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湖南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

湖南省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

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省级行政中心是长沙。14个市、州,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是吉首,其余的行政中心与省辖市同名,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

二、自然环境

1、|

2、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3、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4、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

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0—180C,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降水丰沛。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5、&

6、气候主要特征

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7、洞庭湖的概况:

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②治理措施:主要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

积。

8、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

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湘江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③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

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9、\

10、湖南的自然灾害

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措施主要有:

加强各种水利建设;兴修水利;修筑堤防;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④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三、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

①)

②主要特点:土地资源问题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

③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

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

④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3、气候资源:

①主要特点: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

②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合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的利于作物的生长。

4、水资源:

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

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

5、矿产资源:

①有色金属之乡:“世界锑都”—锡矿山,水口山—铅锌矿,“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

②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湖南人文地理

一、人口与民族

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

湖南省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湖南省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湘西地区人口偏少。

2、@

3、民族分布特征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

①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分布在全省各地,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

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

区,其余分散杂居在全省各地。

③湖南少数民族的特色:如苗族“色彩斑纹布”,土家族的吊脚楼,土家族的赶年、苗族的赶秋节和芦笙节、瑶族

的盘王节、土家族的摆手舞等。

二、农业

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发达,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柑橘、生猪、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2、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三、工业

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

①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

②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烟草、钢铁、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建材、交通运输设备、农副食品加工、

专用设备制造和石油加工行业。

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

3、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

四、交通运输

1、主要的公路

①国道:首都放射线:106、107国道;南北向207、209;东西向:319、320、322。

②主要的高速公路:沪昆、杭瑞、衡昆、长常、常张、长永、京珠、长潭。

2、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

①湖南省的铁路纵横交错。

南北向铁路有: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

东西向铁路有:石长线、浙赣—湘黔线、湘桂线、渝怀线

②铁路枢纽:株洲、长沙、怀化、衡阳、娄底。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

3、主要航空港

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大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

4、主要港口

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长沙市的霞凝新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

五、旅游

1、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

岳阳楼—洞庭湖(岳阳)、武陵源(张家界)、韶山(湘潭)、衡山(衡阳)、德夯(湘西)、崀山(邵阳)、猛洞河(湘西)、桃花源(常德)、岳麓山(长沙)、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梅山龙宫(娄底)

2、湖南精品旅游品牌:

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

湖南区域旅游品牌: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崀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

六、城镇与商业

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

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分布,特别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的沿线是湖南省重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湖南省城市沿铁路分布,大致构成“H”形格局。湖南东线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且密度大,湖南西线地区人口稀疏,城市分散且密度小。

2、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

①<

②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实施以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个城市要

素,实现立方体交通绿化带相连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周边中小城市和一批中心城镇组成的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

③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意义: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辐射并带动全省加快发展。

七、文化业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的地位稳步提高,并逐步成为湖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电视湘军在国内外、行业内外都颇具影响力;湖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

八、走向世界的湖南

1、湖南在全国的地位

湖南幅员辽辽阔,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

“旅游胜地”的美誉,湖南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逐步加快湖南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上游水平。

2、湖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实现人地和谐。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案 第一课时湖南的位置与区划、人口与民族 ?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运用湖南政区图找出14个市州及其行政中心。 3、知道湖南人口数量,运用地图分析我省人口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说明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14个市州。 ?学习难点:1、描述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2、分析湖南省人口的分布特征。 ?快乐学习。 一、自主学习,领悟课本。(预习“湖南”七年级上册课本P1—11,完成学习任务) 1、湖南省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________地区,南邻________省,北接_____省,是连接东 南沿海与____________的桥梁。因为省内有大河流湘江,故简称_________。 2、“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湖南省现有_______个省辖市,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 4、2017年,湖南省总人口为____________人。 5、湖南省东面毗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赣 B、黔 C、鄂 D、粤 6、被誉为“莲城”的省辖市是() A、长沙市 B、邵阳市 C、湘潭市 D、株洲市 7、我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 A、湘西、湘南、湘中 B、湘南、湘西、湘北 C、湘东、湘西、湘南 D、湘西、湘东、湘北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了解位置与行政区划。 , , , M________,N_________。 3、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家乡在_____(省辖市)的_________(县级市)。 【探究2】读图了解湖南省的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湖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南省市(州)人口密度分布图。 2、根据地图的信息简要说一说湖南省人口的 分布情况。 3、有一些地方(如张家界、吉首、怀化等) 人口分布相对比较稀疏,结合下面材料提供的 信息,从自然条件简要说明这些市(州)人口 分布稀疏的原因。 材料:湖南省地形东、西、南三面峰峦起伏,山岭相连。中部是低山和丘陵,其间夹有大小不一的盆地。北部是洞庭湖平原。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说一说麻阳县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2、举例说明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文学:“文以载道” 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 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 欧洲学者的评论。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 思考题

湖南文化常识练习题

中考过关检测——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一、选择题 1、“教民农耕,遍尝百草”。被尊奉为华夏族祖先,其陵墓在我省境内的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2、他的发明解决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李振声 3、2007年初,国宝“四羊方尊“回到了故乡湖南展出,吸引了如潮人群观赏。这件国宝是我省什么地方出土的() A、攸县 B、宁乡县 C、临湘市 D、株洲县 4、1949年8月,率部在长沙起义,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①程潜②白崇禧③陈明仁④薛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我省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下列有关传统节日里民俗风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元宵节守岁,辞旧迎新 B、清明节祭祀扫墓 C、端午节吃粽子,龙舟竞赛 D、中秋节吃月饼,合家团圆 6、下列重要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歼敌四万人,为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是() A、长衡战役 B、常德战役 C、湘西会战 D、衡宝战役 7、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我省著名画家()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启功 D、沈从文 8、城头山遗址位于我省()A、澧县B、陇山C、宁乡D、浏阳 9、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著名战役有①常德会战②湘西会战③平型关大捷④台儿庄大捷()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②④ 10、时务学堂是湖南的第一所近代化学校,起创办者是() A、徐特立 B、谭嗣同 C、熊希龄 D、曾国藩 11、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时在() A、湖南常德 B、湖南长沙 C、湖南岳阳 D、湖南芷江 12、下列起义与主要领导者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桑植起义—罗荣桓 B、长沙起义—程潜、陈明仁 C、湘南起义—朱德、陈毅 D、秋收起义—毛泽东 13、目前发现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传承使用的地区是() A湖南湘潭一带B、湖南桃源一带C、湖南江永一带D、湖南岳阳一带 14、湘西苗族最隆重的节日是() A“四月八”和赶年B、盘王节和撒玛节 C、盘王节和“赶秋” D、“四月八”和“赶秋”、 15、民国初期,反对袁世凯称帝,发动护国战争,后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的是原籍我省邵阳的() A、黄兴 B、宋教仁 C、谭嗣同 D、蔡锷 16、北宋时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湖南的两大家是() ①应天府书院②岳麓书院③白鹿洞书院④石鼓书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创建湘军,以“中体西用”思想办理洋务运动的原籍我省双峰县的人物是() A、魏源 B、左宗棠 C、王船山 D、曾国藩 18、在创建共和国的湘籍元勋中,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的是()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最新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八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了解湖南公路运输建设的成就,及主要是公路分布格局 2、了解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记住主要的公路运输干线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请问同学们是如何到达县城的? 2、父母是如何到达单位上班的? 3、家里购买大件商品是用什么运回来的? 4、你出旅游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教材归纳)公路运输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湖南快速延伸的公路。

二、讲授新课 (一)公路运输 1、(问)什么是公路运输?它有什么特点? (讲)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板)(二)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湖南省公路总里程已居全 国前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 (读图)3页,图1—3完成书本第2面活动题,了解我省的哪些公路干线。(三)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1、(读图)5页的图1-7,分析我省的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2、(讲解)湖南省的调整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将 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1、完成本书第6页活动题1-2 2、小组讨论并归纳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湖南公路运输干线和其“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公路运输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六)课后活动 你的家乡的公路是水泥路吗?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说一说修建水泥路前后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七)板书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一、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二、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三、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1、湖南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湖南位于祖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2)湖南的邻省:北面湖北省、西北重庆市、西面贵州省、南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东面江西省)。(3)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益阳市、常德市、怀化市、张家界),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读七年级上册P3 湖南省政区图熟悉湖南的13个省辖市) 2、面积、人口、民族:湖南总面积为21.2万平方千米,2005年,湖南总人口为6732.1万人,人口密度318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较高,湘中、湘南、湘北较为稠密。湖南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湘东的边远山区。 3、湖南地形特点:(1)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像一个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4、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③中部是湘中丘陵。④北部的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5)湖南的最高峰—武陵山脉的壶瓶山、怀化的最高峰——雪峰山脉的苏宝顶。(读七年级上册P15湖南地形图和P16湖南山脉图) 5、气候: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度—30度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雨热同期。 6、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对长江洪水起调节作用。 7、湘、资、沅、澧四大水系:(1)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流经湖南东部,水流平缓。河流沿岸城市有:株洲、湘潭、长沙。(2)沅水: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最长、也是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其干流上修建的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最大的水电站。(3)资水:水力资源丰富,有“滩河”之称,建有柘溪水电站。(4)澧水发源于湖南西北部,是四水中最短的河流。四大河流向北流入洞庭湖。(读图七年级上册P27湖南水系图) 8、湖南的主要自然灾害:山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湖南主要的气候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和冰冻等。 9、湖南境内的铁路干线:(1)南北向铁路:焦柳线、京广线、洛湛线、武广高铁。(2)东西向铁路:浙赣——湘黔线、石长线、渝怀线。(3)主要铁路枢纽:株洲、怀化、长沙、衡阳等。(4)铁路干线上的城市:焦柳线上有张家界、吉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重点 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如古代授官、称谓等 学习难点 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

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资料 湖南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 湖南省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的位于亚热带。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位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地级行政区及行政中心: 全省包括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省级行政中心是长沙。14个市、州,除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是吉首,其余的行政中心与省辖市同名,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岳阳市、邵阳市、娄底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①湖南的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湖南省的地势特征: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3、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 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0—180C,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降水丰沛。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4、气候主要特征 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5、洞庭湖的概况: 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②治理措施:主要退田还湖;在洞庭湖以上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 积。 6、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的水电站 ①湘江、资江、沅江、澧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洞庭湖,构成洞庭湖水系,然后注入长江。湘江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沅江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③主要的水电站有沅江的五强溪水电站、凤滩水电站;资江的柘溪水电站;湘江的东江水电站。五强溪是湖南省 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7、湖南的自然灾害 ①湖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②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③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措施主要有: 加强各种水利建设;兴修水利;修筑堤防;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④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三、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 ①主要特点:土地资源问题丰富,类型齐全,地区分布不均。 ②分布:在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 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 ③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3、气候资源: ①主要特点: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 ②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合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的利于作物的生长。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doc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 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 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 然后就戊子年,2071 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 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 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 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 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 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最新八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1)

8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了解湖南公路运输建设的成就,及主要是公路分布格局 2、了解公路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并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及特点 2、记住主要的公路运输干线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我省交通公路运输的大致公布格局。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请问同学们是如何到达县城的? 2、父母是如何到达单位上班的? 3、家里购买大件商品是用什么运回来的? 4、你出旅游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教材归纳)公路运输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湖南快速延伸的公路。

二、讲授新课 (一)公路运输 1、(问)什么是公路运输?它有什么特点? (讲)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速度较快、“门对门” 2、在什么情况下,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缺少铁路和水运的地区)(板)(二)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湖南省公路总里程已居全 国前列,已基本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 (读图)3页,图1—3完成书本第2面活动题,了解我省的哪些公路干线。(三)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1、(读图)5页的图1-7,分析我省的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2、(讲解)湖南省的调整公路按照“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全部建成后,将 形成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全省重要城市,辐射全省广大城乡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 (四)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1、完成本书第6页活动题1-2 2、小组讨论并归纳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了解了湖南公路运输干线和其“五纵七横”的形态布局。公路运输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六)课后活动 你的家乡的公路是水泥路吗?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说一说修建水泥路前后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七)板书 第1课快速延伸的公路 一、湖南运输业的发展 二、湖南公路运输的分布格局 三、湖南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博苑 10-18 0629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禁烟。 2、魏源的改革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册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湖南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讲授新课 (一)湖南的禁烟运动: 原因:英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疯狂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危害:造成中国“银荒兵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禁烟措施:设禁烟局、捉拿烟贩、收缴烟具、封闭烟馆、配制戒烟药丸、严令吸烟人员定期戒绝。 1912年,湖南都督谭延闿在湘禁烟,一次就焚毁下笔91551两。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1841年2月,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 英军进攻乌涌,直逼广州。在湖南任总兵的祥福率军抗敌,他和31名将领牺牲,415名营兵阵亡。 (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原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及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古代文化常识高三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必备知识: 1.熟记并掌握高中课内文言文一些学过的古代文化常识。 2.对课外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了解。 (二)关键能力: 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能够分门别类准确熟记。 2.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3.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4.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学科品格及学科素养: 1.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做题训练强化记忆。 3.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4.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思想。 (四)核心价值: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生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所花时间往往不多,也比较不重视课内文化常识的积累,所依赖的材料也仅限于《语文头条》,这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就要紧紧围绕这些知识分类,做到全而讲细讲透,系统化记忆。 三、过程方法: 导入一一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一一课堂实操一一总结一一布置作

业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2?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应对文言文阅读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五、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先复习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第二课时复习古代授官称谓、天文历法和礼仪制度。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傅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七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含5年真题面对面)试题

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 1. (2016岳阳46)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城头山遗址 2. (2017郴州17)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位于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的遗址中,该遗址是() A. 彭头山遗址 B. 城头山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高庙遗址 3. (2017益阳14)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在( ) A. 城头山遗址 B. 彭头山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4. (2016常德21)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 A.湖南澧县 B.湖南临澧 C.湖南长沙 D.湖南宁乡 5. (2017湘潭17)相传神农氏教民农耕,发明医药,为民治病。神农氏是() A. 炎帝 B. 黄帝 C. 舜帝 D. 尧帝 6. (2017邵阳1)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且是湖南境内出土的文物是( )

7. (2016益阳13)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下列四个青铜器中,属于湖南宁乡出土的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铜象尊 D. 大盂鼎 8. (2016长沙24)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稀世珍宝”。右图是该文物2014年6月回归长沙时,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中)、省长杜家毫(右)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共同为其“合体”的场景,该文物是( ) A. 皿方罍 B. 司母戊鼎 C. 四羊方尊 D. 虎耳铜鼎 9. (2017张家界2)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对武陵山区已进行了有效管辖。能证明这一结论的重要考古发现是( ) A. 彭头山遗址的挖掘 B.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古为今用。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古)——枣庄(今) 庐州(古)——合肥(今) 修水(古)——艾邑、分宁(今) 点播:历史上有颇负盛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微博上有人吐槽说,“兰陵王”搁现在是“枣庄王”,“兰陵王入阵曲”就成了“枣庄王入阵曲”,意蕴全无。 古时的才子之乡——安徽庐州,现在叫合肥。结果呢,庐州才子被称作合肥才子,清逸俊秀的翩翩少年一下多了大腹便便之感。 艾邑、分宁和“修水”相比怎么样?颇具古风古韵的城市名称,经过现代的加工改造,反而少了一些味道。 对于古今地名的沿革,大多数网友也表现出对古地名的钟爱,认为这些古地名更具文化底蕴。

2、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尝试结合课本上“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些初步的梳理探究。 二、重点探究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中两幅图片,比较异同,要求学生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发式:古代男子15岁束发;20岁行弱冠礼,代表成年。 服装颜色:达官贵人一般穿艳丽的颜色;平民只能穿素色。 服装材质:有钱人穿丝帛;平民只能穿粗布麻衣,称布衣。 服装纹饰:平民不能有纹饰;龙袍是皇帝专用,私造龙袍要满门抄斩。 跪坐姿势:严肃隆重的场合里的标准坐姿。 教师补充:“左衽”和“右衽”:“右衽”:前襟向右,左襟在上,右衽是汉族的象征;少数民族的服装相反,称“左衽”。国民党元老、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右任”这一笔名,就是取“右衽”的谐音。名字中体现了他年轻时反清救国的决心和志向。“左衽”还代表死人(在陪葬的壁画和先人的画像中使用,以示阴阳有别。)有的影视剧里不注意,活人也穿着死人衣服,就闹笑话了。 小结:过去,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有着严格的规定。 2、分组探究。 第一组:天文地理组。 第二组:纪年纪时组。 第三组:科举选官组。 第四组:姓名称谓组。

七年级上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课程教案

第1课位置与区划 教学内容:教材P1-6 位置与区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描绘湖南及其相邻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并采用“联想法”记住这些省份的轮廓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2、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作为湖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点、难点: 1、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记住湖南及其相邻省份的轮廓特征。 2、学会搜集信息。 教学准备:地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活动 (一)中部省份 (1)在地图上找到湖南,并说出它的地理位置。 (2)介绍湖南的由来及简称。 (3)读图1-2,找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4)估算湖南省的经纬度范围。 (5)阅读资料:“三湘四水”“中部崛起” (二)14个市州 (1)指导学生读图1-4,介绍湖南省的14个市州。 (2)活动 1)找出自己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2)说出家乡位于哪一个省辖市(州)。 3)在地图上找到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 4)有同学说:湖南省政区图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阅读资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伟人故里”“芙蓉国里尽朝晖”(增强学生对身为湖南人自豪感的教育) 三、拓展延伸 1、查阅资料,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是哪一个县级市,哪一个省辖市?湖南是一个伟人辈出的省份,除了毛泽东以外,还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查阅资料,说说他们家乡所在的县(市)。 2、了解湖南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深化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 1. 归纳分类讲解; 2. 练习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 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介高考文化常识考题形式特点。 简介古代文化常识内容范围。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如甲子、乙丑、丙寅……甲戌、乙亥、丙子……等六十个组合。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小练习:2017然后就丁酉年,2071年是什么年? 2. 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二)古代纪月方法 1. 序数纪月法 2.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

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3. 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古诗十九首》 (三)古代纪日法 1. 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 2. 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石钟山记》 3. 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常用的有: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 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 称名。少见,常见于上对下,或被鄙视之人。 2.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