . 8.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D ⊥BC 于点D ,AC =5,DC =3,AB =42,则⊙O 的半径为 .

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同步练习

21. 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课下作业?拓展提高 1、一个小组有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有( )人? A. 12 B. 10 C. 9 D . 8 2、县化肥厂第一季度增产a吨化肥,以后每季度比上一季度增产x%,则第三季度化肥增产的吨数为( ) 2 2 2 2 A. a(1 - x) B. a(1 x%) C. (1 x%) D. a a(x%) 3、某化工厂今年一月份生产化工原料15万吨,通过优化管理,产量逐年上升,第一季度共生产化工原料60万吨,设二、三月份平均增长的百分率相同,均为X,则可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甲用10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手股票,随即他将这手股票转卖给乙,获利10%,乙而后又将这手股票返卖给甲,但乙损失了10%, ?最后甲按乙卖给甲的价格的九折将这手股票卖出,在上述股票交易中,甲盈了 _________ 元. 5、某公司一月份营业额为10万元,第一季度总营业额为33.1万元,求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是多少? (分析:设该公司二、三月份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二月份的营业额就应该是10(1 ? x),三月份的营业额应是2 10 (1 x).) 6、上海甲商场七月份利润为100万元,九月份的利润为121万元,乙商场七月份利润为200万元,九月份的利润为288万元, 那么哪个商场利润的月平均上升率较大? 7、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小分支。 8、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比赛45场比赛,共有个队参加比赛。 ?体验中考 1、某种品牌的手机经过四、五月份连续两次降价,每部售价由3200元降到了2500元.设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列 出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要理解增长率或降低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初三数学圆专题经典 (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A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05·资阳)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 (a>b ),则此圆的半径为( ) A . 2b a + B .2b a - C .2 2b a b a -+或 D .b a b a -+或 2.(2005·浙江)如图24—A —1,⊙O 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OM 的长为3,则弦 AB 的长是( ) A .4 B .6 C .7 D .8 3.已知点O 为△ABC 的外心,若∠A=80°,则∠BOC 的度数为( ) A .40° B .80° C .160° D .120° 4.如图24—A —2,△ABC 内接于⊙O ,若∠A=40°,则∠OBC 的度数为( ) A .20° B .40° C .50° D .70° 5.如图24—A —3,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圆直径的工具,标有刻度的尺子OA 、OB 在O 点钉在一起,并使它们保持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 点靠在圆周上,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 A .12个单位 B .10个单位 C .1个单位 D .15个单位 6.如图24—A —4,AB 为⊙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若∠B=60°,则∠A 等于( ) A .80° B .50° C .40° D .30° 7.如图24—A —5,P 为⊙O 外一点,PA 、PB 分别切⊙O 于A 、B ,CD 切⊙O 于点E ,分别交PA 、PB 于点C 、D ,若PA=5,则△PCD 的周长为( ) A .5 B .7 C .8 D .10 8.若粮仓顶部是圆锥形,且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4m ,母线长为3m ,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毡,则这块油毡的面积是( ) A .2 6m B .2 6m π C .2 12m D .2 12m π 9.如图24—A —6,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P ,大圆的弦CD 经过点P ,且CD=13,PC=4,则两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 ) A .16π B .36π C .52π D .81π 10.已知在△ABC 中,AB=AC=13,BC=10,那么△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A .310 B .5 12 C .2 D . 3 图24—A — 5 图24—A — 6 图24—A — 1 图24—A — 2 图24—A — 3 图24—A —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二次函数y=x 2-2mx+8m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且OA≠OB ),交y 轴于点C ,且经过点(m ,9m ),⊙E 过A 、B 、C 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E 的坐标; (3)过抛物线上一点P (点P 不与B 、C 重合)作PQ ⊥x 轴于点Q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PBQ 和△BOC 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y=x 2 +2x-8(2)(-1,- 72)(3)(-8,40),(-15 4,-1316),(-174 ,-25 16 ) 【解析】 分析:(1)把(),9m m 代入解析式,得:22289m m m m -+=,解这个方程可求出m 的值; (2)分别令y =0和x =0,求出OA ,OB ,O C 及AB 的长,过点E 作EG x ⊥轴于点 G ,EF y ⊥轴于点F ,连接CE ,AE ,设OF =GE =a ,根据AE CE = ,列方过程求出a 的值, 从而求出点E 的坐标; (3)设点P (a , a 2+2a -8), 则2 28,2PQ a a BQ a =+-=-,然后分PBQ ∽CBO 时 和PBQ ∽BCO 时两种情况,列比例式求出a 的值,从而求出点P 的坐标. 详解:(1)把(),9m m 代入解析式,得:22289m m m m -+= 解得:121,0m m =-=(舍去) ∴228y x x =+-

(2)由(1)可得:2 28y x x =+-,当0y =时,124,2x x =-=; ∵点A 在点B 的左边 ∴42OA OB ,== , ∴6AB OA OB =+=, 当0x =时,8y =-, ∴8OC = 过点E 作EG x ⊥轴于点G ,EF y ⊥轴于点F ,连接CE ,, 则11 6322 AG AB = =?= , 设 ,则 , 在Rt AGE ?中,, 在 中, ()2 22218CE EF CF a =+=+-, ∵AE CE = , ∴()2 2918a a +=+- , 解得:7 2a = , ∴712E ? ?-- ?? ? , ; (3)设点()2,28a a a P +-, 则2 28,2PQ a a BQ a =+-=-, a.当PBQ ?∽CBO ?时, PQ CO BQ OB =,即228822 a a a +-=-, 解得:10a =(舍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

《圆》 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 是平面几何中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性质。本章是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圆的知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圆的概念和性质,点与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以及圆的弧长与面积的计算等问题。 本小节是圆这一章的第一节课,主要是研究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本节内容是继续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教材一开始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圆的形象的物体,结合小学学过的有关圆的知识,通过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导入圆的定义的。圆的定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定义,一种是集合性定义。圆的描述性定义,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加深理解;圆的集合定义,应通过观察、体会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圆和点两个方面去思考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得出圆的定义后,接着介绍圆心、半径、弦、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等相关性质。教材中的例1是证明四点共圆,只要证明矩形的四个顶点到对角线的交点距离相等即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圆的集合定义的应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 2.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圆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对圆的两种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观察下列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追问: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实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问题2 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共56套带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共56套带答案) 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测试范围:3.1~3.3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一组数据1,3,4,2,2的众数是( ) A.1 B.2 C.3 D.4 2.一组数据7,8,10,12,13的平均数是( ) A.7 B.9 C.10 D.12 3.一组数据3,3,5,6,7,8的中位数是( ) A.3 B.5 C.5.5 D.6 4.一次数学检测中,有5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6,89,78,93,90.则这5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87.2分,89分 B.89分,89分 C.87.2分,78分 D.90分,93分 5.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数学兴趣小组设计并组织了“生活中的全等”的比赛,全班同学的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 得分(分) 60 70 80 90 100 人数 7 12 10 8 3 则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70分,70分 B.80分,80分 C.70分,80分 D.80分,70分 6.如图4-G-1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图4-G-1 A.16小时,10.5小时 B.8小时,9小时 C.16小时,8.5小时 D.8小时,8.5小时 7.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候选人甲乙丙丁测试成绩 (百分制) 面试 86 92 90 83 笔试90 83 83 92 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公司将录取( ) A.甲 B.乙 C.丙 D.丁 8.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x,则数据x1+3,x2+3.5,x3+2.5,x4+2,x5+4的平均数为( ) A.x+2 B.x+2.5 C.x+3 D.x+3.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在演唱比赛中,5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8.2分,8.3分,7.8分,7.7分,8.0分,则这位歌手的平均得分是________分. 10.如图4-G-2是根据某地某段时间的每天最低气温绘成的折线图,那么这段时间最低气温的平均数是________.图4-G-2 11.某班学生综合实践作物栽培操作能力评估成绩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成绩/分 3 4 5 6 7 8 9 10 人数 1 1

初三上学期数学圆试题一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 初三数学圆测试题一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所示AB 是⊙O 的弦,OC ⊥AB 于C ,若OA=2cm ,OC=1cm ,则AB 长为______. ? 图1 图2 图3 2.如图2所示,⊙O 的直径CD 过弦EF 中点G ,∠EOD=40°,则∠DCF=______. 3.如图3所示,点M ,N 分别是正八边形相邻两边AB ,BC 上的点,且AM=BN,则 ∠MON=_________________度. 4.如果半径分别为2和3的两个圆外切,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_______. 5.如图4所示,宽为2cm 的刻度尺在圆上移动,当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两个交点处的读数恰好为“2”和“8”(单位:cm )?则该圆的半径为______cm . 图4 图5 图6 6.如图5所示,⊙A 的圆心坐标为(0,4),若⊙A 的半径为3,则直线y=x 与⊙A?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7.如图6所示,O 是△ABC 的内心,∠BOC=100°,则∠A=______. 8.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8cm ,则它的侧面积为________.(用含 的式子表示) 9.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0cm ,?母线长为90cm ,?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_______. 10.矩形ABCD 中,AB=5,BC=12,如果分别以A ,C 为圆心的两圆相切,点D 在⊙C 内,点B 在⊙C 外,那么⊙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1.如图7所示,AB 是直径,点E 是半圆 AB 中点,弦CD ∥AB 且平分OE ,连AD ,∠BAD 度数为( ) A .45° B .30° C .15° D .10° 图7 图8 图9 1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B .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C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D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3.半径分别为5和8的两个圆的圆心距为d ,若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最新推荐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1 带答案 ◆随堂检测 1、判断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____________. (1)32250x x -+=; (2)21x =; (3)221352245 x x x x --=-+; (4)2 2(1)3(1)x x +=+;(5)2221x x x -=+;(6)20ax bx c ++=. (提示: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对其整理成一般形式,然后根据定义判断.) 2、下列方程中不含一次项的是( ) A .x x 2532=- B .2916x x = C .0)7(=-x x D .0)5)(5(=-+x x 3、方程23(1)5(2)x x -=+的二次项系数___________;一次项系数__________;常数项_________. 4、1、下列各数是方程21(2)23 x +=解的是( ) A 、6 B 、2 C 、4 D 、0 5、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 (2)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矩形的长x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两条直角边相差2,求较长的直角边长x . ◆典例分析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 (1)(1)0m x m x m --++=. (1)x 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x 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本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问题.根据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别进行讨论求解. 解:(1)由题意得,21010m m ?-=?+≠? 时,即1m =时, 方程22 (1)(1)0m x m x m --++=是一元一次方程210x -+=. (2)由题意得,2(1)0m -≠时,即1m ≠±时,方程22(1)(1)0m 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此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2 1m -、一次项系数是(1)m -+、常数项是m . ◆课下作业

九年级数学中考圆专题复习

九年级圆专题复习 第21题圆这道题对于升学考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道必得分题,随着中考复习的逐步深入,学生从知识上对于这道题已经很熟练了,都知道这道题的第(2)问主要考查圆与相似、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等。如果不进行归类,学生的脑海中还是显得比较杂,比较乱。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如何提升学生的转化能力,这些则是教学最需要突破的地方。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第21题考查的题型结构进行有效的归类,那么学生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首先将这道题归纳为几个重要的熟悉的题型,然后利用自己对这几个题型的熟练理解,则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历年题型对比分析及2017年中考题型预测 1. (2013?武汉四月调考)在圆O中,AB为直径,PC为弦,且PA=PC.(1)如图1,求证:OP//BC; (2)如图2,DE切圆O于点C,若DE//AB,求tan∠A的值。

2.(2013?武汉中考)如图,已知△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AC,点P是弧AB的中点,连接PA、PB、PC (1)如图①,若∠BPC=60°,求证:; (2)如图②,若sin∠BPC=,求tan∠PAB的值。 3. (2014?武汉四月调考)已知:P为⊙O外一点,PA、PB分别切⊙O于 A、B两点,点C为⊙O上一点. (1)如图1,若AC为直径,求证:OP∥BC; (2)如图2,若sin∠P= ,求tan∠C的值.

4.(2014?武汉中考)如图,AB是⊙O的直径,C、P是弧AB上两点,AB=13,AC=5 (1) 如图(1),若点P是弧AB的中点,求PA的长 (2) 如图(2),若点P是弧BC的中点,求PA得长 5.(2015?武汉四月调考)已知:⊙O为Rt△ABC的外接圆,点D在边AC 上,AD=AO. (1)如图1,若弦BE∥OD,求证:OD=BE; (2)如图2,点F在边BC上,BF=BO,若OD=2,OF=3,求⊙O的直径. 6.(2015?武汉中考)如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

九年级上册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C=90°,DE⊥AB,垂足为点E,DE的锯长线交⊙O于点F,DC的延长线与F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如图1,求证:GD=GF; (2)如图2,过点B作BH⊥AD,垂足为点M,B交DF于点P,连接OG,若点P在线段OG上,且PB=PH,求∠ADF的大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M是PH的中点,点K在BC上,连接DK,PC,D交PC点N,连接MN,若AB=122,HM+CN=MN,求DK的长. 【答案】(1)见解析;(2)∠ADF=45°;(3)1810 . 【解析】 【分析】 (1)利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GF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GDF,等量代换得∠GDF=∠GFD,根据“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得GD=GF;(2)连接OD、OF,由△DPH≌△FPB可得:∠GBH=90°,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G=90°,即可得:∠ADF=45°;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H=BH=12,DF=AB=12,由四边形ABCD内接于⊙O,可得:∠BCG=45°=∠CBG,GC=GB,可证四边形CDHP是矩形,令CN=m,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2,过点N作NS⊥DP于S,连接AF,FK,过点F作FQ⊥AD于点Q,过点F 作FR⊥DK交DK的延长线于点R,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球得DK.【详解】 解:(1)证明:∵DE⊥AB ∴∠BED=90° ∴∠A+∠ADE=90° ∵∠ADC=90° ∴∠GDF+∠ADE=90° ∴∠A=∠GDF ∵BD BD ∴∠A=∠GFD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知识点总结 24.1 圆 定义:(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2)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 (2)如定义(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二分之d。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的面积公式: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πr,用字母S表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周长计算公式 1.、已知直径:C=πd 2、已知半径:C=2πr 3、已知周长:D=c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